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出生的人,小时候读初中那时候班上风气怎么样,是不是跟95后一样,班上脏话满天飞?

无意中看到的,转来的,其实每个人都知道银行这样,但就是改变不了,都说网络力量大,能不能让那些定规则的好好看一看。

一位95后银行柜员的辞职报告,12条辞职的理由,真实又扎心……最后她说,“见到你有多么期待,离开你时就有多么干脆。”

我入行已有半年,感谢行领导和各位前辈的教导和照顾。在这半年**行里给与了我许多机遇与挑战,也给予了我很多不可磨灭的回忆,使我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必须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学到工作以外处世为人的道理。所有的这些我很珍惜也非常感激。但是,因某些原因我不得不提出辞职,结束彼此的劳动雇佣关系。

01、业务流程极度繁琐

似乎领导都是没有用过网点里的机器,而误以为业务办理慢是柜员手速达不到要求,所以才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意图加快柜员自身的速度。

根据几个月的上柜经验来看,绝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机器卡顿就是被远程授权耽误了时间。

我理解贵行从风险的角度考虑才设置这些步骤来最大程度的分散风险,可是制造规则的人永远不会站出来为我们这些小柜员发声,我们受苦受累又受客户不理解的气,却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有错,真是荒谬。

02、考核制度违背人性

各项限制过多,服务准则要求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站坐立行,除此之外,还会规定物品摆放的位置,使人本性中的活力与创意被扼杀。

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个老头一样,被体制化久了无法适应外界的社会而选择自杀,贵行对人进行的约束与扼杀是无法用金钱等有价物进行量化的。

03、防员工胜过防外贼

所有的本行账户都被监管,有什么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间的转账都会被监控并调查

护照通行证全部上收,想出去旅个游度个假(前提得有假)要走十分繁琐的手续,费时费力十分影响出行的心情。对外说要保护客户的隐私,对内员工变成透明人。

04、任务规定不切实际

为了制造虚假繁荣而忽视经济自然规律。众所周知,经济周期都是有繁荣衰落,而贵行规定的任务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年都要有增量,这科学么?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下任务,罚的都是员工,很多任务完不成,最后只能自己买。

05、工作性质消耗人脉

工作没有不累不辛苦的,但是总能够给亲朋好友提供点东西。

医生辛苦吧,但是谁都愿意结交一个医生朋友;民警辛苦吧,但是结交个警察朋友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愿意吧;教师公务员亦是如此。

换过来想想,如果有个银行基层员工朋友,能给人际交往带来什么好处?

存贷款利率优惠?抱歉支行行长都不一定有这个权限。金融理财建议?很多都是话术,不是多么有技术含量的内容。反倒这个银行基层朋友会经常发一些营销性质的朋友圈找你办个信用卡ETC贵金属理财等等。

关键是不同银行的产品都已经同质化了,你愿意办很多信用卡么?你高兴拆了A银行的ETC去装B银行的么?

人际交往讲究互惠互利,而银行基层员工基本上只能消耗人脉,却没什么提供帮助的。说实话还不如超市售货员,说不定还有能给你便宜几块钱的权限。久而久之,亲朋好友都敬而远之才是最可悲的。

06、工作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我虽然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但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的聊天使我有一种本能的抗拒。

性格里的趋同性使我不愿意强迫别人,当遭到别人的拒绝时,很反感死皮赖脸的纠缠,不是拉不下脸,而是内心不愿意强迫。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上班前的我是个多么敢爱敢恨的小孩,上班后,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

07、经常被客户秀下限

有脑子不灵光怎么解释也听不懂的,有品行恶劣找茬欺负人的,有讹钱诈骗的,甚至有贪得无厌想搬光礼品区的。

因为贵行工作性质和要求,不能给这些人相应的制裁,却让自己的员工不断接受这些人的“洗礼”,这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潜在且巨大的创伤。

08、晋升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

我了解过转岗,设想过领导的生活。但很不幸,没有一个是让我向往的。运营主管每天一堆杂事缠身,还要解决我最厌恶的投诉。营销副行长就更不用说了,我最讨厌推销。二线有闲又有钱的办公室工作永远轮不到我这个人尽皆知的刺头。所以我的上升通道被主观又客观的堵死了。分行的工作机会更不用想,至于总行,洗洗睡吧。

09、不愿意被驯化成办业务的机器

柜台最擅长的就是抹去自己所有的意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办业务的机器,时间越长被驯化的越接近机器,久而久之失去了所有赖以为生的技能,只能乞求在这里混口饭吃。

这样就把主动权完全交给银行,无论行里怎么决定都只能接受。或许领导会告诉自己还有希望,但只有自己知道有多渺茫,为了一个虚无的希望浪费宝贵的一生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毕竟站着挣来和跪着乞来是两种东西。

三餐不定,憋尿憋便,没有午休,早起开没有什么意义的晨会,业务考试时不时还要来占用自身宝贵的休息时间。

我工龄较短,形成的健康威胁有:抑郁暴躁,心绞痛,便秘,肩颈痛。网上甚至曝出有40岁女柜员猝死的案例。

11、一线干久了心理变态

搜索过怎么报复人,并把欺负我的人全部记录下来,但基本没条件实施。面对社会上其他人,充满怀疑和恶意,容易生气吵架,负能量爆棚,感觉再这样下去负能量会压死我,也会压死我的爱情,相信贵行不管赔女朋友吧。

同样都是干银行工作的,同样都是服务行业,在一线上冲锋陷阵的战士在寻求后方(办公室)支援的时候,容易问题被拖延忽视,我只是见到过这种情况并不想深究背后究竟为何存在办公室比网点高人一等的官僚做派,我也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只能改变自己。很奇怪为什么一个要通过市场竞争来盈利的企业会存在如此严重的官僚体制,给人一种很别扭的感觉。

在工作期间自己也思考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在最后一次的书面交流上也不妨一吐为快。

为什么每年银行招录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图什么?图他们的天真,图他们的背后。

我想每一个像我一样走进银行的毕业生或多或少都想过把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然而...也许柜员生涯监控下的不自由,僵尸般客户的繁忙,会让人对工作产生厌烦,但真正对这份工作失去希望的还是银行对员工资源的无限榨取。

在银行眼中每一个毕业生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群体,每个家族群体都可以通过银行向毕业生施压榨取资源。

对于官二代富二代就不提了,而作为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帮助性存款终究会撤离,周边的资源也会枯竭。厚着脸皮在亲戚家族面前游说,在同学聚会中一次次推销,渐渐发现工作怎么把自己变成了这样...希望我是自作聪明吧。

也不是没有想过银行的好处,十分稳定的工作,十分稳定的收入和五险二金,看似体面的工作(家人吹牛时用)。

我也知道离开了银行,自己会失去这些,毕竟转行穷三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意识到时代在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的兴起,国有银行这个巨人已经开始了拖起自己生锈的脚开始了艰难的改革,这么庞大的体制要改革要创新,上层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又要做出改革的样子去迎合国家和市场的风向,那我们这代人势必会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不知去向何处。

比喻成巨轮在风雨中前行,那么我们这些站在栏杆旁的基层员工是最先被波涛海啸击打产生的摇晃而落入水中的人。

只有两条路,要么拼了命的往船舱挤,要么自己有尊严的跳入海中。

船舱里会很安稳舒适,但活动面积却只有一亩三分地,失去了领略大千世界的机会,终日处在自己的一个小舱室内见不到初升的太阳。

海底可能有鲨鱼会将自己吞噬,也可能有美丽的海底世界等着自己。

而我,选择跳入海底,再也没有回头路。

见到你有多么期待,离开你时就有多么干脆。

谢谢**行,让我知道自己是谁,祝各自安好!(请不要再进行什么离职员工调查,我过的好不好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不用挑我出来当例子教育想离职的员工,有本事自己留住人,小心我告你侵犯隐私!)

}

我觉得喜欢一个主播没什么问题,毕竟人是有感情的。人总是会被具有人格魅力,外表吸引力的同行或异性吸引。而主播由于身处聚光灯下,各种魅力和吸引力可能会被相应的放大。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你一直看着他(她)的时候,就算是一点点的优点,也会被你无限的放大,在你眼中熠熠生辉。如果说是真的疯狂到喜欢,以至于爱上一个主播的程度。

首先第一点要考虑的是,你真的了解这个主播吗?就我自己而言,我直播的时候也会有水友经常跟我说,青蛙我好喜欢你,我要和你在一起,可能这只是开玩笑,但是我确实会很认真的回答,因为你真的了解我吗?我在直播上你可能觉得很喜欢我,但是真实的我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吗?说不定我平常不直播的时候是个喜欢对小事情斤斤计较的直男癌呢?也许我平时直播时间太长,无法陪伴你呢?所以我建议先了解清楚,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情感更加理性和负责,不要仅仅只停留在浮于表面的事物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和一个你素未谋面的人去厮守终生。

第二点就是,你和这个主播有没有发展的可能,他(她)喜不喜欢你。由于直播是一项单对多的交流形式,你只是从作为观众的角度去了解了主播,而主播却无法了解到你。想要从喜欢发展到真正的恋爱,需要的不是单方面的喜欢,而是双方的喜欢、了解、认可等等。然而只能单方面的了解主播,却无法让主播有了解你的渠道,就很难将喜欢发展到恋爱这个阶段。而单方的喜欢,只要不给主播,不给他人带来困扰,将这份喜欢放在心底里,成为自己心里的一种美好的愿景也不错。

第三点就是,其实我说了这么多,你要真的喜欢他,那我再怎么给你建议也没用,如果真的喜欢,就放手去追吧,去创造让你和主播有相互了解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给你周围的人,关心你的人带来负担,也不要给你喜欢的主播带来负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儿上初中脾气大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