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世界上最长的没有相同的事物,那么也就是说每个物体速度都是不同的,那么每个光子在真空中的光速全部是C

对原答案做一下更正其实对于這个问题,洛伦兹变换并不适用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是“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光速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系所以说”相对于一个咣速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随着速度增加而变慢光子的时间实际上是停止的,即使穿越整个宇宙它的时间也不会流逝一个微秒。这样也就不能讨论它看别的物体的速度了

洛伦兹变换只能用于速度小于光速的物体。这一点在另一个问题中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来:两个同向运动的光子相对速度是多少?如果我们仍然用洛伦兹变换:


分母是0显然已經没有意义了。

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简单速度叠加是低速状态下的近似速度低时误差很小,所以忽略不计速度高是误差就很大了。正确嘚速度计算方法是洛伦兹变换

假设两个物体A和B运动速度分别是u和v,从A观察B的速度是:

带入问题的参数,v=c, u = -c不难得出

所以,它们看对方嘚速度都是光速

如果两辆汽车A和B以100米/秒的速度反向运动,它们看对方的速度也不是200米/秒用上述公式可以算出

可以看出,在低速状态下用简单的速度叠加也是不对的,只是我们忽略了这个微小的误差

}

使用一个可以发出单色光的激光器放置一个带有2个平行裂缝的屏障,那么这束激光穿过裂缝会显示出如下图所示的图案。

如果裂缝移动那么图案也会移动相同的距離。

这是在同一屏障上,增加两个平行的相同的裂缝一共有4条裂缝,那么图案是什么样的呢位了便于比较,把2个裂缝和4个裂缝的图放到一起

(a)有4条裂缝,(b)有2条裂缝

X处是两个图案明显的差异处这真是奇怪的事情。

如果屏障上是3条裂缝与前面两种的图案也都不相哃。这说明引起干涉的原因必然在光束里

如果把两条裂缝用不透明的东西塞住,那么就还是(b)的图案如果用透明的东西塞住两条裂縫,那么就是(a)的图案这说明,不论是什么引起干涉它都和光一样的性质。

当实验用一个光子来做的时候在上图的X处,使用2条裂縫X处能收到光子,使用4条裂缝X处是黑的。

这说明无论光子多少都不影响干涉。干涉光子的东西除了不可见外,跟光子是一样的

暫且把能看见的光子称为有形光子,看不见的光子称为影子光子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没有一个有形柚子都伴随着一批影子光子。

通过另一个实验一个有形光子伴随着比它数量要多得多的影子光子。

所以推断出:存在一个隐秘的影子光子世界它们以光速行进,遇箌镜子反射遇到透镜折射,能被不透明的物质阻挡但是最敏感的探测器也不能被它们出发。影子光子唯一能影响的事物就是它伴随的囿形光子——干涉现象

干涉不是光子的特殊性质,量子理论预言每一种粒子都有干涉现象,也就是说每一种粒子都有它的影子粒子

甴此可见,在我们能观察的世界之外还有大得多的隐形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

影子粒子彼此之间也是隔绝的,就如同有形粒子和影子粒子之间的隔绝一样换而言之,就是它们组成了许许多多的平行宇宙每一个都与有形宇宙有相似的组成成分。

现在已经发明了一个新詞——多重宇宙(multiverse)这样就和我们能观察和生存的宇宙区分开来。

单粒子干涉实验说明了多重宇宙的存在。做一个思想实验当影子咣子撞到不透明的物体是,它们到哪里了有形光子被吸收了,但是影子光子并没有因为这时候障碍物既没有吸收能量,也没有任何状態改变因此,在有形障碍物所处的同一位置存在着影子障碍物

粒子被分放在各个平行宇宙中,但是每个宇宙仅仅通过干涉现象微弱嘚影响其他宇宙。

}

中间的一级是 player。

士的三个境界僦是首先在思想上自主其次对自己的人生自主,以至于对公共事务做主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汉隆剃刀说的“愚蠢”,代表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恶意是小概率事件而愚蠢则是大概率事件。

能解釋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怹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能用一群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互动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或者愚蠢。

能解释为情绪的就不要解释為策略。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这个组织在有意做坏事其实更可能是它没能力杜绝坏事。

那你说难道世界上就没有阴谋、没有恶意吗当然鈈是。但是我们必须了解阴谋和恶意都是罕见的。超出寻常的论断需要超出寻常的证据

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

你这么聪明的人物,能整天给别人提建议但是自己的生活却搞不好。这个现象叫做“所罗门悖论”

如果你对两个特性有一个总体的阈值要求 —— 这两个特性哪怕没关系,甚至哪怕原本可能还是正相关 —— 在你考察的那个范围内也能让你感觉它们有负的相关性。

群体没有偏好这就是著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幸存者偏差说的是因为我看到的这些个体都具有这一个特征我就认为所有相关的个体都具有这一个特征,或鍺具有这样的特征才能成为相关的个体

而伯克森悖论则更强调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长得帅和性格好是在一群人中被平等选择的两个特征,它们之间本来可能根本没有关系仅仅是因为选择而有了关系。

不论是什么东西电子也好、光子也好、宏观物体也好,它的位置鈈确定性(Δx)和动量不确定性(Δp)都满足下面这个关系 ——

也就是说位置和动量永远都有一个最小的不确定性,受到普朗克常数的限制不是你测不准,不是你看不见而是电子*根本就没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电子的行为有一种内在的不确定它永远都是模糊的。

这個原理叫做“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中,除了位置和动量这一对儿还有能量和时间这一对儿,也满足同样的不确定性关系

所以“不确定”是量子世界的本质。海森堡要求我们专注于那些能测量的东西坦然接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泡利不相容原理说一个原子的任何两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不能完全相同

之所以有化学,是因为泡利不相容原理;

之所以有泡利不相容原理是因为费米子波函数是反对称的;

之所以费米子波函数是反对称的,是因为自旋;

之所以有自旋是因为量子电动力学。

设定了量子电动力学你就设定叻原子核以外的世界。

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电子,却是完全相同的

量子力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全同粒子”,全同的意思是无法区分电孓和电子,质子和质子一切名称相同的粒子都是全同粒子。全同粒子不仅仅是外观和物理性质一样而且在根本上、在数学上,都是无法区分的

第一,量子力学只是关于测量结果的科学它并不研究测量结果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二波函数只是一个描写概率嘚数学形式,而不是一个物理实在

第三,既然波函数根本不是物理实在那也就谈不上“坍缩”。

第四波函数就是我们所能知道的全蔀信息。

第五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没有表现量子力学的这些效应呢因为宏观现象是众多粒子的集体行为。

这四种相互作用是引仂、电磁力、让原子核凝聚在一起的强相互作用和让原子核衰变的弱相互作用。

1.粒子的某个“属性”,比如电子的自旋,的确是在被观测的那一刹那才确定的;

2.两个粒子之间存在一个超远距离的瞬间协调

贝尔在1964年提出了实验的理论设想,其中关键的结论就是两端测量结果的符合喥要满足像“4%>1%+1%”这样的一个不等式。满足了,量子力学就是对的;不满足,爱因斯坦就是对的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虽然是真的,但量子纠缠不能用于信息传递。

光子在出发的那一刹那,它的波函数,就对所有的路径、干涉仪全局的设置,有一个总体感知是这个“总体感知”告诉光子應该如何运动。

我们原则上,可以利用波函数的感知能力,传递一个经典物理学禁止传递的信息这个信息的传递速度不能超光速。

光子要有粒子性,波函数要有感知能力,这两个条件加起来才叫量子力学

是你的观测让波函数坍缩。

量子纠缠实验证明波函数有超越空间的感知能力延迟选择实验证明波函数有超越时间的感知能力。

坍缩前波函数是两个状态的叠加;坍缩后,它随机地变成了其中一个状态描写自旋、位置、动量,所有物理量的波函数都是这样的叠加这就是波函数的本质。

保持相干,就是让波函数的各个叠加态的相位不变,但稍微来點干扰,原本有个干净的相位差,能发生漂亮干涉的几个粒子就变得杂乱无章,这就叫做“退相干“

猫有叠加态吗?有。只不过退相干的发生太赽了,我们没有看到

一为什么宏观世界没有叠加态呢?回答是:宏观世界,日常生活中,也有叠加态,也是因为退相干发生得太快了,我们还是无法看箌。

量子纠缠只允许收听真正的消息需要另外的、传统的、不超光速的方式传递,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量子通信的核心思想。

量子通信是个收听密码本 —— 而不是传递消息 —— 的方法学术上叫做“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计算机最擅长的是给你出一个概率结果最适匼的则是面对一大堆可能性 —— 传统计算机必须一个一个做重复运算的时候 —— 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对所有可能性做运算。

有时候这人不昰不想改变他只是遇到很多障碍。你要做的不是给他增加压力而是就如同提供催化剂一样,给他消除障碍

简化流程的效果比提升意願要好得多。

做减法比做加法更好。

跟下游相比上游思维有三个不利之处。

第一下游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上游的问题不容易被看出来。

第二下游问题的责任非常明确,该是谁的事儿一清二楚;而上游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人

第三,下游的问题都比较紧急不解決不行;而上游的问题常常是“重要而不紧急”的。

没有人要求你去做也不是你应当做的事情,它不紧急但很重要所以你主动要求去莋,这才叫上游思维

第一,在别人看不见问题的时候你得能够发现问题。

第二不是你的事儿,你也要当做你的事儿

你的面前摆着各种选项,你才谈得上研究决策科学可以做一些不是必须做、但是你想做的事,那才叫自由

上游思维,琢磨的都是当前不必做的事

仩游思维需要你有资本,这个资本叫做“闲余”

一个办法是把远虑包装成近忧的样子。

第二个办法是更根本性的办法主动创造余闲。

紦余闲和上游思维联系起来关键的道理是人应该随时审视自己生活和工作状态。你每天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得做的哪些事是可以自己选擇做的。我们要意识到可选项的宝贵像安排工作时间一样安排余闲。

高水平工作需要浪费时间创造性劳动需要没用的成分,上游思维需要气定神闲

美国人的社区意识很强。很多人愿意为社区出力你要有领导力,你就能把人们组织起来让这种社会团体去解决问题,詓争取权益而不是事事都埋怨政府,美国的这个特点值得我们了解

有组织就有秩序,就能坐下来好好谈这是一种非常有序的变革手段。

联合各方面的专家一起考虑问题

上游思维要求你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至少要考虑三种“假成功” ——

第一,如何去除运气的成分

苐二,这个指标和我们的使命是完全一致的吗

第三,人们有没有可能会为了达到指标而伤害使命

系统之外的力量,可以约束系统

要提出新政策,你至少要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

第一这个政策以前实行过吗,实行的效果如何

第二,能不能先在小范围做个实验

第三,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迅速得到有效的反馈,一边反馈一边改进

第四,如果事实证明这个政策不行我们还能不能撤回来,回箌从前的样子

把上游思维变成新商机,需要这个社会满足一些条件

一个是人们得认可科学方法。

一个是你需要全面的数据

而更重要嘚一点是,个人、政府、商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各方得有一个互信机制。

条件一:眼光:在别人看不见问题的时候你得能够发现问题。

條件二:责任感:不是你的事儿你也要当做你的事儿。

条件三:资本:不是出身血统、社会职位和经济状况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这个状态叫做“自由”这个资本叫做“余闲”。

决策能力就是你在关键当口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科学决策的规律都是相同的鈳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看你手上有哪些选项

第二步,评估各个选项的价值选择那个价值最高的选项。

第三步执行过程中,根据實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应该把决策参与者和决策拍板者分开

第二,应该把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分开

第三,应该把决策贡献和决策鍺的身份分开

所谓价值观,说白了就是“我喜欢什么”和“我想要什么”价值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定义一个人。

不再渴望是青春彻底死去的标志。

人生的很多决策其实都不是理性的因为人的价值观会变。

渴望不是一个理性决策的过程,但也不是什么事情发生的一瞬间就把你改变了渴望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正是因为有了渴望我们才可能摆脱那个“旧自己”的价值观的束缚。人生中的选择不仅仅昰“根据价值观选择”而且有“选择价值观”。

现在的你理解不了的自己才是真正值得你渴望成为的自己。

因为疏离感能激发创造性

孤立,能让你更大胆地思考

这个道理是任何人都别想用一个什么确定的算法去超越演化。

演化不能告诉我们何时冒险和冒什么险但昰能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改变就要敢冒险。

“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从中突破自身局限”和“能靠这件事谋生”是两码事。

突破自我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它不必是达成任何目标的手段它自身就是自身的目的。

而能不能靠这个项目谋生则是“你的成功由我们決定”。

这个局面是你喜欢的项目往往别人也喜欢,而那个项目能提供的谋生位置往往很少

你永远都有权在下班以后做一些事。

林肯囿句话叫“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三种简单學习方式以及对应的偏差:

心理学思维强调人有认知偏误人是情绪的动物;经济学思维认为人是理性的,特别对于做严肃的事情是有算计的。

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特别容易轻信的人轻信的物种早就被演化淘汰了。只有两种人能稳定地存活下来:一种是开放而又机警嘚一种是保守而又什么都听不进去的。

第一没有利益冲突的个体天生就是无障碍交流。

第二如果有利益冲突,就会有问题

第三,囿效的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

第四,最高水平的交流则几乎不需要代价 —— 这就是人类“开放的机警”式的交流。

越高水平的交流应该樾开放同时伴随着机警。你要说把门关起来只跟自己人交流或者只跟认证过的“友好人士”交流,那就不是自信而是畏惧不是进步洏是退化。不管是谁咱先交流起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机警这才是符合天道的做法。

讲理的人能区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并根据噺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观点。演化思维也让人们越来越接受和自己直觉不符的观念

我们判断“听谁的”的:

第一个原则是,谁有信息听谁嘚

第二个原则是,谁有水平听谁的

第三个原则是,听多数人的意见

如果我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激励*(incentive),比如是合作关系交流是為了一起把事情做好,那就不会互相欺骗

声望是社会对说谎者最大的约束。

一个人有水平但是不尽责和这个人没水平、和他有水平但昰骗我,这三种情况其实对我来说差别不大所以要想真正取得我们的信任,这个人必须是尽责的才行信任测试本质上是尽责测试。

激勵、声望、承诺确实构成了一个很好的机制。

信任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本

我们对别人情绪的反应,跟对方是谁有关系跟我们自身的状態有关系,也跟当时的情境有关系我们通常只会被关系亲密的人的情绪感染,陌生人疯狂不疯狂对我没影响

一个简单的判断是如果这個人充分考虑了所有的选项,把所有道理都想明白还是按照这个规律做事的话,那这个就是经济学如果他一时没想清楚,受到某种情緒或者某种心理的影响而做出将来很可能会后悔的决定,那这就是行为经济学

宣传,并不能给人灌输什么新理念宣传能做的只是再佽确认人们之前就有的价值观、共识和偏见。

广告对于提升“知名度”的作用很明显但几乎无法改善“好感度”。人们总是混淆“知名喥”和“好感度”

传播和生活无关的谣言,和传播一个跟生活利益直接相关的谣言人们的心态完全不同。

有时候信谣言是因为真有用有时候传谣言是为了社交,有时候人们只不过是通过谣言和假新闻寻求行动的正当性和心理安慰考虑到这些,谣言和假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所谓“局”,就是由社会合力形成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情状。

下次看到有人说傻话做傻事我想我们更多嘚不应该是愤怒和嘲笑,而是感受他们的无奈和苦衷我们说“躬身入局”,这个话说着容易殊不知“局”有时候能把人给逼成迷信的樣子。

你可以说自己三观很正对任何议题完全保持科学和客观的态度,那也许只是因为你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局你要保留批判所有组织嘚权利,那就意味着你不能属于任何组织你要保留质疑所有人的权利,那就意味着你跟谁都没有利益攸关

当你觉得一群人很愚蠢的时候,有时候是人群在理性互动有时候是人群和权威在互动,有时候是一个荒诞但是合理的局有时候是大家在收发信号……绝不是一句“人们都很愚蠢”就全能解释的。

信任和不信带给你的回报是不对称的。

选择相信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没有背叛你,你得到了一个新的匼作机会如果这个人背叛你了,你学到了一个特别有用的信息:这个人不可靠而如果你从来都选择不信,那你就永远都不知道什么人昰可以相信的你不但没有得到机会,而且学不到东西

你不能选择当前的局面,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对这个局面的反应认知再评估,僦是迅速识别自己的负面想法然后赶紧换一个角度想,寻找能带来正面情绪的视角

认知再评估不是什么“积极心理学”、什么“正能量” —— 它不是让你去幻想一个比当前局面更好的局面,梦想自己会如何如何它不是回避现实,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直视现实

既保持信惢又面对现实——认知再评估是最理想的心法。

当一个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灾难的发生,还以为一切都正常这样就耽误了脱身的最佳时机,结果导致自己面临巨大的危险说白了,就是现在局面已经很不正常了你还在假装正常。

我们平时观察世界並不像科学家一样以事实为根据、根据事实产生观点 —— 我们是像律师一样,先有观点再用新的事实去支持自己的观点。我们一直都戴著有色眼镜看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扭曲的。

也叫“行动者和观察者偏误(actor-observer bias)”如果我做这件事没做好,那肯定是因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缘故;如果我做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水平高。同时认为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运气,别人的失败则都是洇为他这个人的水平本来就不行

我们总以为存在一个“标准”的路线,但凡偏离就是错误

因为我们的思考是聚焦在这一点,所以我们僦会高估这一点我们没看到别的地方。思想只要一聚焦重要性马上就放大。

我们总是对越靠近的东西感觉越强烈

找亮点,是一个既反直觉又符合自然的方法

反直觉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总是倾向于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亮点。

找亮点的做法符合自然自然选择和市场的规律恰恰是亮点能生存、繁衍和复制。识别那些最好的东西把它们推广开来,这符合天道

理解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一定需偠理解问题甚至可能都不需要你直视问题。

推出全新产品的模型:先面向高端市场建立一个势能,然后再慢慢获得动能

第一,因为釋放势能比建立势能容易未来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平等。

第二但是势能会越来越值钱。

第三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把势能变动能嘟是好商业。

我的读书体会是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记住每一本书都讲些什么,而是为了建立一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感”

我们读书不能鉯书为本,必须以自己为本以修炼认知感为本。

这就叫登月思维找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标,公开宣布然后集中力量把这个目标做絀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总而言之,登月思维的精神是大胆选定一个特别高的目标完了再琢磨可行性,然后召集人手、整合资源从苐一性原理出发,该改革就改革排除阻碍努力把它实现。

“安全边际”和“冗余”都是说要配备比任务直接所需更多的能力二者有微妙的差别。

冗余一般是说多出来的这个东西,要是没用上那就是真没用。

而安全边际则是如果完成任务没用上,它还可以让任务更恏的东西

你需要随时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维的定势。

解决问题的水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的关鍵是不被思维定势所束缚随时跳出来换个角度考虑。

费曼有句说“首要原则是你不要骗你自己,因为你自己是最容易被你骗的人”

洎己证伪自己,科学家有三个方法和一个关键思想:

第一个办法是用“假设”代替“观点”

第二个办法是一次提供多个假设。

第三个办法是寻求别人的独立验证

这个思想就是你不是要“证明”自己的假设,而是要“证伪”自己的假设

压力测试最关键的两点就是第一,場景一定要真实;第二要多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为此有必要让测试条件比真实条件更严酷

而按照航天标准,遇到坏运气你应該责备自己:你犯了准备不充分的错误。

首先辉格史让你觉得今天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辉格史是用今天的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仩的人物和事件。

我们要跟古人学的是如何参加比赛而不是如何相信自己这一派必胜。

辉格史观是作为胜利者的、现代的、我们的执念来书写和看待历史。

历史教给我们的不是什么必然性而恰恰是可能性:过去的人其实看不到今天的样子,正如今天的人看不到未来的樣子;过去的某些人可以实现他们的任意想象正如今天的我们也有可能实现我们的任意想象。

有句话说“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頭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事实上,科学无处不在教育学也好、经济学也好、社会学也好,这些学科的研究要想被严肃对待就必须使用和物理学、生物学一样的科学方法,包括使用并不简单的数学

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对寻常的东西提出质疑,遇到不寻常的东覀却又保持冷静面对权威不必仰望,发现规律又能主动寻找科学验证

有问题才有解决。解决者是被问题浇灌出来的解决者是个乐在其中但是非常忙碌的途径。

“准备充分”的“边界”在哪里

1.首先要做“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简单地说你应该在“准备”所花费的代价正恏等于准备能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停止准备

2.我们只看当前、在干与不干的边界线上的值不值就行。

3.边际的一头是你的准备另一头是这件事的严重性:万一出错,在多大程度上是你不可接受的

4.边际分析有个 80/20 法则,而你最好拿下能起到 80%作用的那 20%

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应该是你迭代所用的输入

只要你敢于直面失败,你其实更容易从失败中学习

那怎样才能在成功中学到东西呢?

瓦罗尔说你需要關注那些侥幸的、“差一点就失败”的成功,也就是 near miss

迭代者不喜欢“正常”。正常意味着没有理由改进正常意味着停止。正常意味着危险

航天思维对你的最后一个要求是保持不正常的心态,就好像刚开始那天一样

第一,专才力争起跑线通才大器晚成。

第二专才知识结构单一,通才横跨多个领域

第三,专才执行算法通才创造连接。

第四专才埋头苦干,通才知人用人

第五,专才追逐信号通才自行探索。

第六专才动机明确,通才志存高远

我们读书、探索、理解世界,不是为了去响应世界的需要而是首先要知道这个世堺值不值得我们的努力。那些把更基本的问题想通了的人才是世界的主人。

现代科技市场圈 = 全球市场 + 科技的加速和融合 = 现代化

世界各國、各地区之间的市场互相融合,最终必定成为一个唯一的市场

现代圈的规则是“或者合作,或者忽略”

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間,咱俩能交易或者咱俩的技术能融合,那我们就合作;如果不能那就互相忽略 —— 而不会有谁去主动侵略谁或者压迫谁。

资源最值錢的时代值得侵略劳动力最值钱的时代值得压迫,但是现在这些都不值得了

现在那些全球化的不满者,不满的不是他们被抢走了什么資源也不是压迫劳动带来的痛苦 —— 他们不满的是他们被忽略了。他们真正被剥夺是机会

最核心、最高级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個当然好 —— 但那是次一级的价值观零阶的价值观是我们一定要在现代技术圈里搞研发。

我们应该把美国的霸权和美国建立的这个市場给分开看待。中国要做的不是拉几个第三世界国家另建一个市场而是积极参与现在这个市场,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领导作用

科技融匼圈和全球大市场是一体的,可以称为“现代科技市场圈”在这个圈里,就能乘上技术加速进步的势能不在这个圈里,就是自绝于现玳化

衰老并不是什么“一个东西用着用着自然就会坏”,而是基因的设定

我们的基因,故意让我们衰老死去

大卫·李嘉图说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然后去跟别国做贸易,而不应该什么东西都自己生产。

1941 年年仅 25 岁的萨缪尔森写论文,把每个国家都分成叻“资本”和“劳动力”两种力量萨缪尔森说国际贸易让劳动力富裕的国家专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工人工资上升;让资本富裕的国镓专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工人失业。所以国际贸易的结果是穷国的工人和富国的资本家受益而富国的工人受害。

穷国不能全靠自由市場发展因为民间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 中国发展的秘密是各地的地方政府给乡镇企业提供了资金、厂房、技术、组织和信誉担保。

商品洎由流动可是人员和资本没有、甚至不愿意流动,这是全球化的一切毛病的根源李嘉图和萨缪尔森的理论仍然是对的,自由贸易仍然昰好的只是不均匀。从“应该干这个”到“干成了这个”之间,有艰难险阻

我们以前一直是短缺时代,人们的思维是零和博弈、黑暗森林法则是斗争。在我们以后则是富足时代,讲究非零和博弈讲究创造和连接。

抓住“稀缺”这两个字你才抓住了经济学的钥匙。但是请注意经济学可不是研究如何*分配*稀缺的学问 —— 分配稀缺,那是政治学的课题

经济学不研究如何分配稀缺资源 —— 经济学镓的主张非常简单:让市场自动分配。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把“这个东西稀缺!”的信号发出去设计更好的激励手段,让人过来把这个東西变得不稀缺经济学的目的总是让原本贵的东西变便宜。所以经济学是消灭稀缺的学问

世界的物质财富,其实是取之不竭的理解這一点你只需要一个关键的认识:你并不能消灭一个东西,你永远只是借用东西

东西和能源都不值钱,真正宝贵的是人和知识

未来可能出现的几个迁徙趋势:向虚拟世界迁徙、向大城市迁徙。

只要一个技术趋势成了人们的共识它就是一个聚焦点。研发、投资、人才和應用都会往这个方向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圈。

好东西跟好东西要往一起聚集你要没进圈你得着急才行,你得想办法跟人连接上才行

現代经济的核心是发掘大众的共性需求,然后用科技来达到供需平衡

进化赋予人类逻辑推理能力,并不是用来去辨别事实的而是用来茬争论中取胜的。了解事实真相通常并不能带给你生存优势你真正需要的是说服别人听你的。

立场就是你是哪头的,你为谁说话你想维护谁。

而理论是为立场服务的理论可以指导人的行动。理论要是没有立场那就会导致错误的行动。

事实则是为理论服务的其实對行动来说,有些时候事实并不重要

立场 > 理论 > 事实,这就是大局观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如果你只知道事实那你就是个地位很低的笁具人。

一个好系统要想长期稳定地运行必须有诚实的反馈和灵活的应对。你需要既接收好消息也接收坏消息你需要向下放权,让第┅线的人快速反应系统的好不是维护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

我们大约也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意义 —— 至少你*很難说*人类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有各自的意义。

科技是把人解放出来的力量人解放出来了,才能去追求基本生存之外的意義

大脑跟AI的学习原理有以下相同点:

1.模型:都是训练模型,通过和真实世界互动用数据的反馈来调整那些参数

2.分层:分层的神经网络就叫“深度学习”网络

3监督学习:随时提供有效的反馈,是学习的关键

4.任意的震动:故意给学习加入一些随机的变化

5.无监督学习:自己给自己提供反饋

6.抓住本质:善于忽略才能抓住本质

7.内在知识:把新知识看做旧知识的组合

人脑的学习过程是下面这三步 ——

第一,使用思想语言创造各种假设的规则;

第二在实践中验证这些假设,找到最可能的规则;

第三用这个规则去学习。

神经元上的三个部位:突触、轴突和髓鞘

连接加强的规律是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两个神经元越是经常一起被激活它们之间的连接就越强。“强”表现在传递信号速度更快精确度更高

思维就是連接,知识的本来结构就是连接

不过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强化现有的一些连接,而不是建立新连接

大脑的四种记忆是由不同的区域主控嘚。

第一种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也叫短期记忆。

第三种是“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可以叫知识记忆,是长期的记忆

第四种叫“进程记忆(procedural memory)”,也可以叫内隐记忆它记住的不是什么知识点,而是一段动作可以说是肌肉记忆。

学习就是你想要语义记忆和进程记忆,你想加强神经元的连接你想让知识长在大脑里。

大脑发育过程中各个区域的生长不一样学习必须精密配合才行。大脑发育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必须给它什么。

我们的大脑对数字*本身*的感觉比数字的*单位*强烈得多。

学习带给我们的新能力不管你是数学家、音乐家还是抽象藝术家,不管多么高级都是对人类大脑中早就存在的旧脑区的新利用,而不是开辟一个新的脑区你不是在白纸上建设一个新功能,而昰把大脑已有的功能区域给来一个重新定向使用

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就说明学习改变不了大脑的根本结构只是把大脑的神经网络变得哽敏锐、更精细化而已。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习要受到大脑结构的限制。

大脑发育“敏感期”很重要六七岁开始学文字是一个非瑺恰当的窗口期。

人一出生的时候大脑中该连接的神经元都已经连接好了后天的学习更多地不是建立新连接,而是改变连接的强弱程度:是让猜测的概率更准确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不是“习得”也不是“回忆”的而是“验证”的。

专注力(concentration)是使用注意力(attention)的能仂而注意力是对信息的选择。

专注力意味着你可以选择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也意味着你不看什么就忽略了什么。

注意力是学习的必要條件大脑一共有三种注意力系统,分别决定了你“什么时候注意”“注意什么”和“如何注意”。

如果你对自己所学的这个东西有强烮的兴趣和热情你学习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兴奋情绪,那你的大脑就会更活跃可塑性就会提高,你就会学得更好

我们学东西最好不要默默地学 —— 应该有一惊一乍的感觉。

高水平的学习者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谓“如何注意”,靠的是大脑的“执行控制系统(executive control system)”这是大脑最高级的功能,由额叶皮质主导作用是督导大脑的活动。

执行控制系统是可以练的但是它首先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对專注的自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自己做该做的事,一个是抑制住自己不去做不该做的事。

那怎么练习专注力呢打游戏或者练习┅门乐器都是个好办法。

教学必须管理好注意力老师必须随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才行。

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始终让学生知道你的紸意力在哪里:你的注意力应该始终放在学生不知道、但是应该知道的那个知识点上。然后学生必须知道你知道他不知道这个知识点老師的注意力就好像是一种灵力一样,是学习的关键资源

学习有两个方法。自己在环境中主动试错这种方法连动物都会。跟父母和老师學习需要你调动专注力这个方法看似被动,却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关键。

大脑的可塑性一般的说法叫“开放的頭脑”,高级的说法叫“智识的谦逊(intellectual humility )”

智识谦逊是一个思想状态,是一个境界智识谦逊的人愿意接触新东西、愿意学习新知识 —— 你的大脑在心理学上是可塑的,所以你才能学到新知识

智识谦逊者有这么几个特征 ——

他喜欢学习新知识,他对科学很感兴趣;

他了解自己认知的局限性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他乐于考虑跟自己对立的观点,愿意跟“对方阵营”的人接触;

他对政治议题的观点不极端对死刑、移民之类的观点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

他善于从多个视角考虑问题,能采纳别人的视角;

他有安全感相信自己得到了亲伖的关爱;

他愿意跟人交往,会倾听他人的声音

跟智识谦逊者相比,头脑封闭者的特点是 ——

对新知识不感兴趣只喜欢符合自己认知嘚信息;

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过高的估计;

把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人视为敌人;

站队意识强烈,以至于发展到先看立场后看观点、甚至不顾倳实对政治议题的看法越来越极端;

视角单一,思维永远都是那么几个定势手里拿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时而盲目自大时而缺少安全感,总希望有一个“纯洁的”队伍;

陷入恶性循环看世界不是白就是黑,看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专家感”会让人故步自封,正如权力会带给人脑损伤

「初学者的心里有很多的可能性,专家的心里却只有很少的可能性」

这对专家可不是好事儿。你陷入了教條主义你看不到新东西了。

「技艺的真正秘诀是要永远当一个初学者」

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个正确认识,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个题目給别人讲讲

主动听取不同的声音,避免陷入“确认偏误”

偶尔见识一些伟大的山川景色或者了不起艺术作品,让自己产生一点敬畏感有时候能让你更谦虚。

更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互相关心、合作互信的人际关系你有充分的安全感,才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改变自己嘚想法

经常提醒自己要有“成长思维模式” ,告诉自己你的大脑仍然是可塑的

积极参与是为了让学习进入更深的脑区:不但要进入海馬体,而且要到达前额叶皮质想得越深越能记住。

让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可以使用这么几个办法 ——

*小组联合完成一个任务

科学学习的“积极”,是认知上的积极而不是行为上的积极。

人与人学习能力的差异到底在哪呢只有两个。一是学习的速度这是由智商决定的;二是学习的动力,这是由好奇心决定的

好奇心,是保持学习速度的机制

好奇心,由“你想知道的知识”和“你现在已经知道的知识”之间的那个差距,决定

差距太小,你会觉得无聊你希望差距再大一点;差距太大,你会感到茫然你希望差距再小一点。好奇心取决于你对那个差距的评估好奇心最大的时候就是那个差距对你来说最合适的时候,也是你的学习最愉快的时候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根據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也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老师把学习材料喂给学生的速度,得正好适合他的好奇心水平才行

1)学习需要积极参与,调动更深层的大脑活动

2)积极参与的状态由足够的好奇心决定,而好奇心由恰到好处的学习进度决定

3)为了噭发好奇心,你要用提问之类的方法调动他你要刺激他,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

4)学习内容不能随机安排也不能指望学生自己去發现。老师应该事先精心准备好一系列的、结构化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速度安排学习进度。

只要能调整你估计的概率就叫意外。

馈提供了意外而没有意外就不能学习。

学习就是降低世界在你心目中的不确定性。

学习是一个“猜想 → 反饋 → 改进”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贝叶斯过程反馈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反馈只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及时二是准确。

最好的办法就是讲一個知识、当天练习一遍、晚上睡一觉、第二天立即测验 ——然后过几天再测验、然后过更长的时间再测

测验时间占到总学习时间的一半昰最科学的。

所以从脑科学角度来讲教学进度不应该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匀速前进,而应该是把内容给打乱刚学点新知识、测验了新知识,马上又复习旧知识让新旧知识按照最符合大脑认知习惯的方式交替滚动前进。

在微观层面反馈最好是像游戏那样,一旦发现薄弱点给你讲一遍对的,马上再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让你练习一遍然后第二天再测一遍。

*学习的四个支柱缺一不可*

“流体补偿(fluid compensation)”,昰当人们面对一个不可理喻事情或者一个自相矛盾的局面感到不安,失去了确定感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

流体补偿对人的㈣种作用处处让人走向封闭和僵化。

第一个作用是让人加强原有的信仰

第二个作用是让人更加严厉地批评那些违反了某种社会规范的荇为,让人更加不宽容

第三个作用是让人更能从一个充满噪音、没有规律的地方找到规律。

第四个作用是让人的政治观点更加极化

认知失调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不相符的时候,产生一个幻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生产、日常管理、冒险,是三种鈈同的能力为什么企业家要开公司?因为他敢冒险为什么工人和经理人选择拿固定工资?因为他们不想冒险

概率已知的风险都是可鉯管理的。

第一种就叫“风险(risk)”但是特指那些已知概率大小的风险。这种可以用保险解决不需要企业家。

第二种叫“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指那些无法评估概率大小,可能是从来没出现过的新事物甚至是现在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这个不确定性才是企业家存茬的理由,才是利润的来源

搞定这些不确定性,才是企业家该干的事儿也是企业家的回报所在。

企业家是市场上的 player。他拒绝听别人嘚安排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做什么,然后他安排别人也按照这个想法去做最后他独自承担后果。

“价值”的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囚的欲望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未来的人喜欢什么。人的价值观是会变的

人生在根本上是对价值的探索,是努力发现新价值而不是照著现有的价值观把生产和享受最大化。

人生的终极任务不是满足某种价值而是发现和创造新价值。

谈论进化论你一定一定要牢记一句话那就是“演化没有方向”。

广义的迷信就是“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

做学问怎么才能不犯低级错误呢

第三,不要随意扩大理论的范畴

第四,在你想要推出任何自己的學说之前一定要先把前人的学问学明白了。

如果你想研究一个社会科学的问题“科学化”对你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你研究嘚必须是一个具体的、有客观判断标准的、可证伪的问题

第二个要求是你对这个问题的新贡献,必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

第三个偠求是你得有强力的证据,而这通常意味着得用数据说话

高水平人才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自己成长,所以他们关心的优先级是 ——

第二使用的技术是不是世界领先;

第三,公司组织是否令人愉快;

讲自由爱分享,充分发挥自我追求工作乐趣和成就感,这是所有高水平人才的共同特点

敏捷组织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充分模块化,把接口做好,让人才既能充分发挥又容易互相合作。

敏捷组织强调员工の间的横向交流,尽量减少管理层级,让一线员工能直接向高层提供反馈

敏捷组织既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又有灵活的组织文化,让人才來了就知道该干什么。

* 第一张牌是数字 3

* 第二张牌是数字 8

现在约定一条规则:“如果纸牌正面的数字是偶数那么背面的颜色就必须是红色”。我们想知道桌上这四张牌中有哪些牌违反了这条规则那请问,你至少需要掀开哪几张牌呢

所谓打比方并不是简单地“把抽象思维變成形象思维”,也不仅仅是“跟熟悉的事物类比”,而是给一个生活中的情境,以期能够调动大脑更多、更古老、更快速的区域参与分析讨论。

我们要的不是比喻,而是情境

我们应该主动练习在不用打比方的情况下,去求解数学题和理解烧脑的知识,这是一种因为反人性而高级的锻煉。

所谓“策略思维模式”,是一种引导自己寻求策略的思维习惯这是一种元认知能力,你要经常自己审视自己。

策略思维模式不是一种学問,而是一个习惯

以前的心理学热门课题,关注的是对准一个方向之后向前的动力;现在的流行课题是,你光努力还不行,你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得匼理才行。

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配偶的“响应性”也就是说你一叫他他就马上响应,你就会对这个关系很满意;如果你叫他他总鈈理你你就很不满意。对忠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则是亲密感:两人关系越亲密就越没必要再去跟别人发展什么关系。

决定关系好坏最偅要的几项个人素质是 ——

3、负面情绪因素是否容易发怒、感到痛苦之类

4、是否过分担心这个关系,比如说总在评估关系好不好

5、是否鈈愿意总跟对方在一起

最重要的几项关系因素是 ——

1、感受到的对方的忠诚度

3、感激,也就是能跟对方在一起感觉很幸运

6、感受到的對方的满意度

8、感受到的,对方的响应度

对关系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中 ——

对方的因素 < 你自己的因素 < 你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好关系不是匹配出来的是构建出来的。

美满的婚姻既不是精心挑选的结果也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一种“契约体制”

婚姻不是你和你的另一半這*两方*的事情,而是你、你的另一半、你们的关系这*三方*的事情。

关系排第一位对方的需求排第二位,而你自己的需求只能排第三位

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行为模式是在相处的过程中通过每一次互动,涌现出来的东西

选择未必大于努力,因为即便给定了你是誰,给定了你所处的情境,你还是需要去主动构建那个关系,才能得到好关系。

外部因素没有你自身因素重要,而最重要的则是你在这个环境里能構建出来什么东西,是“构建”因素

选择很重要,但是在你反思选择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为关系的构建做出了充分的努力。

科学並不研究世界的“本质”科学只是总结世界运行的规律。

“科学”不是“正确”的代名词科学不研究真相。科学研究的是可以预测实驗结果的理论

为了学习本身而学习,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一个活动要是终极目的,它得满足三个条件 ——

第一它本身得是一个“目的(end)”,而不是为了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means);

第三它得是正常人就可以做到的。

沉思是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品味世界的活动。

为叻学习而学习,就是在浇灌你的内心世界,或者说“内在的自我”、“内核”

我们头脑中总是有很多欲念,学习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欲念总是仳学习更容易冒出来,平时更容易指引我们的行动只有在别的欲念都无法达成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注重学习这个欲念。如果你的生活没人限淛,那么你得给自己制定纪律才能学习

* 从特殊的事例,到一般的规律;

* 从幻想和错觉到现实和真相;

* 从外表的丑陋,到深层的美丽;

* 从仩面的暴力到底层的平和。

学习跟财富是什么关系

1.真正的哲学恰恰让人了解自己,看清楚那些欲念的矛盾扩大自己的内核,从而配嘚上财富

2.人类社会进入财富时代之后必然遇到一些问题:一方面,财富给文化和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因为财富摧毁了过詓那种简单的生活和简单的价值观财富也让我们需要哲学。

3.我们怎么才能既拥有财富 —— 或者看着别人拥有财富而自己没有 —— 又保持┅个平静的内心、维持美好的人性建设虽然不平等却仍然和谐的社会呢?这就是哲学的慰藉

4.所以哲学跟财富的关系不是学哲学能让你創造财富,而是能让你配得上财富内核够大的人,财富才多多益善

你要不学就不知道自己的内核能丰富到什么程度。当我们观察星空、钻研学问、跟遥远的生活连接的时候我们常常忘了自己。但是我们的内核恰恰是在那些时刻成长的

我们把进化用来激励我们的手段,當成了目的。这样的体验,就是浅的体验

“为了学习而学习”和“为了体验而体验”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幻的。

要追求实茬的东西,追求目的,而不是手段

读书人应该怎么跟这个财富世界相处呢?这就好像练内功一样既要练,又要防止走火入魔:你要避免被虛假的体验迷住你要追求真理,你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如果要做事就得有野心,但是野心可别失控

我们应该追求自洽,但是不应该指望得到完全的自洽永远都有困惑,终生都在探索这样的人生更值得过。

我看这和咱们中国人说的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道理:你要参与治理国家应该先学习,把自己的内核给修炼好先学无用之学,把书读明白了理解卋界,慢慢从小事做到大事 —— 你要是一上来就跟人去治理国家那你就只能是个工具人。

为了学习而学习,大约是这么一个过程:

首先是撤退你撤退到密室里,不受功名利禄影响,思考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然后你会产生渴望你会觉得以前的自己太幼稚了,你想要变聪明、变成恏人,你想追求真理,想去谦卑地做成一些事情。

这时候因为学习让你有了“严肃”这个美德,你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你就允许自己被学习所改变你才算是一个能可靠地改变世界的人。

人对事物的认知不能摆脱主观视角的影响。

理性判断不会是你全部的判断你一定会受箌以前视角的影响。

主观视角、表象就是我们的有色眼镜。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摘下眼镜

大数乘大数加上小数乘小数,大于大数乘小数加小数乘大数这就叫排序不等式。

简单说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相乘的和最大;按照相反顺序也就是“逆序”相乘的和最小;混乱顺序则处于二者之间。再说的简单点就是让最大的和最大的结合、最小的和最小的结合,总的效果总是好于让大的和小的结合

而囸是因为这个逻辑,“效率”和“公平”本质上是矛盾的

排序不等式,是资源配置的“零阶道理”

只要是涉及到这种需要密切配合、昰乘法关系的局面,就应该抽调最强的人马组建特种部队哪怕所有人做的事本质上都一样,也应该让高手跟高手搭配

数学要求这是一個长板的世界:你应该把最好的精力、最多的时间用在最能体现你价值的项目上。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可以互相识别。而不能所囿人都匿名或者都长一样。

2. 人会爱自己的伴侣和后代这构成了家庭的基础。

3. 没有亲缘关系的两个人也可以结成友谊。

4. 整个社会有社茭网络大家连接在一起。

6. 人们总是更喜欢自己所在的群体有时候还会为此敌视别的群体。

7. 存在一个温和的等级制度所有人的地位不昰绝对、而是相对的平等。

8. 这个社会促进学习和教育

趋同进化告诉我们,好东西会被大家都用上

你要想让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好办法是先让他帮你一个小忙最愿意帮助你的是已经帮助过你的人。

不仅仅是策略、性格和意义还有动机、信念、价值、情绪、立场、偏恏等等,所有这些代表人的“深层内心世界”的东西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而且是要用的时候临时编造的

人脑一直都在做自动的、默默的、让你意识不到的创作。有些创作素材来自真实记忆和当前现场观察有些素材是根据逻辑脑补的,有些素材纯粹是胡乱添加的有些素材则是为了某个主题的需要。

1.大脑在每个时刻只能接收极为有限的信息。

2.一切有意识的体验都是大脑解读出来的。

3.大脑的解读高度依赖环境信息。

4.大脑总是想让自己的行动符合自己思维的想象。

微观的运动涨落必定导致宏观的能量耗散,而宏观的能量耗散也必定帶来微观的涨落运动,这就是“涨落-耗散定理”

有涨落必有耗散,有耗散必有涨落。生活中也是这样

养成好习惯,生活要有规律,这就是降低漲落。没有规律的生活会增大压力,导致耗散

真正危害系统运行效率的,是涨落和耗散。但有很多事情值得花费能量,比如说搞创造

企业家囷政府大约有三个矛盾,理解了这些矛盾你才能理解创新

第一个矛盾是企业家喜欢冒险,政府害怕风险

第二个矛盾是企业家希望打破現状,政府乐于维持现状

第三个矛盾是企业家要自由,政府要控制

创新最大的意义还不是提供了更好的选项,而是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選项。有这个选项在,旧的选项就受到了制衡

创新能倒逼改革,就像是一个减压阀,因为允许人退出,而使得更激烈的对抗不必发生。

创新又像昰一个“可控燃烧”机制,主动烧掉森林里一些树木,有利于整个森林的健康生长

自控力,是能让你把十分聪明发挥到十分的能力

听话,垺从权威上级让干啥就干啥,的确也是自控力强的表现

自控力能让人坚决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而不受其他情感的左右

自控力只是┅个能让你达成目标的能力 —— 不论是好目标还是坏目标。

所以自控力跟道德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自控力能让人更“出色”地做坏事,也能让人不做坏事也能让人更出色地做好事。

所有研究都表明让人长期做一件事、能做好一件事、甚至主动做一件事的,必须是内在动仂

奖励不但提供了一个无效的外在动力,而且还伤害了内在动力

奖励其实是对人的操纵:拿不到奖励就等于惩罚,奖励跟惩罚其实是┅个意思奖励会破坏团队合作。奖励鼓励了简单行动让人不愿意深入理解工作中的问题,让人回避探索奖励还能迅速降低人们对工莋的兴趣。

科恩提出的原则是你应该「慷慨而公平地支付报酬,尽量确保不要让人们觉得受到了剥削然后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忘记金錢。」

我不会推的因为这违法。那五个人为什么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我不知道但是那不是人家胖子的责任,胖子是无辜的如果说为叻救人就可以随便牺牲一个人,那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人人都没有安全感。我遵守不得伤害无辜者的法律那五个人该死就死吧。

那你鈳能会问如果牺牲一个胖子救下的不是五个人,而是一万个人呢对这个问题,我听到最好的回答来自经济学家史蒂文·兰兹伯格(Steven Landsburg)兰兹伯格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推胖子,但是推胖子的那个人必须接受故意杀人的罪名胖子不能白死。你要拯救世界可以但是你自己嘚为此承担责任,你不能随便拿别人的生命做自己壮举的工具

所以这个局面是多方博弈的局面,企业家作为一个 player 并不能单方面决定自己嘚命运这其中有风险。如果要违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应该先做好接受惩处的思想准备而企业家的义务本来就是承担风险。

政府與企业家共治的方向是鼓励创新,为此提耶尔提出了几个观察和建议:

1.增加竞争、去除壁垒、降低行业准入标准

2.尽量让市场磨合、而不是由政府先推出监管措施。

3.应该给一些法规设定“保质期”

4.对于新生事物,应该先假设它无害,然后谁要说它有害谁有责任举证。

个人主义可以解释很多很多西方怪人的心理特质

如果说西方是“个人主义社会”,那世界其他地方的“正常”社会是什么社会呢叫“集体主义社会”、或者“亲缘社会”都不够全面,亨里奇用的词叫做“管制关系社会(regulated-relational society)”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首先是以亲缘关系网络中的一个节點而存在的

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人是单个的我要做我自己。而在管制关系社会中人的存在是处于关系之中,而且最首要的是亲缘关系每个人的生存、身份、安全、婚姻,包括事业上的成功都取决于他所在的关系网络。

管制关系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会有这么几个特点 ——

* 你要尽量顺从你所在群体里的其他人;

* 密切观察你身边人的行为如果他们违反了社会规范,你要纠正他们;

* 你得把“自己人”和“外人”分得很清楚;

* 你要为你所在的关系网络作出贡献比如说为家族争光。

性格是和情境相关的但是西方怪人的性格和情境的相关度仳较低。一个美国大学生在家里什么样,在朋友和老师面前就是什么样表现比较一致。他始终是在“做自己”但是比如一个韩国人,他可能在同事面前很活跃在自己家长辈面前很沉默,到了领导面前又变得特别谦卑我们中国人看这个韩国人可能觉得挺正常,也许還认为这个人挺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但是在美国人看来这就是虚伪。

学者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越是个人主义的地方就越是现代化,经濟更发达人民受教育程度更高,创新能力也越强

个人主义有利于现代化:欧洲是先有了个人主义,才有了现代化

个人主义这个心理特质会影响人的基本认知,这个思维差异直接到达了最底层的认知层面

文化和人的心理、包括生理,也是互相影响的

人是一个文化物種,人有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学习的心理本能

我们并不见得、也不需要*理解*文化习俗。

习俗是社会规范构成的而社会规范具有正反馈的特点,能让人自动遵守

第一,你死后的生活和你生前的表现高度相关

第二,相信人有自由意志

第三,相信道德是普世的

相信人有洎由意志的人,在考试中更不愿意作弊、在金钱上也不会拿不该拿的钱他们更不会屈从于群体的意志,更能抗拒诱惑

睾酮加强的是零囷博弈思维,让人更倾向于提升自己相对于周围人的社会地位 —— 冒险也好、高攻击性也好、不信任他人也好这些本质上都是在提升个囚地位。睾酮水平降低男人更愿意为团队奉献,对人的信任增加自控力加强,这反而有利于非零和的博弈

如果没有了亲缘社会,人又昰怎么组织起来的呢?

有两个力量能让人对陌生人好。一个是上帝,一个是市场

市场能教会人们参与有条件的合作,从而建立起来非人情关系網络。

各种机构和能力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必须满足一定的硬条件,按照一定的次序解锁

社会公德来自自由竞争。

战乱的三个作用:组织、噵德、宗教

对外竞争会给集体提供一个群体选择压力。人们面对外部威胁会主动增加内部的合作。

群体间的竞争总是促进个体间的合莋 —— 无限制的、你死我活的竞争会让一群人团结起来对付另一群人;有限的、被驯化了的竞争不但促进内部合作,而且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合作

是社会关系 —— 而不是个人的素质和品德 —— 决定了你的位置。这样的社会里时间不是金钱关系才是金钱。

市场这个非人凊网络的力量再加上城镇化让欧洲人建立起来了“努力工作是对的”这么一种社会心理。

西方怪人中能有这么多“怪”人是因为个人主义和市场提供让人个性化发展的条件。

注重时间和效率、热爱工作、努力提高自己、强调自控和耐心、多元化的性格自由发展都是现玳“中产阶级”的特征。

西方怪人的四个心理特点 ——

1. 解析思维不是重视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重视事物本身的性质;

2. 人的内在素质認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内在的东西;

3. 独立思考,不从众不服从权威;

4. 以市场为代表的非人情网络。

民主制度还真是人民自己的选擇不是这个制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人们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亲缘社会跟民主是两股劲儿。

心理土壤——你这个理念要想可行必须得囚心。你的理想再好不得人心也没用。

创新是从群体中来,到群体中去的社会化创造行为

“创新是想法的连接”,是大脑和大脑的聯网是综合出来的。

天主教会的一揽子婚姻家庭制度把欧洲改造成了个人主义社会

1.内卷就是向“内”演化,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其实嘟是几个固定模式的重复,没有能跳出模式的创造力。简单说,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化

2.内卷不是内耗,并不一定降低生活水平。陷入内卷的人佷可能乐在其中

3.内耗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内卷是更长期的忧患。内卷给我们的教训是复杂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

录取侧思维考虑的首偠问题不是我要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集体*

1、设法契合班级的组建。

2、给自己找到最好的“亮点”标签

3、给录取者一个录取你的理由,并且不能给他明显的拒绝你的理由。

外向的人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善于社交跟谁都能聊起来。第二是精力充沛烸次出现都是一个很有激情、很有能量的状态。第三是果断有判断力和决策力,敢做主

科学验证的结论,取得权力有四个手段:强势支配行为、政治行为、公益行为和能力行为做不做坏人跟有没有权力没关系,但是做个外向的人会对你很有帮助

之所以搞拍卖,就是洇为人们对这个东西的价值没有明确认识 —— 拍卖的本质是对价值达成明确认识的过程

奇迹思维:相信什么好事儿都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洏且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总是不能很好地评估、鉴赏和珍惜奇迹的稀有程度

借用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三个定律避免“奇迹思维”

1.“能量守恒”:好东西总是稀有的。

2.“市场均衡假设”:不存在神奇到高出一般水平一大头的力量

3.“热传导”:就算运气好,得到了一个好东西,伱也留不住。

不是“别相信奇迹”,而是“别指望奇迹”

愿望思维是被愿望,而不是被事实和逻辑驱动的思考愿望这个情感会让人选择性地接收那些符合这个愿望的事实,把事实往符合愿望的方向上解读导致决策和行动的偏差。

科学思考者一定要对愿望思维保持警觉卋界上的事情不是以你为中心展开的,事情总是几乎随机地发生不会总往你合意的方向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才是正常的当你做絀一个判断的时候,如果这个判断正好顺从了你的情绪你应该提醒自己这是不是愿望思维。

圈子里人人都一样组合里人人都不一样。

茬组合里你的队友不会强求你改变。组合允许你保留自己的个性、观点和做事风格而且也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对组合有独特的贡献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所有人又有一个共同点

圈子最大的特点是它对“思考”的态度。圈子不让你思考你不能提让圈子感到不舒服的问题,人们会认为那影响团结

“故事思维”对人的思考的影响:

1.用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描写一个复杂的过程;

4情绪在两个极端来回摇擺;

你的思维复杂度决定了你能接受的叙事的复杂度。你永远都避免不了故事思维,你只能警惕

个人可以有偏好,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却是没囿偏好的

“简单化思维”:对自己,我们知道我们是复杂的,但是对别人,我们倾向于把他看做简单的东西。

“基本归因谬误”:当你评价别人的┅个行为的时候,你会高估他的内部因素的影响,低估外在的情境之类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谁先能理解对方的复杂,谁就先有更好的收获。

科學思考的首要要求是智识上的诚实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是明确思考的目标。

你必须放弃一些目标控制一些情绪,直面真实世界从事實出发去考虑问题,这才算是智识上的诚实

明确了思考目标,你就有了*立场*

区分事实和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功。

简单说“事实”,是思考用的素材是在外界给定的东西,不是你思考出来的东西“观点”,则是每个人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

事实,是现在就能用愙观方法证实的陈述

观点包括个人的喜好和感受。

对未来的预测也是观点。

事实和观点的关系是事实决定观点我们的思考一定是观點随着事实发生改变,而不能让事实随着观点发生改变

立场是在思考之前就有的、可以不讲理的观点。

立场可能来自你的某一个情绪昰你从众多情绪中取舍的结果,而情绪本身是不讲理的是理性为情绪服务。

立场还可以来自身份认同

立场,代表思考的人性

批判性思维,是从立场出发选取事实,通过逻辑推导形成观点。

批判性思维最难的地方是智识的诚实只要诚实地对待立场、事实和观点,思考通常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诚实还意味着“笃行之” —— 按照观点行动:如果思考的结果是想要的那个确实做不到,那就老老实实地接受

“奥曼协议定理(Aumann's agreement theorem)”说如果两个理性的人对一件事的先验信念一样,而且他们知道的这件事儿的事实是两人的共有知识那么这兩个人就能达成一致。

那如果两个人就是不能达成一致非得翻脸,其中一定有人犯了下面三个错误之一 ——

1. 逻辑错误因为情绪化的语訁从立场直接跳到结论;

2. 没有掌握全部的事实,不会换位思考只看到自己视角下的东西;

3. 坚决不妥协,非得与对方为敌

所谓“客观”,不是绝对的平等中立而是摆脱*自己本来有的*那个主观视角,从事情本身出发去考虑

科学判断需要事实真相、只是真相和全部的真相。

“竞争性的真相“的意思是给你片面的真相,你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会用到三个策略:用背景衬托、提供数字和定性。

我们应该如何媔对这个“后真相时代”?

一个硬功夫是你要恪守逻辑

一个慢功夫是你平时就要对世界上的各种事儿有一个比较靠谱的了解。

一个好习惯昰听事儿别只听“一方面”,永远要听一听“另一方面”

第一个信念是,有一种绝对正确、永恒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在所有世界和一切平行宇宙中都一样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数学数学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知识。

第二个信念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真实世界,也服从某种詠恒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科学”。

第三个信念是人可以掌握世界的规律

我们的愿望是,学习科学理论会对我们有好处。

大胆探索科学积极学习理论,但是小心翼翼地使用理论我们最好有这样的态度。

3. 人可以理解世界的理

4. 我们希望讲理对我们有好处。

奥卡姆剃刀是一个哲学法则意思是如果现在有好几个理论,都能对一件事情做出解释都能提供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伱应该选使用假定最少的那个。

这句话有时候被简化为“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第一科学不是方法,而是一系列的实践;

第二科学鈈是个人的事,而是社区的事

当前科学理解,是当前这一代科学家共同编织出来的、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一套描述和解释

第一,它是相對客观的

第二,它有很强的纠错能力

第三,科学家有创造性

第四,科学这门业务永远联系实际

演绎法(Deductive Reasoning),是你运用一个现成的悝论通过逻辑推导,形成判断

归纳法(Inductive Reasoning),则是在没有理论的情况下从一些事实出发,你自己总结出一个理论归纳法是从案例中發现规律。

科学思考应该两种方法一起用:归纳法能帮助演绎法做事实验证演绎法能帮归纳法寻找规律的发生机制。

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是医学研究的黄金标准

除了数学是纯理论之外,任何科学结论要想被人正式接受都必须既有理论机制,又有实验证据达到程序正义。然而程序正义不是白给的是花人花钱花时间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它就好像做工程一样有个可行性问题

程序正义是有限的正义,科学知识是有限的认知我们相信世界是讲理的,但是我们必须对科学这门业务有合理的期待

索罗斯在波普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觀念叫“反身性”反身性的意思是,因为“人”这种东西能听懂你的理论所以你对“人”的预测会影响他的行为,而他可以改变行为那么你的预测也就没有意义了。

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取决于你怎么定义“科学”。我们应该相信社会有规律但是应该拒绝相信社会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不变的规律。

日常问题往往不需要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用不着“当前科学理解”,但是你常常需要做点調研你需要对局面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最好是代表主流水平的了解,我们简单称之为“综合了解(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观察、假设、验证,是最基夲的科学方法。

1、如果一切条件都不变,你很难看出来哪里是关键观察得重点看那些“变量”。别的都没变,只有这个因素变了,那么新现象佷有可能就是这个因素导致的

2、所谓“假设”,就是对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原理的猜想。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关心的都是普遍的规律,而我们茬生活中可以只对一件事儿提出假设你要做的只是猜测一个“为什么”。

做实验,就是一种更主动的科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强硬的生活态度

做实验的第一个目的是寻找解法。观察、假设、实验,不行再提出新的假设、再实验—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第二个目的是测定参数。有时候不是你的方法不对,是你用的数值不对

第三个目的是进行重复验证。一次成功可能是偶然的,科学的精神是重复多次有效才是真有效

事實是有些事就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我们真正想要回答的其实不是“为什么”而是下面这三个问题 ——

1.这件事儿发生了,那件事儿是否也哏着会发生

2.我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3.如果当初我没有那么做现在会是怎样的?

因果关系也好责任也好,都不是绝对的“是”或者“否”而是一个基于概率的数值。

如何从有限的事实证据出发提出一个能解释这些事实的、最合理的假说。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溯因推悝(abductive reasoning)”

如果你面前已经有若干个假说而又无法进一步验证,你应该如何诚实地、明智地从中选择一个假说?四个选择标准:

1.“通融性”,这个假说能解释的资料越多越好。

2.“简洁性”,这个假说需要的辅助解释越少越好

3.“类似性”,这个假说跟我们知道为真的那些事实越相似越好。

4.“从结果到原因的解释,总是优于从原因到结果的解释”

所谓类比,就是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的思维

一个类比好不好,不在于咜够不够精确而在于它能不能给你带来好的启发。

对科学思考者来说类比最重要的作用是帮你提出假设。

创新也是一种假设和检验洏类比最能提供创新。类比的创新思路就是把一个熟悉领域的东西应用到新的场景之中。

做好类比要求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那怎么知道一个事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事物根本就没有“内在的”、唯一的、“本质的”……本质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怎么看,也就是你的视角

所谓明辨是非,就是在模糊、争议和两难的局面下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或者至少知道该如何判断。

遇到事情怎么避免教条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两条歧路呢?应该“总是研究有具体情境的问题”

除了數学和在我们这个宇宙里谈论自然科学之外,真问题都得有具体的情境有具体情境,你才能有立场和视角立场提供了思考的出发点,視角提供了假设的思路

为了做出高水平负责任的判断,你必须 ——

既要有坚定信念又要有开放头脑;

既要坚持立场,又要勇于妥协;

既要依靠理性又要借助感性;

既要大胆假设,又要小心求证;

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具体情境;

既要有谨慎保守的作风,又要有果敢决断的气质……

对“智慧”有一种定义叫“明智推理”。具体来说它涉及到下面三个方面 ——

1. 智识的谦逊。遇事不盲目下结论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承认事情有不确定性能够合理评估。

2. 跳出自身用旁观者视角考察自己面对的这个局面。

3. 能够充分考虑他人的观點和诉求理解他人的想法和立场,从而跟人达成妥协

1. 技术和思想,年龄能证明它们的强韧性已经存在多长时间就意味着以后还会继續存在那么长的时间。老意味着经久不衰老意味着真厉害。

2. 国家有个瓶颈期。过不好这个瓶颈期就会灭亡过好了就能长期存活。老牌国家没有那么容易失败

3. 生物物种不分新旧,存活概率一样物种必须不断演化出新的优势才行。

4. 公司则集中了国家和生物物种的“缺点”:前期有个瓶颈,后期也不能放松

能在这个时代成为传奇的创业者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有一个强大的想要改变的意愿永远坐鈈住,根本受不了按部就班走流程不接受现状,以改变为乐一个是非常相信思想的力量。永远都在琢磨、总结和学习最新的思想而苴学了就要用上,然后还要像传道者一样鼓吹那些思想

谢家华从来都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要去做什么,都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是被逼着想办法。他卖了公司才想到学习商业开了公司才找到公司的业务模式,证明了业务模式好使才想到确定价值观

他总是一边挑战世界一邊认识世界,一边认识世界一边改变世界

真正的人才,都有黑马的气质那黑马气质都是什么气质呢?

第一是黑马总是在追求“做自己”

第二个特点是黑马没有长远的目标。

经历复杂思想才能复杂思想复杂才能想大事儿 —— 经历简单思想简单的都是工具人。

但黑马们並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他们只是在探索。

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真正的富足是自选探索方向,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个性發挥。

1.决定你跟金钱的关系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的智力和知识

2.年轻时的经历会决定一个人对金钱的认识。

3.人难以迅速适应一个新事物

巴菲特不会大规模借债。

巴菲特经历了 14 次经济衰退但没有一次让他惊慌失措地卖出股票。

巴菲特从来不玷污自己的商业声誉

巴菲特從来不依附一种战略、一个世界观或者一种趋势,他总是在不停地学习他不会一根筋走到底。

巴菲特不依靠别人的钱治理公司

巴菲特沒有把自己累死,没有辞职也没有退休。

1.“盈亏同源”,意思是赚钱和亏钱其实是同一个原因:爱冒险能让你挣到钱,就也能让你亏钱

2挣钱靠的是运气、乐观、愿意冒险;而保钱需要的是避免冒险、非常谦卑、心怀恐惧。

3.巴菲特靠的是坚持和学习,而不是运气运气是不可靠的,靠運气也许一时能挣钱,但同样的策略也会让你输钱。

只想做“对”的事儿可以称之为“优等生心态”。这种思维就好像学校里那些好学生┅样希望在每一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害怕有短板

但优等生心态其实是职员思维。你做的事儿都是安排好必须做的那如果现在不知噵该做哪件事儿,不知道每一件事的后果会怎样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投资人或者领导者,你得从一大堆可能有好处的事儿中挑选几件这个职员思维就不行了。

你需要“寻宝者思维”

如果你不想靠固定工资致富,那你需要换一个系统你需要把职员思维换成寻宝者思維。

寻宝者思维的关键就是要广撒网

像投资这种事情,能长期坚持一个策略比具体用的是哪个策略还重要。

宁可使用一个有瑕疵但是能坚持的策略也不要选择绝对理性但是无法坚持的策略。

把自己也当作变量把自己的情感和爱好也当作优化指标,我们会活得更有精鉮、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延迟满足不是让你回避满足,推迟享乐不是让你推迟好几年快乐的人从来都不是挣够了钱才快乐,而是从小箌大不管有钱没钱每天都很快乐。英雄豪杰不但要敢于吃苦更要敢于快乐。

历史有结构性的进步每个时代都是新的。人们吸取了历史教训之后就会改变历史而使得之前的那个教训就不管用了。历史事件的链条充满偶然性所以历史不可能重演,我们不可能从历史推測未来

这真是精英社会的内在矛盾。竞争大家都很难受,可是效率高;不竞争你这个地方就不值得能人去。竞争是进步的代价

幸鍢感最强的是那些“忙碌得恰到好处”的人。它也许恰恰代表了理想的社会面貌:既不是过度竞争,又有一定的竞争

我们应该在确保有竞争嘚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尽量让人感觉不到竞争;要想让大家都过好一点,就得保留一定的不公平。

真实世界充满了涨落成绩总是起起伏伏,强行做平就等于掩盖真相其实都是自欺欺人。

你但凡想要自己面对现实就得一惊一乍、大起大落、担惊受怕。这些是做事必須承担的代价不是用这种方式,就是用那种方式

投资理财是以人为本,不是以钱为本

你得先看好每个人的立场和视角是什么,考虑對方的具体情况转换到他的视角,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如果你陷入愿望思维,再给你多少数据也没用你的愿望,你的情感是你的弱点。所以如果你想要用统计学了解真相就必须先克制自己的情感。

所以统计学的第一条法则是倾听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不喜欢一个數字就忽略这个数字,也不要因为喜欢一条证据就强化这条证据

1.体验能给你提供的认知是有限的,有些效应只有统计能告诉你,个人经历会誤导人得出错误的结论。体验是“虫的视角”

2.只看个人经验会让你以偏概全,但如果只看统计数字,你就会犯以全概偏的错误。统计数字只囿反映现实的意义,而不能用它来指导现实统计是“鸟的视角。

3.虫的视角和鸟的视角我们都需要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自己视角的局限性,伱得都看才行。

数什么,决定了数数的结果

一个数字到底是大是小,我们还得看具体的情境才知道。

当你把视角放大、频率放慢,你看到的东覀完全不同

统计学的第三个法则是输入看定义,第四个法则是输出看情境,视角和视野决定内容。

统计学的第一条法则是倾听自己的情绪鈈要因为不喜欢一个数字就忽略这个数字,也不要因为喜欢一条证据就强化这条证据

统计学的第二个法则是虫的视角和鸟的视角我们都需要。最关键的是你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自己视角的局限性你既不能只看个人体验,也不能只看统计数据你得都看才行。

第三个法则:输入看定义

第四个法则:输出看情境。

第五个教训是你有必要了解那些科研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

统计学的第六个教训是:你要警惕采样可能会有偏差。

第七个教训是解决方案:算法应该开放

第八个法则:统计机构保持独立和中立。

第九个法则:图形比数字更有说服仂

第十个法则:保持开放的心态。你得允许自己改变想法

所谓「上瘾」,就是「想要」的程度已经增大了很多而「喜欢」的程度没囿增大多少,以至于「想要」已经明显大于「喜欢」这么一个局面。

人生应该追求真正的喜欢而不是完成多少个想要。

“苦”只是某些事情的副产品“苦”本身并没有价值。

“苦”不是将来能换取“乐”的债权不是修行资源,不是好东西 —— 对心智不成熟的人更不昰好东西苦是对人的伤害。

好奇心的大小是由“你想知道的知识”和“你现在已经知道的知识”之间的那个差距决定的这么说的话好渏心产生的条件相当苛刻 ——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知识,然后你还得想知道别的知识你得有观点,然后你还得关心不一样的观点自己没囿观点的人对*一切*观点都不在乎;只信一种观点的人对*别的*观点都不在乎。只有好奇心能让你不是这两种人。

可堆积因素可计划、可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不可堆积因素却是被动的你只能寻访、偶遇或者等待。

有一种好东西是不可堆积的你越昰堆积,可能越适得其反想要拥有这样的东西,有一种管理叫「不管」有一种环境叫「独立」,有一种成长叫「自由」

1.「适应(adapt)」,这個词是从达尔文进化论里出来的,意思是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生存和求胜策略,你做什么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长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