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么回代表什么?

不知何时开始,大中小学生的班级家长群都成了标配。但除了开学阶段老师和家长,家长之间有较为频繁的互动之外,过一段时间之后,家长群里收到的最多的消息便是“收到,老师您辛苦了”诸如此类。其余时间只要老师不发言,要么归于平静,要么就剩下几个活跃的家长闲聊。

不知道各位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这样的班级家长群。作为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家长,对于这样的家长群实在爱不起来,但又没办法离开。为了不让自己错过消息,又不要受到太多打扰,干脆设置了消息免打扰,中午和晚上再分别翻一下群里的有用信息。

作为老师,并不喜欢家长群

时刻冒出的消息严重干扰工作。教师节的时候,家长群里齐刷刷地“老师辛苦了,老师节日快乐!”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都有人在刷屏。老实说,作为老师,有时候压根顾不上去看,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有的甚至都是复制粘贴的,出于礼貌,或许会在群里回一句“谢谢”,或许干脆把手机静音,以免时不时冒出来的铃声扰乱工作。

真正仔细看了并认真回复了的,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发来的消息,过了几年还能记得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真情,哪怕是发来一句最简单的祝福,也会感受到真心,并回复一句谢谢。

家长在群里传播负能量,很快会形成群体意见。家长群的可怕之处,在于个别家长容易在群里传播未经考证的消息,特别是可能跟学生相关的消息,一旦有人对老师和学校的工作提出怀疑,很快便可能以讹传讹,老师费劲口舌也解释不清楚,而老师在群里跟家长说话,还得十分小心,有时候难免碰到难缠的家长,一个人的智慧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抓住漏洞;也不排除个别家长不怀好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对话传到网上就更说不清了。

作为家长,对于家长群大部分时候是疲于应付

作为家长,把握不好老师的习惯,见别的家长都回复收到,老师辛苦了等,自己不回担心老师误以为自己没看见,也可能让老师觉得自己傲慢不礼貌。但有时候看到消息晚了,只看见收到、老师辛苦了等无用信息,不得不使劲往前翻才能看到老师发的消息。

频繁的回复消息,同样干扰自己的正常工作节奏,老师随便在群里说一句话,紧跟着就会有一群家长及时反馈,滴滴的声音响不停,实在静不下来,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把家长群静音。

好在现在孩子的老师似乎也有相似的感受,所以每次在群里布置作业或者通知事情,一般都会在最后跟一句:各位家长请不必回复,以免信息被覆盖,有家长看不到。一下子世界都清净了。既省了部分家长的麻烦,也省了自己的麻烦。

家校沟通的方式很多,家长群是用得最多但是最低效的方式

对于家长在群里积极回复“收到、老师辛苦了”的行为,也许确实有家长出于内心的感激,但是不排除这在部分家长的带动下,成了一种尴尬的风气。仔细观察其实也可以发现,回复消息最快最及时的差不多都是其中几位家长,其他人多半是跟着回复。所以现在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通知家长,一般都不愿意在家长群里说法,重要的事干脆也不用群的方式来通知了,基本是通过单线联系,事情讲得明白,也不给大家和自己添麻烦。

}

  顾老师,因为写了一个简单的辞职申请而走红。

  这显然是顾老师始料未及的。可是,每一个网络红人,都有其“必须红”的理由。

  辞职申请是这么写的:

  顾老师“必须红”的理由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它触动了很多人内心世界――渴望挣脱现实的枷锁到另一个世界去看看,但实际上又无法挣脱现实的枷锁而难以到另一个世界去看看。

  顾老师是一名心理学老师,已经任教11年,她在接受《河南商报》的采访时说,刚刚离职,“目前还没踏出郑州市”。

  郑州,是我人生中最早见到的大城市,作为一个河南人,我能理解顾老师离开或暂时离开的冲动,也支持她“去看看”的想法。但当她的辞职申请,不,当她的只有10个字的辞职“诗作”病毒一样流行开来以后,我才发现,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仅仅是顾老师的梦,也是中国梦。

  可惜的是,顾老师的这首诗,在打动了很多小清新的同时,更是打动了无数的“营销狗”。一时间,各家公司的策划人员,在那张稿纸上,异彩纷呈地狗尾续貂出了各种铜臭。

  可是,话说回来,本质上,这个世界就是各种铜臭主宰的世界。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当然要带上钱才行的。有理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截至目前,营销狗们只是在那张稿纸上蹩脚地舞文弄墨,没一家公司豪爽地甩出人民币,高调地赞助一下顾老师,让她去环游世界。

  教师,是一个我很羡慕的职业,每年的带薪寒暑假,足够花掉一个老师的半年的积蓄去外面的世界。我想顾老师应该不缺少时间的,我想,她缺少的,可能是自由的生活。那10个字,替很多人,喊出了对自由的向往,喊出了对枷锁的痛恨,对“世界很大但与我无关”的沮丧。

  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的梦想。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所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自由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所以,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觉醒者、反抗者,对这个世界的控诉。

  挪威作家易卜生136年前的1879年写成的名篇《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娜拉,就是一位觉醒者和反抗者。那篇小说,描绘了一个家庭妇女摆脱“丈夫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娜拉,也因此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驱。

  到了1923年,鲁迅老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发表一次著名的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面对聆听演讲的姑娘们,鲁迅老师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娜拉从痛苦从觉醒。但鲁迅深刻地指出,最痛苦的不是促使人觉醒的悲惨现实,而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身为一介书生,可以在京城买下四合院的鲁迅,给姑娘们普及了金钱的重要性:“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如你所知,我们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在过着为钱而卖掉自由的生活:找一份工作,接受一个枷锁,换取可持续的薪酬。这样的生活,或许不美好,但也不悲惨。因为,大家都这样,不得不。

  娜拉走了以后怎么生活,易卜生没有回答。对此,鲁迅说,易卜生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写《玩偶之家》,只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

  同样,顾老师的辞职申请,也是一首诗。它不需要回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后该怎么办。

  我想,看完外面的之后,大概还是要找一份工作吧。那些渴望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们,大多,在旅行之后,还要回来,看老板的脸色。因为,老板负责发工资。

  这不单单是个人的宿命。

  放大一点看,100多年来,操盘这个国家的某些人,像觉醒的青年充满情怀:抗争、革命、解放,斗私批修,视钱财如粪土。最后发现,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到“解放前”,否则,会饿死人的。

  那么,鲁迅老师当年面对北师的姑娘们,发表那样的演讲是什么意思呢?我猜,他是想说,有钱不一定自由,但自由必须用金钱赎买,所以姑娘们啊,你们一定要争取经济独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金钱,情怀只是毛线。

  嗯,营销狗们,出卖自由,连夜在顾老师的稿纸上狗尾续貂,不是在玩情怀,而是在为稻梁谋――也挺好玩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代表什么生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