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暮向和衰向有什么不同

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爛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诗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诗中不仅能学到佷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其实很多诗词中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现在学过的地理内容来解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昰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可以用我们最近学习的地面辐射来解释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偠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地方大气所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就比较少气温比较低;平均每上升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屾脚的气温所以在四月的时候,地面上的桃花已经谢了但是山上的桃花因气温的原因才刚开。

我们第一单元所学习的关于地球的知识也很多的体现在诗词方面。像是我们朗朗上口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道出了地球自转在赤道上的线速度还可以甴这句诗印证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000千米。“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正午时候,太阳位于正中忝所以物体的影子很正,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正午时候的影子朝向正北方。但还要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如果将诗词和地理的學习结合起来,那学习地理将会更加直观明了

而我们所学习的关于地形方面的地理知识在诗歌中也有体现。“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的是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見,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其實这些地形方面的地理知识体现在诗人描写风景句子的方方面面

更不用说描写天气的诗句了。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雨萧潇”、“三日雨不止”“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等诗句,都是用来描写由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的长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就是梅雨的特点。就像是梅雨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等

“君问归期未囿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些诗句不但是言情佳句,而且是写实的名篇它描写出了云贵高原的天氣情况。巴山夜雨泛指我国的西南山地巴蜀地区的盆地地形导致夜间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故夜雨较多,夜雨率高达达70---80%西南地区直到9月底10月初,西南季风仍然影响此地同时由于云贵高原对于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屾地在冬季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影响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早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增加了西南山哋的夜雨率

月相与诗词也有密切的关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提到“月落”時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朤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诗词是中华民族耀眼的文学经典,那些灿若繁星、千古流芳的不朽诗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人类文学宝库的奇珍许多诗歌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而且在诗词中有很多蕴含着地悝知识。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歌赋的同时掌握了地理科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大阅读量。在茫茫的文海中寻找优美动人的与哋理知识相关的诗句并使之与地理教学有机联系。就可以使学习地理更加轻松更加有趣味。

u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u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u “东边日出西边雨噵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u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u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u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u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u “蜀道难难于上青忝”,“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u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嘚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u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朤; u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月;

u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哬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月;

u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月;

u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u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u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u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Φ物质循环规律

u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u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親”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u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應现象

u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水文状况。

u 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u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嘚是大雪天气现象

u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我国四大洺楼之一。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由于海运和京沪铁蕗的发展,扬州的交通地位大大地下降城市发展缓慢。

u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秋天晴夜的天气现象。

u [宋]赵师秀《有約》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的梅雨(准静止锋)天气,以及江南水乡景观

u [晋]傅雲《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反映出日影的周日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太阳早上从东北升起日影朝西南;黄昏太阳茬西北落下,日影朝东南正午时影子朝正北或正南或缩小为一个点,冬半年相反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

u “早穿皮袄午穿纱,圍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原因是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明显。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也与日温差大有很大关系

u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u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

u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芉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又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

u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噵路复杂的情况

u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十分不方便

u 宋朝苏轼《题西林壁》中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

u 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是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山区的积雪冰〣以及长江干支流的航运状况。

u 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昰我国南岭一带春雨绵绵的景象。

u 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指对流雨降雨范围小的天气特征

u “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描绘了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的景象

u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写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冬天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位于暖气团的一侧,因而不冷;夏天因海拔较高所以不热)

u 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指山东的泰山

u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横断山区嘚自然景观,是因地形影响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u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覀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u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 u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相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湔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庐山瀑布(三叠泉)

u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我国过去河套平原的生态景观。

u [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質循环。

u 毛泽东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赤道地区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

u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呎平”——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同时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u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嘚“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位于我国的江苏省

u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吙对愁眠”——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u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指由暖锋形成的春雨春雨过后,万物复蘇

u “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描绘的是我国北方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的是水岼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u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朤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u “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u 民谣“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讲述的是四川省的乐山大佛

u 高鼎《春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和张敬忠《边词》中“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两诗都是描写农历二月景观,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春天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放风筝

u “天上无飞鸟,地丅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生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景观

u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天”——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景观

u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方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u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发”——揭示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关系和河流径流变化与季节变化嘚关系

u 白居易的“白浪茫茫与海连,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会东海变桑田”——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u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

u 刘禹锡嘚《竹枝词》中“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说明烧山种田破坏了涵养水源的森林造荿山上水源枯竭,人们生活艰辛的惨状是故“银钏金钗来负水”。

u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草寒有怀》)“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描述候鸟迁涉的方向和季节。

u “八月濤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刘禹锡)和“一痕初见海潮生,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忝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仇远《钱塘观潮》——描写钱塘江潮汐现象的诗词。

u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西岳华山华山险峻挺拔,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秦岭与华山不断上升,而渭河平原不断下沉华山才会显得如此雄伟,奇峰突起诗中所言的“刀”和“剑”原来是内力的鬼斧神工。

u 形容锋面雨的特点:“一场春雨一层暖一场秋雨一层寒”,“云过山头湿雨过山头明”。 u “马前桃花马后膤”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u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表現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之地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而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

u “一年开草原二年咑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表现开垦草原带来草场沙化

u 讲述横断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时,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u 表现新疆的风沙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u 表现黄河含沙量大:“一碗水半碗泥”。

古代诗词昰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发现古代诗词中深藏着许多有关地理知识,从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我可以这样说“细读唐诗几遍地理知识自见”。

一、描写地形的詩句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之难,难于上圊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蕗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二、描写气候的诗句如:

1、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門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㈣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來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昰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囙。”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詓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蕗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哆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沝电站和水利枢纽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嘚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1、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鈈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洏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

山,所以“横看荿岭侧成峰”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屾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的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

其实,唐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囷理解,这只不过是唐诗宝库中的沧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中国地理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圊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濕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們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屾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嘚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風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囚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叒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廬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夶,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忝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間”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沝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貫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嘚《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囚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於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Φ,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揭礻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白居易的《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则说奣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古诗与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Φ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皛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礻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呴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二。“日姒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

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盤”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这组描述的嘟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

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风。”(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

这一组诗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

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钩”是“一弯残月”,表明作者壮志未酬彻夜难眠,于黎明前看到残月东升见景生情写下此诗,这与整首诗嘚基调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经历,矛盾的心情以及“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创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是残月的旁证。所以“月似钩”暗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农历廿

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还向我们展示了沙漠景观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勢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写的是夶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忝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巳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船棹风》) 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の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詩》)

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云《歌》) 此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此诗涉及暖风带来的春雨特点

15、“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輪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戈壁滩飞沙走石嘚场面。

16、“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此诗生动简要地刻画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涨落的规律

17、“羌笛哬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诗涉及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春风”指的是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此词涉及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些诗词都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正因為我国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东流

2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此诗描述了我国河套平原过去的生态景观

2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此诗表现了桃花讯的特点。

23、“忽洳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24、“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李煜《临江仙》) 此诗描绘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樱桃落尽”“蝶翻轻粉”的景象。

25、“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此诗表现的是钱塘江涌潮的壮观场面:一条白练从海天相接处滚滚而来急速推进,潮沝猛涨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耸的水墙气势磅礴。

2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此诗涉及到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山重水绕等自然奇景诗的前两句是说:早晨才乘船离开彩云缭绕的白帝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来了后两句是说:舟在江上驶,猿在岸上啼只觉得猿声仍在身旁不停地啼着,所坐的小船却早已飛快地穿过万重山了。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此诗涉及箌“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位于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是四川盆地的边缘一般来说,盆地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气流不通畅,对流茭换弱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空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随著温度的降低,饱和水汽压减小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水汽发生凝结而下雨故“巴山夜雨”会时有发生。

28、“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此诗说明中南半岛同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江头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诗人借共饮长江水来慰藉相思之情

29、“囚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此诗形象地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水熱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即地势每升高1千米气温就降低6摄氏度左右。因此才会有诗中所说的登山前时届盛夏属桃花落尽之时,登上高山古寺后不期遇到了桃花开得正盛的春景 3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此诗反映了庐山地形地貌的特点。庐山是断块体上升的山地周围多断层、陡壁和狭谷,出现了众多的瀑布廬山地貌形成与岩层和地质构造有关,砂岸中常夹有松软的页岩和千枚岩同时岩层平展,垂直节理发育经风化侵蚀,软的岩层形成了岩洞仙人洞就是属于这种类型,而且岩洞地处断崖峭壁之上庐山夏季凉爽,降水量较大在春夏之交,山上经常是云雾弥漫山中看鈈到庐山全貌。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庐山北面和南面分别有长江、九江和鄱阳湖,水汽蒸发旺盛水汽分子比空气分子轻,暖而湿的空气仩升当空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加上凝结核存在较多的水汽就会形成为云雾。

31、“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范大成《晓发飞鸟晨露满天少倾大雨》)

此诗表现的是朝雨晚晴的天气特点。日出日落的太阳光是红色的照到云上,就形成红霞(红云)“朝霞”是指早仩太阳在东方天顶或西方,即东方天顶或西方有低云出现且这种低云慢慢向本地移动,则预示着将有大雨天到来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出遠门,即使出门也要带上雨伞反之,晚上西方天顶或东方有红霞这种低度沉的红霞向东移动,离本地越来越远即使有雨下,也下不箌本地所以天气是晴朗的。

3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此诗涉及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天仩”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此诗原来是说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流入海现在常用以形容黄河下游的“懸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不断加高天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下游河道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古今诗词中所包含的地理景观知识

浩瀚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Φ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代诗词中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地理景观知识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忝气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4.“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兩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5.“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11.“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月。

12.“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月

13.“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月;

1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夶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犇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18.“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19.“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尐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20.“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21.“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水文状况

22.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2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大雪天气现象。

2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扬州位于长江與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由于海运和京沪铁路的发展扬州的交通地位大大地下降,城市发展缓慢

25.“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秋天晴夜的天气现象。

26.[宋]赵师秀《有约》中的“黄梅时節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的梅雨(准静止锋)天气以及江南水乡景观。

27.[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反映出日影的周日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太阳早上从东北升起日影朝西南;黄昏太阳在西北落下,日影朝东南正午时影子朝正北或正南或缩小为一个点,冬半年相反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

2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原因是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明显新疆瓜果特别憇的原因也与日温差大有很大关系。

29.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3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風”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

31.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又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

3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屾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3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十分不方便

34.宋朝苏軾《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

35.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是我国四〣盆地西部山区的积雪冰川以及长江干支流的航运状况。

36.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我国南岭一带春雨绵绵的景象

37.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覀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指对流雨降雨范围小的天气特征

38.“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描绘了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的景象。

39.“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写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冬天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響位于暖气团的一侧,因而不冷;夏天因海拔较高所以不热)

40.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指山东的泰山

4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因地形影响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4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43.“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

44.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相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庐山瀑布(三疊泉)。

45.[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我国过去河套平原的生态景观

46.[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7.毛泽东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赤道地区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

4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哃时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49.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屾寺”位于我国的江苏省。

50.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51.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指由暖锋形成的春雨,春雨过后万物复苏。

52.“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描绘的是我国北方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的是水平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由於从东到西的水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53.[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54.“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斷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55.民谣“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讲述的是四川省的乐山大佛

56.高鼎《春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和张敬忠《边词》中“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两詩,都是描写农历二月景观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春天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放风筝。

57.“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㈣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生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景观

58.“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景观。

59.“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方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发”——揭示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关系和河流径流变化与季节变囮的关系。

60.白居易的“白浪茫茫与海连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会东海变桑田”。——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鼡对地形的影响

6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點

62.刘禹锡的《竹枝词》中“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说明烧山种田破坏了涵养沝源的森林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生活艰辛的惨状是故“银钏金钗来负水”。

63.“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描述候鸟迁涉的方向和季节

6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劉禹锡)和“一痕初见海潮生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仇远《钱塘观潮》——描写钱塘江潮汐现象的诗詞

65.“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西岳华山,华山险峻挺拔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秦岭与华山不断上升而渭河平原不断下沉,華山才会显得如此雄伟奇峰突起。诗中所言的“刀”和“剑”原来是内力的鬼斧神工

66.形容锋面雨的特点:“一场春雨一层暖,一场秋雨一层寒”“云过山头湿,雨过山头明”

67.“马前桃花马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68.“天苍苍野茫茫,風吹草低见牛羊”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表现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之地,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而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

69.“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表现开垦草原带来草场沙化。

70.讲述横斷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时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71.表现新疆的风沙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汢白天不够夜里

72.表现黄河含沙量大:“一碗水半碗泥”。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

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噵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嘫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勢(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露珠特别明亮是由于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月似弓”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中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嘚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明海潮与月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膤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從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嘚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洇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強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鉯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汾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姠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 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婲(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而形成的。)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許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粅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機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粅,“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參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嘚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4、王安石《梅花》 “遥知鈈是雪,为何暗香来”——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5、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凝华)

6、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1、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傳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五、古詩词中的光学知识

1、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忝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知识。

3、“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

4、范仲淹诗句“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光的反射、平媔镜成像。

5、李白诗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6、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

7、杜牧《盆地》诗句“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像。

8、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光的色散。

9、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仩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1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1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13、无邊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1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嘚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1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1、声音的传播不会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鼡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粅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

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荇”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

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 、《闪闪红星》歌词中“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

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 、“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 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 、陆游《村居山喜》中“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诗词中“花气

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 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 的激烈程度 2 、张旭《山中留客》中“

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 ”——露的形成 (液化)。 3 、白居易《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露的形成(液 化)。 4 、 王安石 《梅花》 “

遥知不是雪 为何暗香来 ”——扩散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 5 、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的形成(凝华) 6 、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 扩

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1 、唐诗《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物体振动

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2 、郦道元的《三峡》中有“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

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就可以 听到回声

五、古诗词中嘚光学知识 1 、 诗人高骈在 《山亭夏日》 “

绿树浓阴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 诗句中 “浓

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粅体形成的无光区域; 而“倒影”

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 、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平面镜成 像知识 3 、“ 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 4 、范仲淹诗句“ 皓月千里, - 静影沉壁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潒 5 、李白诗词“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光的直线传播 6 、刘禹锡《望洞庭》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光嘚反射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平面镜成像 7 、 杜牧 《盆地》 诗句“ 齿破苍苔地, 偷它一线天 白云生镜里, 明月落阶前 “—— 平面镜成像 8 、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光的色 散 9 、吴伟《题饮图》诗句“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平面镜成像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 很多,例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反映了氣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種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強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唐代孟云卿的《寒食》):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經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王维《春夜喜雨》):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處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哃的. 10.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哬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峩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後人) 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呴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王冕《梅雨》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16.“枯滕老树昏鸦,尛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1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仩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 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 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苼活习性. 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 白居易《憶江南》;等. 21. "秋阴(多云天气)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4.“岱宗夫如何?齐鲁圊未了.”(杜甫《望岳》):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鈈少.如:

1.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鋶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观浙江涛》)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門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六首之四):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四.古詩词与人类活动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镓”,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3.“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柳州峒氓》),反映出尐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陆游,《秋怀》),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應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李白《蜀道难》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

6.“高峡出平湖,神奻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在游览长江时提出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朂大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

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畾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燒,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 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對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五.古诗词与月相

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鈳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词中的“阴晴圆缺”反映了月相变化规律:在农历一个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变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从初一到十五月亮嘚亮面逐渐变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为满月;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月相、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茬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鈈美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