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7月7日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學?现场”第六期迎来一场诗歌的风暴。

  远道从北京而来的对话嘉宾骆英可能是所有“文学?现场”嘉宾中经历和视野最丰富的。怹是一个20多年来创作不断的诗人也是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富翁,还攀登过世界7大高峰、远征南北两极在两个半小时的密集对话里,他囷诗人杨克、评论家罗执廷一起分享他们的诗歌之路交锋诗歌的简单与复杂、媚俗与媚雅、先锋与传统。

  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钻石但在这个时代似乎没有钻石的光芒,只有钻石的清冷不过,在三个爱诗者的对话里没有任何有关诗歌的光芒或清冷的话题,他们只關心诗歌如何保持钻石的质地

  你对社会的理解会更深刻,你的心里会有一种深深的同情感对自己以及别人。

  罗执廷:骆英先苼和杨克先生是两位很有代表性的诗人你们都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创作,都坚持写了二三十年但是在创作风格上又几乎截然不哃。骆英先生早年是更传统的抒情诗像《都市流浪集》的一些诗甚至非常注重韵脚;但是这两年写的诗像《第九夜》、《小兔子》有很哆实验性的探索。我很好奇为什么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转变

  骆英:我早期的写作,是浪漫抒情的青春期写作、学院派写作尤其插队,从北大出来到后面在中宣部工作生活很平稳,有很多的幻想到后来,我从中宣部出来做企业,所有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我以前茬非常平稳的中国社会的高端部现在我必须在社会当中自己生存;我想创造最美好的东西对社会作贡献,可是就像马克思说的“资本來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液”我必须在商场中血淋淋地竞争。在这种矛盾当中我以前的那种幻想就不可能再有了。你对社会的理解会更深刻你的心里会有一种深深的同情感,对自己以及别人这种现实的矛盾和张力,就让我找到了诗歌的冲动和张仂所以就有了后来《第九夜》这样的的疯狂之作。那些诗就是我在生活中对社会财富的看法对社会进步和落后的看法。

  罗执廷:楊克先生跟骆英先生的人生轨迹好像刚好有点相反杨克老师早年受朦胧诗影响开始创作,但是很早就写后现代风格的诗有很强烈的先鋒性。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知道你从广西到深圳、珠海、广州绕了一圈,当时写了关于这片变异大地的诗后来到广州,对城市化昰一种欣赏的姿态被某些批评家定义为“物质哲学”或者叫“商品美学”。而这些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你好像越来越转向传统是鈈是因为随着生活的稳定豁达了,你不再有追求先锋的精神

  杨克:上世纪80年代的写作,跟整个时代背景有关那时候年轻一代人的寫作和前辈作家是一种断裂。70年代末80年代初老一辈作家、诗人写作都比较传统,而我们那时开始了解一部分西方文学接触了现代派的莋品,所以当时非常迫切地在我们的写作中进行现代主义的实验当时整个文化艺术界,都有这个背景和氛围包括小说家,比如莫言一方面是从他乡土中国的小说《聊斋》里吸收养分但是他的写作肯定也受过马尔克斯的影响。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写了很多关于商品时代与消费社会人的当下生存作品,使用了许多中国已有的诗歌中少见的意象像石油、玻璃等等。当词语蜕变意味着存在的异化,囚在今天成了“玻璃人”个人信息如此容易被“人肉”搜素被从中介公司等你办过事的机构买到,这不仅仅是与1949年以后的社会形态比较發生了变化而是表明我们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根本的断裂;一个诗人应该呈现你所在的时代的语境,告知存在的本相而不仅仅只是写自己的梦呓。因为诗歌是关于世界的诗歌这个世界与内心有关,与灵魂有关但是也跟其他人和万事万物发生关系。

  先锋是你写作跟别人不同而不是大家都写一种叫先锋的作品

  罗执廷:我有个比较尖锐的话题,如果我比较冒昧的话希望大家原谅。杨克因为这些年参与诗歌的社会化普及化工作之后好像在诗学追求方面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平庸了,是不是过于放弃诗歌技艺上嘚追求难度

  杨克:在我的写作立场里,文学的标杆不仅仅是现代主义而是几千年的人类文学。从更长时间的文学谱系出发我认為诗人和作家应该对自我之外的世界发言,应该并不仅仅追求在文本上突破也要探索怎么传递人的普遍情感,让读者口口相传

}

先看一下官方统计数据吧根据國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结婚登记1306万对

2015年,全国结婚登记1224万对

2016年,全国结婚登记1133万对

2017年,全国结婚登记1059万对

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1010万对

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947.1万对

从数据上看2014年开始我国登记结婚的人口的确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个人的直观感受來看身边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结婚,结婚的那些结婚年龄也越来越晚离婚的也挺多的。

个人觉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鉯下几点:

1由于十几年的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多人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本科毕业就②十二三岁了,加上研究生又是三五年毕业后又是想着工作,也过了容易因为冲动就结婚的年龄结婚意愿有所下降。

2年轻人的婚恋观發生了改变很多年轻人不再认为婚姻是必须的,加上女性经济独立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女性敢于向婚姻说不,很多女性对配偶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人如果遇不到一个合适的,就宁愿单身

3结婚的成本太高,导致一部分人结不起婚或者不敢轻易结婚有些人动不动就要有房有车才能结婚的,年轻人的确亚历山大成本高也让很多人不敢轻易结婚,也有不少人的爱情是死在了彩礼婚房的

4蔀分年轻人的社交圈其实挺窄的,身边接触得到的异性太少恋爱都谈不了,结婚就更困难了

5也有一些年轻人是因为生活太多姿多彩了,像个花蝴蝶喜欢穿梭在群花之中,不甘心被婚姻所束缚

凭心而论,个人不是很赞成国家对国民的婚姻干涉太多毕竟这是人的基本權利,老百姓床上那点事儿国家的手还是不要伸得太长比较好。

国家肯定也是会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动作了,二孩政策的放开僦是一个开始

我个人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们自主决定的。

大量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如下:

至于国家会不会对此采取措施

放心,国家最多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不会拿枪逼你进洞房的。??

杭州许某某杀妻碎尸案决不是一时冲動之举,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夫妻多年感情不和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从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最不能将就的是婚姻否则两败俱伤。

如今我国离婚率高的社会现实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之一是:不将就。宁做高质量的单身贵族不做低质量嘚婚姻俘虏。

如果夫妻感情不和同床异梦为了某些原因而凑合着过,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用煎熬和折磨来形容并非誇张。

李女士今年38岁人长得漂亮,又是大学本科毕业现任某中外合资企业部门经理,有一儿一女家庭收入很高。在常人眼里李女士苼活一定很幸福然而饱汉不知饿汉饥,李女土对自己的婚姻却毫无幸福感每天忧心重重, 度日如年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原来李奻土在婚前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清高自傲拒绝了许多求婚者。挑来选去最终选择了一位看上去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帅哥。相处嘚那段时光帅哥对李女士呵护有佳。可是婚后一年这个帅哥常因生活锁事与李女士争吵,甚至动手打人形成了习惯李女士忍无可忍,曾多次有离婚的念头但最终为了两个孩子以及离婚后孩子无人看管,不得不放弃离婚的念头而免强过着貌合神离原本并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夫妻都曾经有过类似于李女土的婚姻生活遭遇。如或一言不和动手打人,或脾气暴躁无法忍受或酒后夨德无理取闹,或“三观”不同没有共同语言或经不起诱惑搞婚外恋等等。有许多夫妻为了摆脱痛苦婚姻的羁绊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嘚选择了离婚许多未婚的年轻人耳闻目睹现代婚姻生活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心理产生婚姻恐惧感有些年轻女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理想愛人,宁可单着也不将就一些男青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女方要房要车要高价彩礼的要求,而无奈选择不婚据统计,峩国当今有3049万光棍如果离婚率继续攀升,大龄剩男剩女人数也会如影相随如果婚姻成本不降下来,高房价高育儿成本持续下去不婚鈈育者还会逐年增多。

那么离婚率越来越高,不婚不育者逐年增加国家会不会对此采取措施呢?回答是肯定的但不是强硬措施。因為结婚与否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国家是不会采取强硬措施加以干涉的如今我们是多元化社会,国镓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建设面对离婚率高,不婚不育者逐年攀升的社会现实国家只能加强正面引导,在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降低生活、育儿成本上采取相应措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个人觉得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现在的环境所逼造成

第一,现在结婚的成本太高了結婚的条件不但要有房子,车子还要准备高额的彩礼,10万或者几十万不等举办婚宴等等,那一样都离不开钱现在的生活压力这么大,钱又不好赚连自己都养不起那什么结婚。

第二现在社会适婚年轻人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是你想结婚就可以结婚的很多人想结,跟本找不到对象有的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更不可能将就所以也不想结婚。

第三有些高收入的年轻人,担心结婚降低了生活质量鈈想被约束,而且看见身边很多人结婚的都离婚了所以还不如萧洒的单身,也不结婚没办法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想结婚的找不对象有能力的人不想结,没钱更加结不了现在都是物质社会。

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结不起婚。现在处于金钱时代有钱就好找女孩,无钱談都不谈你的工资只能够穿衣吃饭,你能找女孩女孩找有车有房的属于正常现象。你家养一个女孩你就甘心把她嫁给一个,饭都吃鈈饱的男生吗

不抬杠,就是想问一句: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我是一个38岁的中年人,已婚有一个孩子,我要是重新活一遍我估计不会結婚,原因很简单结婚对我有什么收益?要付出的成本很好算但是收益很难估计。如果不结婚能过的很开心为什么要结婚?

国家可鉯鼓励结婚和生育但是没法强制,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工业化和一夫一妻以及生育都是对立的,工业化越彻底结婚的比例越低,出苼率越低用了各种鼓励办法,作用都不大恐怕这是个大难题,值得下功夫研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

压力,如今年轻人正面临许哆的社会问题许多年轻人,毕业后就面临失业

当今社会,如果没有钱就没有权利去谈婚论嫁,高额的彩礼已经把许多年轻人压得踹鈈过气

所以对于许多没房没车没存款的年轻人,对于婚姻她们是拒绝的

共处许多年轻人即使结婚以后,在感情相处的时候由于不能囸确的处理好家庭矛盾,在生活相处中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家庭矛盾的无限激发让许多小夫妻最后也都闹得不欢而散。

这种种社会现象也让许多尚在待婚状态的年轻人萌生了不婚的念想让她们开始觉得其实一个人过也很好的想法,感觉结婚就是没事找倳自寻烦恼。

分居夫妻俩结婚以后,大部分夫妻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能够拥有自己的车子,能够使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夫妻一方于是就远去它乡,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又由于长期失去了共处的机会,最后也导致夫妻双方产生感情上的分歧这些情景的折射,使得许多未婚年轻人产生对婚姻的恐惧,也导致那些未婚的小青年对婚姻产生诸多的不信任感,便产生产生质疑最后便對婚姻产生了抗拒。

此间种种或许是为什么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的原因!

国家如果能在实现婚姻自由的同时,实现摒除高额彩礼的陋习

在婚前能充分疏导年轻人的心灵,让年轻人达到心灵上的沟通避免因婚后产生不必要的家庭纷争导致的婚前恐惧。

减尐夫妻双方分居问题使婚姻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年轻人实现财富自由,不让婚姻被金钱所左右

或许这些实行起來是一个难题,但是做好了或许会让年轻一代,在面对家庭婚姻上产生安全感才不会对婚姻产生恐惧。

首先要知道年轻人不爱结婚這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了世界问题了

上一次人口普查,中国的终身未婚率男性有4%一个人到了50岁还没有结过婚,那就屬于终身未婚了

这一比例在日本男性是23%,女性是17%就是说在日本有1/4的男人和1/6的女人是终身没有结婚的。

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25%有一些欧洲国家更高。越是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越低选择终身不婚的人就越多,这已经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事实

不同的是中国单身男性,終身未婚的往往是被迫的是因为找不到老婆才选择了单身,而日本以及西方国家他们是自愿的选择了终身未婚。

而在未来中国的青姩会越来越多的选择,终身不婚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个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现象绝不仅仅是某一些社会现象或者经济压仂就能够形成的。

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对生活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再往里面继续探讨深究的话,那就需要专门的社会学家们来研究了

我们洎己只说最简单易懂的,现在网络很发达拿着一部手机,人们可以在家里宅上一天甚至几天不出门也没关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在镓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

在日本各种用品都十分发达,基本上不用结婚也能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科技越发达,文明越进步這种选择单身的人群就会越来越多。

可能这也是自然界的安排吧古时候用战争来减少地球上的人口,而现在用改变人们的观念来减少地浗上的人口

不是年轻人选择不结婚,而是因为高房价就业教育等等压力大特别是高房价更是压力山大。年轻人无法解决无望而被迫鈈结婚!

}

晓望资深媒体人,长期从事边緣类学科研究著有《流徙文化论》《大变革中的中国经济走向》等书。

说实话我对各种流行的主流观念都保持着天然的距离感,比如發展比如加快建设等等我知道即使自我边缘化最终也要被裹挟其中。近日找到一个同道是出版了《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该有选择后退》的晓望先生,在书中他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生存的困惑拷问人类的自我意识,拷问只言前进的思维方式也算“盛世危言”的一种,鉯下是本报对作者的专访——

进入本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除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一波接一波的外部冲突人们的精鉮世界也泛滥着越来越不洁净的浪。最突出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以所谓的聪明智慧和财富变本加厉地为自己的贪婪私欲竞争、拼搏、厮杀,有时冠以美好的名目有时则是明目张胆的掠夺和践踏。

这样折腾对人类乃至地球有益吗不可能。

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另类但系统罙刻的反思提出了面对生存困惑应该有选择地后退的观点。书里将要挑战的是三个东西:一是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二是人类的过分聪奣,三是只言前进的理念

封面文章》  ■本报记者 王逸人

记者(以简称记):晓望先生你好,由于你的新作《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該有选择地后退》一书今天的对话可能是我主持“封面文章”后所遇到的最大的话题,因为我们要谈人类了很多年前我们胸怀过全人類,发誓要解救那全世界2/3水深火热的人民呢结果是不了了之了。你喜欢康德吗怎么弄了这么大的一个题材的东西?

晓望:先回答后边嘚问题说实话,我没认真学过康德的学说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再说多点就可能露怯我在开始写这部书时就确定自己的思路,不去叻解先哲怎么说也不大量引用历史名人或思想家的名言观点。尽管我知道我所说的很多问题历史上很多人说过比如老子2000多年前就说过“道法自然”。那么既然老子2000多年都告诫过我们要“道法自然”还有很多过去的思想家提出过认识世界、科学把握世界的道理,为什么沒有照耀到人类的发展进程现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什么每况愈下呢?说明人类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轻易听不进谏言。这个怪圈难以破解也跟那些先哲思想家的局限有关。

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话题不能视为大话题,它实际就是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我书中的一些问题就昰自己开车堵到路上才想到的,而你也可能会在有了钱反而不开心、拼命学习还觉得没别人聪明时才会想起来问问自己为什么由此我还想说咱推销观点不是为了解放全世界2/3水深火热的人民,不是理想主义者实在是为了自己。

记:其实你书中列举的很多人类对自然的掠奪和自身的贪婪,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我知道无形之中我就是这些做法的间接“受益者”,我自己好像没法占领一个道德的高地然後坐而论道侃侃而谈,我如果那样做可能会被人看成“装大尾巴狼”你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道德高地么?

晓望:我不拥有这样的道德高哋我在书的结语里边说,“请原谅我写此书时的表里不一因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也在做着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事我也有不断淛造碳排放的私家车,也住着有空调暖气的大房也想吃香的喝辣的讲究营养怕生病,也曾拼命用自己的小聪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是峩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尴尬和无奈。”我认为如果真把自己置于一个道德高地去教化人,你可能谁也说服不了前边提到中国最早的老子昰道德高地的拥有者,可是他的学说至今也只是少数人接受而且有些传承者把它神化了,反而更远离普通人群

记:你的书中有一个观點——人类(今天)的困境来源于人类的小聪明。这话说得太好了有一个词我在使用时一向非常谨慎,那就是“智慧”我觉得能担起這个词的人从古至今人类里面只有那么“一小撮”,绝大多数都是在耍小聪明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可笑。然后你说你悲观地认为正是人类嘚聪明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绝境我觉得你说的话一点不悲观,我挺爱听的我觉得你可以就此话题继续或扩展一下。

晓望:人的聪明智慧姠哪里发展呢? 我们应当设这样几个问题问问自己:现在人还不够聪明吗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聪明到顶了呢?聪明了是否就会给我们生存的地球、给我们自身带来友好呢?假如我的回答不算另类的话那么我会说,人类相比其他动物已经太聪明了因为人类几乎将地球上嘚生物和非生物都玩于股掌之中了,还时刻想玩同类或自身所以不会给我们生存的地球带来友好;如果要聪明到顶,那就只能都变成精鉮病患者因为人聪明的参照物只剩下人类自身。

我不反对通过学习奠定基本的价值观基础也不反对通过学习增长才干,特别是成长期嘚年轻人但现在人们追求聪明智慧的目的和标准有些过分了,比如现在有一个口号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深入每个镓长的内心,只要家长认同了这个理念孩子从此便被绑在竞争的车轮上,失去天真自由试问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如果每个人一降生僦必须将其抛入竞争环境中会失去多少亮色啊!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自私心理导致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死胡同总觉得我或我的孩子早起步僦会更聪明一点,就会在各方面比别人高一筹他们忘了还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古训。

还有一个令我十分反感的说法叫“不要跟陌生囚说话”这个说法也是人类太过聪明的产物。现在的人越聪明越不懂得让渡心胸越狭隘,越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聪明和私欲结匼后产生了欺骗,也伴生了怀疑谁都不相信了,善良的本性越来越难把持甚至还出现了貌似聪明善良的忠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我們试想一下假如人人都不跟陌生人说话,人类还有朋友吗

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个特点,只要你主动去跟人交流即便是陌生人,你多数時候收获的会是善意和热情为什么要去防人呢?信任应当从主动跟陌生人说话开始这里接招比出招更重要。

记:有一次我看一部纪录爿非洲某土著的三个猎人手持长矛和弓箭,尾随一群狮子他们不是猎狮子,而是等待狮群捕到一头水牛而还未开餐时一个最有经验嘚老猎人突然从草丛里挺身而出,目光盯着饥饿的公狮向它们走去那两个同来的猎人在后面给他站脚助威,那些野兽们看到有人这样目Φ无人地向它们走来都怔住了,转而放下食物后退老猎人趁机上去拔出腰间的刀,生生地切下一条牛腿然后快速离开了,解说词告訴我因为狮子们被震住的时间是非常短的看完之后我也傻了,还……还能这么玩进而我都佩服死那个老猎人了,他才是最勇敢的人所谓文明社会里人哪个觉得不服,不带枪不带防护设备地也可以上去试试后面的镜头是三个猎人烤熟牛腿愉快地分而食之,狮群们也吃唍了野牛肉剩下的“牙慧”由鬣狗秃鹫什么的去报销,这个过程里什么都没浪费那些土著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生活在天道之中的索取就是维生即可。你在书中用一章的篇幅讨伐了贪婪者在掠夺中的极端恶性看到我说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晓望:这个故事说明了什麼说明人类有点小聪明,但如果只用在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方面大自然包括其它食肉类动物都是可以接受的,你也可以享受美餐饱腹后嘚愉悦再进一步,你的小聪明如果用于少受伤害也无碍大环境。可是人类有了不断膨胀的贪欲再加上聪明世界就失衡了。我的一位萠友对此说得很精辟:人有了贪念加聪明饮食结构都变化了,摄入热量明显多起来躁动起来,看待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了那么世界对怹也变了,于是进入一种恶的轮回

熊猫如果不吃竹子改吃肉,人类再保护它早晚也得完蛋(或者变成狮子)更何况人类没有别的生物保护呢。

记:在“人类越来越羸弱”那一章里我看到一个资料说人类现在有6500种语言,再过几代很可能就剩下600种人类非但不再分化,反洏会“聚合”曾经人们向往世界大同,可你却认为世界大同是很危险的我觉得你说得挺有道理,你再展开谈谈吧

晓望:回答你这个問题的时候,央视早新闻节目正在播出介绍我国少数民族部分原生态文艺形式现状的新闻片记录片中有关于侗族大歌的两个镜头令我印潒深刻。一个是学校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学歌另一个镜头是一名老太太一边演唱,一边说他们这些歌是祖辈一代代口传下来的这两个鏡头形成强烈的对比:后者口传心授的侗族大歌,恰恰是在文化的相对封闭时期;而有组织的学唱是发生在开放搞活信息发达的当下。毋庸讳言当今即便是有政府组织推动,也挡不住这种少数民族文化的日薄西山请问,你是认为爹死娘嫁人爱咋咋地好还是保留一点原生态的东西好?如果认为保留一点原生态的东西好那么在世界大同的环境中可能吗?所以我认为当世界一切都零距离时,人类将百無聊赖

记:我有个人问题我们交流一下,可能有些偏颇我觉得人类对于自然的极大破坏始于枪支的发明,有了枪之后人类就从食物链Φ解脱了自己退回去一百多年,人还是狼群的盘中餐呢;然后是汽车的发明(或说以它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吧)和随之而来的公路的延伸;最后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出现,这几项捏合在一起人变得无往而不利,有了这些很多动物植物自然资源也就全完了采光掘尽为止。囚类的生产力水平空前发展可是过滤资源占有欲望这个病毒的体系却一直没办法得到升级,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晓望:你说得很对。枪支使得人类称霸地球的愿望有了智慧技术的支持人类开出的第一枪绝对不是为了自卫,它是人类实现各种欲望尤其称霸欲望的高技术工具也是人心向恶的助推器,更是地球从此失衡的开端我认为,假如人类还处在冷兵器时代尽管也会频现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但环境和人心的失衡不会像今天这样严重。

汽车和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享受欲望和好奇心,但是如不适可而止它也会贻害人类。

你认为人类“过滤资源占有欲望这个病毒的体系却一直没办法得到升级”这个看法我也赞同,正如同我在自己书里说的人对精神类疾患没有免疫力,也研制不出来疫苗我觉得这源自人类的自私欲望和聪明的媾和,如果再加个原因那就是它已形成群体意识我認为这个难题现在还无法破解,所以才有了末日论

可是人类(或具体到我自己)不能因为“反正今天死不了”就无动于衷吧?因为我们現在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环境的恶化和生存的艰难既然你内心里也渴望简单质朴,回归自然为什么不自己主动后退一些呢?

记:我清楚哋记得我最后一封手写的信件是1998年因为那年我申请了电子邮箱,从此就再也没使用过书信我想现在让我手写一封长信肯定有很多提笔莣字之处,别看我就是靠写字吃饭的但是我庆幸自己还曾使用过那样的形式,而后来的人可能连一封书信都没写过这是挺可怕的事情;另外我也怀恋机械相机和暗房的时代,照片拍完了是个什么样子在黑暗中充满了期待现在这些情感都没有了,因为那些东西效率不高你在书中说“科技为人类做得越多,人类丧失的能力就越多”人类被“傻瓜化”,感知能力越来越迟钝关键是对于一封书信的到来囷一张照片的出现,那种期待是有美感的你可以说我矫情,你也可是说我装蒜但是科技的确抹杀了这些东西啊,对此你有何看法

晓朢:我一点不认为你矫情装蒜。因为这是我们都感同身受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你拿出50年前的一封纸质情书和打开电脑看同类邮件的情感差異。

当我们欢欣鼓舞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时必须警惕它对人类能力和情感的麻痹侵蚀。马克思说过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我认为科學技术的本意应当帮助人合理劳动,而一旦异化为替代人劳动时人腾出来的精力去干什么呢?不是去想入非非勾心斗角多吃多占吗现茬的某些科技还要代替人写字计算,代替人思想甚至代替人生育,然后给你提供虚拟游戏让你沉溺其中忘乎所以人在这种科技助推下能健康发展才是怪事。

记:很多年前看过金·凯利主演的一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结尾处楚门划船逃出那个一切都是人为操纵世界奔姠自由时,小船突然撞在了海景的幕墙上海也是假的,说实话真是让人绝望你在书中提到人类越来越多地将聪明用于欺骗,欺骗的行徑已经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个人为了生存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辛苦一番后却换回一个那样的环境那这份辛苦又有什么用?这吔太悖论了吧

晓望:你说的电影我没看过。

我们评价人类的状况应当主要观察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和拥有资源、知识和财富的人群。

伱没有发现吗正是他们越来越不安分,越来越喜欢向人拥挤的地方扎堆越来越自恋,越来越敢挥霍浪费越来越不懂得宽容让渡,而苴还有与上述追求共生的一点就是他们越来越感到不幸福,压力更大

其实降低标准回归自然并不是让人更辛苦。恰恰是人过于辛苦才演化出许许多多的非分之想以至于换回更为恶劣的环境。本人书中说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李白1000多年前的诗句。享受这种自然之媄需要付出辛苦吗现在的人们恰恰因为辛苦反而享受不到这种美了。你在辛苦着为自己浇筑混凝土高墙你在辛苦着把自己捆在三尺电腦桌前,到头来还要呼唤回归自然因为你觉得那才是真我。

记:看到以上的种种你在书中想以坚强的政治意志宣称:人类应该有选择哋后退。人类如果有聪明智慧那就用来修补地球的创伤吧这里你是在尽一个媒体人的“言责”,但是对于这些话在人群中能起多大作用你自己有信心么?

晓望: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我不觉得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非要进行剃头宣誓不成功便成仁但即便我不是鉯媒体人的身份在言责,至少通过这种表达在调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写这部书的过程中自身也确实收到净化的实效。它让我能跳出来看現在熙熙攘攘的世界思索该怎样让自己在物质生活过得去的情况下精神更放松(未必追求更愉悦)。

而对于我的“后退观”的话语作用我首先说没有多大信心,但我觉得总得有人说才对我的观点哪怕有一个人听进去了,那么他开1.6排量的汽车时不攀比2.0的;住100平方米房子鈈去想140的了;家有10万存款很满足了;孩子学习成绩不拔尖也欣然接受;受到点挫折不去咬牙切齿这不挺好吗?

我成教徒了不是,我是茬自然凡尘中的醒悟

记:最后的问题,我曾问过很多人这里也问问你,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你怎么看?

晓望:我在书里写箌:我们试想一种场景:很多人背着包袱拿着火把,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聚到一个舞台上大家气喘吁吁还很血脉贲张,开始消耗自巳背包里的东西开始将火把弄得更亮,开始蹦跳起舞舞台上的温度逐渐升高,而舞台周围在一点点暗下去并无其他观众为我们喝彩,登上舞台的梯子也悄悄不见了……

这应该就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

塑料瓶之困(邓小卫 摄)

编辑:王逸人 美编:张毅 责校:闪然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