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机会和百度知道官方说些话,你想说什么?

做内容:经常更新,网站内容力争原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你经常访问的网站留下你的网址,在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里,利用QQ群

大家都知道百度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度,不可能让你只有几篇文章,图片放个几张,内容经常不更新排在前面。试想一下,如果百度让你这种网站排在前面了,搜索者感觉在百度找不到他所要的东西,那么用户还不用google吗?所以内容要经常更新。

现在网上的抄袭较普遍,你一个完全抄袭别人的文章,当然百度有可能就不会收录你的这篇文章。你这样想,如果你抄别人的文章,百度把你的文章收录和排名比原创那个网站的排名还要高,原创的网站怎么想,不如大家都抄袭了,都不做原创的文章。

这个网络就被各种抄袭替代。搜索者在百度就找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大家就会去google里找信息了。当然网站做完全原创的内容,对一般的网站来说不可能做到。所以呢,适当的抄袭也是可以的。“抄袭”有个度,做到“抄袭”,当然是要对原创文章有修改,一般修改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交换一下文字的顺序、根据内容增加文字和删除一部份文字。当然中间的也要改一点哈.

1、对你经常访问的网站留下你的网址

前你经常访问一个论坛的话,可以在你的个性签名里,留下你网站的名称和网址。你这样想哈,万一他一不小心点到网址了,这不是给你带来了一个流量吗?不要白不要。

2、 在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里

里面发些关于你网站的一些信息,并留下网址,尽量做到不要让别人以为你在打广告,而且发布的内容尽量不一样,不然百度以为你用发贴机、或者恶意乱发信息,好事都给你搅黄了。最近想到一个新招,在百度里输入一个对你网站比较有意义的关键字的网址,打开排在前面的网站,能在上面留言的就留言,能发贴的就发贴。

针对你的网站里,可以建QQ群,提高用户的粘性度。这个的好处就不说了哈。还有就是用一个女号多加一些相关QQ群,女号就不说了啥,我建了一个女号,天天都有人加,一天给我发信息,弄到我烦得很啊。哎,没办法。在你女号的个人资料里,加上你的网址,内容就个人想了,做到他看到信息就想把网址打开看看。还有是利用QQ群邮件,我经常看到这类邮件,有点烦,不过还是有好处。还是老话,不发白不发。(遂宁激梦网络)

}

1、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出自农夫山泉,严肃八卦也有一句类似的口号:我们不生产八卦,我们只是娱乐圈的搬运工

2、有两样东西我不会错过——回家的末班车和尽情享受每一刻的机会

3、Office不用太大,装得下梦想就好

出自办公室租赁广告,房子不用太大,装得下幸福就好

4、一味标榜内涵而忽视门面,也是种肤浅

出自《悦己》杂志,一种“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的即视感

5、只要步履不停,我们总会遇见

出自淘宝服装品牌步履不停

6、一切言语,不如回家吃饭

7、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8、有人驱逐我,就有人欢迎我

出自豆瓣,我们的精神角落

10、伟大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不去拼

出自Nike《活出你的伟大》系列广告,私以为是这个系列里最燃的一句

11、就算你衣食无忧,也觉得你处处需要照顾

出自梁朝伟代言的丸美眼霜广告《眼》

12、一生,活出不止一生

出自人头马,人生不受限,一生可以活出不止一生

出自雪佛兰汽车,李笑来老师公号也有一句类似的标语:学习学习再学习,很多人以为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实是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先去学习怎么学习,再去高效学习

出自雪佛兰汽车,2013年苏宁电器校招的时候,也用了这句的改编版:让未来,现在就来

15、有兄弟,才有阵营

16、曾是梦想家,梦没了,只剩想家

出自统一的茗茗是茶,比较有名的是它的“看不惯”系列,明明是……何必/何需/却……的句式,明明不懂欣赏,何必用力鼓掌,明明不喜欢孤单,却偏偏说一个人真好

17、没有一定高度,不适合如此低调

18、踩惯了红地毯,会梦见石板路

19、唯有时间,让爱,更了解爱

21、多少崎岖,一一走过

22、热血洒向哪里,青春都会落幕

出自电影《观音山》海报文案

23、你忘记的,我都记得

出自电影《37次想你》海报文案

24、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出自电影《山河故人》海报文案

25、将所有一言难尽,一饮而尽

26、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8、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出自央视公益广告《回家篇》,看一次哭一次的公益广告

29、门外世界,门里是家

出自央视公益广告《门》

30、别把酒留在杯里,别把话放在心里

出自2016年父亲节泸州老窖微电影

31、每一次你花的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没有找到出处,但现在这句话仿佛已经变成了放肆买买买的自我催眠,哈哈

32、生活是否美好,取决于拥有怎样的日常

出自2016年红星美凯龙的广告《更好的日常》,让日常不寻常

33、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出自万能青年旅店乐队《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歌词,下厨房用了这句当文案,也用了另一句关于厨房与爱的文案:南来或北往,愿为一人下厨房

34、走场的应酬越来越多,走心的朋友越来越少

出自2016年天猫全球酒水节广告

35、家在哪里,胃最知道

36、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出自电影《驴得水》的海报文案

37、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38、离开了家,就开始回家

出自苏州一个楼盘“归去来”的平面稿

39、你懂得越多,能懂你的就越少

出自2017年京东地铁广告

42、喝口茶,解人生烦腻

44、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45、妈妈的味道,是你回家的路标

46、我的星座是大胆做

47、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48、成长只有一次,给他最好的

49、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50、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出自利郎商务男装,真正的简约不仅让我们返璞归真,更让我们感悟包容,世界无界,心容则容

53、从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

55、越是强手,越是喜欢强有力的对手

57、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60、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6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63、后会无期,相聚有时

出自韩寒电影《后会无期》

64、日子缓缓,阳光散散

65、潮流来来去去,生活本质永恒

66、心,是人生最大的战场

出自统昂·幻象马雅咖啡

67、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68、生活,没有平凡时刻

69、自己认为最好,才是最好

出自台湾PAYEASY女性购物网站《这样最好》

70、你能听到的历史136年,你能看到的历史174年,你能品味的历史440 年

71、不平凡的平凡大众

出自大众银行,催泪三部曲,《蔡莺妹的旅程》、《马校长的合唱团》、《梦骑士》

72、在旧鞋里发现脚的生命,在旧照片中体悟新情感。在世事难料、风云不测中找到永恒感

出自诚品台北天母店跳蚤市文案《用过即弃的爱情》:用过即弃的爱情,用过即弃的弹簧床,用过即弃的寒暄,用过即弃的保暖袋,用过即弃的问候,用过即弃的雷诺原子笔,用过即弃的现代人大量抛弃物质。凡事过了三个月的保存期限,就彻底失去忠诚。期待这一场诚品跳蚤市场,让你我在旧货堆中找到艺术。

73、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

出自诚品敦南店旧书拍卖会《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知识无保存期限,一辈子受用无穷

74、没有酒鬼,只有胆小鬼

75、只要和你在一起,爱在哪里就在哪里

76、生命只有一次,多试试

77、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出自职业学习机构尚德,学习是一种信仰

78、一起文艺到老,连皱纹都是美好

出自nice in(内衣类垂直电商平台),这一系列的文案也是美好得心生欢喜,比如:柔光加特,壁花少女的勇气进行时;种一株小雏菊,等后院长出一个春天;如果把日子放大,你会更爱它吗;在暖气房里,过一整个假期的夏季;爱把生活过成甜;当然,也有熟女风格,比如:转身以后,才是好戏上演;用这一片烫,烙下放肆的印

79、胜利可以是第一个越过终点,也可以是带着更多人跑过终点

出自耐克胜利者系列文案,这个系列的文案都赞,比如:脚踏实地向前奔跑,胜利是意料之中的回馈;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飞行,赢家不会辜负每一次启程;把最喜欢的事情做到最好,才是胜利;每天都比昨天快一点;尽力绽放自我光彩,全世界都会为你鼓掌

80、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春天

出自丹麦珠宝品牌PANDORA

81、所有的临时都有非常时期的非常必要

出自诚品敦南店新馆临时卖场《临时之必要》

82、除了汗水,什么水都不要浪费

出自耐克《浪费篇》,此外,朋友圈也有一句关于健身的金句: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

83、不放手,直到梦想到手

出自台湾本土生产的最有名碳酸饮料黑松沙士

84、开口说爱 让爱远传

出自台湾远传电信《好好说话》系列,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越亲近的人,有时候越会对他没有礼貌,不耐烦,尤其是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句无心的回答,却会让对方伤心落寞甚者流泪,而事后回想起来,自己也惭愧内疚。或许,我们都需要学习,对亲近的人,好好说话。

PS:远传电信早期的广告语也不错:用心联系,让爱远传

85、小儿麻痺,其实是大人麻痺

出自台湾国际扶轮3480地区根绝小儿麻痺服务

86、不管大包小包,能帮我省钱的就是好包

87、世界越快,心则慢

出自台湾中华电信4G,快,只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慢下来,孩子要慢慢养,慢慢带,日子呐,也得慢慢过

88、用心,是生活最好的质感

出自台湾五月花纸巾,创新是来自于品质的用心

90、为了下一代,我们决定拿起这一袋

91、从知己,看见自己

出自台湾调和式酒精饮料—微醉

92、给人幸福就是幸福

93、没有了偏见,留给他们的就是无限

出自台湾104人力银行,之前也推荐过他们一句很正能量的文案:你未必出类拔萃,但肯定与众不同

94、疼痛是身体给你的回馈,快乐也是

出自东发生技的肌乐喷剂,用一瓶喷剂治愈心里的酸痛,这是我见过最奇特的告白方式

95、富不过三代,但来全联可以一袋一袋省下去

96、保胃你的正肠生活

97、不用PS,也能变S

98、记忆迷了路,用爱找回来

出自社团法人台湾失智症协会

99、每一天,都要来点阳光

100、省钱就像白T牛仔裤,永不退流行

}

经历了“硅谷最牛华人”陆奇的加盟和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回归”之后,百度的下一步怎么走?

李彦宏似乎已经想清楚了。

“管理层也要有新陈代谢。能的人上,不能的人要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得好的要奖,做得不好的,也要采取措施。”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在近日的百度内部演讲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这样说。

在这场内部演讲中,李彦宏除了对内部组织、公司风气进行了反思,还重点谈及了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和人工智能等四个方面的业务 。

李彦宏认为,整个百度在打的是一场战争。从全盘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就是整个公司的一个技术的基础,该沉淀的数据都要沉淀,该整合的技术都应该整合在一处,该开放的要向所有的业务部门去开放。这是一盘棋。

其中战役就是每个产品;更小规模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个项目就是战斗。而内容分发是百度的核心,百度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多业务能够做得起来,是因为有内容分发的“大盘”。

与此同时,李彦宏对于百度过去“专注”的做法有了新的思考和转变:过去很多年百度都讲的是专注,就做一件事;从去年开始,百度更多的要考虑支撑多个业务,同时要自己建内容、服务、金融等生态。

而在李彦宏一番表态的背后,在过去一年里,百度的经历挑战并不算小——从遭遇百度贴吧、魏则西风波,到百度两名副总裁王湛、李明远相继离职,再到从业绩上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净利下滑,营收在 Q3出现近年以来首次下降。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曾经的 BAT 三巨头中,百度的市值与腾讯、阿里的距离正在拉大。

一位长期观察百度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评价,过去一年风波不断、与阿里腾讯拉大市值差距的百度需要改变。  事实上,无论是内容、金融、服务还是人工智能,都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而从李彦宏口中“做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别在那混了”、“管理层也要新陈代谢”等颇显严厉的表态来看,百度的决心不小。而接下来考验的,是李彦宏是否能够真正放权,能否处理好他与陆奇、马东敏的合作关系,以及百度的执行能力。

在内部演讲中,李彦宏首先提到的业务就是“内容分发”。

事实上,在今年1月的一次采访中,李彦宏就曾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透露,信息流是百度比较大的增长点,他举例称,百度每天分发文章的数量天天都在增长。“一方面网上每天有大量的内容生产出来,另外每天有几亿用户来到手机百度平台上,我们怎么通过最好的匹配算法把内容跟用户的兴趣匹配出来,这一点非常适合百度来做,”

在李彦宏眼里,百度从本质上来讲,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例如,在PC时代的百度知道、百科、音乐、文库等产品,以及爱奇艺、百家等一系列内容平台形成百度内容生态。

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内容创造者选择了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怎么利用百度的平台让内容回来、让我们的用户能够方便获取,完成我们让人们最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李彦宏称这是百度需要思考、准备并为之奋斗的东西。

他坦言,自己过去这一年有一点感受特别深,是社交媒体和自媒体这种环境下,很多时候人们更多的是在讲感情,更多地想传播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事实是什么反而已经不重要了。他称,这对于百度这样一家以搜索引擎为核心的公司来说挑战很大。

李彦宏口中另外一个新的内容是“数据”。他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数据怎么能够和应用相结合去呈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够在百度的平台上把它变成新的内容,这也是下一步百度应该着力去做的。

李彦宏称,这些结构化的数据整理好之后,一方面给百度的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也是未来百度AI的一个前提。因为AI的技术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支持,有价值的有序的数据越多,最后出来的结果就会越好。以至于百度一个技术大牛说了一句话:“数据秒杀一切算法”。

李彦宏谈到的第二个话题是连接服务。

他称,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一个大的趋势就是中国的消费升级。百度的连接服务,只要包含了付费的行为,包含了线上到线下的连接等等,这些都认为是服务。这对百度也是一个新课题。

一个人从需求的表达到最后的服务被满足,可能有十步。百度也许只做了第一步到第三步,或者第一步到第五步,并不一定要从端到端全部都控制。

“我们做的是要从线上给线下导流,从我们的产品形态以及我们所处的阶段来说,这个是更适合百度做的。”李彦宏称,百度做内容的分发、服务的分发,都是说让合适的人能够找到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服务,需要去想办法去通过服务的内容化来去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在金融创新领域,互联网金融从最开始1.0的场景金融,到2.0的技术金融,李彦宏认为3.0,就是所谓的模式创新。其中,百度要找到洞察,看到了什么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才能够有可能做得比别人好。

人工智能的机会在哪儿?

人工智能是百度过去一年发展的关键词。

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明显的机会是软硬件的结合。亚马逊的echo非常成功,成功背后的逻辑是它在硬件上做了一些改造,而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解决方案。这是新的硬件形式带来的新的人工智能的机会。

以此类推,无人车集成了雷达和摄像头这些硬件,才使得它具备了在无人操控下自动驾驶的能力,不是一个纯软件的需求。而这种集成的这种创新,其实现在还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在迭代过程当中。

第二个机会是行业的运动。人工智能会改变每一个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只要认真的去思考,会发现非常多的应用的机会。

李彦宏称,有些行业和百度的关系比较近,比如医疗行业。最初百度这种医疗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O2O,做挂号。但是到去年开始,百度发现智能问诊已经变得越来越实用了。如果说智能问诊的系统能够达到一个医生职业的平均水平的话,那就完全可以先通过一个智能的系统,起码是辅助这些医生做一些判断,真的是到大病的时候才到医院,到更具有规模的医院去。

那再往下走一层的机会还有比如说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方面有所作为。

而人工智能在企业层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李彦宏提到,去年百度世界上讲过一个“金牌销售”的例子,可以实时的识别客户的问题,然后实时的提示销售人员最牛的销售是怎么回答客户这样的问题。目前,百度已经有一个团队在做这个项目 。

类似的这种应用还有很多,但百度现在还没有精力来去一个一个地去开垦。但李彦宏认为,百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去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时候,你的思维逻辑、思维方式应该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不是很清晰。但是我相信,对我们不清晰,对其他公司来说更不清晰。我们应该及早的去朝着这个方向做我们的思考和尝试。”

除了透露自己在多个重点业务的思考之外,李彦宏在内部演讲中重点提到了“风气”问题。

过去一年百度反腐力度并不小,以“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公司利益”为由开除了百度副总裁、百度创始员工王湛;其年轻高管李明远因与被收购公司负责人有私下巨额经济往来等原因引咎辞职。

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到, “最重要的是,公司风气要好,过去这一年,大家觉得反腐的力度比较大,就是跟这个理念相吻合的。在这个战场上,一定要常抓不懈。我们要想让每个人觉得公平,必须要打击掉那些钻制度的空子的人。我们正在朝着更加正面的方向去走,这个公司会变成一个更加公平的、对每个人来说更加公平的一个公司。”李彦宏说。

在演讲中他还提到,百度不能够论资排辈。要从真正的需求出发,根据人的能力,尤其是像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很多时候那些年轻人能够更早的感知到这种变化。要让他们有足够的发挥的空间,就要大胆的用新人。

此外,百度也要鼓励开放沟通,容忍这些张扬的个性,鼓励推动变革的人。“那些有棱有角的人,那些说话更冲的人,那些有些个‘臭毛病’的人,我们要让他们在大的平台上有发挥的机会。”

百度在去年任命知名营销公众号“李叫兽”作者李靖为百度副总裁,或是李彦宏提到的不论资排辈、启用新人的举动之一。而陆奇和李彦宏妻子马东敏的加入,也令李彦宏将更多精力放在在公司战略、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和吸引上。不过,百度需要改变,李彦宏也需要向管理层明确表明支持陆奇驾驭这场改变。

而对于如何打扫“门庭”。李彦宏强调打击虚假信息和过度广告,这是目前伤害百度体验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PC搜索很多做法要向移动看齐。“PC今天在浏览器里面搜了之后,你点出去到另外一个网站上,也是广告满天飞。其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能力去控制这些东西。”

然后,要淘汰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做不出来,就别在那儿混了,别在那儿撑着了。该撤就撤,该关就关,该并就并。资源向我们有优势、战略上重要的项目去聚焦。”

管理层也要有新陈代谢。做得好的要奖,做得不好的,也要采取措施。

“这些东西做好了,我们才能够ready,去迎接一个新时代。”李彦宏说,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可能有威胁有挑战也有机会,这就是百度要面临的未来。

 李彦宏新年内部演讲实录:

《迎接新时代——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人工智能》

首先,是内容分发的新时代。

百度从本质上来讲,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

我们该分发什么?早期的时候,互联网内容是以文字为主要形态。随着带宽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创造力越来越丰富,开始有了图片。到今天,其实不仅仅是图,有一个新的图片相关的形式叫做图集也非常受欢迎,很适合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形式。

除了图片,还有视频。今天的视频,我觉得跟过去又有了很大的不一样。首先是短视频的这种兴起,它适用的场景和触达到的人群都非常不一样。我们身处在百度这样的内容分发的中心,必须要能比别人更早的感知到内容分发环境的变化才行。

百科是一个很严谨的东西,但它很早就开始做秒懂视频,而且是放在词条的最前面,所以他们对这个内容分发的环境的敏感度就足够的高。所以这是我们在迎接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要保持的一种思维方式。要对新东西会敏感,什么东西会影响你。

整个世界一直是在变化,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起来很多超级app,内容越来越多被封装在微信、微博这些里头。怎么利用百度的平台让内容回来、让我们的用户能够方便获取,完成我们让人们最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这是在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准备并且为之奋斗的东西。

过去这一年我还有一点感受特别深,是社交媒体和自媒体这种环境下,很多时候人们更多的是在讲感情,更多地想传播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对我们一个以搜索引擎为核心的公司来说,挑战也是蛮大的。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怎么来应对,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我也希望大家更加主动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找到新的属于我们的机会。

另外一个内容我觉得是数据,数据是新的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数据怎么能够和应用相结合去呈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够在我们百度的平台上把它变成新的内容,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应该着力去做的。

这些结构化的数据,未来这些东西弄好了之后,它一方面给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也是未来我们AI的一个前提。因为AI的技术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支持,有价值的有序的数据越多,你的这个最后出来的结果就会越好。以至于我们有一个技术大牛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数据秒杀一切算法。

这一点在现有的很多产品当中已经体现出来了,比如百度的语音搜索,大家可以看到识别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非常高了。但是当我们比如说到通用的输入法去识别这些语音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不如市场上某些其他的竞争对手。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搜索的这个场景上掌握了比任何人都多的数据,而这种数据是非常非常有特点,有价值的,是别人达不到的。

用户在进行搜索的时候,其实他在心目中是有比较清晰的需求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从最初的需求表达,到他最后找到答案,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手百这样一个封闭的app里头,我们能够track到他的每一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训练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有很高的识别率。我们不仅仅能够有很高的语音识别率,实际上整个过程使得我们能够构建出来最好、最丰富的知识库。我们知道从需求到结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在别的场景里头,有时候即使你技术特别好的话呢,可能也不能够争得过别人。比如你随便拍一件商品去识别,淘宝识别出来的结果,比我们现在拍照搜索的结果要更加精确。因为大量的商品库在他那里头,商家都把数据都给标注好了。那么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除了我们自己已经有的这些个大量丰富的query到最后用户行为数据之外,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到外头去找那些对我们有价值的相关的数据。让他们上到百度的平台上来,我们利用这些数据,打磨我们算法,做出最优秀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和服务来。

知识图谱(包括需求图谱、用户画像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百度整个人工智能当中非常基础的构件,也是我们相对于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的优势所在。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未来要更加有意识地根据我们的需求、场景跟产品,去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打磨,不断地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做到全世界最好。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未来的搜索从索引关键词的引擎,可能会逐步过渡到索引知识的引擎,它从表面文字的表达和query的匹配,这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下一个时代的事情是用户真实的需求和我们已经积累的知识之间的一种匹配。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feed流产品。过去传统的搜索是人在找信息,现在要逐渐演进到信息找人。人在没有主动表达他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能够猜出来这是他喜欢的,这是他需要的信息。如何能够很方便、高效地分发给这些需要和感兴趣的人,这个也是在内容分发形式上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因为有强大的知识图谱和用户画像,有多年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的积累,有大量的用户行为和数据,所以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

其次,是连接服务的新时代。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会有一个大的趋势,就是中国的这种消费升级。过去不管你的产品多烂,你只要是免费的,用户就用;不管你的产品多好,只要收费用户就不用。今天已经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只要你做的好,用户愿意为你付费,虚拟的东西、服务性的东西、内容性的东西,用户也愿意付费。所以在我们的定义当中,所谓的连接服务,只要它不是纯虚拟的内容,它只要包含了付费的行为,包含了线上到线下的连接等等,这些我们都认为是服务。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新的课题。

一个人从query表达到最后的服务,被满足,可能有十步。我们也许只做了第一步到第三步,或者第一步到第五步。但这仍然叫连接人和服务,我们不一定是完全要从端到端全部都控制,只要往前能够推进一步,我们的用户体验就会好一分,我们对整个生态的把控能力也会强一些。

服务的内容化,也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你把糯米提供的服务都写成用户喜欢的内容,手机百度通过feed流推过去,用户也会很接受。什么叫用户喜欢的内容,我总结了八个字叫:喜闻乐见,赏心悦目。你能把内容用这种形式呈现出来,你用户的接受程度就会很高。

我们做的是要从线上给线下导流,从我们的产品形态以及我们所处的阶段来说,这个是更适合百度做的。我们做内容的分发、服务的分发,都是说让合适的人能够找到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服务。这是我们需要去想办法去通过服务的内容化来去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时代,是金融创新的新时代。

我们看FSG做的最最主要的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叫做B2B2C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最开始1.0的场景金融,到2.0的技术金融,我认为的3.0,就是所谓的模式创新。这个才是触及到这个行业的基本的东西。我们也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头,是一个金融创新的新时代。

我们要找到洞察。我们看到了什么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跟别人比更有利,我们才能够有可能做的比别人好。

教育是个大市场,我们跟其他那些传统机构相比有优势,但是也有劣势。我们怎么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的优势,让手百这些app进一步变得更加超级,更加有粘性,用户更多,同时怎么样利用好我们大的平台。金融这个行业,才能够做出创新的东西来。

整个金融可涉及范围很广很多,FSG已经做的也有不少,我不细讲了,但是我们感觉到,这样一个时代,也是很明显的金融创新的新时代。

最后,是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一个明显的机会是软硬件的结合。亚马逊的echo非常成功,成功背后的逻辑是它在这个硬件上做了一些改造,而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解决方案。手机要考虑耗电的问题。但是智能音箱不需要考虑耗电的问题,这就使得它可以随时随刻都响应你的需求。所以这是新的硬件形式带来的新的人工智能的机会。

无人车集成了雷达和摄像头这些硬件,才使得它具备了在无人操控下自动驾驶的能力,不是一个纯软件的需求。而这种集成的这种创新,其实现在还再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在迭代过程当中。

我们这次在CES发布的搭载度秘的小鱼在家这样的一款新产品,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软硬件结合的例子。这些个能力,不仅仅是说你的人脸识别的能力能够识别出来他,而是说你有一个硬件在那儿随时随刻都在监测你家庭的环境的时候,才能够实现这些东西。所以软硬件这种集成的创新,未来会有非常多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是行业的运动。人工智能会改变每一个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你只要认真的去思考,你会发现这里有非常非常多的应用的机会。

我们不是某一个垂直的行业的公司,我们是更像一个平台公司,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行业都非常非常了解。

但是我们跟有些行业关系比较近,比如医疗行业。最初百度这种医疗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O2O的东西,就是我们这有用户,很多人来找去哪儿看病,我们怎么帮他挂到他想挂的号。但是到去年开始,我们发现说其实像智能问诊已经变得越来越实用了。如果说我们的智能问诊的系统能够达到一个医生职业的平均水平的话,那就完全可以先通过一个智能的系统,起码是辅助这些医生做一些判断,真的是到大病的时候才到医院,到更具有规模的医院去。

那再往下走一层呢,比如说基因测序,它是非常大数据的一个东西。如果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跟医学知识进行结合,找到答案的话呢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再往下走,比如说新药的这种研发,怎么样去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找到新的药,这些东西还在非常非常早期,但是我们觉得,最后可能这些东西能够有所作为。我也相信在物流,在零售,在很多很多领域,其实都有类似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去帮助解决。

人工智能在企业层面的应用也非常非常广泛。去年百度世界的时候讲过一个例子,叫做金牌销售。我们实时的识别客户的问题,然后实时的提示销售人员最牛的销售是怎么回答客户这样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个团队在做这个项目,这是真正的利用到了百度的人工智能的优势。能够对企业产生价值的这么一个项目。还有这个智能客服,大多数问题都是重复的,完全可以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找到答案。

类似的这种应用我认为还有很多,只不过我们现在没有精力来去一个一个地去开垦。但是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去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时候,你的思维逻辑、思维方式应该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不是很清晰。但是我相信,对我们不清晰,对其他公司来说更不清晰。我们应该及早的去朝着这个方向做我们的思考和尝试。

迎接新时代——我们要做好准备,打好每一场战争、战役和战斗

最重要的是,公司风气要好。过去这一年,大家觉得反腐的力度比较大,就是跟这个理念相吻合的。在这个战场上,一定要常抓不懈。我们要想让每个人觉得公平,必须要打击掉那些钻制度的空子的人。我们正在朝着更加正面的方向去走,这个公司会变成一个更加公平的、对每个人来说更加公平的一个公司。

其次,用户至上。我们需要更多去思考市场的需求,更多的去思考我们的产品对用户的价值。

当我们往下去拆解任务的过程当中,容易变成一些用户体验不好的体验。这样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用一个简单的机械的KPI往下分解和传递,那么很可能到基层到一线员工的时候,他完全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个事儿。这个时候如果他心目当中想的不是用户体验,想的不是市场需求,想的是我怎么能够完成这个数,那这个公司真的是时间一长就完蛋了。员工做的并不是我们想让做的事儿。

所以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现在手百虽然是一个native app,但是人们在使用手百的过程当中呢,还没有真正一个native app的体验。我们经常点一个搜索结果后,到别人的网站上了。传统来讲,别人的网站上放了很多广告那就这是别人网站的事情了。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想呢,用户永远都觉得他在用百度,我们要对用户的这种需求负责到底。

第三个讲的就是不能够论资排辈。要从真正的需求出发,根据人的能力,尤其是像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很多时候那些年轻人其实他们比我们能够更早的感知到这种变化。要让他们有足够的发挥的空间,就要大胆的用新人。

十年前,百度做一些新产品的时候,那些产品的负责人,可能就是比我们今天在座的人年轻十岁。可是今天在座的人,你会很轻易的拿一个比你年轻十岁的人说,这个产品交给你了?你们可能现在不放心了。其实是没关系的,他们可能真的比你做的好。

我们也要鼓励开放沟通。容忍这些张扬的个性,百度文化包括我在内,更多的是做事相对比较温和的。但是实际上那些有棱有角的人,那些说话更冲的人,那些有些个“臭毛病”的人,我们要让他们在大的平台上有发挥的机会。

还要鼓励推动变革的人。我们做了十几年,很多事情已经有惯性了,不太去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这个团队里头,你旁边的人你觉得他很差,你羞于与他为伍,这个团队它怎么能够有战斗力呢?所以降低要求就像木桶最短的板一样,水就从那儿流走。

迎接新时代,我们要打好每一场战争、战役和战斗。

整个公司在打的是一场战争。从全盘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就是整个公司的一个技术的基础,该沉淀的数据都要沉淀,该整合的技术都应该整合在一处,该开放的要向所有的业务部门去开放。这是一盘棋。

内容分发是我们的核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存在,我们之所以很多业务能够做的起来,是因为我们有内容分发这样一个坚强的大盘,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我们的做法一定是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兼顾多元化发展和生态自建。过去很多年我们都讲的是专注,就做一件事。从去年开始,我们更多的要考虑支撑多个业务。同时要自己建生态,原来那个生态没有了,我们需要自己建我们的内容生态,我们的服务生态,我们的金融生态。这是全公司统一的东西。

战役就是每个产品。每一个PGM都在指挥一场战役。能不能打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个人的能力、你的领导力。

更小规模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个项目就是战斗。战斗也很重要,我们的士气,很多时候是靠打仗打出来的,靠赢这些战斗鼓舞出来的。

有仗打才能有士气,你每天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地去做,这个士气永远不会好的。IDL的最强大脑项目,那段时间就经常是3、4点还在那儿讨论,有时候激动地能哭。因为最强大脑它就是一场战斗,打赢了你就很兴奋,整个这个团队士气能够保持挺长时间的。

能打胜仗,这个leader才能提拔。不是说你待了多长时间了,不是说你外头有更好的offer,你就在这儿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你赢了,你才会受到认可。

迎接新时代,也要打扫门庭。

打击虚假信息和过度广告,这是目前伤害我们体验最重要的因素。手百作为我们的内容分发的最核心的平台,不管一次跳转二次跳转还是三次跳转,用户都认为是在用百度。所以你要给他跟百度同等质量的体验。用户是怎么想的,你就得认。你不能说,我要教育他说这不是百度的,你教育不过来的。

其次,PC搜索很多做法要向移动看齐。PC今天在浏览器里面搜了之后,你点出去到另外一个网站上,也是广告满天飞。其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能力去控制这些东西。

然后,要淘汰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做不出来,就别在那儿混了,别在那儿撑着了。该撤就撤,该关就关,该并就并。资源向我们有优势、战略上重要的项目去聚焦。

管理层也要有新陈代谢。能的人上,不能的人要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的好的要奖,做的不好的,也要采取措施。

这些东西做好了,我们才能够ready,去迎接一个新时代。

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可能有威胁有挑战也有机会,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未来。

我们要为之做准备的,我们要从中找到机会。

我也非常有信心,在这样一个勇敢的新世界里头,我们会越做越好,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朋友说不想再给我机会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