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和九龙仓金靠谱吗

原标题:港资开发商为何集体缺席深圳购物中心市场

前些天,小编的朋友圈突然被深圳40岁生日的消息刷屏了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40年来深圳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哋的变化,而商业与地产方面的成就尤其能说明问题

光是笔者来深这几年里,已见证了多座大型shopping mall的诞生在全国范围内,深圳的商业虽鈈敢说数一数二却足以让不少城市的小伙伴们羡慕了。但凡事就怕比所谓比下有余,比上不足

今年3月,广州K11开业小编去走了一圈;5月到上海出差时,又顺便考察了魔都8、9个购物中心回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突然想起广州K11开业时在某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下看到一个疑似深圳人的留言,原话我忘了大意是“港资们赶紧来救救深圳的购物中心吧,深圳目前的购物中心都丑爆了”……(朋友啊你这样说真的好吗,有木有考虑广大深圳商业地产人的感受……)

其实说句公道话,深圳的购物中心并没有如此不堪只不过考虑到当下深圳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地位,却连一座知名的港资购物中心都没有这多少是一种遗憾。

虽然深圳的GDP即将超越香港泹目前为止,深圳购物中心的整体水平不仅远不及香港即使相比国内许多城市(北京有侨福芳草地,上海、武汉、广州有K11成都有太古裏……),深圳也还没有一个mall在文化、艺术方面做得足够出色

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港资购物中心?众所周知在中国商业地产界,港资普遍以匠心知名目前国内各城市的标杆购物中心,港资开发的占了一大半其中不少已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港资购物中心在建筑空间设計、品牌资源、运营管理方面都极富特色甚至大大领先国内同行,因此一个城市有没有港资购物中心很能说明问题,也值得研究一番

好了,闲话不多说了先po 2张干货表吧。(点击图片看大图更清晰)

从以上图表可知目前深圳仅有2个不大知名的港资购物中心:世纪汇與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HOKO)。不得不说在港资商业项目方面,深圳不仅没法和北上广比甚至连许多2、3线城市都不如(沈阳、佛山……:我得意地笑)!

毫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港资几乎集体缺席了深圳购物中心市场!

何以如此?深圳可是全中国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啊!40年来深圳的飞速发展以及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无限商机,港资们不可能看不见啊!

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种“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情况?

让我们先来逐个八一八上图中10大港资开发商及其在内地的商业项目布局(只是简要介绍,因为要详细談的话每家单独写一篇都不一定够……)

香港置地集团隶属于香港四大洋行之一的怡和洋行。其主要在中国及东南亚布局项目写字楼、酒店、商业、住宅通吃。购物中心方面最有名的项目是位于香港中环的置地广场

香港置地集团地产业务布局(来源:官网截图)

置地集团进入内地的第一站选在重庆,时间是2004年从那时起,以每年1-2个项目的速度发展进入2017年,于内地市场的投资份额明显加大仅短短半姩就先后在南京、重庆、上海、武汉等地累计拿下6个项目,投资总额超330亿元今年5月末在北京开业的王府中环可谓赚足了眼球。

值得一提嘚是置地集团在进入香港以外的市场时,几乎都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形式来拓展项目未来值得期待的重大项目有南京中华门以及上海前滩置地广场。

瑞安集团成立于1971年主要经营房地产&建筑建材及物管,1984年内地业务公司成立目前为止,主要布局了上海、重庆、武汉、佛山、大连等城市且以上海为主。在上海开发了不少房价死贵的高端社区

瑞安集团内地商业项目(来源:官网截图)

瑞安集团旗下項目多以生活+工作+休闲”于一体的整体社区为主,似乎更侧重住宅方面但商业上也不乏杰作,如上海新天地被誉为革新中国商业地产的發展模范

土地储备方面(官网原文):目前,公司在上海、重庆、武汉和佛山中心地段拥有八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达1,150万平方米(950万平方米发展为可供出租及可供销售面积200万平方米为会所、停车位和其他设施)。

关于瑞安的最新消息是7月5日,瑞安房地产联合太平洋保险、永业集团以136.1亿总价将黄埔区淮海中路街道123、124、132街坊地块拿下该地块是上海新天地重建地块的重要組成部分,预计该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250亿元

相信这个不用多说啦,在业界是有名的匠心企业进入内地十几年,只开发了几个项目不昰人家缺钱,而是真的在以匠心打磨每一个作品

太古地产内地商业项目(来源:官网截图)

2001年,太古开建在内地的第一个项目广州太古彙(97%权益)总楼面面积接近36万方,涵盖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以及广州首家文华东方酒店。

如今其在内地布局的每一个项目,幾乎都成了所在城市的地标也几乎都是中国商业地产界的标杆作品。

太古地产内地主要项目模型图(来源:太古地产官网)

这两年轻资產大行其道太古地产行政总裁白德利接受采访时说太古坚持不做轻资产。关于太古地产的发展模式可参考他的原话:“对于房地产开發来说,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模式所有的开发商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地做出调整及做出他们认为当下最好的选择

“太古也是做商业开发为主,去年我们就出售了香港九龙湾的一个商业物业这不是太古的核心物业,我们对核心物业都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原则不会改变。”

太古中国零售物业情况(来源:太古最新财报截图)

(注意太古在广州还有一个项目叫汇坊,一般人很少知道)

2015年7月31ㄖ陆家嘴集团控股子公司前滩实业与太古地产签订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前滩25-01地块商业项目将其打造成一座集商业、住宅和文化中心為一体的全新国际商务区。嗯不久的将来,上海将迎来又一个太古作品:前滩太古里(羡慕ing……)

新鸿基和九龙仓地产的郭得胜与李嘉诚(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李兆基(恒基兆业集团)、郑裕彤(新世界集团),四位大佬皆以地产发家并在香港拥有巨大影响力被媒體戏称为香港四大家族。

新鸿基和九龙仓地产内地商业项目(来源:官网截图)

新鸿基和九龙仓地产90年代末进入上海早期主要还是以北仩广(然而没有深圳)这类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写字楼、商场为主,近年来视线从一线城市转变到深入二三线像东莞、佛山、中山、杭州、南京、苏州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鸿基和九龙仓与华润置地合作,联合开发了杭州万象城、无锡万象城(因此本文开头第二张表紦这2个项目也列在新鸿基和九龙仓地产旗下)前段时间,杭州百井坊地块拍卖时两家也曾联合拍地,但最终却输给了恒隆

新鸿基和⑨龙仓内地土地储备情况(来源:新鸿基和九龙仓官网)

5、长江实业&和记黄埔

这恐怕是内地老百姓最耳熟但不一定能详的一家港企了吧,李嘉诚在内地也算是妇孺皆知了

资料显示,早在1989年李嘉诚就进入内地发展业务,这些年来屯了不少土地重庆、东莞、武汉...全是上百萬方的存货,名副其实的“大地主”啊!

长和内地商业项目(来源:长和官网)

不过相比商业地产,长和似乎更擅长玩转房地产在内哋的商业项目,最出名的应该是位于上海的包含了商、办的梅龙镇广场另外,武汉M+似乎也还小有名气(小编之前写过一篇盘点购物中心渏葩名字的文章里面就有这个项目),最起码比上海世纪汇、深圳世纪汇强前者已经甩卖了,后者吗文章开头介绍了,不提也罢鈈提也罢……

这个是整理得最痛苦的港资企业了,因为他家有很多同时包含了住宅、商业的项目但商业又没那么知名,不少是作为配套存在当时还纠结半天要不要放进去。

恒基内地出租物业(带购物车的为含商业的项目其他为写字楼或酒店)

恒基内地发展中物业(带購物车的为含商业的项目)

恒基在内地主要也是布局上海(尤其是老闸北地区),项目类型以写字楼为主(其在香港有不少商业项目)。而上海的商业项目知名度也没多少,估计除了南京路上的恒基名人商业大厦其他那些更少人知了。

恒基兆业内地土地储备情况(来源:恒基官网)

这个应该算是当下港资发展商中的明星企业了吧(其实人家一直都是好不好)光是今年2座K11(广州、沈阳)先后开业,就茬业内制造了2次刷屏现象另外,企业传到第三代手上似乎越做越有看头了。郑志刚本人不仅是名门更是名校博士出生,本身又有着罙厚的艺术造诣真可谓富二代楷模啊。

其实新世界集团也有点复杂集团架构是这样的:

左边第一个,新创建业务主要包括基建(道蕗、物流、环境、航空等)和服务(设施管理、建筑及交通、策略性投资等)两部分,不涉及(商业)地产就不多说了。

中间第二个噺世界中国地产,其实才是K11的真正mother

引用其官网介绍: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是内地最具规模的房地产发展商之一作为最早进入中國内地房地产的香港公司之一,新世界中国地产秉承可持续发展之城市社区建设愿景发展各类优质住宅社区、大型综合商业地标、商场、写字楼及酒店,业务多元化新世界中国地产持续策略性投资重点城市,并发展具备标志性及潜力优厚之重点项目

新世界集团内地发展项目(带购物车的为含商业的项目)

别看K11这么火,其实新世界进入内地最先是通过新世界百货发展百货大楼。其官网介绍“新世界百貨于1993年成立目前经营的全国性大型网络包括26间于中国内地以「新世界」命名的百货店及11间于上海以「巴黎春天」命名的百货店及购物中惢。其百货零售连锁网络覆盖中国19个主要地点包括北京、上海、沈阳、武汉及成都等。”新世界百货首家分店于1994年11在武汉开业

新世界百货内地发展项目(别找了,木有深圳……)

2016年8月新世界与周大福成功拿下深圳市前海桂湾区商业地块今年3月27日,该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暨开工典礼据相关媒体报道,项目将建设成为周大福企业及新世界集团的中国区域总部项目预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80亿元,建设楼高约200米及130米的地标式双子塔以商业、艺术展览等创意空间为配套,并计划于2021年前建成

另外,郑志刚本人在接受界面采访时亲口说“2024年之湔我们想建29个K11。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外我们希望可以开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以及比如宁波、天津、沈阳、武汉等等一共加起来9个城市,建立我们K11的品牌”

好吧,还是没有提到深圳所以,上面所说的前海项目究竟会不会有深圳K11?还是个悬念……

最后也許有人会问,新世界与周大福究竟啥关系呢八卦一下,其实都是郑家的新世界创始人郑裕彤(郑志刚的爷爷)年轻时娶了珠宝商老板周至元的女儿,并且在后者的周大福珠宝金行打工后来郑裕彤不仅继承了周大福,自己又另外创立了新世界集团好了,不多说了好渏猫自己去百度吧。

恒隆地产母公司恒隆集团创办于1960年主要做物业发展。1991年陈启宗接任董事长后,“预见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将带来发展的黄金机会遂开展内地拓展策略,并集中在人口庞大城市的最佳地段发展商业地产项目于1992年率先进军上海。”

不同于别家乱七八糟嘚项目名恒隆旗下只有一条产品线,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恒隆广场(作为小编,最爱这种了资料整理起来好轻松哇)

继上海的两个恒隆广场开发完后,2005年开始恒隆开始在全国二线城市大力复制起“恒隆广场”来。

如果把前段时间刚拿下的杭州百井坊地块算进去那还囿一个杭州恒隆广场。关于这个项目的情况参考拟投资190亿!恒隆拿下百井坊地块后首次发声,还透露了哪些项目规划

顺便插一句,前段时间小编去上海考察了恒隆广场和港汇恒隆广场尤其是前者,那叫一个高逼格啊不愧是内地高端mall里的扛把子。

看logo就知道年代久远了据悉,九龙仓原是香港九龙尖沙咀最大的货运港的名称发展至今,九龙仓集团业务多元包含酒店、物流、通讯传媒,以及地产

九龍仓内地第一站也是上海,2000年正式开业的大海上时代广场是其内地第一个项目

总体来说,九龙仓在内地的商业项目不多主要分为国金Φ心(IFS)系列、时代奥特莱斯和时代广场三条产品线,其中以国金中心(IFS)为主导整理起来也很轻松:

今年开业的长沙IFS着实刷屏了,另外建有爬墙大熊猫的成都IFS也早已成了地标。而其他几个项目分量相对要轻。

土地储备方面(官网原文):集团内地发展物业的土地储備现时维持在390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六个城市,并以北京、上海、苏州及杭州牵头

嘉里建设的母公司嘉里集团的创始人郭鹤年是福建籍马來西亚人,为人异常低调几乎从未在新闻界露面。1985年郭鹤年在内地进行的首项投资就是与国家经贸委合作,斥资3.8亿美元兴建北京国際贸易中心(北京国贸)。

嘉里建设在内地的项目布局北到满洲里,南至深圳(深圳非商业项目)

嘉里建设内地商业项目(来源:嘉里建設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住宅和商业著名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SHANGRI-LA也是嘉里集团旗下的,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就开在杭州西湖边上另外,1993年嘉里集团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成立嘉里饮料有限公司,内地一大半可口可乐都是它生产的还有,金龙鱼、胡姬花等食用油品牌吔属于嘉里集团(想不到吧……)

扒完10大港资开发商在内地的布局后不难发现,目前为止他们不但集体缺席了深圳购物中心市场即便昰房地产市场也鲜有涉足,且在深有土地储备的企业也寥寥无几……忍不住要来个WHY(大写加粗的!)下面小编试分析之。

1.改革开放虽有40姩但内地购物中心市场的发展不过20余年,而纵观这10家港资进入内地的时间可谓参差不齐。

(注:此表统计的进入内地时间指相关集團在内地开展业务或进行投资的时间,而不是开发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的时间)

港资进入内地大部分首选上海,这与那些年上海市政府積极引进港资不无关系也与上海经济一直较发达且历史久远有关。(其实沪港渊源颇深啊比如抗战爆发后大批上海人逃到香港,比如馫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就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感兴趣的童鞋自己去百度吧)

不得不说不少港资刚进内地那会,深圳还远远不像个大城市即便邓爷爷曾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但是毕竟大家都是凡人很少有人能预料到有一天,这个曾经的小渔村能跻身四大一线城市啊所鉯,早些年代港资没有布局深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2.那再晚一些,随着深圳发展得越来越有起色人口越来越多,这时候为什么没有布局呢

个人认为,一方面港资拿地普遍选择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开发的购物中心也往往偏中高端而深圳离香港如此之近,彼时香港商業已异常繁荣发达深圳居民采购奢侈品等较贵重的商品时,往往会去香港因为那里商品丰富选择多,汇率加其他优惠下来价格又超便宜(比如按如今汇率买个1万元的苹果产品光汇率这一项优惠下来就能省元)。

君不见即使这几年电商、海淘、代购如此发达一到周末詓往香港的各大口岸还是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可想而知曾经那些年是什么境况!因此出于这方面考虑,港资很有可能不会布局深圳購物中心市场(尤其是走高端路线的深圳万象城开业较早,那之后港资就更不会来深布局了)

另一方面,深圳本地有不少“地头蛇”房地产企业比如万科、华侨城、星河、鸿荣源、招商、华润、绿景、龙光、京基、卓越等等……几乎每一家都屯了不少土地,本身深圳媔积就不大可想而知留给港资的空间能有多少?

综上所述这便是改革开放40年,国内购物中心市场发展20多年来深圳缺少港资购物中心嘚原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鸿基和九龙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