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闪购拉新,显示交易异常,无法使用优惠劵是什么情况,怎么解决?

本文作者庄帅,为《证券市场红周刊》特约文章。

2022年是美团第二个十年的首年,在疫情和经济大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美团仍然需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和增长的压力!

3月25日,美团(股票代码:)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从财报数据来看美团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美团从2021年重新调整战略为“零售+科技”并开始大力投入零售电商业务,使得亏损不断加大,这些巨额投入到底能不能为美团的第二个十年带来新的增长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面对零售领域强大的新老竞争对手,美团如何在现有的优势下,继续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平台经济的拐点与美团零售的机会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平台经济在中国经过近二十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终于在2020年迎来了拐点。

暂且把国家的政策调控放在一边,仅从行业和用户的变化来看,平台经济同样需要进行变革和调整。

根据CNNIN对全国网民数和线上流媒体用户数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1亿。

而2021年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微信全球“月活”用户数为12.68亿、阿里全球“年活”用户数为12.8亿、拼多多“年活”用户数为8.69亿。

CNNIC统计的网民数据和超级APP的用户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几乎已经见顶,用户数超过和接近10亿的APP想继续让网民下载和注册APP的人数越来越少了。

美团在2021年Q4财报数据中公布了年度交易用户数据达到6.9亿,表明在用户数据增长上,美团仍然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只不过随着用户红利的消失,过去平台经济通过大规模营销投入“拉新”获取用户快速增长,然后再进行转化实现GMV规模化增长的模式,已是时候需要做出调整。

随着“日活用户”规模庞大的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通过社群、短视频和直播开展电商业务,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如何提高“日活用户数”成为关键指标。

也就是说,一方面各大平台需要从野蛮“获客”调整为精细化经营“留客”模式;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已经从“货”的单维竞争扩展到“场和人”的竞争,电商平台需要进行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创新或调整,通过提升用户的“日活”来带动新业务的增长,减少新业务和新品类(如农产品、厂货等)拓展的投入和亏损。

基于一日两餐的外卖业务,目前美团是阿里、京东和拼多多规模过万亿的电商平台中“日活用户”数据相对较好的电商平台,这是美团的核心优势,也是美团做零售新业务的机会。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外卖实现交易金额702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43.6%;交易笔数达144亿笔,同比增长41.6%。

在外卖这个成熟业务下,美团仍然很努力,还在不断推动外卖进入下沉市场,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国庆期间,全国县级区域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35%,增速超过全国TOP10城市。在此带动下,四季度美团外卖单日峰值订单量突破5000万单。

从财报数据显示,美团外卖业务的“日活”用户的高频消费带动了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依旧盈利强劲。

2021年全年,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为325亿元,同比增加53.1%。

目前美团的到店业务的收入主要由交易型收入和广告服务收入组成。

2021年第四季度,到店业务基于交易的佣金率约为3.5%,保持着低位数的合理水平。

广告收入则主要来自绩效广告,这是商家选择性投放,属于商家的可变成本。与推荐型广告平台相比,显然美团广告产品更有利于中小商户的长期运营,投资回报率更高。

因此,产品定位在合理的价格区间,有效地增加了商家的收益,提升了他们的营销效率。

所以,只要美团的外卖业务能够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那么低频业务(到店、酒旅、美容美发等)的拓展和零售新业务增长就不需要为了提升用户的“日活”投入更多的营销和销售费用,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的投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升零售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Q4季度美团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7%,虽然高于2020年同期的20.2%,但低于上季度的23.3%。

相对应的,Q4季度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加41%至45.8亿元,全年研发支出同比增加53%至166.8亿元,在互联网公司中增速是最快的。

从这两个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美团从2021年Q4已经开始改变经营策略,进入重研发的阶段。

不仅和“零售+科技”的新战略有关,也和美团自身的商业模式优势和互联网的变革有关。

美团稳健增长的外卖业务带来的“日活用户”和约百万级别骑手构建的城配网络,以及成熟的开放平台运营能力和技术实力,让美团在“同城零售、社区零售和实物电商”以更低的用户和配送成本优势赢得规模化增长和预期盈利的机会。

美团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全年,美团营收1791.3亿元,同比增长56%,亏损235.4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56亿元。美团百亿级的亏损,难道还是在用“亏损换规模”的传统“互联网”的套路吗?

拆分来看,其中500多万外卖骑手成本为682亿元,占963亿元外卖收入的比例高达71%。

目前美团已经将外卖收入分拆为佣金(技术服务费)和配送服务收入(履约服务费)两部分,其中全年餐饮配送服务收入为542亿元,这就意味着美团为了降低用户的配送成本,补贴了超百亿的配送费用。

美团为何要在配送费用上做这么高的补贴投入?这是外卖业务的客单价过低和订单密度不均衡导致的。

2021年美团外卖的交易金额是7021亿元,交易笔数达144亿笔,客单价仅为48元,如果城配费用按照3元/单计算,在用户的感知占比接近10%。

而目前同城配送的费用起步价为16元(5公里内且5公斤内),也就是说美团同城配送的成本大概率要高于3元。

外卖业务的一日两餐导致订单密度时间集中度高,但是非就餐时间段订单快速下降,这样的订单密度结构将导致骑手单位时间的成本高于实物电商的城配成本。

美团外卖《2020外卖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整个外卖市场午餐比例较2019年只增长了1.3%,而下午茶比例提升了6.5%,夜宵比例提升了0.7%,早餐和晚餐比例则分别下降4.1%和4.3%。

用户的感知和订单密度的不合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均每单亏损【(542亿元-681亿元)/143.7亿笔】约1元,美团配送的部分【(542亿元-681亿元)/143.7亿笔*0.67=1.5】每单亏损1.5元。

为了提升单量和保证骑手收入的稳定,美团只能用佣金的收入来补贴骑手工资及其他配送成本,对于占比高达67%的1P模式(平台配送)订单,相当于一单补贴超过1.5元。

美团在巨额亏损的背后,是让美团平台上超过500万的骑手(2021年数据)获得了稳定持续的收入,在创造商业价值并保证同城配送优势的同时,持续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社会价值。

财报显示,在外卖骑手权益保障方面,美团继续推进“同舟计划”,2021年举行了136场骑手恳谈会,结合骑手的意见和建议,优化算法规则。

同时,美团正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配合职业伤害保险的试点筹备工作,项目按计划时间开展,并为参与试点的骑手承担全额参保费用。

商户方面,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的佣金收入为285.5亿元,完成订单笔数为143.7亿笔,平均每笔订单佣金收入为2.0元。对比全年交易金额,外卖平台佣金率约为4.1%。

今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3月1日,美团外卖正式发布六项具体帮扶举措,包括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困难中小商户佣金优惠、提升小商户线上运营能力、提供外卖智能硬件等,从降本和增收两方面为受疫情冲击、经营陷入困境的中小商户提供帮助。

王兴在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表示,2022年,美团会更密切地和商家合作、听取反馈意见,提供给商家多元化的服务,同时用数字化工具帮助商家改善经营,使其在宏观挑战下获得更多营收。

美团做好零售业务的关键

对于美团来说,除了关注骑手的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保障商家的利益和自身的成本、效率的平衡之外,也在不断思考用户的变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拓展新的零售业务板块。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不同城市发展的差异化,中国消费者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同时,这几年各大电商平台和资本在零售业相关技术的投入,使得无人技术、人脸识别、RFID等数字化技术得以大范围应用,成本不断降低。

财报信息显示,美团无人机已经在深圳龙华区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同时在南山区建立了城市物资运送的抗疫"空中通道",给当时的隔离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

截至目前,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龙岗区、坪山区等区域落地常态化外卖配送服务,覆盖8000多户居民,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3万单。

另外,美团自动配送车在核心产品研发上也取得标志性进展,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动配送车魔袋20成功发布,初具量产能力,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美团自动配送车已经在北京顺义区常规化运营近2年,覆盖了顺义20多个小区,同时在全国多个高校进行外卖配送服务。

「庄帅零售电商频道」从“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获悉,美团的无人配送方案将发挥无人机、无人配送车、特种机器人等不同产品优势能力,满足在楼宇、园区、公开道路以及低空等不同场景下的即时配送需求,提升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

无论是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多样化,还是零售数字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这些对于中国零售业来说,不仅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那就是多模式、多业态并存的时代到来了。

于是,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仓储会员店、同城零售平台、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生鲜店和社区电商、新型便利店等新零售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美团CFO陈少晖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品消费国和最有活力的服务消费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零售的变革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供给升级、消费扩大、行业创新和社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挥带动效应。美团将围绕‘零售+科技’的战略进行长期投入,通过创新和科技驱动,助力更多创业者、就业者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

从「庄帅零售电商频道」长期的跟踪研究来看,近几年来,美团就已经不断在零售业态上进行布局,形成了同城零售、自营生鲜电商、社区电商和拼团电商平台四大零售业态。

美团闪购的同城零售平台不仅是外卖业务在“日活用户”和“同城配送”的优势的巨大机会,也是合理调度骑手提升订单密度,降低城配成本的绝佳商业模式。

同城零售(即时消费)的商业模式还契合美团连接线下商家的平台,和对应的组织管理、系统架构、用户消费习惯、取送货流程等等环节,让美团无须进行过多的调整和转型即可以实现高增长。

第三方的数据显示,除餐饮外卖以外,药品、鲜花、日用杂货、品牌化妆品和手机等即时零售需求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享受即时零售服务。

美团30分钟“万物到家”的服务体验,使得更多消费者开始拥抱即时零售,推动美团闪购日订单量峰值创新高。

美团闪购2021年12月的单日订单量峰值超630万,并且在年初推出24小时药品配送服务。

美团CFO陈少晖在电话会上表示,闪购市场的潜在规模是1万亿,美团闪购活跃用户数就有2.3亿,去年美团闪购的销售额相当于餐饮外卖交易额的12%,预计今年闪购业务的增速将超过餐饮外卖业务的增速。

美团闪购的底层实际上是帮助线下传统实体店提升数字化经营的能力,所以想要真正做好同城零售平台,在后端运营系统的研发投入上是必不可少的。

美团买菜则属于自营的生鲜电商平台,通过“前置仓”的模式销售生鲜食品和快消品,由于成立时间短,处于快速发展期,投入也较大。

由于“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商业模式,现阶段上市的两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巨额亏损,这让美团买菜显得更为谨慎,虽然用户规模和交易金额在持续增长,但2022年的目标仍然只是完成四个一线城市的覆盖。

美团优选属于社区电商模式,和美团买菜一样为社区提供生鲜食品和快消品类为主的零售服务。

「庄帅零售电商频道」从财报中看到了美团优选的新进展:那就是打造的「次日提货」三级仓配物流网络体系,现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大部分社区和农村。

美团优选为了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已经逐渐过渡到平台主动控量、优化供应链、持续沉淀、摸索并且完善商业模式的阶段。

而美团电商(团好货)上线不足两年,采用拼团模式为全国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和工厂厂品为主的零售服务,同样借助现有“日活用户”实现增长,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美团零售业务的四大业态除了满足近6.9亿用户的不同消费习惯对应的需求,为美团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新增长之外,也需要美团做出更多的投入。

除了前面提到的无人配送技术的研发投入之外,美团的零售新业务主要会在哪些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呢?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21年Q4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在改善物流网络、供应链能力、丰富商品品类等方面提高社区电商的竞争力,同时向低线城市开辟更多渠道,发展农村地区的社区电商。

从业务和数据来看,美团之所以敢于在零售新业务上加大投入,这是因为美团通过成熟的并持续增长的外卖业务获得的“日活用户”规模和骑手规模,让美团得已成为一个多模式、多业态“协同效应”最强的平台,这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的:

一是王兴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没退位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躬身入局保障了组织和业务上的一致和稳定,强大的团队凝聚力爆发强大的执行力,让正确的“战略”能够快速执行和试错并进行快速调整;

二是美团能够有效地通过运营能力实现“日活用户”在高频业务与低频业务之间持续的联动转化,让美团可以减少在提升用户活跃度的营销投入,在资金投入到除同配之外的干线/支线的仓储物流、全品类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工厂厂品的产研、不同模式的平台及系统研发等。

据2021年度财报数据,美团新业务的几千亿GMV规模相较于阿里在零售板块的8.1万亿元,京东的3.3万亿元和拼多多的2.4万元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美团为了保障骑手的持续稳定收入促进就业,以及对核心能力的大力投入,导致2021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0年的流入85亿元转为流出40亿元。

但目前看来,无论从创造美团自身第二个十年的商业价值,还是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这些亏损和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

另外,美团在资金层面仍然是充足健康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美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5亿元及短期理财投资843亿元,对比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相应结余分别为171亿元及440亿元。

结语:美团的第二个十年

无论在哪个行业,一直盈利的企业不一定是好企业,一直亏损的企业肯定没有未来。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在该投入的时候大力投入,这样才会赢得未来获取相应的收益。

对于美团的第二个十年来说,保证外卖业务这个基本盘的持续稳定增长,哪怕该业务由于成本过高持续出现亏损,只要能让用户满意、骑手和商家有收入就值得投入,因为外卖业务是新业务得已增长的基石。

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是美团第二个十年保持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不断降低营销成本的前提,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投入零售相关的新业务,虽然美团的优势和劣势都同样明显,但是只要有持续投入的决心,并参照已经规模增长的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美团一定能够在第二个十年取得更大的增长空间和盈利机会。

}

5月25日晚,美团发布2020年Q1财报——相比今年3月交出上市来最漂亮的一份盈利年报,Q1实在不太好看。

财报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2.6%至167.5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营亏损为17亿元,同比扩大31.6%,经营利润率由-6.8%进一步降低至-10.2%;调整后净亏损2.1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财报,是在今年2月以来,四川南充、重庆、山东、广东等各地餐饮协会公开投诉美团上涨佣金,以及餐饮外卖业务每笔订单同比涨价14.4%之后的结果。

那么,美团财报这亏损的17亿元,来自哪里呢?

具体来看,美团过去多年一直深耕本地生活领域,旗下业务主要分为外卖餐饮、酒旅到店、新业务及其他(买菜、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从Q1财报来看,大部分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以下不同程度的下滑:

1、营收167.5亿元,同比下降12.6%;核心外卖业务收入95亿元,同比减少11.4%;2、点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715亿元,同比下降5.4%;3、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1510万笔,同比下降18.2%;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4%,餐饮外卖业务的变现率同比下降13.3%。4、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31.1%;到店业务佣金收入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幅下降50.6%及62.6%;5、点评平台上的国内酒店消费间夜量同比下降45.5%,环比下降61.0%至4280万。新业务及其他收入41.68亿元,同比增长4.9%。

总的来说,除了美团闪购、美团食杂零售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收入所有增长,其他大部分业务收入下降。

对于亏损原因,美团坦承,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具体是餐饮外卖及到店、酒旅业务两大主体业务。在今年3 月的电话会议上,美团 CEO 王兴就指出,整个 2 月的外卖订单量低于同期一半的水平,2 月底开始有恢复,但整个季度订单量还是显著低于同期。

这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毕竟,美团的两大主要业务——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业务在疫情特殊时期,其需求端以及供应端均面临重大挑战:餐饮外卖订单量比平常水平大幅削减,而旅游业几乎停摆;同时,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对Q1营收产生压力。

因此,即便每笔订单涨价14.4%,以每笔订单30元(普通外卖)为例,每笔上涨4.32元,也难以弥补本地生活业务交易笔数同比下滑后带来的亏损。

不过,对比5月22日发布的阿里财报,其中提到的本地生活服务部分(饿了么),从疫情期间看,1-3月,饿了么营收下降8%,而美团餐饮外卖营收下降11.4%。而从全财年情况看,饿了么外卖业务同比增长41%,领先于美团同期的28.3%。

这个数据差距,一方面来自美团目前其实是与阿里集体作战——事实上,饿了么背后,就有与包括支付宝、淘宝、高德等在内的阿里数字经济体各项业务的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在Q1季度,美团过多的负面舆论有关——美团2020年Q1佣金收入占餐饮外卖整体收入的90.23%,占总收入的51.11%,同比变化小。但过去几个月,正是外卖佣金这项业务,直接将美团这家市值超7300亿港元的巨头推向风口浪尖。

今年 2 月中旬开始,四川南充、重庆、山东、云南、广西、广东等多地餐饮协会还开起诉、声明表示,美团突然提高佣金比例最高至26%、垄断经营及不正当竞争几方面问题。汹涌而来的舆情,让美团与本该唇齿相依的餐饮企业关系降到冰点,央视、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央媒也纷纷批判。

4月18日,美团与广东餐饮协会双方联合发出和解声明,公布若干帮扶措施帮助餐饮经济复苏,但联合声明中也没有任何直接降低抽佣比例的措施,这与美团外卖业务成本结构中,佣金一直是主要收入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极点商业评论此前了解情况来看,最先投诉的四川南充火锅协会会长何伟,以及广东餐饮协会下部分商家,均表示佣金目前未有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美团Q1的外卖业务,建立在疫情期间提高佣金的基础上,其实并不算好看。

高频带低频规模效应未显现

佣金风波极大地破坏了美团的品牌形象,但由于佣金仍然决定美团收入的大盘,在流量红利逐渐到顶之后,难以改善美团的结构性问题,其苦苦追求的Food+platform战略规模效应仍未出现。

Food+platform来自2018年10月,美团上市后进行的首次架构调整——其聚焦Food+Platform,并以“吃”为核心,组建用户平台,以及到店、到家两大事业群,在新业务侧,快驴事业部和小象事业部将继续开展业务探索,同时成立LBS平台。

彼时,美团点评CEO王兴在内部信中表示:“为更好地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我们将战略聚焦Food+Platform,以‘吃’为核心,苦练基本功,建设生活服务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

简单来说,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美团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吃”为核心不断开疆扩土,用高频业务带动订票、打车、生鲜、闪购、小额贷款等低频业务,试图借此获得一轮又一轮的增长。

从Q1来看,通过餐饮业务高频带低频,但实际上并没有带起来——虽然买菜、闪购及小额贷款业务收入有所增加,但在网约车服务、B2B餐饮供应链服务收入减少后,该业务板块仍然经营亏损13.6亿元,从大盘上来看也难以支撑外卖、酒旅到店两大主要业务超过10%的下滑。

在答分析师问时,美团CEO王兴首次提到,买菜业务会是美团非常关键的业务板块。他表示,随着消费者在线上买菜的需求与日俱增,未来这项板块会为美团带来更多机遇和想象,因此将会在这个领域持续投资。

美团买菜从小象生鲜孵化而来。从此前的情况来看,美团买菜正积极在多地进行地推拉新、邀请用户注册会员活动。对买菜业务而言,要拉起用户数据,补贴、满减优惠是最核心的手段,这意味着又将迎来新一轮的烧钱补贴大战。

与此同时,在滴滴等新玩家入局跑腿业务后,美团迎来新的竞争对手。美团配送总经理魏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放对于美团配送的最大挑战在于,这张网络要具备对不同品类商品的兼容能力。具体来说,在品类拓展之后,需要将不同时效性的商品在不同时间段内与骑手做匹配。

另一个最新的业务是充电宝。目前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四家合计占据了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均宣布盈利。但对美团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很小的项目,它更像和共享单车一样,试图把美团的线上流量带动到线下,通过这些高频应用去带动低频消费——不过,充电宝是一个黏性相当低的行业,能否实现这个目的还是未知数。

}

美团的盈利如同昙花一现。2020年的疫情,打断了美团“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赚钱路径。

涨佣金风波又加剧了美团与商家之间的隔阂。尽管资本仍旧狂热,但美团今年的日子注定不好过。
美团近日发布的2020年Q1财报显示,本季实现营收168亿元,同比下降12.6%,经营亏损达17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2.16亿元。其中外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4%,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31%。
与同处疫情期间阿里、腾讯、京东的增长相比,美团的大幅下跌有点刺眼。
由于超出了此前的低迷预期,资本市场反倒非常乐观,财报当天(5月25日)美团股价不降反升,市值涨了400亿港元,部分证券甚至把目标价从130元上调至151元,维持“买入”评级。
一跌一涨形势下,真的“没赚钱”的美团,实际上面临更大的考验。这考验不仅来自外部的盈利痛点,也在于美团一番折腾后,如何修补与商家的关系,实现营收里子与品牌面子的平衡发展。

美团与头部其他几家互联网公司的业绩相比,营收收窄、亏损扩大、订单变少只是财报反映出的业务表面。美团之所以受疫情冲击这么惨,还是因为其主要盈利模式非常依赖线下商家佣金收入。

虽然美团是国内互联网市值第三的企业,但立足于位置场景的本地生活服务,它的电商平台属性还没做到零售公司那么恰如其分。美团更像是一个连接610万线下餐饮商家,为4.5亿用户提供线上订单、即时配送的中介机构。

痛点也由此产生,以往为了维持庞大的配送体系竞争力,美团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依靠高频低毛利的外卖交易,向低频高毛利的到店酒旅业务导流,再用酒店营收贴补约400万骑手的劳务费。遇到“黑天鹅”,看似完美的商业闭环却行不通了。

疫情到来,把外卖、酒店业务一锅端了。到店、酒旅业务非但消费间夜量同比下降45.5%至4280万,造成佣金收入腰斩,盈利缩减31%至31亿元,线下酒店经营状态也确实极为惨淡。
而且美团CFO陈少晖表示,到店业务的恢复比外卖慢得多,完全重建消费信心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供应链也受到影响。预计第二季度店内业务的收入增长仍将为负数。这意味着疫情前的现金牛业务可能需要反向输血,来避免资金周转不足。
美团外卖业务持续承压,除了Q1新增至少46万骑手的工资及疫情间支付的激励成本,餐饮外卖交易也遭遇滑铁卢,总交易金额同比就下降5.4%至715亿元,环比2019年底的1121亿元差了更多。
其中,外卖交易笔数为13.7亿,同比降17.3%;变现率下降到13.3%,减少了约0.9个百分点,造成佣金收入减少13.7%至85.6亿元,外卖业务营收仅实现95亿元。订单密度和变现能力下降,使得向到店、酒旅业务导流,刺激线下消费的效果不佳。
美团“高频打低频”模式在疫情下的近乎崩盘,直接变化就是2020年Q1,公司经营现金流由之前的31亿元变成了负50亿元,这或许才引出了美团“涨佣金”风波。
雪中送炭or釜底抽薪?
继外卖订单量下滑和酒旅业务亏损之后,美团为了求生,单方面提高佣金而闹出的“涨佣事件”,给品牌带来了负面传播,尤其在获取更多商家支持层面,将是美团2020年的一大考验。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美团的用户交易数、活跃商家数一直处于较大的相对优势。平台不断用优惠券吸引消费者打开APP,提高使用频次,并在线下布局单车、充电宝等服务场景增加品牌感知,以期占领用户心智。
对于商家来说,美团作为有着大量用户的外卖平台,在竞争中本就可以获得利好,中小商家为平台提供各项服务供给,平台帮商家销售更多商品,带来营收增长,原本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积极商业行为。
或许占了“主导地位”并投入高昂运营成本的美团没这么想。在疫情期间,中小商家经营困难、资金周转紧张,生存境况就在关店边缘,而美团仍然要求商家“二选一”,并提升扣点比例,否则就强制下架门店,这些行为严重挤占了中小商家的利润空间。
多地协会的反涨佣声明都提到:美团对新开餐饮商户的佣金最高达到26%,已大大超出商家忍受的临界点,并指出“春风行动”和返佣活动中关于5亿流量红包、4亿商户补贴、按比例返佣等信息失实。这些抗议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是一种品牌忠诚度的丧失,一种信任的危机。
2020年Q1在供需端的变化,也能体现出涨佣风波对美团的负面影响。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比以往明显增多,不少餐饮商家也开始加快从堂食转向外卖,但美团交易用户数同比8.9%的增速、商家活跃数同比5%的增速都与去年同期相差很大,整体呈下降趋势。
实际用户、商家数量比2019年底都有所减少,这既是由于美团从腾讯和自身平台挖掘的流量接近上限,获客拉新越来越难,也表明美团没有把握住疫情中线上用户、商家增长的机遇,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改版后的饿了么,Q1从支付宝导流的新客达到四成,其他渠道也带来用户、商家增长,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254亿元,同比增长了41%,超过了美团营收及增速。
而口碑饿了么单月免佣、京东延长供应商付款期限、携程替旅行社垫资付款,线下的万达广场也免除商户两月房租,虽然带不来直接的效益增长,但在以后更容易与商家产生规模协同效应。
反观美团,虽然有骑手成本的苦衷,并且之后加大返佣力度,佣金占整体营收比重逐渐变小,但造成负面影响后,不得不花精力去填涨佣的坑,修补与各方的关系,还被商家质问一句:"有没有点社会责任感",岂非得不偿失。
“无边界”故事,到头?

美团新业务所讲述的故事动听。表面上,2020年Q1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同比增长4.9%至42亿元,还首次超过到店、酒旅业务营收,但是拆开仔细瞧,美团新业务并没有实现良性盈利

常被大家炒作的新业务,主要包括单车、网约车、闪购、买菜以及B2B餐饮供应链服务,以后可能还要加上充电宝。
财报中提到,新业务增长主要是美团闪购及小额贷款业务收入增加,以及因为业务量减少而带来的成本减少:单车折旧成本减少10亿元,网约车司机成本减少5亿元,但最后经营亏损仍扩大3.4%至14亿元,B2B餐饮供应链服务收入也减少,表明新业务仍在投入阶段,不是正常扭亏为盈

比如:网约车领域,美团虽然采用聚合方式,摊薄了固定经营成本,但同样面临巨头滴滴及其他平台的竞争。在疫情期间,滴滴曾宣布实现盈利,但更大程度上是提升佣金,以及大幅缩减网约车司机的补贴。

美团作为后入局的网约车玩家,想要从滴滴手中抢走市场,势必要加大补贴类的支出,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单车业务铺设点位也与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存在烧钱式竞争,2020年以来,后两者又获得新一轮融资,这意味着美团还要继续投入。

事实上,即便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一家独大,美团主要依靠抽佣收租获利的平台模式仍然会产生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想要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在用户、商家存量争夺战中,就算“真没有边界”的美团也会流更多血、惹来更多纠纷。
财报中其实提供了一条“增值收益路径”。由于疫情中品牌商家增加线上高质量供给,美团的每笔外卖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4%,即借助优质服务和精细化运营,带来的高客单价,改善了经营利润率,也促进即时配送服务的价值最大化。
随着行业复苏,美团的日订单量已恢复到了疫情前的90%,重回主场优势后,美团能否走出“烧钱-扩张-运力投入-涨佣-烧钱”的不健康平台生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本地生活领域,美团会不会行百里者半九十。
类似美团这样大而全的平台模式,在国内还非常多,扩张市场吃流量红利,平台、商家、用户都有得赚,利益冲突较少;美团线上商品品类的增加、非餐类订单占比增幅超77%,就是该运营导向产生的正向结果。
从近几年平台投入产出比的趋势上看,市场已经快走到流量下行的十字路口。此次疫情加速了行业洗牌和生存压力,烧钱扩张之路将越来越窄越坎坷。在无边界故事向下沉、商家后端延展的同时,更应该运用“小而美”的经营理念,来做大做深单位效益。

小而美的运营模式落脚于会员体系和商家体系场景。一是聚焦外卖、酒旅、生鲜消费等核心业务,高效进行定点突破,向更精致的商业模型——会员服务上渗透,增强品牌粘性;目前美团版花呗“月付”即将上线,正是围绕平台核心消费场景,让会员享受优惠权益。

二是从细节处构建平台生态,小而美意味着美团要更关注与各级商家、协会、骑手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关系,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序平衡多方利益,才能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形成协同作战、良性互动的本地商家体系,最终打下美团新业务持续增长的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订单提交异常,无法享受优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