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和华大基因的关系

  作为华大基因的兄弟企业,华大智造能否复制华大基因的奇迹?

  7月19日,有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华大控股正在为其测序仪业务融资,融资主体是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估值为50亿美元。据报道,这次融资吸引了众多顶级PE和大型国资机构的垂青。也有市场人士猜测,此次融资或是在为pre-IPO做准备。

  但是,纵然华大智造被称为国内“唯一能够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企业”,也无法掩盖华大智造作为一家新生企业受到美国大厂的压制,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在国内占据了超过94%的市场份额。

  在采访中,华大智造的销售人员对记者提到,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和试剂耗材的售价较低,在和海外企业竞争时是有优势的。但同时,这也会挤压企业的毛利率。作为华大基因的兄弟企业,华大智造能否复制华大基因的奇迹?

  国内第一台高通量测序仪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大内部的核心创收业务都是科研测序服务,为国内外的大学实验室、政府科研机构、医药公司等有相关研究需求的单位提供个性化的基因测序服务。但在华大发展初期,测序所用的仪器主要都来自国外。

  从华大基因招股书的披露来看,2014年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合计为华大基因提供的测序仪及耗材,占当年所有购入的仪器及耗材的89.9%;2015年又微增至90.58%。

  显然,华大基因的测序业务并没有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而是受到海外企业钳制。为了应对海外企业一旦提价的冲击,也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实际上,Illumina在中国的标价,几乎是美国本土的一倍,中国企业成了他们的“淘金池”),华大在2014年研发出了BGISEQ-1000测序仪;2015年,BGISEQ-500问世;2016年,BGISEQ-50又被推向市场。随着测序仪业务规模之扩张,2016年4月,华大智造应运设立,其主要负责测序仪和试剂耗材的生产及研发。到目前为止,可以被称为是国内“唯一能够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企业”。

  但表面光鲜却掩盖不住华大智造竞争力的低下,国内市场中有超过 94%被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占据。剩下6%的市场由国外的小型企业、贝瑞基因、达安基因和华大智造分食。业内人士表示,Illumina的测序仪通量最高,准确率在医学范围内可以接受,一直都好于Thermo和华大智造。现在Illumina在全球形成了垄断格局,具有每年提价的强势地位。

  另外,华大基因投入在研发上的资金,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其实力与国外大厂存在差距。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华大基因在研发上投入的费用为17.4亿元,其中包括测序仪、DNA检测、农业、基因测序等多项研究。2017年,Illumina研发费用为5.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5亿元,是华大基因的2.1倍。而且,Illumina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上升,2015年研发费用为4.1亿美元,2016年增加了25%,达到5.04亿美元。按照这一趋势,未来有可能在研发投入上进一步拉大和华大智造的距离。

  两重关口:外有强悍对手 内有低毛利隐忧

  华大智造的威胁来自Illumina及Thermo Fisher等垄断性的基因测序设备供应商。2018年一季度,Illumina的净利润为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6亿元。根据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披露,华大智造在2016年的净利润为94.9万元,如果说华大智造在2016年至今的两年半时间内,即使利润翻100倍,达到9490万元,也尚不足Illumina利润的6.7%。

  还有加入竞争的贝瑞基因,其与Illumina合作生产测序仪;达安基因与Thermo合作生产测序仪;紫鑫药业依托中科院背景,也加入了自主研发测序仪的行列。

  如果将华大智造生产的测序仪和这些企业同类产品同台竞技,华大智造有多大的底气?

  目前来看,贝瑞基因自主研发的NextSeq CN500还未贡献销售收入。另外,《红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紫鑫药业,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紫鑫药业生产的BIGIS二代测序仪预计将于今年年末量产,目前也暂未贡献利润。

  相对来说,华大智造似乎较为领先。2018年4月,华大智造副总裁刘健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到:“海外客户像日本的riken和美国Mayo,对我们的数据质量非常满意。在我们拜访riken的过程中,能感到他们对数据质量很吃惊。国内客户像锐翌生物在产品发布之初,就下单了30套MGISEQ平台;吉因加科技作为我们最早的用户之一,最近下单了近100套MGISEQ。”

  不过,在华大智造一方面声称产品能提供高质量数据的同时,华大智造旗下产品的售价也更低。在采访中,华大智造北京地区的一名销售代表对《红周刊》记者表示,一个run的数据是300G,测序试剂的价格是19100元。而Thermo Fisher的朝阳区销售代表告诉记者,一台仪器有5个通量的芯片,最高通量30Gb数据,售价大概在2000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币13558元,共能计算150Gb的数据。Illumina的MISEQ型号一个run 15G数据,大概需要2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5247元,比华大试剂价格更高一截。

  目前,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和试剂耗材主要卖给华大基因,2016年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测序仪和耗材花费了5668.29万元,此外,武汉医检和重庆医检也分别向华大智造购买了1798.2万元、51.28万元的测序仪和耗材,合计测序仪和耗材的销售额为7517.77万元,但2016年的净利润只有94.9万元。这三块收入明确地显示在华大基因的招股说明书中,几乎可以看作是华大智造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忽略华大智造的其他收入,仅以这三部分计算,净利率不足1.5%。

  作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华大智造有怎样美好的前景,以至被开出50亿美元的估值?

  50亿美元不值得?

  某北京私募人士判断,华大智造的技术能力在国内较为领先,有头部效应,因为国产化替代、智能制造是现在的大方向,未来国家如果在这些领域有技术扶持,肯定是往华大这些龙头企业身上集中。

  如果说按照Illumina的市盈率81倍给华大智造估值,并按照华大智造据传有50亿美元市值(估值)计算,得到每股净资产为4.17元。

  根据Illumina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1.42美元,合人民币9.63元人民币。但从占据市场份额来看,Illumina在大中国地区的营收为19.8亿元人民币,其全球主营业务收入更高达7.82亿美元,合人民币53.07亿元。而如前文所述,华大智造在2016年总资产尚不足3.35亿元,与Illumina有明显差距。

Fisher估值来给华大智造估值的话,Thermo动态市盈率为39倍,如果按照338亿元市值(估值)计算,华大智造的每股收益需要达到8.66元。Thermo2018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为5.65美元,合人民币38.34元,是8.66元的4.42倍。华大智造2017年Thermo总资产为56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58.32亿元。2016年,华大智造总资产为3.34亿元,还是假设华大智造能达到100倍的高成长,华大智造的总资产到目前能达到334亿元,仅是Thermo的8.7%。

  当然,人民币投资和美元投资的逻辑不同,美元投资更看重业绩,人民币投资更看重“故事性”。

  华大基因从神坛上跌下来之后,董事长汪建依然给华大智造开出50亿美元估值,是否又是一次沾着“生物医药”的高科技泡沫?

}

  本报记者 方凤娇 于娜 北京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步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阶段。2021年11月,《》将举办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本届论坛以“数字改变未来”为主题,聚集医疗行业权威专家、领先医疗机构、创新企业、投资机构以及行业从业人员,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解决方案进行交流,推动产业链有效互动合作,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近日,华夏大健康智库与头豹研究院共同发布《2021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简报》(下称“报告”)。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和行业内代表企业的优势及潜在风险,展示精准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探索方向以及实践成果。

  报告中展示的精准医疗科技创新推荐企业有:()、华大智造、()、和瑞基因、博奥晶典、()、()、桐树基因、吉因加、燃石医学、安诺优达、博雅辑因、至本医疗、金斯瑞、诺辉健康、贝康医疗、君实生物、和铂医药、()、()、()、泛生子、海斯凯尔、ImStem。

  我国精准医疗行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报告指出,全球精准医疗市场中,北美区域占主导地位而亚洲区域未来增速最快,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究其原因,首先是需求端,慢性病在中国普及率增加,形成较大患者需求;其次是供给端,大数据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成熟,利于增加精准医疗的精准度。

  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医疗与传统医疗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传统医疗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对于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的理解,但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是普适性的,一种方法常对应多种情况与普遍人群。

  而精准医疗则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进行基因水平的分析和研究,寻找疾病的病因和治疗靶点,对疾病的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对疾病状态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传统医疗未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而精准医疗则使用了基因诊断技术以及与生物信息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更精确寻找到病因及治疗靶点,在诊疗层面是更高端的、更个性化的,且诊断结果和治疗方式更具个性化与精确性。

  精准医疗行业主要分类及相关技术与服务 图片来源: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精准医疗更注重对病因研究的深度性和对用药的精准性,因此在研究、诊断与治疗模式上有与传统医疗不一样的特点。

  具体来看,精准医疗在研究模式上,结合大数据对基因组进行搜集、测序、分析;在诊断模式上,结合影像诊断技术、基因诊断技术,根据个体基因特征及生活习惯与所处环境进行分析,能够拥有准确的疾病判断与病情评估;在治疗模式上,能做到个体化,可根据基因分析结果为每个患者设计个性化药物。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分布热力图及规模增速分析 图片来源:来源:Mordor Intelligence、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精准医疗科技创新推荐企业

  此外,报告推荐了一批中国精准医疗科技创新推荐企业,具体名单如下: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华大基因于2010年成立,主要是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组织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生物信息研发、转化和应用平台,数百台高通量测序仪、质谱仪和高性能计算机;还有“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并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等地设有分支和医学检验所,并在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设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实验室,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大智造于2016年成立,主要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其企业优势首先在于产品资质:标准健全,旗下产品获中国NMPA和海外CE、CB、cTUVus、 EAC等140余项认证,具备亚太、欧盟、北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等多个主要市场的准入资格。其次,立足全球的业务布局:截至2020年底,公司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1,000个客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贝瑞基因于2010年成立,是一家致力于基因测序技术向临床应用全面转化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其企业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多应用领域技术优势,不断深化基因检测技术在生育健康、遗传病、肿瘤领域的应用,并在肿瘤早诊早筛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是丰富专家网络,建立行业良好关系网,已汇聚了多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并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保持密切交流合作。目前的业务已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中东、澳洲等海外市场。

  和瑞基因由贝瑞基因于2017年发起设立和瑞基因,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全病程的基因检测公司,其企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赛道前景广阔,受不断攀升的肿瘤发病率等影响,肿瘤早筛具有较大潜在市场需求。目前该赛道仍处于初级阶段,公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公司的早筛项目可实现肝癌、肺癌、胃癌等国内高危癌种的早期筛查,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博奥晶典是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产业化平台,是清华大学布局生命健康领域的核心企业。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学院与研究中心作为研发支持,目前已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400余项,专利转化率近50%;产品获得CFDA、CE、GS、CB等国内外各类认证证书120余项;丰富专家网络,建立行业良好关系网。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药明康德已形成了化学业务平台、生物学业务平台、测试业务平台、细胞及基因治疗业务平台还有国内新药研发服务平台。其企业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公司从小分子化合物发现业务起家,不断通过业务延伸、外延并购等方式,业务范围先已覆盖了药物研发全过程;实行“长尾客户”,打造忠实客户群,合计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4,200家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

  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达安基因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国有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科研平台,是广东省高校校办产业中早期上市公司。已形成了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平台,多年来承担了生物技术领域中多项国家、部、省市等各级重大专项和研究课题。同时,公司是国内核酸诊断试剂龙头,目前已打通从生产、研发、销售以及服务全产业链条,不断在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上做大做强。

  常州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桐树基因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宝山科技创新园,已分别在上海和常州设立国际标准的医学临检中心及符合GMP标准的生产中心。其企业优势主要有两方面:首先,6大技术平台满足临床多需求,公司通过完善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推出多项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可以全面满足临床对治疗精准选择、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选择、临床预后监测评估、术后辅助化疗药物选择等临床需求;其次,与国际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企业优势整合为公司在高通量测序领域保驾护航。

  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

  吉因加在北京、苏州、深圳三地建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基因研究院、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等多家机构。其企业优势首先在于多高含金量资质,公司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其次在于国际高标准的临床NGS基因检测实验室,实验室连续六年在卫健委临检中心、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质评中表现优异,并获得CAP认证证书。

  燃石医学有限责任公司

  燃石医学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最具临床价值的二代基因测序(NGS)。该公司企业优势主要在于,首先,拥有先进技术的临床实验室。拥有中国第一间由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认证,并获得了美国病理学家学会认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技术审核的ctDNA和肿瘤组织NGS实验室;其次,是一家拥有中国最大的实体瘤基因组数据库之一的公司,与全国400多家顶尖医院开展了深度合作,从而积累了较多的实体瘤基因组数据。

  安诺优达是我国基因组行业知名企业、亚洲一流的医学基因组中心,专注于新一代基因组学技术在人类医学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两大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该公司有良好企业资质,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卫健委首批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北京市发改委精准医疗与基因工程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等。

  还与多家头部企业,比如illumina、阿里云、PacBio、华为云、华大智造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有效整合资源。

  博雅辑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博雅辑因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转化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研发针对难以根治的遗传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公司4大平台涵盖多产品管线,目前的造血干细胞平台、通用型CAR-T平台、体内疗法RNA碱基编辑平台以及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已取得初步成效。公司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首席执行官拥有20多年跨国企业的创新药物研发及管理经验,高层团队管理人员多为博士背景,具有丰富相关产业经验。

  至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至本医疗是一家肿瘤精准医疗检测服务商,一家以领先测序技术为基础、以真实世界大数据为驱动的肿瘤精准医疗公司。公司拥有国际标准的CAP、CLIA双认证实验室和丰富的肿瘤精准诊断产品管线,是中国首家推出DNA+RNA检测的精准医疗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中国500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还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新药研发到上市后的全周期精准赋能。

  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斯瑞是一家广受认同的生物科技公司,集团的业务定位于生命科学、生物药开发与生产、合成生物学以及细胞治疗。公司已成功建成4个平台,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在研发直到商业交付方面实现强劲增长。有着多样化的客户群体:为世界各地的制药、生物科技、政府和学术机构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生物制剂发现和开发服务。

  诺辉健康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公司专注于高发癌症的居家早筛,是中国癌症筛查市场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旨在推进癌症筛查技术的创新,并加速癌症筛查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公司拥有国际认证标准的十万级洁净生产车间,以及当地卫健委认证并颁发执业许可证的北京、杭州和广州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公司预临床数据显示产品准确率高,每年检测能力达200万人份,其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和发生率。

  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贝康医疗是中国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解决方案最领先创新平台,专注于基因科技在生育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帮助不孕不育的患者与携带家族遗传病基因患者。公司打造了从检测试剂到存储的一体化实验室平台解决方案,全面实现辅助生殖领域自动化、国产化的硬件升级,打造高端生育设备研发制造中心。此外,还有拥有覆盖孕前、产前、新生儿全生育周期产品管线。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发及商业化。公司有丰富的研产品管线:28个创新药,2个生物类似物,主要覆盖肿瘤、代谢、自身免疫、神经系统、抗感染等重大疾病领域。还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世界范围内的研发生产布局:已在上海和苏州、美国旧金山和马里兰建成4个研发中心,在苏州和上海设立2个生产基地,基地均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一次性生产技术。

  和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和铂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商业化及全球运营的生物制药企业,针对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制具有巨大临床价值的生物新药。其独有的Harbour Mice平台,建立了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全平台体系,有效加速创新抗体药物的开发进程;还有着高度创新、差异化的产品管线:提供如肿瘤免疫治疗2.0方案等独特的产品管线,覆盖了免疫学与肿瘤学。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源协和以发展“精准医疗”为核心愿景的生命科技创新型企业。业务主要围绕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三大细分领域。公司立足细胞和基因技术,逐步完善全产业链条,为下游市场终端带来更多选择;同时还是国内核酸诊断试剂龙头,目前已打通从生产、研发、销售以及服务全产业链条,不断在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上做大做强。

  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迪安诊断是一家以提供诊断服务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以“让国人平等地分享健康”为使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医学诊断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两大平台、四大学科: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以产品服务为纽带,以多技术的联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技术力。还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罗氏、西门子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诊断技术平台创新。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景生命在肿瘤检测、宫颈癌筛查、DNA甲基化检测、男性不育和优生优育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众多系列化创新性产品。公司构建了高通量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平台、高通量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平台、多重荧光PCR技术平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等。具有检测通量高、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公司产品矩阵丰富,目前已累计获得50余项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产品涉及肿瘤标志物、宫颈癌筛查、肺癌DNA甲基化、男性不育、基因突变检测等。

  泛生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泛生子是全球前沿的癌症精准医疗公司,专注于癌症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癌症早期筛查、用药指导、预后监测、肿瘤新药研发服务等覆盖癌症全周期的产品与服务。公司有着先进研发技术,拥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还有丰富业务组合:拥有“预防与筛查+个性化诊疗+药物研发服务”的业务组合,服务了数万名肿瘤患者和高危人群,以及数百家科研机构、医院和药企。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海斯凯尔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驱动型医疗产业集团。公司由清华大学教授组织,成为领域内全球领先的研究团队之一,并拥有海内外众多资深医学专家。其次,获多国认证的核心产品:Max、Plus、Pro、Mini、FT系列产品提供全方位服务,核心产品已获得中国NMPA、美国FDA以及欧盟CE认证。

  珠海横琴爱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mStem是一家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干细胞药物的自主研发和干细胞技术的临床转化,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退行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领域。公司T-MSC干细胞药物已于2020年获得FDA临床许可治疗多发性硬化,成为全球首款可静脉滴注的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在研原创干细胞新药,该技术在全球已取得12项发明专利。还组建了世界级科学家团队,建立了中美双研发中心,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团队在重点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万次。

}

近日,第十六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6)在青岛闭幕。其中,在华大智造主办的“基因组学行业创新大会-全球合作”开发者论坛上,众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基因组标准化分析和中国人群新兴分子标志物探索”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这些专家学者为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石乐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应建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子病理科纪元、华大基因肿瘤事业部副总裁石太平、泛生子首席医疗官胡云富、志诺维思CEO凌少平、纳昂达科技市场总监施冬青和菁良基因市场总监于艳杰。他们为行业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接下来我们将再现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

在“全球合作”的主题下,华大智造中国区总经理方晓发表了开场演讲,“当前新冠疫情在世界多国蔓延,全球共同抗疫,铸就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不可回避的趋势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布局、合作,发挥中国特色和自身优势至关重要。作为全球重要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提供商之一,华大智造一直致力于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质平台,并与众多行业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大学、研究所及商业机构。未来,华大智造希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建产业链与生态圈,共同走向全球市场。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石乐明
《高通量测序技术标准化研究进展》:
刚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体现,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石教授团队长期开展组学大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包括数据产生、数据分析、数据解读,并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套“中华家系1号Quartet”多组学标准物质(共28,000管),通过研发组学标准样品和最佳操作实践标准,确保人类表型组学数据产生、分析和解读的可靠性,并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组学大数据质量控制学会(MAQC),提高组学数据的可重复性,为精准医学保驾护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应建明
《中国TMB标准化项目和临床实践》:
为更好地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同时契合临床应用场景并规范涉及TMB的多靶点分子标志物监测流程,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学院肿瘤医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中国抗癌协会病例专委会共同发起“中国TMB标准化项目”,旨在通过这一项目对国内当前的TMB检测产品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建立评估TMB标准化检测流程和评估体系;推动TMB检测标准化、规范化,并形成TMB检测国家标准;建立各癌种在免疫治疗下的TMB最佳获益基线,以及建立TMB临床解读标准体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子病理科纪元
《院内LDT的探索与未来规划》:
中国肿瘤发病率不断提升,肿瘤治疗费用在不断提升,但是肿瘤精准诊断在中国采用率远远不足。LDT准确且快速地满足了临床精准监测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对LDT的临床应用政策也在逐步放开。LDT试剂作为IVD的有效补充,应该秉持严格的研发和生产标准,以确保产品的技术性能及质量,并对临床性能评估的要求保持一定灵活性。因此,业界更应重视临床检测与临床科研相结合;重视跨学科的合作;重视分子数据、病理数据、临床数据的整合及临床指导价值,这些将是院内LDT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大基因肿瘤事业部副总裁石太平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探索》:
华大基因基于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态性数据,设计了一个涵盖约十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能够均匀覆盖整个基因组的靶向捕获panel,并自主研发GSA(Genomic Scar Analysis)分析流程。该流程通过评估基因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端粒等位基因失平衡(Telomeric allelic
去年,华大发布了基于BGI-GSA算法的整体应用方案,涵盖从DNA提取到文库构建到测序,再到信息分析与报告产出的全流程。HRD在临床应用方面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多癌种HRD阈值探索与确定、HRD与药物新适应症伴随诊断的共同开发等,这些都需要业界人士共同努力。
泛生子首席医疗官胡云富
在肿瘤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领域,大panel检测较小panel检测覆盖的基因、位点更加全面,能够更加准确地将患者分层至最佳治疗路径,对肿瘤患者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药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肿瘤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及精准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泛生子自主研发的Onco PanScanTM—人825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基于“杂交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综合评估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精准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一次检测、全面获益。2021年,在NCCL肿瘤高通量测序大Panel室间质评中,泛生子成绩位居国内63家实验室首位。目前,泛生子Onco PanScanTM已通过NMPA注册指定检验、已获欧盟CE认证。
《院内LDT生信分析与解读整体解决方案》
为解决分子检测全流程问题,志诺维思开发出iGR系统,即肿瘤高通量检测的分析报告系统。iGR搭载GVC算法及知识库,以系统方式协助生产及管理的工具,实现一键式分析、自动出报告、全流程加速,解决院内LDT最难点,如患者信息数据选择、创建样本、任务分析、解读审核、生成报告等。
纳昂达科技市场总监施冬青
《如何全面发挥测序平台的优势——多样化、低串扰、高品质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
菁良基因市场总监于艳杰
《同源重组缺陷(HRD)基因检测标准品开发及应用分析》:
HRD检测已成为肿瘤精准医疗热点,但是HRD检测方法众多,如WGS、、array-CGH、SNP分析、DDRD array、基因表达分析等,迫切需要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标准品进行平台和方法学的比较,以及产品性能和检测流程的质控。于艳杰重点介绍了菁良基因模拟临床样本的HRR质控品与HRD质控品,菁良基于金标准WGS测序的系列HRD质控品是通过基因组瘢痕的三事件之和为大家提供HRD参考值。菁良的系列HRD质控品HRD参考值涵盖了30-100这一区间,满足了大家对于不同分值的研发和质控需求。HRD质控品测序参数测序方式:全基因组测序(WGS)平台采用的是华大智造的DNBSEQ-T7,实现有效测序深度大于30X。

在本次开发者论坛上,与会专家重点探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肿瘤靶点和药物标志物等方面的应用,如TMB/HRD等标志物的发现、分析和临床实践上。作为生命科学核心工具缔造者,华大智造不仅在肿瘤治疗方面赋能用户,还不断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领域的用户提供自主可控的高通量测序平台和技术保障,持续赋能基础科研和产业合作伙伴,旨在与业界共同构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智造”发展模式。

>>ICG-16 | 华大智造全新发布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MGICLab-LT,开启低温存储设备新布局!

>>ICG-16 | 联盟赋能:国产测序平台应用生态联盟青岛论道,引领行业全新发展>>ICG-16丨聚焦全球合作,赋能生命科学发展!华大智造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产业创新与应用

>>ICG-16 | 学术前沿分享精彩纷呈 华大智造持续赋能行业发展

>>ICG-16 | 华大智造测序仪全平台性能新升级,数据产出更高、更稳定,质量更优!

>>ICG-16 | 华大智造三大核心业务齐发力!全面赋能生命科学产业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大智造预计上市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