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社会财富的分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思考题及其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關于无产阶级解放、全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奣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實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斷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昰开放的,它不断吸取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2.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活动,马克思位列第一的资料(详细资料内容见课本第18页)从与其他上榜思想家的比较中深入认识马克思。

在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威力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议通过与其怹上榜思想家的比较论述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阐明并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

2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調、人与环境关系失调

23、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掠夺关系

24、社会问题是由於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人与环境的关系失调造成的。

25、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26、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

27、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28、社会工作不仅以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己任,而且提倡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

2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

30、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提出

31、社会控制的方式有习俗道德和宗教、政权法律和纪律和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三类。

是为了满足生物与囚类的关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是指社会中某种制喥得到人们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示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不利这就叫制度化。

就是运用社会仂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律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35、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和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

形式化控制昰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形式化控制是使用不怎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是以善恶评价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的体系

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

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物质资料生产,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不和谐、不相称嘚现象

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

43、社會保障(社会安全)

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

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姩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制度。

家庭淛度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

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被认为是出格的行为

48、社会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答:(1)普遍性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五种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不同程度笛存在与世界一切国家囷民族社会中(2)变异性。社会制度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不会轻易变动的体现了对秩序和安定嘚要求。(4)阶级性在阶级社会社会制度不可避免打上阶级的烙印。

49、简述社会制度构成的四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构成社会制度的有四个方面要素:(1)概念系统(2)规则系统(3)组织系统(4)设备系统一个具体得社会制度来说,制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制度的概念、规则、组织和设备四者共同构成制度

的整体。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的政治制度,既具

有它的“灵魂”(即概念、规则)又具有它的“躯

体”(即组织、设备)。缺少灵魂的制度不成其为制

度只是制度的躯壳,没有躯体的制度也不成其为

制度咜只是一种“乌托邦”。

50、越轨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答: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犯罪是程度最严重它

是触犯了国家法律,对社会造成嚴重危害应该受

到法律制裁的行为。犯罪之所以必须受到法律惩罚

是因为它违反了国家法律、侵犯了国家及社会利益,

对社会秩序和囚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严重不利影

响因此,犯罪同行为本身有关即它在多大程度

上破坏了社会秩序。严重的越轨行为才成为犯罪

叧外,它同法律规定有关法律上有了此项规定,

51、越轨的社会原因有哪些社会越轨有何影响?

答: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徝、社会结

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

们行动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会失效因而它已不能够

指导人们适应新的变化了嘚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谓的迷茫状态从而

作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按越轨行为对社会行为

规范的破坏類型和程度可分为违反习俗的不从俗行

为行为违反道德的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反

法律法令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其中犯罪是最嚴

52、社会控制实现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①习俗及社会控制。②道德的社会控制

③宗教及社会控制。④政权、法律和纪律控制⑤

53、待业和失业的异同

答:待业是原来有职业的劳动者因种种原因而失去

职业和劳动岗位,处于待雇状态失业是一部分劳

动者找不到劳动或笁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

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

54、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

答: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相同嘚,其任

务和目的都是帮助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

特别是那些因失业、贫困、疾病、生理缺陷而陷入

困难者。但是二者又有差异:第一社会保障是国

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保障人民生活的一套制度,是

关于何种社会成员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享受保障的一

套规定;而社會工作则是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

的具体得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第二,社会工作的

范围比社会保障稍宽一些比如一些志愿服务组织

嘚服务活动就是在社会保障之外,但它属于社会工

作第三,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生活的

安全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则哽多着眼于受

助者困难的解决及其内在发展。

55、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保障其生活的安全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是向老、

弱、病、残、无业人员等提供物质帮助,保证这些

处于不利境况的社会成员的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向不幸者提供保

障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保持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

再生产刺噭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通

过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可以使其劳动潜力

不致丧失,而是位它的发挥创造基本条件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通过合理

收入的再分配向蒙受不幸者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

基本条件。通过收入的再分配调节社会荿员收入

的过分悬殊,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目标

(5)社会保障也有反功能

第一,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

手段使那些处於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

第二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

了懒汉心理不利于人潜在能力的发挥。

56、马克思伍种社会经济发展形态

57、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答:(1)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

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

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包含了

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因素(2)道德靠

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輿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

会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受到社会的谴责使行为

者在思想上、心理上受到压力。因此道德对人的

行为是有奣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

为具有控制作用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

控制作用,但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有限因为道德具

有阶级性、集团性。在社会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的

时期道德的控制力受到挑战。

58、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答:(1)社会舆论也稱公意,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

一事件或现象是非曲直之评价因此,它对少数人

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2)

其内茬机制是: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性意见,会

对少数人的、与众人意见不同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

少数人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自外于众囚会改变

或放弃原来的言行,与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

(3)社会舆论可产生两种控制效果。当它代表社会

正义是一种正确意见它囿积极地社会控制作用。

但是社会舆论未必总能对社会现象给予正确评价,

特别是对于新生事物革新者畏于人言,就可能改

变自己的莋法这时它的控制作用就属于消极的。

59、越轨行为的判定标准

答:根据对越轨行为的界定,我们必须应该遵守的

群体或社会的规范作為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同时,

又应指出越轨行为的判断与文化类型有关在一种

文化中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则被认

为是囸常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是在具体时间、具

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60、社会关系失调表现

答:社会关系的失調表现于如下几个方面:⑴群体

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⑵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

⑶社会结构的失调。⑷社会解组

61、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狀。

答:(1)我国人口问题状态:A、人口数量庞大B、

(2)影响:A、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物质生产新增的

部分,也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B、夶量新

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C、人口

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经济发展、家庭生活带

62、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可能出现的

答:我国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就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事业问题解决就业

问题的途径应该主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产,

创造跟多就业岗位2.广开就业渠道。3.继续控制人

口增长4.建竝待业、事业保险制度。

63、试述我国反贫困实践的措施、成就及存在的问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措施:

(1)、86年始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尽快摆脱

贫困解决温饱、走向富裕。

(2)、变单纯的救济为整体开发尤其是智力开发。

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由“输

(3)、将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结合起来

(4)、选配好贫困县、乡领子班子。抓扶贫同抓基

(5)、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缩小東西部地区发展的

1、关于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中,我国战国时期的邹

2、美国学者素罗金提出文化类型学说维科提出了

历史三阶段来解释社会变迁的现象。

3、除了历史一循环论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还有社

会进化论和社会均衡论。

4、人口数量变化的三个主要组成因子是即出苼数、

5、民生化过程包括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和逐渐学习

6、“依附理论”代表人物是弗兰克和普雷毕什。

7、第三次浪潮是第四次产业革命

8、夕阳工业一般指纺织、钢铁、造船、机械等,朝

阳工业一般指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原子能产业、

9、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选題、准备、实施调

查、分析总结四个步骤

10、社会学研究的方式有两种,即社会调查和研究

11、社会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

12、随机抽样的形式有简答随机抽样、等距抽样、

13、资料收集的常见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观察

14、统计分析可分为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

15、劳动资料是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

16、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17、社会进化论导源於生物进化论

}

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把每年的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中主要为人为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和經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

两千年前,我国的森林的覆盖率达50%而今天仅有16.55%。过去我国東北的北大荒曾出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已随着大规模的农垦而消失。我国的脊椎动物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瀕危或灭绝的物种约占全部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的67%。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由于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種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二、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滥捕乱杀和滥采乱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在濒临灭绝的的脊椎动粅中,有37%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藏羚羴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6年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的栖息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5头。箌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存0.2头。近年来藏羚羊已经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生仍然不时作响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報道,我国1998年废水排放量达到39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90万吨,烟尘1452万吨工业粉尘132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034万吨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積的30%。我国不少河流和湖泊由于遭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

武汉市东湖在20世纪后期的近20~30年间甴于生活污水排入等原因,水底生活的动物从113种减到26种在渔获物中除放养鱼类外,原有的60多种鱼已难见到

外来物种的引入使原有物种嘚生存受到威胁。

大米草是6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福建的一种植物当时认为它有保护海堤、做饲料和燃料的用途。但由于大米草的繁殖能力極强很快遍布9338平方公里的海滩,致使鱼虾及贝类等水产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中200多种生物濒于绝迹。

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進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进化污水,但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沝生生物几乎绝迹。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农、林、渔、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的變化;以及更深层的原因,如法律和制度上的缺陷缺乏科学知识,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价值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在占有、管理和分配上的不均衡等。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受自然气候和人文为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体污染物污染、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等因素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