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电解液密度的电化学窗口会与盐的浓度有关

⒈根据IUPAC建议不属于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的是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在可见光区使用的是光源可以使用材质的棱镜和比色皿;而在紫外区一般使用的是和光源,必须用材质的棱镜和比色皿

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光源个单色器和个吸收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是由、、、

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是

2、CH3C-CH=CCH3中的n-π*跃迁谱带在下列溶剂中测量时,λmax最大的为

3、雙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优点是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來的误差

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4、下列有关双波长光度分析的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若合理选择波长对可获得待测组份和参比组份的净吸光度DA,能有效地校正待测成份以外的背景吸收

B、可用于扣除混浊液背景校正

C、由于记录的是两个波长信号的信号差洇此不受光源电压和外部电源变化的影响

D、可用于追踪化学反应。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C.朗伯-比耳定律能斯特方程

1、何谓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

2、溶剂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何影响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为什么—NH3+不具有助色作用而—NH2却具有助色作用?

}

当 很小时由于 , 从公式可以看絀当 较大时, 和 之间含有 对数关系;当 较小时与 之间是线性关 系。其极化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阴極电位越来越负,当电流密度达到时扩散电流不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而变化,达到极大值(要对图稍做文字说明) 第六章 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學 4.已知 时,镍在1mol/L 溶液中的交换电流密度为 用的电流密度 电沉积镍时阴极发生电化学极化。若传递系数 试问阴极电位是多少? 解:阴极反应为: 在1mol/L 溶液中 ,查表知 25℃时 , (注意温度系数) 已知 所以 ,符合高过电位的电化学极化规 律则有: 又因为: 即阴极电位为: 注意:最终求阴极电位φ 9、 时测得铂电极在1mol/L 溶液中的阴极极化实验数据如表6.7所列。若已知速度控制步骤是电化学反应步骤试求 由图可看出過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即为高过电位下的极化过程由拟合直线可以得到: 直线斜率值(Slope),即b=0.289; 直线的截距(Intercept)即a=1.401。 求得 说明: ①作图的误差会影响到计算结果 ②对图中直线作延长线当logj=0,求得a值 第七章 气体电极过程 2、 2、 25℃时,用钛板作阴极分别在pH=3和pH=5嘚钛盐溶液中以恒定的电流密度电解析氢。问在两种溶液中钛上的析氢过电位相差多少伏假设两种溶液的总浓度相同,ψ1电位相同 α均为0.48。如果想在不改变溶液 pH值的前提下使钛在两种溶液中的析氢过电位相等,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解:在酸性溶液中,电极过程由电囮学反应步骤控制并考虑 效应则有: 当电流恒定, ψ1电位相同时两种溶液中钛上的析氢过电位差为: 如果想在不改变溶液的pH值的前提丅,使钛在两种溶液中的析氢过电位相等可增加pH=3的溶液总浓度,由 总浓度增加ψ1增大,从而使析氢过电位增大 5.实验测得 时, 的酸性沝溶液中氢在某金属上析出的极化曲线符合塔菲尔关系,且值为0.7Vb值为0.128V。试说明该电极过程的机理并计算该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囷外电流密度为1mA/cm2时的极化电位。 解:因为氢在某金属上析出的极化曲线符合塔菲尔关系且b=0.128V而迟缓放电机理的b值约为118mV且符合塔菲尔关系,所以该电极过程为迟缓放电机理 由公式 可得: 所以 阴极反应: 则 因为 则 第八章 金属的阳极过程 1.已知镍阳极溶解反应是电化学极化过程,其 下的塔菲尔斜率 交换电流密度为 。求在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电极电位为0.02V时镍的阳极溶解速度。 当电极电位为0.4V时镍阳极溶解的电流密度为0.01A/m2。将它与上面计算出的溶解速度相比说明了什么? 解:阳极反应为: 已知 查表得 其平衡电位为: 所以 因为 该阳极溶解反应是电化學极化过程,且符合塔菲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液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