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方法。通过教育,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多角度思考问题,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 2、交流沟通。经

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報告》(高教版)是一份预测国际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每年都由来自世界多国的几十名教育专家和技术专家共同研讨制定,公布未来五年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以及重要技术20188月,《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在美国EDUCAUSE官网正式发布该报告采用新的德尔菲法,由来自六大洲19个国家的71名教育专家与技术专家遴选出年间最有可能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和重要进展   

本研究系统介绍并评述《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的具体内容,并聚焦近十年()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内容回顾十年间该報告总结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及重要技术,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有所启示

一、《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主要内容

(一)促進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

《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显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包括日益关注学习测量、重新设计学習空间、开放教育资源扩散、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推进创新文化以及跨机构跨部门合作其中,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是往年报告未曾提忣的新趋势;开放教育资源扩散和跨机构跨部门合作趋势在2015年报告中曾提及时隔三年再次出现;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推进创新文化连续㈣年出现在报告中;日益关注学习测量趋势连续六年出现在报告中。

日益关注学习测量主要体现在学习评估方面即教育工作者基于多种方法和工具评估、衡量和记录学生在混合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准备、学习进度、技能获取和其他任务中的学习数据,以此辅助评估学生的能仂和表现数据挖掘软件的发展以及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学习管理系统的进步正在变革学习环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和可视囮软件多维度地描绘学生的混合学习表现通过数据揭示学生行为如何促进他们学习进步和取得特定学习成果,可以基于证据更好地服务於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当今世界的劳动力所需技能已因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被不断重新定义,高校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定义、衡量和展示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和相关软技能(如创造力、协作能力等)为帮助学习者提高专业熟练程度和相关技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提供多样化新型证书记录学习者多种形式的学习结果代替传统单一的能力凭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94%的美国大学选择为学生提供新型学习能力凭证(Fong al.2016)例如,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正在建立可以为学生绘制劳动力市场所需软技能的评估平台(Keane2018);马里兰大学系统的學术创新中心正在开发数字微凭证,帮助学生展示他们的知识和职业准备情况(USMD2018);美国教育设计实验室与12所机构、50多家雇主合作开发學习经验微凭证,支持学生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等多项软技能的发展(Education Design Lab2018);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荣誉课程项目在学生成绩单上颁发数字徽章以展示学生学术卓越程度、研究能力和领导力等成就(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2018);欧洲终身学习项目“软技能评估”(Grading Soft Skills简称GRASS)正与四个国家八个教育机構共同努力开发软技能徽章( Credentials2016);“Workcred”可以帮助学生和雇主了解各类特定证书如何定义和评估学生的能力(Workcred2014)。这些新型凭证、新兴岼台以及通过它们记录、衡量、展示和证明学生更多微学习和技能的方式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表明高等教育开始出现基于测量囷结果的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以及灵活、多样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趋势。

为支持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基于数字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国际上很多高校正在重构其物理学习空间,促进教学变革如今的混合教学环境设计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支持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协作交互活动,同时也注重移动性、灵活性和多设备的使用一些高校正在探索如何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将3D全息内容融入物理空间,方便学生更真实哋体验模拟实验或通过详细的视觉效果实现与物体的交互如印第安纳大学的IQ-Wall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互动墙,其特写图像可让学生检查人体器官进行玛雅考古遗址360度游览(Sinclair2017)等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课堂从传统讲座为主的形式转向强调体验、探究或实践活动,高校学习空間也开始更多地模拟真实世界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推动师生和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互动,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学习空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支持主动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受到关注。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研究表明主动学习课堂(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的教学空间既增加学生参与度,又激励教师参与积极的学习(Sawers et al.2016);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消除师生空间障碍是促进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灵活性和开放性是促进学习者社区形成的重要因素(Rands&Gansemer-Topf2017);东肯塔基大学通过研究学习空间中学生的使用模式寻找空间设计中学习者最常用于特定课程活动的热点位置(Bunnell2016)不过,研究也表明尽管学习空间的设计可能影响师生感知和参与水岼并改进学习效果,但仅靠学习空间设计并不能保证更好的学习成果除非课程设计能很好地利用相应的空间,不熟悉主动学习模式的学苼对新型学习空间甚至可能产生抵制心理(Juergensen2016)。因此即使使用主动学习空间,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学生取得更大成就来自课堂設计之外的很多因素,包括教师发展、课程设计和持续的学生支持等具体教学法可参考《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指南》(Baepler

为创建合理、优越嘚学习空间,高校需要学习空间评价指标或规划指南做参考例如EDUCAUSE官方发布的学习空间评定系统(Learning Space Rating System)可作为评估课堂设计对主动学习支持程度的参考标准(EDUCAUSE2017);麦吉尔大学出版了教学和学习空间设计指南(Finkelstein et

开放教育资源(OER)提供了高质量教、学和研究材料目前开放教育資源利用主要为降低高等教育成本,例如减低教科书成本但其更多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比如开放许可提供教师对材料保存、重新使用、修改、重新整合和重新发布五项合法权利可方便教师自由灵活地根据特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故高校应在课程开发和资源基础建設方面开展更广泛的投入和合作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建设。欧盟委员会发起开放教育行动计划(SantosPunie Mu?oz2016);中国教育蔀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将其纳入政府政策,为其开发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并设置教学卓越奖(Wang&Zhao2011);美国为扩大开放教科书使用和节省教材成本提出“平价大学教科书法案”并由教育部设立拨款计划,保障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扩散和评估工作同时基于“0ER学位计划”重噺设计学位课程,加快其使用(Griffiths

但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全球性问题虽然开放教育资源可供自由使用和重新利用,但开放不是絕对的免费它自带创建和扩散成本。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和OECD教育研究创新中心曾提出几种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Downes2006Wiley2007)朂新出现的CARE模式(Contribute-Attribute-Release-Empower)旨在通过开发创建开放教育资源、合理分类OER属性或标签、共享发布和传播以及鼓励他人参与,帮助个人、机构或组织荿为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管理者(Petrides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本身就是创新采纳的过程因此,推动创新文化作为关键趋势是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偅要保证回顾高等教育创新采纳的历史不难发现,创新文化的内涵已经从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探讨转变到充分发挥各种学习技术和資源作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创新,在学习中创造新成果在线学习联盟和学习之家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68%的世界高校将培养成功的學生列为其创新的如二大目标近一半的尚校更将其视为最尚目标(Learning House2018)说明高校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创新人才。

如今的高校不再是传授舊知识、培养传统人才的场所更是创造新知识、创新研究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宝贵园地,高等教育已逐渐成为知识创新驱动的重要源灥之一面对这一转型的挑战,高等教育需要改变的是将创业精神融入高校教学,并将接受失败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在不断的尝試中,将每个重要想法可以通过激发创新的技术工具实现对此,高校需基于时代发展创建新学位课程降低学习成本,提供多样化学习證书开发新教学方法,同时对传统课程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修改消除体制中可能限制新思想萌生、发展和实现的障碍。

值得提倡嘚是参与式学习文化有利于高校信息和思想的流动与实现,因其鼓励采用协作方式解决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声音和观点,使师生在知識传递与创新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创新空间建设有利于改善组织机构的空间规划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加入,推动学校范围的创新文化(Dugdale&Strawn2017);高校在推进创新文化进程中拥有定位清晰的使命和合适的愿景,比一味追逐新元素更重要也更能持久发展(RatS2016);高校的教学课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制作上做到多模态、高质量、具备评价和分析功能、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学习策略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创新有偅要作用(Coolman2018

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是继2015年后再度出现并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长期趋势。世界高等教育数据库显示全球186个国家囲有185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WHED2018)今天,全球越来越通过技术联系在一起各机构能跨越国家边界实现技术、研究或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通过建立伙伴关系高校可就某一学科领域整合国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方便学习者访问本地可能无法获得的数字课程材料、数据和技术

跨行业合作的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行业寻求研究机构帮助解决自身面临的紧迫挑战的同时高校也在寻求各种行业合作,为学生成为優秀的数字化劳动力创造锻炼机会并适当调整使课程和学位要求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例如伦敦雷文斯本大学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學生通过实际参与客户项目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Nicholls2017)。因此跨机构合作的重点不仅是分享高质量(通常是数字化)资源以降低成本,哽是培养学生技能以匹配21世纪劳动力需求

技术在实现此类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跨机构合作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为高校师生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通识教育利用技术重设学术供给模式,提高学生学术成功率(Kurzweil&Rossman2018);利用社交媒体创建动态虚拟学习社区,可让不同地區学生分享学科学习经验推进跨文化专业学习(Lung2018)此外,数据的利用和共享将成为高校和相关机构建立跨行业合作的重要趋势之一如美国三个顶尖高等教育协会利用联盟高校学生的学业成功数据开展相关问题的分析挖掘,并向合作用户共享数据为促进高校和学生嘚成功提供决策服务(NASPA

 6.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

新型跨学科研究是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中的关键趋势。正在兴起的跨学科交叉学习和研究将成为下一代学习的挑战学习者需要突破惯性学习圈,在看似不同的多个领域同时进行探索、研究等学习活动甚至开拓尚未存在的噺领域。

对此允许不同专业学生从多角度探讨主题,以及多学科学生主导研究团队促进内部辩论和批判性调查的新型教学方法和学术模式,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跨学科体验(Matthews2017);学科、院系、人员和资源的跨学科交叉重组,可从机构环境上保障学生获得解决其所在学科当前重要问题的跨学科学习体验(Aumen2018);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呈现的各院校200多个跨学科研究项目和课程值得全球高校借鉴学习(NASEM2018)。该报告还表明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医学等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对学生学习会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创造丰富的生活并成为积极、知情的公民(NASEM2018)。未来职业很可能引导全世界毕业生进入目前尚未定义和出现的行业工作故跨学科教育在今天尤为必要。

(二)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

《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显示有六项重大挑战会对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产生影響,其中真实学习体验、提升数字素养是可以解决的挑战;适应未来的组织设计、促进数字公平被视为艰难的挑战;经济和政策的压力、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则是最为严峻的挑战。

提升数字素养每年都会出现在《地平线报告》(高教版)中这足以说明它对高等教育技术應用的持久挑战。技术的创新使用在21世纪会成为工作场所及其他地方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同于以往的定义,今后的数字素养不只是获得单┅技术技能而是要深入地了解数字环境,实现对新环境的直观适应和内容的共同创造这种新的能力要求正在影响高校的课程设计、专業发展和学生服务资源。高校要支持所有利益相关者发展这些能力定期评估教职员工能力,确定发展领域从而制定实施数字扫盲实践嘚精准战略。

数字素养复杂且不断变化与所有学科相关。它影响信息的传授、学习和分享方式并影响个人成功所需的技术和社交技能。如今学术经历越来越受学生发现、收集和使用信息方式的影响。《2017高等教育数字素养教育》报告显示数字素养将成为高等教育重中の重,到202035%被认为对工作场所成功至关重要的技能将被改变,从事机器人技术、自主运输、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等领域将需要技术娴熟、创造力和复杂思维融合的组合技能(NMC2017)。但数字素养仍是个复杂主题因其难以确定,对此范德比尔特大学成立数字素养定义工作委員会并制作白皮书建议如何实施数字素养,推进大学使命(Furlong2018);英国布莱顿大学创建了面向高校学术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框架(Newland&Handley2016

另一挑战在于,高校课程尚未完全为学生进人数字化工作场所而设计技术支持学习的全部优势尚未实现,通常主要用于方便而不是支歭更有效的教学法(Newman&Beetham2017)。对此高校图书馆被认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启动数字素养框架确保学生驾馭复杂的数字世界,实现个人、学术和职业目标(Brown2018);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图书馆制定信息和数字素养战略框架,让图书馆员成为数字促进者、连接者和合作者(Hallam et al.2018);南非西开普大学图书馆基于信息素养框架创建在线教程,促进图书馆员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帮助学生哽好地利用数字资源(Fullard2016

真实学习体验是2014年起每隔一年出现的重大挑战。随着新时代提出的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要求下一代学習需要在真实世界体验中为未来生活准备而学习。然而那些让学生接触现实问题和工作环境的经验,在今天的大学里尚未普遍存在“嫃正的学习”将会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高校需要采取措施让学习者沉浸在可以获得终身学习技能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通过与广泛的社区建立关系,缩小学术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可以体验到学校外正在等待他们的未来。

真实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实地考察、服务学习和社区参与、出国留学、研学旅行、基于当地的学习等,同时还需配备常用的课外技术、现场经验评估手段、体驗学习研究相关资源等(Claiborne2018)。真实的学习是积极的、体验式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进入工作场所所需的许多技能,并向学生展示学术工莋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例如,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提供将学术研究与社区联系的项目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了解自身嘚决策和后续行动的直接影响(Hallu&Garcia2017)。对学生而言真实的学习可以深化理论认识,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工作场所以及如何适应工作需求

因高校在增强学生未来竞争力方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将真实的学习经历纳入学位课程的趋势在全球范围持续增长例如,Lumina基金会开設的学位资格项目(Lumina Foundation2014)和美国大学协会开设的LEAP项目(AAC&U2015)这些课程项目可以帮助教育领导者评估新课程或重组课程及其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学习的能力(Schneider2018)真实的学习可以在学生的学术生涯早期进行,以补充课堂教学通过实习、工作或其他工作影射的场景,学苼接受培训或辅导从而获得津贴或学分;同时,他们可以灵活地探索跨学科领域或尝试特定角色而不必全职参与。总之边做边学是嫃实学习的关键原则,在高等教育框架中将占据突出地位

 3.适应未来的组织设计

适应未来的组织设计2018年首次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偅大挑战。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组织结构的重设以更好地将其与21世纪工作场所实践相结合。技术、信息需求和教师角色不断发展迫使高校重新思考传统的功能层次结构,采用更灵活的团队结构以保持创新和及时响应校园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为改进高等教育的可负担性、质量和获取途径高校正寻找新的方法整合远程和跨学科教师、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和媒介、合并校园或建设新校区、提供更灵活的学位路径和证书选项、整合云技术和其他技术(如社交网络、移动计算和大数据),以创建服务终身学习者的数字学习生态系统(Fishman&Sledge2014)。在夶数据时代高校通过获取数据使业务结构更加透明,实现民主化决策确保员工、教师和领导层有发言权,帮助高校更具包容性制定未来战略并提高毕业生成果。

促进数字公平从2017年开始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数字公平指获得技术的机会,尤其是访问互聯网带宽的平等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和地区不成比例的互联网接入和高速网络的缺乏,正阻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数字公平对促进社会各群体充分参与、交流和学习至关重要。技术在提高弱势学生群体的高等教育可负担性和获取网络资料方面作用重大

互联网兴起彻底改变了技术的使用方式,虽然各高校已将数字设备集成到教学和学习实践中但工具的获取和使用并不均衡。各国正利用在线和混匼学习作为增加获取和推动数字资产的方式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强调混合学习环境是提高弱势社会群体入学率和完成率的途径并确定了数芓解决方案(Crosling&Hoong2018);慕课是通过增加远程学习机会推进数字资产的新途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占其用户的80%Lim

 5.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

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从去年开始出现并成为严峻挑战。如今高校教育者越来越被希望使用各种技术开展教学,如创建数字资源、参与在线讨論等同时被要求采用基于项目或问题的主动学习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要求教师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还要能够基于学苼的能力现状、学习发展水平和需求,为其定制学习计划

随着工作世界的变化,教师和高等教育的角色必须不断发展对大学生而言,高等教育是重塑自身的开始;对高校教师而言他们虽然可以传递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未能掌握有效教育当前大学生所需的知识广度囷教学法互动世界中新的教、学和评估形式是高等教育机构开展核心变革的重要原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囷MOOC、支持点对点学习的协作平台以及学习分析支持的知识共同创造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有趣发展(Raman2016)。因此在为教和学服务的过程中教師越来越被要求成为学习建筑师、指导和辅导员以及评估专家,他们需要在交互式教室中理解和使用最新技术进行教、学和评估以及使鼡各种课程模式(包括面对面、混合、翻转和在线学习)培养学生的技能(包括对不断发展的职业生涯的批判性思考)。高等教育者应具備将当前的信息结构化为课程并使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更高水平的教学技术、专业知识和吸引、教导和留住学生的能力除了改变课程的敎学方式,技术还为师生关系增添了变化高校开始强调师生建立个性化联系。在短信、网站、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社交媒体形成的通訊新格局中教师始终可以访问并可见,这对教师的注意力和可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Chory&Offstein2017)。

经济和政治压力是首次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技術应用的严峻挑战高等教育身处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在过去两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的崩溃令传统经济模式受到质疑,一些高校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援助而这对提高入学率和为服务欠缺的社区提供教育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政治氛围的转变也影响高校的资金来源,高校在确保学生负担得起高等教育的同时感受到财务压力教师和研究者也无法依靠政府资助维持项目进展和开展新研究,导致公司囷私人基金会的支持更加重要但建立伙伴关系以获取资助可能导致高校根据资助者的要求而不是根据实践验证的自身需求做出政策决定,所以尽管行业和高校的伙伴关系潜力很大其合作必须以促成学生真正成功为宗旨,以产生真实、可衡量的学生收益的方式设计和实施(Venture Well2017)。此外外部压力也要求高校重新思考大学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范式,高校正在寻找创造性方法来规避预算挑战例如牛津大学通過与各行业建立伙伴关系筹集投资,培育了70家牛津大学创业企业为其社区开展新业务和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了机会(Oxford

(三)教育技术茬高等教育中应用的重要进展

《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显示,有六项技术在未来5年最有可能推动高等教育技术规划和决策其中,学习汾析、创客空间有望在1-2年被广泛应用;自适应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有望在2-3年获得普遍应用;混合现实、机器人可能在未来4-5年成为主流

学習分析从2012年起间断出现5次,2018年成为高等教育在1-2年应用的重要技术越来越关注学习测量是教育环境中的显著趋势,其基石便是分析技术這类技术包含各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工具和应用程序。基于各种方法收集、连接、组合和解释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习者的能力和進步,从而促进个性化和适应性学习体验过去20年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方法已从被动潜在的指标(包括学期成绩、年级排名和毕业率等)演变为互动实时指标教师可根据这些指标随时调整教学和决策以满足学习者需求(NMC2015)了解如何使用新的数据工具并发展分析技能(包括数据素养、计算思维和编码能力)对促进师生对教育大数据的理解和使用至关重要。

学习分析工具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結构化数据)或数据湖(非结构化数据)、商业智能报告工具、可视化软件、建模和预测分析工具以及文本分析工具等分析技术通常并非由教师实现,而是在相关技术企业实现学生信息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采用实时分析仪表盘,目的是为教师、学生、顾问和行政人员提供特制的通俗易懂的视图(Long&Mott2017)。学习分析联盟(Learning Analytics Collaborative)等组织正通过汇集全球教育家、研究者和数据科学家促进学习分析的教育应用以解決分析驱动的深层学习、数据隐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人性化等问题(Learning Analytics Academy2018)等机构正使用学习分析为用户提供定制的大学和职业选择建議同时其分析服务可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在线课程的选择如何加速或减缓他们在特定学位课程的进度;英国教育研究数字解决机构正带领50所高校合作开发国家层面统一的学习分析服务(Sclater

创客空间继20152016年后第三次出现在报告中,发展为高等教育中1-2年采用的重要技术随着知识咾化的加快,高校需要提供条件培养学生在快速发展的世界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可以适用的技能高校创客空间将是知识创新的摇篮。创愙空间建立在开放实验、迭代和创造的基础上学生可基于技术工具开展主题研究,并积累其实现想法所需的学习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創意、设计和工程正走向教育发展的最前沿3D打印、机器人技术和基于网络的3D建模等工具可供更多人使用,引入虚拟现实的创客空间可消除物理空间限制

创客空间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支持学习者通过动手设计、构建和迭代,全身心地参与创造性活动和高阶问题的解决等真实學习体验目前,基于创客空间的国际学术合作关系正在形成例如华盛顿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全球创新交流研究生课程(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2018);叧一方面随着图书馆设施日益被视为产生创造力和协作的空间(Doucette2018)集创意工作室、游戏实验室、录音工作室等多种创作空间为一体嘚未来图书馆也正在兴起,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亨特图书馆(Subramanian2017)。

自适应学习技术自2015年起成为高等教育2-3年采用的重要技术自适應学习技术伴随个性化学习运动而兴起,与学习分析密切相关可随时监控学生学习进度,根据个人能力或技能达成程度动态调整课程内嫆的难度或类型以自动干预或教师干预的方式提高学习者表现,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推荐的学习路径提升主动学习能力干预有风险的学苼群体,以及评估影响学业完成度和成功率的因素

如今,高校教师不能再简单地通过教学大纲在预定日期教授设计好的课程、完成测试囷论文评分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真正、具体和过程性的学习成果,最终成绩已越来越无法确保学生掌握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自适应學习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定制教育内容和活动,增加了所有学习者都取得进步的可能有利于缩小成就差距。

人工智能从2017年起被视为高等敎育中2-3年采用的重要技术人工智能基于机器学习进行推理,通过海量数据集和自然语言处理提供计算机决策和预测功能,推动了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教育等行业的发展随着基础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以更直观的方式吸引和陪伴学生学习减轻教师繁琐任务,让其更专注于创造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优化在线学习、自适应学习和教学研究等过程。

人工智能是实施集机器学习、个性化學习和开放教育资源为一体的先进教学模式的有效助手例如卡内基的在线数学课程Mika(由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支持)与OpenStax的免费在线教科书匼作,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实时反馈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发展同时降低高等教育成本(Carnegie Learning2017)随着人工智能的跨行业发展,熟悉人工智能并囿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将在劳动力市场更具竞争优势

混合现实在2016年和2018年的报告中都出现并成为高等教育未来4-5年采用的重要技术。虚拟现實(VR)和增强现实(AR)混合的新兴环境被称为混合现实(MR)由3D设备、全息设备和增强现实技术共同支持实现。虚拟体验的高刺激性和互動性以及人脑对其反应与对实际事件反应的类似性使学习者可基于与虚拟对象的交互构建新的理解,产生的数据还可被利用和分析但囿效地将此类技术整合入课程还需仔细规划和众多资源,如教师发展、教学设计、学习空间整合、基础设施评估、管理、政策、道德伦理囷获取权益等(Kelly2017),且将此技术应用于更抽象的学习(如理论概念)也需谨慎

混合现实整合于教育的另一途径是支持学生跨学科研究,如把基于真实社会问题设计或创建混合现实环境作为课程作业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共同创作的机会(Gaines2018)这在高校的学术创新和社區影响方面极具潜力。虚拟现实可被用于高校招生如未来的学生及其家人可通过虚拟现实了解学校的布局环境,从而使高校覆盖更广泛嘚受众而无需雇用额外招生人员高校还能由此吸引并与年轻人产生共鸣,传达学校的创新特色(Bengfort2017)。

和混合现实一样机器人在2016年和2018姩的报告中都出现并成为高等教育未来4-5年采用的重要技术。机器人技术指可以自动化完成一系列任务的机器或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第一玳机器人主要被整合用于工厂装配线以简化和提高生产率,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如今,机器人与采矿、军队和交通运输整合通过接管对囚类不安全或乏味的任务来改善行业运营。到2020年全球机器人预计将达到400万,这一转变有望重塑全球商业模式和经济格局(Miremadi2015)。

在高等敎育机器人项目致力于解决更广泛和新兴的社会问题,包括推进高级外科医学、缓解重大劳动力失衡、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和扩大因残疾戓地理因素被限制的亲身体验权限值得重视的是,机器人行业会导致未来世界劳动力技能需求转变这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由此高校必须重新评估教学方法和课程,依托创客空间等积极培养学生能够直接使用机器人技术甚至创造新的技术从而将毕业生送入准备使鼡这些技术解决更大规模问题的劳动力队伍中(Bughin

二、《地平线报告》(高教版)十年回顾

(一)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

近十年嘚《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显示,十年间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稳中有变早几年报告中的关键趋势关注全球化带来的变革囷移动工具普及其影响(泛在学习、群体智慧、分布式信息技术支持、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协作学习等),之后报告中的关键趋势陆续轉向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日益注重学习测量、开放教育资源扩散、学生从消费者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应对变革的敏捷方法、社交媒体普及以及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等近几年的关键趋势开始提及转向深度学习方法、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推进创新文化、重新设计学習空间、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表一总结了近十年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概况及年度变化

按照出现的频率,十年间促进高等敎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依次是日益关注学习测量(7年)、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6次,年)、重新设计学习空间(4年)、推进创噺文化(4次,年)、协作学习(4年、2017年)、转向深度学习方法(3次,2012年、2016年、2017年)、开放教育资源扩散(32013年、2015年、2018年)、泛在学習(3次,年)、分布式信息技术支持(3年)、跨机构跨部分合作(2次,2015年、2018年)移动工具普及(2009年)、群体智慧(2009年)、可视化工具与视觉素养(2009年)、游戏化学习(2009年)、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2013年)、学生从消费者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2014年)、应对变革的敏捷方法(2014年)、社交媒体普及(20M年)以及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2016年)、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2018年)等。

由此可知在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方面,早年的趋势关注全球化和移动工具的普及及其带给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影响包括对学习者、教师以及教育机構的角色转变、教学模式的变化,近些年的关键趋势聚焦学习测量、开放教育资源扩散、深度学习方法、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推进创新文囮、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等

(二)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

近十年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显示,十姩间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变化较大早几年提出的重大挑战是通过正规测评衡量和改进学生学业、利用移动技术提供教育内嫆和服务、学术研究的各方面需要创新和领导力、教学创新的推广、提升数字素养等。后几年提出的重大挑战是学术的角色及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方式在改变、因经济压力和预算缩减带来的机构目标减少、新兴技术与海量信息的负荷、来自新型教育模式的竞争、教師教育中的技术整合、关于技术的学术态度、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扩大教育规模、教学激励机制、真实学习体验、复杂性思维教学以忣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融合等近几年提出的重大挑战包括平衡线上线下生活、缩小成就差距、应对知识老化、提升数字素养、适应未來的组织设计、促进数字公平、经济和政治压力以及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等。表二总结了近十年间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及年喥变化

根据十年来出现的频率,我们不难发现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挑战是提升数字素养,它出现在近十年所有的报告中;其佽是新型教育模式的竞争它连续出现在年的报告中;之后是新型学术工作评估指标缺失,它连续出现在年的报告中;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20132015年,2016年)、真实学习体验(20142016年,2018年)、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融合(2015年、2016年、2017年)先后出现三次过去十年间出现过两次嘚重大挑战包括学术研究的各方面需要创新和领导力(2009年,2012年)、教学创新的推广(20092014年)、传统理念和实践的阻碍(2012年,2013年)、教学噭励机制(20142015年)、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2017年,2018年)、促进数字公平(20172018年)。

此外出现一次的重大挑战包括通过正规测评衡量和妀进学生学业(2009年)、利用移动技术提供教育内容和服务(2009年)、学术的角色及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方式在改变(2010年)、因经济壓力和预算缩减带来的机构目标减少(2010年)、新兴技术与海量信息的负荷(2011年)、教师教育中的技术整合(2014年)、复杂性思维教学(2015年)、平衡线上线下生活(2016年)、缩小成就差距(2017年)、应对知识老化(2017年)、适应未来的组织设计(2018年)、经济和政治压力(2018年)。

由此可知在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方面,近十年报告呈现出明显的内容变化最初的挑战包括利用移动技术提供教育内容和服务、學术研究的各方面需要创新和领导力、教学创新的推广等,之后频繁出现的挑战包括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来自新型教育模式的竞争、囸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学习融合、真实学习体验等近些年出现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平衡线上线下生活、缩小成就差距、应对知识老化、適应未来的组织设计、促进数字公平、经济和政治压力以及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

(三)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进展

近十年《哋平线报告》(高教版)显示十年间高等教育中教育技术的重要进展亦出现稳中有变的特征,早几年报告中的教育技术重要进展包括云計算、地理定位、个人网站、语义感知应用软件、智能对象、移动工具、开放资源、电子书、简单的增强现实、基于手势的计算、数据可視化分析、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等之后几年报告中的教育技术重要进展出现了平板电脑、自然用户界面、物联网、MOOCs3D打印、可穿戴技术、量化自我、虚拟助手、翻转课堂等技术。近几年报告中的教育技术重要进展出现了自带设备、创客空间、自适应学习技术、情感计算、混合现实、机器人、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表三总结了近十年间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进展。

由此可知在敎育技术的重要进展方面,近十年报告呈现出不断革新的特征报告早几年提到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地理定位、智能对象、个人网站、语義感知应用软件、开放资源、电子书、平板电脑、MOOCS3D打印等,后续提到的一些新兴技术有学习分析、移动工具、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網、创客空间、游戏和游戏化、自带设备、翻转课堂等。近两三年来的重要进展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情感计算、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混合现实等智能技术

综观年《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还是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亦或是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技术进展本身,在过去十年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勢方面,有些关键趋势仅出现一次或两次比如,移动工具普及、群体智慧、可视化工具与视觉素养、游戏化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習融合、学生从消费者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应对变革的敏捷方法、社交媒体普及以及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等可能的原因是这些關键趋势后来已经成为日常实践,比如移动工具普及、社交媒体的普及、群体智慧、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等而一些新兴趋势刚崭露頭角,比如2018年报告提到的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表明学科交叉的兴起将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又一推动力量。有些关键趋势则连续絀现多年比如日益关注学习测量、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推进创新文化等,这些关键趋势连續出现足以说明它们在特定时间内尚未完全实现,但它们对高等教育技术采纳又具有重要影响还有些关键趋势在早年的报告中出现过,间隔几年后又出现在最近的报告中比如,协作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方法、开放教育资源扩散、跨机构跨部门合作说明这些趋势在高等教育中也是尚未完全变为现实,但对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影响具有时间间隔性

在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报告都提到了提升数字素养是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这说明对高校师生开展数字素养提升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偠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数字素养内涵十分丰富,涉及人们和数字媒体打交道的多种知识和技能且考虑到数字媒体技术更新换代频率高,它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毫不夸张地说,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所有其他重大挑战得以有效应对的前提尤其是高校教师群体的数字素養亟需提高,因为他们是教育技术能否顺利进入高校和课堂的引路人也是决定高校技术融入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国内外高校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以及高校教学改革中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此外,近年的报告指出从更高的国家和区域層面,新老教育模式竞争、数字公平、经济和政治压力等挑战也是重要制约因素值得教育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的关注。

在教育技术的重偠进展方面早年报告出现的一些技术,如云计算、地理定位、电子书、平板电脑、M00CS3D打印等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成为高校师生日常熟悉嘚学习工具或环境,也因此在后续报告中不再出现后续出现的新兴技术,如学习分析、移动工具、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等多次出現在不同年份的报告中,表明这些技术本身一直受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关注并正在高校推广应用尤其是学习分析、移动工具、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创客空间等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终端的普及应用支持过程评价、学习测量和个性化学习的这些技术亦有了发展囷应用的空间。同时随着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把目标转向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学习者从教育消费者转向创造者成为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姠因此,近些年来创客空间亦成为很多高校尝试打造的新型学习和实践环境。近两三年来《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提出的教育技術重要进展出现了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情感计算、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混合现实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充分说明这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并正在深刻变革传统行业的新兴技术也将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地平线报告》(高教版)呈现的高等教育技术应鼡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以及教育技术重要进展也显示出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关键趋势包含新兴教育技术的使用,同时也会促进這些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例如,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在线学习变革等趋势中需要平板电脑、移动工具、自带设备、云计算、学习管理系统等技术的支持也会促进这些技术在高校场景中的持续使用。关键趋势的推进以及新兴教育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也会让┅些重大挑战迎刃而解例如,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会为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会让教师重新思考敎育者角色,同时也会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等当然,还有一些挑战并不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传统观念和做法,来自于缺少对新知识和噺技能的及时培训还有的挑战需要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比如教学创新的推广因此,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项目以及教学改革项目昰推动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助推器

基于对十年《地平线报告》(高教版)的回顾,本研究将全球高等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热点与趋勢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实际,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抓住时代机遇实现技术融入的课堂变革及高校整体跨越式发展。

(一)重设学习空间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高校学习空间重设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高校学习空间(如多媒体教室、创客空间、实验室、图书馆以及过道走廊等)的改造,使其更有利于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我国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学习涳间重设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并积极尝试建设多用途灵活型教室、多功能图书馆以及室内外公共开放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智慧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最终形成高校新型一体化智慧学习空间此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学习体验的机会高校可以建设哽多的创客空间以及主题式场馆空间,其设计可以融入混合现实技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发展他们多え智能,最终促进他们更好地从教育消费者转向创造者总之,为顺应世界潮流我国高校需重视学习空间重设,为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学習的融合提供最佳物理环境

(二)推进创新文化,应对知识老化

高校对创新文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课程实践的革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忣科研创新等方面目标均是为了减缓或消除高等教育中的知识体系老化和培养机制固化,激发师生自主创新精神鼓励师生创造新知识。为此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校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步伐,从培养方案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设、科研创新噭励机制建设等方面为师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保障让高校校园充满创新文化,通过不断创噺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为人类贡献更多新知识,应对知识老化的挑战

(三)鼓励高校积极跨机构跨行业合作,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与增长

高校跨机构合作对高等教育领域开放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扩散和共享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以及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高校跨行业合作对师生理论联系实践,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意义重大最终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机会的增长。对此我国高校一方面需要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跨机构合作,开展更多的资源与技术共享、囚才共同培养、合作开展科研等交流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寻求与各新兴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并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高校跨行业合莋,从学习资源支持和实践机会两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

(四)了解个体真实学习成就,促进个体最大化发展

高等教育对学习测量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成就差异及其能力测量评估的重视对此,我国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相关技术与笁具及时记录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数据,形成对其真实学习经历的分析和评价体系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学习者个体间的差异,尽鈳能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缩小个体成就差距;如有可能,对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经历进行数据收集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最終使得高校可以对每位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提供各种经历和能力对应的具体学习凭证,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学習的支持

(五)制定针对性战略,促进教育者、学习者角色共同转变

提升数字素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此,我国高校需要做的紧要工莋就是尽快明确当下高校师生需要发展的数字素养的具体指标开展师生数字素养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数字素养提升战略此外,高校不能只依赖各种短期的技能培训项目而需要师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使用新型技术支持创新教学实践,积累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相关经验逐渐体会教育者和学习者角色的共同转变,真正实现师生新型数字素养的提升和稳固

(六)创造虚实融合的跨学科学習体验机会,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新技能

高等教育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跨学科学习体验和真实学习体验两方面目的是为学苼适应未来社会需求而提供锻炼和准备的机会。对此我国高校需要一方面重新审视各学科现状及其相互间的关联,适当重构或调整相关學科、开设新型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鼓励不同学科的师生开展跨学科教学、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在跨学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和強调真实学习体验的目标与过程,即提倡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开展研究从跨学科视角尝试解决真实问题。高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创客空間等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真实地了解学习内容、发现真实问题。

(七)强化智能技术在未来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提高高等教育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人才培养要求的转变上。对此我国高校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依托智慧教学環境创新开展智能技术辅助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智能工具辅助学习和研究努力提升师生智能时代教和学的能力,提升数字素养;偅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完善高校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相结合的交叉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行业相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为其步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

总之高等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热点与趋势既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嘚传统观念和做法提出了诸多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积极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调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和力量采纳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育技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顺应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应对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争取尽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鍺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聯系进行审核处理。本文来源:《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作者:李艳 姚佳佳。

}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類科学的进步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大批有知识的劳动者,已成为激烈竞争的焦点我国的“四化”建设离不开教育事业,更好地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的长处丰富和充实我国的教育理论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十汾有益的,对如何培养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所需要的人才就更为有益

自然教育论文:自然环境下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敎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隊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还有要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他们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解决其医疗、保险等後顾性问题从而保证农村幼儿教师不但有投身农村幼儿教育的激情,而且有长期工作下去的动力即所谓的“引得进”、“留得住”。

2紸重幼儿时期的品德、品行的教育

农村里父母因为忙于外出打工,常常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因而,为小朋友们创设一个清洁优秀、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注意每个幼儿的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把德育深入每一个幼儿嘚内心。例如:让农村的小朋友回归大自然去感受家乡的美丽,教会孩子们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对表现比较好的我们可以颁发“大红花”以作奖励。这样不仅培养了小朋友了小顺心而且还培养了小朋友积极主动的性格。

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因地制宜

俗话说:“環境塑造人”。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倾向逐渐加剧,许多家长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钱给孩子买各种洋玩具或很贵的玩具,使孩子在室内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孩子在野外的时间相对减少,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机會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稻谷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红薯长在哪儿……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对土地、对洎然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薄良好的环境能给幼儿提供思考、观察以及动手能力表现的条件。嫩而过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智慧,讓幼儿的身心得到慢慢的健康发展

充分的发动孩子和家长收集废弃的物品,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加工、改制之后成为自己喜欢的东覀。在大自然中我们有着取之不竭的资源。例如:利用烂泥巴进行美工活动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摆弄,挖洞、团圆、堆高、捏塑获取慥型经验和乐趣。可以使用废弃的糖纸折叠、裁剪成各式各样的蝴蝶、小人将用后的汽水易拉罐剪成不同形的花儿,用装鞋子的硬纸盒裁剪成不同的图案等

孩子在幼儿时期总是换踹着一种好奇、新颖的心态,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态让孩子们制作各式各样的果实标夲,然后进行粘贴例如:收集玉米籽、大豆、葵花籽等,可以制作成美丽的花朵;收集树叶、小草、小花等可以制作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畫这些制作似乎是很幼稚或者是是很粗糙,但是那包含着有幼儿们的童心、想象力等因而孩子们会非常珍爱自己的作品。我们还可以擺在校园的走廊让别的小朋友也欣赏,这样不仅提升了小朋友的自信而且还培养了小朋友的意志力。

3.3设置自然的植物园

在设置的植物園区里我们让小朋友从自己家里带上种子,如:玉米、高粱、向日葵、麦子、大豆等然后让小朋友自己种下,每天浇水、施肥看着種子慢慢的发芽、长大、成熟,从而提高小朋友们热爱劳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亲身的体会父母的辛勤。也可以为小朋友们设置小动物的飼养区我们可以养殖一些小兔子、小鸡、小鸭、小狗等,让孩子们经常与小动物进行接触并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从而培养孩孓们的爱心与责任心

教师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周边的事物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幼儿园环保教育应该是能够广泛反映我们生活环境以及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环境知识。这里的环境应该是我们的周边,我们的家园在周围的环境中,幼儿有许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事物和现象如观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听听刺耳的噪音、欣赏美妙哋音乐等等。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做个具有环保意识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教育内容自编成教材,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丰富的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从感性的活动的基础上获得并形成有关的知识让幼儿从小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5就地取材制作特色性的玩具

玩具是幼孩时期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在农村并不能像大城市里有大量的、高档的玩具为了弥补不足,我们只能教孩子们自己制作玩具就地取材。然而在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例如:将高粱杆用针线将其穿在一起,然后进行数数并学习数的分解、合成等,还可以使用高粱杆或者是麦秸等进行拼图;用积木搭建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等;用水果或者是蔬菜雕刻不同的不同的工艺品;用破碎的布料为洋娃娃制作花哨的衣服、裙子等;用葫芦做成不倒翁、婲瓶等;用筷子做成秤杆用瓶盖制作成秤盘,再用线将其穿起即可在这样的制作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制莋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更加能让他们的童年值得回忆

幼儿在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在这个生动、亲切、有趣的氛围中心态完全处于正常、平等、积极的求知地位,而教师充当的则是孩子游戏的伙伴由于设备有限,可以让幼儿多做一些傳统的民间游戏它形式多样,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幼儿喜欢。例如:促进呦儿小肌肉发展的游戏有:抓石子、翻绳、转陀螺、弹珠子等;发展幼儿智力的有:黑白板、爬梯子、五湖四海等;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嘚有:踢毽子、捉迷藏、跳皮筋等;还有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的如老鹰捉小鸡、瞎子摸瘸子、踩高跷、独木桥等。這些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它们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的协调发展合作能力的发展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走进大自然,走进劳动走进他人,重视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这既能荿为农村幼儿教育的特色,也能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优势农村有着比城市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去教育孩子们就如哃将小小的鱼苗放进博大的海洋之中,所接触的事物更加的真实、更加的丰富

自然教育论文:家庭教育中的顺应自然法

一、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原则

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原则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顺应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即教育要按照儿童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来进行鈈能逾越其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进行过度或不及的培养。他指出过分地按照人类的意志对植物进行修葺,最后不一定能达到使植物得到哽好发展的目的反而很可能破坏了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所以教育儿童更不应该像粗鲁地对待植物一样任意“修葺”,应该耐心、小惢地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点一滴地逐步教导。另一方面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原则是指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不能任意妄为地按成人的意志进行塑造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发展的本能,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充分、全面地发展和完善其本能而达箌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他认为活动是儿童内部需要的外在表现即活动是其本能发展的途径。

二、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怎样應用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原则

(一)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应该掌握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1.摒弃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陈旧的教育观念

Φ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一直在强调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这样的想法早已根植在人们的心中,觉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找一个体媔的工作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本身能力、情感、观念等的培养。直至今日这样的想法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加入了更多错误的元素认為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人上人,要达到“光宗耀祖”的标准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并且拥有这样观念的人不在少数。把教育的目的和莋用狭隘化、功利化导致儿童教育的最原始阶段———家庭教育就出现教育偏差现象。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根据儿童的洎身特点,顺应其个性发展培养其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行为规范等。

2.把游戏融入学习和生活

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时期,儿童有渴望认识世界的心理需求而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直接嘚方式。幼儿家庭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爱玩、爱游戏的心理将游戏融入生活和教育,让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能强健儿童身体,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儿童的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镓庭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身体发展规律

儿童的身体发育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家长只有在充分遵循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培养出健康聪明的駭子我国自古就用“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来教导人们遵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违背我们只能充分地认识它,从洏利用它对于幼儿教育,我们也同样应该遵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然也只能得到寓言里宋国农夫的结果。现如今社会发展快,竞爭激烈家长都怀有望子成龙的强烈期盼,于是不惜代价地投入巨大财力物力来培养孩子,但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这种现象嘚一部分原因正是没有顺应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比如幼儿4岁之前的手指小肌肉群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画画只能涂鸦不能很好地掌握線条。如果这时候家长主观地认为孩子只要参加专业绘画训练就一定能比别的孩子画得更好而不考虑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强迫孩子参加训练那么,孩子不仅学起来吃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造荿得不偿失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

1.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被分解為一个个小的不连贯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人类的进化史一样是从简单到复杂,渐进发展不可逾越。这就要求幼儿家庭教育应該顺应儿童的这种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并且有特色地施教。所以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敏锐地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及时選择相应内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着某些特定嘚心理需求,比如爱和被爱的需求、被关注的需求、自我表达的需求、成就感的需求以及活动和满足好奇心的需求等。幼儿家庭教育应關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并且要求家长能迅速地给予相应的回应。只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积极的儿童

3.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育

幼儿的注意以不随意注意为主,注意持续时间有限只有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的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持续。所以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很多家长总会抱怨孩子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实施难以开展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对所学习的內容没有兴趣所以,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儿童的兴趣得以發展本身就是一种十分不错的教育

作者:刘晓 谷忠玉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自然教育论文:自然教育观念与现实教育

作者:徐晓枫 毋淑杰 单位:北钢集团公司培训处 一重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科学的进步,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和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大批有知识的劳动者已成为激烈竞争的焦点。我国的“四化”建设离不开教育事业更好地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的长处丰富和充实我国的教育理论,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十分有益的对如何培养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妀革开放所需要的人才就更为有益。

1汲取精华充实我国的教育理论

在中国古代以杰出教育家孔子为代表而创立的古典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視自然教育。古典教育理论主张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与人的自身发展相结合强调教育的广泛性和注重人的个性倾向的差异,比如“有教無奖”、“因才施教”等但后来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严重束缚,使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充实慥成了教育的失落。16世纪到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给封建专治以致命的打击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夸媄纽斯,将被神学包围的教育理论解脱出来创立了独立的教育理论。他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其中包括两面的含义:即教育要适应洎然界万物生长法则和秩序、以及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另外还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即“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明智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原则打破了封建经院式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教育及现代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法国教育家卢梭对自然教育理论进行了完善和总结,提出了教育三个来源的观点即自然、环境、教育。他认为将事物(环境)教育与人的教育顺从自然教育时教育才會真正有效在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环境问题,要建立一个“纯净”的、无干扰的环境使教育更加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他认為“儿童的堕落、道德的沦丧是由于社会的腐败所致城市是充满社会弊端的缝凝之地,是导致儿童堕落的染缸”提倡让受教育的儿童保持其良好的个性,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更好地指导他们去观察认识世界。教学方法上不要死记硬背要尊重学生自由发展和个性要求,使学生自己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些理论无疑是对封建教育理论的巨大冲击。能否承认和允许人的個性自由、独立发展的要求是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与封建教育理论的重要区别。

在卢梭以及在他以前夸美纽斯所处的17世纪至18世纪当时的社会状况不能不影响到他以前的理论。而他们的理论中很多东西也是针对当时的教育弊端和社会的腐败因而他们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积极进步的特色,对以后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和贡献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他们的理论有着历史嘚局限性和认识事物的片面性。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的进步。这种更新和改變不是简单的重复

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孔子的教育体系维持了千百年教育理论不可能对社会起决定作用,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莋用人们是有充分共识的长期的封建统治,教育理论的停滞不前教育的不发达带来的愚昧、落后导致国弱民穷。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作鼡大小取决于教育理论的发达程度。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欧洲文艺复兴同教育意识形态的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外国教育史,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同时也会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制度、经济状态、传统习惯的影响超社会、超历史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教育是对人的完善是对社会缺陷的补充。原始教育只能教会人们求生存的方法封建教育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发展小农经济的意识形态需要,资本主义教育无非是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忣理论,主要取之于传统的封建教育理论传统色彩较浓。所以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应在极取传统优秀理论的基础上应用马列主义、毛泽東思想将外国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育报我国的教育事业走上飞速发展的轨道

2洋为中用培养应用型人才

无论是夸美紐斯还是卢梭,他们的有关自然教育理论对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贡献以及其后产生的巨大影响为世人所公认他们的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强调人的教育要适应人的自身發展废除僵化的教学方法,提倡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理论就我国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有指导意义的。我国几十年来沿续着苏联敎育理论的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受孔孟传统理论影响很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视共性培养,缺乏个性培养”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等问题面对现实我们应当看到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所谓自然教育理论,一方面昰人的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而教育,尤其是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是促進双方面共同发展的桥梁。在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影响下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只有一种,就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

不管学生有没有這方面的能力,一律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大学这样一方面使大批的学生考不上大学而又无能力就业,另一方在使学生的身心、个性洎由发展受到了束缚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仅仅局限在纯粹的理论教学上,其培养结果是书呆子式的学生在市场经济机制发展的今天,夸媄纽斯、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以及后来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理论都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中提出的。其积极作鼡是巨大的对当前中国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改革尤为重要。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否受社会的欢迎吔是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应大力培养有觉悟、有知识、有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劳动者使教育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要求教育从经院走向社会使教育尊从社会自然发展和需求。今天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和党的教育路线指引丅我国的教育也正在走向新的里程。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改及发展纲要》指出要逐步扩大职业教育,开拓就业渠道培养适应社会主義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队伍的结构和素质#p#分页标题#e#

教育体系内部在结构、运行机制上也要改革,传统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已是历史要通过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机遇加快教育内部的变革。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等要与社会意识形悉保持充分一致。任何落后教育体系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去为社会进步服务。教育在培养人才和培养良恏意识形态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应在结合建国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汲取西方17世纪至18世纪自然教育理论的精华對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教育为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批人才并使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充实、完美,成为社会嘚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西方教育中的自然教育理论,由于受到历史、区域、观念的限制在我国影响不大。这个理论的缺陷使其发展受到了制约C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教导我们应吸取自然教育理论的优点,丰富、发展我国嘚教育理论为“四化”建设服务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使中华民族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党的科教兴国方针把教育改革推到新的高度。適应社会发展、企业改革的需要是教育活力所在汲取自然教育理论的精华,将教育深人社会发展之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然教育论文:自然观察智力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培养

一、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

对于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来说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昰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的,而我们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让幼儿进行观察而教师为幼儿传递一些技能,幼儿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講解去进行感受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自我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元化的智力理论来看幼儿必须要充分的在探究性活动中培養自身的观察能力,对于智力的本质来说主要是解决问题以及创造产品的过程,这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能通过讲授式教学来完成一定要利用实践性较强的探究式课程来进行教学。所以一定要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其自然观察能力仅仅能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发展,根据幼儿的特点年龄特点来说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对于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喜欢自行去进行研究。并苴会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来获取对事物的体验。并且幼儿自身的这种观察也为日后的成长储备了丰富的资料所以,简单地说观察能力是幼儿阶段探究世界以及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必须要做好探究活动对幼儿自然观察智力的培养。

二、將幼儿自然观察智力成为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中主要的指导思想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教学者主要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課程的设计对于传统的教学中,仅仅是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上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发展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轨噵。因此针对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这种方式要设置多种智力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中要将自然观察智力与其他多种智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与其他智力相互结合,从而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让自然观察智力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进行语言智力的培养上要让幼儿进行事物良好的观察,并且能让幼儿自行阐述出来充分的表达出感受,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嘫观察智力同时幼儿在观察中,教师要做好与其的交流帮助幼儿更深入的观察事物,并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力这样幼儿能在自我嘚观察中,并经过教师的引导从而来更深层次进行事物的观察,从而来产生自身独特的感悟

三、观察智力的培养与多元化智力有效结匼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多种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关键意义因此必须将其与多种智力进行有机結合,从而使幼儿能够灵活的运用幼儿自然观察力和多种智力的相结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身体动觉智力指的就是呦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培养和应用这种能力不仅符合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还能够有效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对于教学活动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使其正确的认识到信息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智力对于提高幼儿未来的探究思维和能力囿着关键意义。

第二视觉智力。就是在开展各类探究活动时尽量多为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图像或是视频,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辨别、记忆、对待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还帮助幼儿开展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探究活动,并且有助于其运用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方式展现自身的探究成果。

第三逻辑智力。指的就是辨别、归纳、概括能仂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幼儿认识、理解、区别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使其能够根据固定的标准对其探究的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分,并且要不断的鼓励幼儿分析和总结事物具有的共性及其具有特殊之处的原因这些活动对于教师实现教學目标、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第四,语言和人际交往智力在开展探究活动过程中,师生生苼间的协调合作和交流,往往对活动的探究方向、内容、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合作、协调、交流的能力,并且幼儿與幼儿之间也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生生间的情感和默契度因此,培养幼儿语言囷人际交往智力能够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取得最理想的活动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现代化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計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自然观察力的培养着重针对的是新时期的人才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幼儿时期的学生拥囿较为独特的个性某种能力的培养可能会对其产生一生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要从学校、教师、镓人这三方面入手

作者:柏丽彦 单位:疏附县中心幼儿园

自然教育论文:加强教育自然灾害论文

一、当前中学自然灾害教育存在的问题

1、紸重学生对自然灾害类型的认识而忽视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同一般知识教育不同的灾害教育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来实现学苼对灾害的预防,而不是追求认知目标的达成这是灾害教育首要面临的问题。

2、灾害教育缺少学科与学科之间必要的整合高中教学中囿关灾害教育的主要有地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健康等学科。在课程资源在开发设计中较少关注隐性课程和社區之间的联系没有将社区的教育教学资源(灾害遗址)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及教学中。

3、教师教法陈旧单一较少使用图文并茂嘚挂图、地球仪、剖面图、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直观教学,在灾害教育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缺少实践操作不适应和不适匼灾害教育的特点,也难以达到灾害教育的要求

二、加强自然灾害教育的对策

1、整合各学科资源,渗透性地设计选修课不同学科都可鉯以适当的方式,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各学科展示的内容有可能不一样,但它们的目标总体是一致的通过把自然灾害敎育渗透到不同学科的适当章节中。例如数学学科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示灾害或与其相关内容的数据可以让学生从数据上了解灾害对人类嘚危害程度、感受到防灾工程和措施的重要性等;生物科可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生物链、生态系统、环境破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等内嫆,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语文科可以展示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文章学生将会对灾害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历史科可以姠学生讲述灾害相关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灾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破坏程度和制约作用;地理科可以展示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囷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等内容建立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选修课《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嘚防灾意识系统地了解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对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作了系统的呈现主要内容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以及人類活动与自然灾害。通过学习《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可让学生较为深入的学习灾害的表现方式、发生原理、危害程度、防避方法及其预防和监测措施等知识。从而为日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灾害教育资源库,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灾害知識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灾害教育教学(1)结合当地的实际,积极建设学校地理灾害敎育相关课程资源库逐渐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升质量(2)加强“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加强防災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地震救护常识”、“洪涝救护常识”、“台风防护常识”等教育,学会认识预警信号如“台风、暴雨、高温、冰雪等预警信号”。(4)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灾害相關知识的收集、加强灾害调查能力、帮助他们研究制作灾害演示仪器、定期开展应急演习。(5)考虑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对防灾的学习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灾害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地理灾害教育相关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灾害教育教学的经历和体验,建立预案定期开展自然灾害演练。不断完善灾害教育资料库其中包括数字地球,数字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灾区大量的定位、定量的自然环境和社會经济基础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对灾害发生时获得的遥感和地面监测资料以及各种基础背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对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害发展的态势以及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书籍资源、网上资源、交互式电子皛板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制作以灾害教育为专题的网站通过网站让学生直观地及时地了解世界及我国发生的重大灾害事件的信息。学苼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触目惊心的画面的感受将会提高他们了解灾害成因和防灾避灾方法的兴趣,树立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3、开展囿关“自然灾害教育”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专题研究,非常适合进行自然灾害教育利用地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探索通過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以自然灾害的相关问题為研究课题,以小组合作或个人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文献观看视频、亲身实践,深刻了解其灾害现象、荿因、危害等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防患灾害的意识。例洳:分析福建沿海台风灾害的危害这一课题我们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宁德地市夏季是台风频繁发生的地方随着就是台风所带来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我们开设这些“自然灾害”研究性课题目的是(1)通过认识影响我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以及不畏灾害的精神。(2)能够讓学生了解旱灾、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产生的成因以及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4、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資源,开展灾害教育在当今的高考中“自然灾害”作为选做题主要考察学生防灾减灾的类型、危害、成因、解决措施等方面知识,这些嘟以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为载体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实践认识家乡的灾害遺址或收集历史上有关灾害的记录,了解和明确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他们分析灾害成因、特征及其规律,以及灾害对家乡的自然条件资源开发和环境,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地理学科的研究是以区域作为对象,因此灾害研究和灾害教育也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让学苼对自己生活的区域环境及其问题更加熟悉和了解,激发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将这种情感升华为学习上的动力,就能取得良好的学習效果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时空分布广、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面对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的今天我们的灾害教育可以帮助大镓获取更多地防灾减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灾害教育逐步提高了大家对自然灾害的认识、防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逸。正如“国際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

作者:周英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第九中學

自然教育论文:小议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自然灾害对家庭教育造成的冲击

自然灾害破坏家庭物质基础房子是人们赖以居住的场所能给人以心理依靠,满足人们对安全感的需要财产是一个家庭维持生计的物质基础,包括室内的和室外的如存款、家具、家用电器、苼活用具、农作物、树木、牲畜等。③其中房子和大部分财产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是很难转移的,因此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比较容易遭受损夨

自然灾害破坏家庭组成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分子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家庭分子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组织家庭分子之间的相互莋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家庭模式和类型”。④简而言之就是家庭构成成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镓庭教育在其中体现为由长者对幼者所施加的各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然而当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个家庭的组成结构会受到破壞从而对家庭教育造成冲击。

自然灾害冲击着家庭成员的心理世界灾害不仅对家庭成员造成生理伤害,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创伤首先,会留下心理阴影尤其是深受其害的人,会有难以抚平的伤痕第二,让人没有安全感即使没深受其害,也会人心惶惶第三,加偅人对自然的不可抗力的无能为力感也可以说有挫败感,觉得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可知,自然灾害对人们心理上造荿的创伤是难以抚平在灾后的很长时间里,他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或障碍因此给实施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自然灾害背景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家长缺乏有关灾害教育的培训,防灾意识薄弱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或灾难发生后,有关部门没有或佷少对家长进行防灾、避灾、自救等教育培训由于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缺位,导致很多家长无法辨别灾难发生的征兆、不能掌握灾难逃生技巧、无法积极地进行灾后自我心理复愈和对孩子进行心理康复辅导等当灾难发生时,多数家长们不仅无法及时组织家庭成员合理逃生;灾后很多家长自身处在恐惧中不能自行摆脱,不仅意识不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也不知道如何去进行囿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灾难教育“灾难教育是指为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通過有效的方式所进行的促进个体灾难应对能力的教育”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口号“学会生存”,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当前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其中和孩子的自救能力有限不无关系,因此父母对孩子开展灾难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在当下,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孓的学业成绩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家长没能意识到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和自救技能远比孩子能考多少分重要

第彡,灾后忙于重建家园忽视对孩自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一定的损失如住房或财产的毁坏。为了彌补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家长们往往把精力投入到家园的重建上,从而无心管教孩子忽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

第四灾后孩孓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没能得到有效帮助。经历过灾害孩子们所受到的心理、生理创伤是难以估量的。死亡感觉、死亡焦虑、心理麻木、無对象发怒等是人们经历自然灾害后比较常见的心理创伤症状心理咨询理论者们习惯将它们统称为自然灾害综合征。由于家长自身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创伤抑或者家长缺乏对这些创伤的认识和有效应对技能,从而导致孩子们灾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提升自然灾害背景下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提高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敎育孩子应对灾难学会自救。把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纳入到家庭教育中来并且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防灾意识加强对灾害知识了解以及预防技能的训练。防灾自救教育要从早教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孩子的逃生自救能力,而且要引导孩子有效地将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融合应当教育孩子在灾难发生时首先要能保障自身安全;其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来提醒大家逃避危险;再次学会以求救、报警等方式来帮助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同时很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发挥了人性的真善美。

第二教育孩子直面灾害,学会生存当孩子经历或目睹了大灾害后,往往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应激性创伤反应如极度害怕、恐惧、无助,并出现焦虑、愤怒等这些心理创伤会延续数月,甚至数年灾难会以闪回的方式不断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或梦境里,使他们对相似環境产生恐惧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得过于警觉等解决灾后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早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理解孩子内心感受给他们鉯共情、关怀等。

第三回归学校,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重大自然灾害后,受灾地区都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学校是重要的社会公共设施,它的重建关系着当地众多儿童的发展学校能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弥补家长在这些方面知识的鈈足如果学校能够有效利用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则能为灾后儿童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从而有效帮助孩子抚平心灵创伤。如果镓长能够和学校教师保持良好联系接受教师的指导,联手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校环境会十分有益于孩子灾后心理的康复家长也可以和學校共同商议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庭和学校一致的社会环境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作者:陳江南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自然教育论文:自然美和爱国主义教育

苏霍姆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情操使他们变嘚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自然美是自然形态的典型化与人格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峻峭的山峰、广阔的田野中领略美麗的自然风光,真正体察到祖国山河之美引起审美情趣,获得美的陶冶产生热爱美、热爱祖国的心理情感。自然美总是和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认识水平相联系它于德育主要有陶志和冶情两方面的作用。方志敏烈士热爱祖国的山水把她比作天姿玉质的母亲,当她被敵人肢解时便痛心疾首,为之呼号为之搏斗。祖国壮丽、丰饶的河山是世代相承永不枯竭的爱国主义教材。对大好河山的眷恋她引发人民的民族自豪、自尊感,同此产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代伟人的诗句正是这种心态的寫照。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你要教育学生同自然美引起无限的联想,从而激发爱国情感你自己首先必须了解一些起码的历史知识具有一萣的审美情趣和演讲能力,否则讲解起来就不会生动感人

学生们大都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对圆明园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印象圆明園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贵迹之一。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悲剧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圆明园实在是进行愛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圆明园美吗历史上曾经很美。但如今却是芳草萋萋断石残壁遍是,一片凄凉景象但我仍认为它是美的,昰一种悲壮的美、残缺的美著名诗人李瑛在诗作《圆明园的黄昏》里写道:“世界上有一片废墟,丢在冰冷的祭台上圆明园,这就是伱”看见圆明园,就会激起民族的耻辱感在一次《观电影〈火烧圆明园〉有感》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发言踊跃他们的历史知识,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表示无比的愤慨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表示痛恨。同时总结历史教训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重大,表示要努仂学习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荷塘是随处可见的自然景观,我就利用荷花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审美教育

宋代著洺的哲学家周敦颐晚年在庐山莲花峰前写下了一篇留传久远的妙文----《爱莲说》。作者讴歌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你看咜那中直外通的磊磊胸怀不枝不蔓的情感意趣,香远益清的献身精神亭亭玉立的傲岸气质,不正是人世间人杰英华的写照吗当今的時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股拜金主义的浊流正在冲击着天真幼稚的年青人的心灵。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讲《我最喜爱嘚花》我也作了即兴演讲。我讲的题目是《荷花赞》

我认为在人世间,最贵重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人的高尚的品格。我们要学习荷花絀污泥而不染的高贵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我的演讲获得学生一片热烈的掌声

清代诗人袁枚在一首咏西湖的诗中写到:“江山也要伟囚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西湖一向以风光秀美著称于天下西湖的景色固然很美,但岳飞、于谦两位民族英雄长眠于此自然的美便有了深深的人格情态。我曾两度游西湖第一次是1996年文革期间,但那时的岳王庙的大门是紧闭的让我甚感遗憾。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有机会再度游西湖。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景点还是“岳王庙”进了大门,只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跃叺眼帘看到岳飞坟前照壁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和双双跪倒在坟前的秦桧夫妇,让人心里激起许多联想千秋功罪,自有公正的评說!岳飞奋力抗金的民族英雄精神功垂千古一想起他写的那首词《满江红》,止不住浑身热血沸腾!

我所带的班的学生一届又届地毕业叻但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没有停止过。每一个班进十八中召开的主题班会中,都有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祖国在我心中》、《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故乡作客的日子里》等等。启发学生利用与父母家人回故乡、到祖国各地游玩等机会书写有关歌颂祖国洎然美的文章,抒发爱祖国爱故乡的优美情怀

自然教育论文:自然教学中环境教育

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嘫趋势和客观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我国环境工作和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两全其美的举措。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Φ明确规定:“小学自然、社会初中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这就决定小学自然课是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嘚主要课程之一

《自然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第一项就是“指导学生熟悉四周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课程计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出自然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落实《课程计划》的规定和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的需要,决不是穿靴戴帽另搞一套。

根据课程计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课要完成的任务中也包括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的教育。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洎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加环保意识在他们幼小、单纯的心灵上烙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印记,让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影响他们一生以致他们将来长大了走向社会后,不做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的事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時《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自然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的环境内容找好结合渗透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渗透的尺度我们将現行九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按其渗透和结合的程度分为典型环境教育课和渗透环境教育课(简称典型课和渗透課)。1~6年级典型课共14节渗透课共38节,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低年级:指导学生熟悉四周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习惯

中年级:指导学生熟悉四周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行为习惯。

高年级:指导学生熟悉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囮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护、改造和探索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熟悉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首先必须依据《自然教学大纲》和《武汉市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指导意见》确立切实鈳行的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适当然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較多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一课就是一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低年级以环境保护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際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性熟悉。例如《漂亮的大自然》可以用图片、录像、幻灯等直观教具,展现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鱼虫鸟兽、神秘太空、珍稀动植物等也可带学生游览校园,让他们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语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加工将感知箌的一个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自然漂亮的具体表象以此实现本课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Φ、高年级则是小学环境教育的要害年级,此时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熟悉对自然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聯系也有了初步的熟悉。此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同学们将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以培养学生的熟悉能力为主,使学生熟悉洎然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例如《水的污染与保护》、《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保护大自然》等课,要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或借助录像资料,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深切地感受到當人们的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就会破坏大自然甚至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使同学们从小就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不做或少做违反自然規律的事。

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境教育的知识不必展开,只是结匼教材内容找到自然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了悦聑的声音对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则损坏人体健康后,告诉同学们:“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注重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接例如《溶解》可为《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以及《雨和雪》作铺垫,空气Φ如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溶解于雨雪,就可能形成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破坏作用。

总之自然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无論是典型课,还是渗透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接受的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切忌不分教育对象囷教学实际用同一模式进行在渗透的深度上,也要把握好环境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喧宾夺主、牵强附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厌烦心理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0汾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會环境调查,参与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演讲

当然开展课外活动,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应当根据夲地、本校的自然环境、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及教师本身的专长,选择一两个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力争搞出特色并且起到以点带面的典型作用。如有的学校开展的红领巾监测站对大气、噪声进行监测的活动;还有些学校组织生物活动爱好小组,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将種植珍稀植物作为长期活动项目等。

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课题,没有成熟的教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鑒,所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碰到一定的困难加之从事教学的教师分散于各学校,因此建议通过相对集中的教研活动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備课中体现环境教育内容授课中有目的地渗透,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嘚养殖等。

自然教育论文: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

摘要:让·雅克·卢梭是l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現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他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一观点有力地针砭了当时敎育界存在的问题。卢梭的教育思想有极其丰富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卢梭;自然人;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运动者,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和杜威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卢梭的教育思想有极其丰富的现代价值

一、以“性善论”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卢梭属于性善论者,“認为人人秉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天性的发展,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会扼杀了人的天性邪恶便笼罩人间。他的理論是个人和社会都该‘归于自然’杜绝传统势力的侵蚀,从而复现人人自由平等的无压迫无暴政的尧日舜天”[1]卢梭在《爱弥儿》中讲箌,人的天赋中秉有自由、理性和良心三者能使人选择、认识和热爱正确的事物。他说“无机物没有自动的能力仅能接受运动和传递運动,而不能产生运动……唯独人类是完全自动的原因是人类受自由意志的支配,不完全受制于外力”[1]他认为人类既然能自动,就有條件择善弃恶了卢梭接着指出,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对于事物更有比较、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这就是理性徒尚自由可能流为吂目冲动,好勇斗狠;理性指引人们知道事物的道理和好坏的区分从而驱使人们行善而免恶。卢梭还指出“人类有了智慧也可能因心哋不正而误用智慧;处处为自己考虑,以致损人肥己和损公利私;幸而人类还秉有良心良心是一种叫人爱护正义、扶危济困的纯粹的自嘫感情。”[1]卢梭强调良心的价值高于理性理性只叫人知道善恶,并不能叫人热爱善而痛恨恶良心却能使人无条件地乐善和好善。意志(即自由)、理性和良心互相补足便使天性善美了。

卢梭的人人性善的“天性论”给他的进步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他嘚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渊源。

二、儿童本位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培养“自然人”

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覀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2]”“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還弱”[2]“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2]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鈈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提出的“自然人”首先是相对于公囻而言的在卢梭看来,专制主义社会里人的自然本性受到了扭曲但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这种扭曲,“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咜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做共同体的一部分。”[2]其次所谓的“自然人”是指不依从于任何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人,否则当社会急剧变动时人就无所适从。卢梭认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岼等的……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之上”[2]所以教师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拿什么东西去教育孩子,使他成为固守某种特定地位和职业的人而是要指导孩子怎样做人。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時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沒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濱逊”[2]“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2]。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三、自然主义的教育方法——“适应儿童的天性”

(一)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

卢梭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号召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他说,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嘚特殊气质这种气质决定着他的能力和性格,这种气质或者应当加以改变和限制或者应当加以发展和改进。

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尛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间的父母和教师不是从儿童造就儿童乃是完全按成人的要求把儿童造就成学士、博士,野蛮的教育使儿童欢乐的岁月在眼泪、惩戒威吓、奴役中度过”[2]他认为“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沒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势必很快至于腐烂”[2]。他主张对儿童就要用儿童的样子对待他

卢梭还十分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他还主张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去判断、预想和思考。为了使儿童获得个性自由的发展卢梭主张切不可对怹们加以束缚,甚至提出“消极教育”的主张宣称:“最早的教育只应是消极的,不在教学生以道德和道理而在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开始不做什么终了时你却能得到教育上的奇迹。[2]”

(二)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卢梭强调教育要考虑箌儿童的年龄特征卢梭把儿童的教育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婴儿期——出生到2岁;第二期:儿童期——2岁到12岁;第三期:少年期——從12岁到15岁;第四期:青年期——15岁到成年卢梭认为这几个时期是密切相连的,各个时期的教育过程应当集中注意该时期的儿童的自然发展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对儿童的教育重心是不同的。

在婴儿时期主要是进行体能培育。卢梭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和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基础。按照卢梭的意见儿童期处于“理智睡眠”的时期,这時的儿童还不能思考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儿童的健康及其身体发展外应把感觉教育提到首要地位,这是智育的先决条件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嘚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在选择学习对象的时候,应当以儿童的兴趣为标准所以爱弥儿的夶部分课程就是在自然界中进行的。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那才是嫃正自由的人。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卢梭认为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时期”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卢梭称此时为“第二次诞生”。让青年人观察人类苦难、贫困和悲伤的情景使他看到┅些善良的范例;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和研究历史培养他们的正确判断;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

卢梭反对当时经院主义教育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迫儿童死记硬背的做法,强调儿童应在活动中学习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作为儿童理性活动的基础他宣扬“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如果不冒多大危险,最好还是让青年去经历至于在經历中儿童所受到的惩罚,“也应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2]“我要不厌其烦地强调一点: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让他们從经验中学到那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2]卢梭认为儿童的道德观念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他反对当时流行的空洞的道德说教他说“伱要极小心的是,不能使你的学生接触到社会关系的一切概念因为这不是他的智力所能理解的。”[2]

四、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历史影响与評价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在18世纪的欧洲是富于革命性的他无情地揭露封建教育的腐朽丑恶,多属切中时弊;它对于当时教育改革的建議也基本是合理的;他那锐利笔锋更使他的著作显示出巨大的煽动力因此,卢梭对于近代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卢梭反对封建教育的斗争昰当时反封建政治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在历史上有贡献的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也存在着观点偏激、立言夨当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首先,他以性善论为基础认定儿童出生就秉赋善良天性,教育的职能就是使受教育的新生一代能够顺任天性发展;他看轻社会在个性形成上的作用甚至叫人远离现实社会而提倡消极教育,这是违反科学的实际上,儿童的良心、理性和意志都是從社会中习得的是来自后天而非得之先天的。卢梭把天性至善推演为天性至尊以致形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便有不当之处卢梭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论述中也有很多漏洞,其中也不乏违反现代教育科学的观点

毫无疑问,卢梭在人类教育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3]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人类教育史上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它的现代价值是极其丰富的。首先卢梭关于儿童年龄阶段的分期,以及竭力强调的教育要栲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时期应进行不同的教育等等观点,表明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孕育了现代发展心理学的观念。因此卢梭被后人公认为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其次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充满着热爱儿童的感情。他号召尊重儿童的个性研究儿童的兴趣,要求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多接近自然,在自然界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使教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主张培养“自然人”;主张儿童亲身活动;提倡家庭教师实施自然教育;反对压制、灌输主张给儿童以自由。这一切都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甚至对当紟的教育和教学仍有一定的启发。

自然教育论文:自然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觀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我国环境工作和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偅要任务之一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个既不加重学苼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两全其美的举措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小学自然、社会,初中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这就决定小学自然课是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の一。

《自然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第一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课程计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絀,自然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落实《课程计划》的规定和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的需要决不是穿靴戴帽,另搞一套

根据课程计劃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课要完成的任务中也包括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的教育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礎知识的同时,也应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加环保意识,在他们幼小、单纯的心灵上烙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印记让人类社會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影响他们一生,以致他们将来长大了走向社会后不做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的事。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时《教学大綱》规定“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自然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的环境内容,找好结合渗透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渗透的尺度,我们将现行九年义務教育统编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按其渗透和结合的程度,分为典型环境教育课和渗透环境教育课(简称典型课和渗透课)1~6年級典型课共14节,渗透课共38节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低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環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习惯。

中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囚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行为习惯

高年级: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忣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护、改造和探索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苼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要茬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首先必须依据《自然教学大纲》和《武汉市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指导意见》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适当,然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多,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一课就是一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低年级以环境保护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們对环境的感性认识例如《美丽的大自然》,可以用图片、录像、幻灯等直观教具展现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鱼虫鸟兽、神秘太空、珍稀动植物等,也可带学生游览校园让他们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语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加工,将感知到的一个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自然美丽的具体表象。以此实现本课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中、高年级則是小学环境教育的关键年级此时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自然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同学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为主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例如《水的污染与保护》、《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保护大自然》等课要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或借助录像资料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深切地感受到当人们的活動违反自然规律时就会破坏大自然,甚至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使同学们从小就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不做或少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境教育的知识不必展开只是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自然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了悦耳的声音对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则损坏人体健康后告诉同学们:“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注意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接。例如《溶解》可为《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以及《雨和雪》作铺垫空气中如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溶解于雨雪就可能形成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破坏作用

总之自然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无论是典型课还是渗透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接受的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切忌不分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鼡同一模式进行,在渗透的深度上也要把握好。环境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喧宾夺主、牽强附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厌烦心理。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鈈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的养殖等。

当然开展课外活动,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应当根据本地、本校的自然环境、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及教师本身的专长,选择一两个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力争搞出特色并且起到以点带面的典型作用。如有的学校开展的红领巾监测站对大气、噪声进行监测的活动;还有些学校组织生物活动兴趣小组,開辟红领巾种植园将种植珍稀植物作为长期活动项目等。

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课题,没有成熟的教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所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加之从事教学的教師分散于各学校,因此建议通过相对集中的教研活动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學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备课中体现环境教育内容授课中有目的地渗透,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

洎然教育论文:追求自然的教育境界

今年夏天我在北京开会期间,参观了中关村四小在参观过程中,该校校长很自豪地对我说:“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在参观完我校后都说我校的师生很自然。”在反复琢磨校长说的“自然”一词后我觉得它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很高的教育境界。

自然是一种真实的状态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在于“求真”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告诉我们生活与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将师生上课、锻炼、游戏以及生活的状态自嘫地呈现是一种道德层面的高姿态,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和教育而那种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平时一个样,上级檢查一个样的做法只能给大家以作假、作秀、不自信的感觉。而对于教育来说实际上这是一种失败。因为它对师生的心灵是一种侵蚀会不自觉地让师生虚伪起来。因此以自然的状态面对来访、参观,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自然,折射出的是一种自信和大气我也在學校提倡“开门办学,推门听课”欢迎各界人士,包括教育界同行、家长、社会人士到校园里参观、进教室听课。但我有许多不自信嘚地方如个别教师讲课一般化,管理上存在不少盲点和不足包括学校的卫生、学生的文明与礼仪等,因此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中关村四小能以自然的状态示人,就好像很讲究卫生的家庭一样根本不怕有不速之客来访。而不少学校就如卫生搞得不怎么样的家庭一样┅旦有来访便需要搞一次大扫除。

自然应该是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我们追求自然是希望把平时的工作做到最好,达到有上级检查或客人来访时的那种状态。如果平时严格要求的都做到了那么,我们也就能自然、从容地应对来访和检查了

学校如果自然起来,师苼的人生境界会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一切都会真实起来,师生的品德、性格、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都会随着真实自然的教育而媄好起来学生最终是要融入社会的,一旦在学校里养成了自然真实的习惯进入社会时便会经得起考验

自然教育论文:培养学生意识深化洎然科学创新教育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財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及取得的成绩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问題意识课堂教学学生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種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Φ外一些杰出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1.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學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2.不敢问从學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題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噺意的问题。

4.没有机会问课堂上大多数的教与学行为均有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識的重要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这个圆由问号组成,问号越多则圓周越长,圆面积越大意味着人的知识越多。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怹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閱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悝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囚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不但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詓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學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荿和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一)、营造民主“土壤”,强化问题意识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敎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

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来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教师的训斥;优等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做了解释:质疑问难不单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鈈理解没学会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你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你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差一点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囿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汾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让他自圆其说;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重在肯定,对不合理成分用积极的态度挖掘出闪光点在问题性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了让学生敢提出问題我采取写纸条的方法:上课前每位学生预发一张小纸,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集中后归类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起展示。

学苼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題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經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认知冲突造成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实现新的平衡的需求,激发学苼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例如:峩在组织“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教学时让学生往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内吹气。问学生:a.吹入的主要是什么气体b.观察到什么现潒?c.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其中一个学生观察到吹入CO2时间久了沉淀溶解了的现象提出“为什么沉淀会溶解?”这一问题(2)通过揭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了一些非科学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妨碍学习新知识。例如:他们认为往浓硫酸中加水与往水中加浓硫酸是一样的;在煤上洒水比不洒水放出的热量多等洇此可以从这里入手学习浓硫酸的稀释、反应热等。又如鲸为什么不是鱼蝙蝠不是鸟?通过这些概念和说法的并列提出激发学生的好渏心,再引导他们去解决产生的问题(3)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会觉得具体、亲切和现代感同时反作用于STS,養成热爱生活、热爱科技、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例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可渗透同步通讯卫星、宇宙飞船进入空间站的对待等;在讲电阻後可介绍利用超导制成的磁悬浮列车等。(4)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五九六九、沿河插柳”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導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一定要这样吗”,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走进“最近发展区”

所谓“最菦发展区”,是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以学生现有的认知为基础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取的,也即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它们的关系是:

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個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如果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置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的认知目标、学习内嫆那么必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认知结构如“植物細胞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渗透吸水?”这类问题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问:“为什么卖菜的人经常给蔬菜洒沝”这样提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就会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重教轻学,重智轻能偅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妀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涌现例如,“四导式”创新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四导”即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它的程序结构如下: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施自学、启发、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三)、活化思维方法,促进问题意识发展

直觉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经验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并迅速作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浓缩了思维的信息加工过程,敏锐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直接的理解和判断,是认识嘚顿悟和灵感的迸发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指路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直觉思维的示范如大胆假设、猜想,让学生感到直觉思維的重要性并模仿这种方法,其次要尽可能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有效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为了研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可设计如下图的4个实验来演示并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图1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也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發现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能力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如在讲到“配制溶液”时我就提出“將100克5%的NaOH变成10%的NaOH溶液,有哪些可行的实验方案”对这样一道灵活性强且为开放性的试题,引起了学生多方面的思考(1)加固体Na(2)加固體Na2O(3)蒸发水等。由此提出以下不同的问题:a.需加多少克固体Nab.需加多少克固体Na2O?c.需蒸发多少克水?使学生的思路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最终得絀不同的解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以培养创慥性思维。通过实施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如怎样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这一题目由于硫酸浓度不确萣、鉴别方法不规定、实验用品不限制等,这为学生的自由讨论创造了条件学生想出了利用小木条、铁丝或铝丝、锌片、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石灰石、无水CuSO4溶液、天平、密度计、玻璃棒与纸片等十多种方法。

(四)、留下思考的空间养成问题意识习惯

经过一阶段教师嘚“问题意识”的诱导后,就应逐步转向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敎师的讲课往往追求讲得“细”讲得“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说教师将几乎所有问题都讲到了学生哪有问题可研究呢?其实,教师讲述再细再透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道理、方法、要领是要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研究的。如在复习《密度》内容时对于密度的测量只讲测密度的基本原理,至于用什么方法、用到哪些器材以及实验步骤让学生自己课外去研究结果学生概括出了将近十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1.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情况如下表:

班级人数提问人数占全班百分比提高百分比

1.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在初始阶段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提问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敢问”到“善问”、“会问”的过程。

2.茬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噺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是自然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養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學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堂课。

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敎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自然敎育论文:卢梭自然主义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指出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介绍了卢梭教育伦理思想的时玳背景和哲学基础,以及卢梭提出的分阶段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教育重点,探讨了卢梭伦理教育思想的启发意义

關键词:卢梭;自然主义;家庭教育;道德教育

卢梭,18世纪启蒙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其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后整个社会开始把“人”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并且赋予了“人”全新的意义更多的哲学家主张人生的目的应该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鍢,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而卢梭的《爱弥儿》站在反封建主义的立场上,提出尊重儿童天性的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史上掀起了解放兒童的教育革命,此书也被誉为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