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百万的都做过哪些回报祖国的事情?

  • 科目:中档 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乡村医生马文芳,38年来一直坚持在偏僻的乡村行医?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就是那1961年的169元钱。”
      (2)那年,在他母亲得伤寒病去世后的第五天,弟弟也得了这种病。在全家陷入绝境的时候,一分、二分、五分,一个庄又一个庄,乡亲们几乎全部出来,竟然凑起了169元钱。这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救命钱,让马文芳泪流满面。虽然弟弟没能救过来,但在他心灵深处,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喊着:“在农村,一定要有医生,一定要有为父老乡亲们治病的医生!”
      (3)8月25日,解放日报以《感恩的心》为题报道了河南省这名乡村医生的事迹。从最初的报答之情,到责任之感,再到奉献之举,一颗感恩的心,成就了他的业绩。
      (4)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今天,无论是张尚昀背着重病母亲求学进取,还是洪战辉历尽艰辛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无论是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辛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还是华益慰以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彰显济世良医的仁慈心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善德壮举,都源于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升华为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5)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 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他们执著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素质不全面的人;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是充满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6)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自己应该如何奉献;不懂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别人欠自己,如何去索取。学会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感恩需要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仅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7)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给别人掌声,自己周围掌声响起;给别人机会,成功正在向自己走近;给别人关照,就是关照自己。感恩组织、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让我们在感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 
                            《人民日报》 (  第04版 )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论点的? 

    3.请分析第四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9分)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  )法定责任,(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个人是这样,对所有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是这样。

    28、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仿照前后句子的形式,在选文第8自然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1分)


    31、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在你的生活中(身边)一定有很多与“责任”有关的事情。请概述一个例子(1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15—21题。(21分)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 )法定责任,(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⑧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个人是这样,对所有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是这样。

      ⑩责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责任是美好的,需要赞美。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4分)

    17、本文的开头两段有何作用?(4分)

    18、根据上下文内容,仿照前后句子形式,在第8自然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2分)

    19、根据文意,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第5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中。(   )(2分)

      A、尽管 但是 还         B、无论 还是 都  

    C、要么 要么 都         D、不但 还是 都

    20、选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找出一个例子概括下来,并说说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21、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在你的生活中(身边)一定有很多与责任有关的事情。请概述一个例子(50字左右)。(3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雷锋,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当年,毛泽东同志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那时起,雷锋这个名字就刻在亿万人民心中。这个仅仅走过22年的生命,却穿越数十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影响塑造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成为承载一代代人理想信念的精神丰碑。今天,在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之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继续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必将激发人们向往文明、崇尚进步的道德能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这样的结论,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坚守。物质条件越是改善,思想观念越是多元,就越需要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越需要引领人生的理想坐标。郭明义20多年献血6万毫升,庄仕华39年巡诊80多万里……从“雷锋在哪里”的呼唤到“雷锋没有走”的感喟(kuì),今天,雷锋精神依然构筑着精神的高地,寄托着美好的期望。学习雷锋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

      始终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需求相连,雷锋精神才能赢得思想共识和持久活力。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雷锋精神仍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也要看到,时代场景的变化,文明建设的规律,使得今天的公民道德建构与精神文明建设更为复杂。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必将是一个需要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宏伟工程。这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整个社会从基本道德入手,从点滴实践做起,通过每个人实实在在践行道德准则,塑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使得学雷锋活动能够更具时代特色,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使其不断发扬壮大,向前推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50年前,雷锋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为年轻共和国提供精神动力,树立了历久弥新的道德标杆。今天,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转型中国,更需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正是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认同、激发热情、积聚能量的源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化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选自人民网评2013年03月03日)

    14、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永不褪色”究竟指的是什么?

    15、这篇评论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展开评论的?

    16、文章第二段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请你再为本文补充两个事例(叙述简洁一句话)。

    17、继续深入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何在?你认为在当今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哪些好处?

  •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诏安县初中毕业班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 )法定责任,(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⑧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个人是这样,对所有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是这样。
      ⑩责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责任是美好的,需要赞美。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4分)
    【小题3】本文的开头两段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根据上下文内容,仿照前后句子形式,在第8自然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2分)
    【小题5】根据文意,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第5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中。( )(2分)

    的方法,请找出一个例子概括下来,并说说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小题7】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在你的生活中(身边)一定有很多与责任有关的事情。请概述一个例子(50字左右)。(3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4届安徽蚌埠六中九年级第一学期11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15分)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 15个卢比,他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5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选自2013年《长沙晚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什么是“正能量”?为什么要传递正能量?通读全文,试归纳。(4分)

    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根据文章内容,将“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这句话放在原文中的_____________处(从A、B、C中选择一个)。(2分)

    5. 理解“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这句话的含义。(4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回报祖国为题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