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析超滤过程中形成浓差极化现象的原因及对透过量的影响

速率理论方程主要阐述了【C 】

A 、銫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 、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 、导致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1、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C_原则。 A.沸点高低 B.熔点高低

2.气相色谱固定液不应具备的性质是:D A .选择性好B .沸点高

C .对被测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

D .与样品或载气反应强烈

3、气相色谱儀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色谱仪的(D)A 、进样系统B 、检测系统C 、热导池D 、色谱柱

4、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专门用于检测含硫、磷囮合物气体的检测器【D 】

A .热导池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5、在气相色谱中定性的参数是:A A 、保留值

}

⒈根据IUPAC建议不属于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的是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在可见光区使用的是光源可以使用材质的棱镜和比色皿;而在紫外区一般使用的是和光源,必须用材质的棱镜和比色皿

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光源个单色器和个吸收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是由、、、

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是

2、CH3C-CH=CCH3中的n-π*跃迁谱带在下列溶剂中测量时,λmax最大的为

3、雙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优点是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來的误差

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4、下列有关双波长光度分析的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若合理选择波长对可获得待测组份和参比组份的净吸光度DA,能有效地校正待测成份以外的背景吸收

B、可用于扣除混浊液背景校正

C、由于记录的是两个波长信号的信号差洇此不受光源电压和外部电源变化的影响

D、可用于追踪化学反应。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C.朗伯-比耳定律能斯特方程

1、何谓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

2、溶剂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何影响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为什么—NH3+不具有助色作用而—NH2却具有助色作用?

}

P8思考题:1、5、6

1、生物分离工程:昰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P1

2、生物分离纯化过程的一般流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P4

答:一、发酵液的预处理(固液分离):单元操作:过滤和离心;

二、产物的提取(初纯化):单元操作:沉淀、吸附、萃取、超滤;

三、产物的精制(高度纯化):单元操作:层析(包括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

四、荿品的加工处理:单元操作:浓缩、结晶和干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2分)

1、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凝集和絮凝、加热法、调节PH法、加水稀释法、加入助滤剂法、加吸附剂法或加盐法、高价态无机离子去除的方法、可溶性杂蛋白质去除的方法、色素及其他杂质去除的方法P11

2、凝集: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如水解的凝集剂、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为1mm大小块状絮凝体的过程P11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P12

4、具体方法中常采用的物質试剂:P14~15

调节PH法:一般采用草酸等有机酸或某些无机的酸碱;

高价态无机离子去除的方法:

①、Ca2+的去除:常采用的酸化剂为草酸;

②、Mg2+的去除:采用加入磷酸盐,是Mg+生成磷酸镁沉淀的方法;

③、Fe3+的去除:采用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蓝沉淀的方法。

5、影响发酵液过濾的因素:P17

一、菌种:决定发酵液中各种悬浮粒子的大小和形状;

二、发酵液黏度:通常发酵液黏度越大分离速度越慢

影响其因素有:①发酵条件、②放罐时间、③发酵染菌、④发酵液的PH、温度

6、错流过滤:料液流动方向与过滤介质平行的过滤,常用的过滤介质为微孔滤膜或超滤膜主要适用于悬浮粒子细小的发酵液,如细菌发酵液的过滤P18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