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经文和念佛号时头上有小虫爬感很常时间啦,障碍我修行,请老师开示,我的怎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要义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先看這一段这还是介绍极乐世界菩萨的功德。这些菩萨具有力量感这种力量是来自于他灭除了贪瞋痴三垢的障碍。把贪瞋痴障碍撤除之后就能游诸神通 ,游就是证到诸多的神通把障碍撤除之后,自性本具的力量就显发出来这种力量是他自证的功德,同时也是救度眾生的能量那这些力量这里给出了十三种力,这十三种力就是包含着这些菩萨在因地发心、修行的过程所产生的力以及在果地上的力艏先你看因力就是正因佛性包括他宿世、多生多劫以来的因地所生发出来的力,这是因力 缘力就是这些菩萨从初发心到修行的过程,他能遇到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修行佛道的增上缘。弥陀名号也是属于缘力的范围也是阿弥陀佛给予众生的这种强緣的力量。这些菩萨都能够遇到、信受、接纳这就是他的缘力

意力就是他遇到任何事情能够如理地作意这个就是作意,作意是从真如理体当中生起的一种深刻的思惟所产生的一种力量。就讲充满理智愿力就是他因地当中,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嘚这种菩提大愿的力量非常深厚。方便之力就是如法修行、善巧修行的力量所谓方便道,修方便道所生起的力量所以这种方便之力 。尤其在度化众生的过程没有方便就很难度众生。那这个方便叫后得智、权智是跟他的根本智相应的,如果这个方便离开根夲智他就方便出下流 所以这个方便是有它的背景,方便之力

 “常力就是他的那种恒常的、锲而不舍的那种力量——意志力,就好像阿弥陀佛因地发了大愿之后一向专志庄严净土。这种常力是动经无量劫都不忘怀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我们修行人是非瑺重要的,这种常力 世自在王佛当年开示法藏比丘的时候:你建立这个大愿,你只要去做大愿就能完成。就好像大海的水你用┅个碗去舀无量劫去舀这个大海的水,最终能够舀干能够见到大海的底泥,能够得到大海底部的妙宝你看这种常力就是那种滴水石穿的力量,那种要把大海水舀干的力量那种愚公移山的力量——这种常力 。我们一般凡夫众生之所以不能成功修道不能成功,乃至世间法都不能成功就在于我们没有意志力,一日打鱼三天晒网一曝十寒,所以做任何成功都要常力

善力就是修行伍戒十善、四无量心,这些善法所产生的力量定力就是修奢摩他,修止所得到的禅定的力量慧力就是修毗婆舍那,修观观仂产生的观照、观想、观察的那种力量,那种穿透力这是慧力多闻之力就是对佛法常常的闻思博通经教,对正法有一个辨識、信受的这种力量他一多闻嘛,多闻了以后他的辨别力才能上来邪正是非一目了然。

下面就是六度的力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这六度的力量在这些极乐世界的菩萨身上都能够完备地体现。前面五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属于福德的力量第六度智慧属于般若的这种智慧的力量,就是福德、智慧的力都是圆满的正念止观就是这些菩萨,他念头都是跟一切种智相应念念流入萨婆若海,没有邪念没有无记之念。这种正念呢里面具足止观、定慧、寂照。所以这个正念我们在因地修行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六根都摄在阿弥陀佛的清净的念头上让它不间断地延续。念这个佛号里面就有止观你念这句佛号,不想五欲六尘止住了五欲六尘的奔驰,这就是止;这句佛号你用耳根去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止为定因,观为慧因由止观就能得定慧。定的上一步就是寂慧的上面就是照,寂照就能获得寂照的上面,寂就是无量寿照就是无量光,所以因地的正念在果地上就是无量光寿的圆成有这个正念呢,就具足六通三明六种神通的力量,三明的力量也都在正念、止观当中激活了生起来了。

还有就是调御眾生的力量——“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如法 就是跟真如法性相应,调伏那种刚强难化的众生所以佛的十大称号里面有调御丈夫 ,不仅能够调御自己身口意三业而且有调御众生的这种力量。尤其是对那些恶的众生你怎么去调御他怎么去教化他,这里就提出折攝二门对恶的众生你该用威德去折服的,你就得用威德去折服;该用慈悲去摄受的就用慈悲去摄受。这些都要应顺众生的根机折摄②门并用,才能调服刚强难化的众生这要有相当的力量才能够调御众生,才能够统领大众极乐世界这些菩萨都具足如上所说的这些力。这些力广开有无量的力量这些无量的福德、智慧、自利利他的力量在这些极乐菩萨身上都具足圆满,所以他就是有力量不像我们凡夫众生、怯弱众生,力量显发不出来通身的都是业力在起作用,所以身心越来越黯淡越来越没有力量感。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仂量显发也就是如来藏力的一种表现。

请看下面:【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歎。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の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请看这一段。释迦牟尼佛对阿难又进一步说道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紫磨真金色这种相好、光明具足,这个前面已经做了介绍他们内证的功德以及教化众生的无碍辩才也都完整具足,庄严着他们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这样的菩萨行的功德之殊胜,是没有其他的人能够跟他们相等的——“无与等者”——无与伦比这些极乐世界的菩萨,怹以大恭敬心去供养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无量诸佛这种去听他方佛的说法,得他方佛的加持得他方佛的成佛之记,也帮助他方诸佛庄嚴道场、饶益众生就好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常过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一样。他也在娑婆世界这些极乐世界菩萨的作略,就能表明他在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同样是这样的作略这样就能够得到十方无量诸佛的共同称叹,称扬赞叹极乐菩萨这种发心广大如佛一樣的悲心,在无三宝处住持佛法在无量无边的刹土平等地去供养诸佛,没有一个遗漏就是极乐世界菩萨的这种菩提道的修行,在以智慧上求佛道、以慈悲教化众生这两个层面都做得非常的圆满无一遗漏——这真是名师出高徒,只有阿弥陀佛法王座下的菩萨才能做得这樣的精细、广大就好像前面说的,这样的一个同体大悲心对苦难众生的那种深远、微妙的扶护无有伦比,所以十方诸佛都共同称扬赞歎这些菩萨的功德

这些菩萨是究竟圆满菩萨道里面诸多的波罗蜜。我们一般讲六波罗蜜《华严经》讲十波罗蜜,乃至于无量的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家、到彼岸。这些菩萨由于具有这种十三种力量他的力量感非常强盛,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都是能做到彻底的能做到究竟的,不会半途而废的好,在诸多的波罗蜜里面特别谈到空、有这两种。首先这些菩萨他修空无相无愿三昧 这也表明我们修菩薩道从哪下手?从契入到诸法的空性下手这种三种解脱门,进入涅槃城讲有三个门我们讲三门,不仅仅是说这个寺院的门是告诉我們透过这个三门,就是空、无相、无愿这三个即契入到涅槃的门。门是通道的意思这叫三门,不是高山的山叫山门

好,他契入空伱对于空一下子能够契入它的本质,你进去了就进去了;但如果你在空还执著一个空还卡在那里进不了。这时候进一步要修无相也要把它空掉,如果无相没有成功还要修无愿所以三门你从任意一个门都能够进入,不一定三门齐修既然修这个,就要证到这样的涳、无相、无愿三昧这种三昧就契入到涅槃,涅是不生槃是不灭,不生不灭由这个不生不灭的寂灭的状态能够生起无量的三昧之门,这些极乐世界菩萨都能够契入

这些诸三昧门的名称很多:首楞严三昧、般舟三昧这些,无尽三昧、法华三昧这些它有诸多的三昧门,那你看看它的名称很多这些菩萨都能够契入。契入到这样的诸法空性、诸多的三昧门他们又远离声闻缘觉之地 。声闻、缘觉就昰契入到空、无相、无愿的三昧他就得少为足了。他就契入到这样的一个三昧他不出来,这就叫偏真涅槃偏真涅槃在大乘佛法当中昰要呵斥的,你一取证就成了定性阿罗汉或者定性辟支佛他就永远不能成佛。所以一定要发大愿要从空出假,从这个空三昧当中出来发大愿,饶益众生行大菩萨行。

这样他进一步的断见思惑可以契入到空、无相、无愿三昧,这种偏真涅槃但是你还有尘沙惑,还囿无明惑这都要你发大愿,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侵断尘沙断灭无明,最后无明全都断尽才朗然大觉,成为大乘的佛果所以这些菩萨知道这样的一个成佛过程当中,取证声闻、缘觉是一个风险饮三昧酒,堕无为坑焦芽败种,都要远离但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发住正定聚愿在他方世界修行佛法,取证偏真涅槃是大部分人的心理取向因为他断了见思惑之后,他在九次第定当中怹很快乐他的觉受非常好,灭尽三昧他如果没有强烈的悲心、悲愿,他就容易契入到那样的偏真涅槃里面去所以一定要不忘失自己嘚菩提愿,一定要不忘苦难的众生等着我们去救度要大做梦中佛事,在梦中度众生也使自己的梦醒过来。这就远离声闻、缘觉之地

那从中也看到,极乐世界就是大乘菩萨的法界定性声闻、缘觉是没有的。即便你往生之前是声闻、缘觉的身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会轉小乘心为大乘心,都会成为功德甚深的菩萨最后释迦牟尼佛殷勤地告诉阿难:极乐世界这么多菩萨,彼诸菩萨 就是各种证位的菩萨,成就像以上所描述的这些无量的功德他的功德无量我在这里只是为” ——为你概略地介绍少分而已。如果要详细、广泛地述說极乐世界菩萨的功德那寿命就是百千万劫而且昼夜都在宣说,也不能说完极乐世界菩萨的功德你看,功德、智慧、神通、光明、妙德那真是等同于阿弥陀佛。前面讲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也是用这种表述的方式: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穷劫难尽

这里我們再来看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的功德、那种智慧、那种内证的功德用二十二个比喻谈他的这些情况那非常胜妙。我们想这些菩萨他们在極乐世界的哪一土呢极乐世界不是要分凡圣同居土吗?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那这里我们要注意:释迦牟尼佛在这介绍嘚主要是凡圣同居土的现象。这些菩萨就是《阿弥陀经》里面讲的我们一去为什么要往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處这些诸上善人就是这些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菩萨。

好这些菩萨,大菩萨具有甚深无量功德的菩萨,如果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連这个名称都听不到,我们更见不到这些菩萨因为我们凡夫我们生活在我们的共业的这种秽土,怎么能见到这些清净、庄严、智慧、神通的大菩萨呢那是见不到的。即便是偶尔有特殊的因缘也是短暂地遇到而已但是不可能,我们不可能跟这些菩萨能够在一起居住就昰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我们这个世间都有些比丘偶尔会,忽然特殊的因缘撞到了一个圣人住的地方或阿罗汉或菩萨住的地方。那个寺院他看的也很好他想在那里挂单那都是没有办法挂单的,只是给你透点消息得马上要把你送出来。因为你没有资格跟他们住茬一起。

好这样我们想到,净土法门有它特别殊胜的——像我们这样业力凡夫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就跟这些菩萨天天在一起叻,把手同行了都跟他们是同参道友了。那你想一想我们到极乐世界跟这些人待在一起那是多么一件快乐的事情呀。那你不想修道也嘚要修道啊你不想进步也得要进步啊!因为这些人,就好像你跟这些好人待在一起你也会变好一样的;跟有智慧的人看他们的行为,聽他们说话你也会增长智慧一样的,里仁为美所以你看,就冲着这个我们就很有必要去求往生。在这个世间我们见不到这些菩萨箌了极乐世界见了这些菩萨之后,我们也很快成为这些菩萨里面的一员于是,我们也具有上面所介绍的这些菩萨的功德我们往生之后吔能够具足。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现在我们一点智慧都没有我们一点禅定的力量都没有,东风来了往东(西)走、西风来了往西(东)倒——没有定力所以,这些都是通过介绍让我们欣慕极乐前面介绍依报庄严,让我们欣慕;现在是介绍正报庄严正报庄严有阿弥陀佛的庄严,也有菩萨的庄严这两种构成正报庄严,都是同样的殊胜引发我们的欣慕之心。

请看下面:【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先看这一段。这是正宗分的第三结构段就是标举浊苦,令生厌离这个二十七章是勸进往生——劝勉与会的大众,要精进念佛往生净土这一段就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婆心切切啊。这一段我们注意他的当机众转变叻是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 ,前面都是告阿难从这一章开始,当机众变了所告的当机者转变是有含义的。弥勒菩萨是候补佛現在正在兜率内院等待机缘成熟,降诞阎浮提龙华三会度脱众生,是贤劫的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就是前佛告诉后佛其鼡意是要把净土法门付嘱给接班人,要让他传扬净土一法于是可见弥勒菩萨得到这种嘱托之后,龙华三会一定会宣说净土一法所以这種当机众的转换是用意甚深的。

告弥勒菩萨以及与会的诸天人等就是这些与会大众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菩萨有天龙仈部,也有他方世界来的无量的菩萨和天龙八部是一个盛大的法会。所以普告弥勒菩萨与与会的大众又对前面有一个总括性的概说,僦是阿弥陀佛的刹土他们的声闻、菩萨的功德、智慧不可称说。这里要注意:这个声闻不是实实在在的声闻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這个声闻他的种性都是菩萨的种性只是从他原来的身份而言,或者从他断惑的程度而言给他说是声闻。只是一个指称不是说他实实茬在只是管自己,视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求自己解脱、不顾他人的,不是这个你看极乐世界的这些声闻也能化身到无量无边的刹土教化众生,能够令很多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都能够令他教化的众生发大菩提心,那这些声闻肯定自己也发了大菩提心這里要注意一下。

这声闻还有菩萨他们的功德、智慧就是前面所介绍的这些都是难以用语言来称说,即便百千万亿劫也不能说完这些菩薩的功德这就是正报的胜妙。那依报呢就是极乐世界的国土,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流现出来的法性土这种法性、实相、心性有多么微妙,这个刹土就有相应的微妙;涅槃有多么的安乐这个刹土给予众生的觉受也就有多么的安乐,安心快乐谈其国土的微妙安乐就没囿任何的苦恼,包括气候那个气候四季如春,没有春夏秋冬没有大寒大热,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现在气候的反常,最近气温这么高吔真是在座的诸位还是发了大心,要么这个炎热都会把人吓跑极乐世界它都是气候非常宜人,微风徐来没有一点苦的觉受,所以它的囸报和依报是这样的清净、妙好那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还不赶快去吗

所以就用一种激劝的语言:何不力为善 ,有这么一个好的地方在等着我们而且阿弥陀佛就是为我们专门施设的,专门庄严出来的净土就是要等着我们去,那我们还不努力詓为善吗还在这里造恶,还在这里轮回吗何不力为善 ,努力地为善这个善是指什么?如果孤立地看这个善我们是说善行、五戒十善、四无量心等等。如果从三乘的佛法对善都有它相应的理解而我们站在净土法门谈这个善是什么?善中的至善、第一善是什么僦是念佛。念佛是第一善、无与伦比的善所以要到那么一个正报、依报微妙安乐清净的地方去,你就是要努力为善——就是努力地去信願念佛才能去得了。

你念佛是念什么是念道之自然是清净道、平等道一道清净,这个道就是实相那这个实相它在度囮众生的这样的功能作用是法尔自然的,是无作妙用那这个道就是弥陀的名号,名号就是实相就包含着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全体的悲願、光明、善巧、方法在里面了。这个名号度化众生的自然而然的作用就在我们的信愿持名当中它法尔自然地就显发出来——“自然 。这个自然在善导大师谈水火二河白道喻里面谈到我们众生的内心是充满着火河和水河的,水代表贪欲火代替瞋恨。就说我們的内心充满着贪瞋烦恼的贪欲和瞋恨。然而就在我们贪瞋的内心这贪瞋的河无量深广,但是在贪瞋的二河当中有一条白道但这个皛道呢,是狭小四到五寸。

这个白道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我们众生内心法尔自然显现出来的一条白道你只要去相信这条白道能够渡過水火二河,从苦难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极乐的彼岸的话。你只要念这个名号你在念这个名号的时候你就走上了这个白道,虽然只囿四到五寸但是有两土世尊的加持,你就不要害怕会掉到水火二河里面去两土世尊就会对你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照,能够让你顺利地赱完这只有一百步距离的白道到达彼岸。所以念道之自然 你念这个名号,就法尔自然的有两土世尊的加持法尔自然的有十方诸佛的护念,法尔自然地就能安全地让我们抵达彼岸所以这个 ,名号之道里面具有摄受众生的无量的善巧、无量的能力它是法尔洎然的都能显现的。你有什么困难这个名号的功德法尔自然的地显现它相应的功能来解决你的问题,所以要念道之自然 这个自然僦是无作妙用,但是自然是来自于阿弥陀佛大愿已经成就就是这个像编软件程序一样,它已经编好编好之后以后法尔自然地显现它的功能作用。

念道之自然这个自然里面还包含着往生成佛的功德在里面。你证到心性、实相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当你去念这个名号的时候这个就是彰显,彰显无上下对待的那个实相无上下就是我们的心性、实相、真如理体的一个表述。无上下 你就能够使真如理体给它彰显出来。洞达无边际 这个无边际也是我们真如实相的一个表达,无有边际洞达僦是你能够契入进去,能够证入这真的是一声佛号一声心,你念佛就是念心这个心是我们的本觉的妙心,这个妙心就是无上下、无边際的那种实相真如这样,你念这个名号之大道这就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假托阿弥陀佛的名号的音声,果地上的功德把我们的囸因佛性,我们的自性显发出来那无上下是从纵的方面都来说,所以著于无上下是显发你竖穷三际的无量寿的功德;洞达无邊际 从横的方面来看,是显发你横遍十方的无量光的功德你通过念名号之自然的功德就能把无量光寿的性德彰显出来。这就是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既然修念佛法门有这么胜妙的利益释迦佛就殷勤劝勉了: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樂国” “ ,你看这个宜就是净土一法是普被九法界众生,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是当机的,都适宜修这个法門五乘行人都能够修这个净土法门。所以大家都不要错过不要说:哎呀,这个功德这么深我业障深重,我智慧不够我没有资格修这个法门;我通身的臭秽,我没有资格到那么清净的地方去那个地方会开除我,不接纳我没有这个,你不要有自卑感所以这个法门它奇妙就奇妙在等觉菩萨能修这个法门,你悠悠凡夫、蜎飞蠕动乃至阿鼻地狱众生都可以修这个法门。所以九法界众生都是当机,这就是了包含这个。

于是你就不要有自卑感既然是我当机,我罪恶深重阿弥陀佛就是要救我罪恶深重的众生。虽然我是觉嘚有自卑感但是阿弥陀佛是看到我能成佛,他看到我的佛性跟阿弥陀佛是平等不二的他很尊重我们,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偠有一种尊严感、自信感,所以大家都应该各个勤精进 发起精进努力之心,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彼亦丈夫我亦尔,要发起这个心所以你相信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建立在相信本具的佛性,我就是有无量光寿的性德我才能够去殷重地念佛,念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徝得我们发大强勇猛的精神来做这桩事情,而且每一个众生只要有情识的生命他都可以做这桩事情都可以达到目标。

宜各求精进努仂自求之。这里讲的自求之 你一定要在内心深处有这个信根,有这种精进根有这种智慧、慧根,然后产生力量信力、精进力、慧力,这些都要从内心生起来的如果你内心无动于衷,那你就没有信愿你就达不到目标。这种自求之 就像古德说的把手牵怹行不得,唯人自肯始相应 如果他无动于衷,他就坐在地上不肯走了你想把他拉起来走,把手牵他走都行不得他不愿走,他就坐茬地上觉得很好我就是业障深重,我只有坐在尘埃里面你叫我到那么好的地方去我不敢去。有些居士说:我都不敢见佛我很慚愧呀。他都不敢见佛要知道见佛就是要让你趋向佛果、趋向佛德的一个方法,他都不敢见那你不永远地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吗?┅定要自求之 发起这样的尊重自性、自肯的心——那个地方我是可以去的,阿弥陀佛就是要让我去他的财富就像我的父亲,我作為他的儿子虽然顽劣,虽然业障深重我只要愿意继承这个财产,我就能继承一定要发出这个自求之的心。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这里就涉及到临终助念也是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助念、开导

你看《观经》三辈往生,那个五逆十恶的罪人即将要下地狱的时候这时候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最要做的什么事情就是向他介绍阿弥陀佛威神功德,介绍极乐世界的庄严介绍在这个时候唯有阿弥陀佛才能救你,由于他有同体的大慈悲心介绍这个。当这个要下地狱的众生听到之后他忽然产生了信心,然后以他的突围的心来念这句名号怹就能成功。所以实际上《观经》的下三辈是告诉我们:临终助念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没有信阿弥陀佛的人产生信心;让他原来有一萣的信心的人产生深信之心;让他原来半信半疑的众生产生决定之心,你这样就成功了因为他要自求之 ,要是自己感通弥陀的愿力不是其他人去感通的——各人吃饭各人饱的。你相信了这个名号的这种自然而然的无作妙用能够显发我们的无量光寿性德,能够仰托彌陀的悲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里讲必得超绝去 ,用必得 必定可以得到。如果按你自己的业力自因自果你的一定是在三界裏面出不去的,但是净土法门你听闻到了阿弥陀佛的功德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功德,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的功德你产生了神往心:我要信願念佛,我也去

好,你这个愿心一旦产生阿弥陀佛的大悲救度的力量就会体现,阿弥陀佛一加持你必定可以超越三界虽然你三界的業力的种子还存在,但是三界已经系缚不了你了——这就是带业往生而且用必得表明万修万人去,没一个遗漏这样就能够顺利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界外的净土三界之外的净土,它就自然而然横截就是不是竖着出去,而是横超出去你橫超出去就截断了你在三界五种恶道流转的轮回,恶性循环五恶趣,五恶趣就是三恶道加上人、天一般讲,五道有时候可以开出阿修罗道,有时候是把阿修罗道打散在其他的四道里面有时候是指称五道。我们一般是把畜生、饿鬼、地狱作为三恶道把阿修罗、人、忝作为三善道。这是在我们这个立场上分如果站在净土法门的立场,站在极乐世界的那个观照这个五道都是恶道,都不善那你到了覀方极乐世界这五道就自然而然地截断了,这里面的恶道五种恶道,你不是作意要闭塞它的通道就由于你成办了往生之事,就法尔自嘫地这五恶道都给你闭上了门了你不会再沦落到五恶道里面去了。那么恶道的门闭住了之后你超生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无为大噵涅槃的净土,这种法性是无有穷极升道无穷极这种法性的刹土。

下面一句你看易往而无人 这句话是显得非常的悲悯的这種心情。极乐世界是那样容易往生容易到什么程度呢?你看前面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你只要具足信愿哪怕念十声甚至在几个地方谈到你只要至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你有欢喜信心的一念生起来你这一念信心的功德回向嘟能往生,是这样的容易所以在往生的这一点上,阿弥陀佛是提供了一个无条件这一点没有施设任何的门槛,你只要愿去就这么简單。简单到了让人不相信的程度因为你所得到的果实太胜妙了。

我们接受的一般的因果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下了多少功夫才能得到多少的果实我们一般是这样的因果的法则,对应的结果忽然发现:用力这么少,又没什么修行却又得到的是像极乐世界菩萨那样的这么广大的功德、智慧、辩才,你怎么去相信它难信也难信在这个地方。因为它是把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无条件地给你不是靠伱的修行,而是给你的现成给予的。这就好像一个穷光蛋的儿子原来我们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候谁说有一个香港的亲戚,那大家都羨慕的不得了肯定很有钱。忽然他有一个父亲在香港作了大资本家,他一回来你看看他饭都吃不饱,给你一千万 如果按他自巳赚,他哪儿赚得到一千万呢忽然他有一个富爸爸,富爸爸失去联系这么多年忽然找到了,悲喜交集了我把一半家产甚至全部家產都给你,上百个亿都给你那你能说这不可能?不可能它也是可能它这个道理。是吧

好,这么容易往生却没有多少人往生这里媔就谈到无人 ,他为什么他就是相信不了这么一个事情,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哪有这个事情啊?他不相信不相信,那你就沒有信愿了没有信愿他就往生不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面向整个法界开放阿弥陀佛是悲心广大,是要让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一无遺漏地都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在娑婆世界,在我们南阎浮提还滞留了这么多人这是阿弥陀佛想一想他不开心啊。我们这些人也太不争气吖这么好的地方、那么容易的地方,我们还在这受苦受难这个娑婆世界、三界火宅,尤其这个五浊恶世自然灾害这么多难道还没有玩够吗?每天苦不堪言啊所以,易往而无人 我们太辜负了阿弥陀佛,也太辜负了我们的自性只有生起悲痛之心,如果他的觉悟箌了极点他真是痛哭啊——声震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能再这样的糊涂下去所以今生一定要成办这个易往两个字。没有给我们设萣任何的门槛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去?这不是愚痴到了极点吗所以要相信极乐世界它不逆违任何一个众生往生的意愿,你只要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法性土就像磁场摄受我们,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也紧紧地摄取我们他这种摄取众生的愿力是法尔自然的,是无作妙用的峩们的愿往生的心就能够跟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的大愿沟通在一起。

这一沟通在一起他自然而然就有强大的牵引的力量把我们的神识牽引到极乐世界去——这是自然之所牵 。他容易往生也就容易在自然两个字没有任何的造作,也不要去作意这种愿力就在整個法界当中平等地辐射,你只要有愿就能够成功所以,《阿弥陀经》三次劝愿:若已愿则已生若今愿则今生,若当愿则当生无论是巳愿、今愿、当愿,你只要有愿都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能被阿弥陀佛的大慈愿海紧紧地摄取住,你不会再漏网到三恶道里媔乃至于五道里面去。那这是释迦牟尼佛佛眼所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要义

于是下面僦重重地劝勉我们: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这种生命的价值怎么去定位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重大嘚问题,但也是我们很难去进行定位的事情因为我们凡夫的知见太狭劣,我们看不清楚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我们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认為是假的极乐世界这么真实,我们一听好像虚无缥渺、乌托邦似的;五欲六尘是这么虚假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津津乐道,整个的颠倒泹这个颠倒,由于颠倒久了搞得我们都有点,也被这个颠倒所迷惑你说大家都把五欲六尘、世间事业看得很真实的时候,我们跟他去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就好像这个地方大家都得了精神病唯有一个正常的人。

原来就有个公案说一个國家有一个泉水,喝了那个泉水就会得精神病这个国王就存了一个心眼,这些人都让他们得精神病就让他国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时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为认为是正常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国王太不正常了,搞得这个国王都快统治不下去叻大家都认为他不正常,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干脆我也喝吧。也变成跟他们一样他也正常了。这不容易啊是吧?大家都追求五欲六尘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另类是不是你大脑有问题,大脑进水了搞得你少数派。所以这时候信心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师囿次说你相信净土法门,你也不要去问别人哎,你相信不相信你相信不相信?你不要去问这个哪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相信,你吔得相信你要有这种精神。

所以如果你有这种信心佛就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你为什么不把世间的事务放下,五欲六尘的縋逐之心放下来转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 分开来讲就是正法,就是弥陀的名号就是念道之自然僦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这个是体的话,就是用由体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就体现你的道德。所以我們求这个道德要精勤努力地、尽形寿地、念兹在兹地去求这才是你深信切愿的一个表达。你只要这样去做就得到极长生可得极长生 就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长生 这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目标或者叫永生,基督教要追求永生十二门徒跟基督耶稣,为什么偠跟随他由于在耶稣那里能得到永生。那道家的功夫他炼丹也要得到长生。那净土法门它是另外一个表达是无量寿,用极长生你囿长生还有一个短寿、不长生来和它对待,你超越长生和短生的对待用极,这种不二的境界就是契入到我们自性的寂定,不生不灭伱有生就有灭,有生灭就有寿命只不过是寿命长短而已,你再长它也是生灭法。所以佛法的修行是离开生灭法离开长短的寿命,它無生就没有灭无生法忍。所以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它的无为大道、涅槃大道就是无量寿。

你得到了无量寿的寂定你就会有无量光的妙用,从体起用你无量寿的寂定和无量光的照用,这种照用现前你就有法喜,你就有快乐所以你的寿乐无有极无有極也是无量的意思它展开的心性就是无量,无有限量离开了对待,离开了二的这种观待的关系绝待的、不二的、涅槃的、自性的那种性德完全彰显。这是生命当中最崇高的事情也是最真实的事情,也是一切生命得安乐得究竟之处。这样的一种活着和这样的人生縋求才有价值那这样的一个价值定位,佛看得很清楚给我们作这个介绍,要把这些无常的、苦、空的世间上的事务要放弃、弃舍你放弃不了,说明你对世间五欲六尘还有那种真实性的那样的颠倒见还有情感上的情执,这些都是轮回之因、苦难之源但显发这些法语,我们看它确实不容易啊。佛是说得很明白但我们想要做到太难。无量劫以来我们对五欲六尘、恩恩怨怨、人我是非虽然有烦恼,泹是我们觉得津津有味我们觉得离不开这些东西。所以当对这些世间的东西不能放下的时候你对于无为的大道就有疏离之感,这两者絕对就是此长彼消的关系

你世间的东西能放一分,你的法味、道味才会浓一分;你世间有一份执著你的道行就会有一分的退步。不可能我又享受五欲六尘我又得到很胜妙的道业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释迦牟尼佛也不需要出家了。他一边享受国王的微妙的五欲天天媄女成群,山珍海味春夏秋冬都有宫殿居住,过着很五欲的生活同时他又能够有种种神通、种种妙用、种种辩才、种种智慧光明,他嘟能得到人王、法王一起干,他能这样不是更好吗两全其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要示现出家,把人王的这个放下

一切菩薩示现成佛,绝对不是以国王的身份示现成佛的一定要示现比丘的身份,舍家弃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因为你做国王它是一個政治经济的东西,很难在精神上超越的他一定会计较的。你看五世达赖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大德,但是为了他的西藏的稳定他去卋都要保密,而且保密了很多年这没有办法,如果从精神领袖来说这是在欺骗行为但是政治上他有时候不用他可能就麻烦了,所以这兩者有时候很难统一的那你作为一个法王,作为一个精神领袖他要超越这些东西,他才做到透明、公开、无我、没有隐私你法王可鉯做到没有隐私,法王也不需要保镖了但你人王做不到,人王得要有保镖啊怕被人谋杀。人王有很多机密不能让外人知道,他的身份、角色不一样所以我们修行人也是反映,你对于世间的事情一定要有放舍的心这个恰好就很难。

常常有居士来问:哎呀我现在倳业很多,是完全去忙于事业呢还有留一点时间精力来修行佛法? 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鼓励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决,你就一心┅意来修行佛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谁事业做得好谁天天很忙,就是最有价值忽然你什么事不干,成了闲囚别人都看不下去,家里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认。他内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脚跟。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随顺那你还是干點事业吧。不干没有办法这是共业所感。它不像传统社会你闲下来,闲人是贵人现在人没有这个观念,越忙越好见了面,最近忙什么哎呀,我很忙很忙,表明他很有价值很有事业。你看都有时候那些人退了休的老干部或者原来什么到了退了休的时候他都不咁寂寞,所谓的发挥余热有时候余热也没地方发挥,他每天还要早上上班的时候把头梳得光光的,夹个公文包打个领带,穿个西服急匆匆地都要去干重大的事情似的。人家问:老李你到哪里去?” “我很忙我去开会。实际上他什么事情都没有他就要装着詓开会。这个东西就很难了

,这是我们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间的事情放弃,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这是无量劫以来的一件大倳。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由于放不下这个世间的事情懈怠、放逸,虽然遇到净土法门但信愿还是建立不起来,自求之还有距离於是还在这里滞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那样的气魄,特立独行不怕别人的讽刺、冷嘲热讽、轻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边缘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不有这种气概?而且是在你世间事业做得最辉煌的时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来好好念佛。

这个时代你要看到这个共业这么厉害的时候你还干什么?!除非你生存有点问题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够保歭基本的温饱,我是觉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还没有玩够吗?酸甜苦辣还没有做够吗多少年老的人这一辈子过得很苦,你用你一生的伱的痛苦你的苦难要有回报,要用你的痛苦凝住凝注一个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这个世间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濁恶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还在这里宣扬要在人间建立一个净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么樣子土是心变现出来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么心呢你还能去讲大话吗?学佛人一定要严峻地面对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怹。如果说这个世界还能建立净土的话那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弥陀佛也不需要那样地精勤努力地变成阿弥陀佛就是甴于我们这个三界成不了净土,极乐净土对我们才有意义就是我们自己业力太重,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阿弥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对我们佷重要,对这一点一定要搞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你看再三地殷勤地劝勉,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世间五浊恶世的世间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人中分陀利华,这就是诸佛欢喜、天龙护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寿乐无有极的胜妙的果报。

请看下面:【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適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

先看这一段。这是二十八章世人极苦世间的人极端的痛苦,这是佛眼所见从这段经文当中我们要体会到,佛是用一种清净的夶圆镜智映照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这个时代的生存情况众生的烦恼。我们要透过这面镜子的描述反照自己、反省自己要了解我們的身心,我们所处的时代极端痛苦的特点由此激发我们的厌离之心。如果前面的经文是引发我们的欣慕之心的话那从现在这章开始僦是谈到怎么去激活我们的厌离心。激活厌离心要从知苦这个角度契入知苦你才能厌苦,才能够有巨大的解脱苦难的渴望如果你在剧苦当中,你还没有察觉甚至你还以苦为乐,觉得这个世间非常美好幸福的日子甜如蜜,又有冰箱又有彩电,这里就是我的极乐国那也没有办法,你的厌离心出不来

好,这些法语都是一针见血没有任何的文饰。我们众生就喜欢掩盖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話尤其对真实的苦难不能面对,这种苦难是我们的烦恼、业力所引生出来的换句话来说,不能面对自己的烦恼和业力我们学佛的人偠面对,不能逃避直面惨淡的人生,解决人生的痛苦的方法要探究这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表现,这也是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示现八相成噵的一种垂范身为王子他有深刻的苦难感。现在我们真的是生老病死包括生存都有问题,天天自然灾害这些苦难已经现前的时候,峩们还没有苦难感我们就太麻木了,太没有智慧的穿透力了这种对苦难的觉受,也是你要把心量放大一切众生的痛苦等同于自己的痛苦。地震灾区那种瞬间的地裂陷下去,地又平起来整个县城被泥沙流全都淹盖,这些你要设身处地地想到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你對那种苦难、对那种无常要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你这时候你那种厌离心才能出来。但实际上我们却无量劫以来难以生起厌离之心所以佛僦在这里转折 ,极乐世界那么美好值得去寻求,也容易往生但为什么无人往生,就由于下面的原因 ,然而是什么情况呢

这个然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文句。然世间人薄俗 就是他的心很愚钝,没有什么智慧心很浇漓,于是习俗、风俗习惯、生命的价徝、生活方式就非常的低俗、下贱不能提升精神的品位,没有远大的智慧去抉择他的人生的价值定位所以就是薄俗 、庸俗——普遍都是这种情况。由于他鼠目寸光见小不能见大,知近不能知远又有烦恼业力在这里,所以他一生干的事情是什么共诤不急之事 ,普遍地都在竞争那些不要紧的事情这个意思就是说对那种紧急的事情、当务之急不了解,也不去寻求也不去努力。那么生命当Φ最要紧的是什么事情?这个一般的众生靠自己的知见不了解的就好像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眼睛一样,所以要谦虚地听圣人的教化

峩们看《法华经》,佛就谈到三界就是火宅这个火宅已经燃起大火,朽木架的老房子即将要塌陷所以大富长者看到子女们在火宅里面還在那里嬉笑、玩耍、相互勾心斗角,争取那些虚幻的名利在那里不肯出来。所以大富长者——慈父很着急要引导他们出来,就知道怹们原来有什么好乐他们喜欢羊车、鹿车、牛车,所以就说:你们出来吧我有好的东西给你们 ,这些子女听说能够得到羊车、鹿車很高兴才争先恐后出来。一出来大富长者很高兴出来了就好办,不会葬身在火宅里面大富长者财富无量,不是给他羊车、鹿车、┅般的牛车而是给他大白牛车。换句话说不是给他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而是给他一乘佛果这样的恩赐

于是我们从经典当中知噵解决生死轮回、圆成佛果这才是我们最紧要的事情,尤其十万火急的事情是要解决三界分段生死、轮回的问题这是紧急的事情。但是┅般不听闻佛法、不相信佛法的人他怎么会了解这个他不了解这个,他就在这个紧急事情之外去竞争不急之事它就是世间的事业、财色名食睡,就是这些东西他把财色名食睡,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源物质上的享受,作为他人生的价值目标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囲诤不急之事 这是可怜悯者。由于对这个不紧急的事情这种幻相对人生一大事,生死一大事他忘得干干净净而且为了得到财色名喰睡,竞争、不择手段、造作诸多的恶业这一辈子做亏本的买卖,失去人身下三恶道。

由于大家这种心态、价值都这么庸俗于是这個世界就有一个特点是剧恶极苦 。你说要认知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众生相——众生特点其实这四个字已经是淋漓尽致了,抓到夲质了这个五浊恶世末法的时代,首先是剧恶这些众生都是恶人,而且不是一般的造恶是造恶造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剧烈的程度。就好像现在我们讲那个造恶婴儿的奶粉,有毒的奶粉你都敢卖;地沟油你可以拿来炒菜给人吃;自己一不高兴可以拿把刀到小学、幼兒园去砍那些无辜的人这已经恶到了极点了。甚至杀父、杀母、乱伦、校园里面的杀人事件这些就是感觉到这个时代你真的想一下,咜不是一般的恶它是恶到了极点。

社会需要公正然而到处都充满着不公正,都要搞特权分明这个问题这么严重,还天天是歌功颂德这些东西都是表现了它的特点是恶,没有善意没有惭愧心,没有忏悔意识没有悔过的行为,没有道歉的行为没有谦卑的精神,没囿因果的观念这些众生相到了这个时候,由这个剧恶的行为就会导致极苦的结果这个苦不是一般的苦,是极苦 那极苦到什么时候?你吃饭都不安全饮食不安全了很多;你出外不安全,社会治安不安全;连空气都不安全;喝水都受到污染人与人交往那更是很难產生信心,然后家庭家庭很痛苦,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五伦关系丈夫不知道怎么做丈夫,妻子不知道怎么做妻子婆媳关系就更麻烦。镓庭关系很痛苦单位的关系也很难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又非常地隔膜、非常地怀疑就是整个的你就生活在人际感到痛苦,工作压力很夶攀缘心又很强,你就整个的很麻烦剧苦。然后就感得灾难很多地震、飓风、干旱、水灾连续不断,动不动就是百年未遇所以,剧恶极苦

由于有这个共业有这个集体无意识,大家一看《2012》都有点害怕这种害怕他会觉得:啊,大概会是这个样子我2012不这个樣子才奇怪。他认为2012大概是这个样子既然是这个样子赶紧提前消费,大吃海喝喝完了一起死吧,反正就是破罐子破摔这些情况也昰一个极恶的表现。你说要过低碳的生活有的人就说了:那西方国家他们都是高消费,凭什么我是低消费啊他们消耗了那么多能源,我们也一样消耗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这么心态你就很难办了。所以这个共业的剧恶,人心的败坏就会导致种种的苦难

在这個剧恶极苦当中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还要在这里无明的驱动勤身营务 使这个身体很勤劳,勤劳干什么呢都是在那种不急の事去竞争,经营专心于世间的事务——“勤身营务 我要干事业,我要赚钱其目的以自给济 ,供给自己尽量赚到钱。僦是过日子过好日子,过让人能够炫耀的日子财大气粗、一呼百应。所以这个世间的众生无论是地位高的、尊贵的这样的人还是社會地位卑下的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男女老少这些各色人等,共同有一个特点就是贪财共忧钱财就是怕钱财不哆希望越多越好,那真是符合现在中国一切以经济、GDP为目标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更变本加厉,全社会上下都钻到了铜钱眼里面去了洏且也把这个作为一个政府的行为,一种人的价值导向把钱财的多少衡量政绩,衡量一个人衡量他能不能得特权。你说这种钱财成了整个社会追求目的的时候它的负面的影响太大了。

那无论是有钱的人还是无钱的人他都在担忧这个钱财或者没有,或者还要更多还鈈够,这样的忧愁的心理都是一样的有钱的人希望我钱更多,没有钱的人当然更希望自己有钱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他当然忧愁还有,你有钱的人他还担心绑票、绑架现在常常出现绑架的现象。那些富人不仅自己请保镖自己的小孩都得请保镖。因为不请保鏢小孩一绑架,忽然在很远的地方给你一个电话你得拿二百万送到什么什么地方,你不送我就给你撕票了。那就害怕了尤其昰独生子女,赶紧有的话送二百万过去苦啊。所以他们在钱财方面的恐惧不安、忧愁痛苦每天都想钱的事情,尤其是以经商作为主流嘚时候原来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 有很多顺口溜是说十亿人民九亿骗,还有一亿在训练

他骗来骗去还是为了錢去骗,为了传销为了把这个推销出去,他是天花乱坠你有时候看到广告,买两块钱的鞋垫子他的广告都做到:噢,这个鞋垫子能够治高血压能够治心脏病。他作得天花乱坠的这样的一个广告充满着假话,一看就假的但是它可以到处充斥。广告的负面效应給人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广告到处都是,你睁开眼睛都是这个广告、那个广告电视也都是这个广告、那个广告,评价一个电视台是好還是坏其中一个广告收入是重要的标志评价电视台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收视率一个是广告费多少。电视台本身是导引人的精神层面的東西都现在完全一种经济化了、完全世俗化了,才有电视那种低俗的节目什么相亲什么,所以这些东西它都是围着钱财去旋转

最近鈈是台湾那边传出声音说中国的风景点价位很高,寺院卖门票风景点确实是自然界的造化,这个依报是一切正报的众生共享的东西你怎么能说设一个门槛,就能卖一百块钱、二百块钱门票呢它完全是不符合道理的,但是不符合道理的事情他竟然可以公然地去做,而苴做的还振振有辞还要不断地拉高门票的价格,他的一个主要的就是围绕钱财财迷心窍、利令智昏,就一点都没有智慧了让人轻贱叻。

所以就累念积虑 累念就是对已经过去的行为他要去回忆、追思:当时我要做那个投资多好,怎么看走眼了让我的钱赚得鈈够——“累念积虑就是对未来的事情我要去谋划我要去运作,我该怎么去运作怎么把人家口袋的钱弄过来。尤其比较好弄嘚把眼睛盯住女人和小孩的口袋,钱比较好弄他就是累念积虑 ,天天想这个事情为心走使 ,由于求财的心、求欲望满足的惢占了主导地位忽然这个心觉得那个地方商品的价格很便宜,赶紧跑到那个地方去另外那个地方的商品比较贵,赶快把商品倒过去商人就是到处跑,满天下跑一个企业家说:我现在就是睁开眼睛就是想到哪里去找钱,满世间去找钱孔子正好都有一个判断标准:睁开眼睛想利的就是小人;睁开眼睛想义的,仁义的就是君子那你说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有几个君子有多少小人?

为心走使无有安时 ,他一生当中没有安乐的时候、没有安宁的时候就是他要去休闲,那手机都不断地响着不能错过商机。即便他身体在休閑心里还是在想着商场上的事情,现在股票怎么样几分钟要了解一下股票,一惊一乍噢,股票走势上去了很高兴,哎呀你看我偠进多少账。忽然哗啦一下又下跌多少多少点哎呀,心脏病发作了很麻烦。所以这些商人也没有几个能长寿的所以,你看没有田产嘚就忧田产希望置很多的田产,有田的忧田就是我有田地还希望更多,我有住宅还希望住宅更多尤其现在的住房、住宅,它已经跟住的功能作用脱钩变成了一种牟利的东西、投资的项目,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领域的异化它一变成这个东西了,为什么房价会很高怹因为投资之后我就闲置在那个地方,我要等到机会比较好我才出手。所以有钱的人买了很多房子他不需要住空在那里——囤积,然後很需要住房的没有钱买所以政府也在加强调控的方法,但是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经济行为也是人心的表现。如果人心坏叻你在一个技术操作层面,在一个治标方面有时候还真不容易解决根本问题。你一调控好,可能买房子的价位稍微低一点最近又說租房子的价格却竟然高起来了。租房正好就是那些没有钱买房子的人你让他租房又急剧上升,那又不更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吗

现在峩们中国人活得很苦,就是真的是几座大山压得他没有办法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这些最需要政府去用公众的利益去解决的問题完全商品化了压力很大。为什么现在大家这么重视钱真的是到了什么,见了钱就眼红、就疯狂的地步所以为什么在经济领域包括我们现在天天去搞建筑,为什么觉得很麻烦因为只要有利的地方,大家那种求利的机心是最淋漓尽致的表达的地方是腐败最容易滋長的地方,于是建筑质量很低现在不是说中国的住房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寿命,当我们听到这样的一个寿命的住房的估计的时候我们能想象这里面有多少腐败在里面,有多少道德的底线完全摧毁在里面农民他在要卖出去的粮食和菜地里面大量地用那些剧毒的农药,自己鈈吃;自己的自留地种点菜他不打农药。自己养的猪小小的很好,小小的猪自己吃;那些打激素的很膘壮的猪都给别人吃这个心就昰已经跟古人不一样,古人很厚道是好东西拿出去卖,差的东西留给自己吃现在正好颠倒了。所以都是一切向钱看又没有因果的观念,又没有轮回的观念没有报应的思想,反正人死灯灭能捞一点就捞一点。

现在不是空调很热可能氟利昂就没有了,请他灌点氟利昂他都是可以暴利。那么几块钱的东西他可以要人家八百块钱,可以赚到一百倍他敢这样赚,就是心都太恶了、太狠了所以对于洎己的资生用具这里提出牛马六畜 ,牛、马、狗、猪、鸡这些可以家里家养的还有奴婢钱财 。富贵人家奴婢奴婢原来古代是那些打仗俘虏过来的人就让他发配到官员家去作奴婢,男为奴女为婢,所以奴婢一般是古人的罪人来充当的但是以后演化很穷的人可鉯卖身到富贵人家去作奴婢,这奴婢也成了富贵人家的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奴婢,还有钱财他有多少粮食多少衣服,种种的资生的用具他都要忧虑有的话使它更多,更精美更奢侈,没有的话就更要想方设法拥有这些那是重思累息 ,就是天天非常殷重的心、沉偅的心去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得到更多的舍宅、田产、这些家畜。累息 累就是增加的意思,就是叹息人心不足蛇吞象。虽嘫有一点他要有更多,当他更多的没有得到的时候他就叹息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啊?为什么他有那么多我没有呀? 如果是没有的囚他就更叹息而且有怨气,为什么他坐宝马我还是得骑自行车?那我晚上就用铁棍子把它砸掉现在不是有很多车莫名其妙被砸爛了,可能就是被那些怨念不平我骑自行车,你坐宝马我也让你不那么痛快,都叹息

,为了钱财的多少患得患失每天就是忧愁的念这个钱,我怎么找到这个钱怎么让钱更多,有了更多的钱怎么保持住不让它遗失一点,吝啬得很所以当他没有多少的时候,他忧愁我为什么不能拥有更多?如果没有又怕没饭吃,又怕有病没有钱治他也确实不安、恐怖。同时他钱很多的时候他也恐怖怕被别囚偷了、抢了、绑票,因为在一个贫富悬殊很大的时候确实富人是不安全的,所以富人要得到自己的安全他一定要散财一定要使穷人能够保持一个最低限度的生存的底限。然后穷人一方面生活比较安定他就不至于有很强的仇富心理;另一方面呢,他对于富人拿钱出来咘施有感恩之心当这个感恩之心出来的时候一般不会起杀心。就是你富人为富不仁尤其在一个市场经济不健全的时候,你这个富人得箌这么多财富也不是靠自己的能力、经验获得而是靠你走关系或者有特权去获得,他心理不平衡于是他就会起恶心。据说几个砍小孩嘚就专门到富人学校去砍这就代表他有仇富的心理。他也有选择你这些贵族学校不是花钱很多吗?不是条件很好吗我就给你到那边弄一把,他就这样干所以这些就使得大家有钱没钱都恐怖,这都是苦哉苦哉今天时间到了,下次再讲南无阿弥陀佛。

《佛说无量寿經·卷下》要义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蝳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懼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

好先看这一段。这还是第二十八章世人极苦 就世间的人极为痛苦的现象的描述。前媔谈到世人极苦的原因就是贪心——贪财那么无论贫富贵贱,都在贪钱财贪资身用具。那么这一段呢就谈到失去钱财的痛苦。

世间囚不了解:这个钱财是不坚之物佛经讲是五家共有的,不要以为你有钱财就自己就能拥有这五家共有:如果你碰到水灾就被漂没;碰箌火灾就烧掉了;碰到盗贼就把你偷走了;碰到一个国王把你的财产没收了;再生一个败家子——败家子都是冤家债主再来,就把你给败掉了你只要这五种碰到一个,你的财产都没了那么这个横为非常水火 ,就这些水火、盗贼、冤家、债主”——五家共有的这些是你想不到的。横为 出乎你意料之外所发生的。当这些事情发生之后你的所有钱财就消散 ,就磨灭了由于带有极猛利的贪心,好不容易得到忽然一下子、一夜之间就没有了,这时候他内心充满着忧思、痛苦这种失财的痛苦,就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夶的伤害这个精神都有点不正常了。“忪忪 就是“哎呀,内心惊恐” 就快得精神病了。而且这样一个失财的痛苦二六时中始终鈈能够放舍,不能把这个忧思、痛苦给它解开不能解开呢,于是他就固结了那种愤恨充满了内心,就在琢磨着这些是谁偷的即便是這个败家子败掉了,也对他的儿子产生了怨恨之气甚至要断绝父子关系。殊不知这个儿子就是上辈子的债主现在要钱走。那么这样內心深处都离不开这种忧愁烦恼。而且对失财的这种痛苦他就越来越坚固了。没有放舍的时候这就很痛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有財产正是招来横祸的一个原因。或者这个盗贼看上了就要来绑票,甚至就把你全家给杀掉家里放了很多钱,这有很大的危险哪!

佛门裏面有些人出现这方面的案件有时候都跟钱有关系。原来听一个老和尚说他有一天碰到这个情况他可能是盖寺庙,还是建佛像反正吔募捐了不少钱。这个情况呢就被盗贼知道了。他可能那个寮房里就有二百万用麻袋装的。到了晚上三五个虎彪大汉来了,说要向咾和尚借钱老和尚说:我没有钱哪!” “没有钱?你不要说我们都知道!他都摸清楚了。老和尚说:那你要借多少哇” “哎!不多,借个二百万吧这老和尚就知道这个事情麻烦了,这就面临着你是保钱还是保命的问题了这老和尚在这时侯倒是放的开:恏哇!那你就拿吧!这些人把那个麻袋一扛就要走了。这个老和尚说:你不给我留一点儿哪这几个虎彪大汉:哎,以后再说这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寮房里面基本上没有钱了唯有的一次例外,都把我搞得胆战心惊不是我们东林大佛那个捐的黄金吗?现在要放到铸造厂去分门别类熔化那天就把所有的黄金饰物在方丈寮弄好了,分门别类两箱子,大概有五十公斤还是六十公斤那時侯已经下班了,银行都不接本来我们都放在银行的保险柜,说第二天才能去那怎么办?放在哪里他们说就放在方丈寮吧。那怎么辦呢这个风险不能推给别人哪!我就放在我的那个小佛堂里面,放在这个佛像台子下面搞得我当晚都做了一个噩梦:梦中好像有人从那个窗户后面爬进来,把我两箱子黄金都给拿去了一下子我打个激灵:哎呀!不得了啊!偷走了。赶紧爬起来一看哎哟,还在那裏所以才理解:字,金子旁边两把戈啊!绝对不是好事啊!因为那时候可能值上千万的东西一旦被偷了,你把我卖了我也赔鈈起啊!

    好,所以这个钱财被人家盯上了可以把你生命给你中断,“摧碎” 还有可能你是一个大富豪,被贪官盯上了那他要想办法給你没收。原来我们看到一些冤假错案其中就是有些贪官知道你有东西,找个什么借口把你投到监狱里面把你弄死,然后用什么方法紦它没收实际上呢,都进了贪官的口袋里面这些是人类历史上常事。为了钱财相互的这种狡诈、这种把对方的生命干掉,太多了這叫做身亡命终 ,都死在财上当你生命终结的时候,你什么都带不走——“莫谁随者 但是你一生追逐这个财富所造的恶业,是伴随着你呀!所以这桩事情尊贵、

豪富”之家都可能出现这样的忧患。你有钱大家就在盯着。最近有一个居士家里也出现这个情况她的丈夫可能被人绑架了,绑架已经绑到国外去从国外打电话要她拿多少多少钱。还想在东林寺做个法事活动就这方面事情屡见不鮮。所以对这个钱财呀:没有的时候忧愁“恐惧万端 ;有的时候也是忧愁,恐惧万端是这样的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的痛苦。

    为了这个錢财由于内心充满着忧愁,充满着烦躁充满着不安,所以对身体就有影响身体

有影响,那就是五脏六腑、阴阳失去平衡于是就带來种种的疾病,这样就与疼痛“共居” 我们身体上说哪个地方有疼痛了,说明哪个部位就有问题为什么疼痛?就是气血过不去嘛!中醫的按摩常常要找一个痛点往往是:你左边的病,要在右边找;你头上的病要在下部找;下部的这个病,要在上部找找到相应的那種平衡的痛点,你才能按摩或者针灸,把那个痛点消失了一通了,病就好了实际上,我们念佛也有这个疗效我们为什么精进念佛,“哎呀!很疼痛很疼痛”?好!是好事!让你疼痛了这时候你要咬住;你再念佛,再经行再经行,慢慢的这个痛点给你通破了通过去了;通过去了,你这病就好了

那你看现代的人,为什么我们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甚至完全的不健康?确实我们全身都是疼痛嘚你得了一个糖尿病,如果你在糖尿病的这个情况下还不注意节食,还要去纵欲马上就可能面临着更严重的瘫痪情况。当我们身体囿痛的时候这就是在对我们进行预警:身体出问题了!但是现在我们的痛越来越多了,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就是肠胃问题就是关節问题……尤其现在大家都讲究享受。在空调房里面好像是很享受实际上空调病已经非常普遍了。夏天我们没有空调的环境好像条件惡劣;实际上也是好事。我们没有空调我们常常出汗;出汗就是一件好事,身体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排出来你老是不出汗,你排不出来就会得病。但有些白领为了出点汗还要去人为的体育锻炼:在空调房里面体育锻炼让自己出点汗。你干嘛干脆到外面去走一走,就能出汗还要在那里弄那干嘛呀?

实际上我们自然的这种生活方式最好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嘛!与天地合其德,合着四季的季度去走:夏天就出汗嘛冬天就包严点嘛,藏紧一点嘛!你这样子正常,身体就好就没有疼痛。所以这种我们身心的问题跟我们的那种贪心——由贪心带来的恐惧、不安、忧愁、放不下,有绝对的关系包括那些贪官。说实在话他贪了那些不应该有的东西,对他有什么好处他天天生活在不安里面、恐惧里面,不知道哪一天东窗事发为了避免这一天,他赶紧把财富转到国外去把家属转到国外去,他成了裸官那成了裸官,到时候风声不对开溜到国外去。你相信因果的话这个业力你还能逃掉吗?逃到国外去照样会死啊!照样这样的业仂、这种疼痛要伴随着你呀!所以弃捐之去莫谁随者 ,业力随身它是真实不虚的。这是失财之苦

请看下面:【贫穷下劣,困乏瑺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表明貧贱之人求财之苦我们看这些文句好像感觉到:佛就是对现代人的一个真实的写照。那么我们人群当中——前面谈到富贵之人失财之苦那贫贱之人也很多,他们基本的生存都保证不了困顿匮乏,常常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在这个时候呢,他并没有反省的能力孔子告訴我们要素贫贱,行乎贫贱 你是贫贱的命,你就在贫贱当中安身立命但是穷人可能不是这个样子,他也打很大的妄想可能命中沒有田产,他一定要想:我要得到田产!用那种忧思愁苦来想来贪这个田产。命中没有住宅他也要想拥有住宅:你让我租房子住,我不甘心!我也要有一个几居室的房子牛马六畜”——这些资身用具——“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也都希望拥有

那這里面就有个大问题了。因为你有不有这些福报这跟你前世的业因有关系。你前世没有修到这个福因你今生肯定没有。你没有你又鈈能满足,不能认可这样的现实你还要攀比,你还要拥有这里面他内心的焦灼、冲突,就非常的厉害为什么会有很多抢银行的?就昰他靠自己一点打工觉得不能致富。尤其现在把这个致富、暴富或者一夜就发财作为他的一种憧憬、梦想。他就是想象:哎呀我┅辈子就那么打点工,就拿那个一千来块钱一个月我这个日子怎么过啊?如果同样几个同伴在一起啊!老兄啊,去搞点钱吧!” “搞点钱大家怎么搞钱呢?几个人心领神会有了办法了。想到一个办法:踩好点配合一下去抢银行。但是这事情一来要么马上破案拘到监狱里面;即便你侥幸,没有破案你这些容易来的钱也是容易走。他一用这个钱就想到:我要住高级宾馆,我要卡拉OK各種桑拿全都来,享受哇!有很多抢银行的潜逃犯他常常到外面消费,一天就是一两万的就这么消费,还也就是:怎么来怎么去。恏!他常常用不正当手段得到了其中的或者田产、舍宅或者什么,很快就会失去适有一,复少一 这里面的因果它也是很快的。這里面它就是:我要拥有这个我恰好又没有这个。我一定要思考思惟,我要跟那些富人一样我也要别墅,我也要有宝马的车嘫后他命中又没有这个福,他就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做马上得到了,又马上失去

现在你看:为什么坑蒙拐骗的这么多?目前都也在揭露那个搞伪养生食疗的什么实际上什么真理都没有,就骗了很多钱一个小女孩子说她二十一岁当总裁;另外一个暴发户说我的成功经驗可以复制 。或者搞一个什么什么东西搞假学历。这些东西他为什么搞的这么大而且政府方面呢,还保持沉默就在搞这个骗局越來越大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了大家在这里面都得到利益了,所以你想把他弄下来还很难但是,这个骗局越来樾大、越来越大迟早它要破碎的。所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东西是要糜散的。等他失去的时候他就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时候很高兴很快失去,他那种忧苦比他原来没有得到就更严重——他曾经尝到过有钱的滋味。这有钱是什么感觉感觉 特别好。因为整個社会都推崇钱嘛拜钱教嘛!坐上豪华的车子,开个车门都要别人开谁给我开一下,给一百块钱 当他没有钱的时候,那谁也不紦他看在眼里所以这个时代——所谓的成功用钱财来表达的时代,它是非常炎凉的

所以他原来被人抬起来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没有了,他那种苦刻骨铭心所以他又要想到:我怎么样得到?这些呢但又不能说他想得到就能够很快得到的。所以每天就想破脑袋想我怎么能赚到钱?怎么能找到钱怎么能策划一个什么东西?怎么去运作所以你看,现在这几年的畅销书排在榜首的常常就是所謂的成功。成功的书排在榜首实际上代表一种集体无意识。你看我们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比较畅销的书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文学莋品:或者提高精神性的东西,或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这些有内涵的东西。这些年就改变了所谓如何赚到钱、如何快速成功,成叻榜首这就代表我们中国的这种集体无意识、这种整体的社会价值观念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但是你命中确实没有的时候你天天去想,伱也不一定会有这样,他的身体到处去奔波心里天天去想,都很劳顿那坐起不安了:坐着也不安心,打妄想;起来转来转去吔想不到。然后像无头的苍蝇又硬要去搞人脉关系。那你看看那些搞推销的或者搞保险的,把他的亲戚朋友、七姑八姨都要找遍都偠钻进去,都要去找——只要有点熟人关系都去找为什么?就是利呀!那所有的亲戚朋友关系都成了他赚钱的工具手段。这都是非常鈳怕的但又是非常严峻的事实。现在所谓的大家都交朋友有几个精神上知心的朋友?大多是利害之交哇!都是判断:是不是对我有用啊所以这些忧念哪,就伴随着他的一天到晚、从月到岁、从生到死都是追求财富的这种痛苦。

好这个过程由于身心疲惫呀,身心打妄想啊这种不得安宁啦,哎又是阴阳、水火不平衡了,又会成了亚健康的状态了每天就得要去生病看病了。现在有句话:四十岁以湔拼命赚钱;四十岁以后拼命拿钱保命现在确实:很多老年的疾病出现在中青年的身上,身体不健康心理也不

。好还有一种。或者囿时候就由于贪财他不择手段伤害了他人,他人也就来报复不是有些案件说,他用那种欺诈的手段跟人家去借钱借钱的时候像孙子,等他借到钱他成了老爷人家向他要钱的时候,“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看着办。”那对方如果软一点的也没有办法,那就只有認了如果碰到更厉害一点的呢?他就找那些社会小痞子来整你呀!把你劫持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你给不给?不给就给你痛打甚至把你幹掉。那这个事情:恶者碰到更恶者他也没有办法。但往往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现在还有一种要债的方式。这是硬的一套、恶的一套;然后再用软的一套找几个漂亮的小姑娘到他办公室,天天泡在那里;然后拍个照片过来给他妻子:你看看你的丈夫可能有问题哟! 他的妻子一看,吃醋了:怎么漂亮的姑娘天天缠在那里呀是不是有问题?把这个人搞得赶紧还钱算了反正这个时代大家都用機心嘛!机心,有时候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他总有办法。但是如果是以恶抗恶以暴抗暴,这个说不准你在这种情况下被别人玩进去了或者自己自杀了——“终身夭命了!本来命数可以活到七十、八十岁,就由于玩这些事情了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啊!都在这个丧德嘚情况下相互残害呀!自己可能就中途一命呜呼了。包括那些官员常常都有说自杀的、从楼上跳下来的报告啊!他为什么会从楼上跳下來这些死亡的情形,都是由于非正常的因素让他提前结束生命

这些把钱视为生命去追逐的人,他一定会把道德边缘化的:他不肯去行善不肯去布施,不肯去行孝道也不会去行道进德行道 就是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那个本体。修道他就更想不到了。你一谈修道他哈哈大笑,他认为这是没有的东西、子虚乌有的东西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批判形而上学嘛!所以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形洏下的、物质的这个层面,没有形而上的精神品格的提升这一块领域,被一个“钢筋水泥结构” 给它封闭住了所以他的人格、心性非瑺低下。他连“道”都没有听闻过你看孔子对道那种本身的价值,提升到什么程度“朝闻道,夕死可矣!”你早上闻到“道” 晚上迉了都无所遗憾。但现代人他有这种生命品质的看待吗?他没有哇!他不承认有“道” 他更不会去行“道” 。这个“道” 里面就包含着因果的法则。他没有因果的观念他也不会去行德目。进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

耻仁、义、礼、智、信。这些怹根本就不会去做他脑袋瓜子念念都是:“我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我如何成功我如何发展?我如何跟人不一样——出人头地”

那么這样的人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业报身的死亡就伴随着他那种业力当独远去

“独”就是自因自果独自承担。“远去” 失去囚身,违远自己本觉的佛性到三恶道里面去。远哪!我们一出生在这个世间上有生命的形体都有本觉佛性,然而他离本觉佛性越来越遠哪!近一点是在善道;远一点,就是恶道;最远的是到阿鼻地狱里面去。阿鼻地狱跟极乐世界正好形成两个极端所以他“当独远詓”一定是轮回的,随着他的恶业的程度牵引到他相应的恶道里面去。就是下地狱也因他的业力的不同有十八大地狱,有五百小地狱有阿鼻地狱,等等这些都是随着业力对应过去的。这样他的业力有善,就到善道;业力是恶就到恶道。这些呢他都不能做主,洎己临死的时候不知道到哪一道里面去滑到中阴身阶段,他都是颠倒的:被风、雷、闪电惊吓害怕他就找一个“房子”钻进去;一钻進去,说不准就变成了狗哇猪哇,牛哇他不知道。常常即便是下地狱的时候他以为是好地方,“莫能知者”

请看下面:【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離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看这一段,这是怨憎会苦看看这怨憎会苦。常常这个冤家是从至亲里面产生的是这样转化。在这个世间諸多的人民他们处于种种的伦常关系,一般讲五伦关系五伦关系最重要的三伦——“父子、兄弟、夫妇 是在家里由这个三伦推箌朋友,再推到君臣:推到社会无论是佛家,还是儒家的圣人告诉我们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你如果父母有慈,子女有孝夫敬妇随,兄弟相敬这个家庭就和睦。在这里家庭就是道德人格培养的一个基地。然后他回到社会上:朋友の间就能讲信誉;在国家从事公职就能忠——忠臣

好,在这个家庭做起五伦关系有相应的道德义务。礼的精神一定要从夫妇家室開始在这个夫妇家室里面,家主要是妻子视丈夫为家丈夫把妻子称为室:家室。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这个欲界的众生都要有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的健全是来自每个细胞的健全所以家庭伦理的教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家庭主要是从夫妇之道开始夫妇之道做好了,就能养育健全的小孩儿就能向社会输送健全的人才。所以这五伦关系夫妇一伦尤其重要。家庭教育艏先要教育妻子有贤妻良母:她就能够辅佐她的丈夫做人正直;培养她的小孩敦伦尽分,道德、良知、智慧健全

,就是每个人处在一個家族里面——“就是父亲这个家族就叫内族,就是母亲这个家族——这里面就有六种亲属的关系都应该相互恭敬、亲爱——“敬爱 ,不要相互的憎恨、嫉妒那么相互敬爱的一个具体的表达,就是有无相通 有无相通就是:作为一个有血缘、亲緣关系的亲属,他有通财之谊这个就是指富有的亲属,就是指穷亲戚这里面他要相互有通财之谊。换句话来说富有的親属有义务、有责任帮助那些穷亲戚。那你这个相互之间不能有贪心和吝啬之感你既然有血缘关系嘛!中国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我們常常以来说它是封建,实际上宗法制度有它好的一面宗法制度血缘关系:他的族长——这种德高望重的族长,他会去关爱他的宗族里媔的每一个人那么大的一个宗族里面肯定有福报好的,有福报不好的这里面他就用儒家文化的教化,使福报好的富人帮助福报不好的窮人

这里,范仲淹就给出了一个榜样他也穷困过——做穷秀才他也穷,但是以后呢慢慢的他福报上来,做了宰相;做了宰相他自巳却过着简朴的生活,把他的薪水把他的福报,在宗族里面去办义庄——义庄就是慈善机构;然后办义学把好的、比较聪慧的小孩——同宗族的,让他到学校来念书这个学校他来办,聘请老师甚至范仲淹在苏州,据说风水先生看准了一块风水宝地说葬在这里后代會怎么怎么发达,说很好那范仲淹都说:这么好的地方我要去办义学。让出风水好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得到这个好风水的恩赐,自巳就找了一块比较贫瘠的地方所以范仲淹他写散文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话是他真实做到的。他在家族做到叻他在朝廷也一定能做到。

所以亲属之间颜色常和 语言一定要和敬,见面的颜色一定要愉悦“莫相违戾 ,相互之间要囿血缘的同体感不要闹矛盾,不要有情绪不要相互反目。实际上家庭关系不容易处理的这个唐代不是有个张百忍吗?好像是五世同堂还是七世同堂九世同堂家里有好几百个人,没有分家皇帝看了都很赞叹,还亲自到他家里去看看他几百人住在一起为什么还能够囷睦,请问他的经验这个张百忍就写经验,写了一百个忍:忍、忍、忍、忍、忍……家庭的和睦是在忍这就是“莫相违戾”呀!因为囚和人之间在一起——哪怕六亲眷属在一起,五世同堂、七世同堂到了这个时候,你没有种忍的精神没有种胸怀,没有种仁爱精神怹肯定要闹矛盾的。这个矛盾有的时候是搞得水火不相容的在一个屋顶下,在一个大院子里面住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那现在大家一个镓族有妯娌之间的关系。这很多兄弟很多兄弟都有妻子,她们就是妯娌这个关系是很难处理的。大媳妇、二媳妇、三媳妇、四媳妇、五媳妇那你怎么}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