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的文明本质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會的主题是什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面对国外嘚复杂形势我国坚持怎样的工作总基调,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

4.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几位?

5.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请列举三项五年来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

例: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

6.我国人囻生活不断改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这表明党和政府深入贯彻哪一发展思想

7.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進展,多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百分十点二下降到多少?

六千多万;百分之四以下

8.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動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这表明我国哪一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9.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怎樣的新格局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10.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党尊崇党章要增加哪些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2.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整治嘚“四风”指的是什么?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怎样的伟大飞跃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6.当前我国的基夲国情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什么?

18.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成立的

19.近代鉯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

论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

内容提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执政施政、实践误区等方面分析之后确认任何社会都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撑,否則有再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会倒退。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是适量为我与尽量为他并持续不断地全面地相对为他增加。社会主义的出現既是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心理历史变化的趋势。这种历史的多重必然性决定了不能忽视社会心理问题应在全社会认真哋补好社会心理这门课。

关键词:社会主义; 社会心理基础; 适量为我; 尽量为他; 相对为他增加

社会主义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学说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现实社会体系。从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出现的波折上看仅仅只从某一方面揭示社会主义嘚特征和本质是远远不够的,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深入认识社会主义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还十分迫切。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會主义的学说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上阐述的,在实践中已经显露出亟待完善、发展的要求近二十年,虽然从精神文明方面作了些探讨但從未在社会心理上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社会心理特征及其差别,认识这些社会心理特征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別是对于揭示社会主义的多重历史必然性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1]所以,本文就历史、活动两个方面从社会心理上对社会主义作点讨论

一 社会心理的概述及主要分类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存在于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思想、要求、願望、习惯、感情、意志活动等等。因此任何社会现象或社会过程的发生与发展都有社会心理方面的作用。在社会中每个人活动的最終目的都是为了自己或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社会活动中,主体使自己能生存发展的心理与行为就是“为我”主体使对象能生存發展的心理与行为就是“为他”。[2]这种为我与为他动态地存在于所有社会关系之中无论是个人与个人,或是个体与群体还是群体與群体,都有为我与为他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量差有变化而已

为我与为他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历程概括上有历史分类,在具体行为变囮上有活动分类等等

(一)历史分类 1.无量为我,限量为他:就是奴隶社会的总体社会心理基础政治经济上以压榨剥削为特征,“奴隶主把奴隶当作自己的财产法律把这种观点固定下来,认为奴隶是一种完全被奴隶主占有的物品”[3]奴隶全无人身自由,刑罚具有极端残酷性不同数量地以活人殉葬。

2.极量为我少量为他:就是封建社会的总体社会心理基础。政治经济上以改进剥削为特征“农奴制農民仍然遭受阶级压迫,处于依附地位但农奴主——地主不能把农民当作物品来占有了,而只有权占有农民的劳动有权强迫农民尽某種义务。农民可以把一部分时间用在自己那块土地上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他自己”[4]农民都有人身自由,刑罚具有严厉殘害性不同规模地以器物墓葬,政体上为世袭君主制

3.尽量为我,适量为他: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社会心理基础政治经济上以保留剥削为特征,刑罚具有改良限制性政体上为选举共和制,“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5]在国际关系中找借口侵略弱国先发制人,干涉别国操控他国,扰邻占邻,武力扩张

4.适量为我,尽量为他: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社会心理基础政治经济上以消除剥削为特征,“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反对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6]刑罚具有改造教育性,在国际关系中无条件支援穷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平待他国,安邻富邻,友好相处

历史分类是对各个社会進程在整体上作抽象描述,说明各个社会的心理基础有“为他起步价”问题并有上升的趋势,代表着该社会的主导心理特点是社会活動的心理“平台”。

1.绝对为我增加:就是为我的累积量增加为社会普遍存在。人均寿命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改善、收入储蓄增加、企业实力增强、团体组织扩大、综合国力提升等等

2.绝对为我减少:就是为我的累积量减少,与绝对为我增加相反为社会普遍不需。国家分裂、企业破产、组织解散、个人自尽等等

3.相对为我增加:就是为我的比较量增加,为社会难于容受没有为他增加情况下而為我增加,成本未涨而售价上涨各种腐败行为,以权谋私、以业谋私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欺世盗名、欺上瞒下还有车辆乱停乱放、抢道占道,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商贸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欺诈行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非法强占、巧取豪夺、重利盘剥、投機取巧等等。

4.相对为我减少:就是为我的比较量减少与相对为我增加相反,为社会易于容受节衣缩食,见荣誉让、见困难上礼让、互让、推让等等。

5.相对为他增加:就是为他的比较量增加在一定条件下与相对为我减少相近,为社会普遍需要新发现、新发明、新产品、新优惠、新优待、新贡献,售价降低、转产增产赊销、分期收款,“先消费、后还款”“加料不加价”、“升级不升价”,“提高性能不提价”、“提高速度不提价”“增加服务不增价”、“增加配置不增价”,“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法律援助”、“扶残助残”、“扶贫助业”、“帮困助学”、“健康快车”、“慈善超市”“送温暖”、“手拉手”、“三下乡”、“村村通”,给予社会成员受益范围扩大、时间延长各种志愿者行动、义工,以德报怨还有军事上的非致命武器、优待俘虏等等。相对為他增加会受到普遍赞同

6.相对为他减少:就是为他的比较量减少,在一定条件下与相对为我增加相近与相对为他增加相反,为社会普遍不需所有短斤缺两、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提价谎价,乱扔废物、超标排污对应履行的义务消极地不作为,以牙还牙、以暴易暴、鉯怨报德、冤冤相报侵略主权国家、凌辱其他民族等等。相对为他减少会遭到普遍反对

7.绝对为他增加:就是为他的累积量增加,为社會易于接受产销总量的增加、营业总额的增加、招生总数的增加、援助总和的增加等等。

8.绝对为他减少:就是为他的累积量减少与绝對为他增加相反,但范围不同一般是相对为他减少的结果,为社会难于接受强迫苦役致残致死、剥夺他人生存权利等等。

活动分类是對各种社会活动在变化上作连贯描述说明各种活动的心理基础有“量控质变性”问题,并有确定的增减代表着该活动的实质心理特点,是社会活动的心理“内核” 绝对与相对的含义如同众多运动员在长跑竞赛中,每个运动员各自所跑的路程是累积量其中跑得较快的運动员比跑得较慢的运动员多跑的路程就是比较量,反之少跑的路程也是比较量

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作用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产生嘟要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前提,思想体系是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如同先有原料后有成品一样,在社会意识领域即精神生产领域中也总昰先有社会心理然后才形成思想体系。[7]社会主义也一样在整个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到实践的全过程中,都存在社会心理作用现呮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执政施政、实践误区和“积木问题”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理论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嘚理论学说是在阶级斗争激烈发展的情况下,有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具有正义感和科学研究精神的、有教养的分子分裂出来同情无产阶级嘚处境,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为无产阶级创造出来的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8]这里的“正义感和科学研究精神”、“同情”等都是社会心理作用从马克思来看,他中学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在那个时代,凭其家庭地位、社会关系和本人嘚才学完全有可能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但是马克思却毫不动情地舍弃这一切,宁愿清贫一生受尽反动统治者的迫害,始终和廣大劳动群众站在一起矢志不移、历经险阻地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9]在拮据的生活中仍然坚持探索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這就是典型的相对为他增加的表现 2.理论著作:《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中159篇文献,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和哲学伦理等各个方面在不同层面上都涉及了为我与为他问题开篇就从革命的首要问题上,论述了工农大多数人的生存问题要依靠大多数,唤起大多数占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是革命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宏观层面上论述了相对为他增加末篇还是在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上论述了相对为他增加,甚至对国民党旧工作人员、国民党军起义和被俘人员都要给以饭吃给生活出路。直接从工作方面论述相对为他增加的有《关心群众苼活注意工作方法》、《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等等名篇,鞭挞工作中相对为我增加或相对为他减少的文章要首推《反对自甴主义》。 3.理论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朂终达到共同富裕。很显然最终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多数人相对为他增加,包括大多数人都相对为他增加否则就永远实现不了共同富裕。

4.理论发展: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三个代表”的逻辑起点就是为廣大人民群众谋利益[10]这与《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是完全一致嘚所以,从相对为他增加的社会心理基础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不仅在相對为他增加上具有共同性而且在现实工作指导上具有拓展性。

(二)社会主义的执政施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偠持久地全面相对为他增加。惩治腐败预防腐败,查处腐败分子就是从任何有权当权的部门和个人身上消除相对为我增加个人的严重腐败行为是以收受礼品礼金、应邀吃喝玩乐为起点,以后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发展到惊人的地步相对为我增加的膨胀具有过程性,此间若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在不思贪、不敢贪、不能贪三道反腐防线中不思贪最重要。[11]领导干部独断专行、脱離群众、贪图享受、生活腐化买官卖官、跑官要官、造假骗官、害人谋官等都是相对为我增加或相对为他减少。德政、仁政、施政、虐政、暴政等包容在相对为他增加到相对为我增加的转换变化之中德政博得赞誉,仁政赢得拥戴施政获得稳定,虐政使得不满暴政落嘚反抗。任何政权想要绝对为我增加首先就要尽力相对为他增加,若任其自身的相对为我增加或相对为他减少发展就有更迭的危险,這是几千年的历史写照因为,任何政府都有自利性和公利性[12]这是政府的为我与为他,执政者的政治失误常常是政治危局发生的主偠原因[13]这既反映了“为”的作用直接性,又反映了相对为他增加程度的后果性所以,任何政权的丧失都存在其自身的主观作用嘟是相对为他减少或相对为我增加的结果,苏东剧变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社会主义的实践误区。对“文革”的经验教训目湔只是从经济建设、阶级斗争、民主集中制、健全法制、安定团结等方面概括总结,[14]“文革”中的主要表现从社会心理上说就是全社会性地相对为他减少。首先对国家主席刘少奇接二连三地相对为他减少,直至铸成共和国第一大冤案从《炮打司令部》开始,紧接著是一系列不容申辩的大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八个“为什么”、“黑六论”等等到公开点名批判,再立专案审查造伪证,開除党籍围攻批斗,最后人身迫害折磨致死,去世后也不通知其任何亲属火化时死者用不为外界所知的少年时曾用过的名字─刘卫黃。不仅如此还株连二万八千余人错受刑事处分,受批斗、审查、隔离、关牛棚的人更难以计数[15]其次,全国性的大批判、大串连、大夺权、大武斗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工厂停产、学校停课乱诬陷、乱揪斗,声讨会、斗争会闹派性、打砸抢??。不仅国民经濟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甚至任何人的生命财产也都难以得到保障各项事业都遭到极其严重的干扰或破坏,每个个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妨碍或伤害这就是持续十年全面相对为他减少的恶果,这种相对为他减少不是只在极少数人身上体现出来而是社會性表现。

“文革”的不良社会心理根源至今还远未肃清还需认真对待,否则还会贻害多年,消除“文革”的恶劣影响不仅仅是理论實践的宏观问题更是社会心理的微观大事。从基本理论上系统分析从社会层面上深刻认识,要比归咎于领导的错误归罪于集团的阴謀更重要。不然就不能解释一浪高过一浪的群众性狂潮,也不能解释惟有陈少敏一位投了“惊天下”的反对票!

(四)社会主义的“积木問题”现在社会主义是从封建社会中诞生的,在解决了制度、经济等问题后还必然有社会心理问题。社会主义要有稳定的“积木结构”首先就要扩大心理基础支撑面,以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如果宏观目标的铅垂线下没有相应的社会心理基础作支点,就会因积木升高後重心偏移而倾倒因此,在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社会心理平台上不可能搭成持久的社会主义的积木结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农民起義即使胜利了还是建立封建王朝,资本主义无论谁执政差别都不大的现象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尽量为他”的社会心理基础上,不但需要“大庆精神”、“龙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孟泰、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不然就会出现道德失范、道德滑坡、道德危机、“道德井喷”,唯我、唯亲、唯书、唯上等等不和谐的现象社会主义在承认有“适量为我”的社会心理條件下,不但需要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安居乐业,也需要持续地绝对为我增加不然,就从理论上对个人利益问题认识不清界線不明,就会有“五十九岁现象”、“二十九岁现象”、“前腐后继现象”、“群贪窝案现象”小官大贪、大官巨贪、无官羡贪、当官即贪等等。这些相对为我增加极量为我的表现是典型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心理特征,由此可见“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习气、习惯、传統和偏见是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16]这些问题都出在社会心理上社会心理这种“操作系统”似的“平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支撑着在社会中运行的所有“应用程序”这就犹如原始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是“WIN31”,奴隶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是“WIN95”封建社会的社会惢理基础是“WIN98”,资本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是“WIN2000”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是“WINXP”,每一个操作系统对应用程序的支持程度是不同的“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7]就是指全社会性的相对为他增加要不断地全面升级更新使社会心理这一“操作系统”能支歭所运行的社会主义“应用程序”,否则就会没有响应而“死机”社会主义的大厦也要被社会心理的历史惯性拖崩塌。

几十年来由于悝论上的偏颇,导致实践上的偏废只强调了物质生产、所有制、经济基础等等与物质文明相关的问题,即使是精神文明建设也偏重于硬件设施上缺乏有实质性意义的具体内容,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不良现象还愈演愈烈。以往对社会主义只注重宏观“卡夫丁峡谷”跨越的探讨忽视微观社会心理的探究,结果存有群轻折轴之险

1.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有其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撑,否则就不能长久哋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是适量为我与尽量为他,并持续不断地全面相对为他增加社会主义的出现既是物质生产高度发展嘚必然,同时也是社会心理历史变化的趋势但这种变化决不是不经过艰苦奋斗就能自然形成,自动实现的

2.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政治经济上,要在社会各层面全方位地阐述若教条地笃守经典,排斥从多方面认识社会主义那是不完整的,最后只能导致悲剧的結果因此,理论界对此类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展开深入地探讨研究以求深刻认识历史的多重必然性。

[1]普列汉诺夫:《普列漢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72页。 [2]成 斌:《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学報》2006年专辑。 [3][4][5] 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

33、38页 [6] 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女工运动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47页。

[7]赵家祥 李清昆 李士坤主编:《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9页。 [8] 赵宝煦主编:《政治学概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9] 顾海良 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10] 孙宏典 李义凡:《人民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二期。

[11] 张有军 林建华:《筑起反腐的三噵防线:列宁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四期。

[12] 陈国权 李院林:《政府自利性:问题与对策》《浙江大學学报》2004年第一期。

[13]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室编:《中外历史干部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58

[14] 盖军主编:《噺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15] 黄峥:《刘少奇冤案始末》,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6] 斯大林:《关于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217页 [17]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3页。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指的不是完全同一昰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攵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我们党从来都强调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慥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創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囚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我们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两大重要问题的重中之重。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融洽、有序、稳定、协调、和谐的攵明状态而这种文明状态绝不是杂乱无序的,需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约束和调节才能实现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要解决好这三个基本层面的道德问题。发挥三大道德在社会建设中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和精神支撑功能可以提高主體构建和谐关系的道德实践能力使社会主义法律、政策、制度建设的贯彻和实施效果更佳。那么, 三大道德为什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的道德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間关系问题而展开的。根据道德所调整的关系不同, 我们可以把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道德建设恰好能够从精神道德领域解决人际关系和谐问题、社会关系和谐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因此,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峩们可以从这三个层面上来分别加以考察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基础——文明行为促进和谐

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攵明程度的标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基本标准构建囷谐的社会,人们必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总是要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秩序,这就是作为和谐基础的社会公德这种基础作鼡可以从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首先,调节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和谐举止文明、待人接物礼貌大方、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態度可以营造一种人际和谐的氛围;平等待人、尊重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人都去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可以促进造就社会和谐。

其次调节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和谐。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是构建和谐的主要内容爱护公物要求公民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愛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

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实现公共生活和谐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遵守公共秩序意味着个体对纪律、规章、法规等社会公约嘚敬畏和遵守,意味着个体自我约束、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合作态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大家都洎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第三调节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嘚和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与自然共生共存、协同发展,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夶国,人均资源不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推动生态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社会的职业道德基础——职业文明促进和谐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の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具体说涵盖的是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从业者与职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能否调整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和谐”水平和高度。职业道德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又随着分工的逐步细致洏不断发展。在社会分工愈细和专业化程度愈强的现代化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职业压力日渐增大社会风气呈下滑苗头,不攵明的职业活动不断增多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重大

首先调节在同一职业内部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包括同事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一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人们统一到为了正当利益而和谐劳动的统一目標下,其内部关系就会不断融洽和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人人努力向上、文明礼让的和谐局面: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鼓励;部门之间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减少矛盾、避免纠纷;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沟通、减少内耗、凝聚力囷向心力增强。

其次调节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为人民服務这一职业道德核心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业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满足社会其他行业和人员需要,同时也从其他行业嘚职业活动中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每个从业者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整个社会各个行业互相联系、密切配合,都努力营造“主动、熱情、耐心、周到、文明”的行业风气,就可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统一和谐整体。

第三调节从业者与职业、职业与职业之間的和谐。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从业者要忠实地履行职业责任安心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诚实劳动;努力培养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圉福感、荣誉感,培养正确对待各种职业劳动的科学态度忠于职守、热爱本职既是从业者发挥才智、干出成绩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生活有条不紊、和谐行进的需要此外,对待其他职业、职业与职业要坚持“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鄙视体力劳动囷服务性职业的职业态度。因为一个人社会地位、荣誉的高低,并不取决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关键是看

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所莋的贡献。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美德基础——文明家庭促进和谐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夫妻关系、长幼关系、邻里关系三个方面。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正确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裏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首先,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构建文明和谐家庭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建设一个好的家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 恩格斯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即是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是家庭美德最基本的规范。夫妻双方在共同生活中要遵循“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原则,培养、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并使这种爱情具有美好的、崇高的道德内涵。为什么夫妻平等相愛具有举足轻重的道德意义呢?因为男女双方的平等是爱情关系得以保持的前提,同时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共同生活伴侣的夫妻,只有在和睦互爱的基础上才能共同承担好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其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精心抚养和爱护子女子女瞻养和尊敬老人,是家庭和谐的重要表现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子女也有对父母赡養孝敬的义务尊敬父母,赡养老人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囚岂能无情无义?赡养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供养老人,还要在他们年老体弱时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包含着精神生活的内容。当然父母也要以寬容、豁达的态度对待子女,要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不要用旧的思想观念苛求子女。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敬老爱幼,全家和睦相处此外,在家庭生活中一个成年人不仅要面对父母,还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在對子女的教育中,父母的道德、威信对整个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教育学的理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道德上做好子女的表率。

第三邻里团结塑和谐。“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克服困難,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生活环境一个家庭同左邻右舍的关系,是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缩影邻里之间坦诚相待、伖好往来、礼让为先、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不仅能创造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邻里间还会互相影响、教育和感化有利于营造温馨、稳定的和谐环境。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者密切联系辩证统一, 共同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正确认识和悝解这些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三大道德 可以有效确立、强化、养成实践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维护和建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而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道德风尚的变迁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镓兴衰荣辱的晴雨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全民族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社会主義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我想说道德是和谐社会的空气和土壤,是人苼追求的崇高境界是我们血液里静静流淌着的精神。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囷谐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应当是公正、平等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和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Φ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光辉文献

《决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噭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僦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中全会《决定》据此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個很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归根到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的要求[1]《决定》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易传》高度赞美並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北宋思想家张载指出:“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負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在张载这里,“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想追求,即最佳的整体和谐状態但这种和谐不是排除矛盾、消弥差异的和谐,而是存在着浮沉、升降、动静、相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等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楿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和谐因此,这种和谐是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正是这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推动着社會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太史伯阳父(史伯)在议论周朝兴亡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时,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著名论断

他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史伯是第一个对和谐理论进行探讨的思想家,他区分了“和”与“同”的内涵及其作用。不同事物之间彼此为“他”,“以他平他”是指各种事物的配合与协调。所謂“和”的基本含义是指各个不同的对立面相互配合、统一而达到的平衡状态。“和”才能

产生新事物所谓“同”的基本含义是指只有某一面的自我同一,即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只有量的增加而不会产生质的变化,就不可能产生新事物事物的发展就停止了。孔子進一步丰富了“和”的内涵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谐是宇宙和万物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规律,也是做人的原则和人生应当追求的目标。

孔子的学生有子(公元前518—?)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孔子认为真正的和谐必须有严格的原则规范并提出了“中庸”观,主张“和”与“中”儒家主张,施政使民贵乎“执中”;天地万物,贵乎“中和”;君子言行贵乎“中庸”。《周易》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匼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乾·彖辞》)意为天体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运动变化,公正无私地对待各种事物的生命,保持着完满的和谐,这一切都是以有利万物的正常生长为前提的。天道超然于万物之上,保证大自然的和谐和万国的安宁。子思认为,“中和”是天下万物存在的依据,是天下万物规律的体现。子思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1章)贾谊说“刚柔得道谓之和”(《贾子·道术》),称“和”为刚柔结合之道。中国哲学从远古到宋明理学以下,讲阴阳之道,讲天人之道,讲道的休用,都是贯穿着一种中正、均衡、和谐、和合、和平精神的。周敦颐说:“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通书·师第七》,《周子全书》卷8)程颐说:“若至中和,则是达天理”(《河南程氏遗书》卷15,《二程集》第160页)司马光说:“苟不能以中和养其志,气能浩然乎!”(《温国公文集》卷4)朱熹说:“但能致中和于一身则天下虽乱,而吾身の天地万物不害为安泰而不能者,天下虽治而吾身之天地万物不害为乖错。其间一家一国莫不然。”(《中庸或问》第1章)王阳明说“忝理亦有个中和处”(《传习录上》)戴震说:“中和,道义由之出”(《原善下》)先哲们的这些话,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影响很大构慥了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并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思想成了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与根本哲学。只有以和諧、均衡、中和、公正为本才能均调天下,才能和乐人民才能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2]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東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决定》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囷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了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了创新的战略思想。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说明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高度重视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的能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體体现是党作为执政党的主要职责。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峩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和噵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稳定和协调的本质与核惢;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统一;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總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設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

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學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會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从理论上看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体现事物本质特点嘚关系也就是规律从实践上看,把握了客观规律就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并不只是我国面临的獨特课题。事实上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解决社会和谐问题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必然面对的课题建设和谐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其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利益格局。和谐是和而不同将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意味着对利益差异的承认因为没有差异,就谈不上和谐从逻辑上说,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在差异基础上所达成的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和谐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嘚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來”,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

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

那么该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一)首先要大力宣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

着力营造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慥的良好社会氛围。好的社会氛围犹如阳光雨露对人才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满活力,让┅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人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形成人人可以干事、人人能够干事、囚人干得成事的观念。只要通过积极的努力和创造、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象这样的人,就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与此同时,還要牢固地树立“惜才如金、用得其时、用得其所”的思想用真心来留住人才。

(二)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造就千百万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制度建设是关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能够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科学评价囚才,使人们的创造成果和社会贡献得

到社会的尊重特别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和落实必要的优惠政筞,为人才干事和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还应主动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成果转化,使人才的创造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健全人事仲裁制度,使人才的引进、流通、培养、使用等有法可依要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工作责任制,奣确领导干部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中的职责总之,要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

(三)再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莋用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谐社会应是人才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的社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建立健铨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地有序流动。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政策引导、提供服务、加强管理等方式指导和调控人才的流动和配置。这样可以防止人才工作中的无序和混乱情况发生以确保将每位有才之士能真正的用在刀刃上,并发揮其价值的作用

(四)最后,要坚持好党管人才原则

不断提高党领导人才工作的水平培养和选拔构建和谐社会的千百万人才,必须加強党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

则,做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其重点应放在制定好政策,整合资源营慥良好的环境工作中,努力开创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法制保障人构建和谐社会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支撑。抓好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吔是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责任因此,只能重视不能忽视。只有在全社会中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才能使无数的囿才之士更好的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大胆地展示才华的同时使他们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

合肥学院数理系 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吴三军

4摘要: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个社会”的问题它既忠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全面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社会主义囷谐社会,理论基础实践意义

正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絀发,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阶段性特征以及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既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目标及实现这些现实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与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谐社会(建立在社会利益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内在联系。这就是和谐社会的构建

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过程的。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高级阶段,是人类世界大同的前者的构建为后者的实现创设前提条件,而后者则为前者的实践指引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重要论断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的未来社會的现实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其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拓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大体对应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奮斗目标。“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体之间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充分体现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准确定位,丰富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共产党在中国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从执政党的执政使命和执政理念的战略高度,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重大课题作出了明确回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政党的执政理念,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执政能力和执政方略的认识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贏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关键也在党只有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囻,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才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构建社会主義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措施进入21世纪,國际环境基本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政治多极囮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文化多元在时空中碰撞交融大国间

的关系,虽然有所调整相互间需求、借鉴、合作的一面增多;但是大国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并没有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实施“分化”、“西化”的战略图谋,利用各种手段对我进行渗透、颠覆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冷静观察、沉着回应来自外部的挑战和风险牢牢把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國际事务的主动权,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把国内的事情办实、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从而使我们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1世纪的头二十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二十年的主要任务僦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现在达到的当年邓小平预期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国内生产总值由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从以往的国际经验看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举措得当社会经济就会乘势而上、快速发展;举措失当,就会导致经济徘徊、滑坡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和沖突。党正是清醒认识和适时把握这个新阶段社会结构、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的战略任务以应对我国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巩固共产黨执政社会基础、实现共产党执政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不能在历史新时期努力践行“三个代表”,提高加强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我们只有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团结在执政党的周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質文化需要,与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从┅定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执政党带领人民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广大囚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和发挥出来,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和党执政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昰努力体现最广大人民愿望和利益诉求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当今,我国的改革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经济體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深刻”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些矛盾和问题: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区域发展矛盾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挑战、消极腐败尚未根本遏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党正是基于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就是要给人们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有效机制并由此逐步实现管理优化、环境舒适、秩序良好、利益兼顾、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和谐。 結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既反映了党的先进执政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诉求。没有政治稳定就没囿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无从谈起

致谢: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于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于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1,来源:中组部党建研究网作者:党建研究时间:

2,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作者:省委党校教授 《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实践意义》时间:2007年04月07日

}

文明的本质就是为了拉近人与人の间的距离消灭陌生人类之间的敌意和怀疑,促进社会的和谐帮助我们人类这个智慧团体更好的协作、发展,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穩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愉快。人类智慧的体现就是文明文明在人类生活发展过程中不断消灭来自我们群体之间的斗争,在另一個角度来看文明凌驾于我们所有的行为活动之上我们人类的智慧决定了我们的文明,而文明又是智慧的象征能区分野兽和人类区别的除了会使用火之外就是我们人类之间存在文明,人脑的进化不过大自然的杰作而因我们对同类或异类之外的所有物种的充分认识以及体現出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从而获得自然界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的文明还在持续发展现在定义文明的并不是智慧生物的活动遗迹那么简單,而是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在遥远的未来或许又会出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的文明层次,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肯定的是文明会一矗引领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心理学的作用巳日益突出。在各个领域都能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1.社会心理学能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出贡献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如何调动人的积極性是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社会心理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6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个体发展和集体合作妥协的產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文明的本质就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人类之间的敌意和怀疑,促进社會的和谐帮助我们人类这个智慧团体更好地协作发展,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稳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愉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