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网红经常给我评论点赞什么意思?

作为孩子的家长至亲,是孩子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如果家长们都不对此引起重视,那还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们,还能依靠谁?

那些认为“我生的是男孩怕什么”的家长们,可长点儿心吧!

千万不要等到孩子真的受了伤害之后再后悔,那时候真的就来不及了。

}

  从上海出差到西安被隔离20多天后

  已收获近12万粉丝

  韩毅就是最近频频登上抖音热榜的“出差被隔离小伙活出真我了”中的“小伙”——申城韩少。自2021年12月22日隔离第一天开始,每天,韩毅都会上传3-5段自娱自乐的视频。至1月14日被隔离的第24天,韩毅已经收获了近12万粉丝,142万多点赞。

  这位“小伙”的实际年纪比视频中看上去要大不少,今年36岁,是个10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家央企的销售工程师。

  这些身份似乎很难和视频中那个“搞怪”的“申城韩少”联系在一起:拿着火腿肠对口型热歌热舞、把凳子当骏马挥着毛巾鞭子“保西安”、做着私人飞机接隔离中的自己回家的“白日梦”、边拿牙刷刷鸡蛋边聊段子……

  但和韩毅聊了近1个小时后,我们发现,抖音中的“申城韩少”就是生活中的那个韩毅,他也不只是在隔离中才活出真我。

  韩毅在抖音上是“申城韩少”,NDZ1856

  本来应该能回沪的……

  韩毅老家在宁夏,10多年前来到上海工作、生活,目前在一家铁路通信相关的央企担任销售工程师。

  上个月19日,韩毅出差到西安,本来20日办完事就准备回沪,但“一码通”出了问题,没回成。后来韩毅看新闻说,因为访问量激增,造成网络拥塞,“一码通”那天崩溃了。

  于是韩毅买了21日上午9点的高铁票,但早上8点下到酒店大厅,发现大厅闹哄哄的,原来已经有客人从高铁站回来了,说是已经走不了了。

  一想到可能要被隔离,韩毅在21日晚些时候买了4桶方便面、4包榨菜、4根火腿肠,这些火腿肠后来成了视频中的重要道具——话筒,韩毅演唱时甩“火腿肠话筒”的动作已经成为“申城韩少”的标志性动作之一。有网友留言开玩笑说:“这根火腿肠看来要一直留到隔离结束了。”其实,不止一根。

  韩毅的标志性火腿肠话筒

  每样东西买4份是因为韩毅没有料到西安的疫情会这么严重,“当时想着,差不多一周就可以出城了吧。”

  没想到,西安疫情成为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至1月14日,韩毅已进入隔离第24天,“虽然部分地方解封了,但因为酒店所在街道属于中风险地区,所以我们还不能出酒店。”

  隔离了,也要自娱自乐

  出差到一个城市,却遭遇新冠疫情封城,只能蜗居在酒店接受隔离,还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现实,但韩毅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

  他最会自娱自乐了。隔离了,也不影响“乐呵”。

  他在酒店拍起了搞笑视频。

  他拿着火腿肠对口型激情演唱迪斯科版《夜色》,舞姿奔放、表情夸张;他拿行李架当吉他,戴着墨镜,忘我地唱着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他边打咏春拳边唱《中国功夫》;他把凳子当骏马、把毛巾当鞭子——“骏马奔驰保西安”;他躺在床上,做私人飞机接隔离中的自己回家的“白日梦”;他边拿牙刷刷鸡蛋边聊段子……

  韩毅模仿伍佰,他说,他制作一条视频也就10-20分钟时间

  这些视频拍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因为韩毅拍这样的视频已经3年多了。只是这一次,拍这些视频时自己正在西安被隔离。

  韩毅第一次在抖音上发布视频是在2018年3月16日,第一段视频就是对口型唱歌,这也是如今他最受网友欢迎的视频类型,像《夜色》就有22万多点赞。

  自2018年3月16日至2021年12月19日出差去西安那天,韩毅在3年多的时间里上传了800多条视频,多是如西安隔离期间拍的这类搞笑视频,但离开上海那天,他抖音的粉丝也只有600多个。

  “我还和朋友说呢,为什么我的视频这次就火了呢?我朋友说,因为这段时间,除了医务、政府工作人员,大部分西安人民都隔离在家,不仅无聊还接收了很多负面信息,看你一个人在西安酒店隔离,还能这么乐呵,会觉得有点意外吧。”

  从小到大是个“开心果”

  隔离了,还能这么乐呵,可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乃至喜爱。但熟悉韩毅的同事、老乡还有家人,却不觉得意外。

  “因为我以前就会在抖音上发这样的视频,他们已经熟悉我的‘搞怪’了,而且我生活中也是一个喜欢搞笑的人,就是那种聚会中就他在就不会闷的那种人。所以,有人和我的朋友谈到我时,我朋友告诉他,‘他一直就是个这么皮的人。”

  从小到大,韩毅都是大家的“开心果”,在学校、在工作单位、在家里……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生活再苦,能吃饱穿暖,还能苦到哪里去?”

  说这样的话,是因为韩毅从小吃过生活的苦头。

  “我老家在宁夏固原,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我家在农村,从小生活很苦,后来到上海大城市生活,凭自己的本事成家立业,还给老家的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子,我觉得已经很知足了。”

  韩毅在视频中做“白日梦”

  韩毅也把自己的“乐呵”,部分归功于父亲。

  “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很乐观,很乐呵的人。小时候我们家里有村里唯一一台黑白电视机,经常有人来看电视,而且一来就来十多个。当时我们家只有一间房,一家5口——我父母、我、我两个姐姐(当时我弟弟还没出生)就挤在一个炕上睡觉。虽然地方很小,但因为父亲人好,所以大家很爱来我们家看电视,所有人都挤在一个炕上,有说有笑。”

  这些经历、这些影响,让韩毅成了一个会“乐呵”的人。

  即使对10岁的儿子也严肃不起来。

  “我儿子很皮,很喜欢和我闹,我们经常在一起闹着玩,做怪动作。我老婆都说,你儿子这么皮,就是像你!”

  能搞怪也是对生命的热爱。如果儿子长大后能像自己那么“乐呵”,韩毅觉得是个好事情。

  有不少网友给韩毅的视频留言:“你把蜗居隔离在西安的人民都逗乐了!”“你让我笑出声了声,谢谢!”还有网友说:“欢迎来到天津!”对于韩毅来说,自己开心,还能把开心带给别人,让别人也开心幽默起来,做个“乐呵”的人不是很好吗?

  这个平时上班午休时都会走个猫步录个视频的人,抖音上这么介绍自己:“适应这个时代!不断开拓进取!做一个开心健康正能量的人!”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韩毅通过自己在隔离期间拍视频自娱自乐,践行着。

  来源:周到上海APP 记者 徐惠芬

}

你点赞的网红,毁了多少人。

在我们面前发生的惨烈悲剧,不仅仅是一起两起。 每一次的事故,其实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对于那些危险系数极高的网红项目,请一定慎重参与。 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严格的检测监督之前。 千万,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命玩新鲜。

朋友圈里又一个“蹦床体验馆”开业了。

这两年,这种网红蹦床实在是火得很。

大人、小孩,闺蜜、情侣……简直成了全民娱乐。

之前焦作一家蹦床运动馆开业,日流量高达几千人

各种体验的照片和短视频也屡屡刷屏,总引得点赞无数。

然而在网红、刺激,新奇、刷屏的背后,我们不该忽视的是,一些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

或许你还记得今年5月份发生的那起蹦床事故:

女孩在一家蹦床馆玩 “人体炸弹”项目时,头朝下猛地摔进了海洋球池内,造成完全性截瘫,医生表示最好的康复结果是“可以推着轮椅走”。

黄衣服的为安全工作人员

本是人生最好的年纪,却被迫经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绝望。

而这样的事故并不是个例。

在各类打卡炫技的视频中,总让我们觉得蹦床是一项安全有趣的活动,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但事实上这项运动却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安全:

“ 蹦床并不是说一个老少皆宜的运动,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

“在空中的时候,如果说身体不能跟意识反应去走的话,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而衍生出来的各种网红刺激项目:“人体炸弹”,“蜘蛛塔”……危险更高,在没有专业的指导,和专业的保护下,很容易出现事故。

“人在失衡情况摔下时,很容易伤到脆弱的脊柱。”

随着蹦床市场的火爆,一家接一家蹦床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蹦床的工作人员本该持有相关证书方能上岗。

但大多数新店为了迅速挣钱,并不会费时费力请专业人员,通常简单培训两三天,安全人员就算是到了位。

也无法对每一位体验的人进行安全指导。

所谓安全措施,只有进店时签署的长达一两页的安全协议,但大多数人都不会认真去看。

齐鲁晚报记者曾经实地走访蹦床馆,馆内虽贴有安全标语,但人一多玩起来根本没人在意标语,旁边的工作人员也是视而不见。

而更令人惊心的是,不止一家场地的设施能清楚看到安全隐患。

一位蹦床馆工作人员曾透露:

“几乎每个蹦床馆都出过事,崴脚都是经常现象。”

“有个蹦床馆一个星期出了两三回事故。”

眼下,包括蹦床在内的各种网红游乐项目层出不穷。

在带来新奇、紧张、刺激的同时,问题却频频出现。

“玻璃滑道”是这两年又一个大火的项目。

从透明的玻璃滑道中飞速前进:“太刺激了”,“太爽了”……

一景区设立玻璃滑道两年,累计吸引100万人次乘坐,收入惊人。

低门槛,低投入,高回报,高曝光。

让玻璃滑道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景区泛滥。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国内所有玻璃滑道建设方都不具备资质。

造假成本低廉没有国家建造标准完工后没有审批验收等都是业内皆知的问题。

或许有不少人觉得玻璃滑道就跟小时候坐滑梯一样,能有什么危险?

然而各类死伤事故,已经将它的危险赤裸裸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玻璃滑梯速度过快,尤其遇上下雨天,速度很容易失控。

一家玻璃滑道的建造商曾说了一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前几年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出了事)人命还便宜点,赔个十万,七八万的就过了。”

今年8月,虎谷峡景区,玻璃滑道事故直接造成1死20伤

我国虽有《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目录》,但“网红”项目名称多样,无法对其按照特种设备予以监管。

监管存在空白,自然引发利益冲动。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获得更大的利润。

前不久偶然看到一张动图。

一个男子在玩高空吊桥项目时,系在身上的安全绳突然脱落。

隔着屏幕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而另一个11岁的小女孩在玩高空吊桥时,一脚踏空,身上的安全绳却没有起到应该有的安全保护作用,直接从高空坠落。

不少景区、企业利用热气球开展游览、婚礼等活动,浪漫而刺激,因此广受欢迎,但大多数热气球经营商,不仅技术不到位,甚至是“黑飞”。

今年国庆期间,就发生了两起热气球事件。

10月2日:湖南一所热气球飞行营地,一名兼职大学生从热气球上坠亡;

10月7日:一工作人员给热气球充气时,被风吹上天,所幸并无大碍。

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游客臀部重重摔到地上,造成骶骨骨折。

游客在271米高的楼上荡秋千,结果秋千出现故障,撞破护栏,险些将游客甩飞。

各类刺激网红项目利用监管盲区,以低廉的成本博取高昂的利益。

“网红”二字,则让很多人盲目跟从,兴奋打卡。

或许有人觉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

然而事故面前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于一个人,一个家庭,都是百分百。

在我们面前发生的惨烈悲剧,不仅仅是一起两起。

每一次的事故,其实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对于那些危险系数极高的网红项目,请一定慎重参与。

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严格的检测监督之前。

千万,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命玩新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论和点赞哪个更亲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