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金属3D打印技术应用:AFM探针?

在IC芯片、生物芯片工程、微纳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光刻技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利用微纳光刻技术与增材制造的原理,开发的微结构3D打印技术是一项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由于其工程应用性强,领域跨度大,对未来先进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功能器件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已有的3D打印技术在打印精度、幅面上仍难以满足高精度器件的研究与应用需求。例如,针对生物应用领域,3D 打印技术仍未有效解决打印尺寸与打印精度不能兼顾的难题。

1为打印用于组织工程领域实现载体支架打印。3D打印技术为生物科学研究和医疗诊断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3D打印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也面临不少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打印精度和打印幅面无法满足应用要求。

μm的3D结构打印,然而,由于其单束串行打印模式,工作效率极低,幅面小(数百微米),达不到高精度生物芯片的研制的要求。另一方面,基于紫光投影的光固化立体造型技术,受限于现有浸没型打印模式、光学投影系统分辨率与数据处理的影响,打印的横向精度(特征尺寸)大于60微米的结构,难以满足生物芯对微小结构、较大面积的制作要求(参考文献1)。因此,高精度微纳3D打印系统虽有很大市场需求,却一直是未能攻克的难题。

       苏大维格研发团队利用在大面积微纳直写装备、大数据图形设计与处理、R2R纳米压印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将微纳光刻光路系统应用于3D打印的光学结构中,将3D打印系统的横向打印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不同于以往立体光固化(SLA) 3D打印机,被打印物体均是浸没在胶槽中,纵向打印精度由光斑聚焦深度决定的方法(参见图2,参考文献1),横向与纵向打印分辨率都低。

       团队发明了“涂层-曝光-分离”的新的打印模式,获得了更高的纵向(分层)打印精度。 团队开发的逐层涂布,逐层打印微结构的光固化分离的新型SLA 3D打印技术,使3D物体纵向打印精度显著提高。攻克了以往SLA 3D打印机,后继打印层过程对已打印层有较大影响的共性难题。研制的“微纳3D打印系统Multi-μ 3D Printer”,可打印极高精度的微3D结构。横向精度(特征结构)5μm-25μm(投影分辨率1微米),纵向精度(层厚)2μm-20μm。3D打印的测试结果如下图3:

横向结构测试:锥状顶5微米,底50微米,高150微米

层厚测试:最小层厚2微米

空心柱测试:壁25微米,高180微米。侧壁光滑清晰,共焦显微镜拍摄

空心柱开孔测试:孔边长50微米;渐变3D打印样品(右)SEM照片

3 微纳3D打印的测试样品

       如用于细胞检测的高深宽比的微柱阵列等各种生物芯片(下图)和通常方法不能够实现的微纳结构的3D打印。

图5 生物芯片结构示意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难的3d立体金属拼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