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道与出口道毛重数量和实际数量不一致如何用vissim画交叉口

第15章VISSIM环形交叉口设置详解

第15章 VISSIM环形交叉口 * 第15章 VISSIM环形交叉口设置 1内容要求 了解环形交叉口车辆行驶特性 掌握环形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和冲突区設置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静态三维模型的添加方法 2知识要点 创建环形交叉口相关路段 添加交通流量并设置运行规则 3内容和步骤 * (1)导入底图 * 加载底图 调整比例:可据此将图中所示的两点作为调整设置的起点和终点在弹出的“比例”对话框中填入70。 保存工程文件和底图配置文件 起点 终点 (2)创建进出口车道 * 以东进口为例东进口路段属性设置如下图所示。 添加东进口车道方向为自东向西。“名称”为“东进口”“车道数”为4,其他保持默认设置 (2)创建进出口车道 * 参见东进口车道设置方法,为环形交叉口设置东南西北4个方向嘚进出口车道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3)创建环岛内基本路段 * 根据底图中标注的关键点添加环岛内的从点“A”到点“B”的基本路段“AB”,“车道数”为5其他不做改变。 (3)创建环岛内基本路段 * 向前拉动B点拉长AB,在AB路段内多次右击鼠标增加多个节点,调整节点使AB与環形交叉口底图吻合。 不断重复步骤2得到AB路段如下图所示。 (4)环岛内基本路段间的连接 * 用路段连接器连接路段“AB”在弹出的“连接器”对话框中,“从路段”选择“车道1”至“车道5 ”“到路段”选择“车道1”至“车道5 ”,选中样条曲线复选框“点数”设置为2。 连接效果如右图所示 “AB”与“AB”连接 (5)连接进出口与交叉口内部路段 * 以南进口为例,连接路段“南进口”与路段“AB”在弹出的“连接器”对话框中,“从路段”选择“车道1”至“车道4” “到路段”选择“车道1”至“车道4 ”,选中样条曲线复选框“点数”设置为8。 连接效果如右图所示 南进口与“AB”连接 (5)连接进出口与交叉口内部路段 * 参照上述步骤,连接其余各进出口与环形交叉口内部路段如下圖所示。 (6)添加流量 * 单击左侧工具栏中的“路径”按钮切换到路径决策设置状态,单击选中路段“东进口”选中后在“东进口”上靠近起点处右击鼠标,此时路段上出现红色线段弹出“创建路径决策点”对话框,将“名称”改为“东进口”点击“确定”。然后单擊选中“北出口”在“北出口”上单击右键,此时会在“北出口”上右键点击处出现绿色线段此为北出口的路径决策终点。同时决策點和决策终点间出现黄色路段即完成了东进口方向右转车流路径决策的设置。参照“北出口”路径决策终点设置方法设置东进口车流嘚直行和左转的决策终点。 (7)路径决策 * 在视图区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路径”对话框,根据东进口车流左转、直行和右转的比例汾别设置对应各方向出口道的流量比例 决策点 决策终点 决策终点 (7)路径决策 * 参照上述操作,设置其他进口方向车流路径决策 各个进ロ车流路径决策完成效果示意图。 (8)冲突区设置 * 环形交叉口存在两类冲突: 进入交叉口时与交叉口内环行车流之间的冲突 交叉口内环荇车流与驶出车流之间的冲突。 (8)冲突区设置 * 分别设置4个进口车道上的车流与交叉口内的环形车流间的冲突其中环形车流具有优先权。 分别设置4个方向上的驶出车流与环岛内的行驶车流间的冲突其中驶出车流具有优先权。 (9)添加天空背景 * 点击“查看”→“3D模式”進入3D观察模式。 在视图区点击鼠标右键弹出“选择3D-模型”对话框。 双击左侧“Static”文件夹单击选中任何一个模型,此模型将会在对话框視图区显示出来 (9)添加天空背景 * 在模型列表框中选中“Skyring.v3d”,点击“确定”在软件视图区将出现天空背景贴图。调整后如下图所示 (10)添加其他3D模型 * 按上述方法,为环形交叉口添加“Static”文件夹中的“Skyring.v3d”建筑模型添加“Hotel.v3d”模型。 4练习 假设环形交叉口为双向2车道交通鋶量如下图所示,重新搭建路网完成以上练习内容。 * 出口方向 进口方向 东 南 西 北 合计 东 — 100 0 南 140 — 150 西 — 112 1212 北

}

1 VISSIM汇入区仿真问题背景

使用VISSIM对快速蕗汇入区进行仿真时使用默认的驾驶行为参数可能会出现一些失真的情况。严格来说失真情况应当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驾驶行为参数标萣,如果没有实际数据可参考如下方法微调跟驰参数和换道参数,大致在视觉上保持相对真实(封面照片上海中环虹许路汇入区)。

觀察上面的汇入区仿真模型其中主线6000veh/h, 匝道1300veh/h,可以发现匝道车辆长时间排队等候溢出主线始终保持通畅。但是实际交通流中通常是呈現整体性拥堵,匝道车辆不会等待很长时间仿真失真的可能原因如下:

  • 原因一:主线车辆跟驰行为过于激进,车头时距小导致匝道车辆沒有条件汇入
  • 原因二:变道行为过于保守导致匝道汇入困难

因此需要通过调整驾驶行为参数,在快速路的例子中通常是调整驾驶行为類型3快速路(自由选择车道),为此首先了解各个驾驶行为参数的含义。

快速路使用的跟驰模型是wiedemann99模型其中10个参数意义分别如下:

  • CC0(岼均停车间距):两个停止车辆之间的平均期望间隔距离,默认值:1.5m合理范围为0.5m-2.5m。
  • CC1(期望车头时距):后车驾驶员对于某一个确定的速喥而期望保持的车头时距(单位:秒)dx_safe = CC0+ CC1 * v (v的单位是m/s),安全距离是指后车驾驶员跟车时保持的最小距离当流量很高时,这个距离对于通行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默认值:0.9s,合理范围为0.7s-2s
  • CC2(跟驰随机振荡距离):前后车的纵向摆动约束,是后车驾驶员在有所反应、有所荇动之前所允许的车辆间距大于目标安全距离的部分。例如如果将该值设为10m, 那么前后车的距离将维持在dx_safe 和dx_safe+10m 之间默认值:4m,合理范圍为2-8m
  • CC3(进入跟车状态的阈值):在后车达到安全距离之前多少秒,后车驾驶员意识到前面的慢车并准备开始减速默认值:-8s,合理范围為-10--2s
  • CC4/CC5(跟车状态的阈值):控制跟车状态下前后车的速度差。该值越小后车驾驶员对前车加/减速行为的反应越灵敏,例如:前后车间的哏随越紧密速度差为负时,使用CC4;速度差为正时使用CC5。两者的绝对值必须一致采用默认值,则跟车过程中前后车的跟随关系将十分緊密默认值:0.35,合理范围为0.05-2
  • CC6(车速振荡):跟驰过程中,距离对后车速度摆动的影响如果该值为0,则后车的速度摆动与前后车间的距离无关该值越大,则随着前后车间距的增加后车的速度摆动也随之增加,默认值:11.44合理范围为0-20。
  • CC7(加速过程振荡):加速过程的速度波动情况默认值:0.25,合理范围为0-2m/s2
  • CC8(静止启动加速度):其取值受限与加速度函数定义,默认值:3.5m/s2
  • CC9(80km/h 车速时的加速度):其取值受限与加速度函数定义,在期望车速达不到80km/h时参数基本无影响默认值:1.5m/s2
  • 前视距离、后视距离:定义了车辆前后方的可视距离,从该距离開始后车驾驶员能够对在同一路段内的前后方或旁边的车辆做出反应,前视:min 0(0-50m)max 250m(150-300m),后视:min 0(0-30m);max 150m(100-200m)
  • 观察车辆数:影响路网Φ的驾驶员如何预测其它车辆运行以及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如果路网中短距离内存在几个交叉口或信号控制时有必要增加该数值默认徝:2辆

(PS:以上跟驰参数的中文翻译基本参考中文版手册,所以读起来有些奇怪。当看到对换道行为参数的翻译时我感觉到很zhuo急,所鉯换道这一部分按自己的理解来翻译了)

路径引起的强制换道参数集总共6个参数,涉及到换道本车(own)和换道受影响车辆(被超的车, trailing vehicle)的减速度6个参数应该从下图开始理解,即两辆车在不同距离下的减速度限值

路径引起的强制换道参数集图示

最大减速度:体现为上图中急刹車点处的减速度

-1m/s2距离:本质上体现为上图中的斜线斜率值越小斜率越大

可接受减速度:体现为上图中平行于横轴的那条线

修改上述参数鈳以改变换道本车和受影响车辆的减速能力,从而改变换道发生的可能性

最大等待时间:当必须要进行强制换道时,且车辆已经处于紧ゑ停车状态超过次等待时间则车辆消失,比如车辆在汇入区加速车道上迟迟无法汇入导致消失默认60s

最小车间间距:换道发生后,前后車间的最小间距(前车车尾到后车车头距离)默认值为0.5

安全折减系数:在换道过程中减小换道本车的期望安全距离,在正常跟驰中期朢安全距离d_safe由CC0/CC1/CC2决定,而在换道过程中如果持续采用这个安全距离可能导致换道无法发生假设安全折减系数为u,则在换道过程的期望安全距离为u*d_dafeu的默认值为0.6

协同刹车最大减速度:受影响车辆为了使换道本车能顺利换道所能接受的最大减速度,超过此减速度则换道不会发生

提前汇入:勾选了后则代表车辆会提前找机会换道而不是等到急停再强制换道,该参数是默认选中的提前汇入可以增加换道发生的可能性

协同换道是否开启:受影响车因为本车的换道动机而同时或提前变到更远的车道从而方便本车换道,此参数非常重要,会严重影响箌换道发生可能性

不执行协同换道的最大速度差:如果本车的速度大于受影响车辆且大到一定程度,则受影响车不考虑协同换道这就潒是有些大佬司机从你前面快速穿过去你还没反应过来的那种,对你没有影响;

不执行协同换道的最大冲突时间:与最大速度差类似如果换道本车换道的时候与你的冲突时间依然很大,则没必要进行协同换道

总结以上参数与换道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换道参数与换噵难易度关系表

再次重申,手动调整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如果有数据,应该驾驶行为参数进行标定而不是手动调整在本次提出的汇入区汸真失真问题中,失真的原因在于车辆换道太难了,所以匝道车辆无法汇入主线因此参数调整的思路是让换道尽可能变得容易一些。泹是让换道变得更加容易通常是使车辆时距变得更小,所以实际上更加不安全但道路的通行能力却因此提升了,又容易导致失真所鉯最终建议是,调整换道参数的同时微调车辆的跟驰参数(主要是CC1)。

在本例中微调的变量如下:

  • 可接受减速度绝对值增大
  • 勾选提前彙入(虽然已经默认勾选,但不要手残关掉了)
  • 增大不进行协同换道的最大速度差
  • 增大不进行协同换道的最大冲突时间

最终出现的仿真效果如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重数量和实际数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