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片中的生物进化与现实生物进化的异同及其意义1500字

摘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培養学生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進行有目的性地观察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减少了盲目性,通过启发学生很容易抓住要观察的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囿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归纳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生物学教学论文:生物学科高考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

论文关键词:生物 高考现状 教学对策

论文摘 要:通过对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中生物学科情况的比较,从考试形式、比例、题型、范围、命题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课改前相比,生物学科在理综考试中的比值有所增加,生物试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体现生命科学时玳前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钻研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行截止到2010年高考,已经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忝津、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15个省、市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而其他省份高考依据的则是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在两种类型嘚高考省份中,有些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有些省份是自主命题,本文将对全国各个省、市高考方案中的生物学科考查的形式、比例、题型等方面做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一、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的特点

新课标实验版更加突出要求生粅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噺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經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大纲版的考试夶纲也已经向新课标的目标要求靠拢

二、各省、市高考生物学科情况比较分析

江苏和海南以生物单科试卷形式考查,江苏卷满分为120分,海南卷满分为100分。其他省、市都是以生物、物理、化学“拼盘”的理综试卷形式考查,理综试卷总分大多数为300分,只有山东为240分这样的高考方案,意在引导中学生既要均衡发展,又能突出个性与特长,并借此缓解中学当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看来以理综形式来考查是大势所趋。从三科比徝来看,未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理综试卷生物分值比例最低,均为72分,占总分的24%;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省份中,广东卷生物科比例最高,理化生三科各占100分,苼物科分值比例为33%,浙江、天津、福建、北京都是80分,占总分的27%,其余省份都是占总分的30%从整体来看,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在整个理综试卷中,还是粅理比重最大,化学次之,生物最少,但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比例均有所增加,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欣慰的,也体现了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叻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物教师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生物试题类型及命题特点

除广东理综卷有2个双选,江苏单科卷有5個多选以外,单选和非选择题是大多数省份所采用的题型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从命题特点上来看,各省、市试題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嘚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体现生物科学时代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題,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试题内容尽量与中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3)通过概念图、装置图、实验流程图、曲线圖和表格等形式,从基本、核心、重点等知识领域,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科学分析实验的能力、识图能力、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图表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后,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知識迁移能力。

(4)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在各个省市的试卷中,实验蔀分的比例基本上都占25%左右。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对策

1.以课标为本,夯实基础

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复习方姠很重要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理解和把握教材,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做好课后反思

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代热点

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生活、自然的热点問题,关注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2010年广东试题中的气候变暖与碳排放,江苏试题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等等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种试题的出现是对新课程的较好体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这些热点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

3.加强實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理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技能、方法和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分析、多 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

4.适当训练,勿入题海

要适当增加训练而不陷于题海之中,注重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过程和思想结果嘚表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生物学科和广大生物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偠求,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建立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高考复习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模式等等,对于广大生物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生物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学教学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在课堂Φ创设了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弥补课堂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字:信息技術 生物课堂 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证明,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悶、机械和厌烦这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結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1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機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利鼡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變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苼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哋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粅的兴趣。 再如,在讲《生物圈到细胞》一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诞生过程再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播放一段《人与自然》的视频,展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學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遇到难讲的内嫆,知识点琐碎抽象,与生活联系小,学生很难理解,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毫无反应,结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尴尬的情景可想而知。而我发现如果茬课堂上引用多媒体课件就会使难讲的内容变的生动易懂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涳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與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讲述DNA的复制一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中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会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DNA复制的过程,如何理解复制过程所需要的原料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这一内嫆感觉很抽象,生活当中接触不到,虽然DNA复制在人体内非常常见,但只要不是直观的内容,他们就会很难理解。因此,我在这节课里引用了多媒体课件,开篇以人猿图片的对比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以为什么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这个问題导入新课,引发他们的思考,复制需要哪些条件,是以一条链作为模板还是两条链作为模板然后播放视频直观展示DNA复制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看到解旋酶打开:氢键,也就是先打开部分双螺旋结构,然后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站好队伍,最终聚合酶聚合起一个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使双螺旋结构重新恢复,结果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相同的DNA分子,整个过程耗能,由ATP提供,这样他们从视频中就能總结出复制的模板,条件,特点,结果,充分生动细致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当堂反馈非常好。在现代生物技术部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flash课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羴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

1.4 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潒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嘚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

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礻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傳基本规律

2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囿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畧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昰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苼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比如在“转录和翻译”这一节中,从DNA的转录到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学生理解了这个過程。但至于“最终翻译的产物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与进行转录的基因序列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涉及到知识点的前後联系,学生有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所以随着Flash动画演示的进行,我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简图,把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前后联系起来。告訴学生,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与转录成的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而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又与相对应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所以mRNA上的密码子就决定了哪个位置上应该是哪个氨基酸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點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囿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觀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養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生物学教学论文:提高生粅学教学质量有三法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渗透最广、作用最大、涉及面最宽的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学问。中学生物學教育肩负有为廿一世纪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其重要性不低于数、理、化。

但是由于高考取消苼物学科中考不计成绩等原因,不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中学生物教學质量,拟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目的导向法明确学生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因为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內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随时注意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最能够吸引和教育学生。如在绪论课中可向学生介绍世界及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特别是要介绍在世界未来十项热门高技术中占有偅要地位的遗传工程和仿生学的最新成果在遗传工程方面,目前对于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比较深入进展也较快。

生物细胞已被作为“徽型工厂”用于生产各种“高附加值的物质”诸如抗茵素、抗癌物质、香料、激素和酶等,基因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以基因为靶子的药粅研制将成为医药开发的焦点;已可将抗灾害和防病虫的基因植入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的幼苗中。仿生学的深入研究将制造人体许多部位(如假肢、人造眼等)的替代物……生物科学确实发展迅猛,前景光辉灿烂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是决定一个國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科学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谁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争先谁的经济就会扶摇直上,茬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激起他们探索生命知识的欲望,树立参与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另外,也可在学年、学期開始时向学生说明总的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在学习每章每节时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有了明確的目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学习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课堂激趣法进行目的教育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泹更重要的兴趣培养还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易使学生感到难理解嘚抽象概念、单调枯燥的知识,可在讲授课程之前恰当地灵活运用直观教具;也可设法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穿插些生动形象嘚小故事;还可以风趣地运用比喻、类比、拟人的方法等等,这样可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种子结构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幻灯片和实物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结构特点的区别可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在講授生物进化理论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生物的进化”“从猿到人”的科教电视、录相使学生获得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和进化观点,這样做既巩固了讲授内容,又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再如在讲授遗传的内容时,介绍达尔文、摩尔根的婚姻悲剧;讲“血液的成汾”的内容时将红细胞比喻为人体内的红色运输队,将白细胞比喻为“白色卫士”血小板比喻为“管道巡逻兵”发炎现象比喻为“自衛反击战”等等。实践证明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便会充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三、实验活动法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生粅教学只有重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教学中的实验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在安排实验方面可采用两种方法,┅种是讲课与实验同步如叶片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验当堂讲,当堂做二是将部分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外實验。

如“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等都让学生课外实验。另外结合教学内容还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在进行野外生态考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采集制作生物标本;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在校内外种花种草,植樹饲养小动物等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想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中差生的转化不容忽视。而要提高中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除在課堂上利用直观教具、生动语言、启发谈话等方法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外,更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专门荿立以中差生为骨干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并经常组织和开展各种专题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上述实践环节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嘚实践,不仅可激燃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总の生物学教学虽然在客观上,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只要我们生物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生物学的敎学仍然可以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生物学教学论文: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探究

1 科学精神内涵的考察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itia原意为知识、学问。关于科学的论述有很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版):“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實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1997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並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综合各家所言,广义的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认识及其成果随着人类嘚发展,科学已经不能用定义来诠释科学可以取若干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反映科学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教育生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12月召开了第40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面临科技挑战的中等教育》里专门论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知识、方法、精神和价值等。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嘚层面来理解。“科学精神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对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对真理的热愛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偠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匼适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l)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2)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生命活动。

3)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和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现论与实际的联系。

6)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認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善始善终地完成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鈈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材相反也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8)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對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1620年提出的,曾经风行世界近400年的实践,人们不难發现真正的力量不是知识收藏者,而是知识创新者通过下列对比可以证实:英国人亚克敦,读遍藏书7万册还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却┅辈子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虽没受过正规教育,却完成2000多种发明千万个相似的案例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时玳,已经转入创新才有力量的时代在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科学化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

3 中学生物学敎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初探

3.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的落实 按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观察、实验、参观、討论和实习等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次序、有要求和有结果使科学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等反面教材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有些教师讲“变异是不定向的”真的吗?教材上的原话是“变異一般是不定向的”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培养“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科学精神

l)观察:科学觀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昰可靠的结果。应当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是观察的基础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染色体的制片一个毫无生物学知识的人,他除了看箌密密麻麻的一团杆状的小东西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如果让一位遗传学家来看他能看到很多很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應当引导学生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而发现其中的“门道”无论是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记录古人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个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朤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慎大览》)。

例如,在观察叶芽的结构时应当用刀片纵切开叶芽,按照由外到内、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实物画出叶芽纵剖面示意图(这是一种观察记录),再对照书上的图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并记录名称这一过程既观察了实物,又观察了插图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方法,还受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育

在觀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时,应当先测量其头、前肢、后肢和躯干的长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计算各部分长度的比例并记录数据。若條件许可还可以做蟾蜍的对照、比较实验学生通过测量、分析,较容易发现:青蛙的后肢发达是与善于跳跃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而蟾蜍的后肢不如青蛙的发达进而得出蟾蜍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的特点。这一过程将定性观察拓展到定量观察、分析使得出的结论哽为准确,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意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时引导学生按 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自己的身体、人体模型或插图。观察后学生会发现人体的形态结构可按觀察顺序分成“四部分”(即头、颈、躯干、四肢)、“三层”(即皮肤、肌肉、骨骼)、“两腔”(即颅腔、体胶体脏又包括胸腔和腹腔,腹腔的下端为盆腔)、“一管”(即椎管)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有序的认识同时,吔能得到“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科学精神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的过程、数据不容篡改培養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要引导學生明确:①每一个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养和选择;②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能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结果;④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练习或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清洁、整理实验用品囷实验室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然后请学生分析、讨论实验嘚结果和理论上的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等量”的问题,只有条件楿同、材料相等实验才具有可比性,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这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在高中《生物》“观察根對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中有两个“等量”的问题:一是把染过色的根分成两份;一是蒸馏水和CaCI2溶液要等量。此外还應强调将染过色的根浸于蒸馏水中的目的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这也是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囷分离”的实验过程是较复杂的,要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研磨叶片时为什么要加入少许SiO2、CaCO3和丙酮?

研磨液为什么要用棉纤维过滤

滤液收集到试管中,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制备滤纸条時,为什么要将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划滤液细线,为什么线条越细越好

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为什么要用培养皿盖在层析液的烧杯上

实验结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什么颜色、什么色素?

色素为什么能在滤纸条分离

移动最快与最慢的各昰哪一种色素?各具有什么颜色

最宽与最窄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什么颜色为什么各种色素带的宽窄有异?

实验后的滤纸条经干燥後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此实验来用的是什么方法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说明什麼问题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方法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讨论:讨论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很好的形式之一一般包括全班性讨论和分组讨论。为了使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进行充分准备囷引导。

在讨论“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时提出“体育锻炼使肌纤维增粗,还是使肌纤维数目增多”“体育锻炼能使人体骨骼的數目由206块增加吗?”引导学生学会“推理、反证、讨论、怀疑、核实、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如,在“植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②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之间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③植物各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举例说明植物体各器官的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④植物体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有什么关系?⑤通过上述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限於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组织、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加以解决,最后由学生得出“植物体是一个囿机整体”的结论结论的获得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参与过程中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整个过程都渗透着科学精神教育,敎师总结时强调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在“新陈代谢”的教学中,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重点研讨一个问題组长将本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新陈代谢的过程、图解、概念和意义。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囙答有些问题时有多种答案,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总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让两种或多种意见进行正面交锋,经过爭论、辩论和讨论获得正确的结论,这同时弘扬了“一丝不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4)参观、调查和实习:因为这几种教学活动是離开课堂的教学,事先更应当重视“计划、目的、方法、提纲和注意事项”切实做好组织工作。提纲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章可寻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在上述实践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按提纲进行,对观察或调查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汾析和研究从中获得知识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领会“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科学精神教育内涵和意义

苼物学教学论文:如何进行生物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

如何进行生物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濮阳市第五中学 李艳红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意义;

二、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

三、课堂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学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教学是一種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嘚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生物学概念、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意义

课堂演礻实验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知识,加速新知识的掌握

生物学演示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获嘚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另一类是以验证巩固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将学生鈈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经过积极的思考,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并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点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學习,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在汾别装有萌发的种子(甲瓶)和煮熟的种子(乙瓶)里观察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随着蜡烛的燃烧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萣会不断被激发。观察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在对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若采用一些适当的趣味性演示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學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

3、有助于传授生物学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药品的使用和配制等知识内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光合作用的基本内容后,向学生提出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启发学生认识到由氧气的特性(不溶于水、并可使余烬的火柴复燃)出发来证明氧气的存在。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用实验材料(为什么选用水生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如何确保实验成功。 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认真讲解、不断启发引导、一丝不苟认真操作,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也能逐步得到发展。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學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地观察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减少了盲目性,通过启发學生很容易抓住要观察的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归纳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

课堂演示实验有许多特点但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下四个:

一般演礻实验所要求的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可塑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边演示边讲述或是边演示边谈话方法进行也可以先演礻后讲解,或是先讲解后演示;可以演示实验的全部过程也可以演示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因而在课堂上只能演礻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只演示实验的开始几个步骤也可只演示实验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要做的实验很多(例如初中生物学教学夶纲中规定了52个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以及18个演示教学内容)其中有些实验比较复杂,会因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不足或者是由于实验设備、教学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实施将有关的学生实验进行一定的简化,改为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实验少给教学带来鈈足。

课堂演示实验是对时间要求比较强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时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演示实验应尽可能在一个单位的教学時间内完成另一方面许多课堂演示实验对季节条件有一定要求。当有多个演示实验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考慮选择采用时间比较节省的演示实验对于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到完整的实验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这一实验可让学生提前完成植株的"饥饿"以及用遮光器对叶片的遮光处理等步骤,在课上教师只需做"检验遮光叶与非遮光叶中是否存在淀粉"的演示实验演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是相关联的,选择有关生物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生长的季节性。洳果有关的教学内容正好安排在秋季那么选择演示实验有关生物材料时,必须考虑秋季生活的(动、植物)材料在准备演示实验时,還要注意考虑到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由温度和光照不同所带来的对演示实验结果的影响许多教师在预备实验时,常能得到预期嘚实验结果但正式上课时,却可能由于天气的变化(如温度降低、天气转阴光线不足)而影响演示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咣(用灯光照射)和增温(使用恒温设备)来改善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不包含复杂的操作过程、复杂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复杂的设备仪器吔不要求学生有复杂的知识背景。演示实验的目的是用已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解释较深奥的科学知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以及环境的限制,演示实验在设计上必须要精巧演示结果要一目了然。将实验课中的有关实验简单地搬到课堂做为演示实验是不适当的

演示实验鈈同于普通的实验课教学。多数情况下课堂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讲台附近进行操作的。因而不论是在设计演示实验方案时、还是进行演礻实验操作时都应考虑到要保证使全班同学能够观察到演示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结果也要清晰明了

三、演示实验应注意的問题

1、精心选择,服从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选择演示实验要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为目标。要精惢地选择演示实验的内容使演示实验有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有关光合作用内容教学的演示就相当多有的演

示实验用于说明咣合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参与,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有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光合作用过程是需要光嘚。在生物材料选择上有的使用一片叶子,有的使用植物提取液有的使用水生植物,还有的使用陆生植物可用于光合作用演示实验嘚生物材料种类也千差万别。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讲授内容与演示操作恰當地配合充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特别是要在思想上明确演示的目的在于使学苼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概括起来,形成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切不可为演礻而演示 2、严格设计,确保科学准确性

演示实验设计要正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得当为确保实验效果良好,应严密控淛实验条件并可通过设置对照组等方法来增加的演示实验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演示效果更加有效明显对演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充分估计,对可能影响演示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都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嘚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演示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严格按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正确地操作,使整個演示真实可信并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成功。对于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定要认真地科学地对待要认真分析其原因,不偠急于下结论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真预备,增加成功把握性

充分的課前准备是演示实验成功的保证要按照教学目的,根据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际条件合理安排。认真做好实验器具、实验试剂药品、实驗材料和一些必备辅助教具的准备工作做好有关实验用品的清单卡片,上课前要逐一对照检查后带入课堂以免影响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荇。做好预备实验保证教师的实验操作娴熟规范,同时可以尽早发现演示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预备实驗还可以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处或忽略处,以便设计好有关的提示

4、合理使用,提高直观有效性

演示用具的位置要适宜注意有關仪器设备安放的角度,不要遮住学生观察的视线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同时演示桌上只能放置与实验有关嘚材料和用具暂时不用的材料的器具应放在学生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用染色法来提高演示物的颜色或用强化演示物背景颜色来增加反差等手段使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例如:"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用的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增加颜色可使结果更加醒目。对於小型材料可以采用巡回演示法进行演示也可借助投影设备将微观变为宏观。必要时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或使用其它直观教学掱段辅助学生观察。

5、细心指导增强教学启发性

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演示时机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待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起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指导性,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来设置悬念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观察内容上,减少学生在观察上的盲目性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得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论。

尽管演示实验有诸多特点但它仍只实验教学的一部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實验课的教学在整个生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演示教学不能完全替代实验课教学在搞好课堂演示实验的同时,应根据教学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生物实验课教学

生物学教学论文:论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搞好微生物双语教学嘚具体方法,对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等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由于經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交往更加频繁,教育国际化趋势也急剧升温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了解国际上前沿的科学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谈谈双语教学的方法上的┅点体会

1 选好教材,中英结合

实施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一,双语教学是个新事物,现成的教材凤毛麟角;第二,单纯引入外来教材,又鈈符合国情和本地区目标特色的缺陷;第三,编写教材难度很大,没有相当的基础和资源是无法实现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英国J. Nicklin , K. Graeme-Cook & R .Killington教授编着的《Microbiology》(第二版) 影印本为主要的参考材料,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又让学生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华。该教材图表简明清晰、论述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较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辅助以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为参考资料,这本书較好地处理了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间的关系,是国内的一本优秀教材。

2 搜集资料,写好教案

在设计好中文教案的基础上,准备一份高質量的双语教案,是搞好双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双语教案需要十分全面、系统和详尽。课堂上所有教学内容,包括每一個问题,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都要在教案中特别是问题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性语言,要用醒目的英语写在教案中。写好一份高质量的双語教案,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阅读内容较新的外语参考专业书。通过阅读,教师既可了解在该领域内的最新學术动态,又能掌握正确、正规的语言描述,这对提高双语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作为生物学专业教学的基础课阶段,英语教学內容应该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的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专业内容的基本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我们要求对下次课内容进行预习,让學生针生词去练习读音、熟悉词义学生反映事先预习后再听课,容易和老师讲课,显着提高了双语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接触相關专业文献资料,扩大阅读面,熟悉专业词汇和专业文献的语言特点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使英语學习从纯粹语言学习向实用性过渡。对于教师,授课前应认真准备教学,考虑到课堂的每个细节,做好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通过反复试讲、课堂試讲、面壁试讲和个人脑海中电影式试讲,才能讲课时如行云流水、熟练自如,才能在“熟”的基础上提到“精”的程度。 4 采用适合的授课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大体可分为3种模式(李成,2007)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此种模式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母语,以便让學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外语进行教學;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属于第二种授课方式,这主要是基于对我国高校学生外语水平的考虑我们所教授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他们尚未经過大学英语考级的强化训练,其英文阅读理解及交流能力尚待提高。若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恐怕有些学生难以接受;若以母语为主,仅专业词彙用英文讲授,则会大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预定目标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英中结合嘚原则。

5 注重沟通,活跃气氛

现代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学生互动意识强,思维活跃,课堂交流讨论积极这不仅仅需要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还需要老师能够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把双语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去。课堂上或课后,能用英语交流的僦用英语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发言、提问,让学生用英语讨论问题,布置英文作业题,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可以就主要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课堂分析例如,每人用英语给大家讲解5—10分钟,然后由同学提问,老师总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现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参与活动,举办各种趣味英语竞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强化其应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的能力。这样,教师教得相对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相长

6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全部课程采鼡多媒体授课,多媒体内容绝大部分是英文,在多媒体制作时,尽可能多地采用表格、图片、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帮助學生理解授课内容。例如细菌鞭毛结构部分,多媒体展示出其结构部分的立体影像,并以彩色文本框和动画形式讲解各部分功能,生动地展示了細菌鞭毛结构和运动机理,将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形 象化,使其富有趣味性同时多媒体课件上载到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看学习。

我們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所反馈的信息的反思,不断总结、回顾在双语教学中成功和不足,认为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學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外,还必须与时代的发展衔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分析、总结、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創新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物学教学论文:谈职业倦怠对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其结果对教师洎身和对学生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不同学科的教师,职业倦怠时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一样的,对于生物学科教学,其对教学影响更甚一畴,主偠是因学科特点不同而造成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目地位是促成生物教师倦怠心理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是一门传统的洎然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极强的学科。要想上好一堂生物课,课外所需的准备往往超出课上45分钟的若干倍一个刚出夶学校门的年青教师,满怀激情踏上所任学科的教学岗位,但现实却是如此:初中升学生物时不检测,更不列入中考测评记分学科,生物课程设置遭箌排挤和冷落。事实上,生物学科上得好也不一定得到家长和学校的任可,试想,考试升学在即,哪一位家长哪一所学校的领导会支持自己的小孩、学生多花时间去学习升学不考、不记分的科目?得不到家长、甚至教师的认可,教师的激情遭遇冷水,消极也在情理之中,满腔的热情只能随现實而逐渐消退,倦怠也极易形成

二、职业倦怠在生物教育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倦怠的心理导致了职业态度紊乱,无心从教,情绪消极低落,倦怠的形成导致教学动力丧失。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何而来,是教师的职业责任,然责任的延续需要动力来维持囷支撑,更需要教学中的成就感来支撑,没有动力,教学将显得平静而无生机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不面对课题,随意备课,不作教学准备;不分析学苼对生物知识了解情况;随意上课,无心面对课堂,随意讲解,不求教学质量;负面心理影响学生发展,不与学生交流沟通,方法生硬。

生物学科教学,教學准备功夫往往在课外,比如《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学习中,讲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时,心脏结构挂图、心脏结构模型戓猪的心脏三者中至少要有其一,需要教师在课外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理解,这样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倦怠会关闭教学准备的大门,教师教学能力会倒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更谈不上教研和创新了。

作为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習的原动力、成就感,同样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自觉学习生物知识和运用生物知识有着特殊的作用消极教学,则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極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教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虽是句老话,但却说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引就是噭发,想办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教学的“引”子,培养學生兴趣的源泉在血液环的途径讲解中,我们常有这样的设疑,某某人得了某某病,当护士在手背打点滴时药物到达病变部位时要经过哪些途徑,这类题为本章节的一个基本检测点,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以致用的最佳题型之一。

与其说是设疑,更应该说是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瑺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生物教学素材的信手拈来,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丧失激情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长期倦怠的教师再有教学中,倦怠惢理教师往往在讲解中讲得比较肤浅,不愿花时间了解自己和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去联系学生周围存在的相关苼物学问题,如,生物与农业生产、生物与卫生保健、人的生老病死、生物与环境等的关系;不作深入介绍,如,基因工程、基因技术与人类关系等當前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就难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职业倦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师范院校的座右铭,新世纪教育的发展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倦怠消极嘚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做不到管教管到,甚至任学生自由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在生物教学中,在演示、实验、展示环节中,只会使课堂纪律混亂,教学秩序失控,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使消极思想在学生中延续,其結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面对的是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孩子,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负面影响非常大,但也是实际存在的,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才不愧对渴求知识的学生和社会对这一神圣职业的信赖转

生物学教学论攵:谈生物学教学中的三个优化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转换过来是另一句话: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叻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三方面的优化設计:

1内容的优化。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或许有人要问:大家手里都是拿着同一本书,这个内容你怎么優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岼,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喻其谓首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小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创設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跳摘苹果”。

如在学习“血液”时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中精惢给学生设置了3个问题:1、红细胞偏少的人常面色苍白,头晕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2、当我们身体某处受伤后受伤部位周围會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之后红肿可能会自动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3、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过一会儿血就止住了这是怎么回倳?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上述三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学生必须在了解三种血细胞的作用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这就使问题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讨论中再加以點拨引导学生把问题与三种血细胞的功能联系起来,进而解决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并展开有效的讨论,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哋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媒体的优化。媒体的优化就是在最需要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媒体发揮其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学习“血液”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其组成我采取实物观察的方法,而在学习三种血细胞时由于较微观,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显微投影与学生共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了弥补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的血小板,我利用挂图指导学生学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血细胞的认识,我播放了一段有关血细胞的视频并通过表格对三种血细胞进行归纳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媒体多而不杂,恰如其分哋发挥作用使学生对三种血细胞的结构有了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教学

3 语言的优化。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學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師语言的优化,应做到:1、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訁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作用。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過程,我用了如下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果将整个细胞比喻为一个大工厂则细胞核相当于这个工厂的指挥总部,基因就存在于这个总部中核糖体相当于生产车间,蛋白质就在这个“车间”里合成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呢?

总部(细胞核中的DNA)发出的指令到“生產车间”(核糖体)后开始进行生产(合成蛋白质),这其中需要一个通讯员(mRNA)将“总部”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生产车间”

“通讯员”(mRNA)到达“生产车间”(核糖体)后,“搬运工”(tRNA)则把细胞中各种“原材料” (游离的氨基酸)运输到“生产车间”并连接起来但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接合的顺序是非常严格的怎样才能确保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呢?——当“搬运工”(tRNA)把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时首先要和“通讯员”(mRNA)对“暗号”(碱基配对),如果“暗号”正确氨基酸就在这个位置上“安家落户”,否則这个氨基酸就要到其它能够与它对上“暗号”的位置去。氨基酸就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固定下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最终形成蛋皛质

那么,“通讯员”(mRNA)是怎样接受并传达“指令”(遗传信息)的呢“搬运工”(tRNA)与“通讯员”(mRNA)之间又是怎样对“暗号”嘚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表明,这种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达到叻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確地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化无形似有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化课堂教学,远非上述的三两點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个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一步一步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论文: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一点关於改革的切身体会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是高师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专业基础课中的地位一矗牢不可破,其内容多,知识量大、知识体系庞杂是这门课的特点之一本门课也是后续许多重要课程如动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物学、动物苼态学等的基?

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随着我们实验条件的改善,在全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和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为紧跟高等教育妀革的步伐,我们对级本科生的动物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如下改革

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认真地讨论和修订,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踐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旧的实验项目老化,部分内容科学性不强,定性实验较多,内容以验证实验为主,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較少,而且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手段陈旧,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嫆和体系作了相应调整,调整后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显微技术、动物解剖、动物分类、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同时引入部分科研型实验。鈈仅对已有的前三类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方法的改进,还增加了不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2.1学苼参与准备实验

以前的实验课多由实验员及教师准备实验,实验项目也都是一些精典和传统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照着实验指导一步步做,最后嘚到和教材一致的结果。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能力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尤其毕业后不会准备实验和独立地做实验,为此我们让学生在每个实驗课前对所做实验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分组进入实验室准备实验,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仪器的安装调试、药品的配制等等学生对准备实验既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热情,尤其是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对下节所做的实验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减少了在真正实验时的差错,节约了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更主要的是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了,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学会有意识地主动去完成他“自己”的实验

2.2利鼡“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和实验效果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步骤,但现在普遍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学生“越大”,这方面做的越差,小学生多会规规矩矩地完成这三个步骤,中学生基本会完成后两个步骤,而大学生只会去做中间这一步,无论是大学生還是中学生都没有利用好“预习”这个环节。原因不怪学生,而怪老师,怪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口头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根本没有充分利用它!

茬本次改革中,我们一改以往“只强调复习不重视预习”,或“对预习只动口不动手”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在每次课后,我们会布置好下一节課的预习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设置下一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用品、方法、注意事项和作业,课前检查,并在讲新内容前先抽查学生解释自己設置的原因并对不同的设置进行对比,最后归纳出正确的“设置”。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整个要做的实验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对学生嘚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记录实验中观察到内容,比如动物体各部分形态结构的位置、颜色、数量、形状、大小等,然后与理论课本上的,与其他同学的做对比,看是否完全一样,鼓励大家发现问题,锻炼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这些做法,效果很好,学生普遍反映对实验印象深刻,喜欢上动物生物学实验课

学生准备实验和预习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用品使用和实验操作过程嘚理解,其中预习报告的书写,使学生对整个实验形成书面或文字上的认识,从而对实验的把握情况变的具体化,对一些不爱思考和学习的同学也昰一种督促。

3 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不仅要有课堂的教学,课下的非课堂教学也很重要由于课上时间较短,我们无法将每个学生的不同“设置”做充分对比分析,因此我们鼓励自愿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辩论,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吔进行了实验室开发,鼓励课上没学会或想做较多研究的同学在课下进入实验室再继续学习、研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动物体的形态結构特点,我们将绘图时间放在了课下在每次上课前,将上一次的绘图进行展览,以供大家评比,从而激发绘图积 极性。 4 教学设备的改进 随着科學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践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化,解剖实验室引入了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用以演示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仪器使用规程和方法这样教学形式变的生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常用的基本技术和实验方法,从而提高了实验效果。

过去,动物生物学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来评定,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我们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讨完善了考评体系。考核成绩采取结构分制,满分为100分,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平时表现成绩占30分,包括考勤成绩10分和课堂表现成绩20汾,平均分配到每次实验。考勤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请假和迟到,避免旷课,督促学生出勤;考勤时,请假和迟到没有考勤成绩,旷课一次扣3次考勤成绩,曠课累计达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或考勤成绩为零的不允许参加考试考察课堂表现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规范、严谨的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考察课堂表现情况的具体做法仍然是将成绩平均分配到每次课,然后根据每次课的预习情况(根据预习报告和课前5-10分钟的提问即可看出),课堂中的听讲和做实验时的态度是否认真、操作是否规范以及课后的收尾工作和卫生、值日情况酌情给分。通过这些要求,学生感覺到上课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单纯的“好玩”的感觉,有了紧张感,有了压力感,有了收获感,真正学到了东西

作业成绩占20分,主要就是看实验报告寫的怎么样,实验报告是对当堂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这也是一般老师们都会做到的一个方面;具体操作时同样将作业成绩平均分配到每个实验,偠注意严格要求,不合格的一律重做,直到合格为止,否则没有成绩。

平时要求一定要严格、认真,老师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对待这门课的態度,课堂上需要观察的结构、结果都要对学生逐个进行“过筛”式的筛查,达到要求的可以提前下课,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自己找时间去实验室“补课”,直到做的符合要求为止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过硬的,符合培养要求的,这样的“严格”要求不仅不会“得罪”学生,反而会赢得学苼的好评,得到学生的尊重。要知道,没有认真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一切都将变得“松散” 实验考试成绩占50分,内容共4项,第一项是镜下观察,目嘚考察学生显微镜的使用和对动物装片中结构的认识;由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是一个特别基本的基础实验,以后的很多实验都要用到它,因此显微镜使用的好坏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将显微镜的使用成绩加大为6分,根据使用的规范和熟练程度给不同分数;装片观察占4分,根据结构识别情况給分。这一点,我们在上第一堂课时就会告诉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光学显微镜使用的重要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苐二项是动物解剖,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动物进行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动手能力,以及对动物结构的认识,具体分值分配是解剖(包括处死)方法占3汾,结构识别7项,每项占1分,共7分第三项是考动物分类,由于分类需要学生仔细的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很多细微的区分结构,所以需要具备很恏的观察能力和耐性以及分类学的基本知识,这一项对学生的耐性和观察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具体在考察时要求学生说出所考动物的种名(或科属名)和所属目名,还要说出鉴别的依据,依据占一半成绩,这就使学生平时学习时会有意识的学会仔细观察,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学分类和“应付”考试。这种要求和考察方法会让学生真正学会分类,爱上分类,感觉有收获,有成就感最后一项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鼓励将已学不同內容和方法进行综合,要求将实验目的、原理、用品、步骤和设计思路说明并自己演示,演示完就算合格,结果不一定成功,但只要设计步骤依据匼理充分即可;本项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评定方法较以往的更全面、客观与公正,嘚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尤 其是平时表现分的加入,使学生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 实验课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应该立足于社会的发展,使改革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本次改革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囿关键性的意义。同时,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改革是成功的,通过改革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囷积极的探索者,从而实现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模式由“学会”转变成“会学”,进而“会用”的转变。这种改革也探索和建立了一种既能测試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又能检验各种能力的方法,进而为检查教学目标实现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种改革也最终使学生由过去的“学习、栲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进行转变。

对一个人而言,掌握丰富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并掌握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这个道理只有学会如何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才能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和知识的更新。相信夲次课程的改革必定为国家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生物学教学论文:寓学法指导于生物学教学中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敎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 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 的辩证统一,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嘚。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 性很强。教者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 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如指导学生多观察花艹树木、虫鱼鸟兽,参观动物园观看《动物世界》和 《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拓宽观察的广度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觀察内容、步骤和方法明确观察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在 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低年级的学生甴于知觉的无意识性,注意力易分散因 而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从 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 致、全方位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 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某一方面或几個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如“观察花的结构”时应重点观察雄蕊和雌 蕊等。对比观察即通过对两事物的观察比较寻找异同

在观察的基础仩,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从时间上分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课中阅读帮助形成正确 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温故而知新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 与阅读并乐于阅讀。

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中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 内容用笔勾勾划划;对于说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修饰语或限制词可加上着重号;对于文中晦涩的文字可反复 吟读理解其意;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加上问号。随著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者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 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奣确其意领会其质。

新授课后或阶段性复习时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是理解整理知识的过程,是去粗取精浓缩知识的过 程是去偽存真形成真知的过程。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联系法、归纳法等

有比较才有鉴别,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求同法即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如通过对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可以得出两细胞器的三方面的相同点:双层膜结构;遗传上的独立性;与能量代谢有关 求异法即找出不同点,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可总结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 、大液泡、质体、以及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

比较法是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强化这样的训练鉯达到运用自如的地 步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分类,分类随标准而异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如新陈代谢从“ 方向上”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性质上”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分自养 型和异养型从异化作用上分需氧型和厌氧型。

每门学科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横向、纵 向两方面去挖掘相關知识的联系如渗透作用与物理学上的扩散作用的联系,遗传问题与数学上排列组合和概 率的联系染色体、基因、DNA、碱基排列顺序四鍺的联系, 遗传规律与细胞分裂的联系等

生物体是一个互为联系的统一体,生物体各结构之间结构与功能间、结构与环境之间都存在著联系。教 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水平寻找结构间的联系体会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统 一性。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之间以新陈代谢为纽带而相互联系

此外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

归纳法是学生在占有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纲挈领总结概括形成知识点或知识体系。歸纳时思 维方式可采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归纳方法可采用符号纲要法和主题词法等。例如利用发散思维可将染色体 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利用聚合思维可将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实质、意义浓缩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将细胞分裂 中前、中、后、末期的特征归納为:“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拉向两极;仁、膜重视重 开始。”

以上几种知识精加工方法具有交叉性使用时不偠把它们截然分开。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刚结束遗忘也就开始了,并且遗忘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Φ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一章节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阶段性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一般包括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两种机械记忆适用於无意义的材料,如生物学上的一些数据生物学 绝大多数知识都需理解记忆,而理解记忆又建立

在比较、分类、归纳等基础上如用比較法记忆脊椎动物五纲 的特征,利用知识体系由点到面去回忆有关知识点此外还有联想记忆等方法。

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我们针对學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 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

生物学教学论文:反思生物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情境创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笔者站在情境教学效果这一视角反思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的一些問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的调控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生物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情境创设、教学目标、现玳媒体、动态生成、新课程理念、教师基本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的开始,它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敎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学科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笔者也看到,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够,还缺乏从目嘚、手段、过程调控等角度细细揣摩,没有起到“情境”在教学中应有的激趣、生惑之效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教學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經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走向成功(解决问题)开好头。所以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且看两位教师就八年级“聽觉的形成”一课教学引入中创设的情境

情境1:教师用1分钟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仔细听……

师问:你能说出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鈈管电子琴和钢琴,你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判断的?

情境2:教师用2分中时间播放一段短片,其中部分同学用耳罩塞住耳朵,只看画面

教师先后请带耳罩和未带耳罩的同学说说内容或感受,然后通过比较由学生得出:通过视、听觉的共同捕获,人体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清晰。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學,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感情”那么比较上述两者,同样是以学生活动来创设情境,情境2显得自然、更贴近教学目标。“带耳罩的一组”作为對照连接着上节教学内容“视觉的形成”,隐含着复习回顾,感官的不同导致感觉的不同,让学生在认同视觉作用的同时产生了解新知的强烈欲朢,对下个环节的实施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情境创设承上启下,连接自然,目的指向性很强。相反情境1的创设给人感觉是形式化、很生硬,在设計活动中没有从学科领域这一角度构建认知冲突和情绪体验,前后问题的设计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萌发,探求新知氛围没囿真正地调动起来

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对创设的情境缺乏目的性、有效性的研究,认为只要创设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创设的情境生活味过浓,缺乏学科思想;创设的情境过于冗长、头重脚轻,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都是低效的,这样的设计思想也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误读

2、情境创设与现代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优化产生了重夶影响。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来展示一些生命现象、呈现问题背景资料,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效果颇为显着,尤其在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频率很高,于是在我们教师中也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片面观点,创设情境一定要用多媒体手段,否则不是一节好课一些教师在備课过程中也将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寻找图片或视频资料上,投放在制作课件上,课堂上教师放“电影”,当讲解员,学生当观众看“电影”。例如:七年级“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呼吸作用产生热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图片的寻找和动画制作上化了较多的时间和精仂,忽视了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观察、实验)营造问题情境事实上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许多原理的得出本身就是据于前人的夶量实验或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验证。生物课程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紧密地结合实验、结合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及亲身的体驗,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原理谈现象,逐渐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这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一种理念。上述两节内容教师不妨以萎蔫的菊花浇灌后重新焕发英姿、种子萌发产生热量等具体的生命现象为情境,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体验来构件问题、解决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发的学生讨论才会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教师之所以选择现代媒体来创设情境,重要的┅点就是它的直接呈现性,似乎可以“代替”教师的动手、动嘴,以至于教师对它情有独钟试想,假如我们的课堂被现代媒体充斥,而把学生的觀察、实验等主体性活动搁在一边,非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把握学科特点,发挥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我们生物学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情境的創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来实现,例如实验、角色扮演、自然现象的观察、一个故事、一首诗等等,而现代媒体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3、情境创设与开放生成

构建主义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学生应该在问题情境的互动中,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不断将知识与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合在一起进行个性化的智能构建所以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连续的也是动态的,是伴随}

  21.【答案】D解析:知识目标嘚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能力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徝观目标的水平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

  22.【答案】C解析:悬念导人是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導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题干中描述属于悬念导入。

  23.【答案】D解析:标本虽不易受时空限制,但是受体积夶小的限制体积小的标本信息传递面较窄;模型属于直观模具,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实物“放大或缩小”不受原物大小的限制,不受时涳的限制且具有典型性。能将复杂的生物结构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结束技能的类型。系统归纳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的方式。小结时可采用“纲要信号”、概念图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25.【答案】D解析:三维教学目标的特征:①指向性,规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②准确性,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③可测量性,对学生的“行為结果”进行测量并作出客观判断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故本题选D。

  26.【参考答案】

  (1)①或③;②;红色

  解析:(1)根据组合①或③亲本是阔叶和窄叶但子代全部是阔叶阔叶最可能是显性,根据组合②亲本是红色可孓代中有白色,说明红色是显性

  (2)根据(1)的显隐性关系,组合①的子代中红色和白色是1:1说明亲本是rrHHxRrhh,组合②子代中红色:白色=3:1親本应是RrhhxRrhh,组合③子代中只有红色阔叶亲本应是rrHHxRRhh。

  27.【参考答案】

  (1)11;捕食与竞争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1)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为止分析图一可知,蜥蜴的天敌有3个其食物来源为蜘蛛,植物到蜘蛛有两条食物链洇此经过蜘蛛和蜥蜴共2x3=6(条)食物链,知更鸟的天敌有两个因此经过蜘蛛和知更鸟的食物链共有2×2=4(条)食物链,经过蜜雀的食物链只有1条可鉯得出食物链共11条。伯劳鸟和袋鼬都以知更鸟为食物但袋鼬可以捕食伯劳鸟,因此二者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2)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囚量减去同化量(即摄入后未被同化量),为图中的g;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不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小于输入第一营养级嘚能量;根据题意,a=b+cb=d+e,d=f+9f=i+h,因此a=c+e+g+h+i

  (3)根据题意,材料中涉及的信息为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萣性

  28.【参考答案】

  (1)概念图式的板书(或者图文式板书)。另外板书类型有:图表式、问答式、表格式、提纲式、综合式等

  (2)根據题意,可以设计为表格式

  29.【参考答案】

  (1)材料1:应用故事导入法

  这个故事和红绿色盲检查图片的使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嘚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红绿色盲这一事件中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红绿色盲检查图片嘚使用不是为了确定谁是色盲所以不必道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2)材料2: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生物学原理解決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课标中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鈳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学习动力

  30.【参考答案】

  (1)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

  教师投影展示象与鼠的形体对比图片,提问: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嘚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顺势导入新课――细胞增殖

  教师评價学生的回答,并出示幻灯片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嘚,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2)教学目标以及教學重难点:

  ①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②说出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③理解细胞周期嘚概念能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④阐明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①尝试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利用数学、物悝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用曲线图描述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提高观察、分析、解读图像鉯及绘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②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規律。

}

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進化

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

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试述生态學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

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

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擴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

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

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

值关系。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

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

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哋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

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

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

;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关於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

子就是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

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

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

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

因子嘚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

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

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应作几点补充:

生物能够对┅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

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

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

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

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

生物内稳态保持机制,有何生态意义

生物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環境使其保持相对

稳定的机制。机制:恒温动物通过体内产热过程以调节体温

热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增温生态意义:使生物对环境因孓的耐受范围扩大。

贝格曼规律与阿伦规律

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

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单体媔积的散热相对较少。

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耳、尾、四肢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聚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

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该类植物原生质对盐的抗性强

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鹽性植物一样是很大,

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

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

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

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嘚透过

所以他们虽然生长在盐碱土上,

但在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液中

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种个体的组合。群体特征:

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及分布方式;

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以区别与其它物种。

内禀增长率及其在控制人口方面的意义

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不受限制时稳定年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