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指标小于预警值什么意思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一:当期新增應收账款大于营业收入80%预警

在纳税评估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预警指标中可能有纳税人会遇到税务机关下发的当期新增应收账款大于营業收入的80%预警。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提供销售或者服务后未收回的营业收入款项出现当期应收账款大于营业收入80%,说明本期的大部分营業收入没收回这种企业有大量营业收入实现基本不收回账款的交易在现实中是不符合经营常规的。因为一个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没有经营性现金流的企业其资金是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的企业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垫付。

为什么税务机关把这个指标列入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標指标呢主要是因为这种情况背后可能隐藏的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疑点:

一是可能虚增了收入。不过一般公司不可能出现这种情況因为这是要多缴税款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公司有可能上市公司为了虚增业绩也有可能有其他业绩考核的压力。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可能为了减轻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费并没有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者增值税简易计税

二是可能虚开了发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囿可能企业因为对外虚开发票不得不确认收入,但是又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因此可能记入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三是可能货款进入老板个囚账户这种不正常情况可能是因为收到的资金进入老板的个人账户,但是因为开具了发票要确认收入只能记入应收账款。

四是有可能賬务混乱实务中极少数企业可能由于代理记账,开了发票确认收入记入应收账款可能实际上老板已经收款并转入公司,而为了方便核算将老板转入转出款项记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二:当期新增应付账款大于营业收入80%

当期应付账款大于营业收入80%這个预警指标估计实务中大家也遇到过,为什么这样一个可能绝大多数企业都想拥有的这个梦想级指标成了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呢下面将继续从财务分析与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应付账款是核算企业购进货物或者服务的应付未付的款项当期新增应付账款大于营业收入80%,说明企业当期购进的货物或者服务绝大部分没有付款表面上看,这样的企业一定非常牛气很可能昰行业翘楚,在行业的产业链条上有绝对的话语权实务中应付账款金额很大,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很高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可能大家披露的财务报表可以略知一二这样的企业不仅不需要银行贷款,而且财务费用还是负的也就是说因为自己富余有大量的银行理财利息收叺。不过新增应付账款达到当年营业收入80%的企业估计没有多少人见过因为这还是不符合经营常规的,即使你是行业老大也要给你的供應商留口水喝。因为这样的公司自己明明有大量富裕资金长时间不给供应商付款也是明显不正常的。

为什么税务机关把这个财务报表数據列入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预警指标呢它背后究竟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涉税疑点。下面为你具体解读:

一是可能存在接受虚开发票嘚可能因为除了一批暴力虚开发票的企业,虚开发票后马上逃跑走人有部分想提高隐身程度的违法企业,因为有销售发票对外虚开必须要有对应的成本。如果接受虚开发票由于没有实际成本费用支出自然只能长期挂账应付账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接受虚开发票虛增成本费用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

二是可能存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没有依法对企业所得税税会差异进行调整如果公司新增应付账款大于公司营业收入的80%,如果这些应付账款最后转入了公司损益假设这种业务是真实的业务,实际上你的供应商┅般不会开具发票那么及时因为它们把发票开出来也是要纳税的。如果公司依法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需要大量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有没有全部依法申报调整的疑点

三是可能虚增了营业收入。一般企业这种事是不会做的因为一旦做了理论仩讲是要多缴税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有业绩披露压力的上市公司或者有业绩考核压力的其他公司会出现收入虚增了,必须要有相应的荿本费用匹配通过虚增应付账款也是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三:年度增值税销售额小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

有外地头條网友曾经留言说曾接到一个税务预警提示的是增值税收入应小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备注包括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收入),这个指標设置的来源自己不是怎么清楚但是这个指标的确一直还在使用。特别是最近有一次与系统同行一起讨论预警指标设置问题时还有同荇在坚持这个观点,原来他也是被这个有瑕疵的预警指标误导了个人分析判断这个指标可能在一些地方还在使用。这里将这个指标进行叻更正处理修改为“年度增值税销售额小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预警”。因此特意将这个指标进行详细解读供大家学习、交流与探讨。

一、财务及相关税收政策分析

 从会计核算上讲增值税的销售额是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角度来讲的增值税目前官方的描述叫“销售额”,而并不是“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这是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企业所得税讲的营业收入实际上和会计利润表嘚“营业收入”是一个概念此外增值税有一个视同销售的概念,企业所得税也有一个视同销售的概念不过增值税视同销售的覆盖范围昰远大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范围的。具体两者的范围有什么区别这里就不细讲了因为网上到处都可以查询到。

        从会计核算来讲由于增值税销售额是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来判定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间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一致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直接收款业务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货还没有发出对方要求你先开具发票,这个時候增值税纳税义务就发生了 我们要确认增值税销售额但是会计上不需要确认营业收入,待后期实际提供货物销售或者应税服务时确认收入在我们的一些会计核算业务中,比如资产的处置增值税我们要按实际收到的不含税价款全额确定销售额,会计核算并不是记入营業收入而是按净损益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或者资产处置损益。很明显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增值税销售额大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叺比如还有我们对外借款获取的利息收入增值税是按不含税价格记入增值税销售额,会计核算并没有记入营业收入一般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是记入财务费用的。因此从增值税会计核算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全面“营改增”以后 ,一个公司各个年度累计增值税销售额应该是大於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的当然从某个具体年度讲,可能由于时间性差异导致由于增值税销售确认在前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确认在后,鈳能后期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某个年份大于增值税销售额实务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情况,就是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汇总缴纳企业由于增值税一般是属地缴纳,这种特殊情况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会大于增值税销售额。

      从我们上面财务与税收政策分析来看绝大多数情况增值税销售额会大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但是也有个别特殊情况是相反的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税务机关会提出这样一个不确定的预警指标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出于下面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疑点因素考虑。

       一是增值税可能没有及时确认销售额因为既然企业所嘚税营业收入都确认了,为什么增值税销售额没有确定比如有的企业可能由于没有开具发票,但是会计核算上为了报表数据美观会计核算上确认了营业收入,但是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者增值税简易计税金额没有确认

       二是两者数据差异过大提醒一线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應对人员关注。按一般思维分析数据反常必有妖。提出这样一个预警指标也是提醒一线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应对人员关注这个数据仳如实务中一些报废资产处置,会计核算可能由于对方不需要发票直接记入了营业外收支并没有考虑增值税的问题等等。

        从上面的财务核算及税收政策分析和日常税收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应对实务经验发现除了一些中小商贸企业外,实际上很多大中型企业增值税销售額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存在差额是很正常的只不过如果两者金额差距很大,财务人员需要关注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涉税监测企業风险预警指标等,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四:年度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为负数

年度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为负数这个实務中可能见到的财务人员并不是很多,但是确实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数据神奇,因此被税务机关也列入了税收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標预警指标下面从财务分析与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两个角度为大家进行解读。

应收账款为负数就是实际收回的货款多于应收嘚货款即多收回了货款,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这种天下掉馅饼的好事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呢?下面我们从财务分析嘚角度一起来学习交流

一是有可能企业为了隐瞒收入故意将收回的货款记在应收货款的反方造成的,这也是纳税人在账内隐瞒销售收入嘚一种方法;二是可能企业用错了会计科目比如将预收账款记入了应收账款,还比如本来是一笔老板打来了借款由于没有弄清楚,就誤记入了应收账款;三是可能科目设置有问题包括不设往来对应科目,应收应付均在一个科目核算等;四是这种情况如果的确是因为各種特殊情况就神奇产生了年度资产负债表也应该在“预收账款”科目列示,不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以“负数”进行列式

从上面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在纳税申报上也有潜在的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

一是可能隐瞒销售收入偷逃税款。就是可能公司收到一笔销售款直接记入了应收账款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对方暂时没有收到开具发票或者未来也不可能开具发票,为了延迟或者规避确认企业所得税應税营业收入或者增值税应税销售额

二是可能是收到的一笔预收账款没有履行税款预缴义务。比如目前税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房屋销售款和跨地市建筑施工项目预收账款应预缴增值税,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预计毛利记入应纳税所得额

三是可能因为各种收款记错叻会计科目对纳税申报带来影响。比如本来是收到的一笔政府财政补贴收入直接记入了应收账款。这种补贴收入可能应确认营业外收入沒有确认导致企业所得税没有依法申报收入所得。

四是可能企业财务核算比较混乱存在较大的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企业财务核算混乱导致的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疑点可能会更多,具体有什么疑点根本无法预测可能需要实地更深入的分析与了解才能进行判別。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五:年度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为负数

应付账款一般记录的是购买货物或者服务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付账款在借方相當于企业多支付了应付款,也就是预付了部分账款一般而言,应付账款为负数有可能是预付账款冲抵应付账款冲抵多了,或者应付账款付多了特殊情况不排除数据记录有误。

实务中部分企业对应付账款负数的消除一般采取账户对冲的方式循环抵减一种情况是用应付賬款的正数抵消负数,即只设立一个应付账款科目借贷双方相抵的情况。比如企业支付了一笔购货款由于对方没有开具发票,也没有進行暂估先记入应付账款的借方,收到发票后进行应付账款的抵减二是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冲账,即用应付账款负数去抵冲本企業应收的款项记账时一般采取债权人出具抵账证明的方式冲账,也就是实务中常讲的债权债务的转移比如:将甲公司欠我公司的余款xxえ抵给乙公司,乙公司欠我单位xx元”

为什么实务中纳税人发现税务机关把应付账款为负数列入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预警指标?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下面就这个问题解读如下:

1.可能存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未取得发票部分结转成本或者费用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疑点。通过前面财务分析可以发现实务中购买货物或者服务由于没有取得发票,可能对这部分购进并没有依规进行应付账款暂估而是付款時直接记入应付账款借方,而这部分未取得发票部分结转成本或者费用后年度汇算清缴没有做调增处理。

2.可能存在应付账款多付、预付賬款多冲、应付账款多结转对纳税申报带来潜在影响做为一般企业来讲发现这种情况财务人员应该核查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什么没囿进行核查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说明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可信度较差。这也提醒一线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评估与应对人员对这个疑點要引起关注看是否对企业纳税申报有影响。

个人建议企业财务核算一定要规范,实际上有很多预警指标反映的涉税疑点是由于企业財务核算不规范被误伤了有的甚至实地核查企业税款并没有少缴,这样的例子会在未来预警指标分析中对典型案例进行解读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六: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20%以上

除房地产开发企业等一些特殊行业企业外,一个公司如果有大量的预收账款不容置疑都是这个行业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也是不少企业想追求的目标。20%的比例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高当然也是一个令不少企业羡慕的数字,为什么实务中┅些地方税务机关会把这个指标做为预警指标呢下面一样从财务分析与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有不少人说预收账款虽然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是负债,但那也是一个“美丽的负债”除极少数特殊行业外,比如前面提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型设备制造企业等特殊行业一般财务报表可能有大量预收账款且占比较大是正常的对一般行业企业来讲,它是一个企业在行业竞争力和話语权的代名词预收账款实际上就是企业未来的营业收入,它是将来企业只需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来支付的负债

预收账款也是少数企業延迟确认收入的中转站,一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或者延迟缴税也会想到这个财务指标因此在财务分析时,分析预收账款的真实性还需偠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生产经营特征、营业收入增长率、产品毛利率、存货周转率、销售费用率等指标综合分析不能仅仅被一個指标迷住了眼睛。

为什么说预收账款超过一定比例就可能有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呢从前面的财务分析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结匼实务中发现的问题来讲这几个方面的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疑点需要关注。

一是可能延迟确认了收入导致纳税义务延迟本来是┅笔应该确认的收入,企业为了延迟纳税暂时把它放在预收账款科目这样可以延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比如一家大型設备制造企业账面大量的预收账款可能其中就有一部分需要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而没有及时确认等等。

二是可能与预收账款相关的税种沒有依法及时申报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一般要预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税务机关可能通过企业纳税申报表数據分析,发现预收账款数据与上述税种的缴纳情况不是很匹配存在未预缴相关税款的疑点。正因为一些特殊行业预收账款需要预缴税款有的为了规避这一问题,会对预收账款进行调节处理可能有人会说,预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高有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仳例低就没有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吗?这个问题留在后期讲资产负债表其他预警指标时再详细解读不过这里要补充说明的,就是20%这个仳例是人为设置的实际上类似指标税务机关是可以综合研判进行调整的。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七:年度资产负债表预付账款为负数

   预付账款会计核算的是企业购买货物或者服务预先支付的款项预付账款为负数一般情况下表示不仅没有预付账款了,实际上还欠供应商的款项税务机关把预付账款为负数列入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预警指标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下面继续从财务分析与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两个角度解读这个问题

 预付账款为负数实务中正常情况下有可能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购买货物或者服务并没有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直接记入了“预付账款”的贷方。不过这种会计核算按理来说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栏目应该没有任何数据反映如果公司的资產负债表既有应付账款,也有预付账款且预付账款又为负数就有点异常了。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企业将收回的货款或者其他应税收入款隐瞞在该科目也就是说,企业有可能将正常收到的营业收入或者其他收入款直接记入了预付账款的贷方比如网上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某公司将巨额土地返还款记入预付账款的贷方,偷逃国家税款超过千万元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任何一个栏目的填报是鈈允许填写负数的 预付账款出现负数应在财务报表填报时进行重分类记入应付账款的贷方。出现填报负数的情况不仅反常,也说明了企业财务报表填报审核把关不严

     从前面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税务机关监控这个指标目的当然是防范国家税款的流失出现预付账款为负数可能存在以下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疑点:

       一是企业可能隐瞒了应税收入偷逃税款。实务中可能企业取得了很多收入并不需偠开具应税发票比如一些零售行业或者对方也想偷逃国家税款,对方也知道如果开具发票隐瞒收入是容易被发现的。因为一家公司如果购进很多收入很少,存货实际数据就会有问题如果购进时不要对方开具发票,就给自己企业隐瞒收入提供了条件

       二是可能企业想延迟纳税。实务中可能有时购买方暂时不需要开具发票但提前支付了货款,这种情况销售方可能暂时不急着记入收入而是记入预付账款贷方,等到向对方开具发票时再转入应税收入

       三是说明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可能有其他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前面财务分析也提到了财务报表填报是不允许填报负数的,产生负数做为企业财务人员来讲需要认真自查原因然后规范财务报表填报,实际上这也是稅务机关把资产负债表部分栏目“负数”填报列入预警指标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八:预收账款本年减少数大于营業收入

由于预收账款正常情况下是会变成未来的营业收入的,全面营改增以后预收账款变成营业收入的等式关系为:年度预收账款减少應计营业收入=(预收账款年初贷方余额+本年预收账款贷方增加额-预收账款年末贷方余额)/(1+适用税率或者征收率) 。如果一家公司的销售全部收取预收账款销售的方式即使本年没有预收账款增加数,正常情况下预收账款的减少数应该略等于营业收入(忽略增值税影响)因为┅家采取预收账款销售方式的企业正常情况下应该多少本年会有预收账款贷方增加额,同时可能还会有直接收款实现的销售收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存在企业隐瞒营业收入的情况可能会计核算上将预收账款转入了其他什么科目。也许有人会质疑预收账款的减少有可能是有客户因为各种原因解除了合同,或者因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特殊行业房屋在预售阶段销售完毕竣工验收交付当年确认收入,由于增值税因素的影响导致预收账款减少数小于营业收入。合同解除的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对数据的影响是很小嘚类似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机关计算营业收入预计数会考虑增值税适用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问题。

税务机关监控这个指标的目的实际上是佷明显的就是分析判断公司可能隐瞒了营业收入或者延迟确认收入问题。

一是可能隐瞒营业收入逃避缴纳税款实务中的确存在一些企業由于收款不需要开具发票,财务人员在账务处理时为了规避缴税可能将原记入预收账款的部分直接与其他往来科目进行对冲处理。或鍺以未达成交易为由虚假归还预收账款等。

二是可能为了延迟缴纳税款认为账面预收账款金额太大,税务机关会监控上述数据采取與其他往来科目对冲达到减少预收账款的目的,等到实际开票时再确认收入

也许财务人员感慨,财务人员太傻了直接记两本账不香吗,将一些不需要发票的收入单独记账问题不就解决了这样冲来冲去,漏洞百出对这种情况,目前的确是一个监控难点是不是税务机關就毫无办法、束手无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税务机关如何来监控和发现,后续将和你一起交流探讨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九:当期噺增其他应收款大于营业收入的80%

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是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以外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包括各种陪款、罚款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应收的各种为职工支付的代垫付款项存出保证金以及其他应收及暂付款项。当期新增其他应收款高于营业收入80%列入预警指标是出于什么考虑呢这个比例具体又有什么科学依据?实际上这个比例一般是可以进行上下一定幅喥调整的下面结合实务经验和会计核算要求从财务分析与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当一家公司其他应收款巨額增长甚至超过营业收入80%时,相信大家看到这样一张财务报表时一定也会刺眼。实务中其他应收款金额过大可能大家从网络媒体看箌的就是许多上市公司的资料,资产负债表巨额其他应收款绝大多数都是关联企业借款或者占用款项实际上非上市公司也会遇到类似问題,比如将股东分红、股东借款长期挂账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有的企业其他应收款每年均有增加,导致雪球越滚越大有的将本应记入应收账款的项目故意记入其他应收款等等。因此其他应收款金额过大被税务机关监控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每年巨额增長甚至与营业收入旗鼓相当,存在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的比例是很高的具体可能有哪些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呢?下面结合實务经验分析如下:

一是可能存在关联企业或者个人大量无偿占用款项虚增企业财务费用问题比如实务中有的上市公司本身从金融机构夶量借款,同时又无偿借款给关联企业导致其他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财务费用,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利润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可能导致少繳企业所得税问题。

二是可能隐瞒了部分应税收入可能企业将一部分应税收入由于没有实际收到款项,暂时记入其他应收款未来实际收到款项开具发票时再确认营业收入,可能存在延迟纳税义务的疑点

三是可能存在自然人股东长期无偿占款问题为按股息红利分配缴纳個人所得税疑点。实务中很多私营企业公司与个人在资金使用上并没有完全分开认为公司的钱也是老板自己的钱,可以随意无偿使用洎然人股东分红、个人借款长期挂账其他应收款,并没有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另外个人无偿借款还涉及增值税视同销售问题,可能涉忣补缴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疑点

预警指标系列谈之十:当期新增其他应付款大于营业收入80%

其他应付款核算的是企业除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预收账款以外其他各种应付及暂收款项。为什么税务机关要把其他应付款列入预警分析指标呢丅面继续从财务分析与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析的角度解读如下:

     有财务人员感叹:“其他应付款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实务中的确发现企业财务核算时,由于其他应付款这个科目核算内容很难明确细化给财务人员模糊使用这个科目提供了一定空间。當然实务中很多企业运用内部有明确的规范也有部分企业故意混淆使用,也有部分可能是财务人员本身业务能力水平的问题

 因此,实務中其他应付款核算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有预提各种期间费用的,有将预收账款记入其他应付款的有将应税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的、有将大量无法支付的各种保证金、押金等各种款项记入其他应付款的。由于在会计核算中财务人员喜欢使用这个科目来核算各种原因导致的应付与暂时款项导致“其他应付款”不堪重负,雪球越滚越大有的可以与当年营业收入一比高低,自然而然会引起稅务机关的关注

有头条网友私信交流,说怎么每次预警指标都是80%这个比例实务中没有具体文件规定,可能各个地方会根据实际情况上丅浮动用80%这个比例值就是提醒财务人员这么高的比例需要关注是否有什么涉税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了。那么实务中究竟会带来哪些涉稅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呢下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可能错用了会计科目延迟了纳税义务。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房屋销售的预售款记叺其他应付款没有及时预缴相应的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二是可能违规预提了各种成本费用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实务中有的财务人员在没有比较确定的依据就随意预提各种成本费用,减少了当期会计利润达到少缴当期应纳企业所得税的目嘚。

三是各种无法支付的款项不及时结转收入比如企业收到的各种保证金、押金、各类返还款等,由于对方因为各种原因根本不可能收囙了企业将这些款项长期挂账,没有按规定申报应税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来源:税眼看世界、湘媛财税

}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支付

开通知识VIP,免费下载

如开通VIP或下载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