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专修学校的师资力量怎么样?

01.西南大学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南大学科研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30%以上,获"973"课题、"863"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30个,出版专著60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130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余项。

西南大学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南大学2017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往年,具体分数线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02.西南大学招生要求

1、有严重先天性循环系统疾病者不宜报考;为学生今后就业考虑。

2、招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优秀,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3、招收热爱学前教育专业,有从事幼儿教育和早期教育意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身心健康的学生。

03.西南大学师资力量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余人。专任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学部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重庆市“两江学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3人,重庆市百名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0余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

}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是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教育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较高的教师职业素质,了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前沿和动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具备从事中学体育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

2019年,湖南工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获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该专业先后获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该专业的《田径普修》获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运动技术教研室”获湖南省“优秀教研室”。教学成果《“体育文化人”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与《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三双四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先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专业还拥有“运动促进健康”、“人体结构与运动机能”、“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诊断”及“体适能康复”等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质量在湖南省名列前茅。

1、形成“需求导向、系统育成”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依托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坚持“需求导向”,恪守“以本为本”,持续深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念,立足学生需求多样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创新提出了“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的“三双”人才培养定位选择,以此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设计,推动学生培养过程的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双证融通、一专多能。

2、推行“循序渐进、梯度培养”的学程分段实施方案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知识、能力与素质形成规律,将四年学习学程划定为通识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一年级的通识培养阶段侧重人文素养培育,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拓宽与人文知识积累;二年级的专业培养阶段侧重学生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同步培养与提升;三年级后,根据学生的择业意向和个性需求,实施两年的考研、就业、创业等多元培养。

3、重构“素质先导、能力本位”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系统构建与“三双”培养和学程分段相匹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多学科覆盖和融合的通识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的拓展、见习实习的组织,集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学科型、术科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一体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运动技能;将教师资格证、各类裁判资格证的取证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并组织考证强化培训。

4、建立“三类课堂、一体贯通”的全程学训结合平台

以“金课+平台+实践”有机组合为抓手,推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培养的全程衔接。第一课堂突出“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线上+线下”结合,广泛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组织方式变革。第二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能力培养,通过打造学生社团、阳光体育、教学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平台,系统推动学训结合。第三课堂突出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通过与23家合作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培养基地和与株洲市建立重大体育赛事联动组织机制,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培养体系。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4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含在读)21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0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0项。出版专著教材25本,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2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竞赛等奖项20余项。

1、构建“一方主导、多方协同”的课程评价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机制

建立学生网评、同行互评、督导会评、学院点评“四评结合”的评教体系,提高评价的公信度和系统性;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推优评先、二级分配等紧密挂钩。

2、建立长效跟踪调查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协同跟踪反馈

建立毕业生质量长效跟踪调查机制,持续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综合评价;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毕业生数据库和毕业生长期监测、反馈点,形成“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协同、动态跟踪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制度。

学校现有运动场馆总面积达4.745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场馆面积1.4951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2506万平方米。其中,有体育田径场3个(含400 米标准塑胶田径场1个)、舞蹈房4个、体操房2个、田径馆3个、武术房2间、排球房2间、乒乓球室2间、健身房2间、形体练习房1间、篮球馆5片、跆拳道馆2个、网球场7个、门球场1片、健身路径1条。

通过学校专项投资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等途径,本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总投入达1550万元,现建成了由“保健按摩室”、“国民体质测试室”、“体适能测评中心”、“理疗康复室”、“健康测评与管理室”、“运动生理实验室”、“心理实验室”、“力量测评与训练室”、“运动解剖室”、“低氧室”、“运动生化实验室”构成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使用面积为34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448台(套)。

1、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稳步提高

近三年共培养毕业生449人,就业率分别为 91.89 %、92.31%、94.44%;专业对口率保持在50%左右,主要流向中小学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岗位;考研同学的数量逐年增加,考研录取率达20%以上,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一流院校的研究生比例逐年升高。

2、学生的参赛成绩优异

在全国举办的田径锦标赛、足球比赛、跆拳道比赛中,先后多人次获得冠军;在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竞赛中,连续三届获团体总分一等奖,2017年更是获得团体总分、基础理论总分和运动技能竞赛总分3个一等奖;在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先后有多人获一、二、三等奖;在湖南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也先后有多人获奖。

本专业建立了以走访调研、问卷调查、质量回访为主要形式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根据近三年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养满意度达97%以上;对毕业生专业能力满意度达91%以上;对毕业生职业胜任、职业发展能力满意度分别达91% 、93%以上;对毕业生整体满意率达95% 以上。

今后,我们将更加高度重视,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放在是否能引领我院其他两个专业建设的高度上,强化责任感、危机感,扎实做好建设工作。我们将对照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指标体系,结合目前我院专业建设情况,对照建设标准,查找问题与不足,列出问题清单,采取有力措施,逐项整改,推动我院本科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育成专修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