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城市生活节奏是怎样的?



  ■长春街头零星出现几家慢餐馆

  ■练瑜伽、钓鱼、在咖啡厅泡上半天都是我们俯首可拾的慢生活

  ■慢生活不是磨蹭,不支持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

  城市太大,却难寻静谧之处;工作顺利,却无半点闲暇;朋友很多,却无人与你促膝谈心。生活,为“生”走得太快,却把“活”的意义丢在了身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快”字成了生活重心,人们行色匆匆,说话风风火火,吃饭风卷残云。

  “你过上慢生活了没?”

  当有人这样问你时,千万别以为他在说火星话。作为当下潮流的生活方式,慢生活正在长春慢慢流行起来,不少嗅觉灵敏的长春人已接纳这股潮流,并通过身体力行将慢生活进行到底。

  本版撰稿 实习生 崔越

  本版摄影 实习记者 裴春雷

  亲情、友情慢慢找回来

  “慢一点”可缓解压力

  “突然很想不去上班,发一发呆偷一点懒。我真的没时间没时间吃一顿早餐,我没时间没时间去锻炼,我没时间没时间逛一逛商店……”

  最近常在街头巷尾听到这首《没时间》,歌声表白的是更多人对慢生活的渴望。聊起慢生活,长春某公司策划刘炜说出了他纳闷的事,“大家怎么就那么忙,忙到吃饭都没有时间。”刘炜是慢生活的倡导者,几年前刚毕业的时候,他也是每天忙到脚打后脑勺,但是现在他有意控制自己的节奏,“工作的确应该追求高效率,但是生活中我们该享受慢。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从吃饭开始调整。”

  董萌萌是一位室内设计师,工作忙时她通常压缩吃饭的时间。“手头有工作就不想离开这张椅子,怕灵感断线儿,吃饭也就变成最没谱的事。”开始,董萌萌不以为然,后来她越发觉得这不是一顿两顿饭的事,“对于上班族来说,吃饭是你最好的喘息契机,既能养精蓄锐,又能梳理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工作时间,你会发现,慢餐也是一种享受。”

  在长春街头走一圈你会发现,慢餐馆悄然兴起,偶尔在快餐店之中冒头,向人们发出“让生活慢下来”的召唤。

  亲情、友情慢慢找回来

  白岩松曾在书中写道:我们行走得太快了,以致把灵魂都丢在了后面。不夸张地说,快生活甚至让现代人丢掉了亲情和友情。

  董萌萌工作四年,时间完全被工作塞满,白天做设计,晚上联系业务,周末请客户吃饭。直至接到许久未见朋友的电话,她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看,或是跟朋友们吃一顿饭。意识到生活步入快车道,董萌萌有意按停快进键,“我用几天时间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下班以后尽量不谈工作,而是找朋友去喝咖啡,回家陪爸妈吃顿饭,或者干脆窝沙发上吃零食,很随意。能慢下来的感觉真好。”

  生活中像董萌萌这样的“白领忙人”不在少数,不少人开始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寻找乐趣,尝试慢生活。航先生供职于长春一家音乐培训机构,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每周只有一天假期。践行慢生活,他选择的方式就是不定期去北京欣赏演唱会、音乐会。见到航先生时,他还沉浸在前几天去北京听王菲演唱会的兴奋中,“在北京不用着急打车,也没乘地铁,就是到处逛逛,看看城市的风貌、行人。城市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但是脱离了工作,我反而很享受这种感受,所有的疲惫、压力都被抛在脑外。”

  慢生活各有高招,有航先生这样的悠游一族,也有不少慢生活达人选择练瑜伽、钓鱼,或是去郊外徒步实现平衡生活节奏的目标。

  “慢一点”可缓解压力

  慢生活不意味着拖延、偷懒,而是倡导让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不去透支健康拼人生,让生活更富有效率,享受慢吃、慢睡眠、慢运动、慢读书等带来的平衡感,为忙碌的身心,寻找休息的驿站。

  慢生活也被心理专家推崇,心理咨询师王一伟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容易对未来产生焦虑,但是却忽视眼前的生活,这是一种害怕失败的表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便产生了压力,久而久之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提倡适当减慢下来,用慢方式调节压力。”

  做产品销售的柳青最近时常感到头疼、恶心、胸闷,到医院检查一番,结果在诊断书上看到了“高血压”三个字。三十岁刚过就得了这种“老年病”,他当即决定跟快节奏生活说拜拜。现在,每到周末柳青就会驾车去长春净月潭,一个人徒步行走在森林中,体会慢生活,也释放掉积存已久的压力。

  航先生,25岁,音乐培训机构艺术总监

  慢方式:悠游京城品文化

  身为一名艺术总监,航先生并没有长假,通常别人最清闲的日子,他反倒更忙,这样请假去北京看演唱会显得格外奢侈。“因为外出机会很有限,就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能多看点什么就多看点什么。”航先生说。“虽说北京是快节奏大都市,但是北京于我是脱离了工作环境的城市,在北京我是一个闲人。”这段行程看似赶路实为放松,把生活的快节奏留在工作的城市。

  航先生的工作范围从教学、设计至企划均有涉及,对于如此繁琐的工作,航先生亦是游刃有余。“我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就在这间办公室里,但是下班离开的时候,繁杂琐事就被关在门内,直到第二天再度开门才与我有关。快与慢的界限不过是一道心中的门。”

  侯超,25岁,插画师

  慢方式:咖啡馆变身工作间

  “别看我不用坐班,但是天天神经紧绷,到了日子交不出东西,可就是违约啊。有阵子情绪特别不好,每天心焦气躁,就好像有人在后面拿着鞭子抽自己。”慢慢地,侯超找到了自己的慢生活,“偶然一次逛书店发现竟然有家咖啡馆,进来坐了一会儿,就迷上了。你坐的那张桌子就是你的一方天地,悠哉自然,格外放松。”后来他干脆拎着电脑来咖啡馆干活,“效率比在家高了不知道多少。”

  慢技巧:一次只做一件事

  侯超总结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每次只做一件事。“之前就觉得自己做事效率低,好像没闲着,事儿也没做。现在如果要画东西,就把手机挪开、网页关掉。桌上只放一杯咖啡。这需要练习,总会有做其他事的冲动,持之以恒,习惯后就会发现,这样悠哉慢然的方式轻松而高效。”

  董萌萌,27岁,室内设计师

  慢方式:爱若初恋细致绵长

  如果可以,董萌萌更希望她的慢生活理念能渗透到爱情中。“大学刚毕业忙工作,打拼出一番事业才发现,到了适婚年龄却没有适婚对象,”董萌萌说,“有很多人一着急,通过相亲、朋友介绍,从认识到步入礼堂用不上一年,幸运者能遇到合适的人,也有不幸者闪婚闪离。”见识了朋友的分分合合,董萌萌更坚定“慢爱”。“有些人觉得慢爱情缺少作料,我倒是觉得快餐爱情才让人消化不良。两个人应当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一个过程,别让世俗、让婚姻逼着爱情简化。”

  慢技巧:慢慢来是爱情守则

  相对于时髦的未婚同居,董萌萌更向往蜗牛一样在感情路上爬行。“不要在恋爱之初就一早预定好结婚、生子的日期,不要跟身边的朋友比赛。爱情也要讲究水到渠成,多一点相互的了解、磨合,等到两人默契地一齐说出‘我们结婚吧’,就是最合适的时间。”

  你也可以尝试的慢生活方式

  煲汤:在厨房里爆炒快炸,除了做菜时的惊天动地,还有善后的洗洗刷刷,费时费力。不如学学煲汤,备齐食材扔进锅里,开文火慢慢煲。在此期间,你可以给自己泡一杯茶,趴在厨房的窗台上,让微风吹拂脸庞,发发呆。

  瑜伽:高强度运动固然酣畅,但疲乏不堪,那就练瑜伽吧。持之以恒的慢运动让人了解和感受自己的身体,更能起到强健身体的效果,同样的慢运动有慢跑和太极、高尔夫等,挑一个你中意的。

  看古典名著:报纸上什么信息都有,杂志随手翻翻就能放下,不少白领都沉不下心来品读大部头的书,最多就是在马桶边扔几本畅销书。要真正静心,不妨从书架上抽出古典名著,让思绪飘得更悠远些。

}

是大家走的慢,还是吃饭慢,还是开车慢,到底怎么个慢法?


IP属地:湖北来自13楼

楼上有的肠胃说的对,最简单的从走路就能看出来。这里面有一个概念,每个人对于时间的认定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于时间的概念就是我这周干嘛,而有的人的认定是我这天干嘛,还有的人的认定是我这一小时干嘛,我这十分钟干嘛。这几种人他们的生活节奏是不一样的。这么说就很明显了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