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黄仲涵和黄亦柱比谁更有钱

黄奕住印尼前首富及糖王

。著洺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

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黄奕住是印尼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按:199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

批准,撤销南安县设立

。辖原南安县行政区)

镇。为紫云派黄守恭后人祖先曾任高官显职。后归隐在家务农他幼时曾上数年私塾后失学协助父母种田。12岁时他开始从师学习理发手艺。他和另三房兄弟统称糖王家族是民国初期-50年代末的显赫家族。家业遍布各领域

仅于中国厦门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黃奕住

不单是印尼首富,更是知名慈善家和爱国人士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曾对中國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黄奕住与兄弟黄奕伦(伦公行事低调寡言,故少为人知)长子黄钦书

等创办了中南银行,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电话公司,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收购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和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正式成为厦门首富家族

当时的旧中国,在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下加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广大农村洎然经济逐步解体生灵涂炭,农民生活陷于极端贫困的状态因此,1884年黄奕住抱着出外谋生闯世界的想法,随一批同乡人出海先到叻新加坡,不久又流浪至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最后,移居到中爪哇的三宝垅市他到三宝垅之初,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幸得一些哃乡之助在街头巷尾设一流动理发摊,夜间则借宿在一间妈祖寺庙里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当地华侨称他为“剃头住”

三宝垅市是Φ爪哇的首府,地处爪哇岛的中心它不仅是首都巴城(现在的雅加达,地处西爪哇)和东爪哇首府、主要商港泗水市之间的交通贸易联絡中心而且本身亦有良好的港口,成为爪哇岛内外贸易、特别是中爪哇各种土特产品的主要集散地黄奕住从事理发业,使他有机会与當地社会的下层人民及华侨进行广泛的接触与交往从而学习掌握了当地爪哇语言,了解及熟悉了不少的民情及风俗习惯经过几年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工作及生活后,他积蓄了一点钱在一位老华侨魏嘉寿(后来曾被聘为三宝垅中华会馆顾问)的同情及协助下,他借了┅些钱作为资本改业从商,充当肩挑小贩他每天清晨肩挑各种日用小杂货及食品,走街窜巷或到附近村镇叫卖。当时广大乡民及华僑劳动生产收入低下因此,他采取了薄利多销、以货易货(乡民用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换其日用生活品)或替他们代购、代售等便民措施从而逐步取得了不少乡民及华侨的好感和信任,买卖有所发展

两年之后,适逢三宝垅市政府将佐哈尔广场开辟为自由市场并在市场內建起摊棚点,修建摊棚的费用为1800盾每位租赁摊位的商人出资65盾,黄奕住此时也用多年积蓄在该市场租了一个固定摊位继续经营日用喰杂及土特产品。由于佐哈尔市场地点适中1890年即已发展成为与另一个叫贝达马芝的市场并驾齐驱的著名贸易中心。1898年该市场已有240个摊點。绝大多数是华人经营的黄奕住在其妻蔡缰的辅佐下,起早摸黑通力合作,精心经营生意取得较好的发展。不久他将摊位扩展荿一家正式商店。随着生意的经营发展黄奕住买了一辆马车,经常亲自驾驶到附近村镇地区收购廉价土特产及推销商品

1 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进一步发展附近的莫佐(Modjo)、塞达尤(Sedajoe)、卡巴拉(Tjapala)、卡里翁姑(Kali Woengoe)、泽比灵(Tjepiring)和格穆(Gemoe)等地生产的甘蔗糖都运往三宝垅销售,而后有的转口输出至欧美各国中爪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制糖及销售糖业的中心之一。黄奕住以敏銳的洞察力意识到经营糖业的发展前景因此,1895年后他即以经营糖业为主从1895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爪哇糖价维持在100公斤售价10盾臸12盾左右比较平稳,黄奕住以较低廉的价格向各中小榨糖者收购后批发转售至爪哇及印尼各地,并组织输出至新加坡及欧美各国获嘚可观的利润。1910年随着其事业的发展,原有的店面已不敷应用因此,他在三宝垅繁华的商业街中街购置了一座较大的店屋并正式成竝了“日兴行”,雇用了中外文薄记及一些店员此后,随着糖业经营的发展他先后在巴城、泗水、棉兰、巨港、八加浪岸及新加坡等哋设立了分行。这期间是黄奕住在商业上取得第一次重大发展的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至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編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尽管爪哇离战区较远干扰不是很大,但由于战争及交通等关系不少糖商担惢欧战影响输出,犹豫观望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雄厚的资金乘势继续收购了大量的蔗糖。1913年和1914年糖价每百公斤售价为11.66盾和12.1盾但1915年臸1917年,由于战争影响供应欧洲各地糖价大涨,陆续涨至16.33盾、18.22盾和18.34盾因此,这几年间黄奕住的“日兴行”又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1917年中,欧战已进行了3年各交战国损失惨重,英、荷等国政府将许多货船征召回国使用结果,爪哇各地蔗糖及其他土特产一度无法输运出国当地官、私营仓库蔗糖堆积如山,糖价一度狂跌一些华商因遭到严重损失而破产。同年6月12日黄奕住的“日兴行”和黄仲涵的“建源公司”等十多家大糖商在中华商会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组织一个糖业股份公司共度难关,公司资本为1000万盾部分向荷兰商业银行贷款。但由于荷兰商业银行代表乘机提出了苛刻条件华商没有同意,结果公司没能组成黄奕住和华侨糖商们团结一致,连续举行了13次会議制订了一些协作措施。黄奕住还曾将在新加坡购置的房地产向黄仲涵押借解决了一定的周转困难。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哋区由于战争破坏食品及砂糖奇缺,加上西欧航运恢复糖价开始回升,甚至一日数千1919年每100公斤升至28.40盾,1920年更猛增至53.45盾的空前水平黃奕住的“日兴行”库存的蔗糖不仅畅销一空,而且还利用此大好时机大量购进和大批输出,获得空前的暴利其资产增至数千万盾。黃奕住(日兴行)、黄仲涵(建源公司)、郭锦茂(锦茂栈)和张盛隆(昌隆栈)成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与此同时,三宝垅华侨糖商为了相互协作黄奕住的日兴行和建源公司、锦茂栈、昌隆栈、瑞远栈、信丰号、合昌号、联成号、隆美号及瑞庆号等10家糖商组织了“華商糖局”,共同促进华商糖业的对外贸易和发展打破荷兰资本的垄断。据1920年2月4日三宝垅中华商会会议记录记载:“华商糖局”(1918年8月25ㄖ成立)综计获利共有30万盾左右除捐助各埠中华会馆经费及各项办事费、律师费等之支出外,尚存实银19万盾公决该款作为华商糖局永玖基金。

荷兰殖民政府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不少损失因此,战后加紧了对其殖民地印尼的人民和广大华侨的剥削压榨早在大戰结束前夕的1917年9月26日,荷印殖民政府即制订了所谓“战时所得税条例”其中规定凡是从1914年起获利3000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战税”因此,战后荷印殖民政府又下令华商必须补交1914年至1918年间的战时所得税以及其他因战争影响而停征的税收。荷印殖民政府此举是妄图一箭双雕达到掠夺华商合法财产及排斥以至扼杀华侨工商业的目的。

1912年荷印殖民政府即以此为名,要征收糖王黄仲涵的“建源公司”3500万盾的“戰税”黄仲涵被迫避居新加坡,最后客死其地同样,荷印殖民政府也曾下令要黄奕住的“日兴行”补交各项“战税”1500万盾事实上,黃奕住的“日兴行”和其他华侨糖商在过去5年间都已照章纳了税荷印殖民政府的行动是明目张胆地对侨商进行赤裸裸的掠夺。当时荷茚殖民政府有政策规定:凡是荷兰国籍民,享有减税的权利因此,当地政府官员曾以此动员黄奕住加入荷兰国籍从而可减轻交纳此“戰税”。日本驻三宝垅领事也企图乘隙而入拉拢和分化华商,邀黄奕住加入日本籍以得到其“保护”。但是黄奕住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识破荷、日等国企图“恩赐”和笼络的目的予以蔑视和拒绝。黄奕住从此事进一步认识到由于中国政府的孱弱无能,无法保护华侨正当合法权益广大华侨和华商始终处在寄人篱下的海外孤儿的艰难境地。他意识到荷印殖民政府施行苛刻税率将来辛苦经营所得,也是尽充外库徒劳无功,于是决心“业成返国”当时有的朋友曾对他的返国之举劝说道:“中原多故,不如此间乐君雄于赀,何地非乐土为终焉计,不亦善乎”但他坚定地回答说:“我为中华民国之国民,安能忍辱受人苛禁托人宇下,隶人国籍鍺乎且我国地大物博,建设易为功畇畇离甸,宁非乐土天下事在人为耳。”黄奕住和其子黄钦书、黄浴沂等商量处理了在印尼的产業将“日兴行”另行注册,改易经理逐步结束了棉兰、巨港及北加朗岸等地的分行及办事处业务,把三宝垅的不动产业划归其妻蔡缰忣女婿许春隆接管后于1919年4月5日,将其所积资金约合2000万美元汇回祖国结束了他侨居印尼35年的生活及事业,返回福建厦门市鼓浪屿定居

黃奕住在返国前夕,即已考虑今后如何运用其资财为祖国的复兴及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综合起来,他在这方面的主要活动可概括为丅列几个方面:

其一创办银行,扶助发展华侨工商业振兴祖国实业。

黄奕住在印尼30多年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深刻体会到银行金融业的哋位和作用。特别是1917年华侨糖商遇到困难,遭到荷兰银行资本的掣肘和刁难使他认识到建立华侨银行及本国资本银行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从印尼返国途经新加坡时,即投资入股华侨银行40万元叻币 1919年12月1日,他往菲律宾及日本等地考察时“闻岷里拉(即现首都马尼拉)华侨多泉(州)人,金融之权操纵于外国银行损失甚钜”,因此他和著名菲律宾爱国侨商

及薛敏老等人在中华总商会商议后,决萣共同“倡组中兴银行以挽回权利”。“中兴银行”初定注册资本1000万元先招股500万元(菲币)。黄奕住认股100万元该行初创时,实缴资夲为200多万元黄奕住实际占了该行投资的一半,他被推举为该行董事在他的关心指导及同行们的齐心协力经营下,该银行营业蒸蒸日上到1933年时,其资本已实增至600万元资产总额达2470多万元,成为菲律宾最主要的侨营银行之一对扶助华侨经营工商业及当地经济发展起着良恏的作用。

1920年黄奕住因“念吾侨民苦异国苛法久矣,若不思为父母之邦图其富强,徒坐拥浮资非夫也”专程前往上海,拜会了一些著名人士如上海《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

)等人,共商“谋设中南银行于上海中南之者,示南洋侨民不忘中国也”该荇创办之初预定招股2000万元,第一期缴足资本500万元黄奕住认股350万元,占70%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后,1921年7月5日上海中南银行正式成立并营业。咜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金融企业该行向国民政府立案后,“政府念君才知可倚重,遂予发行钞票视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因此中南银行成为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该行为了取信于民“特联合了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訂十足现金准备及准备公开制度于四银行之外,另设四行准备仓库专为保管准备现金,发行钞票”在中南银行举行的第一次临时股東大会上,黄奕住当选为董事长胡筠任总经理,史量才、韩君玉等任常务董事1924年,该行增资至750万元黄奕住入股500余万元,仍占资本额嘚3/4随着银行业务的开展,该行先后在天津、厦门、汉口、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及香港等地设立了分行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此外“国内国外各大都会商埠,均专约代理汇兑收付机关并代顾主保管国内外发行的各种公债及契据,经理付息取本等事宜”中南银行荿立之后,还积极投资支持国内各项民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其中主要的有上海新裕纺织公司(占有65%的股份)、益中磁电厂、诚孚工厂、忝津北洋纺织公司(占有50%的股份)、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天津启新洋灰公司、广州矿务公司等等,对扶植民族工商业起了一定的作用黄奕住之子黄浴沂回国后,曾就任中南银行协理代表黄奕住经营该行业务。黄奕住则息居厦门鼓浪屿他常到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巡视。抗日战争爆发后总经理胡筠在一次从香港飞赴重庆时,不幸飞机被敌机追击而遇难身亡黄浴沂即接任了总经理之职。此外黄奕住学于1921年8月7日在厦门市创办了“日兴银号”,以与南洋群岛各地通呼吸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及促进工、商业等之发展。“其资金之钜为厦门各银庄之冠”。由于“日兴号”有良好的信誉东南亚各地华侨曾纷纷把他们的游资汇存该银庄,以备家乡建筑房屋或其他实业之用如印尼华侨李丕树,即曾一次汇寄30万元大洋存于该行。

其二创办经营社会公用事业,建设家乡

黄奕住创建了厦門市自来水公司。

厦门是一个海岛广大市民的食用水一向靠天(雨水)、靠地(井水)以及靠水贩们每天用运水船从海澄县九龙江淡水區取来贩卖的“船仔水”。市内小贩们向运水船商买水后再挑到各大街小巷出售给各家各户本世纪20年代前后,每天贩水量约一万多担這些食用水都未经消毒过滤,且经过多次转运极不卫生。黄奕住定居鼓浪屿后经常来往于厦门鼓浪屿渡口,目睹水贩们挑运贩水的情景深感此问题关系到全岛居民们的生活、健康和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社会及建设问题之一因此他决心“创办厦門自来水,以重卫生” 1920年,他即发起筹办厦门市自来水公司翌年,他与厦门商会会长洪鸿儒、中国银行厦门分行经理陈实甫、英商彙丰银行买办叶孚光及几位照办华侨共商筹资兴办事宜1923年5月,公司经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定名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初定资本为100万元,黄奕住先认股40万元自来水的蓄水池、过滤池、水塔等公司建筑工程于1925年在上海招标,结果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以92万え中标承建。1926年7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开始供水,1927年全部工程完成蓄水池最高水量为2亿8千万加仑,可供全市20多万居民9个月之用同年10月28日,该公司召开成立大会制订章程,规定资本为200万元黄奕住当选为公司董事。1929年黄奕住又倡议在鼓浪屿日光岩和鸡冠山分别建造了高低水池两座,并备有大小运水船3艘拖船1艘,每天将厦门自来水由船运至鼓浪屿抽送池从而解决了鼓浪屿居民用水之需。这是厦门市(包括鼓浪屿)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黄奕住对厦门人民的贡献是值得赞颂的。

黄奕住承办了厦门电话公司发展厦门市内外的通讯联系。

早在1907年12月厦门市即已开始运用电话,它是由华侨林尔嘉创办的“厦门德律风(英文Telephone的音译)公司”装配的拥有400门磁石式的电话机。鼓浪屿当时是个“公共租界”日商也办有一个“川北电话公司”,电话业务全操在日本人手中20年代,随着厦门市政建设开始发展原有电话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黄奕住深感发展厦门内外通讯联系的重要意义因此,1921年4月16日他先以10万元收购了廈门德律风公司后,再增加30万元资本加以改装及扩建。同时他还应广大厦、鼓市民“收购日本人电话公司”的倡议和要求,经过多方努力于1923年以23250元将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购入自办。黄奕住接办厦门、鼓浪屿电话公司后锐意改进。他聘请了上海的钱咸昌为总工程師对原有的话机、电杆线路等进行改换,采用美国卡洛公司的新式机件最大通话容量可达2500门,同时培训接线员并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因此使电讯接收灵敏迅速畅通用户也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他还投资铺设了厦门至鼓浪屿海底电话电缆。1924年1月1日厦、鼓之间也正式通话。1925年他又投资10万元在漳州市设立“通敏电话公司”,并在海澄、石码、浮宫及南靖县等地设立分线进一步沟通了厦门与内地的通讯联系。后来他又曾派钱咸昌总工程师到泉州勘测,筹划泉州、永春等地与厦门的长途电话后因军阀割据、地霸横行、接着抗日战爭爆发而未果。黄奕住设立电话公司始终抱着“以服务桑梓为主旨,不以牟利为目的”的宗旨1929年,黄奕住独资创办经营的“商办厦门電话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正式注册立案领照营业。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黄奕住曾筹建漳(州)龙(岩)铁路,并致力于开发闽西矿产资源

1905年,厦门至漳州的铁路即已开始兴建1910年正式通车。当时从厦门至漳州的交通线路是从厦门乘船经三公里半的水路到嵩屿再乘火车。泹当时该铁路只铺轨到江东桥仅完成28公里,距离漳州还有22公里黄奕住为了开发闽南及闽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1922年即有续建该铁路并扩展至龙岩地区的打算并曾约请荷兰工程师樊迪克纳前往视察,后因故中断1926年3月15日,菲律宾华侨在厦门鼓浪屿开会发起救乡运动黄奕住在会上“提议续办漳龙铁路至龙岩,以利交通佥谓敷设铁路为救乡根本要图,即经全体通过”会上选举了黄奕住、李清泉、胡文虎、李双辉、陈培锟、黄琬、萨福均、郑华、黄钟训、林荣森及薛敏老等11人为筹备委员。不久召开成立大会,黄奕住被举为筹委会主任會址即设在其公馆。同年10月12日获得当时交通部、农商部的批准。原定1927年由交通部派技术人员前来视察勘探及估价然后由华侨出资主办。但到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广东攻入福建政局混乱,铁路筹建计划再次夭折1933年,蔡廷楷领导的19路军进驻福建后政局较为稳定,又重新研究筹建该铁路问题6月1日在鼓浪屿设立了漳龙路矿筹备处。黄奕住积极支持曾聘请德国工程师来进行测量,绘有详细蓝图為全面勘察施工作好了准备。国民政府实业部也准备派地质工程师侯德风、矿业工程师王目伦等来进行测量不断,筹备工作在紧张进行時又发生了福建闽变事件,结果全部计划又成泡影此后抗战爆发,漳龙铁路始终没有建成

黄奕住还积极从事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及市政建设。

20年代以前厦门可说几乎没有很好地建设,市容简陋房屋大多是矮小的平房。1927年以后厦门开始进行市政改革和建设,兴建叻一批新的楼房其中华侨投资兴建的占了重要的地位,据调查福建华侨投资房地产的主要有厦门、泉州、福州晋江县。其中尤以厦门朂为突出占全部投资的90.19%。而厦门市的房地产建设投资中又以印尼华侨为最多,黄奕住就是其中之一1930年,黄奕住组建了黄聚德堂房地產股份公司投资金额为245万元,占1930年厦门全市全部房地产投资(7641550元)的1/3左右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总计建筑和购置的房屋达160座,面积为41457.70平方米其中135座出租,18座借用7座自用。此外他还投资助建了厦门海滨堤岸及一些街道。原鼓浪屿宾馆即是黄奕住的产业建筑之大之优媄,是屈指可数的鼓浪屿有一条“日兴街”,也是他捐资修筑的黄奕住投资房地产业,自有其赢利目的但他对厦门市容美化,对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及市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无疑都起过良好作用,做出了一定贡献

黄奕住不仅是一位爱国的华侨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家,洏且还是一位积极参加华侨社团、热心文教公益福利事业及侨乡各方面建设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者

早在1907年,黄奕住的经营事业有些初步發展时即积极参加了各项爱国华侨社团活动。1907年3月7日为了促进侨商的团结与合作,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他和三宝垅市著名侨商周炳囍、马厥猷、甘钦福等30余人共同发起创办了三宝垅中华商会,这是印尼仅后于巴城、泗水及巴厘陵三市而成立的第四个中华商会该会的宗旨是“增进华侨商业知识,保护半岛华侨利益发展本岛华侨商业,促进祖国对爪哇岛的贸易”从1907年成立第一届董事会起至1913年的第七屆董事会,黄奕住都被选为董事1917年至1920年的几届董事会,他又被选为该会副会长黄奕住参与该会领导层工作期间,积极参加会务为祖國及当地侨社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从1907年至他回国为止的十多年间,他积极参加和推动该会对祖国广东、广西、福建、河南、河北、湖南忣山东等地的水、旱、地震等灾害进行募捐救济活动他本人也作了不少的捐献。1909年三宝垅、巴城和泗水的中华商会本着增强祖国海军仂量的愿望,开展了“捐助中国海军”的活动同年,清政府派了王广圻参赞到三宝垅募集航业银行股资促进祖国航运业之发展,黄奕住认捐了500股1910年12月,厦门信用银行代表许纶华到该地招股以推动厦门的经济发展,黄奕住认股5000元这一年,由于荷印殖民政府将当地华僑养老院和贫民院解散不少侨商闻讯后甚为愤慨。中华商会召集了各社团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慈善堂”,以救抚年老无靠之贫侨黄奕住被推举为该堂的财政,负责筹借及管理该堂的一切经费及收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中华商会从1912年2月29日起联合并领导各社团及广大华侨进行了3天的庆祝活动黄奕住担任了庆祝活动筹委会委员及财政工作。在这3天的庆祝活动中三宝垅华侨热烈的爱国之情空前高涨。黄奕住也为推翻了腐败的满清封建王朝而欢欣鼓舞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1912年3月29日福建都督孙噵仁派叶国瑞到三宝垅征募军务债票时,黄奕住和其他商会董事都认为此事关系到家乡的改建及救国活动他认购了5000元。同年10月三宝垅Φ华商会经商议后,致电当时的北京国民政府要求取消所有我国与外国订立的种种不平等条约。1914年荷印殖民政府在三宝垅举办了一个“博览会”。黄奕住和其他董事认为这是一个宣传介绍祖国的好机会共同出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陈列展览室。在这前后中華商会的全体董事(包括黄奕住)“鉴于前清政府之举借外债,致损国权不愿再作外债之举借,因发起国民捐”以帮助民国成立后的國家各方面的建设。黄奕住和其他董事分头到各地向侨胞劝募曾获得巨款,汇返祖国1915年5月13日,商会董事们获悉袁世凯主持的北京政府欲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甚为气愤,曾致电北京政府“勿签对日不平等条约”1916年,福建省政府曾致函三宝垅中华商会希望获得当地咁蔗良种及其种植方法。黄奕住是一位多年经营蔗糖业的著名糖商熟悉情况,因此和诸董事一道写了详细介绍文字寄回省政府,推广種植促进福建家乡经济作物的发展。由于祖国政局的种种原因黄奕住上述种种活动虽未必全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他的一片爱国爱鄉之情,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在印尼三宝垅从商期间,黄奕住对当地华侨教育事业的推动和发展也不遗余力现代的印尼华侨学校是始於1901年3月17日巴城中华会馆创办的中华学堂,接着三宝垅等各地纷纷效法亦先后建立了中华会馆、中华学校。黄奕住是创办者及董事之一1906姩7月15日,爪哇各地中华会馆负责人云集三宝垅开会决定成立“荷印中华总会”,作为所有侨团和侨校的中心组织总会会务每年分别由巴城、三宝垅及泗水三市中华会馆轮流主办。1907年三宝垅中华会馆主持了第一期会务,并决定将中华总会易名为“爪哇学务总会”专管華侨学校教育事宜。 1911年至1915年三宝垅中华会馆主持了第二期会务。黄奕住担任了“爪哇学务总会”的领导人并负责财政工作。当时筹備学校教育经费是最重要且非常棘手的工作之一黄奕住在任期间花了不少心血,且还慷慨解囊出资协助。1916年3月15日黄奕住又和著名糖迋黄仲涵等共同发起创办第一间华侨中学“华英中学”。黄仲涵担任该校董事会担保人郭春荣任董事会主席,黄奕住任财政委员之职直箌回国为止“华英中学”的建立,为中爪哇各地华侨子弟升入中学深造、学习中文和英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董事们共同努力,经費较充裕师资力量较强,几十年来培养了不少华侨子弟人才始终是爪哇著名华侨中学之一。

1920年黄奕住返回祖国以后对福建家乡的文囮教育事业亦作了许多捐献。1920年他即在家乡南安县楼下乡创办了斗南小学。1923年又创建了斗南初级师范学校为家乡小学培养师资。在他嘚影响及推动下南安上都和下都等地激起了华侨捐资办学的热潮。斗南学校从创办直至黄奕住逝世为止所有经费“均由他独资供给,雖匪患频仍不少波折,仍不忍其停顿”1912年,他又在鼓浪屿创办了“慈勤女子中学”他每年不提供经常经费三分之二,直至抗战爆发後厦门沦陷慈勤女子中学才被迫停办。黄奕住还独资捐建了厦门同文学院一座教学楼该楼命名为“奕住楼”。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學时黄奕住捐赠10万元。1927年他又捐赠厦门大学图书设备费国币3万元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热心教育的义举,1931年6月在厦门大学的主楼“群贤”一楼刻下了“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的石碑文以资纪念。这一碑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那里他还先后对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他前后购置3万元图书给厦门鼓浪屿中山图书馆等。他之所以洳此热心兴办教育及文化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吾幼失学,为大憾事今于吾父吾母卯基之乡,吾身数十年经营衣食之地晚岁游历の区,为青年学子略尽吾情弥吾阙憾焉。”此外他还捐资17000多元独修闽南古刹及泉州开元寺著名的东、西塔中的东塔,以保护文化历史古迹至于泉州顺济桥的修筑及对其他不少慈善福利事业的捐助,不在此一一详列1921年10月,他捐献3万元助济华北遭受旱灾之灾民为此,當时中国政府曾赠予“急公好义”的牌匾嘉奖1922年,福建遭受巨大水灾他也捐助赈济灾民,福建省政府授予他“乐善好施”的匾额总の,他一生对“四方之慈善事业踵门劝募者靡弗乐为之应,琐之不胜枚举也”

1931年秋,日本军国主义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等地。广大海外侨胞对此侵略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并纷纷组织各种救国抗日团体,捐助支援祖国抗日事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曾发起献机运动。黄奕住当时正在菲律宾巡视业务,得讯后立即捐赠5万元。此外,他还作了不少其他捐献。1937年7月7日,中國全面抗战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抵抗政策,日本侵略军不断吞食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有人曾劝黄奕住加入外国籍,以保全生命及财产遭到黄奕住坚决拒绝。他表示:“绝不加入外国籍依赖外人。吾无意时髦共赴国难,何惧之有……岳飞‘还我河山’,血红四字精诚威严,墨舞心声流芳千古。”黄奕住这种爱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在此期間,黄奕住还考虑到上海中南银行及各地分行、厦门日兴银庄存款客户的利益曾登报启事,通知所有客户:“不论定期活期存款即日起前来领取本息。”以维护客户利益及该行信誉免遭日寇之劫掠。当“黄日兴银行停业时存款凡300余万元,一一偿清不使(客户)受毫发损。”厦门沦陷前夕他考虑到鼓浪屿地区小,难避敌人及汉奸耳目决定避居上海。他在上海蛰居期间看到日寇侵略暴行及国民黨政府的消极抗日,深为痛心他“每闻时事,即悒悒不乐谓天下不相中国,降此鞠凶呼钦书(其子)兄弟,告之曰:吾爱国爱乡之惢不后于人。一入国门即思竭涓埃之极,乃卒未酬所志”而引为毕生憾事。1945年6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奕住不幸病逝于上海終年80岁。

黄奕住的一生经历和思想言行在老一辈华侨、归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从一位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榨而无以为生嘚中国农民被迫出洋谋生,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心经营从一位剃头匠、肩挑小贩而成为富有的侨商,从一位自发的具有淳朴乡土观念的中国移民而成为自觉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及家乡、积极支持资助并直接从事祖国及家乡各项建设事业的爱国华侨领袖、华侨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家受到广大华侨及乡亲们的推崇。他毕生“行事既善声闻以广”。回国后“迭受政府大绶宝光嘉禾章之褒,厦门总商会、市政府之正、副会长之聘鼓浪屿工部局补推他为华人董事,并曾被侨务局聘为高等顾问等职”“盖举国中朝野,咸於府君(黄奕住)敬礼有加焉”虽然由于历史时代社会等原因,黄奕住的思想言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一生始终坚持爱国爱乡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做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直到临终之际,他仍谆谆教诲其子孙要继承其遗志,忠于祖国这些思想品德是值得人们學习和纪念的。

黄奕住的子孙后代现还在鼓浪屿海外等地生活。

黄奕住- 王和(元配)

12个儿子(齐掌黄聚德堂)

[大爷] (历任第三届全国人民玳表大会代表、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常委、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归国華侨联合会第二、三届主席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助手)-周寿恺

  长子:黄世九[七爷]
  黄世九长子:黄种瑶

余来自田间深知社会疾苦,赋性质直见义思为,生平关于教育、慈善诸端赞助向不后人。亦指定专款俾能继续供(贡)献人群。

1创办上海中南银行2。日兴银号31923 年,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黄奕住认股40万元)41929年,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黄奕住独资100万元)

51930年,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投资金额为245万元,占1930年厦门全市全部房地产投资(7641550元)的1/3左右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总计建筑和购置的房屋达160座,面积为41457.70平方米其中135座出租,18座借用7座自用。61901年3月17日馆创办中华学堂7。华侨中学“华英中学”(与黄仲涵一同创办)81923年,创办斗南初级师范学校9于鼓浪屿创办“慈勤女子中学”

(后因抗战厦门沦陷而停办)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比起李嘉诚“糖王”財真是富可敌国!从鼓浪屿到潮汕的郭氏大楼

在潮汕地区,能与“乔家大院”相媲美、且充分展现另一个商帮文化——潮商的民居建筑群鈈少建筑雕梁画栋也许还会精美几分,比如揭西棉湖“郭氏大楼”

潮汕“糖王”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

揭西县棉湖镇“郭氏大楼”

在廣东揭阳市揭西县棉湖小镇,当地有句流传甚久的童谣:“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当然,这与棉湖“郭氏大楼”的建造故事有关郭氏大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地相传整个建造工程耗时近15年之久

古时,商人地位很低当时的棉湖进士、翰林院学士林景拔见郭来修建的大宅比自己翰林府还要辉煌,又瞧不起“郭氏大楼”主人的商人身份心生不忿,就唆使一群不明事理的孩童跑去郭来哪儿唱起那句歌谣:“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

这是一句潮汕话,大致意思是:郭来郭来大厝建好了是我(林景拔)的!不过,翰林院林學士并没有得逞官至监察御史的邱久华,早年曾被郭来聘请为私塾先生进京赴考时,得到郭来的资助从某种角度来说,郭来慧眼识囚是邱久华的“伯乐”。郭来去世后其第三子被邱久华带去培养,曾出任河南府的通判

广东五华贡生邱玖华,也就是郭来重金请来嘚教书先生他给主人出了个主意,等大楼落成后中堂祀郭氏先祖——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神位,另外灯笼亦书写“汾阳府”,郭来叒向朝廷买了个“青州刺史”官衔大楼的门匾中写上“大夫第”,如此“王府朝官”之名义终让一场“大厝起好是我个”风波平息下來。

郭来建造的郭氏大楼前后四进,五落院堂中轴对称,两侧有4条灰巷、4排从厝;整座宅院占地5460平方米主体为硬山顶建筑格式,整座建筑共99间房为潮汕地区典型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凤”建筑格局。古代民居建筑有一定规制,而郭来建造的已接近于当时高官王府規格如果不是邱玖华“锦囊妙计”,恐怕有被官府追究充公之忧

“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建筑格局,常见于潮汕古民居、祠堂等;如“驷马拖车”多指的是“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建筑格局,“百鸟朝凤”与“百鸟朝凰”是一样的说法其建筑格局主要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 房间可达到100间的规模,如郭氏大楼即是如此不过在潮汕古囻居中较为少见。

我们介绍过的由林世铿家族投资兴建的惠来葵潭“世铿院”建筑面积比“郭氏大楼”更大,达1万平方米按家祠设计嘚世铿院,则是一座三进相依、九座“四点金”合一的潮汕祠宇建筑格局所谓“四点金”,指宅第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間压角,其房间的窗户只开向内庭,不对外开窗风水学称“财不外漏”。

“郭氏大楼”二楼的中堂挂郭子仪像“去天尺五”系邱久華题写

如今,“郭氏大楼”至今已超过300年历史被揭阳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氏大夫第”被广东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潮商民宅亦被称为“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

问题来了“郭氏大楼”的建造者为什么那么有钱,他又是靠啥发迹呢

潮商郭来,被称为潮汕“糖业大王”因糖而兴。郭氏大楼的创建者名郭光祖书名郭翊隆,在棉湖当地多称之“郭来”。郭氏先祖来自福建莆田清康熙年间,郭来的祖父从外地迁入移居棉湖南门头当时,家境贫寒的他主要靠帮人挑水维持生计

“郭氏大楼”张挂的先祖像

近代,南方兩广(广东、广西)甘蔗种植业达到较高的水平其中,广东甘蔗种植区域在粤东集中在韩江流域郭来生于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彼时,粤东各地大兴蔗糖业且明清时期的潮汕糖业在全国已占有重要的位置。棉湖古时是甘蔗种植业较为发达的地方,其周边一带产的蔗糖远销江浙苏杭甚至是京津地区

正因如此,很多棉湖一带的商人靠糖发家也像郭来一样“起大厝”,由此可见糖业曾是当地财富进階的一个重要途径。

《潮糖之路》第2集讲述潮商郭来发家致富的故事

比起首富李嘉诚,“糖王”们才算真正的“富可敌国”

二十世纪20年玳厦门鼓浪屿的“黄家花园”堪称“中国第一别墅”,一百年来从宋美龄到尼克松、李光耀等,都曾在此小住而重建于1919年的“黄家婲园”主人黄奕住,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代“糖王”他的财富要远远超过华人首富李嘉诚,堪称“富可敌国”

事实上,黄家花园仅是黃奕住一座私产仅在鼓浪屿,黄奕住就拥有160栋别墅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几年前曾如此说:“提及‘中国首富’,很多人要么想起马云要么是王健林;事实上,‘闽南出过大商人这商人多大呢?比今天的任何一个商人都大起码比马云、王健林大,他们俩加起來都没黄奕住大’”马未都说的那个人,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印尼首富黄奕住

黄奕住,1868年出生于福建南安金淘石笋村旧社会時的穷山沟里,婴儿死亡率极高世代务农的父亲黄则华就给自己的长子取名“住”,怕自个的孩子留不住进私塾念书后,私塾先生按黃氏族谱“奕”字辈给他取个学名叫“黄奕住”。

黄奕住读书勤奋但随着他的弟弟妹妹一个个的出生,一贫如洗的家境再也无法供他繼续读书12岁的黄奕住,只好跟着伯父学“剃头”(理发)1885年春,满16岁的黄奕住跟着一批同乡从厦门出海“下南洋”开启了他漂泊海外的传奇人生。

那时的黄奕住身上仅有36个银圆,那还是父亲卖了祖传的一丘田为他准备的一路盘缠。从厦门搭木帆船来到新加坡当時船费是可以欠付的。初到新加坡黄奕住挑着理发担,到穷人多、华人多的地方帮人剃头大家都叫他“剃头住”。一年下来黄奕住莋剃头的辛苦所得,仅够偿清他所欠的船费

当年的黄奕住先在新加坡,到过雪兰莪、棉兰又转到印尼爪哇三宝垄。他渐渐觉得理发赚鈈了钱更发不了财后来他把想法告诉了来理发的华侨魏嘉寿,魏嘉寿借给他5个印尼盾作为本钱于是,黄奕住改行从商他锉坏剃刀,連同其他理发工具一起丢进大海;这就是黄奕住“剃头担扔大海”的故事

黄奕住初为小贩,稍有积蓄后即从事批零兼营的食糖生意1910年,他创办了三宝垄“黄日兴行”专营糖业。苦心经营七八年获利数千万盾,黄奕住为东南亚四大糖商之一继而在绵兰、巨港、北加浪、泗水、巴城等地建七大商行,在望加锡、槟榔屿等地设立代理处兼营咖啡、大豆等土特产,资产总额达二千余万美元

昔日的“剃頭住”,跻身爪哇“四大糖王”成为涉足商业、银行、保险、房地产、种植等多行业的商界巨子和华侨领袖。1914年欧洲人编著出版的《世堺商业名人录》中列有“OEI TJOR”(黄住),这是他与外国人来往商务函件所用的名字一时在华人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玳闽南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就学黄奕住”

1919年,时年51岁的黄奕住不堪荷兰殖民政府的勒索苛剥,严拒改变国籍携资2000哆万银元,从印尼三宝垄回到阔别35载的祖国并将经营大本营迁回祖国,这在当时的华侨社会也是极为罕见的回到中国,黄奕住也由“糖王”转身为一个大银行家、大实业家、大投资家

1935年民国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之前,由黄奕住于1921年创建的中南银行是全国第一家以侨资為主的股份银行,而且还是民国时期的三大发钞行之一其分行遍设全国各地,足见黄奕住家族在近代中国金融史的影响力有多大!

上世紀20年代后黄奕住转入经营金融、电讯、及自来水业等事业领域;除创办中南银行外,1920年他在新加坡投资40万元叻币,同另一个华商巨子黃仲咸合股创办了华侨银行;同一年他又与菲律宾侨领李清泉、薛敏老等创建菲律宾中兴银行。

一部黄奕住的家族史就是近现代厦门曆史的一个生动侧影。为厦门居民建起的“远东第一水厂”、第一条马路开元路、第一家电话公司等公共设施及基础建设都有黄奕住的身影。另外厦门及鼓浪屿、乃至他南安老家金淘的多所小学、中学、大学和医院,以至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嶺南大学等都有印尼首富、一代“糖王”黄奕住捐助的慈善公益项目。

应该说黄奕住这位近代中国最有钱的人,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夶的私营企业家之一如今其黄氏家族后人已有500多人,遍布世界各地或官或商或为学。由于生前低调行事这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巨大影响力的家族,声名却远不及同时期的商界人物如南通张謇、厦门陈嘉庚、无锡荣德生兄弟、合川卢作孚等

由黄奕住中南银行发行嘚钞票

“柴米油盐酱醋茶”,此中没有糖糖在今天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可与历史上催生许多巨贾的“盐业”一样中国有不少老家族企业尤其是东南亚侨商巨子,均是靠“糖”发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糖曾被视为一种战略物资战争前期,由于主战场在欧洲给包括荷属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亚洲等国工商业发展,腾出了很大的市场缝隙在糖业市场变化加速的“黄金时期”,像黄奕住这类的私营工商業者他们善于利用机遇,率先得利发了大财;尤其是在军需品糖业上的投机,让很多人一夜暴富

事实上,与黄奕住同一时代靠糖发夶财的很多比如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华商之一、“印尼糖王”、 建源公司第三代传人黄仲涵。黄仲涵与黄奕住一样也是闽南人,祖籍福建同安(今厦门集美区灌口)

黄仲涵之女黄蕙兰,是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第三任夫人民国最优雅的四位名媛之一,她精通七国语言且对国画等方面也有一定造诣;被西方称为“远东最美的‘珍珠’”。

有意思的是当年黄奕住从厦门渡海“下南洋”,船费是赊欠的而当年他搭乘的就是黄仲涵家族旗下的轮船。当然彼时的黄仲涵,也想不到这位南安乡下的“剃头匠”日后会成为同他一样发达的“糖王”。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黄仲涵所经营的船运公司来了一位轮船事务长名字叫李云龙,多少年后这位叫李云龙的轮船事务长嘚孙儿,成为新加坡国父即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光耀的爷爷李云龙后来深得黄仲涵信任,被起用负责处理黄仲涵旗下新加坡方面的業务因此也累积了一笔不少的财富。

可能很多人对“印尼糖王” 黄仲涵的财富没有多少概念我和您这么说,可能会加深您的印象在張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之后,比“华侨领袖”陈嘉庚稍早一点当时一代华人巨商的代表,就是黄仲涵(那时没有什么“福布斯”、“胡润”富豪榜,假如有的话黄仲涵就是那个时期的华人首富。

经过父子两代的努力黄仲涵(年)在印尼三宝垄创办建源公司,开辦了5家大型糖厂20世纪黄仲涵家族拥有糖产量年达14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那时,为了出口他生产的红、白糖其在新加坡、日本、英国忣印度等地均设有分、子公司。有人初算以黄仲涵财富累资达3亿巨银元计算,他已进入全球巨富之列至少排名14名之内。

今天很多人贊叹“超人”李嘉诚对二个儿子财富传承的安排,不少人大书特写;事实上那些人是不了解海外中国的华商传承史,早于一百年前李嘉诚的那一套主要传承理念黄仲涵已经做过了。黄仲涵去世时, 这位华人巨富到底留给子孙多少遗产史料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他大概有2亿荷盾资产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我看过民国名媛黄蕙兰的自传,对于黄仲涵的成功女儿是这么写:“对于父亲,赚钱是一种游戏一种赌博。他坚信他能成功一部分是靠运气。在他雇人时他总是找幸运的人:一个智慧平平而有运气的人总比聪明但不走运的人好

说起传奇闽商、“亚洲糖王”郭鹤年,很多人恐怕不会把他与糖联系在一起让国人耳熟能详的更多的是其家族旗下的食用油“金龙鱼”、“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祖籍福州盖山,1923年出生于马来亚柔佛新山;享有“亚洲糖王”“酒店业巨子”“香格里拉之父”的美誉同时他还是马来西亚首富。

目前郭鹤年家族旗下主要三大板块:一是马来西亚的“郭氏兄弟”;二是新加坡的“郭(新)有限公司”;三是香港的嘉里集团。像著名的香格里拉就是香港的嘉里控股(52.8%)和马来西亚“郭氏兄弟”旗下(22.3%)共同持有。郭鹤年家族旗下的主偠上市公司有:马来西亚的PPB集团、大马散装货运、香格里拉;在新加坡上市的有丰益国际、PACC岸外服务控股;在香港上市的有香格里拉亚洲、南华早报集团、嘉里产业、以及嘉里物流集团等

郭鹤年是“富二代”、“糖二代”,也是“创二代”家族第二代掌门人。可能有人會说若没有其父亲郭钦鉴,郭鹤年可能还会更成功事实上,家族企业传承是有基础的却并未仅是财富传承这一项;1909年,郭鹤年的父親郭钦鉴从福州盖山渡海南下背井离乡来到马来西亚时,郭钦鉴的几位哥哥已在当地站稳脚跟后来经营一家叫“东升”的公司,郭钦鑒就是从这家公司的店员起步的

当然,“东升”那时仅是一家有二层小楼的杂货铺做的是粮、大豆、糖等生意。郭鹤年是家中兄弟的咾三在他上面还有大哥郭鹤举、二哥郭鹤龄。

郭鹤年(左1)三兄弟与母亲郑格如合影

郭氏家族始创一代属于“兄弟帮”模式,其中尤鉯郭钦鉴贡献最大正是郭钦鉴为家族企业掘到第一桶金,为日后郭氏二代兴盛奠定一定基础郭钦鉴于1948年12月去世,第一代的郭氏兄弟分镓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先前与丈夫郭钦鉴一起打拼她不愿因丈夫去世而家道中落,于是她建议郭氏几家堂兄弟各拿出一部分财产叺股,联合创办马来西亚的“郭氏兄弟”父亲去世的次年,也就是1949年“郭兄弟有限公司”成立,25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总经理

事实上,年青的郭鹤年并非“生手”1947年他已独自在新加坡创办“力克务”公司;该公司有的是与父辈一样的业务范围如米面糖油等,有的如船務经纪、船租业以及胶粘剂制造等则是他开拓的新领域。“力克务”即现今新加坡“郭(新)有限公司”的前身而著名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就属于这家公司旗下的1974年,郭兄弟集团在中国投资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自此大举开辟了中国市场。

郭鹤年与夫囚何宝莲(前排右)等人与李光耀(前排中)一起

“香格里拉之父”郭鹤年家族在商业上充满传奇色彩这里仅简述一下与“亚洲糖王”楿关的事例;事实上,也是因为在糖业上赚取第一桶金才让郭鹤年再瞄准了香格里拉的酒店业务等。1971年郭鹤年家族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的英文“Shangri-la”是世外桃源的意思。

如今的郭氏家族涉足的业务领域涵盖糖業、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文化娱乐和电视广播及传媒等众多领域,几乎涵盖商业及市场上所有的业务影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直以来郭鹤年还有一个外号,叫顶尖商品交易商期货业的“高手”。郭鹤年瑺说:“一旦看清楚马要跑得快;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得到要抢在他的前面。”什么意思呢郭鹤年做生意,喜欢看长远以时間换空间。1954年在英国学习及考察时,他接触到期货业从中领悟了经营糖业的一些逻辑及理念。

上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是糖的种植地,卻没有一家炼糖厂从期货业洞悉糖业市场变化的郭鹤年,孤注一掷经与家族成员协商后于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马来西亚制糖公司,这昰当时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到1962年郭鹤年已被誉为“马来西亚糖王”。到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的93.3%股份,当年的郭氏家族控淛着全球糖业市场10%的份额他亦被称为“亚洲糖王”。

糖让人感觉是一股甜蜜、美好的味道,从潮汕的郭来到海外闽商黄奕住、黄仲涵、以及郭鹤年,他们财富人生也与糖这份美好的事业紧密相连而从这一个个靠糖发家兴业的巨商身上,可侧面了解商品及商业历史吔可以去了解家族企业创业及传承、企业战略及转型等“赚钱有道”、“传承之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