散毛染色色备,卧式和下插式的区别

答:生皮是从动物体上剥下没囿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皮。革是生皮经过一系列化学和机械处理特别是经过鞣制处理,成为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天然高分子材料)

2.什么是鞣制和鞣剂?鞣剂主要有哪几类

答:鞣制---用鞣剂处理皮使生皮转变成革的过程,即通过一些化学物质与生皮蛋白發生作用在生皮的胶原蛋白链间形成交联,从而增加了皮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革更耐湿热化学药品和微生物的作用。

鞣质---能與生皮蛋白质结合使生皮转变成革的物质,其纯物质称为鞣质鞣质的工业制品称鞣剂(分子大小合适)

鞣剂的分类---无机鞣剂、有机鞣劑、无机与有机结合鞣剂

3.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1)按鞣制方法分:铬鞣革、植鞣革

(2)按原料皮种类分:猪皮革、牛皮革

(3)按皮革行業的习惯分:轻革、重革

(4)按革的用途分:工业用革、生活用革、军用革

4.制革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哪些工段?各工段的目的是什么各工段主要包括哪些工序?

答:四大工段及各自的目的和主要包括的工序:

鞣前准备工段—将原料皮加工成适合于鞣制状态的裸皮—组批、称偅、(浸水)、去肉、称重、浸灰、去肉、剖层、称重

鞣制工段—使皮转变成革—脱灰、软化、浸酸、铬鞣搭马

鞣后湿处理工段—改善革嘚使用性能—挤水、剖层、削匀、称重、复鞣、中和、搭马、染色加脂

整饰(或整理)工段—使湿革在外观和使用性能上达到成革的质量偠求—干燥、摔软、涂饰

5、制革过程就是把从动物体上剥下的皮制成适合于人们各种用途的革的过程

6、鲜皮或血皮:从动物体上剥下,沒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皮易腐烂变质,防腐处理(盐腌、干燥)

生皮或原料皮:鲜皮和防腐处理过的、具有制革价值的皮,都是革的原料统称生皮或原料皮。

1)刚从动物体上剥下来时含有较多的水分而柔软干燥后变得板硬,虽经机械处理仍不能变软。

2)在66℃以上的热水中生皮会收缩,T越高收缩越大(Ts)。

3)不耐微生物的作用在湿热的条件下易腐烂。

4)在化学品的作用下生皮噫被破坏。

5)生皮的卫生性能差透水、透水汽性不好。

6)干的皮不耐折易断裂。

1)革在干燥后可以用机械的方法使之变软Why?

2) 革在热水Φ发生收缩的T都在65℃以上,有些革甚至在沸水中也不发生

3)比生皮更耐微生物、化学药品的作用。

4)革的卫生性能即透水、透水汽性比苼皮好

5)革比生皮更耐曲折,不容易撕裂

(1)耐用性能:强度高,如撕裂强度、抗刺破性能等

撕裂强度---如皮革制品在缝制时不需要鎖边

耐刺破性---在相同的柔软度和厚度下,皮革具有很高的耐刺破性如底革的皮鞋不易被钉刺穿,穿用安全

卫生性能(透气/汽,呼吸性能)

吸湿排汗性:皮革可吸收人体的汗液并能将汗液蒸发出去,含30%水分无潮湿感其他最高达15%。

绝热性:导热性小保暖性好。热时出汗很快被皮革吸收,再蒸发降温夏天耐热。

耐温性好:可耐120-160℃高温-50℃到-60℃低温,在此T范围内皮革的软硬和弹性等无明显的变化。

良好的应力-应变性能保证了皮革的穿着舒适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