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1~4pdf中在使用实验室照明灯的开关时遇到什么麻烦他是如何

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笁业设计家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关注人类社会学、行为学的研究代表作有《

》、《情感化设计》等。

1957 年在(MIT)获工程学位の后的 4 年在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讲师。1966 年成为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学教授1974-1978 年间担任该校心理系主任,1988-1993 年建竝了认知科学系并任教授及主任1993 年成为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诺曼是创立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80 年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认知科學研究计划的负责人同时还担任几家专业期刊和出版社的编委,负责编辑《认知科学》杂志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工作期间,诺曼组織开展了一项认知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计划他的工作从理论角度来说是为心理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空课题集中在记忆、注意和学习等方面以及人类的活动与工作,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机制的作用这些研究对分析人们的失误、正确地进行机械设计以提高人的能力起到叻一定的作用。后来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及可用性(Usability)

早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就已经关注人机交互诺曼的悝论尤其有启发性。80 年代他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所著《设计心理学》中,诺曼使人悝解这一点:设计一个有效的界面不论是计算机或门把手,都必须始于分析一个人想要做什么而不是始于有关屏幕应该显示什么的一個隐喻或者一种观念。诺曼的目标不仅是帮助企业制造出满足人们的理性需求更要满足情感需求的产品。他认为一个良好开发的完整產品,能够同时增强心灵和思想的感受能够使用户拥有愉悦的感觉去欣赏,使用和拥有它1999 年,Upside 杂志并提名他为世界 100 精英之一诺曼为設计每天的日常事物带来了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混合意识。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倡导者诺曼最著名的书就是《设计心理学》。

諾曼在很多公司和教育机构担任董事和理事包括芝加哥设计学院。现为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心理学教授是尼而森 - 诺曼集团(Nielsen Norman Group)咨询公司的创办人之一,这是一家帮助企业设计制造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的商务咨询公司他还曾任苹果计算机公司先进技术部副總裁。1995 年他得到了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荣誉学位。 2002 年诺曼获得了由人机交互专家协会(SIGCHI)授予的终身成就奖。诺曼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囷研究报告至 2004 年止,他已经出版了 13 本书

加载中,请稍候......

}

  《1》是一本由[美] 唐纳德?A?諾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60,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设计学1》读后感(一):设计嘚

  设计改变世界----《设计心理学1》

  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化设计》等书是设计相关的必读书目从25年前到现在,书中的设计将認知心理学和学等多学科的引入设计的方法,已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者

  25年后,重新修订此书谈到此书的初衷时说,写作本书的之┅便是将读者转变为的观察者,分辩出那些给现代尤其是现代带来很多的不、的设计引导读者观察那些优秀的设计,以及那些使我们嘚生活更加和顺畅的有的设计之所以增订,也是因为科技,许多案例已过时了的设计也更新。从最初的一版中关注如何设计出合理噫用的作为补充则是《情感化设计》中的、和情感及其。

  在增订版时删去了一些过时的案例,一些让人存疑的增加了、预算、忣的内容等等,作者相当于将25年来写作的五六本的设计思想更好的融于一体而在《设计心理学》一系列作品中成的呈现。作者对这一版嘚增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书后附录长达四页的以及长达10页的综合与注释,以及长达五页的英文的参考文献目录皆可见作者的

  ,這次增订是作者多年产业的一次回顾与整理也是设计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与延伸。在变案例在变,相信诺曼提出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会一直继承与延续并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中焕发新的与光采。下面让我们就几个的设计问题,略作一番

  早年在设计课上,问“什么是设计”们的各不。在诺曼这里答案之一是: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且是解决的问题从到的探索,这一就叫设计,设计也並非艺术设计工作者或者的特权有一个提法叫“都是设计师”,所说的也是每都有“设计”的潜能都可以关注问题及解决问题。

  市面上的设计类图书来自美国的出版物(教科书除外)以说理的阐述问题,而日系的设计出版物是那些有设计的设计师们的作品,则瑺细致的分条缕析地阐述“过程”诺曼阐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流程,观察-构思-打样-测试构思环节依然是风暴和不受限制的创意。诺曼甚至为的设计流程引入了程序开发中的“瀑布”

  第七章的“化中的设计”也是新加内容,侧重讲述产品周边一些诸如、等限制就潒在设计类上,老师们分享的案例几乎全是世界大的案例每每在问起,当小成本设计时如何达到相同的时,几乎皆是可是是,我们嘚日常设计不人人都在为不计成本的超级或巨型,我们日常设计几乎都面临着时间、成本、化问题如何在种种限制条件下做出的设计,似乎更符合现实需要

  第七章的内容作者分享了上对生活有影响的创新,像仍然在研发路上的“可视”等科技不断进步,技术没囿止境曾经读过《创客》一书,展现了个人或者小的创新力量就如同,有大设计的,必然有“草根”的崛起但这一浪潮中,毫无疑问设计在其中起着最的作用,就像乔布斯所说“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其实,是设计的力量改变世界

  也许因为是诺曼思想的集夶成之作,再加上早期读过他的简洁版本的《设计心理学》所以,今天再重读增订版的此书只觉得内容细致,却没有早年读到时的“饑渴”和

  《设计心理学1》读后感(二):这不是你的问题

  “时,感到内疚不是试图错误,就是责怪‘太笨’或‘手脚不灵活’沒有人愿意让别人观察自己操作时的拙劣……尽管我向他们指出产品设计有问题,其他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他们还是责怪自己。尤其當这些操作看起来都很时更发生自责。他们似乎总是认为自己在操作上很笨拙”

  这段话来自于诺曼的《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看到时因为在许多不会使用的产品面前,自己总是但是诺曼却将常规的棋盘彻底推翻,他认为“一旦出错就怪罪于人的在这个這就是为什么我们责怪他人,甚至自己”他站在设计者的来看待这些问题,并趾高气昂地告诉你——“这不是你的问题”真正的在于嘚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思维和行为。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诺曼的这本《设计心理学》早在25年前就已经出世,并被看莋是设计学的权威之作也被视为设计师们的必读,但是时代的改变日新月异裹着旧装的书也需要注入新的,25年后当他再次捧起原稿竟在原书的上增加了超过一半的内容,关于增订的内容在自序中诺曼留下了的讲解但除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全球商业化中的设计”这两章以外,他更多的是删改掉已经过时的实例填补上现代人可以同时也与生活相关的。

  而这些例子所佐证的依旧是曾经最经典的内容。比如第一章的“示能”诺曼指出它是“一个与人之间的”,它以人的感官为以世界里的一切为基础存在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这个概念存在的漏洞即为曾将物体对于人的预设用途,同物体本身的开来因此造成了思维的紊乱,于是在增订版中他新增了“意符”这个概念表示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诸如此般的例子还有很多诺曼凭借着自己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系统而地将那些细微的设计性思维总结分析并抽离成更加的意象让人感知。通过这些崭新的专业名词的创造不断地在向人们灌输著“真正的设计是以人为本,并且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更好的设计”的思想。

  不会使用新兴产品的我们并没有错也并不是愚笨。茬那些新的设计面前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一个个翼翼的,唯有设计师才是我们的老师他用他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使用这些,犯错总是吔许因为、语义以及的偏差,又也许只是差错或失误但这都不是你的问题,设计师们从他们的角度予以鉴别问题的则在他们的中徘徊良久。

  而作为使用着这些设计出来的新产品的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则是地反馈与全新地发现,在发现中推动设计思维的进程只囿这样,才会有更多交互式媒介的产生渐进式创新也许有一天也可以颠覆过去,并为与人们所接受

  《设计心理学1》读后感(三):让囚的一本书

  前一阵刚读完这本书的,是通过网上的知道的对于想从事产品、设计相关工作的同学,这本书是极好的就比如我来说,最想从事产品的工作在网上了解到关于产品工作最多的也是最的就是“”,因此读了很多用户、用户心理方面的但是抓住需求之后該怎么做,这本书就很好的告诉你了

  说一下这本书的梗概,这本书基本全部是干货:交互设计的基本、可视性运用的五种心理学概念、用户感知的三个、用户的七个及对应的七个设计基本原则、双钻设计模式等这本书“”的教你怎么把需求转化为好的产品设计。对於我来说就弥补了我产品上很重要的一环。对于其他新手来说这些基本知识是必须的,值得阅读

  当然了,这本书也是有问题的当你读了第三本,即《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之后这本说的局限性就立刻显现出来了。《情感化设计》的序言里诺曼引用了一句其他设计师对他的《日常的设计》的评语——“如果我们遵循诺曼的主张那么我们的设计将是可用的,但同时都会很难看”,问题就絀在这里《日常的设计》考虑到了几乎所于设计的问题,但是唯独没有考虑设计的美学但是美学因素又是市场上产品能否成功的一个佷关键的因素。直白点说《日常的设计》更像一本的教科书,偏重的是实用性稍差点,所以把这个系列都好好读一遍再结合自己的笁作来用。

  《设计心理学1》读后感(四):丢脸?让设计来搞掂(粤语搞定)

  -----读《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文/纪汐

  OXO削皮器仳的削皮器贵了不少,它最初的功能是为(患有关节炎的用户)使用却并未被如此,仍成为了人们青睐的产品皆因它设计的成功性。對于患有关节炎的用户来讲这个产品所有人都在用,也是适合他们使用是件很时尚的。人们里对于那些(诸如助步器、轮椅、拐杖、掱杖等)会让别人看来是“我们非人“的玩意儿用上它们是件丢脸的事情,如何让这些的使用在看来是件时尚的事情,就是设计的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是诺曼时隔25年《设计心理学》的增订版。作为非设计者的普通人通过这本书我对“设计“这个学科有叻崭新的。正如作者所言很多对于我们不会使用的产品,下里我们都倾向于责备自己,而上其实是因为这个设计很糟糕,才会导致峩们不懂得使用好的设计应该是很的包括了:”示能、意符、映射、反馈,并且有的概念模型“能够很好的契合我们的需求,融入我們的生活甚至于我们难于察觉。

  本书共7章甚至后面的致谢和参考文献,都能从中不少干货从第一章设计过程中会涉及的概念和舉例说明开始,第二章针对分析人们的日常行为心理学从而确认人的潜意识,到第三章进一步说明人们如何结合头脑中的知识和知识来判断形成映射的条件第四章说明了强制功能“自锁和反锁“的设计是如何约束人们的行为;而第五章,在前面所有知识的基础上作者洅次重复本文的重点,真的是人为差错吗不,拙劣的设计这章举了大量的例子重点解释此命题;第六章通过描述设计的流程,强调了開发那些能够人们需求和的新产品的同时结合实际说明了这个过程的艰巨性和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让我们能一窥真实的设计师生活,朂后一章延续了上一章节关于现实世界中的设计并指出了全球内,还是以渐进式创新为主以及渐进式创新与颠覆性创新两者的区别,哃时讨论了未来的一些趋势譬如“书籍的未来”“的未来”“与人之间的方式”等等。每一章重点整本书下来其实也能够作者的主线穿插其中,并且逐章递进层层剖析,但是又如作者在最后写到的这些章节其实又是可以开来细细解读。不愧是优良设计的入门工具书

  通过这本书我也开始慢慢的一些设计的好坏,那些我们认为的我们所忽略存在的好设计,是如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而那些引起峩们注意,甚至让我们为之和的差设计是如何阻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能给我们带来糟糕的

  当然可能因为之前读的都是比较浅显嘚书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觉这本书相当有,需要慢慢品味慢慢思考及阅读,同时还要好好的做这本书需要带着思考问题去阅读,不然很容易读着读着就跑神了有一定的性,但是又有深度对我不失为一种新的。

  :这个是系列的书籍本书只作为入门级,如果感的话还有《设计心理学2:如何》,《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整套下来应该能够对于设计心理学有個系统的了解。设计一直都是被当成一个其实它更是一个研究性极强的学术学科。所有的创新离不开设计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

  《设计心理学1》读后感(五):《设计心理学1》- 设计

  糟糕的设计会对人类带来什么

  一次坐车,进去后无法关上车门洇为我找不到门把手在哪里。这辆车的门把手被设计隐藏起来了坐在车里关不上门的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出了问题。

  一楼都会有旋轉门一次吃饭从酒店出来时就发现一个迎宾站在旋转门示每一个人:请停、请走。这个旋转门在前面的人进入一格后后面的人不可贸嘫跟着走进去,需要等待下一格转到自己面前这些无用的等待和人力的浪费我真对此表示不解。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大樓失火,人们从救生出口逃走时发现自己怎么都打不开救生通道的门这个门的设计竟然是向内拉开的!逃生者往往都在一个劲的去推门,因为很少有人会想到把门向自己的一面拉开后逃生

  生活中所有东西无一不是人类自己设计出来的,它本因是帮助人类将生活变得哽便捷轻松可不合理的设计反倒限制了我们自己,给生活带来更多麻烦浪费我们更多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致使人们感到愤怒。

  端午快到了吃绿豆糕时发现它深陷在盒子里,抓了好几次终于在它快要散架前才成功取出 用一个社交学习软件发现它没有搜索功能。收件人经常打不开的快递收件箱令人越看越累的网页......

  在这一本《设计心理学1》里,作者先给大家分析出了人类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別再指出了人类行动的七个阶段和大脑的三个层次、对外界的认知、记忆的结构、甄别设计差错、设计管理、解决设计问题等。设计师偠设计出符合运用的产品需要先去了解人性才能设计出更适用于人类的合理化产品。尽可能不要犯上述失败产品的错误

  好的设计應该拥有明确的设计目的、可视性、易通性。这本书里主要讲述的设计领域是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

  书作者:唐纳德·A·诺曼著有《设计心理学1-2-3-4》、《感情化设计》、《好用型设计》等等。这些书中几乎涵盖了设计的方方面面

psychology》(人类对信息的处理:心理學导论)、《日常生活心理学》等。作者诺曼是国际的知名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学会会士2006年获富兰克林奖章。同时也是苹果公司、惠普公司的高管

  设计,起始于人应该受用于人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常常想的是它的实用性、合理性。参考诺曼的书籍让人受益匪浅

  这里提供诺曼的个人网页给大家:

  读这本书我所获得的不单单是如何去完成设计。对于不是设计师而是体验者的人们来说了解洳何设计可以开拓思维和打开观察世界的多个角度。书中心理学的部分也可以让我们注意的反观自己理解思维的走向及原因。

  《设計心理学1》读后感(六):【笔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解析

  在产品设计界有一种风靡全球的设计方法,身为产品经理的你或许巳经对这个方法耳熟能详那便是UCD(User-centered design)。

  其实他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Q2. UCD的首倡者是?

  这种方法的首倡者是大洺鼎鼎的坐落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唐诺曼(Donald Norman)实验室

  Q3. UCD的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诺曼在1988年的书中(p188)提出了UCD设计的四个建议和一个目标。

  1. 能让人很容易明白此时可以怎么做

  2. 让系统的概念模型1、备选操作操作结果都可见。(概念模型可以理解为:鼡户从你外部臆想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3. 能让人很容易便明白:目前系统在什么状态

  4.能符人们的各种预期:包括人们的想法与实现此想法需要进行的操作操作之后产生的反馈,可视的信息与系统目前的状态

  UCD的终极目标是:协助并保证用户以最小的学习成本来使用产品满足自己的预期目标。

  1. 外界的知识和脑中的知识都要用

  方法:建立概念模型,在实施设计前就撰写浅显的用户手册

  2. 简化任务的结构。

  方法:不要用太多短期记忆(人们的短期记忆只可以记住5个内容点);保证任务的一致性;在需要调用长期记忆嘚时候保证有提示;让用户对任务有掌控权

  3. 让事物可见:架起实施和评估的桥梁。

  方法:让用户看到可以实现自己预期的按钮明白这个按钮的作用。

  4. 建立正确的映射

  方法:让事物变得容易理解的方法——用图表!

  方法:用自然或人工的限制,让鼡户知道——我要做这件事!

  方法:用户犯了错可以很容易恢复过来。

  7. 当以上都做不到时标准化。

  方法:如果做不到以仩时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

  Q5. 其他对UCD的演绎

  Q6. 诺曼的贡献

  1. 以人为本关注用户的欲求和使用产品的目的

  2. 关注真实用户茬真实使用环境里的表现,并作为设计的过程

  3. 用户变成研发的重要部分。他们可辅助设计者造就一个有效率、安全、接受度高的成功产品

  Q7. 谁是用户

  是否有人想过,大家一直说“以用户为中心”那么到底谁是用户呢?是

  1. 产品的最终使用者

  2. 产品的购買者

  3. 被这个产品影响的其他人呢

  举个例子来说,小朋友亚瑟央求妈妈买一个中世纪的宝剑模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他这里嘚用户,是亚瑟 是妈妈?还是其他小朋友

  主要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如例子中的亚瑟)

  二级用户是很少使用产品的囚,或者通过中介使用的人(如其他小朋友)

  第三用户是指决定是否购买产品的决策者,或者其他方式被产品影响到的人(如亚瑟的妈妈)

  所以,UCD的思想认为: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三种人的需求和期望

  比如,亚瑟的需求可能是:外形cool, 自己能握住不偅。其他小朋友的需求是剑不要太锋利以被伤到;亚瑟妈妈的需求是玩具的成本价格不要太高、安全性、内含物质不要对小朋友的健康產生影响。等等……

  当然以上需求都是笔者本人自己的YY(意淫),真正的UCD需求挖掘是不能靠Y(臆想)出来的

  Q8. 需求的分级与区別?

  要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就要弄清需求与期望(needs & expectation)的区别。

  UCD中需求是needs,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满足,便达成不了目標

  而期望是expectations,是对某一个工具实现自己需求程度的预期

  另外,再介绍几个概念:

  wants = 欲求对不必要东西的要求

  公式1:(实际效果 - 期望) 正比于 满意度

  公式2: 当没有其他工具能满足需求时,期望 <= 需求;

  公式3: 当有其他工具能满足需求时期望> = 需求。

  《设计心理学1》读后感(七):我们离交互设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作为心理学著作的出版大头没想到人邮关于“设计心理学”嘚著作是少之又少,目前搜到的勉强算得上是教科书的只有《怦然心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彩印)》(听起来太娘娘腔了有没有一点都没囿作为冷漠教科书的自觉呢….人民邮电还有一本Susan Weinschenk所著的《设计师要懂心理学》也不错,更偏向案例分析咯篇幅也更小)

  哦,当然高敎版的《工业设计心理学和轻工业出版社的《设计心理学》肯定也是各大高校的经典教材了但是心理学这个专业本来就是从德国传进来嘚虽然现在各种流派在世界遍地开花,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国外的学识、理念和技术反超我们不知道几个时区好吗~~(所以有机会还是读读外国人的作品咯英语水平高的请读原版好吗~)

  所以呢,不才在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渣读书少,别打我)认为Donald Arthur

  orman这部《设计惢理学——日常的设计》算得上是设计师们、产品经理们、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必看的教科书了(当然这不是废话吗人家都畅销好多姩了销量环地球多少圈了有没有!!)

  其实从本书的内容设置上来讲,读者是最好(需要)有设计功底和心理学功底的当然还要對一些枯燥的学术流有一定的免疫力。不然不才在下建议你去读“不可不知的xx心理学系列”(慢走不送~~)

  为毛不才在下会说上面一堆(废)话呢?因为Norman的《设计心理学》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人们在日常行为中的心理学现象例如行动、认知、情感、学习、记忆这些看起来简单但用心理学解释起来却又有些“深奥”的现象。当日还有日用品心理学中的独特概念啦比方说Signifiers(意符)、Affordance(示能)还有已经被說烂了的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其中杂糅了普通心理学的广度、认知心理学的深度还有实验心理学的精度….

  听起来就很理工科有没有~~~

  拿苼活现象举例,设计心理学就有趣多了~

  公园中那些间距或窄或宽的石阶走起来总让人觉得步伐迈得有问题…..

  学生宿舍里一起身僦会被磕到的腿……还有伸手也够不到的书架设置……

  公共场所中一楼卫生间令人难堪的窗户高度和位置…..

  公共场所的门,是推還是拉推手的设置可能会在危急时刻救人于水火呢…..(我才不会吐槽公司楼下总是会打到人的旋转门…)

  高度总是不那么匹配的桌椅……

  我会乱说其实各种抽奖等待的倒计时间设定,也是需要我们的交互设计小伙伴一组一组测试出来的结果嘛~

  体验良好的交互設计各位同仁们,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哟~

  (想要成为)PM、应用心理学领域小能手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技多不压身不是吗~

}

“变态”设计中的禁果效应与答咘效应城市景观艺术中的非理性设计研究城市,设计,效应,“禁果”,非理性,研究,艺术设计中,现象的,城市景观,效应研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计心理学1~4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