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下北京购物逛街去哪买珠宝首饰选择更多一些?

2)关注对方的情感,必要时实施情感补偿;

3)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动机;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笔记

1. 可以用一些无形资产去作为交易的筹码,而这些无形资产通常是对方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是任何方面,不单纯是在交易上,可以是其它方面。

2. 当不知道对方需求的时候,可以去猜测,如果猜错了,对方很可能会向你透露真正的需求,如果猜对了,对方会承认。

3. 谈判之前一定要多了解对方,了解得越多越好

4. 要搞清楚交易的东西对于对方而言有多大价值,而不要光考虑它对自己有多大价值

1. 双方的情绪大部分情况都对谈判双方不利,谈判只有在稳定和可预测的情况下才会更有效。

2. 威胁是最无效的策略,人们之所以使用它是因为缺乏谈判经验或谈判技巧。

3. 如何处理情绪问题以及如何对待情绪化的人:

  1)识别何时对方行事与他们的目标或需求相悖

  2)设法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和看法

  3)找出对方情绪、需求和目标形成的原因

  4)仔细思考你的谈判风格是否对形势有益

  5)进行情感补偿:让步、道歉、同情

  7)避免极端言论——极端言论只会让对方更容易情绪化

  8)利用第三方及对方委托人助你一臂之力

4. 让对方镇静的方法:

  1)让对方谈自己的情况可以让对方的情绪得以发泄或表达

  2)然后去猜哪些事困扰对方,对方往往会告诉你猜得是否对

  3)给对方提问题,对方闹情绪的经历就会转移

5. 找出接近对方的方式

6. 了解对方的个性很重要,不同个性的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

7. 不同个性的人有以下特征:

  1)积极进取、目标明确的人:结束谈判的理想人选,他们会确保交易的达成

  2)容易通融的人:往往更善于倾听,他们适合开启谈判,在和对方建立关系方面大有帮助

  3)容易妥协的人:适合处理紧急情况,他们能迅速作出决定

  4)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是出色的服务者,他们会考虑各方的需求。

第7章 【整理问题:谈判工具清单】

第8章【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1. 搞清楚对方属于哪种文化,如果不搞清楚的话,就无法入手去说服对方

2. 成见通常是因为无知而形成的,消除成见的关键是向对方提供有关个体特性的一些信息。

3. 改善关系的步骤:

1)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所发出的信号,这种信号包括谈论一些非商业性话题,如娱乐、体育运动、饮食以及音乐等。发出信号说明他们有兴趣了解你是否值得信任。

  2)公开承认双方存在差异。越坦诚越会赢得对方的信任。

  3)找一个出发点。接受对方的任何安排,无论事情多么微小琐碎,如座次的安排,应该点什么饮料等。

  4)如果对方或其文化中有令你产生好感的东西,不妨予以赞扬肯定。如果曾经观察过对方的文化,或者读过与对方有关的一些内容,你可以将此作为谈论话题,并询问对方你所说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才正确呢?始终对对方充满好奇心。

4. 当双方存在差异时,对方不一定期望你变得和他们一样,入乡不一定要随俗。

5. 要想跨越文化鸿沟,就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换位思考。

6. 与存在差异的对象进行谈判时,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同时要找到对他们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进行协助。

7.和那些与你有差异的人达成一致的步骤:

1)制定目标;找到共同的目标。找到共同的敌人以激起同仇敌忾之心。

2)运用逻辑将极端情况用画面展示出来:继续当前进程所招致的风险。

3)进行角色互换;对方是谁?对你的假设提出质疑;找出对方的梦想或恐惧。

4)听取信号: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5)找出会掩盖相同点的“噪声”(身体上的、语言上的、风格上的)。

6)明确指出并尊重真正的差异。

7)找出准则:对方的规范以及合理的规范。

8)对不当行为当面予以指出,找出自己的弱点。

9)坚持用证据证明所有观点。

10)要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只关注可控制因素。

11)作决策之前先进行咨询:让对方参与决策制定过程并征询对方的建议。

12)找出所提建议生效的先例。

13)坚持找出具有创造性的选择方案。“这是唯一的办法吗?”

14)寻找隐藏着的动机。制定激励措施改变对方。

第9章【如何在工作中争取更多】

1. 面试的时候雇主给予你的态度,将会是入职后工作中表现出的最好的态度(上限)。

2. 想要在工作中获得更多,要注意降低对方可感知的风险。

3. 找出对方脑海中的想法和观念,深入了解具体的情况,这是一种十分关键的谈判技巧。

4. 想要说服对方,可以按照这几个步骤入手:1)找出对方的需求;2)找出对方评估事物的方式;3)让自己的技能明确符合对方的需求。

5. 职场中的闲聊通常会变成重要的会谈,即使是在工作场合。

6. 要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因为人们更愿意与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一起共事。

7. 在利用准则的过程中,从对方那里找出先例十分重要“你曾经这样做过吗?”和“你曾经破例过吗?”应该成为你日常用语中常用的两句话。无论何时你想让对方破例时,一定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提出这种要求。这只会增加对方的成本,使对方更不可能答应你的要求。(如果你想让对方遵守他们的准则,你就要采取相反的行为,你要揭露他们处事不公、言行不一,周围的人越多越好。)

8. 在任何谈判中,要冷静下来,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并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极为重要。

9. 遇到下列情况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从第三方那里获得帮助:1)没有足够的权势;2)仅凭自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3)缺乏足够的可信度;4)与决策者的关系不够亲近;5)在情感上与情势之间保持的距离不够远。从本质上讲,以上这些都是建立统一联盟的技巧。

10. 第一选择应该是给对方提供一些东西以增进双方关系,而不是绕过对方。根据对方脑海中的观念图景调整建议是一个增进关系的好办法。

11. 一开始用一个小小的步骤将问题抛出来,而不要说自己被繁重的工作压垮,要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

第10章【如何在商场中争取更多】

1. 绝不能使自己成为问题的焦点,对方蛮不讲理并不意味着你也要蛮不讲理。

2. 在可能产生敌意的情况下,要保持态度友善,即使是在利用准则的时候。

3. 提出尖锐问题的时候,要用提问的方式,提问比陈述更有力量。

4. 要不断问问题,直到找出真正的决策者:那个能帮你实现目标的人。

5. 通过问问题和寻找信号来和对方建立人际关系。

6. 经销商会把优惠告诉你,尤其是如果你能做到一下两点:1)让他看到你们双方有可能建立;2)让他看到你有可能为其推荐新客户

7. 无论你利用什么准则,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人。要建立关系,尽量扩大谈判范围。如果某一销售员令你感到不舒服,不要从他那里买车,另外再找一个销售员。无论何时,只要有人企图向你推销附加产品,要求按批发价购买,之后你要对此进行核查。有些买方会对卖方的产品吹毛求疵以压低价格。这种方法只会贬低卖方,令他们对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可利用准则取代这种方法。

8. 尽量不要与对方争辩谁是谁非。

9. 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停下来稍事休息,重新部署之后从头再来。没有人强迫你非要在今天购买产品(或者作出决定),要把握谈判过程以获取更多。最后,你应该做的最明智的一件事情是:聘请一名已经离职(或已经离开经销商)的销售代表作为自己买卖的“顾问”。只需支付一两个小时的服务费,他们就能为你节省数千美元。要找到这样一个人也许并不容易,可四处进行打听。最终你定会获得回报。

10. 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如何战胜对方。

第11章【人际关系中的谈判】

第11章【人际关系中的谈判】

1. 越对双方的信任关系没有把握,所透露的信息就应该越少。

2. 要问自己:有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你对此已经做好防护准备了吗?

3. 就一段关系而言,最强有力的基础是一种基于情感的吸引力,这包括私人关系、信任感、相互需求、社会关系、共享经验以及共同的敌人。这些特征表现得越明显,人们彼此之间就越容易作出承诺。

4. 情感补偿是某种能令对方感觉更舒服的行为:一个同情、一个道歉、一个让步。它还包括各种无形的东西,如尊重、给对方面子、对对方价值的肯定评价。情感补偿还能减少对方的恐惧。恐惧会令人麻痹从而无法清醒思考。要想成功建立并巩固一段关系,就要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谈判减少对方的恐惧。搞清楚对方的恐惧是什么,从令对方感到恐惧的原因入手,带领他们走出恐惧。

5.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在所有的谈判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处理关系问题时尤为重要。提建议的时候如果步子太大,很多人会有一种受到威胁的感觉。尤其是谈判主题设计根深蒂固的信仰时,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去说服对方是必不可少的。

6. 无论是新建立的关系还是已存在的关系,要想使人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最迅速、最强有力的方法就是为大家找出共同的敌人。在商业关系中,合理的共同敌人包括:损失利润、损失时间、无法留住人才、没能抓住机会。在个人生活中,合理的共同敌人包括:怀才不遇、孤独、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7. 有时候,家人会因为工作或上学而彼此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离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争吵。但是,这类家庭真正需要的通常并不是见面时间,而是相处的美好时光。

8. 如果你正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找找和你有相同处境的人,一起解决你们的问题。

9. 在一段人际关系中,把对方了解得越清楚,说服对方的可能性就越大。了解对方有助于你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满足对方的需求。要点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知道对方的想法,要多问些问题,对方的回答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

10. 双方就利用的准则达成一致,这很重要。第一条准则不起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准则都不起作用。在利用准则处理关系问题的时候,语气非常重要。因为对方的准则应用于他们身上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语气冰冷甚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都有可能导致关系紧张。

11. 要想成功地处理关系问题,需要有强烈的同理心——关注对方的感受和看法——就像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一样。

12. 许多人会对这种情况烦恼不已:有人因为一件小事而威胁到整个关系,无论是在商场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你可以向对方指出这一点:“嘿,我们已经是少年的老朋友了,你真的想因为不顺利的一天就毁掉一切吗?”这样说有助于对方正确看待问题。

13. 要想让人们看到他们的行为无法令他们的目标得以实现,办法之一是令对方在脑海中设想他们正处于相应的情境中。大多数人的视觉感都不强,不足以真“看到”这种情景。如果对方能敞开心扉或有足够的耐心让你为他们描绘出这种情景,那上述办法通常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说服技巧,而且对处理某些特殊的人际系问题非常有效。

14. 在不会使自己成为问题焦点的情况下,需要对细节进行仔细检查。越是驳斥对方的言论,就会有越多的证据证明对方行为不当,你就越需要小心谨慎地处与对方的关系——如果你在意这段关系的话。将各项细节检查一遍尤其有助于解决金钱方面的纠纷。“我们买不起这个东西”是家庭中用以拒绝某项要求而惯用的种借口。好吧,你们真的核算过各项数字金额、并找出其他可行方案了吗?

15. 许多人问我有关谈判应该在何处举行,以及如何获取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力量。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思维方式,因为令对方不安会伤害到大多数关系(和交易。总之,成功的谈判者会直接指出对方的不当行为。一个更好的办法是利用令双方感觉更好的谈判场所来促使交易顺利达成。一场谈判看起来越像关系的一部,对方就越有可能将其作为关系来对待。

16. 在处理关系问题的时候,亲自和对方进行谈判始终是最佳做法。谈判议题越棘手或越容易导致情绪化,亲自就此进行谈判就显得愈加重要。当学生以电子件的方式要求我在某事——工作或娱乐消遣方面——给予破例的时候,我总会感到惊愕不已。破例是在要求对方给予特殊恩惠。因此,要通过与对方直接接触让对产生同理心,这通常十分重要。

17. 除非你企图伤害对方或损害双方的关系,否则你会尽量令双方都感到舒服自在。人们一旦感到不自在,就会变得脾气暴躁。而脾气暴躁极不利于谈判。

18. 紧张的环境会令整个关系变得紧张。不拘礼节、幽默、分享感和关怀感——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能够创建出一个更加舒适的人际环境。

19. 交易型关系是指那些明显不包含长远性因素的关系。正如你所想,与以情感或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关系相比,交易型关系要脆弱得多。显然,如果交易型关能令价值实现增长,人们就应该努力扩大交易,延长这种关系的时间。目前,很多商业关系仍然属于交易型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社会是借助法律手段不是靠关系将人们联结在一起的,其交易型关系特点会更加明显。

调解人只是一名推动者,他没有任何决策权,其目标是帮助他人达成协议。即使你认为一方有理,你的角色也不允许你偏向这一方。你可以提问,可以询有关准则的情况,但就是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作为调解人,你实际上是双方共同的密友。如果双方都信任你,他们就会在私下告诉你很多信息。你不能将这些息告诉另一方,除非向你披露信息的一方希望你这样做。不过,你得到的这些额外信息也许有助于你找到引起问题的根源。也许双方是因为陈年旧事而不能善甘休。要想获得这些秘密,你也许需要分别和每一方不止一次进行面谈。你需要引领他们详细了解解决题的方式,询问有关他们的利益和准则的问题。如果事情变得棘手,那就休息一下。如果你的方法得当,他们就会转而求助于你,请你帮他们解决问题。

21. 处理结束关系的基本原则:

1)在自己和问题的原因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上;实际距离能令思维更加清晰。

2)向一位专业的、观冷静的第三方寻求咨询。

3)对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4)尊重对方并平复对方的情绪。

5)提供一种情感补偿,例如,当酗酒者戒酒的时候,只是陪伴左右。

6)利用准则搞清楚公平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工作中。

7)准备好各种要提的问题和议题,将它们写下来,然后与对方或第三方进行讨论。

8)只要觉情绪快要发作,立刻停下来休息。

22. 除了和自己家人的关系之外,生活中的所有关系都始于交易型关系。你越是广泛地建立关系,即使是交易型关系,至少其中的某些关系就越有可能会变成期关系,你会因此而获得更多。根据上述建议,环顾四周,广交朋友。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主动和他人交谈,并看着他们的眼睛。你这一生会获得无穷报。你也会得到更多。

第12章【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谈判】

1. 与孩子谈话时可以善用:1)不等价交换;2)将决定权交给孩子。

2. 你所采用的谈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谈判结果。

3. 与孩子谈判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除了下面将提到的一些特殊的“文化”差异以外,与孩子进行谈判其实与成人之间的谈判非常相似。与孩子进行谈判所需的谈判技巧包括:尊重他们、听他们倾诉、进行角色互换、表达清晰、专注于目标、不互感情用事。这意味着你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像你能改变成人的行一样。对成人而言,最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谈判。而对于孩子,最好是找出大量能与之进行交易的东西。

4. 与孩子有关的三大“文化”差异:

1)从很大程度上说,在离开家独立生活之前,孩子们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与成人相比势力弱小。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几乎都没有父母高大强壮。在离开家独立生活之前,孩子没有什么经济能力,他们的吃、穿、住、行以及几乎所有的物质需求都要靠父母来提供,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能增强孩子的权力感和安全感,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为此放弃很多东西。当然,大部分家长的做法与此完全相反。太多的家长只会威胁孩子,让孩子更缺乏安全感。因此,无论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的威胁,都非良策,这只会令孩子竭尽全力去寻找一种自我保护之法。

2)与成人相比,孩子往往会更频繁地利用哭闹和发脾气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并非始终如此,因为他们的沟通技巧尚不成熟。对成人而言,哭闹和发脾气的效果通常十分有限。但是对儿童而言,他们知道,哭闹往往能成功地帮助他们达成所愿,因为很多父母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哭。对幼儿而言,当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或他们的想法无法被父母理解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而哭闹不止。然而,聪明的父母知道,哭闹对孩子而言始终是“下策”,这会消耗孩子的精力。哭闹是一种不愉快的表现,是受到挫折的一个迹象,它还会令身体感到不适。因此,关键是要给孩子提供更多使用“上策”的机会:赋予他们更多权力、增强他们的控制感、给予他们情感补偿、帮助他们满足需求、理解他们当前的想法。

3)孩子在生活中就是想获得更多。孩子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分为这样两类: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因此,他们总是不断进行谈判,为自己争取更多所喜欢的东西:更多冰激凌、更多看电视的时间、更多玩具、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的时间、更多和朋友们一起玩的时间。为了获得这些东西,孩子通常都会愿意拿其他东西进行交换。这并非在收买孩子,而是在教给他们一种终生受益的生活技巧。

5. 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已经很清楚,那么你最需要了解的就是孩子脑海中的想法,否则,你就无从下手。这意味着你要多问问题,不要想当然地认定某些事情。

6. 如果权力向一方倾斜,”西泽说,“人们就会很容易运用权力单方面决定谈判结果,可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因为人们没有找出、了解并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7. 收买是指付钱给某人让其去做下列事情:(1)他们份内之事;(2)对他人不公平的事,例如用现金贿赂某位政府官员,让其改变某一决策。本书所讨论的交易方式对所有人都更加公平,对双方都公道合理。

8. 在孩子小的时候,信任是建立在面对面时间的基础之上的:共同开展一些活动(艺术活动、剪报、玩乐高玩具),共同分享一些东西(游戏、体育运动、教育类电视节目、阅读、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一起数水塔或各州不同的车牌)。当你和孩子就一系列你们双方都很关心的事物展开谈判的时候,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与你进行谈判的态度。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9. 要理解孩子的顾虑,不要着急,帮助孩子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

10. 让孩子多承担一份责任是成功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事实上,承担责任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只是这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更明显而已。因为,一般而言,孩子对无权的感受和体会要深刻得多。简单地让孩子“扮演”自己的父母,就会让孩子有那么一会儿学会像(拥有权力的)大人一样思考问题。通过这种角色转换,孩子通常都会记住自己从中所学到的道理。

11. 与孩子谈判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发脾气,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只会令孩子做出与你相同的举动。大声呵斥孩子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记住,情绪化只会引起连锁反应,令情况恶化。情绪波动越大,就越不会去倾听,就越无法实现你的目标和利益。除了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唤起他人的注意力之外,大喊大叫几乎毫无用处。只有你保持冷静,你的孩子才能冷静下来。

第13章【旅行中的谈判】

1. 永远不要让自己成为争议的焦点。如果对方行为不当,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获得更多的利益。

2. 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谈判技巧。这种谈判与情境密切相关:问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方是什么人,怎样才能说服他们。每一场谈判都有别于其他谈判,即使你的谈判对象是同一家航空公司,谈判时间在同一天,但谈判人员却大不相同。在有关旅行安排的谈判当中,这是其中一大优势:谈判对象的选择范围很广。如果有人对你态度恶劣,直接去找决策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能力或不愿帮助你的人身上。

3. 这是一种重要的谈判技巧:提供详细信息增加可信度。你给对方提供的信息越详细,你的问题看起来就越真实,对方就越愿意帮助你。

4. 关键是你必须表现出真诚,因为对方能够分辨出真诚和不真诚。如果做不到以诚相待,那就不要尝试,态度是关键。

5. 先为他人着想并不是放弃更多利益的一种表现,而是实现更多利益的一种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去找客服代表谈论自己的问题。然而,更好的办法应该是谈论对方所面临的问题,这样对方会将你看做一个更值得帮助的人。

6. 大部分人都没想过要给客服代表写感谢信,为其人事档案增光添彩。事实上,这样的感谢信对推销员或客服代表意义非常大。对航空公司的员工而言,来自乘客的一封感谢信,有可能决定他们是否能保住饭碗,或者是否能从临时员工转为正式员工。

7. 在交易型情境中,要寻找机会建立人际关系。

8. 找出对方的矛盾之处,然后想办法用清晰准确的表达方式将其指出来。

10. 当对方已经疲惫不堪的时候,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去改变对方的观点尤其重要。航空公司客服代表每周要接待数千名乘客,他们说,大部分人对他们的态度非常恶劣。因此,如果你言行礼貌和善,他们就会无条件信任你,这是很有道理的。你必须想办法引起对方的注意,表明你与众人不同。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对他们友好和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向对方提供具体详细的信息。这些做法可以改变他们对你的看法。

11.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还包括为对方描绘未来。想办法让谈判看起来更加有利可图,这样对方就会为你做更多事情。

12. 谈判技巧包括:(1)确定自己正在谈判;(2)保持冷静;(3)关注对方;(4)认识到第三方的重要性;(5)坦率,诚实;(6)提供情感补偿,包括道歉、向对方表示尊重。

13. 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毕竟,你需要的东西几乎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上。

14. 即使你有理,你也应该向对方表示尊重和理解,这很重要。

15. 谈判对象不同,谈判方式就不同。在同一组织机构中,围绕同一问题,某种谈判技巧对某一个人不起作用并不意味着对另一个人也不起作用。

16.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服务或令交易更加成功,要与卖主直接进行接洽。

17. 处理需要协调的问题时要注意三点:1)应该有一名协调人:最冷静的人;2)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了解信息,一次只了解一个人的信息;3)协调人应对一致意见和不同意见进行核对,然后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15章【在公共事务上,也要争取更多】

1. 如果你要评估人们处理公共事务的效果如何——不论是局部规划问题还是国际问题,你需要问以下几个重要问题。答案会告诉你,你是否选对了代表以及他们的处理过程是否恰当。

  1) 双方之间的沟通效果如何?

  3) 双方之间是否了解、理解、考虑到了彼此的感受?

  4) 双方采取的态度是强迫对方的意愿还是与之合作?

  5) 双方仍就历史问题指责对方,还是为了长远发展尊重对方?应该由什么样的谈判者来传递这个信息?

  6) 双方是否在坦诚交流并交换彼此的需求?

  7) 双方是采取循序渐进的行动还是想一蹴而就?

  8) 双方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目标?

  9) 双方的情绪水平有多高?双方是否努力保持冷静?

10) 双方是否利用彼此的准则来达成一项决议?

11) 是否有一个尊重差异的问题解决方式?

一旦开始交流,你就必须了解对方的观点。如果你不了解对方脑海中的观点和想法,你就无从着手去说服对方,这是我在本书当中始终强调的一点。不管对方的感受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去了解并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是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对方必须心甘情愿地与我们达成一致。而只有在他们觉得被我们理解了以后,才会这样心甘情愿。这就意味着,在任何公共事务上,一方越是愿意理解你的观点,就越能说明你具有说服力。因此,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否了解对方的感受?我们能明确地说出这些感受吗?我们与对方谈过这些感受吗?如果没有,就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如果在谈判中持对峙态度,你从中实现的利益就是最小的:事实上,从长远看,你实现的利益会减少75%。因此,接下来我们要问:双方的态度如何?他们是在互相指责?互相威胁?他们是在互相伤害?还是在共同努力寻找能够实现所有人利益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的需求没被满足,你就不会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是人的本性。如果别人企图伤害你,你通常就会想以眼还眼、以怨报怨。太多的公共事务成为问题,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个合作型的解决进程。相反,这是个赢者通吃的进程。这是第一章里讲的“谈判四定义”里的第一条——让对方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这是代价最大收效最小的一种谈判。谈判双方要想达成持久的协议,就必须心甘情愿地去满足彼此的需求。至少要在这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4. 这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选出正确的谈判代表。如果因为不能摒弃前嫌而造成不恰当的进程,那就说明选错了谈判代表。因此,谈判代表的处事风格和身份是关键。

5. 在每个公共事务中,温和派与极端派的界线最清晰。因此,谈判中最合适的第三方就是温和派。他们比极端派更专注于建设(明天)更好的生活,而大部分极端派则因为只想报复昨天而毁掉一切。

说到底,你必须满足对方的需求,才能在谈判中制胜。有效地沟通、了解对方的感受、摆正态度、选择正确的谈判代表,你就能胸有成竹地开始积极有效的谈判。你现在要确定的是双方有哪些要满足的需求,以及怎样交换这些需求。这是你谈判的本钱。这个本钱对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人类基本的需求。不论一场谈判是与“卡特里娜”飓风受害者有关,还是与巴勒斯坦难民有关,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开启谈判的第一步。因此,为解决公共事务进行的谈判应该以这些需求作为出发点。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稳定、安全、就业、对其家庭、健康、财产的保障、各种身体机能。他们需要足够的食物、干净的饮用水、住所,并且要免遭身体上的伤害。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7. 这是人类的基本原则:面包比炸弹在长期谈判中更有效。

8. 不是说政治在公共事务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是说政府的作用正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以满足那些基本需求。如此行事的谈判原因是,困苦潦倒的人会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的人就不容易被说服;他们只会与那些给他们提供情感补偿的人合作:这个补偿正是用于维持生活的各种基本必需品。

9. 人们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通常就不再那么想打仗了。

我在全书当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是,在解决谈判双方的巨大分歧时,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公共事务中,双方的分歧往往是最大的,然而双方的做法完全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背道而驰。即使有过用一项措施就能把彻底的分歧变为彻底的一致的先例,也属极个别现象。本章提到的所有谈判进程都要靠循序渐进的行动。没有必要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某个入手点开启谈判。迈的步子越小,对方的顾虑就越小,每一步达成一致的人也就越多。双方在谈判时是否遵守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或者,其中一方一次提出了所有的要求?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他们不是正确的谈判代表。大部分公共事务都涉及很多选民、很多金钱、很多矛盾,因此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找到一个入手点,走一步成功一步,这样就给人们一个参照,给人们继续努力的信心,增加彼此的互信,也建立了更具合作性的工作关系。一个具有拓展空间的小规模计划比一个很难做到的大规模计划更好。

暴力一直都是一种既昂贵又耗时的劝诫手段。而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暴力起到的劝诫作用比以往小得多。以前,如果你杀死了或者威胁了足够多的人,目标国家或目标群体就会投降。但是现在,人们很难被劝服,尤其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信徒,还有那些走投无路不怕失去的人。自杀式袭击者不会对死亡威胁感到畏惧。想阻止他们,你就得把他们全部消灭,这不可能做到。而且很多军事行动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杀死无辜的平民,不管是不是无意。这样的行动会增加更多的恐怖分子和追随者。此外,我们越是发动战争摧毁人们的土地和家园,就越会把人们逼得无路可走,恐怖主义的信徒就越容易吸纳这部分人,至少会得到这部分人的默许。

12. 从谈判的角度来看,保证公正为人所知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谈判双方都能接受的准则。因此,第一个问题是,双方同不同意使用准则的理念?第二个问题是,双方以前使用过何种准则?第三个问题是,双方为这场谈判能够接受何种准则?

13. 问题本身就会让提问者看起来更具说服力。越是基于准则来提问,你在任何公共事务中就会越有说服力。

14. 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另一方)是谁?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利用各种元素来帮助你谈判——感受、准则、措辞、需求、动机、不等价物交换、避免感情用事。

15. 我们可以用这十步去审视每一个公共事务,判断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具有成功的进程、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谈判代表、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结果不是实现你所有的目标,但一定会最大化地实现你的目标。

1. 在谈判中,小寒暄可以派上大用场。它有助于建立人的联结。除了极个别情况,人都是社会动物。人们都愿意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结,连讨论分歧都是一种联结。这是一种互动的行为。很多研究都已经表明,开开玩笑(假如对方能够领会),赠送小礼物(“吃块薄荷糖吧?”),谈论今天发生的有趣的事,都对形成友好合作的谈判氛围很重要。

2. 哪怕是个短暂的会谈,你也要熟悉具体的谈判内容,即谈判主题有哪些,怎样安排先后顺序。做一张双方都同意的议程表。谈判如果偏离了方向,这可以帮助双方回到谈判主题上。也可以使谈判有条不紊。

谈判要进行多久?有时得看当时的情况,有时也可以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最好的办法通常是将一次谈判按照渐进原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次出现会影响谈判结果的新信息时,应该考虑要不要暂停谈判,想好之后再继续谈。应该从简单的议题开始谈。如果对方与你就此达成一致,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种成就感和进步感。及时地告诉他们你不可能同意的议题。这样就不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如果你在谈判快结束时才提出不同意谈判结果,就有可能导致:(1)谈不成该笔交易;(2)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谈判结果更糟,(3)他们向你提出更多的要求作为补偿,因为你现在提出让他们放弃会给他们带来利益损失。本书之前讲过,应该给每个议题设定一个谈判时限。比如,任何一个问题如果在15分钟内不能解决,就开始讨论下一个问题。这样,你就能剔除掉尽可能多的问题,保证谈判顺畅进行。另外,在谈完所有与议题相关的问题之前,永远不要做出任何承诺,但你可以做出有前提的或暂时的承诺。

4. 如果你自己的谈判组内部意见不统一,不要当着对方的面谈论,否则有可能让对方利用这些分歧使你们之间产生不合。只要话不冲突、组内意见统一,即使同一方的多个人在同时发言也没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个组员担任了不同的角色,或者你们正在集思广益,那么就可以同时发言。

5. 时间紧张可能是客观事实,也可能是主观想法;可能是内部问题,也可能是外部问题。如果你受不了规定期限带来的压力,那就做出调整。尽量挤时间,或者表明你不会在对方向你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谈判。不管是买车还是买房,你可以一开始就告诉对方,如果他们设定购买期限,你就不考虑了。这会促使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事方式。

6. 通常应该在你这一方指定至少一个人作为对方及整个谈判过程的观察员。一旦这个观察员发现有状况,你们就可以要求休会,或者用委婉的措辞或外交辞令灵活应对,让谈判正常进行。

谁先报价?答案比你想得简单得多。如果你掌握了与谈判有关的大量信息,你就应该先报价,包括价格、价值、条款、他们了解的信息、同行情况等等。这样做的原因是,你是在把谈判“固定”在某个狭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设定你的预期。如果议价范围太广或者不确定,那就不要先报价,否则你很可能要反悔。他们的预期可能与你的想象相差很多。但是从经验来讲,不要先报价,除非你掌握了对方的大量信息,包括议价范围和市场行情。这些都要尽力搞清楚。

8. 你在谈判时不要盛气凌人,你可能会自食其果。如果对方盛气凌人,你要确保用事实依据记录他们每一次不合理的行为。

9. 循序渐进。很多人想一次做完所有事情,这需要在谈判前做出相当详细的计划,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还需要相当周密的组织安排。我们生活的世界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如果你把一个很长很长的计划精确到每一处细节,而你的计划又赶不上世界的变化(通常都有变化),那么你就白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代价。

10. 建立承诺也需要一个截止时间和时间期限。必须明确这个问题。如果存在某种情况会使另一方(或者使你)逃避承诺,就要明确指出。

11. 更有效的办法是双方联手,共同降低感知到的风险。让风险问题成为大家的问题。这样,你们就能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不想帮你,就要猜测他们可能是在故意制造风险来提高开价(比如,银行或信用卡代理机构)。不要轻信他们的每一句话。

1.    谈判的首要问题是决定是否要谈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分析,尤其要关注一旦展开谈判之后所带来的风险

2.    谈判有两种类型:基于立场、基于利益:基于立场是零和博弈,利益分配问题,而基于利益是想办法找到潜在利益,将蛋糕做大,往往是双赢。但无论如何基于立场的谈判是根基。

3. 就谈判的目的来看可以将谈判分成两类:1)解决纠纷问题;2)达成交易。解决纠纷类的谈判可以采取的措施为:仲裁、调解、谈判、回避;达成交易类的谈判主要以谈判为主。

4. 谈判的一开始不要狮子开大口(例如作为卖家开一个很高的价),因为会冒上失去信誉的风险。

1) 谈判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最关键要解决的问题(issues)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issues)如此重要?

3) 最佳替代方案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4) 这次谈判的底价(或者底线)是什么?

5) 这次谈判的理想价格是多少?

6) 延伸目标是什么?

6. 当遇到双方立场不一样时,打开局面的方法是询问原因(例如假设你是卖方,你的立场是三周之后才交割货物,而买方坚持立刻交割,则你可以询问对方为什么要立刻交割)

7. 对文化保持敏感,谈判风格是表层文化,价值观和信仰是深层文化。

8. 转换角色是发现文化差异的有效手段

其实总结下来就几个点:1)要循序渐进;2)关注对方的情感,必要时实施情感补偿;3)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动机;4)善用不等价交易;5)保持冷静;6)利用对方的准则。

}

  1你为什么要选择移动公司呢?

  2你认为移动公司为什么要选你,而不去选择其他人呢?

  3学的专业是否有利于我想要应聘的岗位,为什么?

  4作为中国移动的客户或潜在客户,对中国移动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5你对移动公司的了解有多少。

  6你能为移动公司做些什么?

  7来到移动公司后你近3年的规划是什么?

  8你希望再多长时间后做到什么职位?

  9你需要移动公司为你提供的机会?

  1.我选择移动是因为移动强大的学习环境和发展舞台。

  2.我认为移动选择我是因为在我身上能看到一个未来5星客服的影子。

  3.所学专业不单单是应聘的工具,而是会帮助我服务好每一个客户的技能。

  4.对中国移动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动感地带卡的运作方式,如果都是按身份证办才最好。

  5.这点太灵活,建议看下关于移动的咨询,最新的3G咨询和市场远景。以及组织架构。最好说出你面试人的身份以及他在公司的业绩。

  6.能为移动公司付出我我全部努力,服务好每一个客户是我的宗旨。

  7.我打算3年内让自己成为已给5星客服。

  8.我打算10年目标,我相信10年磨一剑的道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我需要移动公司给予我一个尝试的机会,我们双方选择双方才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1、作为淘宝客服你如何处理售后退货的问题?

  面试问题答案:如果是个人原因的话,一般只能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这样对我们的店铺不会有影响,如果申请的是其它理由的话,需要看一下聊天记录,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退款原因,如果与实际中的不符合,都是需要拒绝,价格不正确的,也需要拒绝!

  2、你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淘宝客服应具备的最重要一点是什么?

  面试问题答案:淘宝每天生意,贵在坚持。不要抱怨,不要心急。做好客服工作,要脚踏实地。心态要好。要有信心。同时我认为“生意不好不是你的错,你闲着就是你的不对”。

  3、在平时的淘宝客服工作中,如果暂时没有1.2.3.4的任务,你在干什么?如果我们这里没有中差评,也不用去仓库协助打包,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做的呢?

  (其中1.2.3.4举例是客服售前咨询,中差评售后处理,仓库协助打包。那么如果以上三点你都暂时没有任务要做,你觉得应该做什么?)

  面试问题答案:建议你答案的时候,从适合公司发展的角度需要,怎样为公司创造效益说起,如:免费帮忙推广淘宝店铺。

  4、你在上一份公司试用期工资是多少?正式用的公司是多少?从试用到正式经历了多久时间?

  面试问题答案:这里有一个陷阱,建议说试用期的工资不要太低,不然你在新公司的工资就跟原来的差不多了。但也要现实一点,不要说得太高。因为工资的高跟你客服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5、你认为免费的推广具体有几种方式?列举1.2.3.4

  6、以上你所列举的1.2.3.4,就想你说的,如果正式应聘你的时候,你觉得你能坚持做吗?

  7、列举一两个你遇到过的最棘手最刁钻客户或售后情况,并告诉我你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都是淘宝客服面试可能被提及的问题,作为淘宝客服需具备一定的在日常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技巧,才能让客服面试事半功倍。

  1.请做一下自我介绍?

  2.你为什么想当一名乘务员?

  3.你父母对你当乘务员怎么看?

  4.你从何时起想成为一名空中乘务员的?

  5.你想拿多少月薪?

  6.如果你被录用,你会与我们共事多久?

  7.如果乘客提议结伴旅行,你会怎么做?

  8.请你说一说学分达到平均分以上的原因?

  9.你以前做过兼职吗?

  10.你在学校生活期间的特殊活动是什么?

  11.学校生活给你印像最深的是什么?

  12.在上大学前你做什么?

  13.你打算在此工作多久?

  14.你对工作时间以外的超时工作怎么看?

  15.请说一说本人的职业观?

  16.你决意离职的动机是什么?

  17.你向其它公司申请了吗?

  18.你认为自己的英语实力如何?

  19.你有资格证和特殊技能吗?

  20.你认为自己的性格如何?

  21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22.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23.你喜欢什么俱乐部活动?

  24.你有学位吗?

  25.你的大学成绩如何?

  26.你最喜欢哪一课?

  27.你在大学的专业是什么?

  28.你毕业于哪一所高中(大学)?

  29.你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应该如何?

  30.你认为自己的能力中具有竞争力的是什么?

  31.你最近关心什么?

  32.大学时做过什么活动?

  33.请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鸡尾酒的种类

  34.你的英语水平如何?

  35.你在休息日做什么?

  36.做为社会的一员,你的梦想是什么?

  37.请谈一谈你对恋爱结婚和通过媒人介绍结婚的看法

  38今天心情如何?

  39.你的兴趣是什么?

  40.如果乘客晕机你该如何处理?

  41.你如何保持健康?

  42.放弃别的航空公司而要和我们一起工作的理由是什么?

  43.你是属于保守型的,还是属于自由奔放型的?

  44.迄今为止,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45.你做过兼职吗?

  46.如果孩子打扰乘客,你该如何去做?

  47.你对女性吸烟问题如何看?

  48.你有座右铭吗?

  49.你擅长社交吗?

  1、你朋友对你的评价?

  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因为,我一旦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会轻易许诺

  2、如果通过这次面试我们单位录用了你,但工作一段时间却发现你根本不适合这个职位,你怎么办?

  如果你确实热爱这个职业,那你就要不断学习,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处事经验,了解这个职业的精神内涵和职业要求,力争减少差距。

  3、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认为领导要求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你应该怎么做?

  ①原则上我会尊重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同时私底下找机会以请教的口吻,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领导是否能改变想法;②如果领导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我也同样会按领导的要求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③还有一种情况,假如领导要求的方式违背原则,我会坚决提出反对意见;如领导仍固执己见,我会毫不犹豫地再向上级领导反映。

  4、如果你的工作出现失误,给本银行造成经济损失,你认为该怎么办?

  ①我本意是为银行努力工作,如果造成经济损失,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想方设法去弥补或挽回经济损失。如果我无能力负责,希望单位帮助解决;②是责任问题。分清责任,各负其责,如果是我的责任,我甘愿受罚;如果是一个我负责的团队中别人的失误,也不能幸灾乐祸,作为一个团队,需要互相提携共同完成工作,安慰同事并且帮助同事查找原因总结经验;③总结经验教训,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能从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发生同类的错误。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力度是否不够,以致出现了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5、如果你在这次考试中没有被录用,你怎么打算?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从这次面试中也可看出这一点,有竞争就必然有优劣,有成功必定就会有失败.往往成功的背后有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这次失败了也仅仅是一次而已,只有经过经验经历的积累才能塑造出一个完全的成功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看待这次失败:①要敢于面对,面对这次失败不气馁,接受已经失去了这次机会就不会回头这个现实,从心理意志和精神上体现出对这次失败的抵抗力。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经历了这次之后经过努力一定能行.能够超越自我;②善于反思,对于这次面试经验要认真总结,思考剖析,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找差距。正确对待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辩证的看待自己的长短得失,做一个明白人;③走出阴影,要克服这一次失败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弱点,防患于未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6、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三个词是什么?

  我经常用的三个词是:适应能力强,有责任心和做事有始终。

  7、就你申请的这个职位,你认为你还欠缺什么?

  对于这个职位和我的能力来说,我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缺乏经验,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进入银行以后以最短的时间来解决,我的学习能力很强,我相信可以很快融入银行的银行文化,进入工作状态。”银行喜欢能够巧妙地躲过难题的求职者。

  8、你通常如何处理

}

在中国母婴市场上,有一个数字被所有人津津乐道地传唱,那就是“2万亿”!起因是2012年有数据调查公司推算,2015年中国母婴市场会达到2万亿的规模。

于是,这个神奇的“2万亿”就从2012年,一直被唱到眼下的2015年了。

在这个神奇的数字之下,好像所有的企业都被插上了起飞的翅膀。那真正的市场,是什么样子呢?

先来看一组宏观消费数据:

从2014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各项指标显示看,一些重要指标均有下行的压力。其中突出的风险和挑战之一是消费增速的放缓。

这表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比较明显。2014年1-3月社会消费品总额为620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为2006年2月份以来新低。

除了同比下降外,环比增长也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3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环比增长均在1%左右,2014年1月、2月环比增长为0.78%和0.71%,反映社会消费释放的活跃度还不够。

再来看一组企业方面的数据:

消费品生产商联合利华(Unilever)、雀巢(Nestlé)和高露洁棕榄(Colgate-Palmolive)均报告,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在华销售下滑,其中联合利华下降20%。

根据行业协会——美国中国总商会(CGCC)的数据,100家最大零售企业在截至9月的一年里销售仅增长0.1%,远低于去年同期10.1%的增幅。

“很明显,在2014年上半年保持得相当不错的家庭消费,在第三季度有所放缓。”北京宏观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国研究总监白安儒(Andrew Batson)表示。

消费者研究集团Kantar Worldpanel预测,快速消费品(包括洗漱用品、饮料和玩具)的增长今年将放缓至5.5%,低于三年前的15%。

“这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常态。未来将不会出现两位数增长,而将是个位数的增速,”Kantar Worldpanel中国区总经理虞坚(Jason Yu)表示。

最后再谈谈婴童企业的数据:

一位婴童食品企业的营销经理告诉《中国婴童》记者,某拥有几十家连锁门店的母婴零售企业,今年的销售额同比去年下降了40%;

一家在省会城市中心市区、经营面积50平米的婴童零售门店,一年下来的利润刚好与各种成本持平。绝大多数婴童零售门店呈现出“不赚钱”的趋势。

同样是因为“2万亿”的诱惑,以及传统行业的发展成熟与竞争饱和,我们发现所有“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开始进军婴童市场了。

以服装市场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低了13.6个和6.2个百分点,呈现连续三年放缓的态势,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

服装行业整体阴霾,童装市场却一片向好。业内人士预测,年间,中国童装市场零售额将翻倍增长,复合增长率将达20%。预计到2015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400亿元。

于是,大批的成人服装企业开辟童装战线,有的加大童装品牌的市场力度,有的开辟新的“小号”生产线,有的联合动漫品牌做推广,甚至把自身的品牌向动漫延伸,建设宝宝中心、儿童城……

你会发现,不但同行在和你竞争,其他行业的人也会挤进来和你竞争。原来做饮品的出个儿童饮料就在超市上架;原来做卫生纸的一窝蜂都在做纸尿裤;原来做杯子的贴个米老鼠就可以卖奶瓶。

而且,为了扩大竞争优势,有些土豪企业还会不断给自己加码加量:

1、扩充品类:原来只做纸尿裤的也开始做婴儿湿巾,甚至洗护用品了,因为品类越多越全,批发商和零售商就越愿意合作;

2、扩充品牌:收购一个服装品牌、合资一个外国品牌、代理几个动漫形象,这样就实现了市场全面覆盖,总有一枝花开;

3、扩张渠道,线下、线上、O2O,一个都不能少。

更有趣的是,看似和婴童完全不搭界的互联网公司也来凑热闹。360出了儿童手表,乐视出了玩具。重点不是他们出了什么产品,而是这种互联网公司的营销基因太强大,他们的推广思路,他们的公关能力,是传统婴童企业插了翅膀也追不上的。

怎么看,这都像是一个投入无止境、竞争无出路的行当。

中国母婴连锁业的发展历史不过十几年。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母婴店开始萌芽,从大流通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门店,集合多种品类的母婴店开始出现,分布在医院周报和小区里,以“业态取胜”。

发展到2005年前后,单打独斗的夫妻店慢慢被削弱了竞争能力,母婴零售连锁开始出现。这些连锁的零售品牌以“规模取胜”,以规模满足铺店率。

时至今日,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区域零售之王有很多,不少老板都暗中摩拳擦掌,希望自己可以像当年的国美、苏宁那样一统天下,席卷全国。事实上,市场也发展到了这一阶段。

但是三四年前,仿佛一夜之间,零售枭雄苏宁、国美突然发现,几千平米的门店里空空荡荡,顾客都去网上购物了。所以,天猫当年在电视里播放的双十一广告,街道上毫无人际,商场的电梯上只落下了一只高跟鞋,那不是鬼片,那是现实版的恐怖片!

于是O2O成了线下零售大佬们自救的必需品。苏宁被倒逼着做O2O的线上线下同价,国美也做了国美在线。

婴童产业的从业者,还没弄懂渠道和连锁,就遭遇了电商的灭顶袭击。

婴童产业面对的顾客,是被很多企业定义为85-90后的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者的鲜明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的育儿理念,她们更愿意、更舍得为孩子花钱。“孩子已经成为了父母的饰品”,“孩子的衣服要买正合适的,要买各种款式和功能的”,……对企业来讲,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但是,这群消费者绝非“傻多速(人傻钱多速来)”!

她们的购物场所发生了重大变化,选择是随意、随机的,且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渠道/零售品牌没有忠诚度。

她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是特别小心谨慎,甚至挑剔的消费群体。

她们在使用产品之后,会淋漓尽致地公开发表体验。偶然得遇一个细心的妈妈写了一份产品的试用报告,商家可能陡增几千份销量;而一个充满了情怀的差评,可能会引发一场灭顶的公关危机。

婴童是个奇怪的市场:零售业抱怨制造业没出息——除了奶粉和纸尿裤这两个品类之外,就没有几个像样的全国性品牌。与此同时,制造业也一直在抱怨零售业不给力——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零售连锁渠道让他们冲开市场。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家母婴界的“国美”、“苏宁”存在,但是在东北、华北、西部、华中、华南这些重点区域,已经形成了几家初具规模的母婴渠道大佬。他们熟悉本地消费特征,各自有各自的拿手武器,也在尝试着向其他区域扩张的动作,吸引了资本的注入,谋划着上市的远景。

但是,就在他们等待起飞的这个节骨眼上,电商来了!恐怖的电商来了!

电商冲击,毛利直线下降

有位婴童零售店主算过这样一笔账:

假设一件商品的出厂价为1块钱,实体门店如果想要保住13%的毛利润,那么商品的零售价就应该是:1(出厂价)+0.33(省代中间商加价)+0.38(店面房租)+0.22(人员工资及商品积压损耗)+0.29(毛利润)=2.22块钱。

而电商的价格为:1(出厂价)+0.1(物流成本)+0.4(毛利润)=1.5块钱。电商价格比实体店价格低32%,但毛利润却能达到27%!

虽然此处电商价格的拆解里,忽略了电商销售依赖流量转化,忽略了运营推广等成本。但是电商如今就是这么玩的,他宁愿自己贴钱去玩,反正一边有投资方顶着,另一边有品牌商愿意跟着他赔本赚吆喝。

实体门店在这样的滔天巨浪下,要么关店,要么抱个零售品牌的粗腿成为形象体验店,要么玩命提升服务品质,抓住社区用户,24小时保持微笑一刻也不能懈怠。

面对电商的冲击,婴童零售门店的O2O势在必行,但是操作起来又异常困难。

以加盟形式的婴童连锁门店为例,某连锁品牌旗下可能拥有几百家零售门店,且同时遍布于一线城市和乡镇市场。这些加盟门店形态各异,有400平米的大店,有40平米的小店,店主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参差不齐。本身在管理这些店铺的时候,就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导购的管理和培训,非常难以体制化、流程化,也没有可以实施和执行的考核体系。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加盟商又遇到了电商的挑战。如何说服这些加盟店来参与O2O?如何让门店愿意共享数据?如何在基本的门店零售服务都没做好的情况下,去提升更深层次的顾客服务意识,在网络上黏住顾客,发现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在这个压力山大、危机重重但战略机遇不世出的时代,现在的大佬和未来的大佬,都在紧张地观察,饥渴地学习,积极地求变,追寻那些足以改变产业格局的消费力量和商业变量。

我们专访乐友、爱婴室、丽家宝贝和喜阳阳四家婴童连锁企业的当家人,探询他们在这个巨变时代的自我变革。

之所以选择这四家企业,是因为他们各具特色,代表了当今的中国婴童连锁:

爱婴室和丽家宝贝均在一线城市深耕多年,对电商冲击的体会最深,他们的市场境遇,二三四线城市的婴童店未来必定经历;他们的大转型,不论成败得失,必将成为同行的借鉴范本。而一南一北两家企业转型的不同思路,则昭示出即使市场类似,不同的企业基因对路径选择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喜阳阳身处的中国西北边陲四省,则是中国市场的另一极,那里的世界一样被互联网覆盖,却因为基础设施的缺乏和商业的发育不全,呈现出边界不那么清晰的市场样态,其应对思路和转型选择或许更能代表中国广袤内陆的婴童门店。

而乐友似乎是介于这二者之间。乐友生于一线城市,脱胎于第一波互联网高潮,如今在应对电商冲击、锻造新商业模式的同时,又积极向外埠扩张实体门店,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双线作战,已经成为区域性连锁走向全国的急先锋。

我们在此主要讨论以下焦点:

■实体门店还有价值吗?

■现在是不是连锁扩张的好时机?

■如何看待并应对电商的冲击?

乐友CEO 胡超:  最后比拼的还是对供应链的把控

电商对你们实体店的主要冲击是什么?

比如车床,我们一直认为这是必须看实物才能购买的,结果车床受电商冲击很大。车床价格高,一两千的东西,可以便宜一两百,而且不满意还可以退。消费者很在意这个差价,所以他可以忍受在实体店买车床的各种不方便。

一桶饼干,原来卖十元,现在卖八元,店里买还是回家上网买,没什么好纠结的,顾客随手就拿了。而奶粉消费每周一两罐,每罐都要一两百,每桶省二十多元,十桶就是几百,顾客是愿意纠结的。所以车床、喂养、奶粉、纸尿裤受到电商价格冲击很大。

那么实体店怎么应对这种冲击?

我们发现国外零售商受电商冲击小。为什么?因为这些连锁自己就转身成为电商了。美国每个大品类都有品类杀手,几百家上千家全国性的连锁。他们的渠道早就扁平化了,供应链很高效,自己做电商就可以。别人要替代他还不行,因为消费者就认同他是这个品类的代表。

这个对零售商的要求很高。供应链整合得不好,零售就没有竞争力。

而中国婴童业没有规模化的连锁零售商,这跟厂家不够规模是有关系的。家电行业30年,用了20年时间整合完毕,前五前十占到多少份额?!

上游初步整合,才能支持零售端快速整合。国美早期开店,选个场馆,交个押金,然后厂家给钱做装修,派人做销售,日子很好过。为什么?因为2000年左右国内家电业已经初步整合了。现在国美苏宁加起来要超过行业10%。婴童业不行,全国六七万家宝宝店,分散,没规模。

那么婴童零售商只能等着上游整合完毕吗?

我们选择定位在0-6岁这个窄众,然后横向走规模。不能扩到很大,否则很难形成规模。相对窄的年龄段,开更多的店,品类上就能做出规模。

现在流行开大店,但是不去整合供应链,更多的品类,更加全面,是否又回到了百货公司的老路?可是百货店现在生存如此困难。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

我认为我们的差距就在供应链上,健康良性高效的供应链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乐友专注做零售,没做其他服务项目。这是深层原因。

这种思路的实际效果如何?

找到三位一体的可持续模式后,我们就开始快速拓展门店,上规模。

从2007年到2013年,我们比较顺风顺水,开直营店,收购外地门店等形式快速扩张。14个城市400多家的规模,突破了很多产品的最低订货量。这就压缩了渠道层级,从在代理商那里拿货,到厂家直供,到如今的OEM。

达到足够的起订量,要多少门店?

跟门店可能不直接相关,而是跟品类的销量相关,因为不同品类的起订量是不一样的,比如有模具和没模具的玩具起订量就不一样。如果说跟门店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山东这样的GDP大省,有几百家店就可以达到OEM的起订量。

很大的比例都是直供。我们的直供模式,是双方总部签订合同,厂家直接发货到我们的几个集散中心,然后再分到RDC(地区分销中心)。

厂家直供乐友,它的经销商不反对吗?

建立直供的过程很博弈。婴童比较容易做直供,因为大部分婴童厂家比较弱小,其流通渠道不强大。大厂家就难,他们的经销体系比较完整,比如奶粉、纸尿裤。即便如此,也有好几家做成直供,他们在几个城市也有仓库。

能甩掉他们的经销商吗?

我不能说他们想甩掉经销商,但这是他们厂家自身的痛。他要看他的费比,电商也逼迫他们变革。电商让中国供应链的一些变化提前到来,比如渠道扁平化。

中国的渠道比较复杂。零售规律大家都懂,但厂家与渠道的关系网很深,这不是我们零售商可以左右的。不仅有我们这样的零售商,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零售商,各种各样的利益链,千丝万缕的关系能不能砍得掉?厂家不见得愿意去掉中间环节。

可是现在的电商对原来的经销体系冲击很大啊!

有的厂家说电商坚决不能碰我的实体经销体系,有的厂家看到电商不要什么支持,还能卖,那就让他卖去,我也不控制了,结果打破了线下体系,到处投诉,打得一头包。

现在,这两种厂家反过来了。

早期拼命发展电商的,说这不成,光靠电商,新品推不成。而且产品出了问题,实体店很快就恢复了,电商就很难恢复。

原来重视实体的厂家发现电商占比都这么高了,别人都上去做,我不做就可能被边缘化了,于是开始积极拓展电商。

其实,电商现在能这么火爆,是吃了这么多年实体零售商积攒的红利。这么多年,实体零售店扶起了很多品牌。比如贝亲,本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由于在中国市场多年的经营,在电商渠道被消费者看做国际大牌。

知名品牌在中国是几级的经销结构,中间差价很大。当他的一级代理也开网店,其下游的零售商就没有优势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国外有品牌积极地做电商,价格杀下来,于是实体店就不做他家的了,最后这些品牌在电商上也没了生命力。

现在实体店也去吃电商品牌的红利,比如屈臣氏也去做牛尔、韩束。

于是,对渠道来说,品牌越来越分散;对品牌来说,渠道越来越多。国外厂家为大连锁打造不同的包装,不同的商品组合,甚至不同的商品。中国互联网急速发展,这个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对电商、实体连锁、小门店、全渠道零售商,分别应该怎么操作?

厂家不想明白,大家都跟着乱。厂家没有思路,或者有思路但是不敢做,或者下面有太多利益链而做不下去,这就很痛苦了。

当然,最终线上线下会达到平衡,品牌和渠道商都会平衡,以后不做网上的渠道商将很少。

现在大家都走了弯路,通过走弯路,最终认识到不能偏颇,掌握平衡。

这几年是一个熬的过程。电商对心理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对实际销量的冲击。13-14年是所有传统零售商特别煎熬的一年,过了今年,就好多了。

今年零售协会开会,大家感觉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也摸索到了一些方法,O2O、全渠道。而这几个电商大家伙也都上市了。他们挤压了供应链,损失自己的利润,借助资本的力量,打了价格战,远远背离了商人的趋利本质。

你不趋利,你趋眼球,依然要考核利润的实体零售商当然比不过你,但最后你还是要比零售的实力,供应链的把控。电商只是下单是在网上完成的,其他的跟实体零售商没有区别。

如今实体门店通过扫二维码,都可以扫出商品的厂家信息、功能顾客评价,他就没有必须远离实体店,他不用离开门店,就可以继续在网上下单。这一天终究会到来,但是有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淘汰。

爱婴室总裁 施琼 :以前想收购的那些门店,如今已没有价值

母婴连锁是品类杀手,原来的前景光明,抢了不少百货店和大卖场的市场份额,但是发育被电商打断打乱了

不仅仅是母婴行业,中国所有的零售业都是如此。因此现在我80%的时间花在整个公司战略转型上。

1.发展自有品牌,增加进口品牌

2.数字营销。主战场是门店和微信,提升顾客体验,而非简单地通过互联网卖产品。

3.生态圈建设。消费者需求是多样的,现在的家庭担心孩子没有地方活动没有地方玩,而早教、儿童摄影也需要在线下完成。我们建立一个生态圈,顾客可以在里面满足各种需求。如果只是购物,跟电商竞争就很惨烈。要户外活动,要体验,就要到门店。所以很多门店要进入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店比其他店好很多吗?

是的,去年我们的同比店增长3%,今年平均10%,购物中心店能达到25%。街边店是有衰退的,而购物中心店的成长很快。

是因为购物中心店基数低吗?

不是,我们购物中心店有开了很多年的。我们销售量最好的店基本都在购物中心。

会逐步收缩外围的街边店?

会。未来战略要战略调整,以后开店只会在购物中心和医院,社区店不会再开了,除非特别好的。

现在看来,社区店不太有机会。优衣库、GAP都开在购物中心,没有街边店。

现在什么行业还能开社区店?餐厅,洗衣店,水果店,土特产店。还有便利店,只有711、罗森才能生存下来,因为他不止卖商品,还有多种服务。想想以前满大街的服装店,如今在哪里?没有提供更多体验,更好的价格,被淘汰是必然的。街边店将来就是以便利为主,生活服务为主,而不是卖商品。

这个现象只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是。但是这种迁移一定会从一线城市往下走。五六年后,就会在三四线城市发生。

街边店和购物中心店在品类结构、销量来源、毛利结构上有什么差别?

1.同比店增长上,购物中心店更高;

2.毛利结构上,购物中心店更合理——快消品占比低,棉品、用品、玩具占比更高,结果是毛利率更高;

3.购物中心是全天候的,刮风下雨都不怕,不用担心天气对客流的影响。

购物中心给的条件好吗?

各家给的条件不一样,有的认识深刻,就优惠一些。

上海的购物中心会越来越多。大家说购物中心供给量太大,在电商冲击下,租金会下降,但是我认为在上海还没饱和。只是购物中心能力不同,体量小招商差的,自然要降租。未来街边店租金会下降,购物中心暂时不会下降。

现在上海有100多家购物中心,70%~80%的业态和客流都比较好。我们现在也就是30多家店在购物中心,都是主力店。

早年购物中心店质量并不好,但是这几年情况远超逾期,新生儿家庭突然间都涌到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现在也很聪明。原来他们的部类经营是分楼层的,一楼是化妆品和奢侈品,二层三层是女装,四层是男装和运动,五层是餐饮,最高层是电影。现在是混搭的,能引流的餐饮分布在各个楼层,餐饮边上是商品零售,你等座的时候就去买点东西。电商不要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全世界的人都聪明,没有人是笨蛋。你在进化,别人也在进化。

如果这一波购物中心倒下去,我们就失去了抓住顾客的平台。

婴童门店原来很赚钱,如今毛利、净利都在下降。很多老板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还在想办法维持。你认为最后合理的净利润率是多少?

5个点。这个还是比大卖场高,因为产品结构不一样。以前竞争环境比较平和,中小企业比较多,社保纳税上占了很大便宜。现在我们缴税都超过利润,成本还在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

利润率在下降,为了维持原来的盈利水平,是否要进一步扩张门店?

扩张是必然的,但是我们是理性偏保守。市场巨大变化,我们在寻找新的模式,在调整,巨变之下扩张是不明智的。市场相对稳定,激进才可行。这几年稳中有进就是成功。大家都不看好实体零售,你还有小幅成长就很好了。现在质比量重要,否则开一家亏一家。

如果有资本支持,会选择在核心模式还没调整到位的情况下扩张吗?

不见得。你要看资本输血能输到什么程度,你失血会失到什么程度,你要建立个财务模型去评估。没人会给你无限量输血,而且你要为输血付出代价。我不进入太多城市,但我希望进入的每个城市都做到第一名,而且这个第一名的地位是越来越巩固。

你会选择进入三四线市场吗?

不会,因为企业基因不同。比如山西很好,可是我完全不了解这个市场,我甚至都没去过。不是你先进就可以平趟落后的。很多美国公司经营水平很高,到中国照样被打败。我会选择跟上海相近的城市,比如整个华东地区的城市,华南的沿海城市,哪怕一线城市的周边,都是我们的机会。

这些地方都有当地的婴童连锁,你是要收购他们吗?

老实说,原来我是做收购的,收购也是收购第一名。但是现在,很长时间内我都不会收购了。因为网点在发生巨大的迁移,以前要收购的这些门店,以后都是要关的,没有收购价值。

所以这是你进入的好机会。

对。这些门店的价值不大了。坦白地讲,最近一两年,婴童业同行都无心恋战,有人干了十几年干累了,有人觉得电商压力太大了。全国大连锁来的时候脆弱过,后来发现没那么强,不怕了,现在来了个电商把他们搞死了。他们的心理很脆弱。这个跟行业起点有关。门槛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大家没有远大的包袱目标,开始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赚点钱,能力到了那个水平也上不去。我看到想逃离的人很多,但是逃不出去。

希望,而且还想卖个好价钱。但市场就是这样,大家都想卖的时候,就卖不出好价钱。

为什么你认为过多风险资金进来会拔苗助长,等于是对这个行业的摧残?

确实如此。这个行业很难简单快速复制,他跨很大的品类。大卖场也跨品类,但大部分是硬的东西,我们有很多软的东西。任何连锁要快速发展,要有很强大的供应链支持。我们这个行业没有。我们的供应商都很弱,都是区域性的,小型的,厂家的区域代理制把你绑架了,真正支持你快速扩张的没几家。

你们抱怨没有强大的厂家,厂家也抱怨没有强大的全国性连锁。

大家相互抱怨吧。我们不能成为全国性企业,一是供应链不支撑,二是中国差异性太大,造成供应商太弱。绝大部分厂家还停留在做产品阶段,没有上升到做品牌的高度。做到全国的也就是寥寥无几的奶粉、纸尿裤和少数用品。但这些企业无法撑起我们的全部。

在上海,某个用品我做得挺好,我到外埠,厂家就说你去跟当地的经销商拿货。我跟当地经销商谈判,他还不愿意,因为他在当地有自己的势力,我是个外来和尚。这就是我们的痛苦。

对厂家来说,这是合理的。总部谈完,还是要地方的经销商去送货。

当地供货没问题,但问题是统一的条件都谈不下来。我不要开到哪里都那么辛苦。

他们没有KA部门与你对接吗?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这种KA部门,只有那些大企业有。

时间会很漫长。现在能推动他们整合的,是我们零售商都在风起云涌地做自有品牌,因为你不够强。你够强,我们就不会做自有品牌。这将倒逼上游企业整合,中小企业被淘汰。

丽家宝贝总经理 蒋涛:今天不管做什么,都要基于未来

爱婴室的施总认为,很多婴童店已经没有收购价值了。你怎么看?

当然。曾经的价值,可能会成为包袱。

我从深圳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做柯尼卡。当时全球感光材料只有德国的爱克发,中国的乐凯,日本的富士、柯尼卡,美国的柯达。如今他们在哪里?当年辉煌的工厂变成今天的包袱。科技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与毁灭。

地方上有的门店,很多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一旦按照严格的会计核算,很多所谓赚钱的门店就会亏损。

那你未来的店要调整成什么样?

要给消费者好玩的东西。不管是APP,微信,就好像是门店里的货架收银台一样,也要有这些工具。顾客在门店看到服装后,就问网上有吗?她信任丽家,但不想天天开车停车进门店。现在多少人还在PC端?都躺在床上玩手机。为什么不给她们这个工具,非要逼着她们到门店买?

移动端APP比微信还重要吗?

不,我认为都是入口。只不过APP是独立的,可以做会员管理,功能更强大,可以应依据我们需要开发。

但是APP本身的推广就难,还要求有活跃度。

其实,微信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十几万的微信会员,常规活跃的也就三四万。如公司的活动报名、特卖会入场、查积分换购、电子礼券,包括晒清单、分享,都要用APP,有用他们就不会卸载吧。

现在阿里系可以做智能推荐,大数据已经应用起来了,你们有压力吗?

APP以后一定是千人千面。我们一样要给消费者画像,贴标签,或许我们做不到阿里那么极致,但我们可以一个品类一个品类来,逐步改进。基础架构有了,消费者标签会越来越详细,一个公司要有大数据的思维是最重要的。

原来大家都对会员管理报以期望,但搞来搞去也就是发发短信,大数据能给会员管理带来什么改变?

跟零售管理一样,会员管理也是分时间分阶段的。以前做目录,怎么做会员管理?发短信效果很小。CALLCENTER几百人打电话?客户一看就烦,你一打他就掐。所以某种程度上就没有会员管理。你有数据,但没法用。

互联网来了,有了大数据,看你怎么管理,怎么和顾客发生联系。

大数据能描绘出顾客更准确的画像,比如标签显示某些消费者是高价值客户,有针对她们的促销活动,同时到丽家购物是丽家会员的,还可以享有马术体验,做比萨体验(亲子活动)等会员专享特权,会员能享受这些价值。这样消费者和丽家宝贝更亲近,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活动。

除了价格还是价格,大家都会打价格战。未来要和消费者发生自然而亲切的关系,大数据才有用武之地。

实体店看,线上买,怎么办?

线上线下价格一样,促销方式不一样。

最难熬的日子过去了吗?

没有过去,这波过去了,还会有下波;PC端过去了,还有移动端;移动端做得好,品牌商还要扁平化……

所以今年我要求团队调整思维,改变机制,大家都要拥抱互联网,慢慢建立互联网思维。

购物中心是特别适合你的店址吗?

将来的购物中心也会死掉很多,不能说所有的购物中心都适合丽家宝贝的选择。

投资方会不会催你扩张?

谁都想要规模,规模大了,需要驾驭得住啊!如果赔钱了,谈什么规模?至于扩张到外地,北京市场的已经容量很大了,三四千万常住及流动人口。去年我们加强企业的“内功”,为了提高系统链的效率,我们上德国的SAP系统,婴童行业的第一家,因为北京全是各大电商,而且都是规模很大实力很强的企业,我们要守好北京我们的市场份额,首先要提高我们公司的管理能力,零售连锁要扩张,不论线上线下。

你曾说资本扩张晚来两年,行业发展会更好。为什么这么讲?

我们婴童渠道是一帮个体老板,零售专业基础差。婴童渠道在中国也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资本晚来些,会让我们多一些时间练练“内功”。当然,从资本到公司也有不太理性的时候,每个行业都有贪婪,如果以为自己无往而不胜,那就坏了。

明年要开20家店,是不是力度最大的一次?

也不是啦。不能盲目开,速度、规模、盈亏、资金链要控制好。对于一家我们这样的零售企业来说,这个时代不要有闪失,谁少犯错谁就赢。我们不是拿到几亿美金融资的公司,我们是个小公司,很有危机意识。

另外,用老模式开店,我没什么兴趣。对我来说,不如尝试些新东西,找些好玩的事情去做。把客户关系做好,搞点创新,更有意义。

门店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了?

零售渠道在发生巨变,商业地产也在变化。现在好的商圈,不代表未来也是好的商圈。现代社会很多风险是躲不了的,只能去面对,去调整。地产商的租金要涨,电商要杀价,历史的车轮过来了,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前几天投资商过来聊,投资界变化也很大。以前投资界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判断你的价值,找出历史数据给你估值。现在投资界在研究未来商业业态,判断消费行业的未来,来寻找迎合未来的公司。

小米为什么厉害?因为小米的工程师都跟客户直接联系,工程师就是小米的用户,小米销售手机之后,其软件功能跟着客户使用需求,每周都在更新升级。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丽家宝贝提出“了解客户需求、把握客户需求、激发客户需求”的战略思想。

所以,今天不管做什么,都要基于未来。

喜阳阳董事长 王伟国: 只做线下是没有前途的,即使在三、四线市场

这些年消费者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在的妈妈和准妈妈们,85后比较多,习惯不一样。他们讲究好玩,娱乐化,用语都是“萌体”。他们喜欢自拍,拍宝宝,分享,美图秀秀用得非常多。他们喜欢帮别人解决问题,在网上回帖、交流比较多。

她们买东西不像以前那么有规划,集中在周六、日,购物往往随时随地随心情,想起来就买,可能就是公交车上,不会有很强的计划性。购物时间都是碎片化的。

同时,她们非常注重体验活动,她们的经历会不会得到其他妈妈或朋友的认可,她们很看重这一点。

以后,每一个消费者都是自媒体,消费层次差不多或喜好相同的人会形成一个圈子,这都是未来的趋势。

电商对婴童店原来的品类结构有不小的冲击,你们怎么调整的?

以前母婴店大部分的销售额来自于奶粉、纸尿裤,奶粉销售占比50%以上,这是不正常的,这样的店是没有未来的。要知道,奶粉、纸尿裤这些标准品受电商冲击最厉害。

现在不能把哪一个品类放得无限大,指望它贡献很大的销售额。品类要均衡地发展。我们现在更多选择外出服鞋帽袜、玩具、休闲零食、营养保健品以及自有商品来做文章。

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品类?

外出服,在网上也有卖,看上去很漂亮,实际穿上后不行,所以消费者还是会考虑在实体店来买。

玩具品类,以前占百分之一点几,现在上升到5个点,以后还可以扩大。

休闲零食,比如饼干、蛋糕等,近两年我们做得非常多,比辅食还多。小孩子一岁半以后吃休闲零食比较多,这个品类做得好,小孩就经常回来。等他长到两三岁,就会对这个店有依赖。

营养保健品,现在都是药店在卖,但是一般家长能不去医院、药店就不去。婴童店里有带蓝帽的保健品,店员推荐得也很专业,她们就会信任门店,依赖门店。

在一线城市,门店的推销和介绍作用已经大不如前,在你们那里如何?

奶粉纸尿裤这样的品类,消费者进店前就有想法了,硬推,他们会有抵触情绪。

做标准品,线上更有优势,但是对服装、营养品,消费者对导购还是有些依赖的。

但是有人提出母婴店会商超化,要渐渐弱化导购的推销功能。

这么提,主要是因为现在人工成本比较高。

中国的婴童店,大连锁用厂家的导购,一个门店多的有7、8个,每个都说自己的产品好,消费者无所适从,结果对整个店都不信任了。

有的不用导购,或者非常少,一个门店200平,自己的导购8个,最后减到一个店长一个收银一个导购,结果导致销售下降。因为消费体验不好,特别是服装,导购提供的服务也是很重要的。

实体零售商都强调要用“消费体验”与电商争夺客流,这种体验只是导购吗?

比如,要考虑门店有没有停车场,有没有免费的停车券?家长抱着孩子购物很麻烦,有没有免费的婴儿推车?能不能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游乐场里有没有服务员专门照看孩子?

又如,我们在实体店周边或楼上,有月子熏蒸、宝宝游泳馆、早教等配套的体验项目。

我们还会借助一些会员活动,跟消费者互动。现在家长们就一个宝宝,需要一个跟其他宝宝玩的空间,妈妈们也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比如亲子嘉年华,既可以互动,又可以买到商品,这些体验的空间非常重要。

除了这些体验项目,还有哪些增值服务?

比如,绝大多数新妈妈不知道她们和宝宝需要哪些营养品。我们让导购学习一些营养知识,准备一些设备比如微量元素检测仪,黄疸测试仪,上门理发时或宝宝来店里时就给宝宝测量一下,看他们缺乏哪些营养素,给出建议,我们再来组合一些产品。

再比如,家长并不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需要什么样的玩具,我们经过测试包括对商品的研究,找出适合的,在活动的时候给他们试玩。

我们也会在网上跟消费者互动,比如在微信上的妈妈社区,制造话题,收集消费者的信息,根据咨询比较多的问题,整理好话术,提供解决方案和产品。

现在很多经销商都上网卖货,你们做电商吗?

B2C这一块我们也在做,今年双十一我们微信的微商城线上卖了8万多块钱,冲着练兵去的,熟悉了解一下网购人群。官网、APP、淘宝店、微商城绑定会员卡数据营销,都在尝试,O2O各种支付形式都要有,能对接ERP。我们不要求做得有多好,在我们这一块区域(甘青宁新)比同行好这是当期目标!

我们两年前从商品结构开始转型,压力和危机感是非常强的。明后年还是一个转型期,转向“社交+电商+移动端”的全渠道O2O模式。只做线下是没有前途的。

你构想的全渠道是怎样的?

未来每家门店都要协助做O2O。

比如,消费者进店后,可以扫二维码,导购和消费者同时获得一个积分。消费者直接微信支付,最后可能收银台都不需要了。

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在微信商城上购物,然后到门店提货,或者门店快速送货。

数字化的精准营销,做好客户的追踪和服务。会员数据库要跟ERP和线上的购买数据打通,通过微信、微博、短信,推送优惠券。

比如会员的奶粉快吃完了,就可以回访推送,争取续单。如果会员三个月没来,就推一些其他的活动。这个会员后来如果消费了,就算他所在的门店区域的业绩。

线上的销售也肯定要跟导购的利益挂钩。老顾客分到老店,新顾客到就近的店。

在你的变革过程中,你希望厂家能给予哪些支持?

我们希望厂家帮我们提升整个品类的关注度,帮我们做好一些服务,培训我们的导购。只要对你的产品有信心,我们基本不收渠道费用,但是我们对账期还是比较看重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买项链去哪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