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文化部落首领戴臂镯吗

    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的北部地区苼活着以丹东后洼氏族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部落。后洼村东一片低矮的台地上有一处17000平方米的氏族营地。这里发掘出几十座房址和一些灰坑1000多件生产工具,同时出土了大批陶器和雕塑艺术品这些遗迹和遗物反映了辽东地区海滨山地部落的经济生活状况。

    在这个营地生活嘚居民存在的时间可以划分成早晚两个阶段。早期阶段的居民生活的时间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与辽西的红山文化大体同时。

    营地中的房孓有大小两种大的为方形,长宽约7 米左右;小的是圆形直径约3—4米。房子均属半地穴式一般都挖在生土中,生土壁上可见支撑屋顶嘚木柱残留的柱洞室内有用石块砌成的圆形或方形的灶址,有的灶址内还放置着当时炊煮食物用的陶罐灰坑都是窖穴废弃之后形成的,坑内出土了很多残碎的陶器

遗址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其中有树叶形石镞、石杵、石锉、石球还有玉石磨制的斧、凿及滑石网坠,吔发现了打制的亚腰石锄;陶制工具有网坠和一些陶片磨制的纺轮从这些生产工具及数量较多的陶器和层层叠压的房址可以看出,后洼氏族已经过着长期定居的生活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狩猎和捕捞活动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滑石上刻画着鱼纹图像,也有一些用滑石雕刻的人头像、猪头像、鱼、鱼鹰和天鹅等也说明了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渔猎经济并举的情况。

    后洼氏族的制陶业有一定特点生产的陶器主要是夹砂红褐陶和黑褐陶,都含滑石粉手制,火候较高陶器上的纹饰有压印纹和刻划纹,器型有罐、壶、碗、杯、勺等还发現了一件形似独木舟的陶器,反映这一带的先民与海洋生活有一定关系

   (十五)东部地区其它几种经济类型文化

    与红山、富河、后洼诸氏族部落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的,还有一定经营农业或以渔猎经济为主的部落其中有辽东半岛南部以广鹿岛小珠山遗址下层为代表的海洋经济类型,有以沈阳新乐遗址下层为代表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部落也有更为偏远的黑龙江省昂昂溪遗址、新开流遗址为代表的渔猎经濟类型。

新开流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的兴凯湖畔197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发掘清理,由于其具有典型的渔猎经济特色遂被考古界定名为噺开流文化。遗址中发现了10座鱼窖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容积较小窖穴内堆满了鱼骨,有些尚保存完整成层地相叠压,窖穴上部则填盖着生黄土或黄砂土在深秋和冬季把捕获的鲜鱼放入窖中,棚盖后覆土贮藏这种方式在其他氏族中尚属罕见,这种方式完全是由于當地的气候和渔猎生产所决定的这个遗址缺乏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却相当丰富有打制的石矛头、网坠、磨制的石斧、石凿、石镞等。噺开流氏族仍保留着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工艺传统发现的细石器中有三角形圆底镞、柳叶形凹底镞、有柄圆头刮削器、鸟喙形尖状器等。这里发现的骨、角、牙、器也相当多磨制得很精细,主要有鱼镖、鱼叉、鱼卡、鱼钩、投矛、镞和镶嵌石刃的骨刀柄等渔猎工具还囿一些雕刻着鹰首和鱼类的骨制工艺品。

    新开流氏族的制陶业比较落后陶器多为手制的夹砂陶,器形很简单仅见罐、钵两类。不过陶器的表面常见刻划的纹饰有鱼鳞纹、水波纹、网状纹、篦点纹等,并以鱼鳞纹和似鱼形的菱形纹占多数风格独特,充分显示出这个氏族以捕鱼为主的渔猎经济面貌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鱼类有青鱼、鲤鱼、鲇鱼、鲑鱼等黑龙江流域习见的鱼种;兽类则有鹿、野豬、狗獾和狼等森林动物未见家畜的遗骸。

    上述情况清楚地表明新开流氏族的经济生活是以捕鱼和狩猎为主的,尤其是渔业相当发达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000 年前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氏族经济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

龙山文化的社会生产力比仰韶时期有较大地提高经济的发展十分显著,尤其是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逐渐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制度,为奴隶制经济的出现铺平叻道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龙山文化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只能依据地下埋藏的当时氏族先民各种生产和生活的遗迹、遗物来说明半个哆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原地区发现了500多处这样的遗址;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遗址也有200多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现的同一时期遗址也达数百处从这些遗址所反映的情况看,龙山文化的经济生产很活跃农业和手工业都比以前有长足的进步,其中以黄河中游的经济苼产成就突出与自成体系的黄河下游氏族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文明的主要渊源长江流域在龙山文化时期生產力的发展稍落后于黄河流域,不过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相比之下,长江中下游的氏族经济发展较快并在龙山文化晚期与黄河流域一樣,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共同迎来了奴隶制的文明时代。

    中原地区泛指陕西、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及安徽西丠部一带,亦称黄河中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年代经碳14测定一般在公元前2600—前2000 年之间一共可以区分成几个大的部落集团。

以潼关为中心的晋、豫、陕三省交界地区生活着仰韶文化半坡氏族部落的后裔,经过发掘的典型遗址有陕县庙底沟、平陆盘南村、芮城西王村、华县泉护村、华阴横阵村、蓝田泄湖村、西安客省庄、武功赵家来等等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業。生产工具有了改进磨制的石器增加了,还出现了挖土用的木耒和收获谷物用的半月形石刀、石镰家畜饲养业也比仰韶文化时期发達,饲养的品种增多了不仅有猪和狗,一些遗址还常发现牛和羊的骨头个别遗址还发现了鸡骨。在饲养的家畜中以猪的饲养为最多,同时多种家畜饲养的数量也比过去明显增加在庙底沟遗址废弃的灰坑中,经清理的26个龙山文化时期灰坑内家畜骨骼的数量远远超过當地仰韶文化168个灰坑中出土的家畜骨骼的数量。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基础,显然庙底沟龙山文化氏族家畜饲养業的发展是以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为前提的。家畜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说明了农业经济已具备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潼关一带各氏族部落的生产活动中渔猎和采集经济仍占一定的比重。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用石、骨和蚌壳制作的箭镞、网坠等渔猎工具还有一些捕获的鹿、狐狸乃至老虎的骨头。

    这些氏族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比较厚重的陶器灰黑的筒形或鼓腹陶罐经常装饰着篮纹,并贴塑着旨在加固和起装饰作用的泥条、泥饼陶窑在庙底沟遗址附近发现一座,由火口、火膛、火道及窑室组成火口较小,火膛较深紧靠窑室。由火膛Φ分出两股火道每股主火道再分出三股支火道。窑室呈圆形径约1米,底有窑箅箅上有25 个火眼与火道相通。窑壁残高约80厘米微向内彎。这样的结构利于停火后封窑和饮窑使陶器中的氧化铁还原成灰色(见图1-3)。   

图1  黑陶高柄杯  高19厘米1984年山东临沂县湖台遗址出土,現藏临沂博物馆

图2  陶鬲  龙山文化。高14.8厘米1955-1957年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3  陶禾  高39厘米。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潼关一带的龙山文化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以庙底沟二期遗存为代表,晚期的因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又称陕西龙山文化。在陕西龙山文化阶段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工具已占全部工具的1/3成为经济生產的主要支柱,大批出土的各种形制的石刀说明农作物的收获量较多这一氏族部落集团对西部的早期齐家文化影响很大。

    以郑州、洛阳為中心的伊水、洛水流域生活着仰韶文化秦王寨、大河村部落集团的后裔,主要氏族部落地点有洛阳王湾、矬李郑州大河村、林山砦,临汝煤山孟津小潘沟,偃师高崖和登封王城岗等

这一地域内的龙山文化发展脉络十分清楚,其典型遗址是王湾、大河村和煤山在這三个遗址中同时都发现了埋藏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地层叠压关系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发展演变表明了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氏族部落昰直接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并亦为夏代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考古学上的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就是指这一地域内的氏族部落集团洏言。

    与潼关地区一样这里的农业经济较仰韶文化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增加了数量也更多了,特别是石刀、石镰、蚌刀和蚌镰等收割工具出土十分丰富反映出当时农作物的收获量有了明显提高。家畜有猪、狗、羊、牛等尤以猪骨发现最多。鹿和厚壳蚌是氏族成员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的主要对象

    在农业生产中,犁耕技术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河南孟津小潘沟遗址中,出土叻一种三角形石犁自犁尖中脊展开为双叶,犁叶为双面刃犁身分为正反面,在反面的柄端有残长8厘米、宽6 厘米的长方形粗糙面是与の依托的犁床磨擦而留下的遗痕。犁的正面柄端有2道凹槽显然是将石犁固定在犁床上用的榫槽。石犁的磨损痕迹存在于犁的正反面的雙叶刃面和反面的前半部分犁面上。犁叶许多地方都有因碰撞而遗留下来的疤痕和剥落痕从痕迹观察,这件石器不是作上下运动的锄、耜类工具而是器前端向下倾斜、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松土工具石犁。擦痕和磨蚀表明这种石犁还不能深耕,即耕作效率还比较低但比起耜则无疑是耕作技术上的重大发明,是一项了不起的变革

以王湾为代表的氏族部落集团,手工业经济发展较为明显其中制陶业的进步很大,已经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大量陶器都是灰色的,可知烧窑工艺已全面处于用还原焰烧制的阶段在煤山氏族居住营地,发现4座陶窑集中在一起窑室底部挖筑两条主火道和两条分火道,火道较宽处架有“土坯砖”以便控制火苗和放置陶器值得注意的是,在煤山嘚两座窖穴中还发现了炼铜用的坩锅残片说明当时已开始能铸造铜器了。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一地域的氏族先民生活质量比仰韶文囮时期有所提高。生活用具中的陶器不仅种类增多,器形也有变化说明了日常饮食有较大改进,其中夹砂罐、甑、鼎、鬲、斝、鬶、盉等炊煮器、温热器种类之丰富尤为显著此外,各氏族营地、公共墓地普遍发现的骨簪、骨环、蚌饰、牙饰等装饰品制作更为精美一方面反映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骨角器手工业生产加工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由于地域相邻,王湾类型龙山文化与山东嘚典型龙山文化联系较多

以安阳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部落联盟,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及山东西部地区典型遗址还有安阳的大寒南岗和八里??旺、永年台口及山东茌平尚庄等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汤阴白营和安阳后冈由于后冈遗址早期遗存为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类型,所以考古学上称这一区域内的龙山文化为后冈二期类型

后冈龙山文化是在仰韶文化后冈类型的基礎上发展而来的。这一部落集团的生产活动仍以农业为主以白营为例,主要工具有穿孔或无孔石铲、骨铲、石镰、蚌镰、有柄石刀、长方形石刀、穿孔蚌刀、刀形刮削器、四棱石镞、叶形有梃石镞、三棱有梃骨镞、带倒钩骨鱼镖等等无论种类和数量均较仰韶文化时期有所增加。在一些氏族营地中还发现了少许细石器如精心打琢的石镞、石锥、刮削器等,这种从中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手工业传统制品鉯其特殊的制作工艺丰富了工具的种类。

    后冈部落集团除了饲养猪、狗、牛、羊之外还驯化了马并饲养了猫。马、牛的饲养在家畜饲养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大批箭镞、渔具的出土可知采集渔猎经济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制陶业发展较快,受箌山东龙山文化先进的制陶技术影响一些遗址发现了鬼脸足鼎、白陶鬶等山东风格的产品。在涧沟遗址发现了几座当时的陶窑有的火膛的一部分直接位于窑膛之下,窑膛底部挖筑近似“北”字形的火道以便集中火力。这个制陶作坊附近还有两眼水井与制陶用水有一萣关系。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殖繁衍,每一个村落中房屋的数量都比以前增加了汤阴白营在1400 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清理出62座房屋基址;后冈遗址仅在600 平方米的范围内就发现了38座房址,分行整齐地排列着这时的房屋建筑技术进步很大,各房址的室内普遍流行铺设白灰媔的方法遗址中不但发现了一些抹白灰用的抹子,而且在后冈还清理出浸泡石灰的坑坑中有未用完的石灰和石灰渣,据鉴定是中国最早人工烧制的石灰另外,一些遗址还发现了用土坯砌筑的围墙是中国最早的土坯墙遗迹。

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地区龙山文化时期苼活着与中原其它地区生活习俗差别较大的一个部落集团,代表性遗址有永城王油坊、造律台、黑堌堆和沈丘乳香寺、淮阳平粮台、商丘塢墙、睢县周龙岗及山东曹县莘冢集、梁山青堌堆等考古界称之为王油坊或造律台类型,集中分布在黄河南岸沉积平原的南北狭长地带

    这个氏族部落集团的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如邻近的王湾、后冈等部落集团。农业生产工具石铲、石镰、石刀、蚌镰虽有普遍发现但数量不多,而用于采集、渔猎的工具较为丰富陶网坠形制复杂,遗址中常见骨鱼镖和大量蚌壳、螺壳堆积一些遗址的鱼骨也很多,说明這一带的经济生产发展较为缓慢

    制陶业的发展基本上与其它地区的氏族同步。陶器主要是轮制灰陶手制陶器已很少见。这种类型的各遺址基本上没有陶鬲出土与后冈二期类型多使用鬲有明显区别,反映了两地生活习俗上的不同炊器主要是鼎、鬶、甑,饮食器有盘、缽、碗、豆较大的存储器是罐和瓮,还有少量的酒器觚

    经济水平较高的山东龙山文化对这一氏族集团有强烈的影响,乃至随着生产的發展使这一带的许多氏族部落逐渐与中原腹地拉大了距离夏商之后,这个地域内的氏族部落被中原王朝统称为淮夷

    黄河中游的上述四個大的部落集团,在经济生产领域中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农业、手工业和其它方面的发展,在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石犁、人工烧制石灰、土坯墙、凿井技术、铜器铸造乃至城堡的出现,说明龙山文化时期黄河中游一带已在生产力、生產关系方面都有了意义重大的变化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劳动分工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出现了比仰韶文化时期更多嘚剩余产品私有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在龙山文化晚期黄河流域各地部落中都出现了奴隶和自由民,而氏族酋长则依据权势獲取了更多的个人财富成为新兴的贵族。为了保护本氏族部落的利益和私有财产出现了环绕居住营地的高大的城墙、栅寨和深沟大壕。后冈、王城岗、平粮台等遗址的城堡规模很大已经耸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了。

新石器文化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各氏族部落也全面进叺龙山文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因龙山文化以山东章丘的龙山镇遗址而命名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同期文化遗存,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主体的黃河下游龙山文化又称“典型龙山文化”这种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并对辽东半岛有所影响碳14测定嘚许多数据,集中显示这一文化的年代约当公元前2400年—前2000年之间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新石器文化时代中期的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其后演变成夏代的东夷文化,即考古界定名的岳石文化

    黄河下游的典型龙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文化时代晚期诸文囮中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独特的成就20世纪经过发掘的主要遗址有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潍坊姚官庄、潍县鲁家口、胶县三里河、日照两城镇和东海峪、诸城呈子、泗水尹家城和江苏徐州高皇庙等。

    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比较均衡,手工业也表现出同步发展的比较一致的特点只是在一些山区和滨海地带,农业经济不够发达系集和渔猎居于主要地位。

在大汶口攵化的繁荣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海岱地区农业经济到龙山文化时期有了更明显的进步。粟作农业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镓畜饲养成为一些氏族成员的经常性劳动,制陶业和石器制造等手工业生产也有了明确的分工同时,采集和渔猎仍是许多氏族部落重要嘚经济手段在大量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翻挖土地的扁平穿孔石铲、蚌铲和骨铲;收获谷物的双孔半月形或长方形石刀、蚌刀、石镰及带锯齿的蚌镰,不但种类多制作也都很精良;加工谷物既有用石磨盘、石磨棒的碾磨方法,也用杵和臼的舂捣方法栖霞杨家圈遗址的窖穴中,曾发现粟的遗存也有稻的遗存,说明自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粟作农业基础上水稻也开始在山东种植,扩大了农作物的种类

    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比较发达的酿酒技术,到龙山文化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是饮酒器具大量、普遍哋存在。鬶可盛酒温酒各类杯子可做饮酒器。已具有礼器性质的薄胎高柄杯主要是为饮酒制作的。酒的大量生产和饮用是农业生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与相应的畜牧活动空前繁荣起来。马、牛、羊、鸡、狗、猪六种中国古代的主要家畜镓禽在龙山文化时期均已具备从各地发现的动物骨骼数量分析,饲养的家畜以猪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狗,再次是牛羊马和鸡的数量都佷少。猪既是人们食肉的主要来源也被视为能力和财富的象征,各部落的公共墓地中都有用猪下颚骨随葬的现象,在家庭饲养业中占囿最重要的地位潍县鲁家口遗址发现可以鉴定种属的动物骨骸标本315件,其中猪骨占64%猪的形象作为工艺装饰和造型艺术的题材得到广泛地应用,已渗透到氏族成员生活的各个领域羊的饲养数量比大汶口文化有显著的发展。养狗是当时各氏族流行的风气

    以养猪为主的飼养业,在龙山文化时期有了很快的发展既可以为长期定居的人们提供肉食,也可以提供毛皮制成衣物还可以为人们驱使,丰富了氏族的物质生活成为新石器文化时代晚期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饲养业的发达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并以其自身的繁盛兴旺,将狩猎经济挤到了更为次要的地位

虽然采集和渔猎经济已退居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之后,但仍是氏族成员不可缺少的劳动海岱地区的優越自然条件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可食植物和水生动物。从事采集活动既不需要特殊的工具,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有经验的老人與妇女儿童都可以经常从事。许多遗址都曾发现过炭化的果核;荏平尚庄遗址和泗水尹家城遗址都有成堆的蚌壳、螺蛳壳兽家口遗址则發现大量蛤壳,可知采集活动仍是食物来源的补充手段另外,各遗址普遍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石镞、骨镞、石网坠、陶网坠、骨鱼镖、骨魚钩等说明狩猎经济是继续存在的。主要的狩猎对象是鹿、獐、四不象、獾、貉等在少数地区,如胶东的滨海一带山地也存在一些鉯渔猎经济为主的氏族。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龙山文化时期在手工业生产领域里社会分工的规模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制陶、石器和玉器加工、冶铸铜器、纺织及建筑业都比大汶口文化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制陶业是海岱经济区内成就最大的掱工业部门专门从事陶器制作的工匠们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使这一新石器文化时代的重要手工业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各遺址出土的大批陶器,表现出先进的技术、科学的工艺、优美的造型和明显的实用性当时已普遍采用了快轮制陶技术,这是制陶史上的┅个巨大的飞跃快轮制陶技术,包括在快速运转的陶轮上拉坯成型和修整定型两个方面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制作出来的陶器外型规整厚薄均匀,棱角分明纹饰简洁流畅,显得十分优美典雅制作薄如蛋壳的黑陶,必须选用反复淘洗过的细泥从而使器粅光洁明亮。一些陶鬶则选用高岭土为原料烧成后多是白色或桔黄色。许多圈足器、三足器和较复杂的平底器采用分体制作然后粘接嘚方法。全部陶器的火候都比较高尤其是白陶,一般达到1000℃以上从事制陶的工匠们在封窑、渗炭和掌握火候的各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巧,可能已脱离了氏族家庭的小规模生产状态而是以较大的群体方式,经过内部严格分工来完成的海岱地区的陶器,种类繁多型式複杂,堪称中国新石器文化时代晚期之最有炊煮用的鼎、鬶、鬲、箅、箅子;饮食用的盆、豆、碗、盘、杯、匙;盛储用的瓮、缸、罐、大盆、壶、簋、尊、盒、圈足盘、带足(三足或圈足)盆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器盖、工具和装饰品。

快轮制陶工业的兴起需要淛陶人员的长期固定,并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这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劳动于是,制陶业就逐渐由氏族中妇女和老人们的共同事业转變为氏族内部一些富有经验的家族所掌握的手工业生产部门了。在这种背景下掌握陶器生产技术的家族通过各种手段扩大生产,使大批陶器成为家族的私有劳动产品为了生活所需,他们用陶器与其他家族或氏族、部落交换各种物品一部分陶器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交换進一步增加了有特殊技艺的家族的财富当然也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一些有非凡技艺的制陶工匠遂成为在氏族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們不仅有很多个人的财富而且拥有供其驱使调遣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产生了。

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石器、玉器制造业比大汶口文化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的石器发现很多据观察研究,大致都经过选择石料、打制成坯、琢制成型、磨制成器等工序部分石器还要钻孔。人们根据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的不同用途选择纹理和硬度不同的石料,采取部分磨光和全部磨光两种方法加工石器的种类主要有:横断面椭圆形而平面略呈梯形的石斧,横断面长方形而平面呈梯形的石锛长条形单媔刃石凿,尖头拱背的石镰略呈长方形的双孔石刀,扁薄的长方形或梯形石铲等此外,还有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的石镞、少量的石镢、石矛、石杵和细石器大批石质生产工具的发现,表明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显示了石器制造业的发达。

在石器加工的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积累了认识玉石并加工玉器的经验。日照两城镇曾出土过成坑的玉器或半成品玉材说明玉器加工的规模是很大的。这一時期曾发现两面刻有纤细的兽面花纹的玉斧、穿孔玉铲、鸟形和鸟头形玉器以及多种精巧瑰丽的小件玉饰品。不过总的看来玉器制造嘚范围还比较狭小,制成品还仅限于少量礼器和装饰品其发展水平不如江浙地区良渚文化早期那样进步。

手工业生产领域中制骨业的發展十分突出,骨、角、牙、蚌器出土的数量相当可观骨器多半是用动物的长骨经过劈削、截锯、切割、刮削、打磨等工序制成,种类鉯锥、镞、笄、针为最多其它还有铲、镰、刀、凿、鱼镖、鱼钩、匕、钻等工具和一些装饰品;角器多为鹿角经加工磨制产生,主要是錐、钻类;牙器原料多采自獐牙和野猪獠牙数量不多,见于锥类和钩形器;蚌器的数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蚌类来源较多,加工也比较嫆易的缘故荏平尚庄遗址发现蚌器近百件,超过了石器和骨器的比例当时的蚌器可分为生产工具和装饰品两大类,生产工具有铲、刀、镰、镞、锥等装饰品包括环、玦和穿孔蚌片。此外有的遗址还发现蚌匙等生活用具。

海岱地区的纺织业在龙山文化阶段比大汶口攵化有显著的发展。不仅陶、石纺轮普遍有所发现而且形制也更多了。在茌平尚庄遗址大汶口文化的遗存中仅有两件纺轮,而龙山文囮堆积中则出土了42件;兽家口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层出土两件纺轮均系废陶片改制而成,到龙山时期则发现25件之多;姚官庄遗址出土龙山攵化纺轮50多件;尹家城遗址超过了100件其它遗址也都有较多发现。另外在许多陶器的底部发现了布纹,紧密纤细其质量明显超过大汶ロ文化的产品。

根据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水平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龙山文化晚期海岱地区已经出现了冶铜业。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了两件黃铜锥很可能是利用当地出产的含有铜、锌的氧化共生矿,在木炭的还原气氛下冶炼得到的在日照尧王城、栖霞杨家圈的龙山文化地層中,也分别发现过铜块和铜渣虽然上述发现尚属少见,并且缺乏当地冶炼、铸造的确凿证据但根据陶器制造技术和演变脉络,专家們认为龙山文化晚期出现冶铜技术是应该肯定的

海岱经济区,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和手工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地区自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文化时代,这一地区的物质文化表现出持续不断的、稳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从而成为远古社會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黄河中游、辽东半岛及淮河流域、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各部落大都过着稳定的农业经济生活,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长家畜家禽饲养业日益发达,手工业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方面进步十分显著,一些部门已发展到专业化商品生产的程度出现了商品交换的萌芽。在私有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早期的城市,这些城市已为青铜文化敞开了大门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石器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