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时方言勒价什么意思?

——酒泉人听不懂东北方言

嘉峪关甘肃境内的方言岛

195881酒钢公司在酒泉正式宣布成立。从鞍钢调来基建和生产厂矿职工3万人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大批职工分散到外地。1965年,酒钢公司第二次上马从鞍钢、本钢调来3人。由于市区很小,众多移民汇聚五一俱乐部和人民商城周嘉峪关境内形成了东北“方言岛”。四周酒泉、金塔、玉门、肃南地区均讲酒泉方言,唯独嘉峪关内讲东北方言。

为何能形成“方言岛”,笔者认为:操相同方言的群体同时迁入一个地盘,这些移民的方言处于本地方言的包围之下,便形成了外地“方言岛”。

20世纪50年代,酒泉地区也曾有过几次小规模移民。1954年有9900名河南农民移民酒泉,基本上分在洪水片乡村1955年有399名天津青年移民酒泉1956年有300多名上海青年移民酒泉,但由于这些移民人数不多,居住地不集中,所以未形成“方言岛”。

嘉峪关东北“方言岛”的形成已有60年历史,由于早期东北移民都进入了耄耋之年,许多人相继离世,几十年形成的嘉峪关方言岛正在快速萎缩。可以预见,不出十年方言岛就会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

原生东北方言汇聚了哪些“支流”?

方言是按地域分类划片的。东北方言属于东北官话片。因其在语音、语调、四声等方面与普通话十分接近,人们普遍认为东北方言具有语言上的优势。但这只是个总体评价而已。其实,不管是何种方言,都不能称为普通话。方言是地方标准,普通话是国家标准,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

由于东北所处位置,历史沿革,民族构成,外来文化等诸多因素,原生东北方言内含多种元素,汇聚了多条“支流”,是个典型的混合体语言。

1.吸纳了京津地区的方言土语。如:【点卯】报、打个照面【炸了庙】惊愕【瞎了】完蛋了【大拿】能做主、管事的某领域的专家【末了儿】最后、最终【眼力见儿】目中有活、不用提醒就能主动上前帮忙【上赶着】主动【不得劲儿】感到不舒服、不是滋味【吃瓜落儿】无故牵连【趁】拥有【大概齐】差不多【大老爷们】大男人【打联联】在一起瞎胡混【捣饬】化妆、打扮【大发了】过度了、过分了【糟践】糟蹋、损坏【没正型】不稳重、太随便【发小儿】从小一起长大【白豁】漫无边际的瞎聊【霸呲】胡乱踩踏【归宗齐】结果【关钱】领薪水【老坦儿】乡巴佬【离了歪邪】不走直线【老鼻子】很多【瞎掰】胡说【踅摸】寻找【包圆儿】全部买下商品或吃光所有食物【备不住】或许、可能【比划】较量【不拾闲儿】多动、不消停【不吐口儿】不答应【吃货】没有才能、光会吃不会做事的人【出数】能增加数量【串老婆舌】爱传播小道消息【待见】瞧得起【掉链子】关键时刻不起作用【抖起来了】发财了【搁孬】垃圾【现眼】出丑【够戗】可能不行【滚刀肉】耍赖皮、啥都不在乎、无人能管人【横是】大概、可能【护犊子】袒护自己的孩子【隔色】言行既特殊又另类【上亮子】门上方能透光的玻璃窗【氽稀】腹泻【就乎】凑合、将就【幺蛾子】鬼点子、坏主意【出门子】出嫁,等。

2.东北是满故乡,至今东北方言里还遗存很多满语词汇。如:【河楞】水的痕迹【抹撒】把有皱的东西抚平【嘎肌窝】窝【卡布裆】裤裆【棒槌】人参【嘎拉哈】猪或羊的腿拐骨【扎古】治疗【萨其玛】民间食品【勒勒】唠叨【掰察】辩论【秃噜】断开【豁楞】搅和【垫补】正餐前吃些零碎食品【理户】搭理【嘎东】打赌【膈应】反感、讨厌【蹽干子】跑掉了【整个浪儿】全部【沙愣】麻利、动作迅速【支楞】衣服笔挺、植物鲜活【邪乎】离奇古怪、厉害【埋汰】脏【特勒】衣冠不整【嘎巴】结痂【驴性】粗野【瞎勒勒】胡说【磕碜】难看、丢人【嘚瑟】显摆、出风头【乌塗水】半开不开的水【吊歪】不讲理、捣乱【用脚卷】用脚踢【眯瞪】小睡【销】打【捅娄子】惹祸【姑爷】女婿【呵斥】责备,等。

3.辽宁大连(包括丹东、瓦房店、营口等地),虽地处东北,但人们不讲东北官话,他们讲的是胶辽官话。什么原因?这要回顾历史了。有史记载,明清时期辽东半岛行政上归山东所辖,后来才划归到辽宁。大连人的先祖多是山东烟台周边的人,经水路跨海到达辽东半岛,历史上称“闯关东”。因此,这些移民至今仍保留了山东的语言、文化、民俗。人们发现:大连人说话跟烟台、威海、蓬莱一个味,因为胶辽官话与胶方言一脉相承。这两种方言在语音上是相同的。声母是r时,用y。比如:“人”rén读成yín;“肉”ròu读成yòu;“让”ràng读成yàng;“热”读成。声母是zcs时后边不跟韵母u。“嘴”zǔi读成zěi;“脆”cùi读成cèi;“碎”sùi读成sèi

一件60年前的往事让人难忘。那时的酒钢职工子女都在酒泉中小学就学。酒泉师生认为来自东北的学生普通话讲得好,每当有朗读或上台讲话的机会,总爱推荐东北籍学生。然而一次读到“每个银(人)都要有一份光发一份叶(热)”时,台下师生面面相觑,场面尴尬。

大连话与胶东方言在用词上相同,彼此沟通交流无任何障碍。:【拔凉】冰凉【登硬】坚硬【轻飘】不重【溜直】很直【僧冷】很冷【僧疼】很疼【透暄】松软【挨帮】排队【不让戗】不礼让【正相应】正合适【不跟趟】来不及【当央儿】中间【当】顺便【嘎达板儿】木履【海南丢】祖籍山东的大连人【黄了】结束、完蛋了【?痒】挠痒【可劲造】放开吃、尽量多吃【裂lǎi大玄】说话太夸张【外屋地】客厅【嘎失】舍得。

东北方言与酒泉方言的区别

东北方言和酒泉方言在语音、语调、四声等方面有差异,在地域习惯用词,表达方式上区别。如:酒泉人“摩托车”“多得很”“眼角屎”“西葫芦”“雀儿”“”“葵花子”“熊”,东北人叫“屁驴子”“老鼻子了”“眵目糊”“角瓜”“大家贼”“旮旯”“毛嗑”“瞎子”等。酒泉方言与东北方言的区别,简单解释不行,需要详细说明才能搞懂真正含义,否则产生误解、笑话、疑惑。如:

1.老?东北人常把“老?”挂在嘴边,酒泉人听了十分不解,其实,“老?”就酒泉话里的“婆姨”。东北方言则是用来称呼妻子的用语“?”字有两个义项。①搔痒②用胳膊挎着。老?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夫妻间相互搔着后背止痒,“?痒痒”妻子比丈夫更专业,日久天长,丈夫称妻子“老?”。另一说是,“?筐”是北方妇女常见动作,在往日的舞台上总能见到这个形象。长期“?”的结果,到老年后,胳膊伸不展,好像老是?着筐,于是就成“老?”了。笔者曾见有人把“老?”写成“老蒯”。这是别字,“蒯”字是姓氏,没有其他义

2.“贼多”是贼娃子多吗?酒泉人最初听东北人说“贼多”时十分惊愕,觉得贼要是多了那还了得?当听到“……贼漂亮”时,挖苦并调侃说:唉吆喂,贼都长得漂亮了。其实“贼”字不仅做名词表示“偷东西的人”,也做形容词,如:贼心、贼眉鼠眼等;在东北方言里“贼”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很”“非常”“特别”。如:“贼大”(很大)、“贼好”(特别好)、“贼快”(非常快)、“贼”(特别坏)、“贼甜”(特甜)。

3.“来客了”“客”怎么读?酒泉原住民发现,东北人把“来客了”说成“来qiě了”。在东北方言里,qiě是对客人的一种称呼也把作客的亲戚朋友称作qiě见面打招呼问:你家来客啦?你是谁家的客呀?这里的“客”字都读qiě。这种发音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统统如此。在《康熙字典》里“客”就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克”,另一个读入声,近似“怯”“且”“茄”。若用姓氏,也应读qiě而不读

4.“硬菜”牙不好能嚼动吗?东北移民请酒泉人到家做客,男主人往往跟女主人说:今天来客qiě了,你整俩硬菜,呆会儿搁这儿喝酒。这里说的“硬菜”,并非是菜太硬,让就餐的人嚼不动,而是指哪些用料实在,汤汁较少,耐饥抗饿的荤菜,如:红烧肉、整鸡整鸭、猪肉炖粉条、铁锅炖鱼等。早些年生活水平低,“硬菜”不能常吃,只有客人来了才能吃上一顿。因此,“硬菜”就是好菜、贵菜。汉语里用“硬”表示“优秀”“质量好”不是什么特殊用法,比如:“硬手”“硬汉”“硬实力”“硬通货”“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词语中“硬”的含义就是“优秀”,这和“硬菜”的表达是一脉相承的。

5.“常”的烦恼。“常”是个外号,此人是鞍钢来的早期移民。这位先生讲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他的口头语是“……比好”,有些人听了后觉得别扭,明明是“比较好”嘛,怎么说成“比好”呢?随后给送了个外号“常”。听到自己有了外号,感到伤了自尊,心中闷闷不乐曾下决心,不再说比好”,或许习惯了,稍不留神,又冒出一句,真是烦恼的很那!

作为副词和词的“比较”和“较比”原本都可表示“具有一定程度”。汉语中有些词汇的语序不同,是由同义语素颠倒后构成合成词,这类词称“同素反序词”或称“顺逆语素词”。这类词的特点是颠过来倒过去意思是一样的。如:互相(相互)、地道(道地)、面情(情面)、皮毛(毛皮)、捣鼓(鼓捣)、寻找(找寻)、演讲(讲演)、牵挂(挂牵)、对比(比对)等。“较比”的用法虽属东北方言,但有证据表明,它来自上个世纪的京津唐地区。下面列出的句子①句选自《现代汉语词典》中例句,②③④句摘自民国时期的著作。①这里的房子较比宽绰,但这里气候较比热。②在我幼年的时候到过天津一次,那三不管地带净是水坑,又大又深,较比北平的什刹海大一些。③那大空场之大,为历来所未有,较比北平的天大有三分之一。④虽然零打钱,不卖票,较比大戏园子买票花的钱更多。

6.dǎi饭探本朔源。来自大连、丹东、营口等地的东北移民不讲东北官话,他们讲的是胶辽官话——大连话。大连话里最著名的一句是“dǎi饭”也就是“吃饭”。为什么“吃饭”叫“dǎi饭”,“ dǎi”字怎么写,一直没人过问。反正都这么说,大家都能听懂。多年来,这成了笔者的悬疑问题。为此,查阅了很多资料,但始终未能找到答案。“条条道路通罗马”,此路不通,需换思路,终于在偏旁部首里找到了蛛丝马迹。人吃东西离不开口,以口切入点,发现了“啖”字表示“吃……”或“给……吃”。古代诗文里就有相关的例句,如:“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论马·岳飞》;“吉妇取枣以啖吉”《汉书·王吉传》;“樊哙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苏轼》。

上述诸句均表明“啖”在古时表示“吃”是没有疑问的。关键是“啖”的读音是dàn,不读dǎi,但声母是一致的,只是韵母有变化,显然这是语音产生流变的结果。此关一透,顿觉心中豁然开朗,真乃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50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候笔者在酒泉乡村参加劳动,赵某说起养牛的话题。他顺口说了一句“要想养好牛,半斤胡麻油”,我问用胡麻油干啥,他说用来dàn牛,还说用油dàn过的牛体壮、毛色好。当时我也没有追问dàn字怎么写。此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直到近些年才忆起此事,令人惊叹的是,酒泉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乡村里仍保留了“啖”字的原始读音和用法。

东北大连人所说的dǎi饭”就是古人说的“啖饭”,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吃饭”。笔者曾见过有人把“dǎi饭”写成“歹饭”“逮饭”,毫无疑问都是别字。

7.“五脊六兽”探名。每当东北移民心情烦时,总说心里面“五脊六兽”的。酒泉人听到后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其实,这是一句俗语。“五脊六兽”缘于建设用语,指中国古代宫殿庙宇大型建筑的一种屋顶建筑。五脊指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合称五脊,正脊两端有吞兽,四条垂脊末端有四个蹲兽,总共六个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这些异兽面目狰狞、恐怖。古人认为:只有装有六兽的建筑物才有镇邪、祈福、美化、封固的作用。由于“五脊六兽”有凶神恶煞的特征,民间便用来描述人的心烦意乱、忐忑不安的难受情绪与心

热炕头上“唠嗑”唠出来的魅力东北话

有数据表明,现在东北话的词汇占了普通话的58%以上,但仍有40%多没有进入普通话。东北话词汇简洁、生动、幽默、诙谐,在方言中的确魅力十足。不过地域性太强的词汇,外省市的人听了会发蒙,现将这类词汇举例如下:【懊恼】发愁【起根】开始【不顶楞】不起作用、不中用【卖呆儿】闲着无事看热闹【借壁儿】邻居【扒瞎】说话不真实【划魂儿】猜疑【打把式】睡觉不安稳、翻滚【整景儿】做样子给别人看、作秀【体登了】弄糟了、毁了【不是个儿】不是对手【隔路】不合群、立独行【不得烟抽】不受赏识【不下蛋】指女人不生育【甩济子】发脾气【上外头】上厕所【不是善茬子】不是弱可欺的人【大仰巴壳子】四脚朝天【作妖】瞎折腾【纯牌儿】真正的【带把儿】指男孩被人训斥大鼻子旧称俄国人【挡害】挡住通道【大眼皮】目中无人【倒粪】说脏话【得济】得到亲戚和晚辈的回报【该言】命中注定【灌尿】喝酒【加钢】怂恿、火上浇油【汗褟儿】夏季穿的贴身小褂【老赶】外地人、外行【开瓢儿】头被打破【勒大脖子】敲诈【拉硬屎】不服输、硬撑【八刀】离婚【红胡子】土匪【麻溜】快点【净引儿的】故意的【撩哧】挑逗【盛】不自量力、逞强【赶趟】来得及【黏套】不爽快【腰】得势、吃得开囊囊膪】(1)腹部赘肉2)软弱无能的人【没咒念】没有办法【打尖】途中休息吃饭【耍熊】无理取闹、耍赖【宾服】佩服【压茬儿】有威望、能控制局面【不见起】不一定【养汉】女人偷情【破闷儿】猜谜语【旮旯】角落【包屈】委屈【装得儿】不懂装懂【拉大皴】说脏话【瘪茄子了】没精神和勇气【穷作】无休止的折腾【定岗槌】石头、剪刀、布【惹砬子】引起麻烦或祸端【夹孤落】角落【容空】宽限、留出时间【软丢当】乏力、没劲【下死赖】低声下气【起屁儿】故意捣乱【起哈子】结伙闹事、欺负人【调理人】暗中使坏、让人上当受骗【拿把】以自己的长处制约别人【寡呆呆】没滋没味【瘆得慌】让人害怕【手拿把掐】十拿九稳【手欠】爱动手打人【闷头儿】痘或疮节脓包【冰尜】在冰上抽打的陀螺【倒骑驴】人力三轮车(前两轮后一轮)【老灯】老家伙【甩袖汤】鸡蛋汤【开板儿】开门营业【坐蜡】受到牵连【双眼包皮】人长得好看【淘换】寻找【坏菜了】出问题了、糟了【小小不言】数量少、无关紧要【治气】赌气【随根儿】长相、性格、人品与长辈相似【翻小肠】提起往事【算个六】算个啥【好顿扒扯】一顿训斥【稀烂贱】价格极便宜【应当应份】理所应当【拿稳】稳重【划拉】收集、归拢【逗闷子】开玩笑、取乐【照直绷】实话实说【外道了】见外了【见强】病情有好转【落草了】(1)孩子生下来了(2)读书人当强盗【呲毛掉腚】不顺从、捣乱【嘴上会气】光耍嘴皮子、不行动【褶柳子】故意掩盖真实意图【加巴事儿】(1)干活用的工具(2)用来打人的器物【促横丧】态度粗暴、语言偏激【楦】不求上进、反而退步【捡洋落】外得到外国货【里挑外掘】挑拨离间【改常了】性格与思维突然改变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子多少钱猜网络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