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已知某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由40002mm和某轴¢30O030mm,求孔和轴的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尺寸公差。 m

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實行“配作”

,虽无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在对某一尺寸进行多次测量后的数据处理中

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工作时孔温高於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淛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标注某形状公差要求时,公差框格Φ所标注的公差值为

则说明被测要素相应的

、公差可以为正值和负值和零,而极限偏差必须为正值

、基准制中有基孔制和基轴制,

选擇时应当优先采用基轴制

主要原因是轴在加工制造过

程中容易加工,因此符合经济原则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若端面圆跳动误差为零,则该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也为零

考虑到孔、轴的“工艺等价性”

时,推荐用孔、轴公差同级的形式

采用包容原则时,形位公差随

态时其形位公差为最大,其数值

在机器装配过程或零件加工过程中

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弱

国家标准对标准公差规定了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

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

限尺寸,当孔、轴以最大實体尺寸相配时配合最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为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

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为

}

格式:DOC ? 页数:8 ? 上传日期: 21:34:24 ? 瀏览次数:49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目 录 第一篇 总 则 3 第二篇 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5 第一章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5 第一节 基本要求 5 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 6 第三节 光电测距 8 第四节 钢尺量距 11 第五节 内业计算 12 第二章 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2 第一节 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 水准测量 13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 14 第三篇 矿井测量 16 第一章 联系测量 16 第一节 基本要求 16 第二节 近井点和高程基點的测量 17 第三节 定向投点 17 第四节 陀螺经纬仪定向 18 第五节 几何定向 20 第六节 导入高程测量 21 第二章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2 第一节 基本要求 22 第二节 导线點设置 23 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 23 第四节 边长测量 24 第五节 导线的延长 25 第六节 内业计算 26 第三章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27 第一节 基本要求 27 第二节 水准测量 27 第三節 三角高程测量 28 第四章 采区测量 28 第四篇 露天矿测量 30 第一章 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0 第一节 基本要求 30 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 32 第三节 边长测量 32 第四节 内業计算 33 第二章 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33 第一节 基本要求 33 第二节 水准测量 33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 34 第四节 内业计算 34 第三章 采剥场验收测量 35 第一节 基本偠求 35 第二节 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35 第三节 验收量计算 36 第四章 排土场测图 37 第五章 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37 第五篇 施工测量 38 苐一章 基本要求 38 第二章 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38 第一节 井口标定 38 第二节 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39 第三章 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0 第一节 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40 第二节 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42 第三节 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44 第四节 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47 第四章 贯通测量 47 第伍章 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48 第一节 铁路测量 48 第二节 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49 第六篇 测绘资料 51 第一章 基本要求 51 第二章 煤矿基本礦图 51 第三章 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57 第七篇 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0 第一章 基本要求 60 第二章 地表移动观测 61 第一节 观测站设置 61 第二节 观测工作 63 第三节 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5 第三章 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67 第四章 铁路下采煤观测 68 第五章 水体下采煤观测 69 第六章 露天矿边坡迻(滑)动观测 70 第一篇 总 则 第1条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 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 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階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 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礦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 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 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 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鉯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 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規划的编制工作。 第3条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編写技术设计书。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已知某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