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向死而生,那么生的意义是什么?

近期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中,宅了很多天,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最大的痛苦是你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当然这句话一般是不成立的,因为你总会有父母、亲人、朋友,那么这种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我一时还弄不清楚。

假如你陷入“空”的境地,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跟你没有关系,生与死也只是一念之间。

在美国,医学院是获得捐赠最多的地方,因为人怕死。你去医院里看看,得过重病的人离死亡最接近,就会更希望活着。大部分人是不想死的,尤其是有钱人,想方设法地延长寿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人终有离去的一天。

最新的研究表明正常人寿命的极限基本上是115岁,而在如今的环境下想要活到这个岁数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即使基因编辑等领域在快速发展,对于延长寿命这件事,短期内也是无能为力。

从哲学或者宗教的角度来看,死亡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佛教将死亡看做人生的第二阶段,只是转生的开始,这一世是上一世的结果,也是下一世的因缘。

很早以前我就想明白了,人是唯一一种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生物,既然对虚无的世界产生恐惧,那就做些有意义的行动吧。

周国平曾说:“这个世界其实大家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其实应该是这样的。人活着就有希望,而活着总要做些事情,考虑到人一辈子的时间就那么长,除去年幼和年老的时期,真正能做事的时间并不多。

也许你觉得你还年轻,可以挥霍下青春,那么我对此有一点不同的看法。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越来越快的,一岁的小孩子,一年是他的全部,两岁的孩子,一年是他生命的一半,而三十岁的人,一年仅仅是生命的一小部分,更年长的人,时间对他们而言更加迅速。

因此大家不如尽早列个单子,写下你想要做的事,然后去行动吧,这个单子也会随着你经历的增加而有所变化。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没有哪个选择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是最差的。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非常重要,但是仔细一想,其实不一定有那么重要,反而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为什么我认为价值观的塑造无比关键呢,就是因为价值观能让你判断哪些选择是好的,哪些选择是不那么好的,有利于你尽快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凡事多想一步,三思而后行,是前人们总结出的智慧,一定要谨记,毕竟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重要的多。

对于那些得了绝症的人,最后一两周所化的医药费,一般会超过之前一辈子医药费的总和。

中国人会站在孝道的立场,倾家荡产去延长那一点点生命。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人,他们的家人出于情感也会倾力相救,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有钱人,年轻时会立下生前遗嘱,其中律师会问,如果明知抢救不过来,是否还有抢救,大部分立遗嘱的人的回答是否定。

相关研究显示,晚期的癌症患者,即使有一种新发明的特效药,也仅仅能延长他们2到4个月的生命而已。因此医学家们普遍的观点是,为了那生不如死赖活着的两年,不如多花点钱让人生之前的几十年活好。

活好的定义绝对不是简单的及时享乐,那只是听从欲望的无能之举。在生命最后一刻,大多数人总是过分看重那一两周,而忽略了健康的几十年里,他们本可以获得的幸福。

年轻时有很多焦虑、忧愁,无所事事的时候太多了,看看每个深夜躁动的年轻人就知道了,如果他们拿出这1%的时间陪父母,尽孝道的时间就多了几个月。少喝酒,少去做些无聊的事,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能利用好这些时间做有意义有成长的事,都是在延长寿命。

没有个体的死亡,就没有整体的发展。有生就有死,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认清这点,站在终点往回看,你是否会有不同的想法?

每一天,我都会当做已经活过一次重新开始,这样就会让我特别珍惜现在,也会观察容易忽视的细节。

向死而生,生命的意义便是你自己选择活出来的。

  • 在19世纪俄罗斯作家中,恐怕没有人像托尔斯泰这样,对一切神迹抱着怀疑和轻蔑的态度,却又终生渴望听到神的声音。 如果...

  • 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可以看成三问题,但有共同特点。 1、家和万事兴!种下家和种子,格西老师爱种子书里说:一天下来...

  • .小白兔说,他是要给我来着,我说我不爱吃。兔妈妈说,那你真的不爱吃吗,有七种口味呢,巧克力味道的里面还有你最爱吃的...

  • 自古商场如战场,共赢局面太难求,零和博弈是常态。身处竞争激流中的企业,仿若身处黑暗森林,或小心翼翼地拿着尖锐长矛,...

  • 15号去了冰雪大世界,虽然很累,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今年的春晚的一个分场地就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我也看到了春晚...

}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王友青却见过太多的死亡。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工作的八年里,几乎每天,他都要经历生离死别。他的病房里,都是肿瘤晚期的患者,他们的时间都在倒数,有的仅有几天。

  梁大爷,罹患前列腺癌晚期,发生骨转移,送来安宁疗护病房时,家属告诉王友青,“三级医院诊断过,老爷子只能挺三个月了。”

  疼痛,折磨着瘫痪在床的梁大爷。“比如生孩子最疼是十分,梁大爷已经接近九分了。”王友青说。

  缓解疼痛,是当务之急。王友青请来人民医院疼痛科专家会诊,制定止疼方案,通过服药、听音乐、看书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

  大概一周左右,疼痛明显得到控制,梁大爷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我什么时候能站起来,独立行走?”梁大爷突然问道。

  王友青一愣,随即明白,“家属没告诉老爷子病情。”原来,家属只告诉老爷子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老爷子并不知道,他已不可能再站起来了。

  王友青没有告诉他病情,而是找来康复科的护士,每天帮他轻微地活动下肢。

  渐渐地,梁大爷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开始变得急躁起来。

  “看来,是瞒不住了。”王友青和患者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病情告诉梁大爷。

  得知患了癌症,梁大爷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情绪低落,日渐消瘦。

  王友青急得直上火,他找来精神科的医生,利用药物、心理治疗,缓解梁大爷的抑郁情绪;他又找来志愿者,陪梁大爷下棋、唱歌、读书、看报……

  不知不觉,三个月变成了三年。

  梁大爷还是走了。家属料理完后事,特意给安宁疗护病房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珍爱生命,大爱无疆”。

  见过死亡,不代表能坦然面对。

  “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到了离世的那一天,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王友青和同事们,有些年轻的同事,不堪压力,只干了三四个月,就申请调岗。

  王友青也常常失眠,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下了班,王友青喜欢去健身,不仅是减压,还因为运动、汗水能让他感受生命的美好;他还喜欢看电影、听段子,这能让他暂时忘记工作,只记得生命的快乐……

  一天,一天,王友青坚持了八年。病房的名字一直在换,临终关怀病房、生命关怀病房、再到安宁疗护病房……“尽量回避‘临终’‘生命’的字样,以免刺痛患者和家属。”王友青说。

  每一天,王友青面对着医学无法攻克的疾病,他努力克制着“无力感”,全力以赴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尽量地快乐,陪他们走完生命的旅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话,王友青很喜欢,他说,这句话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死亡,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坦然面对,过好每一天。”王友青说,向死而生,也许就是生命的态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死而生,反求诸己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