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到虚假宣传的产品?

直播带货火了,当然少不了直播卖食品,虽然消费者通过能直观地看到食物本身,但是产品是否真的合格呢,这些问题你都遇到过吗?

“甘肃花牛苹果最近滞销,我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相关直播后买了一份苹果,带箱3千克,直播时主播称单果都是75果,即直径不低于7.5厘米,然而收货时,一箱12个中有一半低于7厘米,跟主播说的大相径庭。而且更令人恼火的是,把个头大的切开后看到,苹果核附近竟然有腐烂的情况。”谈起近日自己的购物经历,北京的张女士不无气愤地如是表示。

更有一些知名网红也频频陷入虚假宣传的漩涡。有媒体报道显示,某主播曾在今年9月的一场直播中宣传一款“阳澄状元蟹”,称是阳澄湖的大闸蟹,“是上好的,23年老品牌”。但消费者购买后却给出差评,主要聚焦在主播虚假宣传、螃蟹难吃、客服态度差三个方面。此外,客服还否认了其出售的螃蟹是“阳澄湖的大闸蟹”这一说法。北京市隆安(武汉)律师事务所杨子洋律师表示,直播卖食品近年来刚刚兴起,虽然方式新颖,也便利了网友,但可能存在很多隐患。现在一些直播平台售卖的食品,有些是主播自制,有些是商家请来专业主播帮忙宣传和售卖。如果主播对所发布的商品导购信息进行夸大宣传,提供虚假的价格信息,均属于违规行为。

近日,记者进入某视频直播平台一个卖糖果的主播间,发现该主播目前拥有400多个粉丝,发布超过50则视频。而在直播间里,只能看到其产品包装上的简易标签和说明,没有产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当记者问起是否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时,这名主播表示自己没有,但是正在办理。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法官刘更超表示,在司法实践中,直播网售食品而没有经营许可证的商家并不在少数,销售的“三无产品”也不在少数,自制食品也属于此类,往往存在大量的违法经营行为,比如食品来源不明、没有中文标签、食品本身不符合我国的安全标准等。

杨子洋告诉记者,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虽然主播卖货时或将食品制作过程展现在了网友面前,但这仍不能代替必须具备的经营许可证。

今年5月,上海的董女士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位农村大妈拿着烤虾做推广的视频,称“自家烤的虾干,保质保量”,便下单购买,但收到虾干才发现是“三无”产品。

有媒体调查显示,对于出售食品的网络主播是否有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件事,许多买家似乎并不关心。一些“死忠粉”甚至对主播们在直播间卖力吆喝的商品是否为“三无产品”也不甚关心,凭借主播的“我的室友吃过没事”“我姐我阿姨都在吃”“我也怕卖出问题,多少钱都不够赔偿的”等说辞,就匆忙下单。

“我们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许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认为自己是代购就可以不需要经营许可、产品可以没有中文标签、可以不说明产品来源,甚至有一些打着C2C业务的幌子进行直邮,将不符合我国规定的食品带到境内来卖。”刘更超说。

法官认为,和纯流量生意相比,电商直播涉及的业态更加复杂。主播们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除了关注销售技巧、低价诱导之外,更要把好产品质量关,避免被贴上“虚假宣传”的标签。

那消费者若遇到上述问题该如何维权

天津君荐律师事务所赵治国律师表示,直播类似于广告,如果推荐的商品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比如虚假的宣传等,主播是要承担责任的。尤其是减肥药之类的产品,它属于药品,本身就具有特殊性,食用不当很容易引发对身体的伤害,主播作为推荐人,如果因为产品问题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那么主播以及平台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杨子洋则表示,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对消费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根据《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损害的是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电子商务平台未尽审核义务或安全保障义务的,消费者还可直接向平台追偿。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议,为进一步规范网络食品销售,电商平台应运用技术手段整合商家信息,对不合规的内容进行风险警示,及时清理整治问题商户。

专家最后还建议,消费者要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辨别能力,尤其要防范直播、朋友圈等渠道的代购、网红自制食品等新形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要为了尝鲜,跟风而掉进消费陷阱。

}

  事件:嘉美康开免费体验中心吸引用户,以万元价格卖

  说法:药监部门称其虽是正规产品,但根本不能治病

  “血液上面的问题,血液上面的毛病,我们很有信心,能把它充好!”嘉美康高电位治疗仪的讲师在课上这样说。最近,有读者反映翔安新店某小区内有个体验中心,免费提供电疗。这家体验中心声称,这种电疗曾治好癌症,还可以治疗头痛头晕乏力,痰多胸闷,皮肤瘙痒,手肿脚肿,高血压等,几乎就是包治百病。

  嘉美康高电位电疗仪。

  那么,这种神奇的“充电”到底是什么?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记者了解,翔安区工商局新店工商所今年也多次接到群众举报。上周,记者联系了工商部门与药监部门一起到举报地点翔安区祥福二里30号123、126单元调查。

  从嘉美康的负责人提供的证明文件来看,手续正规且齐全。证明文件包括“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含副本)”、“医疗器械注册证(含登记表)”在内的7份文件。

  “单从手续来看,嘉美康完全合格,现场也找不到明显的违规资料。”工商部门与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嘉美康的产品与经营场所均是合法,找不出漏洞。

  举报者认为该体验中心虚假宣传,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称:“体验中心内的各种宣传标语虽然夸大,但写得模棱两可,现场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宣传单,难以用于证据。”

  ▲体验场内各种打擦边球的宣传挂满墙壁。 

  一位曾在嘉美康体验中心讲过课的人告诉记者,嘉美康在全国各地打“游击战”,知道怎样应对部门检查,当地没市场了,就换个地方继续经营。

  老人天天去“充电” 药不吃了性格变了

  近日,读者康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820反映称,在翔安区新店镇的一个小区内有个嘉美康高位电疗仪体验中心,天天有老人排队免费“充电”,还有人怂恿老人买下仪器,“感觉很怪,不像正规的。”

  康先生说,母亲去了体验中心后,认为仪器能治百病,之前在吃的高血压药也停了,令康先生很担忧。

  “我妈非买一台,但我们都觉得那仪器不靠谱,一直没给她买。”康先生说母亲去过之后像变了一个人,“老人家就说我们不孝顺,不关心她。我父亲劝她,我妈居然要闹离婚。”

  康先生说,村里不少老人都买了这种仪器,一台1万多元,“钱不是问题,但是她因充电停了其他药,万一这仪器无效还有其他副作用,岂不是得不偿失。

  现场挂满宣传语 “充电”之前先喊口号

  上周,记者以体验者的身份来到现场暗访。当天下午1点半到现场时,门口已经有上百位体验者在排队,以老人为主。“一天8节课,每节课就1小时,排队领号才能进去,一节课只能进95人。”体验者洪先生今年60多岁,自称一个月前经同村人介绍前来,每天都来。

  下午1点多,体验中心门口门庭若市,体验者排起长龙领号。

  1点55分,记者顺利拿到号码进入体验中心。在这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中,整齐摆放着近百张蓝色塑料椅,每张椅子上有一块灰色坐垫,每五个塑料椅上的坐垫间有黑线连着,最终连接在墙边的一台“ND6000低、中频高电位治疗仪”上。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宣传语:“充电”可以长寿的《健康歌》、“充电”可以减肥的《减肥歌》,“充电”可以养颜美容的《女人歌》等。

  开课不久,开始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所有体验者跟着视频做“手操”——拍手拍肩拍大腿等。随后,让所有人跟着朗诵一些洗脑式的口号:“坚持充电获健康,排病反应要恭喜。天天来坐嘉美康,南都年年有喜……”

  之后就是讲师讲课,主要是一些案例,比如有人得了癌症,没动手术,到嘉美康“充电”就捡回一条命。

  记者从体验者那里了解到,免费体验中心4月份就开了。几乎每个来过的体验者都会坚持来,有些是因为觉得有效果,有些是相信要多“充电”才会有效果,还有些纯粹是冲着免费,不来白不来。体验到后面,不少体验者就会想购买一台治疗仪在家自己“充电”,体验中心就会以过万的价格“限量”卖给体验者。

  “医疗器械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即使有也只是起辅助作用,并非直接治疗。”药监部门相关人员表示,体验中心内的“ND6000低、中频高电位治疗仪”虽是正规产品,但完全不能治病,“别说癌症了,根本不能治病,也不可能代替药物治疗。”

  记者查阅到这台仪器的登记信息里,写明对神经衰弱、失眠、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再无其他。

  据了解,嘉美康的主要收入就是卖仪器的“利润”。而据记者搜索,与嘉美康同类型的仪器价格在3000元左右,而嘉美康的销售价格动辄上万。(文/图 本报记者 何炳进)

}

“双十一”来了,不少“网红”产品也在市面上销售火热。拥有浓密的长睫毛,是许多女生的梦想,“睫毛增长液”应运而生,但它真的有用吗?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提醒消费者,警惕宣称“促进睫毛生长”的睫毛液。并表示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

在药监局明确未批准相关功效的化妆品后,目前“睫毛增长”相关产品在售情况如何?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仍有不少宣称“睫毛增长液”的产品在售,大多宣称“可使睫毛浓密纤长”,并配上较为夸张的配图,但大多无“妆字号”显示。此外,南都记者查询部分商家客服提供的妆字号备案,大多备案为“睫毛修护液”,但实际商品宣称多处出现“睫毛增长”字眼。多位商家回复,将继续售卖带有“睫毛增长”字眼的产品。

而有消费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效果不明显 感觉是心理作用”,还有的表示自己在使用期间睫毛变密变粗了,但停用之后,新长出来的睫毛会自然脱落。有律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红”产品时,一定要小心辨识及理性消费,特别是对一些直接食用和接触身体的产品,必须更加谨慎。在选购时应多留心,不要只凭噱头就去购买,要对商品安全信息多留个心眼,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千万不要因盲目跟风购买。

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未批准

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警惕宣称“促进睫毛生长”的睫毛液。药监局表示,市场上有部分宣称可以使睫毛变“浓密”“纤长”的睫毛滋养液、睫毛精华液等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是在睫毛上附着成膜剂、着色剂等,以物理作用方式达到对睫毛上色、增粗、变长的效果。这类产品属于普通化妆品,在上市或者进口前应当完成产品备案。上述睫毛液并不具有促进睫毛生长的作用。

国家药监局称,事实上,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中,并没有“促进睫毛生长”的功效类别。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

此外,药监局表示,据报道,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使用比马前列素、曲伏前列素等降低眼压的药物后,会出现睫毛增长、增多、增粗的现象。这些药物为前列腺素类似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对于健康人群,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将比马前列素等前列腺素类似物作为化妆品原料用于化妆品生产,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应予禁止。

市面在售“睫毛增长液”

涉及DHC、仁和等品牌

在药监局明确未批准过相关功效的化妆品后,目前市面上是否还存在相关产品?以“睫毛增长液”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显示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睫毛增长液品牌多样,包括CANMAKE、KISS ME、DHC、REVITALASH瑞瓦德等国外品牌,也有仁和、南京同仁堂等国产品牌。同时还有品牌有薇娅、李佳琦等知名主播推荐。

成分和功效上来看有品牌页面称“助力二次生长“,”宣称“可养出浓密长睫,变身睫毛精”。其成分中的人参根提取物可强韧睫毛根部,减少睫毛脱落。此外,不少产品有极浓密的睫毛图片显示,并有“7天长出真睫毛”、“不长退全款”等宣传语。

国家药监局曾表示,其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宣称“睫毛增长液”的产品并无“妆字号”显示。此外,在药监局官网查询部分品牌客服提供的“妆字号”备案信息,显示为“滋养液”“滋养修护液”“滋养精华液”等,而在其商品页中却有多处“睫毛增长”字眼。

产品技术由法国总部提供

11月3日,根据欧泉琳品牌客服提供的产品妆字号,南都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查询到,该款产品名称为“睫毛滋养修护液”,其产品所属企业为南昌欧泉琳化妆品有限公司,实际生产企业广州市轩颜化妆品有限公司。

图源国产非特殊用户化妆品备案网站。

而在欧泉琳旗舰店的产品宣传页面中,有广告语称“周期使用,长出浓密睫毛”“使用前,睫毛稀短、极易掉落;使用后,变浓密、变纤长”。欧泉琳客服展示了该款睫毛滋养修护液的卖家评论,评论中称使用产品后“可以真实地增长睫毛。”在被问及是否了解药监局针对睫毛滋养液功效的提醒时,客服宣称“产品技术是法国总部提供的,原材料进口而来,生产在国内”并仍称产品是正规合格的,可以继续购买。

但对其没有影响,消费者可继续购买

同日,根据水木花草旗舰店客服提供的产品妆字号备案,南都记者查询到,其所售的“GNMN睫毛臻护精华液”,实际备案名称为“简魅睫毛滋养液”,备案编号粤G妆网备字,实际生产企业为广州市轩颜化妆品有限公司。在该款产品的网店宣传页面中明确标有“睫毛增长滋养修护液,自然生长、浓密纤长、养护合一”“中午:促进生长” 等广告语。被问及是否了解药监局关于睫毛增长液的科普时,客服表示对此知情,并称对其没有影响,消费者依旧可以购买睫毛增长液。

图源国产非特殊用户化妆品备案网站。

备案产品与在销产品外包装不同

此外,南都记者搜索发现,部分产品还存在客服提供的备案信息与实际产品情况不符的情况,例如七绿客服提供的备案产品与目前在销的产品外包装不同。

图源为国产非特殊用户化妆品备案网站,sevengreen客服提供的产品备案编号所对应的产品外包装。

sevengreen七绿旗舰店所售的睫毛精华液外包装上标有“法兰仁和”字样,客服称该款产品为七绿与法兰仁和的合作产品。该款睫毛精华液的功效宣传页中称可以“保底生长4-8mm”“保底生长8-14mm”“使睫毛加速生长”。被问及是否了解国家药监局针对睫毛增长液的发文时,客服提供了备案编号“浙G妆网备字”。

但南都记者查询到,该编号对应的产品名称为“修正睫毛滋养精华液”,由杭州千岛湖修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不仅备案名称里未出现“增长”字眼,其包装与目前旗舰店内所售的睫毛精华液并不相符。11月10日,南都记者联系该店客服,希望获得其负责人联系方式以进行进一步的采访,客服表示进行了反馈。但记者截至11月11日下午3点30分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图源sevengreen七绿旗舰店,图中为该店目前实际销售的睫毛增长液的外包装。

有消费者称使用期间睫毛变密

但停用之后新长的睫毛会自然脱落

睫毛增长液使用效果褒贬不一,如从某款热销产品来看,月销量1000+,累计评价10000+。在评论区,有消费者在使用睫毛增长液后表示确实有效果,睫毛变长变密了;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使用后一点效果都没有,增长液属于“智商税”。

使用过睫毛增长液的消费者对南都记者表示,自己坚持用了两个月的睫毛增长液,能看到内眼角边的睫毛长长了。也有消费者表示,睫毛增长液效果不明显,自己使用了一个月,没看到睫毛有变化,并认为睫毛增长液的效果是心理作用。还有消费者称,自己在使用期间睫毛变密变粗了,但停用之后,新长出来的睫毛会自然脱落。

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家售卖宣称并未备案功效的化妆品,涉嫌违反《广告法》、虚假宣传。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杨娟还表示,化妆品广告违反相关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采用其他方式对化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杨娟提醒消费者,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红”产品时,一定要小心辨识及理性消费,特别是对一些直接食用和接触身体的产品,必须更加谨慎。在选购时应多留心,不要只凭噱头就去购买,要对商品安全信息多留个心眼,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千万不要因盲目跟风购买。

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化妆品应有产品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全成分;净含量;使用期限、使用方法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等标识。消费者对无此类标识的产品,应避免购买。

出品: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采写:南都记者 肖韵蕙 实习生 程渝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买了虚假宣传的产品可以赔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