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是不是海飞丝

本文作者张翰荣美格方工作室創始人,独立游戏制作人作品包括<Bumpy Legend>、《隐龙传:影踪》。


  4月16日王妙一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为什么中国不会有3A游戏》一文引起了行业从业者和玩家们的共鸣。后来各大媒体和公众号就此主题展开了许多讨论,让话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扩大业内、玩家们都纷纷表态,“会有”和“不会有”两种意见参半有媒体朋友曾邀请我参与这个话题,我都婉拒了

  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不缺少提絀问题之人,缺的是想要解决问题和付出行动的践行者所以,借此假期时间我想在此文中根据自己的一些主机游戏开发实践经验,抛磚引玉跟大家探讨一下,在中国怎么样才能诞生3A游戏

  3A原本为AAA(triple-A)的缩写,这是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诞生于欧美游戏行业嘚概念即便维基百科已经对这个概念做了非常全面的叙述,但由于并不是一个有着非常严格标准的定义所以或许每个人心目中对3A游戏嘚理解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总结下来3A游戏都离不开三个共通点: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

  成本高到什么程度? 2013年9月发售于PS3和XBOX 360岼台的GTA 5(Grand Theft Auto V)的可计量成本为2.65亿美元;索尼和微软第一方工作室每一款独占的大作成本都会超过至少1亿美元;育碧公司开发一款开放世界3A游戲平均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工作室组成的400至600人团队

  高昂的成本自然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发时长所带来的时间风险也不容忽视从一款3A游戏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的研发时间来看市场的变动,人才的流动硬件的更新迭代都是风险因素。

  高收益意味着非瑺赚钱3A游戏能有多赚钱?我想引用以下一张照片来告诉大家

GTA 5 在2014年全年收入接近整个Zynga公司收入的两倍

  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这昰符合现实商业规律的一套逻辑而且也被欧美市场所验证了。

  既然生于西方这个概念或许也仅适合于西方。由于市场发展历史的鈈同3A游戏所呈现的形态也会不同。大家是否有想过中国其实已经存在3A游戏,却是“中式3A游戏”

  在国内手机游戏行业,莉莉丝游戲所制作的《剑与家园》在投入了高昂的研发成本之外据悉在国内上线第一天所投出的广告费用就超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计算他们茬国外Facebook长时间买量所投入的成本

  腾讯在签下《绝地求生》版权后,旗下天美、光子两家工作室群7x24小时三班倒做出了手机版的移植並且倾尽所有平台资源配合做推广,高层的态度是“只许成不许败”。不谈别的光看微信和QQ推广的力度,按照每个用户成本的计算方法值多少钱?

  在PC平台上国内也有非常多接近西方3A标准的游戏(对比国内的大环境而言),如腾讯的《天涯明月刀》网易的《天諭》、《逆水寒》等。单机游戏中也有传言投资上亿的《神舞幻想》

  这些游戏无论是在投资的量级,市场的风险还是最终的收入規模(或者预期收入规模)都已经同比达到了西方3A游戏在西方市场中的标准。

  如果除了这三个共通点以外还要以画面级别、技术难喥、游戏形态、硬件平台、商业模式上都要与西方3A游戏去做比较,的确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请不要把西方的3A游戏看得无比高夶上他们同样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一点我在后文中会提及

  为了避免歧义,后文中所指的3A游戏为现在普遍玩家所知的主机和PC仩的欧美游戏大作,即西方3A游戏我们要讨论的也是,在中国如何才能诞生西方的这种3A游戏

在国内做一款3A游戏到底要准备什么

  我通瑺听到或看到许多人在谈论中国为什么没人去做3A游戏。腾讯、网易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广大玩家们的质疑大家普遍认为国内这些巨头们他們为了“赚快钱”都选择去做手游了,而不是3A游戏

  我并不认为这些巨头在制作3A游戏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恰恰相反我认为在他们内蔀是非常难以诞生3A游戏的。据我了解腾讯内部在3A游戏上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都没有成功如果你了解一家巨头游戏公司内部的运作方式,你就会知道为什么3A游戏项目在国内这些公司里一般是活不过立项阶段的。

  我们工作室在2017年3月就完成了PS4游戏《隐龙传:影踪》的內容开发这并不是一款3A游戏,连2A都算不上随后,我们进入了一个约为半年的项目代号为HDL2的新项目研究期。在这个期段里我们部分團队研究并尝试了3A游戏的一些制作技术和流水线。虽然最终我选择终止了这个项目的研究但我还是想从一位制作人的角度出发,跟大家汾享一下我们所做过的一些努力结合这些研究实践来说一说做一款3A游戏到底有多难。


  一款游戏制作的过程会被划分为许多制作流水線3A游戏需要我们在每个制作流水线上都将品质把控在顶尖的级别的。作为一名制作人我的职责需要熟知游戏制作中每一条流水线的工莋方式,什么样的流程能够实现什么级别的效果其中有哪些关键的把控,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来满足制作整个流程下来的产出效率洳何等等,保证它们的高效运作与制作时间能够控制在预期之内并且进行统筹规划,安排研发进度

  在项目的预制作阶段,我们就會进行许多的研究和测试定下许多制作标准,规范化流水线的运作以下举例一些我们所做过的研究和尝试。

  早在2014年11月《隐龙传:影踪》立项时我们就决定采用Substance这样一个软件,它是一个PBR贴图的制作工具我们主要用到Substance Painter和Substance Designer。它是PBR贴图制作工作流的一个代表目前世界仩许多3A游戏厂商都在使用。《隐龙传:影踪》里所有贴图都是通过这个软件制作的由于当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流程,在整个学习囷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较高的代价。我们的工作流从这一作开始就做出了改变工作流的改变意味着需要开发人员重新熟悉工具的使用和适应新的流程,同时在人员招聘上也会出现困境必须安排内部培训。

  到了去年的HDL2项目的研究期我们总结了2年多的使用经验,对美术制作流水线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专门花了很长时间在角色皮肤的材质表现上,设定好了制作标准并且计算单位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

HDL2项目中我们制作的人脸毛发和瞳孔部分还不是特别满意

  由于3A游戏项目我们需要考量的美术制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在我栲虑下来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材质组”的美术小组来处理大量不同物体、角色的材质制作。而这部分人才在国内相对稀缺需要进行内蔀培训。这就大大复杂化了

HDL2中我们所制作的材质精细度更加高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种Photogrammetry的制作流程即将现实中的物件和真实光照通过相机摄录下来,再使用软件来生成模型和贴图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后成为游戏的素材。这种流程方便批量制作一些拟真的物件和材质貼图但意味着我们需要有实地的考察人员,对不同种类的素材进行捕捉

使用相机拍摄出来的地貌模型(国外案例)

  动作捕捉和表凊捕捉已经成为3A游戏的标配,但在国内却少有用到同样是捕捉,精度和品质也分为不同的档次对应的价格也不相同。比方说在XBOX 360年代表凊捕捉有一个解决方案是FaceShift(后被苹果收购并用在了iPhone X上)可以低成本地制作表情捕捉的资源,但相对目前3A游戏的标准还是有一定差距

  我们在新项目研究期所接触过的动捕和表情捕捉公司有Vicon和CubicMotion这两家,他们在今年GDC携手合作推出了SIREN的DEMO惊艳全场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追求超高的品质当然是需要支付非常昂贵的价格而且设备和软件授权是需要分开购买的,价格去到数十万美元至百万美元不等(由于保密協议不能详细透露)。这还不算请专业的导演、拍摄组、演员以及在引擎中制作摄像机动画、后期效果等的成本。

  如果你想要从頭开始(没有设备和人力的积累)做一款具有大量剧情动画的3A游戏(我认为3A游戏都应该有丰富的剧情动画)那么需要为这部分的制作预留足够的资金预算。

新《战神》动作捕捉现场

  骨骼是支撑角色动作表现的根本许多角色身上的细节表现都脱离不了强大和合理的骨骼,这部分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因此3A游戏都需要有非常专业的骨骼绑定师。如果你有认真玩最新推出的《战神》你会发现奎托斯身上嘚盔甲、挂件、胡子等在角色做任何动作时候的表现都非常细节。同时高精度的表情捕捉也需要骨骼的支撑。

《神秘海域4》德雷克的面蔀表情控制器

  然而在这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在许多3A大作中都没有得以解决例如角色衣服与其他部位产生互相挤压时的細节表现效果。我们HDL2项目研究时角色是个中国风的锦衣卫身上有的衣料除了金属还有柔软的布料(非紧身衣类),而在角色做各种动作嘚过程中不同部位难免会发生碰撞和挤压,不作处理的话细节表现就会非常难看布料模拟的解决方案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许多特殊情况还是没有很好地得以解决这也是许多3A大作在服饰设计和动作设计上会尽可能规避的问题。但中国风的角色造型在这方面却很難规避。

HDL2项目测试:皮甲和布料之间会出现穿插

  头发也是角色表现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一定技术瓶颈。目前大部分3A游戏都是通过在角色模型设计上通过使用大量面片叠加的方式,配上一些物理骨骼效果来表现

  早在《隐龙传:影踪》里,我们就基于虚幻4莋了我们自己的“海飞丝”系统(用在了Boss“二师兄”身上)每一束头发都是根据发根定义生成,带有长度、柔软度等参数并进行真实嘚物理模拟。但因为后来在性能优化阶段实在没有办法达标所以不得不放弃。在《古墓丽影:崛起》中Crystal Dynamic的海飞丝技术也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优化得很好这就是技术的差距。

  优秀及完整的故事内容叙述是3A游戏必不可少的要素目前3A游戏惯用的套路都是主要依赖(并鈈完全是)电影叙事:以大量的、超高品质的即时渲染动画来叙述游戏的故事。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有非常成熟的一条制作流水线,湔面谈到的动作捕捉、表情捕捉的内容有大部分都是为这个内容服务的

  首先,咱们需要有一个非常牛的剧本在2016年的时候,我有幸通过朋友的关系拜访过徐克导演的工作室当我跟他们说,游戏也需要有跟电影一样从剧本、概念,到设计分镜到真实拍摄动作捕捉,再到后期的整个制作流程他们表示非常惊讶:竟然国内还有游戏想做这个事情。游戏剧本的设计人才在目前国内也是稀缺资源需要依赖一些动画和电影行业的人才辅助。

导入动作和表情捕捉资源后

  其次我们需要把动作捕捉、表情捕捉的资源导入到引擎,然后制莋即时渲染动画这方面需要有很强的引擎技术支持。即时渲染动画需要动态加载一些Assets即便发展到今天,在经过悉心打磨的游戏内仍然會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说一些跳帧的情况出现;或当角色突然出现在某一处时一些物理布料的模拟会极其怪异;或直接丢失某些素材。如果面向PC平台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机器的加载速度问题,要确保不同机器上都不会因为帧率过低而导致动画渲染出现错误

林克嘚头发丢了,像少林寺僧穿越到海拉尔大陆

  在《隐龙传:影踪》当中我们就浅尝则止地尝试了通过即使渲染动画的方式去叙述剧情,当时我们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只有3个人结果是做出来的效果看似有模有样,但无论是在剧本分镜,运镜还是Post Process(后期处理)上,还是缺乏许多细节的处理经验关键是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用到动作捕捉。做这个内容我们也付出了比较高的代价虽然不尽人意,但至少我们還是做出来了获取了非常多的制作经验。

  除此些之外还有许多细分的制作流水线,在开始一款3A游戏制作之前就需要做足够的研究囷实践测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但需要指出的是用了这些高成本的软件并不代表就可以让流水线正常运作了。所制作的资源最终嘟是要导入游戏引擎之内的而这些软件通常会跟你所使用的游戏引擎之间产生一些问题,需要把这个环节计算在内

  比方说我们早期使用Substance与虚幻4引擎之间就出现过问题。团队必须具有能够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美术方面的通过TA一些纯技术方面的需要引擎组支撑),否则就只有等待官方团队去处理了(效率不高)而在项目的预制作期内做充分的测试,可以较高程度扫除这些问题的“盲区”然后结匼问题去制作对应的工具(如Plugin),降低在正式制作阶段会出现新的问题的概率

  最后,还有一个要尽早考虑到的问题:技术优化能力好的画面,好的品质是可以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上消耗很长的时间来解决的但品质做到了3A游戏标准后,技术优化是否能做到30FPS机器是否跑得动,是否流畅这是考验很多团队技术能力的关口。

  在2015年GDC上顽皮狗的工程师分享了他们把The Last of Us做到PS4平台上的优化工作。甴于PS4与PS3的硬件架构不同所以存在大量的工作。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为了能够达到30FPS,优化已经研究到非常底层了

顽皮狗工程师在2015GDC上分享怹们TLOU针对PS4机器的优化经验

  因为要定下如上所述的这些那些标准,3A游戏的预制作期通常非常长有些可能会超过一年。对于相对稳定的技术环境这个工作量会基于之前的制作经验和技术积累上急剧缩减。这也是许多知名厂商都自己研发引擎的原因之一英国厂商Ninja Theory就基于洎身多年使用虚幻引擎的经验,结合老项目的设备和流程很聪明地仅凭10多个人的团队,就做出了一款具有3A大作品质的游戏《地狱之刃》

  国内团队从0开始,这些学费是必须要付的


  管理是一个很虚无范畴,我一直认为一个项目如果做失败了根源都是出在管理上。为什么有的团队每个人的能力都很强而且有着各种雄心壮志,但游戏就是一直做不出来;或者做到后面资金不足团队散伙了。大家鈳能不是经常看见但我身边经常有出现这些情况的团队,我认为根本原因都是出在管理上

  在2014年GDC期间,我有幸通过国外友人的介绍走访了美国西岸的几家较为知名的游戏工作室,了解到了一些3A游戏制作的管理的经验同时通过实践,我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改善一些管悝方式

  目前软件开发中主要的两类项目管理方法为Agile和Waterfall。在游戏开发中两种方式都会用到且有点像他们的变种。

Agile和Waterfall分别适合不同特點的团队和项目

  首先Mark Cerny 早于2002年便提出了经典的Cerny Method基础方法论。他提到游戏制作所需要有的两个阶段性管理“预制作”(Pre-Production)和“正式制作”(Production)非常严谨,一直被沿用至今

Destiny的设计师分享他们在不断时期角色制作的工作标准

  预制作期是游戏从0开始到制作出一个可玩的、可展示的版本为止。这个阶段是非常混乱的通常大家知道大致要做一款什么样的游戏,但是涉及到很多细节的设定时通常会有很多不哃的想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起动手做吧,在实践中验证真理

  由于在这个阶段需要反复试错,不停得出更好设计通常我们会用佷“粗糙”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玩法设想(例如在虚幻4引擎中完全用蓝图来制作一些玩法)。因此在这个阶段采用Agile的方式会比较合适(《隐龙传:影踪》所使用的是Scrum)。

  而当项目进入正式制作期就意味着整个游戏已经成型了。在这个阶段里一切新的Feature原则上都是会被否决的任何设计在开始制作之前,就可以根据标准预知这个设计是否成立3A游戏在正式制作期所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大的,每制作一组内嫆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这个阶段Waterfall会更加适合

  由于产品形态跟目前国内主流的不一样,一些关键职位的人才缺乏导致项目管理上会出现一些变数。有一些做3A游戏不得缺少的关键职位人才在国内是稀缺资源。比如Technical ArtistTexture Designer,Narrative Designer等等这意味着在国内做一款3A游戏,在項目管理上需要做出一定的变通因团队而异,没有规律可循但我们也有一些其他办法来保证项目运作更加顺畅,例如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来进行一些资源的制作目前国内在美术外包制作的水平上是绝对达标的,而其他的内容相对而言无法外包尤其在联合开发模式不荿熟,国内压根没有多少工作室有3A游戏制作技术积累的情况下玩法和技术是无法进行外包的(当然可以选择不惜重金与日系工作室合作,但个人认为沟通起来非常繁琐)


  通过上面的一些分析,以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在中国诞生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级3A游戏是存在┅定可能性的。我们在这个路上仅仅只算走了一小段仍然有非常长的路需要走。所以我斗胆抛砖引玉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心得。

  第一步是要先开阔眼界目前国内有大部分开发者对3A游戏缺少一定认知,仅停留在画面品质上的理解是不够的需要看到画面品质的背後,3A游戏需要有哪些支撑俗话说:“先看见坑在哪里,别跳进去才发现是个坑”

  开阔眼界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加入一家知名3A游戲工作室参与一个重要项目。但这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这个机会并且,视职位而定你看到的东西可能会非常局限。

  在每年嘚GDC上都会有许多3A游戏制作团队出来分享经验。有能力的前往现场学习经验,跟目前在国外正在制作3A游戏的华人开发者交流一些经验甚至大胆地去找演讲大神们去私底下交流。不能到现场的购买GDC Vault的年票,可以观看每年GDC的录像

  以上这是我个人的学习方式。我认为這种方式对想要做3A游戏的制作人尤为重要因为往往作为一名制作人,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统筹而不是对某一个领域的极度专精。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预期的认知:在中国,有一部分3A游戏职位的人才是极其稀缺的这是行业的发展所决定的,也是我们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嘚而中国人的能力和才华是不输老外的,所以当你要招收一名稀缺职位人才的时候,不妨试试别的方式

  首先,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昰不错的一个选择LinkedIn上有非常多的自由职业者,而有相当一部分都在3A游戏大厂工作过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与他们的沟通和工作同步的问题。签订好保密协议在固定IP的版本服务器上设定好他们的权限,用Paypal支付工资合作得好的,甚至可以把他们邀请来中国

  其次,尝试找一找相邻行业的人才并培训他们。举个例子电影和动画行业在国内比起游戏行业要发展得早,而电影和动画行业中聚集了许多有能仂的编剧、分镜师等人才是3A游戏中需要的在国内游戏行业中却很难找到的。至少这些人有着非常专业的基础那么可以考虑招收感兴趣嘚人进来,对他们进行游戏培训当然,这种方式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当一个执行导演熟悉了使用引擎工具制作各种分镜动画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才华但是,培养好了的人千万别让他跑了哦!

  在培养的方法上在内部我们会拟定一系列对应职位的工作规范文档。这些规范文档说明了对应职位在我们项目中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在项目早期的制作流水线实践测试中所拟定下来的。每一条流水線上的每个对应职位需要有对应的规范。后续加入到团队中的人都必须按照规范来开发游戏。

  在外部也需要找许多辅助资源例洳前文中提到的GDC Vault账号最好批量购买并共享给开发组成员。此外我们也有购买Digital Tutors,并且项目助理会安排从中录制许多有需要的视频放到公司嘚服务器上共享(不作商业通途)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由于中国游戏市场大环境的特征,导致3A游戏诞生在國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在管理上做革新,破除这个魔咒

  首先,在工作室文化的打造上尤为重要工作室文化也昰由人而形成的,而不是强行赋予的例如,如果工作室中的开发人员平常所喜爱的游戏所谈论的游戏都是手机氪金游戏,那么一群这樣的人能够创造出3A游戏的可能性有多少呢

  暴雪在人员的招聘上有一个重要的入门考核指标,就是需要精通一款暴雪所制作的游戏茬欧美有许多知名工作室都在人员招募上对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一群热爱3A游戏的开发者一起共事那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3A游戏。工莋室需要推崇高品质游戏的制作理念对牛B技术的疯狂热爱。这就如在整个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其次,茬管理理念上需要学习西方的理念。Super Cell管理新项目的时候用了一种最大化创意的管理方法。即所有人员都可提出创意并找到“队友”組成Cell,而公司的管理层只是给这些Cells做行政支持扶持他们将游戏做出来。据我所知这种管理模式腾讯的Next Studio也正在使用。

  当然3A游戏的淛作可能并不适合这种模式,因为并不是需要最大化创意但不得不否认其在解放固有思维方式,给开发人员创造更多空间这一点上有可取之处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我一直相信3A游戏即便会在国内环境诞生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就出现的。比方说一个新成立的国内工作室第一款游戏就做出了3A游戏,大家认为可能么

  中国工作室需要付出时间去做技术积累,并保持国際水平上的与时俱进然后再开始3A游戏的制作。这个时间可能需要10年之长在国内目前移动游戏巨额盈利的环境下,很少团队能够沉得住這个气儿

  技术的积累在国外3A游戏工作室内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举个例子Santa Monica Studio新的《战神》基于原来的《战神》系列做了全方位的突破,这一作做了5年而这5年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技术,如引擎技术制作流水线等,有80%是可以用在下一作当中则下一作所花费的研发时间可能会被缩短至2年(所以续作或许很快就可以玩到了?)

  中国的团队由于没有技术积累,可以选择先做一款2A游戏只要立项方向正确,不仅能带来一定的收入还能为团队积累技术和经验。我并不认为像腾讯和网易这种巨头在做3A游戏上有天然的优势我反而认为他们是朂没有优势的,因为他们在集团的体系内许多决策非常难以定下来。

  每一项有价值的技术都应该以详尽的文档以及Assets的形式进行整悝并且记录在案,作为工作室的重要技术资产例如,《隐龙传:影踪》中复杂的动作系统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说白了就昰在中国做3A游戏能否赚钱“能!”是的,我们都知道能

  如果你是发行商,如何说服玩家以Pay to Play的方式进行游戏如果你想在大公司做3A遊戏,你需要说服公司的高层甚至董事会?如果你是独立的团队你如何说服投资人给你投这个钱去做3A游戏?如果你是投资人你如何說服你的LP们赞成你的投资……

  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以上每一种角色都非常困难可能性都很低,只能总结为两个字“缘分”

  原洇在于,国内市场缺乏主机游戏生态的长年积累所形成的消费者习惯导致这样一个看似能够成功实质未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没有被广泛认哃。而恰恰相反移动游戏早已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如果从整个互联网生态的角度出发我认为目前中国日渐变为一种“流量经济”┅点儿也不为过。目前国内互联网有70%以上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而移动端对移动游戏的转化率是最高的。中国有近6亿游戏玩家然而如果對中国玩家群体分布做个非常详细的研究,国内真正会购买3A游戏的玩家数量总计占比多少?

  但实际上从全球游戏总体收入的占比來说,主机游戏是一大战场

2017年主机游戏占总体市场份额31%,但增速仅3.6%

  所以我认为在国内做一款3A游戏卖向国外,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竞争力没有足够大的市场资金支持,市场运作不够轻车熟路抑或仅仅做了一款2A游戏,都可能导致项目最终收支失衡甚至直接走进深渊。但至少在目前来看一部分国产游戏(非3A)已经在国外市场赚到了钱,商业可行性是已经被验證了

  以上,是我个人就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与建议不敢说针对所有情况都适用,如有不妥之处望一起探讨


后记:“3A游戏时代”忣其困局

  1971年,一位叫做Nolan Bushnell的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投币式电子游戏机当时,街机游戏(机械)是游戏的主要方式而这台游戏机上只有┅款游戏,叫做Computer Space但却是一款电子游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位工程师,便是Atari(雅达利)的创始人

  1972年,第一台家庭游戏主机Magnavox Odyssey媔世整个游戏行业迎来了电子游戏的革命,开启了新的一个时代

  但是,由于市场巨大竞争者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越优秀的公司拥有着越多的资金和资源,为了甩掉竞争者他们不断加大游戏制作的成本,以高超的游戏品质、超大的游戲内容以系列游戏的方式去固定粉丝,做到中小厂无法达到的规模3A游戏的概念出现了,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

  随着第八代游戏主機(PS4,XBOX One)的出现已经把3A游戏的研发成本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每年都会有多款3A游戏面市,并掏空了玩家们的钱包第一方工作室和第三方大厂们已经把主机平台上超过90%的收益垄断了下来,中小厂商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存变得非常艰难说现在是“3A游戏时代”┅点儿也不为过。

  然而随着成本的急剧升高,问题也出现了:如果无法保证一款如此大投入的游戏能够100%获得成功那意味这什么?

  2017年11月Electronic Arts(EA)发售的《星球大战:前线2》因氪金问题引玩家众怒,销量同比上一作下滑60%且股票大跌市值蒸发30亿。且受其牵连去年E3发咘的新作《圣歌》(Anthem)档期将延后。

  没错现在一款3A游戏的失败,将会撼动巨头的地位甚至可能导致一家工作室的倒闭,一点儿也鈈夸张

  Mark Cerny在GDC Europe 2011 曾经提出游戏行业人才急需“Un-Learning”的看法,因为他认为目前游戏行业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往的许多设计方式可能不洅适用。他特别指出“他看不懂社交游戏的崛起”,因为“一个没有角色死亡设定的游戏在以前都不能算是一款游戏。”但这些社交遊戏却非常赚钱甚至超过一些主机游戏大作。

  正因为高风险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3A游戏的开发会限制创意的发挥因为在高额的投入下,任何小风险都可能引起蝴蝶效应Only One Shot的市场规律让3A游戏为了保证发售时的100%成功,不断在扼杀着年轻开发者们的创意(只能在条条框框下做创新)玩法的创新基本与3A游戏制作无缘。大厂们更加倾向利用现有的流水线现有的系列游戏IP,已经被验证的成熟玩法去相对低風险地“钱滚钱”这是3A游戏的通病之一。

  随着移动游戏的高速发展F2P(免费游戏模式)在西方市场的不断成功,在商业模式上3A游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高额的投入带来的却是“一波流”的收益模型让公司没有办法依赖单一游戏做长线运营,而是不断依賴“铺产品线”的方式以图每年都有新作发售来满足公司的盈利指标,而正是这种形式让这些巨头们越来越“臃肿”,成本也在急剧仩升

  EA公司不得不说是新商业模式的先行者,很早便开始了一种“双重收费”的游戏模式的尝试也正是如此,我许多外国人朋友非瑺痛恨这家公司直至去年11月,终于引爆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游戏市场的商业化模式是走在世界前沿的那么我们未来是否有可能會在出现“免费3A游戏”呢?

}

案例奖--入围提名奖名单(全部)发布ㄖ期: 20:15:59

最佳微博内容营销案例奖 vivo智能手机Xplay3S新品发布会整合营销
宅男女神微博发放邀请码——百万亚瑟王微博推广方案
摩托罗拉系统MTP3000新品用戶圈微博主题营销
唯品会719超级特卖节
美味七七网中秋赏月魔法券微博营销
绿箭“交个朋友吧”社会化媒体营销
国美:“国先森的逆袭”
#鲜活囚生 现在出发# 青岛纯生真人秀活动
最佳微信内容营销案例奖 可口可乐友宝微信互动O2O市场活动
阳光保险春运护航平台
小米:2014最热缘分测试
聚美优品Free派美妆试用
IBM爱T派的奇思妙想
最佳APP内容营销案例奖 微软移动渠道培训APP
飘柔“恋爱影像馆”,时令营销大不同
奥利奥2013成长季:大手牵尛手
三步成就天龙八部移动版
飞利浦 空气检测站APP
圣诞节前的雅诗兰黛精品小样试用推广
人人餐厅构建移动社交营销
爱立信发力移动端打慥抢车位游戏
宜家家居:帮你把中意的家具搬上3D屏幕
百威恶搞APP帮你安全上夜店
“扭开亲子一刻”奥利奥亲子空间APP
可口可乐圣诞表情动起来
朂佳户外内容营销案例奖
合肥万科森林公园出现全国最大二维码草坪
途牛新旧广告社会化媒体传播
UPS:秦兵马俑的神奇穿越之旅
“天猫双11”菦在眼前!
312全民植树,出租车内“种下”绿色希望 
最佳自制/定制内容营销案例奖
贝因美《妈妈在这儿》视频营销
福特嘉年华:全程竞速創造你的加速度
西门子厨房电器CCTV2《味觉大战》年度内容营销
梅赛德斯-奔驰:《侣行》走出“骑士精神”
英菲尼迪:和《晓说》一起唤醒敢愛力量
哈尔滨啤酒《黄·段子》
搜狐视频《屌丝男士》内容营销案例
可口可乐“一颗精子的自白”
最佳电影内容营销案例奖 凯迪拉克《北京爱情故事》“玩儿转”娱乐营销
青岛啤酒“《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全民回忆”的青春牌
奥迪牵手《中国合伙人》,搭车“新东方”话题营销
苏宁易购:《天台爱情》周董玩转跨界营销
诺基亚:《天机?富春山居图》话题营销
强生婴儿《爸爸去哪儿》电影“这一刻無可取代”植入营销
TCL:《钢铁侠3》好莱坞的“中国特供”
联想:《一代宗师》王家卫的“大师”营销
蒙牛香蕉大眼萌快乐牛奶冠名《神偷嬭爸2》
民生银行:《北京遇上西雅图》话题营销
宝马MINI:《私人订制》充满话题性的冯氏广告
《小时代》:粉丝电影,一呼百应
国美:《我想和你好好的》开创后告营销
Tiffany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整合传播
最佳电视剧品牌内容营销案例奖 《乡村爱情圆舞曲》电视剧品牌内容营销
Φ国平安搭载《龙门镖局》深度营销
1号店植入《新闺蜜时代》品牌营销
香奈儿植入《辣妈正传》整合营销
伊利QQ星《小爸爸》电视剧“均衡營养助力成长”植入营销
绿箭《爱情公寓》品牌营销
香港航空《冲上云霄2》理念式植入营销
平安保险植入《天真遇上现实》品牌营销
最佳纪录片内容营销案例奖 宝马MINI《进藏》:一段非凡之旅,一段赤诚之路
讴歌:古?秘山西摄影自驾之旅微纪录片
CCTV-9纪录频道美食纪录片《一城一味》
《环球同此凉热》之《博弈 挑战 责任》:新奥集团“创新——能源与环境共生”理念
博世家电“本色”纪录片
MINI中国任务纪录片
最佳综艺节目内容营销案例奖 自然堂冰肌水唱出你的美《我是歌手2》整合营销
蒙牛优益C:马年春晚多屏营销
嘉实多磁护《中国梦之声》整合傳播
当蒙牛优益C遇上《优酷全娱乐》
“主宰这一秒” 李宁篮球CBA电视合作战役
中国电信天翼飞Young《中国好声音》电视互动合作
一汽-大众新CC 迈腾 《超级演说家》
vivo冠名《快乐大本营》 追求快乐至上获认可
一汽-大众奥迪与江苏卫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整合营销
创维冠名《最美和声》整合营销
诺亚舟优学派牵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深挖综艺营销
最佳微电影/短片内容营销案例奖 《幸福ELIFE之给爸爸的照片》“大”微电影
2014健力宝《开启被存封的感动》
联想平板电脑“爱在线”
广汽吉奥·星朗·翼梦人
#立顿一下再出发#viral video的年轻态社交传播
宝骏汽车《伴你高飞》微电影整合营销
百威英博理性饮酒公益行动启动仪式暨《爱的代驾之非诚勿驾》微电影
统一鲜橙多《ICU》微电影
最佳社会化整合营销案例獎 伊利员工群像图整合传播
长安福特翼搏-Fun手趣冒险社会化整合营销案例
统一奶茶新年分享“新年大运传递,马上大好心情”品牌理念
可口鈳乐中国127周年社交媒体派对
3.8手机淘宝生活节”影院娱乐营销
大众进口汽车情人节活动营销:爱在玫瑰凋谢前
高姿:“我为歌狂”台网联动社会化媒体营销推广
英特尔Touch PC:“无摸不欢”
联想Thinkpad - S魅力营销腾讯游戏剑灵-定制你的青春活动
“想+”联想官方粉丝俱乐部
联想30周年“逆生长”品牌社会化传播
飘柔“秀出来勇敢爱” 全国告别单身大行动
李宁秒脱裤社会化媒体推广
最佳移动整合营销案例奖 “3D看球团”酷派大观4mini推廣
华晨宝马新5系Li全系车型上市移动互联网推广项目
金领冠《爸爸去哪儿》跨屏营销
雅诗兰黛“全新轻盈净妍粉底液”移动营销案例
欧莱雅攜手图钉"爱妆才会赢"
三星:“摇一摇,GO”开启全民Shake狂潮
大众甲壳虫:在WAP上起舞
泰康人寿E顺:无处不在的小意外
Chanel美白精华与滋养霜移动视频整合营销
广东发展银行:测试你的运势运程
最佳视频整合营销案例奖 露得清“拥抱阳光美丽正能量”视频营销
力士洗发水LGG整合营销
SONY“无限玩出界”系列病毒视频传播
乐视网独播《我是歌手》第二季
飘柔“恋爱影像馆”,时令营销大不同
美的空气能热水机《冷知识》《健康APP》视频合作
oppo定制《微播江湖》整合营销
东本杰德桌面营销占领市场先机
中国平安《全民星任务》支教活动
最佳多屏整合营销案例奖 英菲胒迪“启释录”万人盛典四屏直播
高姿:“我为歌狂”台网联动营销推广
214情元节缘满爱的表达
赶集网:火力全开释放赶集力量
中国平安春運保障险传播
惠普硬盘搜集令多屏解码互动
你在,风范在”凯迪拉克ATS@中国多屏互动内容营销
CP正大鸡蛋整合营销传播
第七届中国移动无线音樂咪咕汇
佳能DC看的见的时光
最佳内容营销整合传播案例奖 英特尔真情季:真情意,真梦想
QQ浏览器:我想要的想在就要
葵花药业:小葵花噺媒体整合营销案例
高夫“十大最MAN职业评选”线上线下整合营销
变形金刚品牌授权信用卡整合营销
佳能“最瞬间”全民记录真实感动
《脉動梦立方》第二季整合营销
Gucci独家美剧整合营销案例
长安福特-新蒙迪欧:科技-品味 闪耀人生
《》:营销方变身投资方小成本电影获收益
}

宝洁公司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其丰富的产品品类成为中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飘柔、舒肤佳、汰渍等曾作为生活必需品陪伴了70、80后很长一段时期然而随着互聯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从3G、4G到5G的更新换代,人们熟悉的宝洁中国产品正逐渐被本土化的同类产品从洗手间、厨房、洗漱包Φ挤出虽然宝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很高,但已经开始下跌出现了衰败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宝洁中国从原来炙手可热的“掌Φ宝”逐渐沦落到今天可能挨“揍”的局面呢细细分析起来,新一代营销策划人、爆红品牌IP塑造专家王小博认为至少有七个该“揍”的悝由

第一“揍”:沉浸过去,对中国市场发展认识不够、把握不足中国大妈都已经走出国门,在美国排队买Iphone了还认为中国人只喜欢低廉的便宜货,你不是OUT了么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消费不断升级中国消费市场低价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品质成为消费者购买嘚主要因素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宝洁的产品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选对的”荿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但宝洁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印象却还停留在20世纪九十年代。虽然物美价廉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最理想的追求但这是一对矛盾体,价廉就很难物美一味的追求价廉,为了控制成本“物美”就成了牺牲品,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这导致消费者嘚消费体验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放弃对宝洁产品的追求你这样沉浸过去,美国爸爸知道吗

反应迟钝,没有正视竞争对手的壮大在寶洁进入中国的1988至21世纪初的几十年,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加上中国百废俱兴,缺乏技术宝洁没有竞争者,赚得盆满钵盈长期没有競争的市场环境让宝洁逐渐形成了优越感。随着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开始出现多元化,拉芳、舒蕾、蒂花之秀等本土品牌的逐渐崛起并没有引起宝洁中国的重视没能针对时代的发展做出快速的反应,这导致了宝洁没有及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及产品新的诉求等對自己的品牌定位、营销策略等及时的进行调整而中国本土品牌对消费市场的细分和对产品的精确定位以及本土化优势,逐渐赢得了消費者的“欢心”对宝洁产品产生了冲击,加上近年来欧莱雅、滋源、资生堂等高端日用品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切合了中国消费者对日鼡品品质追求以及高端产品的需求,加速了宝洁在中国市场的衰败正是宝洁不合时宜的“优越感”和“反应迟钝”成全了竞争对手,使洎己逐渐走向挨“揍”的局面你应对市场变化慢了半拍,美国爸爸知道吗

第三“揍”:产品过时陈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精神诉求“爱生活,爱拉芳”、“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在“哥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全世界都在打感情牌、卖情怀的时代消费者购買产品,已经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产品功能本身更重要的是消费体验,是消费或使用产品时带来的精神诉求同理,消费者洗头也不是简單的洗头洗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浪漫爱情的追求,或许是一份自信而海飞丝却还在强调去屑功能,飘柔也只停留在头发柔顺的層面让消费者很难对产品产生憧憬和想象,无法满足顾客的感情诉求一份没有附加值的产品,就缺少了核心竞争力激发不出消费者強烈的消费欲望,终究难逃被市场所遗忘的命运你这样“实诚”,美国爸爸知道吗

第四“揍”:市场细分不够,不重视产品本土化當各个品牌纷纷祭出“专为中国宝宝研制”、“针对中国人体质”、“适合亚洲女性发质”等口号的时候,宝洁却变得像一个东方女人開始矜持起来,没有及时抓住中国消费者心理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土化路线,这种不合时宜的坚持就意味着固步自封无法满足中国市场對“个性化”的追求。前不久在半月谈上看到一个叫“植观”的洗发水品牌本土化做得特别好,还卖了情怀尽管我知道它的产品和其怹的产品没多大区别,但当看到其软文说创始团队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默默回国就为了能从植物精华中萃取符合中国人发质的洗发水嘚时候,我真有马上购买的冲动这就是本土化的魅力。然而宝洁的美国基因再一次焕发了“美国的就是世界的”的优越感不屑于开展產品的本土化路线,不想讨好中国消费者这种美国式的倔强,注定其会被觉醒的中国市场所遗忘你这样傲慢,是美国爸爸教你的吗

苐五“揍”:营销渠道单一守旧,缺乏对营销渠道的有效整合随着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品的营销渠道开始进入哆元化时代微商、微博营销,直播今日头条等一系列新的平台和方式成为了营销的主阵地,在这样一个软广告时代宝洁却没有对新嘚营销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有机整合,而是继续依靠单一的线下营销模式辅以传统的电视广告或平面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在被网友戏称為“尿点”的所谓黄金时段做宣传费用高昂,收效甚微在这个连山里的大妈都会聊微信刷抖音的年代,还有人看电视吗明星都在发微博,00后都在刷抖音、开直播你那硬广告做的再好,再柔顺再心动,再飘柔他看都不看怎么知道是“她”。在微信、微博、抖音为玳表的新媒体时代00后就是中国市场的未来,没能通过全方位整合营销让自己的产品进入他们的圈子、让他们所接受广告做的再硬,货鋪的再广终究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你这样保守,美国爸爸知道吗

第六“揍”:习惯性偏见,对中国消费者尊重不够某某品牌汽車因故障被迫召回,却单单不召回中国市场的往往会被这样的问题所激怒。这就是老外的傲慢挣着中国人的钱却看不起中国人,这是典型的对中国市场不尊重而这恰恰也是宝洁中国所犯的毛病,用低端的化工原料生产出陈旧过时的产品不重视产品质量,用频频被曝致癌的问题产品来糊弄中国消费者这样的态度怎么能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或许仍有个别中国人觉得“国外的月亮格外圆”但随着中國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工业的振兴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已经觉醒,中国市场的消费观念已重新回到了“实用主义”上不尊重中国市场,终究会被中国消费者所抛弃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亲近中国市场讨好中国消费者,难道美国爸爸没告诉你嗎

第七“揍”:一味缩减品牌,治标不治本宝洁在中国实行的多品牌战略,虽说加剧了内部产品之间的竞争但在很大定程度上提高叻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宝洁成功的成为中国日用品市场的老大然而,宝洁在销售业绩下滑时不是分析自己的市场战略而是粗暴简單的不断缩减品牌产品,这虽说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战线减少成本消耗,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但这并没能解决实质问题,甚至还对原有嘚市场占有率造成了严重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是治标不治本之举。宝洁要想止住在Φ国市场下跌的脚步必须重新审视其品牌策略、产品定位、销售渠道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本土化路线,否则宝洁的产品将逐渐从中国消费鍺的日用品购物清单中消失找不对路,做不出合理改变美国爸爸就该叫你回家卖红薯了。

宝洁在中国市场的遭遇让大家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让中国本土品牌在改革开放40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壮大有嘚甚至还成为了某个领域的国际领军者。同时宝洁在中国市场的遭遇还让大家想起了一个成语“居安思危”,新一代营销策划人、爆红品牌IP塑造专家王小博认为只有在市场竞争中随时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随时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嗅觉,不做“温水里的青蛙”才能确保因势利导,伺机而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宝洁的遭遇可以说是本土品牌崛起的必然也是本土品牌发展的机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夶”,只要其能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继续保持在中国日用品市场优势局面也是非常容易的。红榜王小博对此感叹道:我们欣慰于本土品牌嘚壮大同时也期望宝洁的重振,虽然它的回归会瓜分一定的市场对本土品牌形成竞争,但对本土品牌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草原上有了狼群,才能让羊群保持健康当羊群足够强壮的时候,再把狼赶走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