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经验丰富的做重点实验室答辩PPT的?

“教授这个词,汉语讲出来照样响当当,建中国的实验室,做中国的课题,带中国的学生,通讯作者署上中国人的名字,照样发在美国大牛期刊上!”在这段话的感召下,我决定好好准备准备,回国应聘……

赴美做博士后的第7年,我终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还因此登上当地的媒体。看似收获颇丰,内心却充满焦虑——在美国,博士后只是博士毕业生拿到教职或进入企业前的缓冲阶段,甚至连正式工作都算不上。而我这博士后一入坑就是7年,再不爬出来,就不是缓冲、而是死缓了。

于是,我开始找工作。但因为没有美国本土的学位,绿卡也还在申请中,一时间毫无进展。正在焦头烂额时,我收到了一封来自QQ邮箱的邮件,发信人自称是国内某高校某学院的科研秘书,在文中用错误百出的英文描述说,他们学院一直在关注我的科研动向,并认为我的论文意义重大,诚挚邀请我参加他们在X市举办的学术论坛,交通及食宿等费用皆由他们承担。

自从到美国后,我便跟国内学术圈没有什么联系了。对这所高校的了解,也仅限于网上介绍的“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类的头衔而已。登上学院网站,才发现这所自诩“在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基础上”成立的新学院的目标不可谓不宏大——“短期内建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诚邀全球优秀人才加盟,以推进该校世界排名前1%的优势学科。”

世界排名前1%?我好奇到底是什么学科这么厉害。可点开链接,却进入了“网站正在建设中”的页面。

我不太确定,联系了一位在X市的师兄。当年在美国,我们常一起踢球,那时,他的口头禅是“5年之内必须杀回国去”,因为“海龟绝对整不过土鳖”。当然,他也不是说说而已——在美国待了几年后,师兄不但放弃了申请到一半的绿卡,更推掉美国这边公司的聘书,以海归风投的身份去了X市,做着上千万的投资项目,一时被传为奇谈。

“回来吧哥们儿,”隔着太平洋,师兄的东北话听着格外热乎,“各种烧钱,各种政策,往你脑门儿上咣咣猛砸,他们又刚成立,坑儿还没占满,你趁乱杀回来正是时候!”

师兄又让我备好中文简历,列上发表过的论文,我却糊涂了:“人家说开学术会,不是招聘会。”

“在美国待傻了吧?”师兄大笑,“真以为国内人傻钱多,请你回去游山玩水?这叫套路,学术招聘打包一起整了,回头往上一报,媒体一吹,好看又好听,何乐不为?”

国内?招聘?以前我也想过回国,可一来那时还没发表有分量的论文,二来对海归到底会是个什么状态也没概念。只在博客上看到过一些海归的文章,有人说离开时依依不舍,因为美国环境好、人少,充满田园气息;有人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不用遭受国内孩子的各种压力;还有人醍醐灌顶,说年轻时来美国是凭那股闯劲儿,中年时回国要靠一颗不惑之心——没错,,采用后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后台联系我们

}

下午三点到六点半,实验室今年毕业的师弟师妹一共四个硕士预答辩

总体来说,感觉效果不太好

不是他们工作量不够,主要是PPT上面没有充分体现他们自己的工作

归纳起来,不足之处或多或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家普遍工作量是没得说的,但是在对自己已经写好的大论中如何抽其骨干,使得自己的工作完整而又简洁的展现给听众,在这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如何取舍、怎样组织就显得很关键了。

而且在某些时候,或许你的工作不是很完美,但是如果在你呈现出的PPT里面,能够做到让人听起来觉得你的工作是连贯的,一气呵成,层层递进而且有个完整的结构,那么你所展现的故事在别人看来也是一个虽不说完美但总体感觉是良好的。

相反,有些时候,即使你工作做的多么的漂亮,系统如何的完整,但是你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却显得凌乱,那么,硕士三年,给别人的错觉是你没做什么工作,不说解决了什么问题,更谈不上有何种创新。

而对于做工程应用的来说,理论创新是很困难的,况且还是硕士阶段,这时候做PPT或许就要应用一些技巧,想办法将更多人的眼球吸引到你所作的工作中,但是又要显得有那么一些理论基础。

此外,在讲PPT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语速和语调,不需要你多么的能言善辩,但是至少要让别人听清楚、知道你在说什么、使大家保持清醒、不瞌睡,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

}

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综合评审陈述答辩材料项目名称:农业智能系统体系研究与平台研发姓名:李淼专业领域:农业信息工程创业方式:√初创□嫁接创业类型:√拟创业□已创业内容?创业发展情况?项目技术情况?产品市场情况?创业商业模式转载请标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答辩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