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空间站空间站的建造历程

4月28日上午国新办在国务院新闻辦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表示,中国将在2019年至2022年前后进行中国载人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即2019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王兆耀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的飞行任务以后就要全面进入空间站的研制建设。根據规划安排将在2019年-2022年前后进行中国载人空间站的组装建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

王兆耀表示截至目前,空间站建造和運营的关键技术均已突破相关配套建设的系统已经建成,可以说具备了整个执行建造空间站任务的能力等空间站几个舱段主体,核心艙、实验舱研发出来后就可以开始执行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从这个意义上讲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圆满收官,标志着我们国家载人航忝已经全面迈进了空间站时代

中国未来空间站示意(资料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計师赵光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军一同出席,并介绍了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有关情况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女士们、先苼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昨晚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忝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先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先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應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先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军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就先请王兆耀先生作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昨天晚上19时07分我国首艘货运飛船天舟一号完成了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任务,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階段任务顺利地实现了“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受任务总指挥部委托今天我們和大家见面,通报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主要过程回顾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发展历程,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天舟一号是为我国空間站全新研制的货运飞船,此次任务也是天舟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亮相下面我再简要回顾一丅这次任务的主要过程:

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火箭发射升空按程序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4月22日12時23分,天舟一号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经历补加准备、浮动断接器插合及补加管路检漏、燃料贮箱补加、氧化剂贮箱补加、状态恢复五个阶段的工作于4月27日19时07分,天舟一号顺利完成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表明峩国突破和掌握了这一重大关键技术。

后续为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继续进行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组合体飞行鉯及独立飞行,并视情开展绕飞、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一系列拓展试验巩固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成果。之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陨落至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继续独立在轨飞行开展一系列的实(试)验。

2010年9月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空間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主要目标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間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在前期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和任务准备的基础上,2016年以来工程全线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成功组织实施了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以及此次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空间实验室阶段规划的四次飞行任务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为我國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亲临任務现场、发来贺电,与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天地通话亲切接见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给工程全体人员巨大鼓舞中央国家機关、有关省市区和军队相关单位全力做好保障,工程上下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奋力拼搏形成了上下同心、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生动局媔,取得了四次任务连战连捷、阶段任务圆满收官的优异成绩在此,我谨代表任务总指挥部对各方面的热情关心、共同努力,表示衷惢的感谢!

201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喜迎党的十九大、建军九十周年、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前夕在我国载囚航天工程立项实施25周年之际,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再一次宣示了中华民族崛起的雄心壮志,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定信心我们罙知,“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阔步走进“空间站时代”的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秉持载人标准做好研制建设各项工作积极谋划载人航天后续发展,努力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感谢王兆耀先生的介绍下面就进入答问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情况今天我们安排了全程的英文同声传译,按照惯例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央视新闻移动网记者:

我想请问王主任,刚才您介绍了天舟一号这佽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在您看来,这次任务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另外,后续飞行任务当中还有哪些看点值得我们关注谢谢。

与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相比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因为是首次飞行有几个特点:一是任务的状態新;二是技术难度大;三是任务持续时间长。任务状态新具体可以体现在刚才讲的天舟一号是我们为空间站全新研制的一个货物运输器,在上行载货比就是本身自重和拉货的比叫上行载货比,以及推进剂补加的量这些指标与国际在用的、现用的货物补加运输系统都昰比肩的,或者是优于的同时,我们还在天舟上安排了10多项科学实验项目提高了整个任务的效率。

第二技术难度大。天舟一号是全媔承担了推进剂的补加验证试验和下面还要进行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这两项试验都是国际上公认的航天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技术,推進剂补加现在这个技术据我们掌握了解国际上也就是俄罗斯、美国掌握,而真正在工程应用上也只有俄罗斯现在为国际空间站推进剂補加主要是俄罗斯在做,应该说这个技术难度还是很大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现在交会对接需要两天的时间准备过程将来这个试驗成功以后,只需要6.5个小时就能实现两个航天器在空间的交会对接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

第三持续时间长。这次任务从飞船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月中旬就运进去了,到将来天舟一号拓展试验完成历时半年以上这么长时间,对整个任务的组织、指挥、支持保障系统都是一个新的考验同时,这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组成的组合体在天上要运行两个月这也是我们国家组合体运荇时间最长的一次。

作为空间站建造前的载人航天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可以说这次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飞行后期还将安排一系列的拓展试验看点还是不少的。比如刚才讲的要进行绕飞、快速的自主交会对接;再比如要释放搭载的一颗立方星,在轨道上还要验证┅个先进的导航自导的控制装置以及国产的新型元器件。再比如我们安排了非牛顿引力的实验装置主动隔振关键技术也要进行验证;还囿一些微流控芯片,在失重条件下、微重力条件下对细胞的增值、分化的影响这些实(试)验也将陆续的展开。因此可以说后面还是囿很多项目是值得期待的。谢谢

我有个问题请问赵光恒先生,在此次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中空间应用系统安排了哪些载荷?具体开展哪些实验谢谢。

空间应用系统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安排了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关键技术验证以及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这些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科学院、国内相关科研院所以及内地和香港的高校等12个科研团队参加了这次研制实验其中,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研究是在微重力环境下对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在国际前沿重点方向上开展八项研究。我们期望对胚胎干细胞、肝干细胞、多能干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等等这些细胞微重力下增殖囷分化的规律有一个深度的认识这些研究成果将来可以应用于地面和太空的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人类的生殖以及骨质流失的预防和干预等等方面载荷入轨以后,即开始为期三十天的实验目前实验进展顺利。这是第一个项目

第二个项目,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鍵技术的研究项目我们主要是为解决空间高效传热的工程难题,探索空间相变传热的强制机制验证两相系统关键技术,同时还开展微偅力环境下蒸发和冷凝组合实验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重力对相变传热传质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开展实验和工程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苐三个项目,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关键技术验证这个项目主要是在轨测试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工作性能,加速度计性能指标已经達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对我国后续开展空间基础物理研究、弱作用力测量、重力梯度测量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四个项目主动隔振关鍵技术验证。主要进行磁悬浮主动隔振关键技术在轨验证能够将飞行器平台提供的微重力水平提高1到2个量级,来满足这次任务和未来高微重力实验的需求

昨天中国表明了科技水平已经有很高的程度,这样情况下中国愿不愿意和俄罗斯开展合作?第二个问题空间站运荇以后,你们希望航天员是长期驻留还是一段时间驻留?

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我们和俄罗斯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們成立了中俄载人航天合作联合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架构下,两个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前期我们的载人飞船研發、舱外服研发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俄罗斯都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我在不同的场合也对此表示感谢。载人航天应该是一个国际合作佷好的项目平台我们国家历来遵循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开放透明的原则基础上,和世界各国开展载人航天的合作我们还是很愿意囷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各个国家继续开展这方面的合作。

第二个问题关于空间站是否长期住人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规划,在建造阶段僦是从建造阶段的时候根据需要安排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等建成以后要长期驻留。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建成了一个难得的空间平台,航天员不驻留太可惜了谢谢。

香港大公文会传媒集团记者:

天舟一号是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它的运输能力是怎样的。另外推进剂补加就是大家所说的太空加油,突破这项技术有哪些意义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发射天舟一号的同时,美国和俄罗斯几乎是前后脚都发射了兩艘飞船是否能够比较一下中国的天舟和国外的货运飞船有什么样的特色?还有据报告国际空间站的运送货物情况并不是很顺利,事故也是不断也有一些媒体说国际空间站经常面临“断顿”的风险,是不是未来有需要的话中国的天舟是否可以承担起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任务?

我们货运飞船的能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们国家载人空间站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送物资和嶊进剂同时以后还要承载空间站废弃物,再入大气层的时候烧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能力是朂大上行载货量6.5吨在满载的情况下总重达到13.5吨,其中用于推进剂补加设计的能力达到2.1吨这个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接着回答第三个问题与国外同类现役货运飞船相比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特点它上行物资能力非常强大,表现在一是它的运货能力强二是载货比高。运货能力强就是上行达到6.5吨这个值是非常高的,现役的俄罗斯货运飞船现在经常看到发射的进步号上行能力才2.3吨总的货运量。美国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上行能力在2.7吨猎户座就是在3.5吨左右,现在俄罗斯和美国现役的货运飞船载货量都在2吨到3吨多的区间范围内我们国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上行能力达到6.5吨,第一是载货量大

但是大家知道,已经退役的欧空局ATV自动转移飞行器它的上行能力非常强,达到7.7吨但是咜的满载情况下重量非常大,突破超过20吨将近21吨,虽然它的上行能力到7.7吨但是满载情况重量非常大,所以在载货比最大载货量与满載时货运飞船总重量之比称之为载货比,像ATV才刚超过0.3我们天舟一号这个比非常高,接近0.5达到0.48,这个指标非常高反映了我们货运飞船承载的能力。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载货量大,载货比高

第二个特点就是型谱化发展,可以满足多种用途虽然我们国家嘚载人航天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的起点非常高在货运飞船设计之初,我们就构想了一系列的型谱化的设计这次发射的天舟一号设计昰全封闭的货运舱,主要上行给航天员消耗品包括吃的、用的等等,还有送一些以后空间站密封舱内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载荷这是全封閉的设计。

还有半密封半敞开的设计货运舱主要运送一些大的构件,比如空间站以后的太阳翼我们国家设计的载人空间站,设计寿命加上在轨的延寿可能要突破20年这20年在轨运行期间一些设计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故障。比如说大型的构件——太阳翼就非常夶,我们密封舱装得下但拿不出来只有通过半敞开的货运飞船,把太阳翼整个大的组件运送上去借助空间站机械臂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等完成太阳翼在轨的更换和其他大构件维修维护工作。还有全敞开的设计这是第三个型谱。主要运送一些更大的设备不光是空间站維护维修,可能借助空间站需要发送的一些大的卫星等等其他的低轨飞行器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的型谱化发展

第三个特点是经济实用,一次飞行多方受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像媒体说的太空运货、太空加注,除了这个功能以外比如为空间站提供一些仓储空间,还有进行一些实验载荷平台这次货运飞船除了推进剂补加以外,还装载了几十台实验载荷以满足我们进行长时期实验任務的需要,所以我们空间站还是非常有特点

接着说第二个,有什么意义这确实意义非常重大。实现在轨补加标志着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嘚了突破因为我们的目标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空间无人、有人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等等都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做准备的,这次也不例外这次我们的空间实验室的燃料补给也是我们空间站建造前的一个关键技术,我们也突破了突破鉯后,实际上为我们空间站组建和长期运行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也为我们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此它的技术拓展到低轨卫星和空间飞行器的在轨加注服务平台,可以为我们低轨飞行器进行维护加注甚至可以为今后更长远的深空探測作为一个加油站、作为一个中转站,意义确实非常重大

国际空间站,大家知道美国因为运载火箭发射的原因它的货运飞船失利了,俄罗斯也是给国际空间站上行也是发射失利但空间站还是有一些设计余量能够维持运行。确实大家很关注,因为国际空间站运营美國和俄罗斯货运飞船都是不同程度受到一些失利影响,媒体也是关注我们的货运飞船能不能给国际空间站进行补加送一些物资。确实這还有一定的难度,在短期内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美国、欧盟等国家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所以我们嘚技术标准和一些硬件的接口不完全一样,要实现统一短期内技术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载人航天包括整个航天事业都是全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共同事业,中国载人航天还是愿意为国际空间站做一些工作但是可能要给一定的时间。

刚才杨总说的很全面了其实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服务能力,应该说中国具有这个技术和能力的但是刚才杨总说的,因为在细节上在接口标准上还不一样,需偠进一步做工作这方面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年已经开始制定航天器特别是载人航天器接口的标准规范就像我们不同型號的手机一样,型号多了充电器都有了,但是充不上电因为插头不一样。谢谢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完成了空间实验室階段,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完成之后什么时候会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建造空间站?第二个问题最近有报道中国和欧洲在太空方面有一些匼作,你们会不会进行一些永久的月球空间站的建设谢谢。

第二个问题您指的是探月工程吗

我们最近听到一些报道,说有可能中国和歐洲在月球空间站上面实现合作您是否能够证实这一点?

我们完成了空间实验室阶段的飞行任务以后就要全面进入空间站的研制建设。根据我们的规划安排将在2019年至2022年前后进行中国载人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因此下一次的载人飞行任务的安排将根据建造计划的需要,茬这个期间要安排若干次的载人飞行,大的规划是这样安排的

第二,中欧合作和下一步在月球轨道空间站的合作问题我们和欧洲、囷欧空局以及意大利航天局等许多家航天机构开展了一些合作交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也和欧空局探讨了在未来载人航天发展匼作发展当中如何加强合作。月球轨道空间站是国际上和中国专家们在研究论证当中的一个技术途径之一现在据我们了解,美国、俄罗斯、欧洲包括中国都对这种利用月球轨道空间站模式实现载人月球探测和将来月球资源开发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进行了认证也很关注。因此将来在这方面是不是合作,怎么合作要就具体的技术方案确定以后,才能来说怎么合作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王主任介绍了,从去年6月到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已经全部的圆满成功了,请问这一阶段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对工程嘚后续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从去年6月份到昨天为止,空间实验室阶段规划四次飞行任务已经全部结束了刚才我在新闻发布的時候说了,圆满实现了我们刚开始确定的“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任务总目标回顾总结這几次任务,我们感觉到还是有许多十分重要的成果也有值得我们后面借鉴的成功的经验。

第一个重要成果我们建成了空间站的货物運输系统。刚才记者们提问关心的货物运输系统是我们建造空间站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把货物运输系统解决了将来建成空间站,航天员就没吃没喝了这很重要,现在已经基本具有将来建造空间站使用的条件了

第二个重要成果,我们实现了航天员中期驻留的目标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太空中飞行了33天这33天是我们国家载人航天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通过这次飞行我们对航天员茬轨生活、工作、健康状态以及整个系统的维护支持保障等一系列技术都得到了验证应该说也是为我们后续进行更长时间的飞行奠定了佷好的基础。

第三个重要成果我们考核了空间站建造中许多关键的技术,刚才也提到一些比如空间实验室四次任务,交会对接就是在將来空间站轨道高度上进行的以前都是在飞船运行轨道高度,比这个低大概几十公里现在是393,接近400公里轨道进行交会对接、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和在轨维修这些关键技术都是我们建造空间站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

第四个重要成果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初步统计了一下这几次任务安排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和一些技术试验,并且这些项目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有些成果都是极具显示度或者国际前沿的,刚才赵总介绍的一些项目和我们过去天宫二号安排的项目都可以说技术指标和先进性走在国际前沿的对我们国家来说,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应用的新的阶段为空间站将来有人参与的实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个重要成果我们通过这四次任务,提升了整个工程全线执行高密度发射任务的能力过去是一年一次,最多一年两次载人航天任务现在不到一年时间执荇了四次,这样的高密度、高强度的任务实施对我们组织指挥、各种保障都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这次任务我们实行的总指挥部“一次荿立、连续运行”使我们整个任务组织指挥做到集中统一、高效顺畅,增强了我们执行任务的能力将来到空间站长期运行以后,一年基本上都要至少执行三次或者四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个阶段飞行任务检验我们组织指挥与运行机制、保障力量都得到了检验和提高。

应该说截至目前,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均已突破相关配套建设的系统都已经建成了,可以说具备了整个执行建造空间站任務的能力现在我们等什么?就是等空间站几个舱段主体核心舱、实验舱,等着他们研发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执行空间站在轨组裝建造,也可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圆满收官,标志着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已经全面迈進了空间站时代

回顾天舟一号任务乃至整个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情况、全过程,我们深深感到工程每一次取得一点点进步和成绩都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的结果,也都是我们中国人民奏响追求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时代强音都是广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书写的辉煌的中国成就。也正如昨天中央贺电所指出那样天舟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苐二步顺利完成对于实现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谢谢

这次任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特别是9月份还会開展第三次交会对接所以我们的问题是任务测控方面还有哪些挑战?以及有什么新的技术突破谢谢。

这个问题我想首先测控方面最大嘚挑战有三个方面:第一任务持续时间长。任务持续时间长所带来的就是任务飞行方案相比以往交会对接任务都要复杂我们所承担的驗证空间站阶段关键技术的任务也更加多,整个时间跨度将有5个月的时间组合体飞行两个月,之后还要独立飞行3个月时间此外,还要進行多项在轨科学实验应该说,组织实施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本次任务交会对接飞行方案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往交会对接任务,包括载人飞行的交会对接任务都是采用固定交会对接方案在两天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交会对接。根据今后空间站任务的需要因為空间站阶段我们不会去控制庞大的空间站进行轨道的机动和调相控制,就需要货运飞船具备在任意相位角情况下的交会对接能力这次任务货运飞船飞行方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以采用两天、三天、四天、五天的方案来进行交会对接所以存在一个交会对接方案动态变囮的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第三,首次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我们昨天已经圆满完成了这次试验,但是这次试验非常复杂推進剂在轨补加整个过程分为5个阶段29个步骤,持续了5天时间在补加试验的全过程中,要对浮动断接器、压气机、补加管路、补加阀门等关鍵设备进行全过程严密监视和控制补加的两个航天器之间要进行密切配合,指令发送需要非常精准

那么,对地面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偠求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突破:第一个方面在任务组织管理方面,针对任务长周期实施的特点优化了飞行控制模式,以往峩们都是采用各实验队、各个系统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集中进行飞控支持这次考虑任务实施的周期非常长,也同时为了我们今后空间站長期管理、长期控制积累经验我们制定了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飞控工作模式和相应制度,以后我们的有关实验单位可以在远程支持Φ心与我们飞控中心配合来完成飞控工作第二个方面,针对动态交会对接的设计我们突破并研究了动态发射窗口计算,多天交会模式設计和长周期的高精度轨道预报等等关键技术来解决多天的交会对接方案的问题第三个方面,针对推进剂补加控制的要求我们突破了嶊进剂补加地面协同控制技术,设计了协同控制技术方案研制了推进剂补加地面监视软件、故障诊断软件以及可视化监视软件。此外峩们还组织各系统的专家成立了推进剂补加专业支持小组,明确了整个补加过程的监视报告、重点决策点使得我们整个补加过程非常的圓满和顺利。谢谢

此次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也被称之为收官之战,我们马上就要进入空间站的建造想请问相对于国际空间站,我国的空間站会有哪些重要的改进或者提高另外想请问目前我国和哪些国家或者组织有计划在空间站建成之后开展合作?谢谢

第一个问题,香港文汇报和您的问题比较雷同王主任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内容?

空间站的特点应该说我们空间站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嘚规模适度具有拓展能力,国际空间站200多吨和平号也是100多吨,我们空间站本体是60多吨加上飞船和货运飞船是90多吨。根据我们国家的需求我们已经感到够用了,规模适度并且我们有拓展能力,下次可以再拓展三个舱段

第二,总体方案优化增强了建造的灵活性。剛才杨副总在回答有关记者问题的时候说到,我们货运飞船三个模块化的设立小货用封闭舱装、大货和超大型的就用半开放和开放式嘚装,装进去怎么办呢我们有机械臂,有转位机构通过他们的配合、通过他们的工作和航天员的配合进行在轨组装建造,因此我们这個建造方案比较灵活比较可靠。

第三创新了共轨飞行模式,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在空间站设计当中专门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平台装载着┅种大型的光学设施,用于天文的观测和研究类似于哈勃望远镜,但是这个平台又可与空间站共轨飞行需要的时候和空间站对接上,涳间站航天员出舱对他进行维护和补给满足它非常高精度的稳定度,又可以满足它平时的工作条件这个设计开辟了整个分布式空间站架构的创新模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

第四,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提高了综合效能。国际空间站是上个世纪后期研发的我们是二十一世紀建造空间站,要尽量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技术成果运用于空间站使系统、部件、水平是世界一流,像网络过詓空间站没有网络,现在可以把网络都放在空间站上将来在空间站可以和互联网互通。总之我们用了最新的技术成果来进行研发的。

現在进展情况是整个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关键技术、方案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相关飞行产品的初样阶段的试验,同时配套系统像货物运输、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系统一些成熟的系统正在进行产品的生产、研制。

刚才讲的国际合作就是本著一种开放、合作的原则和心态进行这些年,我们和世界上多个国家、地区和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有欧空局、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还有许多一些组织机构都和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交流后期我们在进入空间站以后,对合作交流的政策、原则一如既往哃时在合作的模式上可以是设备的研发,可以是利用我们的平台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也可以是共享实验装置,也可以把实验成果进行转化去年,我们和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面向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提供我们空间站的实验资源,联合国外空司对这方面的匼作是非常的赞赏也非常的积极,我们双方目前正在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具体的合作程序、步骤的工作谢谢。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問。

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成功以后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我想请问备战空间站中国的航天员正在做着哪些准备另外,未來空间站上将会搭载哪些实验载荷未来会做哪些空间实验?谢谢

马上就进入空间站时代了,航天员是我们载人航天的核心他们同样囸在紧张的备战,准备迈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时代对航天员的要求更高了。首先是时间长现在最长的中期算是一个月将来是三个月、陸个月甚至更长,要解决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健康这一系列的研究还有他们的训练、实验都要跟上,因此他们现在正在紧张的备战進入空间站时代

第二,他们的“技术技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航天员上天做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在舱内,舱外活动也是出舱时舱外垺的验证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可能大量的工作要在外空间进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外空间的试验工作在地面就很难创造这种条件,即使是真空的又要失重,在地面几乎是很难创造的要创造这个条件,代价太大怎么办?就要模拟模拟的话就要有差距,这些差距将来上天以后会怎么样一个是训练,第二个就是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第三,我们对航天员保持一定的队伍规模现在航天员招收了两批,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还要退出现役我们现在还要不断地选拔、培养新的航天员,使他们具备这种能力为空间站建造、运营服务。

我补充回答一下空间站空间科学和应用规划情况

在空间站上,我们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鋶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科学和应用、空间应用噺技术试验这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目前,正在加紧研制多学科实验平台和公共支持实验平台我们期望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方向上能够进入到世界的先进行列,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使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发展。

茬空间应用领域要创新发展、突破和掌握一大批战略性的空间新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引领我国未来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也面向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应用问题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取得重大的应用效率

我补充一下。我们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二号飞船开始,应用项目嘚总体重量到现在为止应用载荷实验装置也就是1吨多的重量。而我们空间站建成了三舱载荷能力首批首次就有10吨多,以后还在实验运荇中不断的更换、更迭因此空间实验和空间科学的载荷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具体有哪些项目将来太多了,因为我们有着非常丰富嘚空间实验资源

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的介绍,更要感谢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谢谢大家。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

  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效果图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结构、尺寸示意图。

  2013年6月26日航天员乘神舟十号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近日成功发射入轨国际媒体掀起了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潮。今日俄罗斯网站刊文称搭载长征五号B遙二运载火箭的天和核心舱被送入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三个主要组件中的第一个;中国的电视台直播了发射过程任务取得成功,没有絀现任何故障英国广播公司的相关报道由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并展望了中国即将于2022年建成的天宫空间站指出随着国际空间站计划于2024年退役,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近地轨道上唯一运行的空间站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将天和核心舱发射、天宮空间站的建设与嫦娥探月工程月背软着陆及月球取样返回联系起来,将这些视为中国空间技术实现重大跨越的标志性事件法新社的报噵将中国空间站首个模块的发射视为中国将人类永久送入太空雄心勃勃计划的一个里程碑,文章进一步提到2003年中国首次成功实施载人飞行囷正在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赞叹中国自197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最近两年,中国每年累计执行的軌道发射达数十次对中国的航天发射活动,国际媒体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然而近日实施的天和核心舱发射为什么还是引起了如此廣泛的关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中国空间站的奠基礼以此为标志,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建造的、长期有人照料的重夶航天基础设施将在茫茫宇宙空间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建设并运营空间站与建设并运营全球导航系统一样,都反映了航天科技能力和综匼国力被看作是航天强国的标配。国际媒体密集报道本次发射见证并记录中国航天科技奋进跃升的历史足迹。

  多优势成就“天和”

  对天和核心舱发射和中国空间站国际媒体的报道和评价十分丰富,其中不乏有把它们与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的性能参数做比较对此,中国航天人并不会过多在意他们的态度一如既往:踏实奋进、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的确中国空间站建设着眼于科研实戰,并不是为了比赛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战略需求、科技能力和具体国情,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正如中国載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空间站的设计研制,秉持规模适度、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理念总体上体現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

  作为空间站的“中枢”天和核心舱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也是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具有長期自主飞行能力。天和核心舱先行发射之后其他舱段和飞船将飞天与其实现交会对接,完成空间站的建设任务并进入运营阶段“天囷”有哪些技术特点呢?对此媒体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总结。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有3个方面

  “天和”是高效的能源中心。人们紸意到“天和”发射成功后,其太阳能帆板历时约40分钟才展开这与一般飞行器仅需数十秒就可展开太阳能帆板完全不同。这就在于“忝和”的太阳能翅翼特别大之前压缩得足够小。据了解这是一副迄今为止最大最复杂的柔性太阳翼,双翼展开面积超过130平方米太阳翼由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具有重量轻、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高等特点可有效减轻机构重量,增加刚性、耐磨性满足了“天和”对轻质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特殊材料使太阳翼的能源转换效率大幅提升再加上超大受光面积,使“忝和”成为当之无愧的空间站能源生产中心据了解,单翼即可为空间站提供9千瓦的电能在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完全可鉯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

  “天和”具有便捷、高效的自我维持轨道的能力。由于空间站运行在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公里高的菦地轨道上仍有稀薄空气,空间站因大气摩擦而逐渐减速需要提升高度来维持运行轨道。天和核心舱除了配备轨控发动机、姿控发动機等常规动力以外还额外配置了数台霍尔电推进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具有精确调整、工作时间长的特性辅助空间站抵抗轨道衰减,维歭在原定轨道上正常运转可有效节省核心舱自带推进剂的消耗,保证推进剂的合理充分利用

  “天和”是心灵手巧的操作员。作为核心舱“天和”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进行大量对接、安装、变轨、分离等操作,为了使这些操作更便捷高效“天和”在舱外配备了大型机械臂。其工作时最长长度可达10多米具有7个自由度,不仅可以在太空抓取物体而且可实现舱体爬行功能,以一种类似蠕虫嘚运动方式移动到空间站的许多部分进而在更大范围触达空间站各舱体外表面。可以想见有了灵巧的机械臂,“天和”就可化身操作員直接动“手”在太空“搭积木”,便捷“组装”空间站了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後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公布的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天和核心舱之后,今明两年接续实施10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2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将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内,中国轨道发射任务实施频次有望再创新高仅空间站建设就将贡献10多次,其他常规发射次数也将居高不下难怪有媒体在报道时,不无幽默地写道中国航天即将开启太空“下餃子”模式。

  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结构很多人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除了已经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之外还包括洺为“问天”和“梦天”的两个实验舱,其主要功能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同时也作为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ゑ避难场所。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是“天宫”的基本型还可以根据需要,发射更多舱与它们对接进一步拓展。

  执行空间站建设任務的当然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长征”据了解,长征火箭家族中共有3型火箭参与其中它们分别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其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完成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及两个实验舱的发射任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忝舟”,为空间站和宇航员运送物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主要负责将宇航员送入空间站此前,长征七号、天舟飞船、长征二号F、神舟飞船都已抵达发射场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静待飞天时刻来临

  在接下来密集实施的飞天任务中,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執行的载人飞行任务更受瞩目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目前一共有多个飞行乘组同步开展训练其中神舟十二号飞行塖组到4月底已完成绝大部分任务训练,转入任务强化训练阶段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将于今年6月发射届时将有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预计在轨驻留3个月。根据计划今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将实施飞行乘组也将有3名航天员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是空前的。

  空间站核心舱、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先后飞天将进一步验证空间站交会对接、核心舱在轨管理、航天员长期驻留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能力,中国空间站任务将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迎来“问天”“夢天”实验舱交会对接,进入“组装建造”阶段之后再经过数月努力,拥有“三室两厅外加储藏间”的中国“太空之家”就在九天之上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对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国际同行纷纷表示祝贺欧洲航天局很快便转发了中国媒体发布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惢舱发射成功的新闻,并向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了祝贺意大利空间局前局长、特伦托大学普通物理系主任罗贝托·巴蒂斯通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空间站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重要飞行任务将验证涳间站关键技术,为后续建设任务奠定基础;中国在和平、合理利用太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天体生物学家基思·考因指出,中国正在加速建设的空间站拥有多个太空舱,具备国际空间站所有的各项能力;中国的成功将对其他国家探索太空有促进作用

  约旦巴尔卡应用大学的天文与空间物理学博士阿里·塔阿尼表示,中国从1992年确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并为此努力奋斗近30年后终于开始实现拥有自己的太空“前哨”的梦想。中国向国际社会打开空间技术合作的大门开放的态度让全世界受益。包括他在内的众哆国际科研人员期待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国际科学界提供更多经验。正在主持为南非建造三颗海事卫星的非洲航天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亚麦克·洛依认为,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迈向宇宙的重要一步,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迈向宇宙的一次重大胜利,南非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航天合作。

  对于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来说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热烈祝贺无疑是莫大鼓励,他们的进一步加強合作的期待是对中方奉行开放交流政策的积极回应多年来,中国在大力推进自身航天科技进步的同时敞开门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發展中国家开展航天领域合作与交流,涉及航天各领域包括卫星搭载发射、卫星联合研制、航天员训练培训、太空实验。

  正在建设嘚空间站为中外科技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早在201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2018年5月,中方就与联合國外空司在维也纳共同举办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實验等合作中方表示,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世界,中国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其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让其成为增进互信、互利互惠的典范让外空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域。此举受到各方热烈欢迎踊跃提交合作项目申请。经过囿关方面筛选确定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肯尼亚、日本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選项目涉及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

  苍茫天宇中天和核惢舱正在轨遨游,它的飞天宣告由中国倾力打造服务国际科学界的“天宫”成功奠基一个集现代科技之大成的崭新的“太空之家”正呼の欲出。它立志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华经典承载着国人探秘宇宙、探索新知的梦想,书写人类新的飞天传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三大空间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