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有做工业机器人的吗?

2020年10月20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化智能技术产业基地项备案。

详细地址: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城

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建设规模:本项目拟用地30亩(20000平方米),建设内容数字化智能研发中心、特种机器人车间、5G工业云盒车间、5G双功智能电表车间、VR/AR终端车间、仓储仓库、综合服务楼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60400平方米,其中数字化智能研发中心8000平方米、特种机器人车间10000平方米、5G工业云盒车间10000平方米、5G双功智能电表车间10000平方米 、VR/AR终端车间10000平方米以及综合服务楼10000平方米。本项目新购置自动输送线、机器人、积放吊线、转塔冲床、剪板机、折弯机、自动焊机、自动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共计125台(套)。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套特种机器人;4.6万件5G工业云盒,10万件5G双功智能电表,5000件VR/AR终端等生产能力。

建设单位:赣州市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

开工时间:2020年;

竣工时间:2022年。

来源:江西省投资项目备案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 将及时 删除 一The end一

}

3月17日,赣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要积极研发智能翻译、智慧供应链管理等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加快发展安防摄像头、智能网联汽车、探矿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装备制造。

大数据是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在对产业生产方式、运行模式、生态体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年)》和一系列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规划文件,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部署,加快建设“数据强国”【1】。

目前,赣州市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赣州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把握大数据产业所带来的时代机遇,尽快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促进赣州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赣州市工业升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江西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西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江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等省级文件,以及《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赣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年)》、《关于加快我市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市级文件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赣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分项规划,规划期为2019年至2023年。

1、大数据成为发展新动力

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大数据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可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2、大数据成为重塑竞争优势的新机遇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

3、大数据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4、大数据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物联网感知数据、云计算存储计算数据、移动互联网互动使用数据,形成云雾边大数据计算服务体系,深度学习、大数据图模型和图挖掘、异质网络挖掘等面向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算法大量出现,大数据智能超算中心将成为智慧城市计算核心,“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服务”的大数据模式业已形成。全球范围内,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升大数据服务产业能力,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5、国家和兄弟省市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大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将驱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培育发展。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各地共推出大数据发展规划、计划、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超过百份(其中上海、重庆、天津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大数据发展规划和计划),全国成立省市级大数据管理局等机构近30个,建立大数据交易机构近30家,在建大数据产业园区80多家,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超过10家。预计到2020年,全国大数据核心产业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将带动的融合应用和关联产业产值达5-8万亿元。

赣州市位于珠三角、长三角、海西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皖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的几何中心,是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过渡的核心地带。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为赣州市加快承接东南沿海大数据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条件,并为赣州市加强与周边区域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赣州市资源优势突出,富集的矿产资源为赣州市延伸发展大数据相关电子元器件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基础,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用地,40多所本土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校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供给基础。此外,赣州市是苏区文化的发源地和客家文化中心,以及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文化底蕴深厚,为赣州市加强大数据人才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稀土冶金、特色农业大数据等领域提供先发优势。

2、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赣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已基本建成了有线与无线广泛覆盖的信息基础设施,光宽带实现城区、乡镇和行政村100%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达到72%。4G网络实现县城、乡镇、交通干线的连续覆盖,完成全部行政村村委会、16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的覆盖,4G网络覆盖达到99%。5G网络建设全面加速,第一批5G基站开通,迈出5G信息时代的关键一步,创建5G应用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全面展开,信丰5G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5G研发中心、5G核心部件制造中心、5G检测中心,预计2019年底竣工投产;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建成,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无线互联网服务。

3、数据资源建设初见成效

全市数据资源建设取得初步成就,完成了市政务大数据交换平台(一期)建设,可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目录展示和内容交换。共梳理全市业务系统188个,政务信息资源2838项,共接入数据5000万条,地理空间数据1.2T。依托市政务大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了综合人口库、综合法人库、电子证照平台(电子证照库)、地理信息库等“四大库”,为实现多部门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提供支撑。同时,随着城市管理、治安防控等应用的展开,底层数据不断集聚。“天网工程”的视频监控系统采集了大量重点治安防控区域的图像与视频数据;水利信息采集系统现已形成省市县三级网络覆盖,28个网络节点实时传输相关语音图像数据;此外,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系统也正在加速积累海量数据资源。

4、“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赣州市作为首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稳步推进。有国家贯标试点企业14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2个。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建设赣州特色产业(众服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赣州市工业(稀金能源管理)云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2018年共评选出6个智能工厂、20个数字车间项目。于都赢家等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国泰特种化工智能制造项目列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章贡高新区被评为“江西省智能制造基地”。此外,赣州市建立了“一对一”挂点帮扶机制,依托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企业精准帮扶APP平台、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实现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帮扶全覆盖,企业帮扶取卓有成效。

5、信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赣州市积极承接技术转移、打造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设备、电子信息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和软件服务业”等七大类别产业集群,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其中,大数据采集相关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相关电子制造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赣州市软件产业稳步发展,软件产业孵化园集聚了科睿特、网联科技、福雷斯科技等30余家软件企业,其中符合享受国家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企业9家,实现了软件服务业从无到有再到集聚发展的跨越。此外,赣州市政府以大数据和云计算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赣南数据湖项目的带动牵引,逐渐形成了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信息产品供给的软件产业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6、政务民生应用效果显著

赣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于“赣州通”App推动智能交通、绿色农业、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智慧章贡在居家养老、家政公司、教育医疗、服务社区等方面建设成绩突出;赣州市“市民卡”,涵盖多地公交、社区门禁等功能,通过市民银行、医疗等动态数据,驱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此外,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在教育领域,赣州市通过实施“三通两平台一园四课堂”【2】,搭建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教育专题、名校名师、优质教育等课程,构建智慧校园;在金融领域,赣州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的成立,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金融科技、新金融等新兴业态监管能力。

7、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赣州市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年)》等国家层面大数据产业发展系列文件为赣州市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了战略指引。此外,江西省将赣州市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点区域,《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优先在赣州等地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支持赣州市章贡区等地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赣州市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成立了市信息化暨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几年赣州市推进大数据开发和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赣州市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大数据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面临新旧轨道变换,涌现出一批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融合创新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这将带动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构建新格局,进而推动大数据新技术、新模式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产品、服务加速迭代更新,助力赣州市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2、转型升级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关键契机

赣州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着推动制造业、健康医疗、旅游、工业、农业、环保等重点领域经济提质增效以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任务,也面临着提升政府和社会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务水平的社会改革转型需求,这为赣州市加快推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提供了重要契机。发展大数据产业必将成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必将迎来重大发展。

3、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带来市场空间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布局调整和梯度转移趋势日益凸显,为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提供关键机遇。赣州市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凭借自身资源、要素等优势具有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实力,这将推动赣州市电子信息制造、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赣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机会。此外,依托赣州市在医药、稀金、家具、新能源汽车、物流等领域的产业优势,赣州市承接优势领域产业转移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层次将显著提升,为赣州市大数据应用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4、振兴苏区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战略机遇

赣州作为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肩负着落实和引领赣南苏区振兴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加快重塑赣州市城市发展综合竞争新优势的历史征程已全面开启,赣州市将迎来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大数据以其特性能够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公平普惠和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的技术基础,在推动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将分享城市能级提升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

1、思维认识和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社会各层面对发展大数据的重要意义认知度不够高,部分政府部门大数据思维的认识相对缺乏。赣州市在大数据开发管理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统筹调配,尚未建立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大数据治理体系,面向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信息孤岛普遍存在等问题。

2、大数据支撑基础和服务能力薄弱

赣州大数据基础能力相对发达地区和城市差距较大,主要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不足、企业技术研发队伍不整齐。赣州本地本科院校较少,中高端人才引进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赣州基础大数据人才培育不足,综合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数据科学人才【3】,以及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更加紧缺。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公共计算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发展需要。

3、产业规模小和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赣州缺乏贯穿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服务产业链的大数据龙头企业,缺乏重量级大数据行业应用企业。本土企业虽然涉足大数据的各个领域,但规模都比较小且发展不均衡,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合作能力相对较弱,大数据产业链还不完整。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呈现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低、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的“两低一高”的产业现状;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较低,存在软硬发展不均衡问题。

4、大数据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赣州大数据金融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作生活环境等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涵盖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大创新创业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大数据相关联盟组织,数据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不利于大数据产业良好生态形成。各部门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主要依托市场运作的单一模式,资金供应模式多元化程度较低,投融资能力存在短板。大学、科研机构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数据科研工作不多,大数据企业总体来看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缺,有待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研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速推动大数据汇聚共享、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提升大数据技术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大数据安全保障,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大数据生态体系,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全面深度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大数据产业发展定位

赣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定位依托赣州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推动赣州市建成国内知名的大数据创新高地和服务门户,努力建设“云上虔城,数据红谷”,成为辐射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赣州大数据产业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四大平台”进行布局,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数据集散服务平台、融合应用示范引领平台、大数据硬件生产平台、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全力构筑赣州市城市发展新优势,助推赣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加快进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二期项目赣南数据湖科创园建设,承接国家“数据援赣”【4】对口支援项目落地,运用区块链和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打造安全可信的数据环境,推动区域政务、民生、企业等各类数据资源的汇集和统一开放,建成国家重要的数据管理与服务枢纽。构建开放式的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中心,开展辐射全国的大数据容灾备份服务和行业云服务。

――融合应用示范引领平台:依托各区县的发展基础与自然禀赋,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在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和工具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行业大数据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医药大健康、稀土原材料、区块链金融、智能制造与物流、家具等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和深化应用,形成以章贡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创新区、赣县冶金业大数据应用创新区、赣州经开金融服务业与智能制造创新区和南康数字商贸与智慧服务功能区“四区”为核心的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引领平台。

――大数据集散服务平台:以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和章贡沙河软件园为依托,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和应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特色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努力将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和章贡沙河软件园打造成为承接东南沿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大数据服务外包【5】的主平台。

――大数据硬件生产平台:立足赣州市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以龙南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以及赣深高铁沿线电子信息产业带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高端高值环节,做强大数据相关智能硬件行业领域。面向珠三角、长三角,放眼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积极主动探索在产业转移中与目标区域的合作机制,打造赣州市成为国内承接大数据相关智能硬件产业转移的创新标杆。

――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借助赣州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培育大数据创业创新主体并为创业者或团队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依托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规划建设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并将其打造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区。

1、政府主导,培育市场

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构建数据管理能力强、数据汇聚质量高、流通共享充分的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大数据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

2、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加强战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对全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行总体规划,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带动。以需求为牵引,选取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重点领域的应用、服务和产品重点突破。

3、全球视野,创新驱动

坚持开放创新思维,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吸收国际先进大数据资源管理理念,引进国内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应用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4、应用牵引,产用结合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发展大数据的服务和应用,在医药大健康、稀土原材料、区块链金融、智能制造与物流、家具和脐橙等赣州市优势产业领域以及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赣州市经济发展关键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引导和组织企业横纵结合,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

5、规范有序,保障安全

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立健全大数据推进和监管体系,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等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强化产业发展监管,维护大数据市场有效性和公平性。聚焦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加强大数据安全评估和防护体系【6】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7】能力,推动安全保障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到2023年,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从数据集聚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管理、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大数据价值潜力大幅激发,成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创新引擎。全市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万人,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2万个,支撑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8】建设。

――数据资源高效汇聚。大数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现大范围、深层次的大数据集成汇聚与互通共享,成为国家重要的数据资源集散地;科学、完备、可行的数据共享流通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建成赣州特色大数据治理体系,政府大数据资源汇聚基本完成;建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中心、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等区域基础工业数据资源平台。

――融合应用繁荣发展。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和城乡治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广泛应用,算法库、知识库、模型库、参数库、专家库等大数据分析工具库基本建成,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支撑体系逐步成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优质、低成本的数据服务,培育3-5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发展。

――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增强。集聚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产业主体,大数据软硬件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政务领域、公共服务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应用不断深入,集大数据硬件、重点行业大数据、大数据支撑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可满足国家和行业重大应用需求的大数据软硬件产品,数据服务类企业繁荣发展,产业支撑基础坚实,创建一批推动大数据集聚发展的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平台。

――治理体系保障有力。大数据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等基础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大数据自主可控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大数据安全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和加速推广。

(1)2019年-2020年:强化市场主体培育,要素快速聚集期

土地、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集聚效应明显,成为国内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国家基础信息资源战略备份基地示范,赣州市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向云环境迁移率超过85%,本地企业入云率超过70%。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8000个。大数据相关法规制度、产业政策等不断完善,建立赣州市大数据采集、管理、共享及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招引、培育大数据企业不少于70家,收入超过亿元的大数据企业15家。大数据产值达到100亿元。

(2)2021年-2022年:扩大产业服务,应用产业创新发展期

完成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集聚不少于150家国内外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培育年业务收入达到5亿的企业8家,2亿20家,1亿50家,支持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引进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500人,形成7000名大数据产业专业人才梯队,吸纳就业人口1.8万人。大数据产值力争达到225亿元。

(3)2023年:产业服务普及,新业态爆发期

政务、民生、产业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大数据示范应用带动效应显著,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生物制药、稀有金属新材料等支柱产业提速发展,在电商物流、红色文创、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催生一批新业态。集聚大数据企业超过200家,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注:2018年大数据产值测算方法:2018年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为540亿元。大数据产业在赣州市处于起步阶段,此处设大数据产业规模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占比约为8%-10%,得到2018年赣州市大数据产业规模约为43亿元-54亿元,此处使用50亿元作为2018年大数据产业规模。

(一)加强战略研究与技术研发

围绕“数据援赣”战略落地,依托赣州数字经济研究院,协同国内外专业机构,深入开展赣州市发展大数据战略研究,提出赣州大数据发展战略体系建议,提出国家大数据引进和储备计划;完成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引进方案、实施办法。研究政府数据资源开放的具体机制和具体应用细则,提出政府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技术方案和制度措施的建议;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建议;研究大数据模应用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出推广建议,跟踪国内外大数据发展动态。

2、大数据综合技术研究

围绕“数字兴业”战略落地,政府引导、企业指导,开展空间地理、国土资源、生态环境、政务、平安城市、防灾减灾、健康医疗、交通旅游、终身教育、“一带一路”、长三角经济区等行业领域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支持工业、农业、金融、新能源、稀土、扶贫、水务等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大数据开源软件、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深度学习、大数据智能、智慧引擎等技术和软件工具的研制;鼓励各类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制;支持大数据智能超算中心关键技术研制,大数据公共领域关键技术研究;鼓励物联网、雾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网络传输技术研究;形成赣州特色、国内行业领先的大数据应用技术。

3、大数据自主可控和惠民服务体系研究

围绕“网络强虔”和“信息惠民”战略落地,重点支持数据获取软件工具、数据自治开放技术与管理系统、数据资源储备中心管理系统、数据资源分级管理技术的研制;重点支持数据开放中涉敏涉密数据的安全保护机制和技术的研究。支持区块链、数据溯源等数据资源安全技术研究;支持大数据安全可靠规范研究,支持大数据安全保障服务框架体系研究;深化研究大数据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应用环境、融资环境、创业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等,研究提升大数据意识、发展数据文化方法理论,营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研学氛围,推动大数据与赣州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造福城乡居民。

(二)加强产业发展能力建设

1、大数据存储能力建设

按照承接国家级大数据存储和容灾备份的“T3+”高标准要求,重点建设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储备和承载能力达到EB级。鼓励所有领域谋划大数据资源建设,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健康医疗、旅游文化、国土资源等国家大数据资源分部,积极谋划交通、安监、环境、气象等国家大数据资源分部;重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农业和林业等大数据资源储备。

2、云计算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整合全市分散的云计算软件和硬件资源,加速赣南数据湖项目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服务资源的统一建设,充分满足赣州市城市级别的业务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需求,支持各单位、各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向云迁移,为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及国家“数据援赣”服务体系等做好支撑。

3、大数据开放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完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整合现有赣州市政务大数据交换平台和人口、法人、信用三个主题库,为赣州数字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支撑,为赣州智慧城市应用发展和基础数据沉淀治理提供有力保障。以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基础数据为支撑,建设一系列数据应用系统,形成固定数据资产,具备数据对外服务能力,实现数据开放服务运营。

4、大数据硬件基础建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机器人仿真做毕业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