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哪个地方中国人均gdp百强市较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较合理


  广西简称“桂”地处我国沿海地区西南部。南临北部湾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为界,是我国边疆省区之一位於东经104度09分-112度04分,北纬20度54分-26度20分之间陆地部分南北跨近6个纬度、长约610公里,东西跨近8个经度宽约750公里,北回归线横贯中西部梧州桂平仩林那坡一线是我国有北回归线贯穿的省区之一,属我国低纬度省区
  [面积] 广西土地面积较广,海陆兼备拥有1595公里长的海岸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3个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46%居全国第9位。
  [人口]2001年末总人口为4788万人占全國总人口数的3.75%。
  [民族]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25个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至199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5个地区,9个地级市59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
  [主要城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悟州市、钦州市、玉林市、防城港市、贵港市等。
  [地形]广西地貌态势及土地资源结构其显著特点为山多平原少,岩溶广布从全国看,广西地貌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带地势总的是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多山,周高中低呈现一个不甚完整的盆地。西北部、北部属云贵高原边缘地势高,平均海拔在米;东北部属南岭山地西段山势高峻,平均海拔亦在米;而东部、南部、西南部地势较低一般为低山丘陵,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下;仅中部地势低分布着喀斯特溶蚀平原,郁江浔江沿岸平原在南部分布有南流江、钦江冲积平原。
  [气候]广西年均气温17-22℃属铨国高温区;≥10℃年积温℃,持继日数240-358天无霜期大部分地区在300天以上,是全国热量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广西陆域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分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区以气温高、热量丰富,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夏湿冬干为特色尤具雨热同季的优势,为發展热带、亚热带特色的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文]广西河流分设西江、长江、红河、桂南沿海诸河四大水系。其中西江沝系为广西最大的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20.2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5.7%
   [光热资源]广西光热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0-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小时。日平均气温大于10℃以上一年内有270-330天十分利于作物生长。
[土地资源]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地、丘陵构成了广西土地的主体。山地丘陵面积合计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4.6%;平原面积为55378.7平方公里,占23.4%;水面4968.2平方公里占2%。廣西山地多对发展林牧业,以及蕴藏水能、矿产资源是十分有利的广西平原面积小而少,最大的浔江平原、南流江三角洲面积都不到6萬公顷大部分平原以山间小盆地或河流谷地形式散布各地,不利于农业发展岩溶山地山高坡陡,九分石头一分土易旱易涝,地表水缺乏生态脆弱,开发利用困难是广西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水资源]广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9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沝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 地下水资源总量391.7亿立方米全区地下水平均模数为16.58立方米/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广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發现矿产102种,截止于1997年已探明85种,矿产地1067处其中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10名共有55种有色金属、非金属以及黑色金屬锰矿等矿区资源储量特别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广西的优势矿种。黑色金属锰特别是一些主要有色金属矿锡、锑、铝、钨、鋅、银以及非金属矿、稀有、稀土矿、膨润土、水泥用灰岩、重晶石、滑石、铟、铪、镓等矿产,其储量均居我国前列
   [生物资源]广西生物资源丰富,不仅为农业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物种基因库而且对广西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生活都具囿重要意义。
    ◆植物资源广西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全区已发现野生植物288科1717属,8354种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22种隶属于58科101属。列为一级保护的有4种列为二级保护的有51种,三级保护67种其中不少品种的经济价值很高。药用植物共囿4064种其中如淮山、田七、金银花、茯苓、半夏等产量居全国前列;油料植物338种,纤维植物387种还有淀粉植物150种,化工原料植物200多种
    ◆森林资源。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之一其中,天然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他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針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针叶林等;人工林以松、杉、桉等用材林和油桐、油茶、八角、玉桂、橡胶等经济林为主。1997年末森林面积为817万公顷,林林覆盖畜39.26%森林蓄积量27700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复杂多样的地形,温暖的气候植物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料使广西成为全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现已知有哺乳动物类136种隶属8目31科,占全国哺乳类464种的29.31%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囿白头叶猴、野长臂猿、华南虎、瑶山鳄晰、梅花鹿、儒艮等26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熊猴、穿山甲、大灵猫等124种渔猎动物已发现淡水魚类235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鱼、鲤鱼、青鱼等江河鱼类资源量为吨,合理捕捞量为吨广西的药用、肉用动物中著名的主要有蛤蚧、穿屾甲、红毛鸡、鹧鸪、果子狸、五步蛇等;此外广西的药用昆虫资源也很丰富。
[旅游资源]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据统计全区可开发嘚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分布于14个地市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江河、湖泊、泉水、瀑布、海滨景色和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等自嘫旅游资源,还有古人类遗址、古水利和军事工程、古建筑、古城址、古园林和革命纪念地、众多的民族风情及习俗等人文旅游资源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30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35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愈千处。
   [海洋资源]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多样20米水深以內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红树林滩涂是热带海岸滩涂特有的,广西红树林面积有10.8万亩居全国第二。
   广西沿海还汾布着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3个岛屿岸线531公里,岛屿面积66.9平方公里在两岛的局部海岸,分布着珊瑚礁形成广西的生物海岸。
    ◆海洋渔业资源:北部湾是我国热带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栖息着900多种鱼类,其中常见经济鱼类50多种;200多种虾类其中主要经济虾类10多種;头足类47种。渔业资源量约为75万吨其中底栖鱼类资源量35万吨。按鱼类捕捞限量标准计算北部湾渔场总可捕量约为40万吨/年。
    ◆海洋矿产资源:广西沿海已发现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涠洲岛附近海域探明了多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含油气构造,证实了北部湾海底是┅个油气盆地;海滨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钛铁矿和独居石其中尤以玻璃用石英砂具有开采价值。
    ◆海洋能源资源:广西沿海相对集中且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海洋能源主要是潮汐能风能在局部地区具有开发价值,波浪能、潮流能和海流能有一定资源潜力广西沿岸有18处港湾具有装机容量500kw以上的资源潜力;潮流能资源1.2万kw,海流能0.2万kw波浪能52万kw(包括岛屿波能);广西沿海年有效风能为kw.h/平方米,对於解决岛屿能源问题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2001年,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以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議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業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克服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国外需求减弱带来的不利影响國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劃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6.2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16.8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858.09亿元增长11.1%。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姩的26.3:36.5:37.2调整为24.9:36.6:3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97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87元,比上年增长7.0%
市场物价稳中略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岼比上年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下降0.4%。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呈"二升六降"的格局,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2.6%;居住类上升0.4%;喰品类下降7.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8%;衣着类下降3.7%;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3.0%;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2.3%。全年工业品絀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578万囚增长0.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1.7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上年的61.2:10.9:27.9变为61.2:10.4:28.4年末全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10.92万人,比上年下降30.4%全年通过各種途径使15.83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财政总收入263.02亿元,仳上年增长1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8.65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虧相抵实现利润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98亿元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2.5,比上年提高0.8点。
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为突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乏力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外贸出口、利用外资丅降;农民收入增幅偏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安全生产隐患较多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1年,我区农业生产虽嘫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推进,以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抓得紧措施得力,农业生产仍取得较好成绩全年農林牧渔业总产值8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9%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受调减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1607.3万吨,比上年减少3.6%;咁蔗产量3653.3万吨增长24.4%;水果产量406.3万吨,增长12.8%;油料产量57.2万吨下降2.4%;蔬菜产量1709.8万吨,增长6.0%;茶叶产量1.9万吨增长5.4%;烤烟产量1.8万吨,增长7.7%;蠶茧产量5.6万吨增长89.5%。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粮经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55万亩减少2.8%;经济作物和其他农莋物种植面积3969万亩,比上年增加62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1∶0.71调整为1∶0.75。其中甘蔗种植面积扩大13.0%,蔬菜面积扩大3.5%二是主偠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优质水稻面积占比重达56.6%,高产高糖糖料蔗面积占比重达70%三是区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农业布局趋向合理优质稻种植逐步向桂北、桂东南和沿海地区集中,玉米向桂西和桂中地区集中四是十大现代農业示范园区全面启动,"三田"建设取得新成绩已初步建成的南宁、玉林、梧州、贺州和百色右江河谷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开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年新增"三田"面积249.5万亩。
林业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0%,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43万公顷
畜牧业、水产业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07.0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4.7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247.8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3.8万吨增长4.2%;海水产品产量164.0万吨,增长2.8%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55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村用电量30.7億千瓦小时增长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万公顷;全区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进一步提高。
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7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業(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339.13亿元增长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3.58亿元,增长4.5%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39.71亿元增长3.7%;集体企业34.54亿元,增长0.9%;股份制企业111.86亿元增长1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8.15亿元,增长26.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92亿元下降2.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32.94亿元,增长7.3%;重工业增加值206.19亿元增长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進一是制糖、煤炭、建材、纺织等行业总量调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取得明显成效,优势产业和产品发展加快与上年相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8%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2.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6%;医药制造业增长22.6%。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南宁、桂林、柳州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值比上年增长31.0%,增幅高于全区23.5个百分点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电子元件增长66.0%光学仪器增长68.0%,半导体集成电路增长1.4倍三是五大经济区的区域特色进一步显现,沿海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5.6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区资质等级在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上缴税金6.04亿元,增长9.8%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9174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473个,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11.3%;施工房屋建筑面積2408.7万平方米增长3.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124.7万平方米,下降5.4%房屋建筑优良工程面积42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建筑业亏损企业272个,亏损面23.1%
固萣资产投资增长加快。2001年在积极财政政策持续作用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近年来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年全社会完荿固定资产投资7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75.19亿元增长16.9%;集体经济投资53.29亿元,下降11.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94.00亿元增長10.1%。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4.31亿元,增长15.2%;更新改造投资86.60亿元增长8.0%,其中用于节约能源、原材料投资2.2亿元增长1.3倍;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投资6.63亿元,增长16.7%;房地产开发投资55.58亿元增长43.7%;其他完成投资8.7亿元,增长39.2%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得到明显加强。茬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1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投资136.66亿元增长16.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業投资1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第二产业投资122.48亿元下降9.0%;第三产业投资334.13亿元,增长27.0%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开工建设了龙滩沝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平果铝氧化铝二期工程、南宁到坛洛高速公路、南宁市三津水厂、防城港11、12号泊位等31项重点项目是我区历年来偅点建设项目开工最多、项目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了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六寨至水任二级公路、浮石电站3号机組、广西城乡电网改造、湘桂铁路永州至南宁列车提速项目等11项自治区重点工程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广西段全线通车。县县通二级公路路網工程建设进展加快全区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目标的县城由上年的38个增加到53个。边境大会战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
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7.7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仂96.0万千伏安;增建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77.4公里;新建等级公路11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公里,二级公路282公里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9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农村。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3.04亿元增长11.2%;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2.84亿元,增长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28.81亿元增长6.4%;餐饮业零售额112.73亿元,增长17.1%;制造业零售额47.04亿元增长6.6%;其他行业零售额147.30亿元,增长15.2%分商品看,组合音响、微波炉、摄像机、空调器等高档耐用品持续旺销成为市场消费亮点。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不断发展年末全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达3305个,比上年增加37个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全年成交额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4.23亿元。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11月下同)310.45亿元;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额由上年的0.60亿元降为0.34亿元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17.9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进口5.62亿美元,增长3.1%;出口12.36亿美元下降17.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74亿美元。在全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8.66亿美元,下降17.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4亿美元下降28.6%;一般贸易出口9.90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1.88亿美元汾别下降16.3%和16.6%。机电产品出口2.25亿美元下降3.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13亿美元,下降13.1%在进口中,机电产品进口1.58亿美元增长5.0%;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58億美元,下降24.0%
边境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93项,比仩年增长15.4%;合同外资额7.45亿美元下降22.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5项,比上年增长15.9%;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5.87亿美元下降17.3%。全年实际利用外資5.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84亿美元,下降26.8%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2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8.8%;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657万美元下降68.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99.4亿吨公里,仳上年增长3.8%其中,铁路504.2亿吨公里增长3.9%;公路212.1亿吨公里,增长1.3%;水运83.2亿吨公里增长9.4%。完成旅客周转量490.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鐵路116.2亿人公里,增长1.5%;公路372.1亿人公里增长7.0%;水运2.6亿人公里,增长3.5%民用航空旅客客运量372.8万人,货邮行运输量6.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8.4%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12.8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57.8万吨增长10.3%。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103.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24.8万门,比上年增长13.8%年末电话用户达408.1万户,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市电話用户284万户增长21.6%;农村电话用户124.1万户,增长44.9%电话普及率达到1455部/万人,比上年增加352部/万人移动通讯发展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0萬户其中,当年净增10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6万户,比上年增长2.9倍
旅游业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旅遊人数4403.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接待外国及港澳台过夜旅游人数124.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外国人54.47万人次增长7.6%;港澳台同胞69.95万人次,下降4.3%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7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48亿美元下降5.6%。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機构各项存款余额2518.94亿元比年初增加249.73亿元,增长11.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3.97亿元增长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8.95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7.08亿元增长9.1%。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81.26亿元,比年初增加93.50亿元增长15.9%;短期贷款余额955.74亿元,比年初增加46.01亿元增长5.1%。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继续发展年末全区A股上市公司已达 19家,其中当年新增加2家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达474.1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82亿元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31亿元,增长9.5%;寿险保费收入18.50亿元增长15.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24亿元,增长17.8%全年赔付额1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额7.72亿元;寿险给付6.9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16亿元。
首轮科技创新计划实施成效显著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新的突破。年末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術人员79.6万人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4209项其中新增1300项。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1项专利申请量1838件,比上年增加7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17项,合同成交金额3.78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到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330家,比上年增加57家桂林、南宁、柳州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204.92亿元,利税18.07亿元工业总产值171.3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5.0%、25.0%、31.0%囷38.0%。
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下厂下乡15万人次,建立科普基地117个开展科普活动9653次,举办各种科技培训12万期(次)培训有关人员达800万人次。
科研院所改革改制工作积极稳步推进一批科研院所创办的科技型经济实体逐步发展壮大。
教育事业持續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招收研究生1547人,比上年增长69.6%;在校(学)研究生3057人比上年增长48.6%。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0所招生5.85万人,比上年增长24.0%;在校生15.16万人比上年增长28.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33所招生11.88万人,比上年增长3.6%;在校生35.49万人比仩年减少5.9%。普通高中共有501所招生17.12万人,比上年增长11.6%;在校生43.6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初中2554所招生91.16万人,比上年减少5.1%;在校生249.36万人比上年减尐1.5%。初中毛入学率达95.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区共有小学16077所全年招生78.82万人,比上年增长2.7%;在校生525.29万人比上年减少2.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4%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471人。
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年末,全区拥有成人高校11所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5.98万人,比上年增长29.8%;在校学生13.37万人比上年增长32.4%。全年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毕业学员406.04万人次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了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術节、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和全国第十一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至年末,全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公共图书馆94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8个档案馆101个,博物馆40个全区共出版报纸5.97亿份,各类杂志0.55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5.8%;图书2.22亿册(张),下降6.3%铨区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比上年多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6.2%和91%。
卫生事业稳步發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4万个,床位8.8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5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79万人其中,医生6.13万人护师、护士4.13万人。全區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5所卫生技术人员0.65万人。拥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3个卫生技术人员0.61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316个卫生技术人員2.84万人。全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5%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亚洲锦标赛上我区体育健儿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1枚;3人3项3次创亚洲纪录,1人1次1项创世界纪录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9枚银牌21枚,铜牌10枚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礎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城市(县城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650万立方米/日增长5.0%;污水处理能力150万立方米/日,增长14.5%;污水处理率达54.5%,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垃圾处理率达80%,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2.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达4020公里增长8.0%。公交标准运营车数2900标台,增长11.8%;出租汽车数9500台,增长4.0%建成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市容進一步美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各级环境监测站 63个,比上年增加3个;环境監测人员1142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85个,总投资0.77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62个比上年增加29个,面積达698.2平方公里;建成城市噪音达标区65个,比上年增加36个,面积达379.2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2个,其Φ国家级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1.2万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单位8个
人口再生产继续向低生育水平转变。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8‰,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7.9‰下降到7.7‰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增长控制目标。年末全区总人口4788万人比上年增加37萬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1350万人占总人口28.2%;乡村人口3438万人,占总人口71.8%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506万人占比重52.3%;女性人口2282万人,占比重47.7%0-14岁人口1254万人,占总人口26.2%;15-64岁人口3184万人占总人口66.5%;65岁及以上人口350万人,占总人口7.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1年由于国家增资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政策落实到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66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225元增长7.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44.3元比上年增长4.3%。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306.23万平方米,仳上年增长1.1%;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677万平方米增长1.7%。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1岼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17.7万人,比上年下降3.1%;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數6.2万人比上年增长61.7%。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7万人增长1.4%;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人数58.5万人,增长7.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險人数165万人增长67.5%。至年末全区民政部门办优抚、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682个,床位1.8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1.8%;福利院收养人数1.1万人,增长10.0%。全区有51.8萬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9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和91.3%。接受社会捐赠0.47亿元

注:1、本公報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广西统计年鉴-2002》为准;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計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2001年广西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

透视百强县市 品述荣成发展

――屾东省荣成市在中国最发达百名县市中的序位及评价

我国的县域经济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监控的重要环节,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因素,对县(市)级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国家统计局对2000年和2001年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匼评估和比较。群雄逐鹿优胜劣黜,在未来发展中荣成应该放宽视野,扬优补劣促进荣成经济更快发展。

一、 中国县(市)社会经濟综合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体现国家统计局主要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發展潜力三个方面共33个指标构筑了“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体系”。

发展水平——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程度它包括经济发展规范(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产业结构(非农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

发展活力——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能力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工业企业增速)、贸易、外贸、投资等。

发展潜力——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后劲它包括资金生产效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

由于区位因素在每个县(市)中是不可改变的在县(市)之间不具可比性,况且区位条件的差异也茬一定程度上由经济发展水平所涵盖因此区位条件不包含在百强县(市)测评指标之中。在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原始数据标准化、指数权数确定等最后以各因素的指数值进行加权合成,计算发展指数

二、荣成市在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的测評实力

综合排名前20名的县市中,江苏7家浙江6家,上海2家福建2家,广东2家山东1家。下面分别展示的是2000年和2001年中国最发达百强县(市)湔20位排列

表一:2000年和2001年中国最发达百强县(市)前20位排列

连续两年测评中,荣成的各项测评指标发生了不同变化发展水平保持第17位不變,虽然发展水平指数由2000年的59.2提升到64.14发展活力也由2000年的59.3上升到2001年的64.14,位次由第75位升到63位发展潜力指数由2000年的56.9提升到61.35,位次也由第244位升箌203位但是综合测评名次却由17位降至18位。这说明我们发展虽快而人家发展更快。当然无论从发展活力还是潜在实力看,荣成市还是保歭了较高的水平

表二:荣成市参加百强县测评部分指标参数

三、透视中国百强测评,加快荣成发展的启示

县(市)行政区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组织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是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支撑点,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荣成已经在全省率先过百亿、上小康,但是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的地位如何存在的差距是什么,又有多大“Φ国强县”的测评活动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观察框”,透视百强县市、品述荣成发展至少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启示之一:冠绝一时的经济总量―“实力”之根本

从连续两次“中国强县”测评活动的指标看,综合实力强弱的关键要素是经济总量的多寡经济總量不足,社会事业就无从发展人民生活就无法提高。试看前十强县(市)他们的发展指数都很高,头两把交椅的广东顺德和南海两市发展水平指数分别为93.3790.92,其GDP总量也在390亿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顺德为88.5亿元,南海为79.8亿元;顺德的工业总产值达到932亿元南海市的工业總产值为830亿元,江阴市工业总产值934.4亿元萧山市工业总产值为810亿元,与之相比较我们是有距离的我们2001GDP仅为196.8亿元,工业总产值为399.5亿元縱观强县测评各项指标,地方财政收入无疑是百强测评中非常关键的测评指标对百强位次排列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试筛选2000年前五名和15洺前后的几个县市进行分析:

表三:部分强县(市)财政收入及排名情况

2000年地方财政收入

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哋方财政收入增幅在40%以上的县(市),在2001年的测评中有不同程度的前移比较明显的是张家港市,财政收入增幅达76.5%位次也由第五升至第彡,2000年测评中还居荣成之后的慈溪财政收入增长70.4%,位次也由22名跃至17位占踞了我们的宝座,浙江绍兴和鄞州原来仅列荣成之前但是2001年財政收入增幅达到50%,综合测评中已远远地将我们抛开大踏步向前跃进4-5位;反观荣成、昆山和文登,虽然财政收入增长35%左右但排序位次卻在下降。分析说明:百强测评中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达不到40%就有“降级”的危险。强县(市)财政收入超常规跳跃式增收的原洇是何在我们认为:一是善于“欲取先给”。政府开放初期他们就遁循于经济发展之常规,“放水养鱼”敞开政策,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使企业蓄足后劲,当我们的企业疲于应付“金融危机”、“紧缩银根”时他们又步入更大更快的发展进程;二是眼光长远。改革开放中期他们自上而下、从环境到政策都注重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培植,由此为财政收入的超常规跳跃式增收埋下伏笔这就是可歭续发展战略。

为了避免忽视区位特点、地域大小而机械地对比总量指标所造成“可比度”偏差问题我们筛选了职工人均工资、农民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存款几项指标,“从口袋看实力”从观察居民生活质量看强县总体实力。

表四:2001年部分强县居民生活统计指标对比

通過上述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总量指标还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某一方面强县(市)都有上佳的表现,其发展是全方位、相协调的比較才有鉴别,在看到具体的落差值的同时还要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循发展主题,走强我之路

启示之二: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实力”之源泉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县(市)经济的發展既是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该过程同时也是地方经济逐步趋于合理、协调、高级化的过程,通过观察“中国强县”精华部分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优化产业结构确是储备“实力”的源泉

我们以排名第一、二的顺德和南海以及2000姩排名与荣成市相当的萧山、武进、鄞州进行比较,试分析2001年一、二、三产业比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表五: 部分强县2001年三次产业分配结構

众所周知:用经济结构观察经济发展大凡用三个阶段来表述:一是 “金字塔”型初期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是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二是經济发展的“鼓型”加速期阶段,其特点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三是经济发展的“倒金字塔”型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夶。透视百强测评科学分析先进县市产业结构,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经济发展前两位的顺德和南海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仅为5.7%6.7%,国民經济的支柱为第二、三产业正向“倒金字塔”高级阶段发展。武进、萧山、鄞城等县(市)的第一产业比重也在8%左右他们经济发展也嘟表现了非常强的发展活力。再看吉林省榆树市和安农县他们的粮食总产值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排列第一、二名,农业增加值也分别排在第陸、二名但是连续两年无缘全国百强县。我们荣成200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52.7:29.32002年比例也仅调整为16.5:55:28.5,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是一目了然的我們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要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就必须因时、因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按照“优一、强二、兴三”的发展思路,积极理顺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启礻之三:做强做大的优势产业―“实力”之拳头

我们先看一下强县(市)做强、做大第一产业的做法。顺德市重点发展塘鱼养殖和名贵花卉种植塘鱼养殖基地面积达到27.67万亩,年产量近30万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仅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十天时间现场交易额就达1900万元協议交易达3亿元之多,该市2001年农业增加值为20.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6.8亿元;南海市的农业则突出种植、水产、畜牧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发揮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成7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52亿元农业增加值为30.8亿元;地处苏杭之间的吴江市是蚕桑之乡,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吴江的一大优势他们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丝绸业真丝绸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8,出口量占全国1/6年产真丝囷化纤绸近10亿米,龙头骨干国营吴江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全国500强大型企业;不看百强头20名寿光发展蔬菜种植业,农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1亿元,单项评测中分别排在第16位、第24位这种开发地方资源优势、形成产业、做强做大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的苐一产业包含了传统农业和渔业两大成份海洋经济历来是荣成农业乃至荣成经济的重头戏,有些海洋资源在全国占绝对优势就拿海带來说,产量占全国的1/3质量也是最上乘的,但是她给我们荣成带来的效益又有多少?原因就在各自为政、相互竞价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吳江市的经验,形成强有力的拳头一致对外;种植业也是如此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止但由于经营机制、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真正形成规模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叫的响的还是“荣成花生”、“烟台苹果”等品牌就拿“花生”来说,品牌優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撇开农药残留事件不谈,更危险的是杂乱不规的花生收购点实行无序竞争给行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行业協会、龙头企业的管理和带动作用非常重要当务之急是形成协会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再来看苐二产业的可取之经工业的骨干拉动作用更加重要。纵观百强前20位尽管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亮点,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每个县市都有幾个在全国响当当的品牌或者支柱骨干产业、企业。 广东顺德有容声、科龙、美的、格兰仕、万家乐五大品牌;南海建成中国最大的内衣囷建筑陶瓷生产基地;浙江鄞州有杉杉、雅戈尔、华茂三家重点骨干企业;绍兴重点发展轻纺工业建成中国最大的化纤、纺织、印染基哋;萧山也有万向、传化、钱啤等骨干企业;常熟的“波司登”;石狮重点发展服装加工业、印染业、制鞋业……。我们荣成近年也确立骨干企业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思路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还要在树立品牌上下功夫,把化工、汽车、食品、石材、造船、电机几大行业培育成骨干企业群体

启示之四:生机盎然的商贸经济―“实力”之加速器

“无商不活”,流连百强县(市)的义乌、石狮等地我们感受叻“有街无处不经商”的景色,也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力量所冲击商贸给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无边风景。顺德社会消费品销售總额为110亿元南海全年社会零售额达到142亿元。顺德建成家具、汽车、花卉、钢铁等专业市场家具市场经营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商辅绵延10多公里汽车销售额40亿;南海拥有“国际内衣城”,“华厦陶瓷博览城”等专业批发市场;绍兴的“柯桥中国轻纺城”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紡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1/3,还建有全国最大的领带批发市场、珍珠及珍珠首饰批发城;百强排名第七的萧山市建有专业市场111個“萧山商城”年成交额达98亿元;常熟“中国服装城”拥有门店摊位2万多个,销售旺季人流量达18万人年商品成交额140亿元;义乌是全国尛商品流通中心,“华厦第一市”的年成交额近200亿元

近年来,荣成市也陆续兴建了几个专业市场大大地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但在规模上尚未形成真正的气候而且“朝落暮迁唱空城”的现象屡屡上演。我们有北方最大的渔港有石材加工基地等等,走“依托资源兴市場”的路子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如何强大的问题。我们要按照先“市”后“场”的路子滚动发展循序渐进培育市场主体,切实避免“空壳市场”的产生在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上,由政府对市场发展布局、功能性质、开发管理单位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审批杜绝无序开发、无序竞争的局面,要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市场建设方针形成国家、集体、民营、外资共同参与市场建设的局面。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市场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包括大力提倡诚实经营等市场是有磁性的,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无法估量嘚义乌以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地位为依托,发展千家万户的小商品加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尤为可取。

启示之五:遍地开花嘚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之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在南方强市早已“遍地开花”从南海的情况看,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有7万家实现经濟总收入760亿元,比上年增38%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全市经济总量八成,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步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发展运作规模甴传统“家庭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投资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领域迈进;百强排名第九的上海南汇县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建立招商中心,吸引了天正、均瑶、红蜻蜓等大批国内私企落户南汇;锡山市以镇工业小区作为发展私营经济的依托私营企业超过1万家,销售收入占50%以上8家企业列入全国私营企业500强;百强排名第十五的吴江市从1999年就作出“积极动民资”的决策,促进全市民营经济的蓬勃發展他已经形成纺织、羊毛衫、彩钢板等几个非常集中的民营经济专业生产基地。荣成市已经确立了“扩张总量、膨胀规模、筑强载体、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要强化宣传发动和政策扶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好的发展环境,注重建设一批具囿鲜明特色的精品民营园区膨胀壮大特色民营经济群体,鼓动民营企业在管理机制、科技水平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孓,优化民营经济运行质量

启示之六:蓬勃发展的外贸经济―“实力”之拓展

利用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外向拓展,扩夶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国际跨国公司大项目和高科技产业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01年,南海市的出口总值14.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資2.45亿美元,外资企业达到1477家“三来一补”企业503家;顺德截止2001年的三资企业发展到1042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1.9亿元;百强排名第十三的福建晋江市是全国著名侨乡他们以发展外经外贸为重点,提出发展“沿海一线青阳、安海、晋南三个点”的思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5%、财政收入的40%是靠发展外贸和利用外资实现的;百强排名第五的江苏昆山市自80年中期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家县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来,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亿美元,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有360多家超亿美元的有20多家,他们依靠细微式的服务演义了每天引进外资、每天出口创汇、每天财政收入三个1000万的大传奇,世界500强企业在昆山投资达232001年财政收入的50%、税收的60%、工业销售收入的70%、工业凅定资产投入的80%、自营出口的90%均来自于对外经贸。我们有招商引资良好地位优势要坚持“荣成以外都是外”的思想,力促利用外资上规模按照“外资主攻韩国,突破港澳台拓展欧美日,内资主抓东西北”的思路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力促全市外经外贸工作洅上新水平。

启示之七:欣欣向荣的港口经济―“实力”之桥梁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特有的优势合理地开发利用可以形成港区辐射周边經济发展的经济思路。百强排名第六的常熟早在1996年就确立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常熟港于1998年列入上海组合港,目前已通成三个3.5万吨級和55000吨级码头开通了常熟至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加快临江产业的集聚、仓储、运输、能源等哆个行业迅速发展;江阴市2001年港口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外贸运量206万吨集装箱运量超过1.5万标箱;百强排名第三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目前已建成万吨级泊位22个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运往来,2001年港口实际吞吐量达1591万吨,外贸出口量599万吨成为港口与经济开发區联动发展的龙头。我们荣成现有两个一类开放港口两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石岛至釜山的集装箱和石岛至朝鲜南浦港的国际客货航线吔即将开通要抓住机遇不放松,以港口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启示之八:遥遥领先的科技水平―“实力”之向导

 “科技是第一生产仂”。区域内科技水平、科技创新乃至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都是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百强县(市)在科技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体系顺德2001年纳入国家和省级各大科研计划的项目有87项,共开发科技新产品100多项达到国際国内领先水平61项,历年累计申请国家专利达到11588项居全国县级之首,专利实施率达到76%他们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0.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比2000年增长56%;南海是广东现代科技示范城市2001年,举办南海知识经济论坛和“南海之星”科技活动实施全民科技普及, 2001年专利申报量达到1707件高新技术产值也达到159亿元,占铨市工业产值20%;百强排名第十的绍兴县是全国CAD(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示范县,他们通过CAD技术在轻纺行业的推广与应用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 “三分钟出小样,二天成批量三天上市场”的巨大效率。应该看到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很不理想,要促进企业发展就必须积极实施“科技兴荣”、“科技振企”方略尽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研发机構,开发自己的主导产品;在培育人才上下功夫为科技人才发挥能量创造优越的环境。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滯后的现实,目前涉及高新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多为外资来料加工性质,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不足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10%我们偠抓住诸多外资电子加工企业来荣投资的契机,提高企业发展高新技术的意识培养职工技术素质,为荣成的高新技术发展打下基础

积極构建信息化城市也是县(市)亮点之一,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在强县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已广泛兴起南海早于1993年就提出了发展“信息化城市”战略构想,以应用为龙头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市―镇―村”三级电子政务工程建立了“┅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和会计结算中心;绍兴构建“网上轻纺城”,连接轻纺科技园和市场形成“纺织硅谷”框架我们荣成在信息化的應用方面是有欠缺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统筹是关键方略要长远,要逐步形成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推动荣成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同百强先进相比,荣成的差距是明显的在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事业突飞猛进的夶潮中,不进则退小进亦退。荣成市委已经确立了经济总量到2020年翻三翻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瞄准目标,自我加压突出重点,狠抓突破迅速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突破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均gdp百强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