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好专业和考一个好成绩哪个重要?

继上海、浙江之后,山东省成为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不同的地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总成绩由数学、语文、外语三个科目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的成绩组成,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就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六个学科中进行选择了。那么学生应该如何选择科目好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 2020年整体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

根据方案,山东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

2. 高考将采取3+3模式 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

“3+3”模式中的第二个“3”是指3门选考科目,对于选考科目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任意选择3科进行等级考试。

这意味着,新高考后不再有目前文综和理综的固定科目组合,考生可以打破文理科的界限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考试也由相同科目的竞争转换为了特长科目的竞争。

4. 高考总分750由语数外+三门等级考试成绩构成

考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5.英语听力有2次考试机会

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在6月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

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6.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应参加合格考试,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需参加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考试成绩原始分为100分,按照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合格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

学生对等级科目的选择有条件限制:一是不得将达不到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要求的科目作为等级考科目;二是要考虑自己选择的等级考科目能否满足高校对专业选科的要求。

7.2020年起实行“专业(类)+学校”招生录取新方式

与以前 “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相比,改革后,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

8.2020年建立“两依据,一参考” 招生录取机制

自2020年起,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机制。

统一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学生自选的3门学科“等级考”成绩组成;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9.“6”选“3”怎么选才好?

首先,学生选择高考考试科目可以从自己的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兴趣是人们学习的一个动力,只有对这个科目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的带劲。现在的高一学生就是新高考全面实行的第一批学生,因此现在的高一学生就应该好好地想想自己到底对于哪个科目感兴趣,就可以优先考虑这些感兴趣的科目了。当然了,有些同学在高二才刚刚接触新知识不久,是很难快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的,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兴趣来选择,或者关注自己上哪些科目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择想这些科目了。

再次,就要对自己的个人“优势”有所了解。在选择科目的时候仅仅靠兴趣是不行的,也需要学生自己对于这些科目有“优势”才行,比如一个学生对于化学的一些实验非常感兴趣,但是理科成绩平平,背诵历史等等的记忆能力就很好,这时候就要好好地选择了到底选择兴趣还是特长更好一些了。其实,高考君认为特长比起兴趣更为重要,特长就是学习的一个催化剂,能够让你在特长的科目上学习得更加从容,竞争力也更高。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新东方在线提醒考生选专业要先搞清楚6个方面再选:

  一、结合兴趣爱好,了解将来欲从事的行业或工作

  需参考各学科门类就业前景:如遇具体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请从网上查询或询问相关专业的同学老师。

  经济学、管理学是目前相对最热门的专业,生物学、心理学及历史学、哲学等文科专业相对较冷门,但是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专业热门、好就业就意味着竞争激烈、难考,专业相对较冷就意味着竞争不太激烈,相对好考。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数学不好尽量放弃。因数学为150分,又是最容易拉分的课程,如准备不好很容易与其他考生拉开几十分的距离。如数学成绩好,学数学则占有优势。

  不考数学的学科: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其他学科并非是全都考数学,比如管理学中的档案学就不考。具体到学校,需要以学校的招生目录为准。

  成绩好,复习充分的可选择分数线高的;起步晚、基础差的可选择分数线低的。经济类、管理类、文学类分数线居高,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工学分数线相对偏低。

  医学、农学、军事学这几个专业不喜欢招跨专业的学生,别的专业尽量不要跨考这几个专业。

  教育学、心理学(是理学线)、历史学、农学、、西医综合、计算机(2009年第一年统考)。 这些课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统考。但是2013年有些统考专业有些改革,比如教育学、历史学、农学门类各学科可选用全国统考或全国联考试题,也可使用招生单位自命题试题。请以报考学校招生简章为准。如果报这些课程,可由名校的相关专业的做其专业咨询师辅导其专业课。复试时再给找报考的目标院校的研究生辅导专业课。

  六、弄清楚考生类别

  统一考试考生类别分为统招本科、同等学历两类。(温馨提示:统招本科考生报考基本无限制)

  同等学历考生报考限制要求较多,就专业而言,多数学校要求同等学历考生不能跨专业报考。

  同等学历是指以下几类:

  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达到本科生毕业水平的生员;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或者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是国家承认的。成人教育本科往届生可以直接以本科生的资格报考。而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由于报考时(每年的11月中旬)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资格报考。

}

  4月23日,江苏新高考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新高考科目设置将采用“3+1+2”模式,总分值由480分变成750分。2021年参加高考(2018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中学生,将成为迎接新高考方案的第一批考生。扬子晚报“招考部落”鲤鱼姐姐将新高考方案画好了重点,带您无缝衔接新高考。

  总分750分,科目设置“3+1+2”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口语考试实行机考。

  以“院校专业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

  从2021年起,以“院校专业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

  “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类)”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

  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理科实验,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考试要求,设区市组织,学校实施考查,省教育厅抽查。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选择性考试由省统一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以高中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选择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

  【考试成绩及使用】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长期有效。

  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分数呈现,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当年有效。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进行写实记录,建立个人档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学生高中毕业前,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以统一格式提供给高校。

  高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高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多样化考试招生,面向三类人群

  我省将完善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的多样化考试招生办法。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社会人员等三类人群分别实施相应的考试招生办法。

  普通高中毕业生就读高职院校的途径

  一是主要在春季进行招生录取。对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院校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职业适应性测试、本校专业培养要求等多种指标,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确定的录取办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二是参加普通高考且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可以参加高职(专科)统招批次的录取。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升学途径

  考生主要通过参加对口升学统一考试报考省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报考省内高职院校。

  未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考生,可以凭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高职院校录取。

  对口升学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综合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三部分。公共基础知识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综合理论为相关专业类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采用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的专业基本技能成绩。考试方式均采用全省统一考试。

  社会人员就读高职院校的途径

  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综合素质评价(面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由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具体招生办法另行制定。

  【五大变化重点关注】

  变化之一:高考录取成绩构成

  现行高考方案文科类、理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80分。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两门选修科目测试,是以等级来呈现的。

  新高考方案的高考总分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30分。三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的300分,通过分数呈现。

  变化之二:学业水平考试

  现行方案: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必修科目测试和选修科目测试。必修科目测试各科满分100分,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选修科目测试各科满分120分,实行的是等级计分,分为6个等级,用A+、A、B+、B、C、D表示。

  新方案: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中,10门由省统一组织,分为“合格”、“不合格”;其余4门由各市组织。选择性考试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变化之三:志愿填报

  现行方案: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包含8所院校(每所院校根据理科和文科形成两条分数线),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新方案:普通高考招生录取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考生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填报志愿。

  变化之四:录取方式

  现行方案:文科类、理科类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依据文理,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新方案:从2021年起,以“院校专业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类)”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

  变化之五:投档批次

  现行高考方案依然区分了本一、本二批次。但在新高考方案中,本一、本二批次将正式合并。

  Q:计入高考总分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A:计入高考总分的考试科目为“3+1+2”。

  “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理;

  “1”为在物理、历史2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选择1门;

  “2”为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选择2门。

  Q:“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A: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考生选择物理后,仍可以选择思想政治、地理,选择历史后,也可以选择化学、生物。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是有区分的。

  Q:体育、艺术类考生文化考试科目有哪些?

  A:根据高校人才选拔需要,及其他改革省份的统一要求和做法,我省体育、艺术类考生除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考试外,也要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选科要求,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

  Q:选择性考试科目组合有哪些?

  A: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Q: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A:录取时选考物理等科目类和选考历史等科目类的考生将分开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

  Q: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门再选科目的考试成绩要采用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

  A:这4门再选科目的原始分之间不具备可比性和可加性,无法直接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因此,将其原始分按照统一的规则转换成等级分,能较好地解决不同再选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可加性问题。

  Q:等级分是如何转换的?

  A: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转换时赋起始分30分。

  经过分数转换,考生在相应科目群体中的位次不会下降,较好地保障了分数转换的公平公正。

  Q: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志愿设置有什么变化?

  A: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志愿设置将主要采用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具体批次设置、志愿数量及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志愿设置等将另行公布。

  Q:“院校专业组”的投档录取方式有何优势?

  A:一是能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考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填报相应的专业组志愿,专业组内可能是一个专业,也可能是多个专业,考生按专业组投档后,符合条件的,可在该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提升了考生的兴趣志向和最终所录专业的契合度,真正做到了“学其所好、录其所长”。

  二是符合高校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的需要,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能提高考生选考科目与高校招生专业选考要求的匹配度,使学校招录到有相应学科特长和兴趣的考生,有利于进校后人才培养和学校自身发展。

  三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使高中学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志向,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Q:高校如何对考生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A: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则表示考生3科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要选考物理和化学方可报考该专业,对另1门再选科目则没有要求。

  我省将在考生选科前汇总公布招生高校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

  Q:本次高考综合改革为什么要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A:首先是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国务院《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其次,代表了全国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大多数高考综合改革省市都明确合并本一本二批次。通过合并批次,可以进一步增加考生的选择范围和空间,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记者 杨甜子 张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哪个重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