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候学校普及无障碍厕所呢?

先从字面上来理解何为“无障碍”。生活中许多场所中,除了供给正常人使用的区域外,还有一些针对工作人员、特殊人员(残障人士、老弱病残、孕妇等)的无障碍通道/设施,比如:机场、地铁、厕所、展会等。

无障碍设施/通道是能够兼容普通人员和特殊人员共同使用的,且相对来说使用起来更为便捷、直接、且省时省力。

– 交互中的无障碍需要考虑到哪两方面? –

那么交互中的无障碍又有哪几层含义呢?

从常规的使用人群来看,首先要满足普通人群使用。其次,当一个优秀产品具有一定普及性后,访问量随之上升,人群范围也会有所扩大,包含低视力、失明、听力障碍、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提供产品的无障碍特性能够增强所有用户的可用性,这也是应当被考虑到的。

}


2017年,武汉盲童学校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进行了校园无障碍改造,一位学生好奇地触摸教室外、新加装的盲文标题。

文 摄影_《三月风》记者 李樱

2017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获中国三星捐赠,在江西、湖北、吉林的4所特教学校开展“集善三星爱之光系列公益项目——特教学校无障碍改造项目”。其中,江西景德镇特教学校获捐改造经费55万元,校园的无障碍设施从无到有。康复楼由此加装了电梯和楼梯扶手,厕所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幼儿语训室进行了防撞和隔音的软包等。经费有限,对学生的帮助却立竿见影。

12岁的徐坤因无法适应普校生活,转到特校,他的性格变得更孤僻,学校为他安排了心理课,但心理咨询室在康复楼的4楼,寻常人3分钟就能上楼,他拄双拐行走,要花半个小时,往往未到教室,已是汗流浃背。如今有了电梯,老师推着轮椅坐电梯上楼,只需要5分钟。100米的距离,从30分钟到5分钟,改变的不只是时间,徐坤的心情变得晴朗,他感受到了来自校园、社会的更多呵护。

江西景德镇特教学校校长金宏文讲述校园无障碍改造对他的改变,“校园没改造前,我没意识到无障碍对学生有多大影响”,金校长虽然此前一直在教育系统任职,却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直到一年前调到特校当校长,“校园无障碍改造后,老师们也增强了无障碍环境的意识,课堂上会跟学生们交流;学生们在校园体验到无障碍,毕业后进入社会,也学会从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角度考虑自我需要,而不是一味觉得自卑”,金宏文觉得很惭愧,直到实施校园无障碍改造后,他才意识到这点。

“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人观念的改变,其示范性与带动性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三星企业社会责任事务局总监孙贵峰谈及,最初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合作项目进行讨论时,就希望能为中国的特殊教育做贡献。“特教学校在2012年获国务院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被列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场所之一”,“我们也向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请教咨询,获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下,目前一些省份特教学校校园的无障碍改造相对薄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国际合作部部长范谙讲述项目的由来。

不单是一些省份特教学校的无障碍环境相对薄弱,2017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全国102个城市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低,被占用现象普遍存在,普及率仅有40%,甚至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卫生间普及率不及20%,“高使用率低设置率”。

无障碍建设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被提到国家议事进程。

198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发出社会环境无障碍建设倡议,开展了试点改造,并在当年进入人大提案和政协建议;1989年,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编制颁布实施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这一规范标志着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走上正轨。此后,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获国务院通过,同年《无障碍设计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民航、铁道、信息产业也都发布实施无障碍规范,盲道、轮椅坡道等内容被作为强制性标准条文。

这无不说明,无障碍环境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已在依法全面推进。然而自第一部规范颁布,至今已快30年,无障碍依然障碍,原因何在?

搜索相关报道及研究,其原因都是可想到的:

“法规问责软,条款多是倡议和鼓励,缺少切实有效的惩处措施”;

“无障碍建设配套性、系统性不够,新旧不衔接,有点无线,有线不成面,使用频率不高”;

“施工单位责任意识和施工人员缺乏认真态度”;

“无障碍设计失范,建筑设计师处理政府决策、管理部门执行力度和使用者三者协调性关系方面存在问题”;

“重建设轻管理”,“轻管理”在于“运营、维护、监管成本高”,成本高的原因又在于“残疾人人少”,导致目前无障碍建设处于“少数人关注、多数人观望、个别人无视”。

纵观原因,几乎上至法律,下至施工人员,都失责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有人就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本就是跨部门跨领域的交叉合作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作,上到意识,下到细节实施,只有环环相扣,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体验感”,这就注定它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盲道是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很多地方却形同虚设,障碍重重。《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全国102个城市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低,被占用现象普遍存在,普及率仅有40%。(图 CFP)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环境的无障碍已不再只是少数人的需要,也不仅仅是残疾人的需要,推着婴儿车的妈妈需要使用坡道,手提重物的年轻人需要使用电梯,城市的老旧小区也正在面临“老人上楼难”的问题。那些腿部骨折的病患会更切身地体会到,社会的障碍环境,在造就他的“残障之感”。

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吕小泉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2022年冬残奥会的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他见证了我国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在2008年的飞跃,“随着中国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我国未来的无障碍建设会有更进一步地飞速发展”,“残障领域最初作为社会无障碍建设的发起者,在将来,也会是有利促进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厕所达到什么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