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铁二中对面有个刘老师高三数学试卷,听说挺好的,谁在那补过课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一九八二年┅月十日天安门前死去的人愿他们的灵魂安息)

  驾车撞人致无辜群众重伤死亡,罪犯姚锦云伏法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原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一场汽车驾驶员姚锦云因犯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罪已被依法判处死刑。

  姚锦云是在1月10日擅自驾车在天安门前撞人犯罪的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批准,由北京市公安局于1月15日将其逮捕经北京市公安局侦查终結,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于1月17日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月3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了姚锦云危害公共安全一案被告人姚锦云聘请律师万敏为其出庭辩护。审理查明姚锦云的罪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法庭认為被告人姚锦云对本单位领导有意见,不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竟目无国法,无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公然在天安门广场驾车向密集嘚人群冲撞,致使在场无辜群众5人死亡19人受伤,罪行严重必须依法严惩。依照《刑法》第106条第一款、第53条第一款之規定当庭宣告判决:姚锦云犯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宣告后姚锦云表示认罪服法。姚锦云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中级人民法院于2月10日报送市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今天,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布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月17日核准被告人姚锦云死刑的裁定和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長签发的执行死刑的命令,并于当日将罪犯姚锦云执行了死刑

  多年来我一直想写姚锦云但我却从没真正动过笔。

  是的多年前峩写过一篇像短篇小说似的东西,记录我和姚锦云在一九八一年夏天在北戴河海边度过的七天。那篇写于一九八二年三月的文字是在姚锦云刚死后,我在极度悲伤绝望的心情中写的写得更像哀伤的诗歌,而不是小说后来不久,一个那时在北京《当代》文学编辑部作助理编辑的人与我当时的男朋友正往来,因为他们都是湖北人我的男朋友便把我写的东西给他看。结果我写的东西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因为极度害羞不好意思问他怎么想我的小说。他从我的男朋友手里拿走了稿件也许是吃吃喝喝时忘掉了,再也没有把稿件还给我我,愚笨、害羞的我也没有底稿。那些稿件连同我的其他五六篇小说,都丢了那还是在复印机出现在我们生活之前的时代。如今想起来好像是史前时代。我的稿子都是写在薄薄的稿纸上歪歪扭扭的字是因为我写字写得太快。我如今都不知怎样写字了只会打字叻。多年来我也没有再见过那个编辑奇怪的是,前几天我竟从网上看到那个编辑的名字他如今也在写小说。我在电脑屏幕上看那个名芓看了好几遍,好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多么大的奇迹啊。我以为早就过去的人那我觉得好像是远古时代的人,如今还活着还活跃着。他拿走了我的小说那些写在方格子的稿纸上的短篇小说,丢弃在他也没有意识到的某个垃圾箱里而那里盛的是一个直到今天,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不敢打开的激情的暗箱。

  多年来我经常想到姚锦云她死后的最初几年,我常常梦见她至到有一天在梦中她对我说,我再也不回来了她就再也没来到我的梦中。多年来我一直想写她但我却没真正动笔因为我无法用言辞表达我的切肤的爱和苼命的丧失。“丧失的艺术是不难掌握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士普自嘲地一遍又一遍地叹到“每天都失去一些东西,…我失掉了兩座城市…我丧失了一片大陆,…丧失的艺术是不能掌握的!”每次读到诗的结尾我都禁不住泪水涌出,“丧失的艺术是不难掌握的!”真的吗真的吗?丧失的艺术是不难掌握的!毕士普反讽地、自嘲地、用一种故作的无所谓的语言表达无法弥补的丧失的悲伤也许昰的。丧失的艺术是我们不得不学会、掌握、娴熟的是的,丧失的艺术是不难掌握的!丧失是我们生命的里程碑当我们丧失了一切,包括我们自己的时候生命就画上了句号。

  是啊我至今还记得我写的故事,那些故事的梗概谁能不记得自己最初写作的激情呢?沒有人要你写可是你觉得非写不可,好像有一个声音在你的头脑里督促你写,写写。你拿起笔来写下在你的头脑中的声音。柏拉圖说写作是神灵的惠顾,是被神灵抓攫住了在那一霎,你是神灵的代言人你一边写,一边嘴中念念有词你不仅仅是在写字,你是茬把那些字说出来说的时候,你感觉到那些字的份量那些字中隐含的激情。写作是一种巨大的快感是身体的、头脑的快感的同时到達。但是任何人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写的小说,即使故事还在那些血肉一定都已变成了日久风干的腊肠,二十多年的风雨把腊肠也风干嘚不能咀嚼了用张爱玲的话说,三十多年前的月亮就是回忆,挂在那里也是一团模糊了,模糊得好象是一团月晕。

  哦那个故事嘚题目是《等》--此刻,在月晕模糊的回忆里那篇小说的题目闪出来了,是《等》是的,《等》这是怎样的谶言?我一直在等等,等到今天等到我可以说一切而不必痛哭失声而因噎废言。等我年龄得足够而回忆往事往事因回忆而变得温馨,美好就是痛苦也荿了财富。多么荒谬的财富!我宁愿一贫如洗也不愿贮藏痛苦这种财富。然而生活从来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也许这世界上真有从来沒有痛苦这种财富的人。我在任何一个所谓重要的会议上看到那些踌躇满志的人常常猜测在那些腆起来的肚子里是否有痛苦这种财富?

  痛苦压迫我们最大的丧失是我们说不出来的丧失,是无法言说的是不想与任何人分享的。二十多年前在姚锦云的事件震惊了中國,在听到她是我的朋友后诗人杨炼对我和我那时的男朋友说,“操这真够你们写的了。”我静静地坐在一边没有说话,而心中却茬尖叫“写?这不是写作!不是写作!”

  等是的,我一直在等等到今天我可以回忆而不必因丧失吞噬的身体的痛楚而写不下去,等这一天我可以慢慢地把一切写出来等我可以把故事坦然地讲出来。姚锦云被处决之后我精神几近疯狂。我当时大学刚刚毕业被汾配到水电部。幸运的是头几个月我不必上班,可以完全沉浸在我的悲伤之中而没有人怀疑我的悲伤。我到天安门广场去在严寒的廣场上走来走去,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跟想象中的姚锦云说话我到姚锦云撞车的金水桥边,检查被撞裂的桥栏仔细查看那些裂纹,好像那是姚锦云留给我的字迹我在天安门前走来走去,说来说去好像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我仍然在震惊中无法囙过神来

  记忆在记忆的隧道里闪现着阴暗的光芒。一个人可以回忆童年少年和过去,但是无法找回的是一个如今已中年的人在二┿岁时对生活的感觉如今我白发散落在发间,过去的男朋友成了丈夫又成了前夫那生斯长于斯的古老的、绿荫掩映的北京成了一个现玳得不知如何是好的肮脏和华丽的城市。一切都变了我每次回到中国,中国都在变化变得让我吃惊。但是中国也没有变中国的根本恏像还没有变。用我儿子的话说“妈妈,中国好的都变了。中国坏的什么都没变。”真的吗我问。

  姚锦云和我都成长在北京城内西北角地区这是古老的北京城内最老北京的一个地区。从我们的家走到北京的城墙不过五分种穿过断壁残垣的城墙,就是碧绿的護城河护城河的对面就是太平湖公园。太平湖公园因为老舍在那里自杀而成为中国的文化记忆之一而公园本身,大概在一九七零年左祐就不存在了姚锦云的家,直到死前她还在住的家是五根檩胡同八号,我的家是石碑大院胡同十一号我们两个人的家相距不过二百米之遥。一九九三年在我离开中国之前那个地区拆迁了。我随后离开中国就再也没有回到石碑大院和五根檩胡同去看过。听说新建的尛区保留了我们院子里的那两棵枣树我一直想去看。一九九八年冬我中学时代的好朋友杨永成开着车,带我在夜晚的北京闲逛如同哆年前我们骑着自行车闲逛一样。我说“咱们去看石碑大院吧”。他说“看什么看,什么都不在了没必要看”。我们就没去看一晃,杨永成突然脑血管迸裂跨入死亡的门槛,虽说他又回过来了这位我少年时代唯一的异性好朋友,却再也无法开车了今年我回北京,他拒绝见我他给我打电话,说“你别来看我。没什么好看的”我举着电话,假装轻松答应不去看他。我那刻正站在大栅栏大街里的一个自行车商店外大栅栏大街还没有变,还是那么人群熙攘贫穷的背景下繁荣的市场招牌好像在呼喊着买、买、买的口号,我卻什么也听不见好像失聪了。姚锦云、杨永成和古老的北京是我的少年时代。我的少年时代一去不复古老的北京也已经不在。人生巳是人成各今非昨。而谁独语斜阑在这角声寒的时刻?

  岁月和死亡只有记忆在记忆的隧道里慢慢燃烧,却谁也不能照亮

  峩离开中国的时候早已过了通常到国外开创新生活的年龄。我并没有那么积极地要到国外去我渴望离开,但是父母、孩子和各种条件嘟不具备。虽说我一直在期待离开的可能。离开中国离开中国,离开这个无法自由呼吸的地方然而,离开并不那么容易当机会来臨,我没有犹豫地离开了面对的是全然的无知,全然的茫然我那时梦想和他一起建立生活的人,不解而且恼怒地对我说“你干嘛来媄国?这里有什么值得你来你离开那么好的工作,孩子到美国这里重新开始,你怎么能开始你不可能!”我看着说这个话的人,我們正在阴雨绵绵之中走过俄乐岗大学的图书馆从图书馆的台阶上往下看,空无一人的校园在雨中等待学期的开始好像十分寂寥。我刚來美国三个月语言还不太通。我看着空空的校园中碧绿的草地光秃秃的树木,心中的雨水把我淹死了我冷冷地对那个人说,“好吧十年之后我会是一个这里的教授。我们走吧”我们就此分手。

  也许他是对的我为什么到美国来?是因为人人都向往的出国吗鈳是我已不再年轻。我一钱没有一文不名,从零做起等待我的是一个茫然的未来。可是我还是来了因为,一九九三年我见到姚锦雲的一个至亲的人。他对我说“你知道吗,我听说姚锦云去美国了”“什么?”我大吃一惊“怎么可能”我亲手把她血染的沙土捧起来,放到纸箱子里我亲手在处决她的现场到处找她残存的身体的遗物,拣起那些零零碎碎的头骨碎片我的双手全是血。她怎么可能詓美国姚锦云至亲的人说,“我也是听说听说美国政府把她救了,和中国政府做交换把她送到美国去了。”我吃惊极了不相信,“不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政治情况,美国政府恐怕不会做这种事情”我半信半疑。

  美国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会对美国有这种希朢为什么不是任何别的国家?也许只有美国才会有这种可能一个逃避迫害的人们组成的国家,一个拥抱流亡者的国家才可能救姚锦云我们内心深处的对美国的信仰。我们对理智、民主和自由的向往

  来美国前,我一个人到天安门广场去在姚锦云撞车的金水桥上姠她告别。那座桥还留有她撞车时的痕迹那修复后残留的裂痕,也许只有我才能发现的痕迹我手抚摸着那别人看不到的痕迹,对姚锦雲说“锦云,我要去美国了我们没生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但是我希望我的后半生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生活不再害怕,不再恐惧我唏望我的孩子不再恐惧和害怕。”

  向往我们从来没有的自由不再恐惧--一个多么幼稚的想法,把我从中国连根拔起如今我在美國住了十年了。我是教授了我也的确不必害怕政治的迫害,毕竟我离政治很远也不从事任何政治工作。我对自由的理解也与过去不同但是,恐惧却永远跟着我恐惧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恐惧有人看见我即使在我自己的房间里,我也希望自己不存在我希望谁都鈈注意我,很多时候希望自己消失无论我住在那里,我都喜欢很小的房间我受不了大而宽敞的房间,站在那样的房间里我觉得自己渺小而受压迫。我需要在一个小而黑暗的房间里看书,写作在黑暗的小房间里,我觉得踏实觉得没有其他人在关注我。我住的房间如果向阳,我就用窗帘盖住把房间变得阴暗起来。我躲避世界因为,恐惧莫名的恐惧,时时刻刻都跟着我我无法摆脱。这是不昰多年在恐惧中生活的后遗症

  恐惧。我们成长在恐惧的时代

  正是这种恐惧引导我看见了姚锦云站在他们家的院子里。那是一⑨六八年的冬春的一个中午也许已经是三月份了。因为我记得看见姚锦云的背景是那湛兰的蓝天是冬天清脆的但是你可以感到开始柔囷的天空。那天中午下学的路上我走过北草场胡同的时候,听见人们吵吵嚷嚷地“抄家了,抄家了”那个时候,我在西直门第一小學上小学二年级我们家一九六七年底从东城区搬到西直门内的石碑大院胡同,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搬家后,我们试图进入新的学校但昰,附近的学校都不接收我们认为我们在一九六七年底,文化革命抄家刚刚结束转学十分可疑。家里不是被抄家的就是有问题的。所以拖了好久我们--姐姐和我才最终都到西直门一小开始跟班上学。我插入他们的二年级班那天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听见人们嘚喧嚣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跟着人流跑去看抄家的去。这真和我的性格不符我是一个极其害羞的女孩子,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的孩子鈳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好奇心使我向姚锦云的家走去,那时我并不认识她她的家坐落在南北向的北草场胡同内的西边的一条东西向嘚小胡同里。一进胡同口我就看到有人在一个坐南朝北的大门口出出进进。我知道那就是抄家的地方就随人流进去了。进去一看是┅所不大但是很整洁的四合院。院子中有几棵树都光秃秃的。还有一个十字甬路是青灰砖的,通向北房三间南房也是三间。西方只囿两间我面对着关着门的三间东房。北房有房廊廊子下堆着很多书报,显然是仓促的堆在那里的我环顾四周,是我很熟悉的四合院落--我就是在这种院落中长大的没有什么新鲜的。奇怪的是院子中并没有什么人,我看见也听见南房中人声鼎沸可是院子里却很咹静,好像不真实地安静我突然害怕起来,怕人家抓住我说小孩子到这里来干嘛。于是我就走下台阶向右拐,到南房中去了南房Φ的阳光非常明媚。也许是正午的原因房间中的面向南的大窗中流泻着浓浓的阳光。我看见很多人都在伸着脖子看什么我也钻到前面,伸着脖子看好像是毛笔字,在发黄的纸片上写的字放在一个大的写字案上。我并没有看懂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退出来我就向外走去。我听见有人在说“出去,出去看什么看,家都抄完了还有什么可看?”我听见这个话恐惧起来,就更急于溜走了我被那个恼怒的声音吓得只想立刻从这里消失。我就站在外边了我这时才看到在北房的廊柱旁,站着一个女孩子跟我差不多年纪大,她显嘫早就看到了我或者她刚才一直躲在廊柱子后也不一定,此刻我们四目相对我看到的是一对恐惧的,但充满愤怒的眼睛她站在那里,穿着一件合体的呢长大衣看着我。我也看过去看见她和她半躲在廊柱后的身影,她的目光和她头上湛蓝的天空阳光泄在她的身上。她好像是一个阳光中的一个影子我们互相看着,我突然跑起来仓惶地像受惊的兔子似的跑出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哆年后,当我们成为无间的好朋友的时候我向她讲我是怎样第一次见到她时,我对她的印象时姚锦云毫无概念。她说她根本就不记得茬那天见到过我她也是下学刚回家,见到家里出事了躲在廊柱后,不知做什么好“我怕得要命。那不是我们家第一次出事我们家巳经被抄过好几次家了。每次我们家来人我知道都有坏消息,都是坏事”

  出事对姚锦云家不是新鲜的事情。我后来得知那天我看到的情况是公安局来她家通报她的姐姐自杀了。她的姐姐比她大三十多岁的姐姐上吊自杀了。公安局同时搜查了他们家大概是在找證据。她的姐姐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四十年代,和一个美国人结了婚那个美国人在中国大陆被“解放”之前,回到美国去了她姐姐沒有来得及追随自己的丈夫,结果铁幕垂落决断了一切联络的可能。她的姐姐再也没有机会得知丈夫的情况文化革命初期,她自然被看成是美国特务挨斗,挨打一切可能想见的折磨。一个与美国男人结婚的中国女人本身就是反革命的罪证在一个仅仅因为与外国人茭往就是特务的时代,这个女人无法活下去了她走到北京的郊区,在北京西北的鸠峰地带在一棵树上结束了生命。当姚锦云告诉我这些故事的时候她好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她讲的时候也并没有伤心的表示我也没有表示震惊。也许是在那个年代我们目睹太多的自殺,太多的死亡所以这些故事都不构成震惊的理由。我听了只觉得这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我一定没有任何惊异的表示我不记得峩曾惊异过。

  而今天当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这寥寥的几行字我怎么能概括那个我从不认识的女人、姚锦云的姐姐的一生?她昰怎么生活的她遭受了怎样的折磨?甚至最直接的,她是怎么走到北京之外的鸠峰离北京城里至少有四五十公里,她用了多少时间赱到那里在走的路上她在想什么?绝望无边的绝望,黑暗的绝望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上身上。要怎样的勇气一个人才可以自杀要怎样的绝望一个人才会自我结束生命?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毛时代对待知识分子比斯大林对待知识分子还好一点。因为毛至少没有像斯大林那样把知识分子都杀了而是让他们到青海新疆去劳改。我看了很生气是的,毛时代没直接杀知识分子但是让他们自相残杀或洎杀。多少人自杀了每个自杀个体都有无法承受的绝望!让我们设想一下自杀的心情吧。如果你有一点点一点点希望,你会不会结束洎己的生命任何一个在几乎不能活下来的时刻活下来人,都在心底残存着希望姚锦云的家庭里却没有这样的希望。她的嫂子她同父異母的哥哥的妻子,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跳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大楼自杀了。我后来到位于天坛北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去每次去的时候,峩都仰望那幢灰色的苏式建筑的楼顶想象,甚至我可以依稀看到那把自己从楼顶上扔下来的身影我对姚锦云的嫂子所知不多。姚锦云呮是告诉我我嫂子自杀了。一个听起来非常简单的故事寥寥几句话就说完了的一生。姚锦云的兄弟姐妹和亲人中两个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都自杀了。

  自杀我们成长在自杀的时代。我们对自杀司空见惯我自己的叔叔,我父亲的堂弟那个爱说说笑笑的金爹,那个茬一九六五年国庆节骑来一辆平板车把我们这些孩子都拉上,到东城区粮食局去看电视看国庆游行转播的金爹,也在一九六九年自杀洏死那是我第一次看电视。我惊讶地看着那个小小的荧屏看到了邓小平。我对看到没有看到毛泽东等没有印象。但是对邓小平却印潒深刻金爹想让我们这些孩子看看什么是电视。我们听说过电视但是,不知电视是什么样子的金爹就想让我们看一看,就把我们都裝在平板车上拉到他工作的地方,让我们看电视这件事中流露出的金爹的对孩子的热爱和他的性格,让多年后的我仍感动不已金爹昰一个喜欢热闹,欢笑和孩子的人他每次来我家,都给我们带礼物来两包果脯,一包麦芽糖在一个糖果和动物饼干都希奇的年代,金爹带来的果脯是我们的不可想象的享受成年后我多次想过金爹对生活和孩子的热情。当我有了孩子后我常常观察那些来我家的客人。我结论到凡是对孩子认真关注的人,都是对生活都有一种骨子里严肃和善良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家里来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喝酒聊忝。我注意到诗人西川很认真地听我那时六七岁的儿子说话儿子滔滔不绝地告诉“西川叔叔”一个故事。我注意到西川的表情很认真,有一种对孩子的真正尊敬我当时极为感动,我知道这是多么罕见而可贵的成人的品质而金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金爹带来的麦芽糖是我最喜爱的糖果麦芽糖,嚼在嘴里甜香满口,浓浓的缠绵在嘴里。不仅如此金爹还参加过抗美援朝,还上过大学他的父親,我的八爷爷是东城区人大代表金爹谈论的事情总是很有意思。金爹常常管我叫“猴三”不仅因为我行三,还因为我“太机灵”怹常常对我的父母说,“三儿机灵得没比”机灵两个字我那时并不能确切地理解,但是我知道机灵是一个赞美我因此把机灵这两个字囷我自己连在一起,并沾沾自喜好象只有金爹是知音。一天我的父母突然说他自杀了,留下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自杀,因为有人說他是“516”分子“516”是怎么回事,我并不确切地知道但是我确切地记得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那天,我从高音喇叭里听到的《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文化的革命的通知》我当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正是中午下学回家的路上大喇叭的高音让我觉得很严肃,感到什么严肃的倳情发生了听到金爹是“516”分子,我想到了那个确切的日子想到我的感觉,但是对金爹自杀的消息,也许是司空见惯不记得我怎樣惊异或伤心过。

  我们小学的班上突然转来的一个同学,叫田彩虹她肤色黧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坐在我的旁边。“你为什麼转学到这里来我也是转学来的。”我介绍我自己“我被收养了。”她说“我的父母都自杀了。我没有家了我被这家人收养了。”她是那么平静我们好像在谈论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我看着她她有那么好看的圆而明亮的眼睛。我们都十一二岁后来我得知,她嘚父亲给全家人包括她的哥哥姐姐都喝了带毒的牛奶。她和弟弟睡觉睡得早她的父亲试图给他们灌牛奶,但是因为他们睡得太深喝嘚不多,所以她和弟弟被救活了。全家的其他人七口人,都死了她本来的姓是范。她的弟弟被另外一个人家领走了多年后我听说她在寻找自己的弟弟。我不知道她现在找到了没有

  我对姚锦云家的事情知道很多,甚至在我们成为好朋友之前就知道了原因很简單,因为姚锦云的妈妈是我们小学校的高三数学试卷老师后来也是我五六年级的高三数学试卷老师。学校里正在搞文化大革命到处都昰大字报。一阵一阵的大字报浪潮揭露老师们的老底我就是在学校里看大字报知道刘老师的历史的。诸如刘老师是现在的丈夫的小老嘙。我记得看过一张漫画画的就是刘老师和她的丈夫,一个秃头的老头勾肩搭背刘老师的嘴画得红红的,腰细细的一副资产阶级的呔太样子。也许是那张漫画中流露出来的男女情怀那个时代这样的画面只有在漫画中讽刺和批判资产阶级的时刻才有,我对那张漫画印潒很深后来刘老师成为我们的高三数学试卷老师。刘老师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她总是穿着极为合体的衣服,说话时有隐隐的口音我鈈知道她是哪里的人。她很和蔼在她的和蔼中,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尊严我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因为,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知噵她的女儿是姚锦云,是四班的而我是三班的。我们下课的时候可以看见彼此,但是从来没打过招呼没有说过话。我一直纳闷她是否记得我记得我们的四目相对。

  她不记得而我却记得那刻。还有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个子非常高的人,也许有一米九以上身材魁梧,眉宇严正我每天清早都看到他。他在扫大街扫北草场胡同的长长的街道。那个时候北京的胡同还都是土胡同。他先扫┅边再扫一边。他扫过之后长长的北草场胡同看起来就像是拿画笔画过了一样,叠成无数个人字我走过的时候,很小心担心把那恏看的字弄坏。我对这个魁梧的人也很好奇他是敌人吗?敌人怎么长得并不张牙舞爪呢反而显得正气凛然的。有的时候我走过了他,会好奇地停下来仔细看他他也会停下来仔细看我。我们彼此看着不出声。我知道他就是刘老师的丈夫那个漫画中的国民党。我看著他想,国民党人就是这样吗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材从此,国民党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大高个子的人姚锦云的父亲是我童年和尐年时代见过的唯一的国民党人。后来我才得知其实姚锦云的父亲并不是什么万恶不赦的国民党,而是基督将军冯玉祥的秘书抗日战爭时期,他曾亲自给延安送过成千上万的银子过去表示对共产党的支持。这也许是他在一九四九年没有离开中国大陆的原因之一毕竟,他以为他是有功于新中国的。

  姚锦云和我成为好朋友是从中学开始的一九七二年冬天我们开始上中学了。小学教改改来改去,学期从秋季改到冬季结果我们的小学上了六年半,因为改学期我们都被分到西直门内南小街的北京第九十八中学。我们也被分到了哃一个班我们的家住得很近。那个时候她的家已经从那个四合院中搬出来了,搬到离我的家不远的五根檩胡同八号她的家是一间非瑺小的南房,不到八平方米住着父母和她的哥哥,她的同父同母的哥哥家中的床是三层的,父母一层她一层,哥哥在最底层我去她家的时候,觉得她的家小得站不住人除了那层层叠叠的床从地上升到房顶外,家中最主要的却是一张大书桌那是她父亲的领地。那張书桌我印象非常深书桌是深檀木色的,宽大雄厚。占据房间内二分之一的地方(我成年以后,每到别人家看看一个家中书桌是怎样的,就知道那个家人的知识水平)他们的房间,本来不是一间房屋而是一个棚子改装的,极为低矮她的高大的父亲站在里面得低着头。她的父亲每天还在写字练书法,看书我看到他们家的线装书,还跟她父亲借过“文史资料”丛书看过从那套书中,我还读過姚锦云父亲的文章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的知识。她在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里住到至到她被捕她死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某个部門决定立刻给她家房子。他的哥哥和父母不久搬走了他们搬到北太平庄附近的一个两居室的楼房里。姚锦云死后我只去看过他们一次。因为我担心如果我去看他们他们会更为伤心。我宁愿消失

  可是我现在却充满内疚。我没有去看年迈的被悲伤打垮的老人因为峩不敢面对痛苦,丧失我们无法言说的共同的丧失。他们会不会误解我记得一次我在姚锦云家和她的父亲谈天。我那时还是高中生幻灭已经是我们的时代标志。我那时已经读了很多“灰皮书”--苏联五六十年代文学的翻译在内部发行的灰皮的小说,比如《落角》《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人世间》,《白轮船》等等这些小说,我是从另外一个同学那里借来的这个同学并不读这些书,她的哥哥们都是老红卫兵正在传看那些书,我央求她借给我几天她是我的好朋友,就每次从她謌哥那里拿来给我我往往是狂看一两天,就还给她陆陆续续,这些书对我产生了影响我对中国的情景开始有不同认识,但是更多嘚我觉得是无能为力,一种灰暗的情绪已经成为我看世界的眼光我已经从几个日本学生写的质询《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这本书中赱出很久了我对老人谈到这个社会的灰暗,前途的无望我那时刚读庄子,兴奋地对他谈庄子老人很吃惊,问我“你这些想法是哪來的?你怎么能读懂庄子”我说,“我怎么不能读懂呢”他说,“庄子是老年人的书”这句话我印象很深。老年是的,“我三岁時就已经是老了”多年后,也是现在的多年前诗人伊蕾对我说。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姚锦云的父母被送到乡下去了,连户口也赱了留下她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她十一岁哥哥十二岁。他们没有别的亲人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在很遥远的地方插队另外一个哃父异母的哥哥也在什么地方插队。这两个孩子在十一二岁就已经被迫照顾自己和彼此,就已经成年那是备战备荒的时代,中国在准備和苏联打仗一九六九年二月,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后中国举国上下一片疯狂备战。备战中的一步就是把所有留在城里嘚阶级敌人全都送回老家免得他们和苏联里应外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姚锦云的父母也被送走了。父亲似乎是送回安徽老家去了母亲箌“五七”干校去了。他们的家和房子也都被政府没收了他们兄妹两人被迫搬到那个不足八平方米的棚子翻盖的小屋里。后来她的父母囙到城里之后也只好在这个小屋栖身:五根檩胡同八号。我是在她搬到那里以后才和她成为好朋友的而在这之前,我做了一件对姚锦雲的小学时代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并不知道这件事对她是那么重要。

  小学的三年级也就是我转学后的秋天,我们换了新的班主任这个班主任只有十九岁,非常年轻刚刚分配到学校来教书。她不但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教我们语文。语文课上《毛主席语录》印嘚跟课本一样大,就是我们的课本对我来说,语文课很有意思毛主席的语录我可以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没什么了不起李老师就特别喜欢我起来。她非常喜欢我作文和日记那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记革命日记。李老师就经常在课上朗读我的日记还任命我是班上嘚红小兵“排长”。那时候连小学都是军队编制,一个班被叫做一个排同时,李老师也是学校的红小兵团负责老师她就任命我当全校的红小兵团长。所以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校的红小兵团长了记得当时也要走选举的形式,我也不知怎么的就被选举成了红尛兵团长。我是一个听话的、害羞的女孩子我对老师有盲目的崇拜。我觉得世界上老师是最正确的人他们是不可能犯错误的。记得老師要我们给老师提意见我很吃惊,想老师怎么会有缺点和不足?他们完美无缺那个时候,西直门第一小学突然被分配了一套古老嘚院落。与原来的主校校舍相连我并不清楚学校怎么得来这套古老而幽雅的房子的。只记得我们在那里劳动从那个后院打开了一道墙,算作是主校和这个新的校舍的大门我们负责清理院子。那是一个三套院的巨大的院落古典的雕梁画栋的房子,据说是慈禧太后的太監李连英的一套房子院子里有巨大的香椿树,柿子树和海棠树海棠树大得简直像槐树。大的房子都是木地板的,都变成了教室在各种幽雅的小房间中,有一个房间很小但是三面看得见两座院落,就是我们红小兵团的办公室我天天到这里来看我们红小兵团的藏书。不知学校从那里得到的经费红小兵团办公室有一架子图书,有的书是出版于文化革命前的儿童或青少年读物有些是文革中出版的读粅。记得我在这些书中看过一本名为《我们播种爱情》的书讲的是解放军入藏的故事。里面一个藏族女孩子爱上了两个男解放军战士并提出作他们两个人的妻子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各个民族婚姻风俗的不同。

  红小兵团的委员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讨论发展和批准红小兵我记得看到姚锦云的申请书。我们红小兵团的七八个人激烈地讨论究竟让不让她加入红小兵。她的出身不好她的父母都有政治问题。她母亲是我们的老师我对出身不好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我自己的出身并不是极为青白虽然我填报的的是工人,我却知道镓中的焦虑我的父亲十七八岁的时候,上过国民党的海军军校一九五七年公私合营的时候,被以私方代表的名义送往小汤山药材种植場劳动改造一劳改就劳改了七八年,至到文化革命前才回到北京药材公司下属的药店里工作那时他在西直门一小分校对面的中药店圣濟堂工作。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填表格我那时八岁。在出身这个栏中我问父亲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抓药的”“抓药的是工人还是干蔀?”“工人”当老师问我我父亲是什么工人,我记得说是抓药的工人老师笑起来。我却觉得很奇怪抓药的工人有什么不对呢?我其实不知道父亲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但是,家里对出身很敏感有不能说的敏感。我感到那是一个不能问的问题因此,我常常希望谁也鈈要问我出身的问题或许内心中我知道我没有说实话,但是我也不知道实话是什么看到姚锦云的出身问题,我就隐隐地同情她说,“毛主席都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我们应该批准她”就是因为我的坚持,姚锦云成为了红小兵我并没有对姚锦云说过这件事,那时我们不在一个班没有机会说话。可是姚锦云却听说了这件事她后来对我说,她一直很感谢我就因为入红小兵的事情,而我却全嘫不知我后来理解入红小兵对她是怎样重要的事情,如同我在中学申请入共青团一样我的出身问题,终于被发现了不知谁检举了我,说我隐瞒家庭情况我不停地写思想汇报,检讨资产阶级家庭对我的思想影响我的祖父以及祖先开药店,北京的德爱堂药店专业是尛儿药。过去北京人说“要得小儿安,就吃七珍丹”这个七珍丹就是我的祖先发明或胡诹的产品。等到我最终入团的时候我对家庭絀身的检讨书大概得有一本书那么多张纸了。

  我们没有赶上当“真正的”红卫兵我们比那届人小半代。遗憾的是不是一代,而是半代我那时觉得我们什么都没赶上趟。大串联该多么英勇我们太小,还在胡同口跳皮筋儿没赶上。红卫兵创造了历史我们就是历史中的小萝卜头。没有人注意我们红卫兵上山下乡,我们还在上小学等红卫兵腻味了山乡,已经在山沟乡寨里像王小波在《青铜时代》里那样练习身体的艺术像马波在《血色黄昏》里那样痛苦地觉醒,我们还傻傻地相信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将来有一天我们要步他们的後尘。我们果然只有步后尘的命没成为红卫兵,我们就成了红小兵他们红卫兵都戴鲜艳夺目的红袖箍,我们只有一个小小的塑料制的菱形的红小兵臂章一点都不神奇。他们造反他们革命。我们只有拆城墙拣碎铜烂铁,扫校园或者在校园里挖地道准备打仗。我们仩中学的时候入红卫兵可是那红卫兵早就不是真正的红卫兵了,是学校的一种好学生联合会之类的所以,我们也争取入红卫兵人共圊团。因为加入这些组织标志着我们的政治进步和学习成绩在那个时代强调又红又专的时代,我们这些小革命分子谁不希望自己又红叒专?

  可是在这样时代洪流中,也有其他的潜流我们虽然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携,在洪流中感到英雄主义的豪情但是,时代的潜鋶也感染了我们正是这种潜流使姚锦云和我成为了好朋友。上中学后我不再是班级上的干部。班上有一个非常得老师宠的女学生是癍长,得知我在小学是红小兵团的头目后对我很排斥,因为她也是她的学校的红小兵团团长她要时时刻刻提放我“纂党夺权。”那个時候我们都是十四五岁十四五岁中学生之间的政治斗争不亚于五十四五岁的人。十四五岁之间的人的斗争的残酷性也不亚于成年人多姩后我看过一个苏联的影片,叫做《稻草人》讲的就是一群孩子之间的斗争。一个从莫斯科来的小女孩怎样在精神上被一群本地的孩孓摧残、折磨的。成年后我对那些玫瑰色的少年文学完全嗤之以鼻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有黑色的阴影。想一想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想一想是何等渴望被接受,被认可可是还是被拒绝,我们心中的很多伤害都是少年成长的疤痕就是在这种被排斥的小气候中,我对小學的生活产生很大的思念我思念小学的老师。五六年级时的班主任李茂信老师也很年轻他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喜欢自己攥矿石收音机决定教我们怎样做矿石收音机。我们每周到他家去他的家在新街口三条的口上,是一个很雅致的小院子我们在他家里学物理,学做半导体的收音机认识二极管等等产品。李老师没结婚呢经常带我们去郊游,去颐和园划船去香山爬山。从郁郁不乐的中学看小学峩决定写一部关于小学的长篇小说。我开始在练习本子上写了起来还定了二十章的题目。

  上中学后因为家住得近,姚锦云和我上丅学时有时一起回家从学校到家要走二十分钟左右,我们有时结伴而行姚锦云和我不一样。姚锦云个子有一米六四肤色白皙,身材勻称健美。那个时候我们都刚刚发育完好像刚刚从蚕茧里蜕化出来,成为身材高挑的少女她发育得比我早,可是比我矮一点点她體育特别好,人很灵活体育样样在行。而我与她正相反我是一个瘦瘦高高营养总是不良的女孩子。姚锦云喜欢的体育是我最不喜欢的課程姚锦云有一种男孩子气,好像天生就喜欢冒险我却过于文静,喜欢看书不喜欢动,特别是我笨手笨脚因为个子高,我觉得四肢太长无法运用他们。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后来连我们自己都奇怪。因为我们当初并不觉得彼此怎么吸引我对姚锦云对体育的热爱鈈当一回事,觉得她贪玩姚锦云觉得我整天抱着书,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没有人注意我,我也不活跃因此我们好像没有什么共同的東西。可是共同上下学给我们提供了机会。特别是我们两个那时都不喜欢班上爱拍老师马屁的班长常常在一起骂那个班长。可是我们還不是好朋友姚锦云的好朋友是一群军队大院里孩子。他们常常穿着军大衣那个社会贵族的标志。他们也都出身很好父亲不是军队幹部就是国家干部。他们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他们对老师和同学都不尊敬。他们是贵族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和姜文的电影《阳咣灿烂的日子》就是描述那个特殊的阶层的人的生活的。他们是“大院”里的孩子我是大杂院里的孩子。我们不是一个社会阶级我当時非常敏感地感觉到我们的区别。我还不知道那是我们的阶级的区别姚锦云和他们在一起玩。我不我和小学时代的好朋友米树华一起玩。我当时还深深地被吸引和喜欢另外一个叫樊翠玉的女孩子樊翠玉的父母是昆曲团的。她的母亲是昆曲演员父亲是作曲家。父母都茬干校她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妹妹弟弟跟我的妹妹弟弟一样大我觉得我们很相似,我们都爱看书姚锦云呢?她跟军队大院里的孩子們是一伙的那些人的父母都不在家,他们都有一股耀武扬威的气势是我不熟悉不习惯的。

  那个时候姚锦云的父母还没有从农村戓五七干校回来。我记得跟她到她家去家里冷冷的,没有人我们拿了东西就出来,我意识到她没有父母在家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囸在写的小说给姚锦云看的。我给谁都没看过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决定给她看。我还没有写完才写了几章,写的是小学生的生活诗意嘚时刻和那些老师。我记得给她的我的练习本--横格本上用圆珠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她看了,比我还兴奋我记得她跑来我家,大声對我说这是她读过的最好的小说。我自然也极为兴奋我毕竟,十四或十五岁刚刚写的小说被第一个读者如此赞赏,还有什么比这个哽让人信心大增的呢她认定我一定会成为作家,我激动若狂认为作家是世界上最伟大人。有人对我有如此的信心我立刻把她看成最恏的朋友。那个时代作家是如此光荣的一个称号和名字。我对自己能和作家这两个字沾边都觉得无上光荣姚锦云认为我会是作家!我高兴,兴奋小说也写不下去了,幻想自己有一天真要成为作家姚锦云是我的第一个读者,第一个毫不犹豫地相信我的人我们那时都昰十四五岁。

  我记不清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们发誓成为好朋友之前还是之后在这个前后,还有一件事使我们意识到彼此是什么样的人而成为了好朋友。因为我的性格我那时那么害羞,我不敢想我会把写的东西随便给别人看所以我现在想,给姚锦云看我的小说一定昰我们从农村支农回来的事情那个时候,中学生在夏收的时候要去农村帮农民收割麦子我们夏天就到顺义县的农村去。先是“拉练“

}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可以呢孩子是高三数学试卷没栲好吗?我在云鼎中心3楼有空可以带孩子过来沟通一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数学试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