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一年制留学生时间几月份毕业

  今年香港大学商学院首次推出了提前申请计划,大三在读学生现在就可以提前申请香港大学商学院以下一年制专业硕士学位课程(2020年秋季入学),成功通过提前申请计划的申请人将会获得预录取的资格和全年学费20%的减免,申请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31日。

  具体申请条件为:1. 将于2020年7月初前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全日制学生,专业不限。2. 就读于重点高校以及累计GPA 3.7(平均成绩绩点,满分4分)以上的申请人将优先考虑。3. 如申请金融学硕士及商业分析硕士,具备STEM学科背景或较强的数理知识的申请人将优先考虑。4. 如申请人毕业于非英文为授课语言的学校,须提供符合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成绩(如暂无,可在秋季正式申请阶段补充)。

  另外,不参加提前录取计划的同学也可以申请9月、10月开放的正常申请,申请提前录取计划不成功的候选人可继续参加正常申请。香港的大学商科类专业申请门槛较高,除了对学生的学术背景(本科专业,平均分)、 雅思有要求之外,部分专业需要提供GMAT成绩,甚至需要有工作经验。

  琥珀教育广州分公司运营部项目经理周廷岳表示,近年香港名校硕士开放申请的时间有越来越早的趋势。香港院校的部分硕士专业在长达数月的录取过程中会分为多轮录取,前面没有获得录取的学生会进入后续批次,与更多的申请者争夺名额。因此,学生应密切留意学校官网发布的最新录取消息,不要错过入读名校的良机。(全媒体记者 李琼)

}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香港文汇网报道,香港多所大学校园早前被暴徒破坏,现在已大致恢复平静。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12月10日开会商讨校园重开事宜,多间大学也将陆续在2020年1月初展开下学期课程。

  资料图:香港理工大学。图片来源:香港理工大学官网

理大向师生发电子邮件称,下学期将于2020年1月13日开始,首两个星期预留给各学系处理上学期未进行的考试,而2月3日起各学系恢复正常授课。

香港中文大学发言人表示,中大第二学期暂定于2020年1月6日开课。大学会密切留意事态发展,包括港铁大学站重开日期和服务情况,以作适切安排。

香港城市大学2019至2020学年下学期将于2020年1月13日开始。城大继续密切留意社会情况,争取下学期如期开展。

校园同样设于九龙塘的香港浸会大学则指,本学年下学期开学日为2020年1月13日,暂无计划更改。

香港教育大学则表示,下学期开学日由2020年1月2日改为1月6日。

}

  “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两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制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

  一年制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

  “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

  “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被用人单位质疑。”张航有些无奈。

  英国、澳大利亚等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

  据记者了解,一些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类似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制硕士更偏向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契合。

  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开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内地与香港,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截至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找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

  岳红豆的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相似。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hatehkust,早在8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

  帖子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Master of Science,理学硕士——记者注)不仅不能镀上一层金,甚至可能成为简历上的污点。”

  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

  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

  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制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万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

  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

  庞大的市场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些网站甚至宣传:免GMAT、GRE,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

  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让海归就业从“黄金时代”坠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制硕士,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一些单位的人事主管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制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

  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制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要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

  顺利求职还须端正心态

  “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人们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

  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客观地讲,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自己手上。”谭文说。

  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制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

  “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制硕士正名。”陈果说。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

  “当然,还要做好一年制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告诉记者,“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实习生 王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大学研究生学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