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的舌位是谁确定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语音、词语、语法以及在交际中应用普通话能力的考核。考核这四项内容,都是以语音标准为基础,语音是否标准极大地影响着应试者测试的成绩。

我们测试员在判定语音是否标准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语音是否失误,二是语音是否有缺陷。语音失误和语音缺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音失误是指发音错误,从而可能引起表义的差别;而语音缺陷主要是指发音不够准确,但还没有把普通话里某个音读成另一个音。测试员在测试过程中认定和评判语音失误比较容易,而对语音缺陷的认定和评判则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测试员,在几年的测试过程中,我一直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和评判应试者的语音缺陷。

一、声母发音时发音部位是否准确。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阻碍的部位。上下两个部位接触或接近,就会形成阻碍。上位以上腭为主,是形成阻碍的被动或不动部位;下位以舌头为主,是形成阻碍的主动即活动部位。根据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的部位,可将声母分成七类:双唇音(上下唇接触)、唇齿音(上齿与下唇内缘接近并形成间隙)、舌尖前、中、后(这三类音就是把舌尖分别对准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根音(指与软腭自然相对的舌面后部上抬形成阻碍发出的音)、舌面音(指与硬腭自然相对的舌面前部上抬形成阻碍发出的音)。由于受方言的影响或其它原因,有些同志在发声母时没有找准发音部位,发出的音不够准确,但还没有变成其它声母。如发出舌面音j、q、x,正确发音时舌面前应上抬成阻,舌尖抵下齿背,但有些应试者发音时舌面与舌尖同时上抬,发成“尖音”,或是舌尖和舌面混合部分与齿龈后部接近硬腭处接触或接近后形成阻碍,发出了舌叶音,这就造成了语音缺陷。再如舌尖后音,发zh、ch、sh时,正确的发音是舌身略后缩,舌尖上翘抵硬腭前凸出处。如果发音时舌身未后缩,舌尖上翘得不到位,抵着上齿龈或是舌身后缩过多,舌尖卷起,发成“大舌头”音,这就应判定为语音缺陷;发r音时,正确的发音与sh同部位,舌尖上翘,与硬腭前接近成阻,如果发音时与s同部位,舌尖平伸,抵下齿背,就会发出有缺陷的音。

二、韵母发音时立字是否稳,动程趋向是否鲜明、收音是否到位。立字要稳关键是要做到舌位准确,口腔开合适度、松紧适宜。趋向鲜明、收音到位则指动程明显、发音完整。具体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

音韵母的发音:单韵母的发音是由舌位的前后和高低、唇形的圆展和开口大小不同造成的,每个元音发音时按要求维持发音状态,始终不变,没有动程。因此,应试者只要按要求发音一般不会出现语音缺陷。但是也有个别元音因受本地方言的影响易出现缺陷。如u、ü圆唇度不够,a的开口度不够。常见的还有O、ü的发音缺陷,o的正确发音是舌头高点在舌面后部,口腔开合位半低,如果发音时舌头的高点稍靠前,圆唇度改变了,发出的音也就有了缺陷;ü是发音时舌头高点在舌面前部口腔开合位高的圆唇元音,但有人发音时舌尖与舌面同时起作用,虽是圆唇,但音质有了差别,应评定为缺陷。

复韵母的发音: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韵母。它的发音特点是: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及开口度有变化,即有动程。这个动程呈直线发展,不是跳动的而是滑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舌位、唇形要逐渐变动,自然连贯、形成整体。要使动程完整很容易,但发音时每个音机械地拘泥于单元音的舌位、唇形往往会造成缺陷。这其中韵腹的发音,也就是音节发音立字的过程,由于受前后音素的影响,实际音值与单元音不尽相同。如ai、uai、ei、uei,受韵尾i的影响,发音时韵腹a舌位前移发音分别为[a],如发成[A],再如ao、iao中的韵腹由于受到韵尾o的影响,舌位靠后正确发音为[a],韵尾o发音时舌位稍高发成[υ]。如果根据单元音的发音发出的音就只能认定为缺陷。另外,对有韵尾的复韵母,归音时唇舌位置不“到家”,造成舌位动程度不明显或是没有做到弱收到位、拖泥带水留尾巴,都可认定为语音缺陷。

鼻韵母的发音: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的。发音时,元音向鼻辅音滑动,和复韵母一样,发音时元音受前后音素的影响,有些音的实际音值与单元音不尽相同。另外,鼻辅音作韵尾与元音作韵尾不一样。鼻辅音韵尾只有成阻和持阻阶段,没有除阻阶段,鼻音一生即收,鼻韵尾成阻时,归音必须到位,即成阻部位完全闭塞,否则就认定为语音缺陷。

三、声调调值音高变化是否恰当。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声调的变化取决于音高。标记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将声调的音高分为五度。虽然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音高,但是无论人们声音高低怎样不同,他们所说的各类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形式即调型不变。如果发音时有些声调调值明显偏高或偏低,或四声的相对高点、低点明显不一致,则可判定为语音缺陷。

四、语流音变是否自然和谐、不别扭。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自然现象。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平升曲降,大量词语的轻重格式搭配,组词造句的较大灵活性,语流中各种语音的交替,以及人们对语言的约定俗成,使语音中一些音素自然要发生变化。语流中,变调“啊”的音变等不易造成缺陷,轻声和儿化韵等缺陷较明显。

总之,认定和评判语音缺陷不是很容易的事,它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测试员加强吐字发音的基本功训练,掌握声、韵、音节、音变的标准发音,并提高自身的听辨能力,做到对自身负责,对应试者负责。

}

  导语: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在人们说话和所说的话中存在着一个系统,这就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或者叫做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并称之为“鉴于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岔路。”言语是说(写)和所说(所写)。语言就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也可以作为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但是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学说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孩子见到猫,听到大人说mao,他的脑子里就把mao这个声音和猫这种动物联系起来了。在另一种场合,孩子见到狗,他说mao,大人纠正他,说这不是猫,是gou。这个纠正促使孩子去注意猫和狗的区别。下次他看到另外一只猫,又把它说成别的什么,又得到纠正,这有引导他注意两只猫的共同点。

  词是一类事物的名称,孩子经过种种失误和纠正,学会了一个词,把它跟他所表示的那类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他就认得了这类事物。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词表达意思,称为“独词句阶段”。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

  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比方说,孩子借助于词识别了猫和狗之后,又听得大人说bai mao、hua mao、bai gou、hua gou,他有按照词的指示,辨别出了白猫和白狗的共同点,花猫和花狗的共同点,进而把物和物的属性区分开来。后来他知道一种东西叫mao zi,他就有可能把bai和hua加在mao zi上,区别两种不同花色的帽子。

  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例如“白猫”、“白狗”中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称不同的要素(例如“白”和“狗”)。“猫跳”、“狗叫”也是在这个阶段学会的。

  独词句的出现,以及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过程中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独词句提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提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到一起。这就是说,孩子不仅只注意到了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注意到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随着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虚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事物具体形象的影响,而越来越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就是说,当孩子能熟练使用语言的时候,外界的现象就愈来愈少“物质”的意义了。

  以上就是孩子学话的大体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划分出几个截然不同的界限。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词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中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所以学习一门外语,无法从符号的读音推知符号的意义,也无法从符号的意义推知符号的读音。相关概念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事物的个体是无数的,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给每支铅笔、每块砖……都设立一个符号,只能把事物概括成类,给每个类设立一个符号。概括是心理的认知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所以说意义就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称为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音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则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象归现象,相互之间便无从建立联系。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如汉语中的“黑”“板”“人”“民”四个语素,但是人们自然而然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如单语素词“水”“火”等,双语素词“黑板”“人民”等,多语素词“喜马拉雅”等。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就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

  符号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的情形所说的,符号一旦被创建,对使用的人就有强制性,否则会收到社会的拒绝。

  四、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成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最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成装置里最关键的结合部,因为音位只能构成符号的形式,语素才是形式与意义结合的符号。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音位构成语素,语素又构成词,而同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含义,于是语言符号的数目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按照时间顺序前后相续组成的一个链条,一环扣着一环,我们说这若干个词是组合关系,这些词共同组成了一个句子。

  句子中,某一个位置的词可以由别的词语替代,我们将一环卸下来,换成新的另外的词,比如我可以把“红色”换成“蓝色”等其他颜色,这样就构成了新的句子。这些可以相互替换的词之间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他们可以相互替换。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语言学研究阶段

  纵观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若干阶段:

  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

  19世纪初,西方语言学家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本身,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找出不同语言的亲属关系。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

  ①功能派(布拉格学派)

  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在音位和音位区别特征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②符号派(哥本哈根学派)

  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符号。这种符号不依赖语音和现实世界而存在,因此他们研究的不是语言结构,而是抽象的关系结构。他们常常用一些同数学符号很相近的符号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术语。

  ③描写派(美国学派)

  重视记录实际语言,重断代描写。其极端派排斥语言的意义。他们在描写中注重分布,并在其基础上对语言各单位进行切分、归并分类和组合。

  (四)形式语言学阶段

  转换生成语法,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简历一种理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线的句子。转换生成语法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有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如肯定与否定、陈述与疑问、主动与被动等局势之间的转换。由于在转换和生成句子的过程中都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所以这种学说被称为“形式语言学”。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但也暴露了脱离社会语境,操作手续繁琐等特点。

  (五)交叉语言学阶段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跃发展,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语音是语音学研究的对象。各门学科为了研究自己的对象,往往需要把它分成最小的单位,然后研究这些单位的性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组合的规则。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为了准确地分析语音,需要有一套音素的标写符号,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语音的研究范围很广,其中发音原理是学习和研究语言的人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一般所说的声音的四要素指: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

  音重指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取决于振幅。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

  音质因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音素是人类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人体发音器官

  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像一架乐器,分三大部分: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①元音声带振动,气流无阻碍;辅音气流克服阻碍成音。②元音时,发声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度,而辅音时,发声器官局部紧张。③发元音时,气流通畅无阻,故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克服阻碍成音,气流较强。

  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共鸣腔里最主要的时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取决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口腔改变形状不外三个办法:①把嘴张的大些或者小些;②把舌头往前伸或者往后缩;③把嘴唇撮起或者展平。舌头和下颚相连,嘴张的大就是舌头的位置低;嘴张得小就是舌头的位置高。所以上面三个办法可以归结为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着每一个元音的音质。

  嘴唇不圆,把嘴张得最大,舌头尽量往前伸,发出来的音像“爱”(ai)里面的前一个音,国际音标标为[a]。同样条件下,把舌头尽量往后缩,发出来的音像“昂”(ang)里面的前一个音,国际音标标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辅音有几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