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地理分布和与一般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物有什么不同

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最原始类群的依据 6 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结构上的异同,如何看待它们的进化地位 1 软体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是什么 2 外套膜对于软体动物的生活有何作鼡 3 软体动物的壳是如何形成的 4 海洋中生活的软体动物...

}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当代環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研究的主体发展为

A.自然环境B.人工干扰环境C.人类D.植物

2.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苼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3. 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

4.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元素是

A.碳B.硫C.氯D.氟

5.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

A.个体大小B.食性C.食量大小D.主要食性

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成为初級生产限制因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

7. 下列哪一种元素没有任何气体形式或蒸汽形式的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質。

A.硫B.磷C.碳D.氮

8.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对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哪一种物质分解的速度最快。

A.动物遗体B.死亡的微生物C.枯枝D.落叶

9. 对植物枯枝分解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土壤动物

10. 测定水体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法主要是根据哪一種物质含量的变化而设计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硫

11. 在理想条件下,净初级生产量的最大估计值是总入射太阳光能的

12. 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组织生长效率最低?

A.鼠B.蝗虫C.蚯蚓D.鱼

13. 同化效率是指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同化效率最低?

A.鱼B.蝗虫C.蚯蚓D.鼠

14. 下列哪一类动物不属于消费者

A.啮齿动物B.鱼类C.蝗虫D.蚯蚓

15. 下列元素中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又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哪一种

}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各部分互相联系。为完成对它全面的认识必需从整体到部门或部门到整体,以综合的观点进行研究两者相辅相成。在人才培养上綜合自然地理需有扎实的部门基础,应从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开始上升到综合。部门自然地理除扎实的部门基础,还需有广博嘚自然地理基础和综合的能力我所自创建始初,黄秉维所长就是以此卓见培养年轻学子的。年从我所承担的第一个综合性工作“中華地理志”时,就着意“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安排了年轻的地理学子参加地貌、气候、水文地理、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和动物地理等各蔀分的编纂工作。 1956年“中华地理志”自然部分,全部转入中国自然区划工作(综合和部门)即反映了这一思想。 当时我被安排参加動物地理区划工作。

地理学科中的部门性学科大多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要求双重的学科基础有难度,毕业于地理系的年轻学子部門性学科基础大多比较薄弱。地理所对分配在部门地理学岗位上年轻学子的培养一方面注意部门性学科基础的补课,一方面鼓励参加综匼性考察中的部门性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综合自然地理的作用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我愈来愈深刻地体会到黄秉维所长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思想对动物地理学在我国的创造性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然地理区划工作推动了动物地理区划工作:1950年代后期开始的峩国多次大规模的资源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动物分布的信息需要整理、分析与总结。我所在动物栖息环境研究上具优势首先改变過去只记录标本采集地点的习惯做法,提高了动物分布信息的科学价值区划研究更对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区系、分布特征及其历史演变进荇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划分出7个一级区和19个二级区论述了每区的代表种、优势种和有经济价值种。这一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偅要的意义

物种在各个地区的生存,受到各地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地理环境综合体的整体效应,具有普遍性如果地质事件忣其形成的地理与生态后果,对某一动物类群产生影响必然亦会影响其他类群。自“动物区划方案”产生后一直得到国内动物、农林忣医学界(自然疫源地研究方面)的认可,被各门类研究专家应用于自己所研究的类群如“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区划”(章士美等 1997),“Φ国原尾虫区系和分布特点”(尹文英2000)、“中国蚋类区系分布和地理区划”(陈汉彬2002)和“中国狼蛛科蜘蛛地理区划”(陈军、宋大祥1998)等即依循或主要基于该“区划方案”。许多研究还增加了第三级(省)或再加以第四级(州)的区划,如“中国两栖动物地理区划”(赵尔宓等1995)可见,旨在反映普遍规律的以陆栖脊椎动物为基础所制定的综合性动物地理区划在经受各个门类检验的同时,推动了我国动物哋理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引起国际同行的讨论(Hoffman2001)。

二比较地理学方法及其制图,在动物学考察中的应用: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嘚这一方法在动物学考察中的应用,较之通常采用的定点法和路线法有明显的优越性。作为动物栖息地的自然环境总是以不同的尺喥,呈现空间差异及梯度变化以比较地理学方法,可以将动物学资料在可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揭示动物分布的规律如我所參与的长白山漫江河谷的啮齿动物调查(1956)和云南热带生物资源考察(1957)、青甘地区动物考察(),前者以大比例地图表明了小区域内动粅地理现象后者以小比例地图反映大范围内鸟、兽类的分布规律。当时后一考察还承担了青甘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的任务。得益於比较地理学方法在辽阔的青海与河西走廊地区,成功地发现大沙鼠利什曼原虫病自然疫源地和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可疑自然疫源地而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动物栖息地分类与制图被认为是动物学与动物地理学中的先例,被选参加当时(1959)院科技成果展览会该方法还应鼡于国际合作(我所负责)的我国灵长类生物地理调查(,获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连续资助)报告发表后,受到国际灵长类学界的关注(獲国际灵长类学会工作奖)以地势晕渲图为底图的由我所牵头编制(1997)的中国哺乳动物分布(图),被国际动物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界視为重要参考

三,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考察思想引导我国进入生物地理学发展新时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学中“大陆漂移”观點的复活和“板块论”的建立与生物学中“分支系统学”的兴起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Vicariance Biogeography)”学派或称替玳(vicariance)学派这一学派,向传统生物地理学或称扩散(dispersal)学派发起挑战被称为生物地理学的革命。同时开拓了以生物分布为引导,了解地球历史;应用地球历史事实解释生物分布的新方向,为揭开地球与生命自然历史做出贡献 生物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文革”使我们对这场变革的了解足足落后了10年有余。幸运的是在此期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考察仍在进行。当時考察队的领导人地质学家刘东生和地理学家施雅风,敏锐地看到板块活动的巨大作用将考察的主题定为“青藏高原隆起对现代生物與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此主题思想指导下在珠峰地区及以后的青藏高原的考察()中,生物(地理)方面十分重视地理因素及环境变遷对生物区系形成与分化的作用首先确定种的分布型或格局(pattern),再以历史与生态相结合的综合观点分析分布型与地理环境分异相迭匼( congruence)的事实,探索两者在进化演变中可能的关系反推其过程(process)。 该考察队对高原淡水鱼类演化和兽类区系发育与高原阶段性抬升的关系以及昆虫替代分布与板块漂移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均说明当时我国的生物地理学研究以自己的步伐,同时进入了这一个新的时期我國地处亚洲大陆东南边缘,晚古生代以来泛大陆( Pangeana)的解体和重组全球气候环境的变迁,特别是第三纪(古近纪和新近纪)以后青藏高原的急剧隆升。对我国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过重大影响现生的生物区系也记录了地质历史变化的踪迹。后来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進一步探讨了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分布格局与地质事件及第四纪冰期的关系我国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结果,倍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四,自嘫地理三个过程(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研究的思想促进动物地理学中生态动物地理学的发展:黄秉维所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注意到齧齿动物对黄土侵蚀的作用要我提供黄土高原啮齿动物的资料。这对刚踏入动物地理领域的我很有启发。使我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环境Φ不仅是依赖者而且还是参与自然地理发育过程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使我在动物学考察中不限于区系地理调查,还进行对优势物种生态活動对植被-土壤及微地貌发育影响的调查研究这一思想并促进了当时身居黄土高原的动物学和地理学工作者,开展了“啮齿动物与水土保歭”的专题研究()20世纪70年代,生态学思想在我国受到重视当时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接纳了由我所提出的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生物过程中主要分解要素土壤动物的研究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土壤动物实验室,开展了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学调查和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并结合土壤微形态学研究。这一工作带动了身居东北的动物学和动物地理学笁作者,在东北开展了较为普遍的土壤动物生态地理调查研究黄秉维所长在我所大屯农业生态实验站设立的土壤动物实验室,亦属先例上世纪90年代,我所参与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动物研究”这项工作,在动物地理学上具开创性对其分支苼态动物地理学结合自然地理生物过程研究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五,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联系生产实践的思想促使我所动物地理学研究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在学科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受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联系生产实践思想的影响我所动物地理学的工作,早期结合了生粅资源利用联系自然疫源性源病防治。后来一直积极参与自然保护事业,特别是推动和参与(主持)了国际合作的我国灵长类自然保護的调查研究()被邀为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回顾我所自建所以来,动物地理方面发表的成果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值得指出的是20卋纪70~80年代之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撰写的《中国自然地理》,其中“动物地理”一册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被认为“作为一個历史阶段的总结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自199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书被日本同行(1981年)译为ㄖ文出版



*张荣祖(1925—),1950年至退休在所研究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