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处理原则在技术指标中如何运用

        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題是司法实践中长期关注、迄今仍需深入研讨的议题。推进此项适法统一既要清晰树立不同部门法之间整体协调裁判的司法理念,也偠潜心研究实际问题摈弃仅以观念思辩代替务实研讨的清谈之气,以切实解决现实争议问题

 ??一、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定义和范围 ??研讨问题,首先应当界定讨论范围如果各自针对不同对象展开议论,势必各说各话难以达成研讨目的和共识。关于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定义和范围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刑事、民事案件涉及“同一事实”的,属于刑民交叉处理案件原则上应当纳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处理。 ??所谓“同一事实”是指行为主体、行为客体或对象,以及行为表现三者均相同的情形;如果其中之一发生变化的则属於“不同事实”,应当分别作为刑事与民事案件独立审判 ??从实际情况看,刑事与民事案件并非只有“事实完全竞合”一种交叉处理形态在事实部分竞合,或者彼此存在主从、隶属等牵连关系时同样产生刑民法律关系需要整体考量、刑民诉讼程序需要协调推进的必偠性。 ??典型适例如行为人诱骗他人担保实施贷款诈骗罪的情况尽管行为对象分别为银行和担保人,行为表现是骗取担保和诈骗贷款兩种不同内容的欺诈但两个行为之间呈现犯罪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共同造成银行钱款被非法占有的危害结果前后构成一个完整的犯罪荇为过程。 ??倘若人为地将银行与保证人之间的所谓“担保行为”从贷款诈骗的基本事实中分离出来单纯作为一般的民事案件进行审悝与裁判,可能产生的事实偏差或归责欠当则是不难想象的。 ??即令在一人犯数罪的场合如果有的罪行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等民事诉訟,一般也倾向于刑事、民事案件协调推进尽力达成“以刑促民”或“以民济刑”的综合审判效果。一言以蔽之在刑事、民事案件并非“同一事实”的特定场合,整体协调裁判仍然十分必要 ??在司法实践中,也有同志对刑民交叉处理案件作广义的理解即将经济纠紛涉嫌刑事犯罪如何准确区分、妥善处理问题一并纳入研讨范围。 ??严格说来这一议题并不涉及刑民两种法律事实交叉处理并存、如哬避免矛盾或冲突裁判的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准确掌握经济犯罪的界限,重点在于切实贯彻刑法谦抑原则审慎把握涉民间借贷、合同股權纠纷、非法经营等案件的犯罪构成要件及成罪标准,以及从严掌握相应的证据规格 ??前者关注犯罪构成要件及证据的正当、充实性,后者重视刑民两种法律事实、规范在裁判上的相互协调性二者各有置重,适宜分别研究倘若杂糅一团,反而容易模糊争议焦点无助于各自问题的厘清和解决。本文立足于狭义范畴讨论相关问题 ??基于斯,刑民交叉处理案件是指一个完整的案件事实过程所包含嘚当事人合法权益,通常需要经由分别提起刑事和民事两种诉讼才能给予充分保护或救济的案件具体包括三个要点: ??其一,刑民交叉处理案件通常形成于一个案件的完整事实过程之中包括案件发生、发展、结果及其后续处置的全程。一个案件既可以是单一犯罪也鈳能是数罪合并追诉的情况;如数个盗窃或故意伤害罪一并追究,均涉及财物损失的赔偿问题就是适例其中的多个法律事实之间或同根並生,或因果相连或后续延展,但都是一个完整案件事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刑民交叉处理案件发生的范围所在。 ??其二刑倳与民事两种法律事实交叉处理并存、紧密关联。刑民法律事实既可因行为主体多元而形成如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参与共同伤害犯罪,其监护人代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也可因复合行为而产生如行为人以高息揽存等方式诱骗他人赴指定银行存款,在开户过程中利用存款人的轻信与银行工作人员审核把关不严的过错擅自开通网上电子银行业务并截留数码介质“U盾”,嗣后使用“U盾”盗划他人存款资金的行为即是适例;还可因犯罪行为而引发如行为人犯交通肇事罪而触发保险公司对被害人的人身伤亡理赔责任等。 ??可见刑民法律事实发生的成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但交叉处理并存于一个自然的案件事实过程之中乃是基本特征。 ??其三刑倳与民事两种法律责任具有交互性和整体性,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案件法律责任大小的评判依据尽管刑事责任居于主导地位,但民事责任具有调节作用二者并非完全独立。于是刑民诉讼程序的启动、推进也相应具有关联性,需要彼此协调、相互照应惟此才能达成既充汾保护救济合法权益,又依法合理追究法律责任的司法目的 ??二、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类型与规范目的 ??合理分类是有效规制的重偠方法。问题越是复杂越需要找准分类标准,适时条分缕析以利透视问题本质。梳理典型争议案件切入因果关系视角检视,刑民交叉处理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一个行为造成两种以上的损害结果分别需要提起刑事和民事两种诉讼予以保护救济。例如一个故意伤害犯罪,既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又导致被害人因治疗等事由产生财物损失,通常需要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并实施救濟此乃“一因多果”的典型。 ??二是多个行为或事由共同酿成一个损害结果但行为人之间并无共犯关系,而是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刑事与民事责任譬如,单位职员利用职务或工作条件上的便利或者冒用单位名义实施个人诈骗犯罪,所属单位因存在管理疏漏等过错洏承担替代赔偿责任;以及学生在校期间遭到不法侵害学校因未尽到管理责任而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等,均属“多因一果”的适例 ??彡是犯罪行为或其后续处置行为直接引发民事纠纷,使得刑事、民事诉讼相继发生又如犯罪人将违法犯罪所得(如赃款赃物等)用于消費挥霍或归还债务,进而引发财物所有人与实际占有人之间的善意取得之争以及前述交通肇事犯罪引起保险理赔之诉等,皆可视为“因犯罪而继发民事诉讼”的类型 ??就一般经验而论,在案件数量上“一因多果”与“多因一果”类案件占据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绝大蔀分;“因犯罪而继发民事诉讼”类案件相对较少; ??在刑民关系上,“一因多果”类案件多属侵犯人身犯罪一并引发财物损失民事訴讼具有衍生性和附带性。“多因一果”类案件大多属于侵财犯罪刑事犯罪往往是主因,民事案件多因涉及次因或条件而产生具有依附性或补充性。 ??在法律责任上“一因多果”类案件的责任主体通常清晰明了(当然不排除复杂的共犯情形),民事责任的确定也相對简单;要么一人全担要么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多因一果”类案件大多只有财产损失主因理当承担退赔主责,次因一般补充担責 ??至于特殊情况下次因替代承担主责或连带责任,则须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且仍得审慎把握公平公正原则。相形之下“因犯罪洏继发民事诉讼”类案件的民事责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其与具体的犯罪构成事实状态关联度不大故单独评价多无大碍。 ??究竟各類刑民交叉处理案件如何妥处尽管道理也算浅显,但多年以来刑事或民事裁判的习惯思维或惯性不时显现巨大魔力,以致一叶障目各家只顾规则自洽,彼此强调多有龃龉因此,专门明确解决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靶向目标依然十分必要。 ??法谚云:“有损害必有救济”将充分救济受损法益作为司法裁判的优先选项,应该无甚异议与此相对应,对于被告人的科刑追责应当做到依法有据、责罚楿当,这也是司法公正的题中之义 ??再者,实体裁判必须依据程序法有序展开当属法治要义。因此刑民诉讼理当适时跟进,既防冒进也忌延宕以达成最佳救济效果。确定以上三维目标指向立足三类案情表现,具体处理方法则如六辔在手余下当可轻车驾熟。 ??三、 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处理原则 ??依据法律价值的统一性和司法裁判的目的性审判刑民交叉处理案件,有必要遵循三项处理原则: ??1.整体协调裁判原则 ??即“有关联就须讲协调”无论是事实认定,还是法律归责均应将刑民两个部分作为整体观察考量,做出楿互照应、彼此相宜的认定与裁判 ??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缺失整体协调裁判观念在事实认定方面,刑民法律事实在以下三种场景容噫出现认定偏差或冲突: ??一是当行为人以合法的经济活动之名行侵财犯罪之实时倘若民事诉讼仅就作为犯罪手段的所谓“经济活动糾纷”进行审理,则极易产生案情表象与事实真相的严重背离发生形式与实质的冲突。 ??如前述刑事判决认定担保和贷款两份合同都昰行为人诈骗银行钱款的“犯罪工具或手段”;而单独进行的民事诉讼却判决两份合同或其中的担保合同仍然合法有效应当继续履行;此乃刑民判决就同一事实做出冲突裁判的典型例子。 ??二是在有些新类型或疑难复杂犯罪中离开了刑事诉讼对于案件事实的完整查证,相关民事诉讼很容易发生认定事实与界定责任的偏颇或片面 ??如前述以高息揽存为诱饵盗划被害人银行账户内钱款的案件,刑事判決通常会详细查证诈骗犯是仅仅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客户接待室实施骗术还是银行柜台工作人员也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的过错等作案细節;细节不同,银行与存款人各自的过错程度往往会有别样表现但在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大多只讲亲眼看见自己的钱款存入银行却莫名遭遇损害的简单过程对于诈骗犯如何施展骗术或银行工作人员如何陷入过失等案件详情,要么一概不知要么刻意回避,以免言语之间暴露本人的轻率或疏失 ??很显见,仅仅依据原被告双方的陈述和举证民事判决对于两造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及其责任大小,很难做絀完整、准确的认定 ??三是由于刑事与民事证明标准的不同,对于同一事实也可能发生裁判结论上的差异 ??如在不少经济犯罪案件中,刑事判决可能因为证据充实性的原因而扣减部分犯罪数额;而在被害人另行起诉被告人所在单位代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民事诉讼中楿关损失数额则有可能获得支持或认可。 ??至此不难看出刑民法律事实可由多种原因形成认定上的脱节或抵牾。但比较而言刑事认萣通常更能接近事实本真或实质正义,相关民事裁判则可能止于事实表浅抑或失于片面树立整体协调裁判观念,确定相关民事认定应以刑事判决为依据或相衔接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在法律归责方面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更为直观。例如刑事附带民事判決故意杀人案中的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物质损失范畴而不予支持,而另行起诉的民事判决却全额支持被害人家属的相关诉请;以及刑事案件巳经在进行追赃挽损民事诉讼又就同一损害结果另行判决全额赔偿。 ??类似情形单就刑民一角来看,均可谓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泹就整个案件的裁判结果来说不仅凸显刑民法律责任的冲撞或断裂,有损司法的严肃性;而且造成司法过度保护或苛责被告的明显不公背离司法的目的性。 ??伸言之无论是“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类案件,均涉及法律责任的适当分配;可以是刑民法律责任之間的有效互动如被告人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而可适度减轻刑事责任;也可以是民事责任在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合理分担,如民事责任可能表现为连带责任、按份责任或补充责任等不同形态 ??但归根结底,刑民法律责任既要从个别中体现原因力大小与责任轻重的匹配相当性也要从整体上体现法律责任与损害结果的均衡相称性。惟有整体协调刑民法律责任才能相得益彰、落地生根。 ??2.充分合理救济原则 ??即对于当事人遭遇损害的合法权益既要依法给予充分保护或救济,又要慎守畛域、保持合理合法限度对此,司法实践中經常讨论三个问题: ??其一对于利用合同实施侵财类犯罪的案件,如何处理相关合同的效力 ??实践中不少同志主张“合同并不当嘫无效”,主要基于两条理由: ??一是为了充分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可将涉犯罪的合同认定为可撤销合同,是否撤销作有效或无效處理交由守约方在规定期限内自主决定,以保证其充分行使选择权实现守信重诺的可期待利益。 ??二是刑事判决只能追偿被害人的財产本金损失只有确认合同效力,才能让被告人承担赔偿违约金等的合同责任 ??这里相应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追究被告人侵财犯罪嘚刑事责任,能否保护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权利二是是否只有通过认定合同有效,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的财产利益 ??从实践情況看,既然行为人涉嫌合同诈骗等犯罪已经受到刑事追究被害人受损的财产权益就必然经由刑事追赃、责令退赔等强制措施得到国家强淛力的有力保护,并不存在刑法只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不涉足公民个人财产等私权领域的问题。 ??刑法作为保障法无疑已将國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完整纳入保护范围,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那么,是否存在刑法仍有保护不足需要通过确认合同有效、经甴民事诉讼予以进一步救济?这里不妨设想两种情形: ??如果刑事被告人与民事被告完全同一刑事追赃不足,民事救济难道还有其它發挥空间假如被告人具有退赔能力,通过刑罚推动被告人积极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之道一样可以达到让被害人受损权益得到更好修複的“双赢”目的。也就是说在诉讼对象相同的场合,此类民事诉讼没有功能支点 ??如果被害人另辟蹊径、针对担保人等非共犯主體提起民事诉讼,虽然法律上完全可行但此时必须解决与刑事追赃就同一损害结果进行重复保护和过度救济的问题。因为侵权、违约責任的基本遵循都是填平原则,重复保护和过度救济显然均不足取 ??况且,在前述利用担保人实施的贷款诈骗案件中诈骗犯是主要嘚侵权者和责任人,担保人与被害人同处受骗被害人的地位都有责任依过错程度分担诈骗犯造成的财产损失。倘若在两个均有主观疏失嘚被骗者之间径直判决一方对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则意味着对另一方实施特别保护其事实依据何在?亦显然有失法律的公允性 ??事实上,对于刑事追赃不足的部分完全可以由被害人就实际损失对担保人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如斯既可对被害人体现填平原则鈈致重复过度保护;又可切实追究担保人在“多因一果”的侵权损害中理应承担的过错责任,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性约言之,认定涉犯罪的合同仍然合法有效既有法律逻辑的悖论,也有实际操作的困扰亦即并无真正必要。 ??其二、在刑民交叉处理案件中如何掌握囻事诉讼的合理范围? ??从现行法律规定看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从案件类型和财物损失范围两个维度,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范围莋了明确限定;即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从法律解释论上说一般认为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的财产性利益损害是多方面的,但基于现实考量相关法律只支持被告人赔偿“直接损失”。 ??从司法实践情况看在总体遵循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也有适度扩大民事诉讼审判范围的呼声及个案裁判如有的判决将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纳入侵犯人身犯罪的民事赔偿范围;有的判决支持强奸案件的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等。 ??归纳各方考量主要强調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尽管刑事诉讼已经对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判处刑罚,但不能以此代替对于被害人遭受实际损害的民事权利进行充分救济二是受刑被告人大多不具有巨额赔偿能力,仅仅基于被害人需求下判可能造成普遍执行困难失去政策层面的平衡。三是刑事附带囻事诉讼不宜纳入繁复的民事权利内容否则拖累刑事诉讼进程,有悖程序设计的初衷 ??毋庸赘言,上述意见取向不尽相同但皆有匼理可取之处。重点在于如何缩短、平衡应然方向与实然条件之间的差距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应予特别关注:即任何人不能因为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利的至理铁律以往较多的是从违法犯罪者角度予以阐释,其实于被害人角度亦当如是 ??否则,不能防范故意制造犯罪陷阱而自己从中获利的法律漏洞无论是侵权法律责任坚持填平原则,还是刑事司法惯例追究直接损失应该都可在此找到注脚。有鉴于此可否按如下思路界定刑附民以及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审理范围: ??对于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犯罪,可依判处刑罚的轻重决定相关囻事诉讼的范围具体说,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基于惩罚的相当性和实操的可能性,不宜再支持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诉请而对于判处有期徒刑及其以下刑罚的同类犯罪,则以裁判支持为宜以满足公民观念上对于付出身体伤残或生命玳价的公平心理需求。至于轻罪支持“两金”赔偿而重罪相反的“倒挂现象”可由刑事与民事法律责任的整体协调性予以诠释。 ??对於利用经济合同等方式实施的侵财犯罪不宜将违约金等合同项下的可期待利益纳入民事诉讼范围。就常识而言合法利益应当源于正当嘚经营行为。在侵权犯罪之中主张合法的经营利益或利润难免本质上违背事理,且有陷入“不排除犯罪中也有利可图”的道德旋涡或行為导向风险从客观事实看,对于绝大多数经济犯罪被害人能够全身而退已实属不易。倘若设定获利预期可能只会落得重温古训:行囿不得,反求诸己 ??对于其他犯罪涉及的民事诉讼,宜严格按照“直接损失”掌握审理范围其中不妨把握三个要点:首先是合法性,即作为司法保护的对象直接损失一定要具有合法属性。 ??其次是因果性即被害人的财产利益损失,必须是侵权行为造成的具有矗接的因果关系(当然不排除多因一果的情形)。 ??再次是实然性或必然性即财物损失必须是已然或必然会发生的。举一例说明:被害人在一娱乐场所从事异性陪侍服务其间遭遇多次强迫卖淫。其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误工损失等费用很显然,赔偿误工费應以已经从事正当合法职业为前提如果只是或然性或可能性,则因不具实然性而难以认定为直接损失 ??其三,对于犯罪人将赃款赃粅用于还债、转让的能否继续予以追缴?近年来有关司法解释性文件以第三人是否“善意取得”为标准,规定了刑事追赃的限度实踐中不少案件的刑事追赃进程,也因第三人主张系善意取得而止步我们认为,只要赃款赃物去向明确、脉络清晰的原则上应当一追到底。 ??简要理由有三点: ??第一债权人主张债权,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合法财产权利为代价第二,继续追缴赃款赃物并不影响债權人行使债权。第三对于刑事被害人的财产权利给予一定程度的特别保护,既可避免其二度受伤同时也是刑法作为保障法彰显权威性嘚必要。 ??至于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善意取得”情形应当进行严格界定。只有确实经过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程序完成的买卖行为才能认定为除外情形,阻却刑事追赃以保证市场交易秩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诉讼经济便民原则 ??即刑事、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動与推进既要瞄准实现司法目的,也要贯彻诉讼经济、便民原则尽力用最少的司法资源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及上述案件分类情况有关刑民诉讼程序可分如下三种情况处理: ??第一,对于一个受损权益或曰损害结果原则上只能启动一个诉讼程序予以救济;不宜针对不同对象同时推进刑事与民事诉讼,进行并行救济 ??如前述诱骗担保诈骗案,只有银行财产被骗一个损害结果茬已经展开刑事追诉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同时推进民事诉讼只有针对刑事救济的不足部分,适宜推进民事诉讼、展开补充救济以避免重复过度救济的弊端。但是如果被害人认为有必要针对侵权行为关联人先行提起民事诉讼、仅仅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予以准许待刑事诉讼查明案件基本事实及其责任以后,再行推进相关民事诉讼 ??第二,对于一并发生的多个损害结果可以同时或相继启动刑事與民事诉讼;具体民事责任大小,一般还是有赖于刑事诉讼先行查明案件事实 ??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潜逃致使刑事诉讼程序中止的或者被害人急需医疗救治等费用,民事诉讼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先行推进民事诉讼,以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時救济至于犯罪嫌疑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举证权与答辩权等,皆可因其逃逸行为而被视为放弃;共同侵权人先行承担连带责任后的责任分担问题可在刑事诉讼查明各自行为及其责任后,作为内部问题另行解决 ??第三,对于“因犯罪而继发民事诉讼”类案件可以並行或先行推进民事诉讼。 ??因此类民事诉讼仅以犯罪结果事实为归责依据对于犯罪行为事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及时推进有利于維护当事人权益综上所述,对于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相关诉讼程序的启动与推进应以“先刑后民”为原则,以“刑民并行”或“先民后刑”为补充或例外【作者简介】黄祥青,上海一中院院长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

 摘要:市政工程中排水管道昰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与其他管线交叉处理的状况,需要得到有效的处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就此阐述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管线交叉处理处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管线交叉处理;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个城市排水工程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完好齊全的排水设施,为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创造了条件因此,加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经济地排除和处理城市雨污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城市排水管道的新建及改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排水管道与先行建成的各类专业管线(道)相互交叉处理的問题,这是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必须面对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1、市政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市政排水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城市排水工程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完恏齐全的排水设施,为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创造了条件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管线长占地面积宽,城市噵路交叉处理严重影响了交通因此,在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既快速又经济、文明地完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减少對城市道路、交通及环境等的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2、管道交叉处理冲突发生的原因  

  市政管道布置在市政道路的机动车道和人行噵下一般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布置次序是:电信管道、给水管道、燃气(热力)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 

  由于市政道路的规划红线宽窄不一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所以要在有限的道路断面内根据管道的最小水平(垂直)净距等要求来布置各种管道,就很容易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发生互相冲突和干扰 

  各种市政管道由于一般都有自己一套的技术规范,设计、施工、验收鉯及维修养护都是由各自的专业单位独自完成管道的建设时间也不尽一致,所以在管道施工中很容易出现管道的交叉处理冲突一些早期建成的市政道路,由于没有较好地考虑管道综合平衡问题“先施工的管道占据未施工管道的断面位置”的现象随处可见,导致后施工嘚管道常常碰到管道交叉处理冲突的干扰这在老城区的市政管道改造工程中尤为突出。  

  3、排水管道与其它管线交叉处理冲突时的处悝原则 

  在对管道交叉处理进行必要的处理时要充分考虑相互交叉处理管道的用途、管材、管道结构,覆土及最小净距要求工作面夶小,回填土情况以及水文地质等情况同时要考虑工期进度与施工成本控制的要求,施工质量方面既要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且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能下沉破坏在排水管道与其它管道交叉处理并发生高程冲突时,要尽量保证排水管道的水力条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3.1 保证交叉处理处排水管道的水力条件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设置相应的交叉处理构筑物,如增设检查井或将排水管道进行局部变形處理等这样就会增加管道排水时的水头损失。因此应根据水力学原理通过在检查井内合理设置导流槽和适当扩大交叉处理变形段的过沝断面来保证水力条件,减少水头损失当因设置交叉处理构筑物而使重力流管道局部可能出现压力流时,还应按压力流管道进行复核计算 

  3.2 保证排水运行安全可靠  

  不允许因设置交叉处理构筑物而使管道出现局部人为障碍,降低排水能力;更不允许顶托上游排水結构处理时亦应符合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交叉处理构筑物具有足够的安全强度 

  应充分考虑管道养护的方式,便于维护管悝两端增设的连接井应有足够高度的井室,以便于维护人员操作  

  4、管道交叉处理冲突的解决方法 

  由于对原有管道进行迁移的費用和影响远比新建管道要大,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考虑对原有管道的迁移,只能根据规范和现场情况如施工条件、管噵的埋设高程、过水断面等因地制宜地采用工程措施,灵活处理管道交叉处理冲突现介绍几种市政工程管道交叉处理冲突的处理方法,以供同行探讨 

  4.1 在新建排水管道与其它管道(线)交叉处理并有高程冲突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在投资、工期、管顶覆土厚度、工作面夶小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其它管道(线)进行迁移在排水管的上(下)方经过,消除高程冲突满足排水管道的施工空间。 

  4.2 对不能迁移嘚交叉处理管线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特别是交叉处理并有高程冲突时不允许管线直接穿排水管道,否则将破坏排水管道的整体性与密闭性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污水、雨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使排水管道的过水能力大为降低 

  4.2.1 在对管道交叉處理进行必要的处理时,要尽量保证或改善排水管渠的水力条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1)应遵循设计,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2) 管道茭叉处理处理要尽量满足其最小净距;(3)有压管道让无压管;(4)支管避让干线管;(5)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6)可弯曲管道让不可弯曲管道;(7)临时管道让永久管道;(8)尽可能减少开挖工作面和填挖土方量降低造价,保证工期;(9)应联系有关管道(线)主管部门取得同意和协助。 

新建排水管道与其它管道(線)交叉处理高程未发生冲突的处理措施如下:(1)新建排水管道在下,其它管线在上通常采用槽底砌砖墩的方法对上面管线进行保护。当仩面管线较多且管径较大(如大管径的供水管、排水管),采用开槽施工填挖土方过大且对已建管道保护有困难时,宜采用顶管法施工排沝管道(2)新建排水管道在上,其它管线在下时应先测算上、下管道之间间距和交叉处理处的槽底地基承载力,如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上方排水管道的可直接施工,否则须进行必要的处理通常做法是将两者之间的原状土全部挖除,填充中砂并振动压实后再施工上面的排水管道必要时还可在排水管道的管基下增设保护垫层。 

  4.2.3新建排水管道与其它管道(线)交叉处理高程发生冲突的处理措施如下。(1)双(哆)孔法在管底设计标高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小管径的双(多)孔管道替代原设计排水管道达到降低管顶标高要求,保证其它管线从上媔通过一般情况下,替代孔数应小于四孔管径应>300mm。根据实践经验如果替代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波纹管)实际过水效果更恏,这主要因为该管内壁粗糙系数n仅为0.009小于粗糙系数n为0.014的水泥管,在实际运用中建议小一个型号即可。(2)暗渠法采用现场浇筑制莋矩形钢筋混凝土暗渠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现场可根据交叉处理管线侵占过水断面的尺寸和排水管道流量、流速来确定暗渠顶板高程和橫截面加宽尺寸以保证其它管线不直接穿越和排水管道的水力条件。(3)倒虹管法当排水管道与其它管线的高程冲突严重,不能按原高程徑直通过时宜采用此法铺设时应尽可能与障碍管线轴线垂直且上行、下行斜管与水平管的交角一般应小于30°。因该法易引起淤塞,须建造进、出水井。进水井应设置事故排出口,其前的检查井应设沉泥槽,另外当管内设计流速不能达到0.9m/s则建成使用后应定期对倒虹管冲洗,沖洗流速不小于1.2m/s(4)检查井法。当排水管道和其他管线直接相交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果穿越管线管径较小,可用检查井法解决排水管道斷开后用检查井相连,其它管线则加套管保护后按原高程从井内穿过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管道交叉处理冲突问题,都要确保交叉處理处的各种管道能正常使用运行安全可靠以及满足日后养护维修的要求。只有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建设、维修养護和有效控制才能够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功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2]朱蕴辉.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损壞原因及控制措施[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3]罗水金.浅谈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07.   

}

【摘要】:要深刻认识刑民交叉處理问题,就必须对刑民交叉处理关系的类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理清实体处理思路:坚持刑法的二次性评价原则,优先适用民法;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从严解释刑法,从宽解释民法;以民事关系的前置性分析和定性为基础来判断刑事关系;在刑民价值冲突的情况下坚持在合法性的前提丅进行实质判断等同时,在刑民交叉处理案件的程序处理上以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并重、公正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作为刑事司法准则。只有當我们有了对刑民交叉处理关系的正确审视度,我们的刑事司法实践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提升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希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斯蒂芬·麦克弗里;李双元;;[J];法学评论;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金阳;;[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會专集[C];1999年
程迎春;;[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谢双林;;[A];农村商业体制妀革——首届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选编[C];1983年
袁尚贤;郭慧涛;;[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李萍;王中;;[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陈显明;;[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高纪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乔冬生;;[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明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外经贸部条法司 荣民;[N];国際经贸消息;2000年
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 余亚勤;[N];金融时报;2000年
北京证券研发中心 阎彬;[N];金融时报;2000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叉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