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网络联系记者团队找到重要的那个人?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一直以来,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如今,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西部地区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是在事关未来发展潜力和百姓生活质量的关键“软件”——教育和医疗方面,西部地区如何赶上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信息通信业在这场大考中表现如何?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银川进行了采访。

小课堂成就科教大梦想  7月8日,贺兰山脚下,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八小学一间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因为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科技世界。

  “每三个孩子一组,分别是观察员、传递员和搭建员。”在教师马国英的指导下,学生按不同角色分组,通过计算思维,将面前的积木进行编码,尝试以搭建积木复原钥匙的方式开启来自华为的“科技宝盒”。有的孩子凭借观察直觉很快就完成了第一轮简单模型的搭建,而当老师把其中的原理按照横向123数字、纵向ABC字母这样的二维编码进行抽象讲解,并据此要求他们再进行更为复杂的模型搭建时,孩子们就因领悟能力的不同而分出了高下……在团队协作和多次尝试后,有几个小组成功拼出了钥匙打开了宝盒,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连坐在后排听课的记者也深受感染。“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先生的话,在这个“科技小学堂”上得到了鲜活印证。

  “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样能锻炼动手能力、提升计算思维、激发团队协作意识的课程。华为‘科技小学堂’以强大的科技支撑、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优秀的研究团队,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7月9日,在宁夏大学举办的“华为科技小学堂,乡村科教大梦想——2022宁夏农村学校科技教育研讨会”上,同样参与项目的银川市西夏区南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拓万荣说,通过“科技小学堂”,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信息素养得到提升、眼界更加开阔。

  “通过科技场景让孩子能够体验科技的力量,它是跨学科项目的学习。华为‘科技小学堂’实际上是我们农村孩子科创教育的大梦想。”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玲表示。

  据华为公司该项目负责人崔洋洋介绍,截至今年6月,华为联合高校面向江西赣州、宁夏银川两地6所乡镇小学开设“科技小学堂”课程。2022年秋季学期“科技小学堂”会在两地20所学校落地,覆盖近2000名学生。华为“科技小学堂”未来还会走进更多的中西部乡村学校。

  一位业界知名人士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像西夏区第十八小学、西夏区南梁小学这样相对闭塞的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的孩子们,因为有了华为“科技小学堂”这样的科技普及项目,从而接触到了计算、指令和编程这样的先进理念,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的小小科技种子或许会在将来长成参天大树。

让“一句话”的事情就地解决  西部地区条件相对恶劣,早些年很多偏远地区的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还停留在温度计、水银血压计和听诊器“三件宝”的水平,近年来硬件医疗设备配置虽已得到极大改善,但是高水平的医生资源一直都很稀缺,当地百姓要是有点疑难杂症都习惯性地跨省(区、市)去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医院求医问药,不仅舟车劳顿,而且费钱费力,甚至极个别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有时候患者去大城市找专家医生问诊兜兜转转折腾一大圈,就为了专家当面的一句话!”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高春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寥寥数语道出了这些患者的心声。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如今,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右侧的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已经成为当地患者的一大福音,这里的核心服务就是“远程专家门诊”。它是通过好大夫在线引进北京、上海等地国家级专家资源,让当地老百姓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能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方案,并由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队落实方案。

  2017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远程专家门诊”开诊后,银川的复杂、疑难疾病患者,通过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级专家进行对接,专家出具治疗方案后,大部分患者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可完成治疗。需要专家手术的患者,由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安排住院、检查,并由患者的主诊医生为其邀请外地专家到银川为患者手术。截至2022年7月,共有870位北京及上海等地的国家级专家为本地患者提供了2930人次“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减少了患者异地就医的不便,解决了“看病难”问题,真正实现了“国家级专家、国家级方案、银川本地实施”。

  同时,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治疗方案过程中,借助和国家级专家的联合工作机制,当地医院各临床科室的专业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特别是疑难重症的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和大城市专家的交流中,我们自己也受益匪浅,这种参与治疗的言传身教让银川本地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高春兰说。

网络基础的改善是根本  以往,科普教育和远程医疗在西部地区推广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十三五”初期,我国尚存5万个未通宽带的行政村和15万个接入能力不足4Mbps的行政村,“数字鸿沟”在城乡之间非常明显。

  自2015年10月“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主体推进”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以来,工信部、财政部累计部署了七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任务。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工程中,我国基础运营商充分发挥通信网络优势与信息化集成优势,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加快推进落后地区的网络全覆盖。2022年5月17日,工信部负责人在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宣布,我国信息通信业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推动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从不足70%提升至100%,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偏远贫困地区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了百分之百联网,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网上课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农村通信网络赋能效应充分彰显。截至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100%宽带通达,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脱贫县,优质基础教育、医疗资源加速向农村拓展。广泛覆盖的城乡网络不仅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2亿学生“停课不停学”,还让前沿的科技知识、一线的诊疗经验自由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流动,使新技术、新思维更好地落地生根,西部地区由此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位曾经在西部扶贫的朋友向记者介绍,眼下,广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比如宁夏全区中小学的电子白板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8%,农村中小学操场等硬件条件不比北京同等学校差等),相比还在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其实当地老百姓更需要的是一扇窗户,一扇能让外面的阳光照进来的窗户,优质的教育、优质的医疗等,就是当下西部地区最急需的阳光,“从那以后我就下了决心,立志做那个守窗人,守着那扇小小的窗户,希望阳光能一直照进来”。毫无疑问,无论是为改善贫困地区通信条件付出巨大努力的运营商,还是华为等信息通信企业,都是值得敬佩的守窗人。

  如今,身边的小学生几乎都会唱《孤勇者》——“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为什么要让西部地区的人们“孤身走暗巷”呢?通过信息通信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手牵手一起走向光明大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找记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