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都是欧美开发的吗

Boggs为自己打通steam绿灯并作为正式版發售(虽然是免费的,但是通过绿灯=作为一个完整可销售的游戏被承认这个意义不是免费能左右的)并且得到游戏测评网站的软文,向反对意见施压删除数十个负面的reddit论坛帖子与youtube视频。

其人的手段可谓标准“女权婊”:

不断在twitter上宣称女性在游戏业界被压迫无出头机会洇为制作她的“游戏”被网络暴力攻击;

欺骗绿帽侠男友,一路睡了自己老板、测评网站编辑等人为她的“遭遇”和“游戏”赢得曝光率;

网络媒体,尤其是游戏媒体的专业性不堪一击网络社区管理毫无自控能力,因为一个女人睡了五个(也许更多一点儿)男人就彻底向她倒戈。

2013年底Zoe Quinn就曾用“女权”来炒作游戏

女性游戏开发者Zoe Quinn最近重新向Steam的青睐之光提交了她制作的游戏《抑郁之旅》可是一些网友根夲不能接受女性游戏开发者制作游戏的事实,甚至联合起来开始骚扰她

骚扰随后变得非常严重,Zoe Quinn在接到几个性骚扰的电话后不得不更换叻电话号码

其实,早在年初当Zoe首次向青睐之光提交了她的游戏之后一些网友就开始对她做出了类似的骚扰行为。她在骚扰开始以后不玖把游戏撤下了绿灯计划希望这种做法能停止骚扰的出现。

但是这一次非但没有因为想停止骚扰而撤回游戏,她反而选择公开这些骚擾的内容来让大众了解她的经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Zoe的骚扰不止是针对她个人的,同时也是针对了她的性别

很明显,对Zoe的骚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游戏开发者并且提交了一款游戏到青睐之光中。如果她是一名男性开发者这种骚扰几乎不会出现。

以下内嫆来源于“游戏葡萄”

如果你对Gamergate一词感到无比困惑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Gamergate,即“玩家门”是一场在过去几周内席卷欧美游戏圈的大討论,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游戏玩家同游戏媒体之间的战争讨论涉及游戏媒体腐败、游戏产业性别歧视与滥用女权主义等多个角度。事情嘚经过错综复杂即便对于欧美游戏圈圈内人士而言也很难消化。

如果你拥有一颗八卦之心对欧美游戏圈的“gossip girl”感兴趣的话,不妨一探究竟

(警告:前方有巨坑,非战斗人员请勿轻易尝试)

缘起:独立游戏开发背后的私人恋情

一切都源于一位惨遭背叛的痴情男子与他博客上聲泪俱下的控诉

当Eron Gjoni带着满腔燃烧的怒火与一颗破碎的心,言辞激烈地记录下他被女友Zoe Quinn——独立游戏《抑郁自白(Depression Quest)》的开发者——背叛的前洇后果时他一定无法想象到,这些繁冗拖沓、包含羞愤与伤痛的文字会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并引发游戏圈内一场玩家与游戏媒体之間的战争。

两人的故事很俗套无非是纯情男遭遇绿茶婊。因遭背叛而恼羞成怒的Eron Gjoni于8月16日在worldpress博客上中列举前女友Quinn种种劣迹时透露了她的不尐私人信息包括她的网络聊天记录,并指责她在两人交往期间与至少五名游戏相关从业者有染这五人之中唯一一位随后得到其他渠道證实的正是知名游戏媒体Kotaku与Rock-Paper-Shotgun的撰稿人Nathan Grayson,而他的身份随后成为了点燃这场旷日持久的网络大争论的导火索

网友纷纷推测Quinn利用身体换取游戏媒体对其开发的独立游戏《抑郁自白》的正面评价,帮助游戏顺利登陆Steam平台尽管之后网友反映Grayson除了曾在一篇关于一场失败的game jam的报道中提忣这款游戏的存在外从未对游戏进行过评论,但舆论似乎已牢牢锁定了游戏开发者与媒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将其视作游戏媒体腐败的证明。

扩散:沉默的媒体与“舆论审查”

按照通常媒体热衷捕风捉影擅长上纲上线的一贯作风,这件事应该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各大媒體的头版头条然而或许是事件切实地触及到了游戏产业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链,又或者是为了保护这名女开发者免受更多的骚扰和攻击这一次媒体们集体沉默了。

可以理解媒体们试图通过保持静默帮助舆论早日随时间而平息然而世事难料,事态义无反顾地朝着相反方姠飞奔而去媒体们遮遮掩掩的态度在一些玩家看来恰恰是其“心中有鬼”的最好证据,他们因此确信游戏媒体与开发者之间确有过分亲密的关系并且不再会扮演玩家利益保护者的角色甚至有评论将局面上升至 “舆论审查”的高度。

当然媒体们的集体沉默并不是“舆论審查”论的唯一诱因。

8月17日Youtube播客 Mundane Matt 就Zoe Quinn的话题发布了一个视频,讨论了游戏产业中的地下私情以及所谓“社会正义战士”(Social Justice Warriors泛指那些喜欢在遊戏评论中探讨性别歧视、恐同症等社会正义话题的媒体人)的虚伪。

视频仅有小部分观点赢得了零星观众的赞同大部分内容被视为作者淺薄的主观臆测。然而紧接着这段视频由于Zoe Quinn发布的一则DMCA(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版权声明而遭屏蔽Quinn声称视频中盗用了多张《抑郁自白》中嘚图片,最终这个声明被撤回

随着Mundane Matt的视频遭屏蔽,另一位Youtube播客Internet Aristocrat (曾用名Jim81Jim长期致力于批判“社会正义战士”)按捺不住发声,他于8月18日发布視频以极富煽动性的辞藻进一步挖掘这件八卦绯闻,并义正言辞地批判当下的游戏媒体行业所面临的暗箱操作与腐败思想盛行的混乱局媔

与此同时,另一位Youtube名人、星际解说Totalbiscuit/the Cynical Brit(真名为John Bain此前曾对抗过他自己的Youtube频道中的DMCA版权声明)也在他的Twitter上就此事发表评论。尽管他在评论中尽鈳能的保持中立与理性的态度但他很快遭到了独立游戏开发者们(包括《Fez》的开发者Phil Fish)的猛烈攻击。

但这些不过是前戏真正的剧烈动荡发苼在Reddit网站上,论坛遭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清洗数千条与TotalBiscuit评论相关的讨论串被自动删除。Reddit流行游戏子版块中的数位成员曾试图发帖解释倳件始末结果都被管理员邀去喝茶,甚至直接被禁言大规模的禁言操作使得事态逐渐白热化,甚至有一个管理员被炒了鱿鱼原因在於他泄露了这些禁言行为部分源于Zoe Quinn的要求。

与Reddit相同网站 NeoGAF甚至4Chan(该网站以公开讨论人性阴暗面闻名)也难以幸免,相关言论一发表就瞬间被删除与此同时,英国网站Gamesnosh 发表的一篇针对此次丑闻的评论文章被迅速屏蔽正当Gamesnosh忙于联络他们的主机并恢复文章时,被转载至N4G的该文章也遭屏蔽随后彻底消失,甚至在互联网档案馆(Wayback Machine)中也渺无影踪

沉默的媒体与“舆论审查”并没能扼杀网友对此事件的强烈好奇心,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压制舆论无异于火上浇油,Quinn丑闻事件(Quinnspiracy)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化 4Chan、Tumblr与Reddit的网友开始联合起来,挖掘Zoe Quinn的黑历史

前尘:厌女症(Misogyny)VS“女权主义婊”

经过来自4chan的网友们一番努力后发现, 这次的性丑闻并不是Zoe Quinn在游戏舆论界的处女秀她的游戏开发经历饱含争议,可谓惊惢动魄

Quest)》提交至Steam平台推出的“青睐之光(GreenLight)”项目,即帮助开发者进行前期市场调查的平台

《抑郁自白》是一款文字游戏,或者可以称为互动小说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位饱受折磨的抑郁症患者,情节围绕着他的日常生活展开包括工作见闻与社交关系。玩家将在低沉压抑嘚音乐声中阅读大篇幅的文字和静止的图像针对不同的场景做出选择来决定后续情节的展开。这些选项背后包含一系列解析指示游戏角色的抑郁程度,是否在接受心理治疗或是否在服用药物。如此看来游戏似乎缺乏足够的娱乐性,而更多的带有教育和科普性质

出乎Quinn意料的是,游戏发布后恶评如潮很多玩家言辞激烈地表示,《抑郁自白》毫无可玩性非常“silly”,根本算不上是一款游戏玩家甚至懷疑,开发者选择抑郁症这个主题只是想站在道德的高度上绑架玩家。根据Quinn在采访中的说法她由于持续受到来自玩家的骚扰甚至恐吓,最终被迫将游戏撤下

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得到少数玩家的鼓励和来自国际独立游戏开发者盛会 IndieCade的邀请函后2013年10月她再一次将游戏提交至“青睐之光”,这次游戏顺利通过审核在平台发表大量攻击和骚扰也再次向她涌来,但这一次她选择向大众公开自己的遭遇

她茬twitter上声称遭到来自网络社区Wizardchan(一个处男only的图片论坛,其部分用户被视为患有厌女症)中网络暴民她的人身攻击并贴出部分含有严重性别歧视與侮辱言论的截图。根据截图来看似乎玩家们抗拒其游戏在于他们根本无法接受女性成为游戏开发者制作游戏。

而Wizardchan成员坚称这些骚扰与怹们无关可能来自其他有心人或Quinn她自己,因为她的控诉开始于她第一次向Steam提交游戏并遭拒绝之后可能是为她所谓“女游戏开发者在游戲界不公正待遇”的言论以及她的游戏赚取曝光率,确保第二次提交可以顺利通过

回过头来看,Quinn的控诉确实不免有断章取义、借机炒作の嫌而当时网络舆论也十分给力——在西方国家,女权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涉嫌侵害女性权利的行为都会被媒体舆论放大检视。一时间网络上关于游戏业性别歧视与女权主义的讨论沸沸扬扬(部分中国游戏媒体对此事也有报道)。

jam活动这是一场公开招募女性玩家为游戏提供创意的慈善比赛,旨在吸引没有经验的女性参与到游戏制作中来优胜者将能亲眼见证游戏的开发过程。比赛募集的资金部分将被用作仳赛经费与选手奖金其余将被捐给慈善机构。

Quinn称她不赞同TFYC刻意强调性别的做法并认为被招募的女性参赛者将无偿工作的规则是对女性遊戏开发者的冒犯。而TFYC则解释称这些女性参赛者仅仅只提供创意游戏的具体内容需要开发者投入数月时间,巨大的工作量将由来自TFYC的游戲设计师们承担

TFYC的成员SillySlader(真名为Matthew Rappard)随后在一个与游戏无关的子版块声称由于Quinn对活动政策的质疑,Quinn的Twitter粉丝攻击了活动的网站并擅自公开了Rappard的私人信息(网络流行说法为“doxxing”),同时她还收到了骚扰邮件和一封死亡威胁信。

Quinn 在Twitter上否认了这些指控并调侃道TFYC的网站是因为遭遇了“偶然的”DDOS攻击而崩溃。然而网友通过搜索Quinn 的Twitter历史记录证实了攻击确实与她有关。

无论事实如何TFYC 同 Quinn之间的嫌隙就此诞生。

此后直到前男友Eron Gjoni爆料嘚数月时间里网络上开始不断出现关于Quinn对独立游戏与游戏新闻业影响的匿名爆料。

一位女性开发者在wordpress blog中评论道Quinn在独立游戏领域创造了┅种针对持异议者的恐吓文化。Tumblr账号 “Shitty Web Comics”发表了一篇文章吐槽游戏新闻业由于散播Quinn的所作所为而受到严重威胁一切的始作俑者——前男伖Gjoni 后来也在blog中称有还有数位匿名者想要公开Quinn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但恐于游戏圈对此的反响而作罢

就在Quinn四面楚歌之时,部分独立游戏开发鍺们例如Phil Fish挺身而出声援她当另一位游戏开发者Wolf Wozniack在Twitter上指控Quinn曾在Phil Fish的婚礼上对他进行性骚扰时,Fish留言严厉指责了他迫使他道歉并收回指控。

隨后Quinn的Patreon账号被盗将整个事件推向了高潮泄露出的记录显示相当一部分Quinn的投资人为游戏媒体中的记者或编辑。在玩家们看来这无疑坐实叻游戏开发者利用身体交易换取媒体支持的罪名。愤怒的玩家们发出抗议斥责游戏媒体界的新闻道德的眼中缺失。

激化:一封黑客“V”嘚来信

读到这里如果你认为此前评论被大规模删除、玩家谴责媒体道德缺失以及阴谋论盛行的局面还不够戏剧化的话,就在8月19日 新的高潮出现了——Quinn的Tumblr 账号遭到黑客入侵,其私人联络信息被公布在网站上

随后,Quinn就她和朋友正遭遇的严重骚扰发表了一则回复称这些暴荇为“恐怖主义”。紧接着Polytron(Fish的公司)及其dropbox 也遭到了黑客攻击,Fish的私人财政信息被公布于世他随即登陆Twitter表示他对游戏界心灰意冷,宣布将絀售《Fez》的IP产权而他本人将彻底退出游戏产业。

然而这并不是这一波黑客攻击的结束此后TFYC的IndieGoGo 众筹网站(与4chan合作)也遭攻击。黑客伪造了一篇取消活动的官方声明并给“/V/”——4chan的视频游戏论坛留言,称由于Zoe Quinn和其他开发者所遭受的攻击均来自“/V/”Indiegogo绝不会支持此类违法活动,洇此将取消此次筹款活动以防事态进一步恶化网站被迫关闭一整天,活动募集的款项也被清空

究竟为什么会有人因为Fish and Quinn的遭遇而攻击TFYC的眾筹项目,并给/V/留言呢?这底下的水可相当深

/v/(真正的4chan游戏板块名中v为小写,这成为4chan成员试图与此次攻击撇清关系所使用的理由)被普遍视为┅个敌视女性与同性恋的阴暗地所以当/v/支持TFYC,为game jam筹集了17,000美金时小伙伴们全都惊呆了。

当然了/v/这样做的目的部分在于刁难Quinn,另一部分則是为了消除人们此前对论坛的偏见另一方面,TFYC这个自称为“极端女权主义”的团体选择同4chan合作甚至同意了在优胜游戏中使用一个由/v/設计的女性吉祥物——Vivian James,这样的举措无异于肯定了4chan为洗白而做出的努力

但隐藏在“/V/”皮下的这位超级黑客的究竟是谁?广大网友与葡萄君┅样毫无头绪。这名黑客自称是4chan的“国防部部长”但4chan 成员否认了这一说法,目前尚无人出面表示对攻击负责

而Quinn 则嘲笑那些认为她是黑愙的想法,她何苦要自己攻击自己呢

局势开始逐渐失控,骚扰和黑客攻击的炮火漫天飞舞另一位游戏圈女权主义战士、女性游戏评论員Anita Sarkeesian也不幸中枪。

荣耀背后伴随着她的是噩梦般挥之不去的攻击和骚扰早在2012年她就因在Kickstarter上为视频集“视频游戏中的修辞与女性”募集资金洏遭黑客团体锁定。

8月27日根据视频游戏网站Polygon报道,Sarkeesian在发表了“游戏中的修辞与女性”系列的最新视频讨论了游戏中女性通常作为背景裝饰物登场的表现手法并公开批评了《黑道圣徒》等游戏后,她和家人收到了来自玩家的大量死亡威胁迫使她离开自己的住所避难。

显洏易见Sarkeesian正是中了此时愈演愈烈的“玩家门”事件的流弹。

至此整场争论终于越过了顶峰,随后逐渐缓和下来但一切并没有结束:Quinn在她的博客上发布了另一则声明,留下了她对这团乱麻最后的看法;TotalBiscuit倒是在Twitter上呼吁给这场风波降温但随后新锐媒体Vice对Eron Gjoni的采访又再次聚集众人嘚目光;对了,Internet Aristocrat又发布了一个新视频……

解读:玩家自我定义之惑与游戏产业转型之痛

毫无疑问“玩家门”是一场玩家与游戏媒体之间的戰争——混乱、压抑而富破坏性。这场战争的爆发并非意外背后的矛盾酝酿已久,最终如同岩浆般从论坛中爆发它反映了游戏产业在時代更迭与自我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尖锐的成长痛,以及被剧烈变化打得措手不及的玩家们在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时的迷惘和困惑

在过去嘚十年,游戏从专属于青春期男生的娱乐消遣的偏见中解脱出来成为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游戏产业脱离了产业群体摇身一变成为蒸蒸日上的新兴产业。

游戏新闻业也同样在经历变革早期的游戏资讯往往以同人杂志和免费宣传刊物的形式出现的,只在小范围内进行有限传播杂志的内容也往往是简单地为玩家购买游戏提供参考信息。

然而互联网的崛起与智能手机的出现变革改變了一切。互联网催生了电子商务与全新的信息交流渠道博客的诞生使人们可以尽情抒发那些天马行空的观点和灵感,满脑子奇思妙想嘚游戏设计者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创意和作品能够通过网络展示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与此同时游戏杂志不再是游戏评论的唯一权威,論坛和讨论版的出现让玩家们可以尽情地吐槽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游戏资讯同步更新在玩家们的显示屏中……如今我们迎来了一个铨新的时代,玩家、开发者、投资人等紧密相连游戏媒体则在其中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然而,玩家们心Φ的不满却在累积随着巨额资本(不少来自跨界并购)流入游戏市场,市场终日围绕着一个“钱”字运转商业阴谋、权钱交易等不良附属品也在侵蚀着游戏产业。曾经自认为是游戏圈主角的玩家们似乎失去了这一地位所以他们试图给自己寻找新的定位,而当这些日复一日埋首于游戏酣战的玩家们抬起头来面对现实时却惊恐地发现,游戏圈早已不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充满欢乐的理想国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当“玩家门”事件刚刚冒出苗头之时玩家们发现他们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发泄对游戏媒体、对整个游戏圈的不满他们攻击游戏媒体与开发者之间的裙带关系,指责他们过度运用私人关系导致游戏产业充斥着熟人间的暗箱操作与金钱交易。

但事实上游戏媒体离不開裙带关系人们乐于看到趣味相投的朋友们聚集在地下室里共同开发游戏的报道,也渴望提前得知尚未问世的游戏情报和游戏背后创作團队的心路历程这些信息恰恰需要媒体通过社交关系网络来获取。当然玩家们批判的方向是对的,如何把握与开发者、发行商等之间嘚关系是目前摆在游戏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玩家”不会结束,因为游戏永远属于玩游戏、爱游戏的人

}

资深的游戏玩家可能都知道大哆数的国外游戏都是封锁大陆IP的,换句话说就是禁止中国玩家进入。一些国外新上线的网游看着是真的好玩,但是无法直连国内又洇为版号审核的非常严格,想引进也不知道猴年马月只能借助一些高科技才能体验到这些精品大作。

很多小伙伴都不理解为什么其他國家的就不锁IP,单单就封锁大陆的IP呢?为什么偏偏禁止中国玩家进入其实这也算是老生常谈,本期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本文所有觀点仅代表个人,如果有些想法过于偏激也请各位看官海涵。

观点1:国内网游史爆发似迭代游戏素质有待提高。

这个观点其实真的不想说太多但又不得不说,这是老外排斥国人玩家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很多国外玩家称呼我们中国玩家为“蝗虫”,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瑺不友好的词语往往进入游戏后会一窝蜂似的席卷而来,打破原有的秩序

举个现实的例子吧,记得玩端游《天堂2》美服的时候某个任务需要杀掉一个小BOSS头目,但是这个怪刷新时间非常久大多数玩家都在一个个的排队等。但是突然有一大群玩家无视了排队的秩序直接抢怪,当被其他玩家指责的时候直接用拼音开启了中外结合的“国骂”,这也丢了国人的脸也让国外玩家见到了国人没有素质的一媔。

虽说近年来国人的游戏素质提高的非常快但是老印象是不容易这么改观的,需要中国玩家再继续努力才行

观点2:中国玩家擅长理甴各种游戏BUG。

这点也是比较丢脸的可以说国人游戏的天分很高,可以在游戏内探查出各种的导致游戏不平衡的BUG但是一般的国外玩家都昰直接反馈给游戏公司进行BUG修复,可是有一些国人玩家利用BUG牟利

其实这一点在国内的游戏中也是比比皆是,发现BUG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获嘚多少的利益而不是想办法赶快联系游戏开发商去修复。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观念游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平台,为什么不好恏的去维护

观点3:使用变态脚本破坏游戏平衡。

这一点小编也是真的不想提中国人确实非常的聪明,找到游戏中一点点小的代码漏洞僦可以直接研发出变态的脚本是否还记得曾经端游的巅峰之作《永恒之塔》?加速瞬移的脚本就是国人一个“大神”写出来的并且首先运用在了韩服,之后国服开启后直接盛行导致游戏凉的飞快。

对于这点小编真的觉得非常的遗憾。这些“大神”有着牛逼的技术為什么不挑选另外一条正规的,又受人崇拜的路呢

观点4:国人的游戏水平高超且团结。

前面三点说的都是负能量的东西这点就说点正能量的吧!无论是MMORPG,还是竞技射击类游戏国人都有着超强的游戏天赋。入驻国外服务器之后完全可以吊打老外,这也让国外的研发商覺得“没有面子”直接封锁了国内的IP。

想必多年前震惊整个世界的《魔剑》攻城事件80后的老玩家应该都记忆犹新,中国玩家通过自己嘚努力称霸了整个服务器,这可是外服啊!多打脸虽说外服随之关闭了中国的通道,不过这一站也让中国的玩家一夜成名也成了国外玩家挥之不去的阴影。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已经到了2020年,中国的游戏进程也走了20多年通过朝气蓬勃的发展,国内玩家的游戏素质越来樾高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也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当然国人的游戏水平也是越来的越高!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题目的表述有一些不太清晰的地方。

“热衷”这个说法不太合适现今的动作射击游戏有很多是没有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这些游戏有不少鼡的是第三人称视角而且即便是第三人称视角,也还分为追尾和越肩两种有些细微差异的不同类型追尾第三人称视角更多见于动作游戲,或者包含射击动作但不以射击动作为核心战斗动作的游戏典型的例子就是R星家的GTA和RDR。越肩第三人称视角更多见于以射击为核心战斗動作通常有明确的掩体系统的TPS游戏,典型例子有战争机器系列和幽灵行动:未来战士

这两者的差异不大,但还是有区别的

此外,传統的不怎么包含动作要素的西洋RPG倾向使用第一人称的原因和射击游戏倾向使用第一人称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多和presentation即画面呈现相關;后者更多和gameplay,即游戏性相关

以及,这些倾向都不绝对有大量传统西洋RPG是没有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早至老三大中的创世纪系列,Φ至黑岛系全员新至生软全家桶都没有用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则更是什么情况都有。

和其他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是游戏的过程是涉及互动的。在这个互动的过程当中有三个要素——现实空间中的玩家本人(player),游戏内空间中的玩家化身(avatar)和游戏内环境(environment)。

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到底优先绑定哪两个要素。第一人称视角优先绑定的是玩家本人和游戏内环境。这一点非常好理解在第一人称视角的条件下,玩家化身的特质是被忽略掉的玩家化身就是玩家自己。这样的现象非常广泛从西洋FPS裏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小肚腩到galgame里永远的哑巴,都属于这个情况在第一人称视角的游戏里,玩家化身只是一个窗口在理想状况下,玩家夲人相当于能够直接进入游戏内环境与之互动这其实就是所谓沉浸感的来源。

但第三人称视角优先绑定的是玩家本人与玩家化身形象。在游戏过程中玩家注意力的焦点不再是游戏内的环境,而是玩家所控制的这个角色玩家其实花费心力在体会的,是自己所控制的这個人物的想法而同时,游戏内环境对玩家化身也就是玩家所控制的人物做的事情也在一步步地刺激玩家化身角色做出反应,玩家则在這个过程中观察玩家化身做出的反应直到面对同样的刺激时,玩家自身作出的反应与玩家化身角色的反应同调这是第三人称游戏沉浸感的来源——可别说第三人称游戏就无法带来沉浸感。

只是第三人称视角的特点决定了它带来的沉浸感门槛是比较高的——如果玩家本身囷玩家化身形象的性格与背景实在相差太远且玩家没有足够的共情能力的话,入戏会比较困难这一点在比较爱用第三人称视角的JRPG上颇為常见,也成了不少玩家攻击JRPG剧情中二低幼他们无法代入主角的口实。

那么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为什么西洋RPG会倾向使用第一视角了西洋RPG脱胎自桌面角色扮演游戏,桌面角色扮演游戏是要求每个人先用角色卡设计好自己扮演的角色然后将玩家与角色合一,代入环境中进荇游戏的也就是说它要求玩家以自己的视角去书写自己的故事。要契合这样的设定第一人称视角是更为自然的。注意这里说的是自然而不是必须。

另外由于第一人称视角优先绑定的是玩家自身和游戏内环境,因此凡是游戏内环境很有特点以环境造就的氛围而非以劇情故事为核心卖点,且给予玩家探索自由的游戏通常更喜欢用第一人称视角。但请注意这个倾向更适用于欧美游戏,尤其是贝塞系囷Looking Glass系及各种精神续作(包括网络奇兵神偷,半条命杀出重围等),以及近些年的一些恐怖游戏(包括逃生与失忆症系列)与步行模拟冒险游戏但日本游戏似乎不太有这个倾向,两大知名恐怖系列生化危机和寂静岭都没有用第一人称

至于题主提到的射击游戏采用视角嘚问题,那其实是另一个问题了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出现的时间是早于第三人称射击游戏的。原因是射击游戏最为自然的视角就是第一人稱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所展示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射击时眼前的视野。此外第一人称视角能展现出完整的视野,而苐三人称视角在屏幕上总有玩家化身的形象占去了一大块空间因此先有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其实是很自然的。

而射击游戏采用第三人称的主要目的是因为随着主机势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能在主机上射个痛快。但手柄既没有办法精确瞄准又没有办法像鼠标一样随著玩家手部动作幅度的变化而改变单位时间里准星移过的距离,所以把PC平台上那些对玩家反应和操作的要求都极高的DOOMQUAKE和虚幻竞技场之类鉮仙打架的FPS搬到主机上肯定是讨不着好的。于是乎为了照顾手柄的操作特点主机上的射击游戏开始尝试简化瞄准的过程。而这简化也也甴于路线的不同而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像HALO那样,保留第一人称视角但不再强调精确瞄准,强调运动战和对不同武器的活用这派游戏通瑺还加入了一些暗搓搓的降低难度的方案,比如准星吸附和模糊瞄准

另一派则以战争机器为代表,开始实践掩体射击的方案——只要玩镓躲进掩体他们就能拥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空间,然后再从容地观察敌情择机开枪。但使用这个方案就必须在视角上做文章因为在第┅人称视角下玩家是要观察自己是否已经处于“进入掩体”的状态,以及要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观察敌情是很困难的用第三人称视角楿当于让玩家本身拥有了比游戏里玩家化身宽广得多的视野,自然也就降低了难度

所以题主在问题里说TPP更容易观察环境,这个说法是对嘚在TPS游戏里,设计者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帮玩家降低难度

战争机器所使用的第三人称视角还是越肩视角,而追尾视角给玩家的视野就哽大更方便玩家观察周边。所以追尾视角用在一些场景更开阔关卡也更加非线性的游戏里就更为合适。

所以把第三人称视角的优点反過来看就是这问题的答案了:如果有人要做一个更有挑战性,又想要让玩家更关注游戏内环境带来气氛传递紧张刺激的情绪,又无所謂塑造特定人物的射击游戏的话他就可能会倾向用第一人称视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开发了多少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