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屑和水蒸气的作用我们可以制造出什么气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首先就要理解清楚每个有机物的性质,然后再弄懂每个化学反应。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⑷CnH2n-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⑹CnH2nO:醛、酮、环醚、环醇、烯基醇。

  ⑼Cn(H2O)m:糖类。如:

  C12H22O11:蔗糖、麦芽糖。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

  2)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反应生成氯化铁(三价铁)

  3)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时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4)铁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醋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

  5)铁与浓硫酸或浓硝酸作用发生“钝化”现象

  6)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铁(三价),铁与不足量稀硝酸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亚铁

  7)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8)铁从硫酸铜等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条件?)

  9)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

  1)种类:氧化亚铁,黑色,不稳定;氧化铁,红色(红色颜料--铁红);四氧化三铁,黑色(磁性氧化铁)(价态?)

  2)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铁的价态不变;跟硝酸反应,二价铁可被氧化。

  3)跟CO高温反应,铁被还原(炼铁)

  2)Fe2+还原性,被氯气、硝酸等氧化成Fe3+

  3)Fe3+氧化性,一般被还原成Fe2+

  Fe3+跟H2S溶液反应生成浑浊

  4)亚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三价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5)三价铁盐溶液中滴加KSCN或NH4SCN,溶液变血红色(检验Fe3+)

  二价铁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如果再加氯水,变红色(检验Fe2+)

  6)三价铁盐与酚类作用显示紫色

  7)苯与卤素(Cl2,Br2)反应时加铁屑催化,实质是铁盐起催化作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

《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5(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5(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绝密考试结束前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5(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Ba137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第115题每小题2分,第1625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A. 氮B.氯C.硫D.碳【答案】B【解析】氯元素的活泼性大于氮、硫、碳;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其主要化学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 陶瓷B.中草药C.香料D.丝绸【答案】A【解析】A项,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B项,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C项,香料中的主要成分也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D项,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故选A。3. 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受热的是【答案】C【解析】A项,试管为玻璃仪器,底部面积比较小,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A不选;B项,蒸发皿为硅酸盐材料,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B不选;C项,蒸馏烧瓶为玻璃仪器,底部面积比较大,不能用来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

3、,故C选;D项,坩埚为硅酸盐材料,可以直接用来加热,故D不选;故选Co4. 下列能使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气体是ANH3BO2CCH4DHCl【答案】D【解析】A项,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故氨气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A错误;B项,氧气为中性气体,不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色,B错误;C项,甲烷为中性气体,不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色,C错误;D项,氯化氢为溶于水呈酸性,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色,D正确。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硫酸溶液B.氯化钠C.液氯D.乙醇【答案】B【解析】A项,硫酸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B项,氯化钠水溶液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B正确;C项,液氯是单质,不

4、属于电解质,C错误;D项,乙醇的水溶液不导电,是非电解质,D错误;故选B。6. 反应8NH3+3C12=6NH4C1+N2中,氧化产物是ANH3BCl2CNH4ClDN2【答案】D【解析】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氮气为氧化产物。故选D。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纯碱可以去除油污,也能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食品等工业中B.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编织物,但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只变红C. 钠钾合金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 浓硫酸可使有机物炭化是由于它的脱水性,因此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答案】D【解析】A项,纯碱水解显碱性,油污

5、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因此纯碱可以去除油污,同时纯碱也能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食品等工业中,A项正确;B项,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编织物,但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不能漂白石蕊试液,因此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只变红,B项正确;C项,钠钾合金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项正确;D项,浓硫酸可使有机物炭化是由于它的脱水性,但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主要利用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D项错误;故选D。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甲酸甲酯的最简式C2H4O2B.全氟丙烷的球棍模型【答案】B【解析】A项,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最简式CH2O,A不正确;B

6、项,全氟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f3cf2cf3,其球棍模型为叮,B正确;C项,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由此可知,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C不正确;D项,乙炔的结构式为H-C三C-H,贝9结构简式为CH三CH,D不正确;故选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与D2互为同位素BC70和单层纳米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C. 乙烯和CHgCHg土互为同系物D.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A项,H2与D2为由H元素组成的单质,两者不是同位素,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A错误;B项,C70和单层纳米碳管为由C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种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

7、确;C项,乙烯和-CHe-CH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但两者结构不同,两者不是同系物,C错误;D项,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n值可能不同,二者的分子式可能不同,所以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故选B。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属镁常被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B. 高炉炼铁的原理:Fe2O3+3C逼温2Fe+3COC. 晶体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应用于电子工业D.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及草帽等编织物【答案】B【解析】A项,由于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A正确;B项,高炉炼铁的原理:Fe2O3+3CO高温2Fe+3CO2,B错误;C项,晶体

8、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应用于电子工业,C正确;D项,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可用于漂白纸浆及草帽等编织物,D正确;故选B。11.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同主族,A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与D同主族,B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 元素B、C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r(B)vr(C)B. 元素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C. 元素D、E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DD. 元素B分别与A、C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A项,B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为氧元素,B与D同主族,所以D为硫,A、B

9、、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所以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S元素,E为氯元素。离子半径r(B)>r(C)。故A错;B项,元素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形成多种酸,如HC1O为弱酸,HC1O4均为强酸故B错;C项,元素D的氢化物H2S、E氢化物HC1,因为Cl>S所以元素D、E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D。故C正确;D项,元素B分别与A形成水H2O是共价化合物,能形成分子晶体;B与C形成化合物Na2O是离子化合物,能形成离子晶体,两者的晶体类型不相同。故D错。1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A.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

检验溶液中的K+: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再蘸取少量试液,在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含有K+C. 测定Na2CO3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 配制100mL0.1moLL-i氯化钠溶液:称取0.585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加水定容至100mL刻度线【答案】B【解析

}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1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实验比较在不同下扩散现象的快慢(对比红墨水在冷水与在热水中的扩散)

  回忆分子运动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想一想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并自己得出结论: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多

  比较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2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

  1、通过前面学习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3、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4、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

  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6、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3

  1、知道分子无规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枣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物体的内能较之物体的机械能更为抽象,不能用“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的内能,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但也容易造成与机械能的混淆,讲课中要强调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的势能”,突出内能是跟热运动有关的能量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4

  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利用内能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请学生与同桌交流分析,尝试说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补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自于哪里。进而引出课题《物体的内能》。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后可以快速给出结果。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提示学生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而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的知识,得出分子具有动能。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从而教师总结得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

  之后展示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通电前后的灯丝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且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首先演示硝化棉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原因。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弯折一根铁丝数十次后感受弯折处的温度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教师展示一些事例帮助学生分析。例如烧菜时锅热的烫手、棉被被晒热及暖风机使室温升高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并重新理解课前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

  小结:请学生自己来总结。

  布置作业:课后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思考内能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5

  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3)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内能增加得越多,物体

  对外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内能减小得也越多,所以,我们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变化。这样内能的单位跟功相同,也是焦耳。如果对物体做了2焦的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2焦。

  其实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用功来量度,因此国际单位制规定: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通过课本本章刊头画的实验演示和本节的想想议议,小结本节的内容。该实验是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4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宽一点的布带,在金属筒下端绕二圈,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引导学生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属筒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并引起筒内乙醚的蒸发。最后由于乙醚蒸汽压强不断增大,而将塞子冲起。告诉学生,在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转化为内能。

  此实验中的另一个现象,往往被学生忽视。即当塞子被冲起时,在管口附近也有淡淡的雾出现。应引导学竹注意这一现象,并加以解释。这是由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从而使筒口周围的水蒸气凝成水珠。此现象恰好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内能会减小。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实验和议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对物体做功时,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内能减少。

  1. 压缩空气引火实验难度较高,有几个关键要注意:

  (1) 密封性要好,主要是活塞与管壁的密封。当把活塞从管内拉出时,感到阻力比较大,且当活塞离开管口的瞬间能听到嘭的响声。这种情况可认为密封较好。实验时应在活塞上涂少许蓖麻油,起密封和润滑作用。

  (2) 管内保持足够的氧气。实验时可用尖嘴吹风球,向管内注入新鲜空气。

  (3)所用燃料燃点要低,普通棉花难于压燃。实验中要用硝化棉。硝化棉可以自制。取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2先后倒入烧杯内混合,使其温度保持在30℃左右。将脱脂棉浸入混合酸内,约15分钟左右,取出棉花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酸性。挤干后放在阴暗处晾干,保存时应放在密封瓶内,保持干燥。

  2.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打气时速度不宜太快。通常打气筒止回阀不太灵活,打气速度就不能慢,建议在瓶塞上装一个自行车轮胎上的气门嘴。打气时气门嘴的乳胶管膨胀,能使学生观察到进气的现象。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也都有能量的转化。课本只在想想议议的问题中提出能量的转化。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改变,虽非本节课的重点,但能使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后面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在想想议议的讨论中,增加了能量转化的内容。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6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4、知道热机的种类和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引入: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蒸气用什么吸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