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里面一个关于数学的变换?

简明自动控制——为什么特征方程如此重要。

解决问题:啥是自控?怎么建模?怎么分析?

如果中间不想看,请看一下后记部分吧!

  • 要让家里的室灯的关和开随着日起日落自动变化,上自动控制,你看,自动控制是把曾经需要人观察然后调整到合适的事情让机器自己调整,自动运行起来,这种粗活的去人化;
  • 一个电机带动履带旋转运送东西,众所周知,当运送的东西很重时,由于摩擦力会阻滞电机的转动,从而可能造成转速下降,如何让电机在不同负载时保持同一个转速,上自动控制,你看,自动控制就是人给一个设定值(比如转速、温度、角度等)然后就不用管了,机器会稳定的执行到达你的设定值,无论它受到什么阻碍;
  • 以前,所有的船需要抛瞄从而在茫茫大洋中留在原地,现在的一些船,通过GPS获取自己的位置,如果船向东偏了,船上的动力会自动的将船向西挪挪使之保持在原地;
  • 发射一个导弹,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发射的,在深远的内陆,亦或在海上、海内和空中,都可以命中目标,因为自动控制,设定目标,导弹自己会到达目标。

以上是一些简化的描述,从以上的过程总结一下有哪些共同之处,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的系统,都需要设定值,都需要获取要控制的量的实时值(对于电机,要控制的量就是电机转速,对于船,要控制的量就是位置,对于导弹,要控制的量就是飞行方向),以及一些机制或者算法,让要控制的量去自动的跟踪设定值。所谓去人化,就是这一个个机器实现了自动化。

《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这两本书,我完整的翻了不下好几遍。

首先就基础的这本《自动控制原理》而言,一上来,举例和定义很抽象,然后讲系统的分类,后面满书就是纯数学的东西,直接地说,这就不是给初学者看的书,这是适合已经有基础来巩固深化的书;看完之后有的人会说,我理解和尊重科学知识用到了生产生活里面,但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用的,这些书,让我感觉尬尬的。

这本书分为三块,线性连续系统、线性离散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离散系统与连续很类似,本文后面只讲时域到离散域转化的一种直观方法;非线性分析部分很基础,如果会了连续系统分析这部分就能看。

本文的目的,就是先不要看书,看我这篇,然后再去看书,被概念绊住,被方法卡主,被找不着方向的几率小很多。(PS.但当我写完本文回头来看,概念和数学介绍起来不是那么简单)

这期是水一期,我从头到尾给你讲一下,传递函数中的特征方程为啥那么重要,这只是自控的自洽完备的理论体系里面的一小点,且在这里碎片化的提一下,给个印象,不是高效的系统性总结,所以是水一期。

这里放个图:控制系统抽象出的结构框图(圆叉符号表示加和,控制器的描述为A(理解为放大倍数,增益或者一个函数)被控对象的描述这里暂定为1)

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所要解决的最内核的问题,就是设计中间的那个控制器的内部算法,让输出能够且更好的跟踪输入

要想研究,就先量化,要想量化,先定指标。

再看一个图,观察。这是两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一个是上图中系统的输入值Xi(虚线),另一个是系统的输出值Xo(实线)。

评判自控系统“优劣”的三个指标:

定性:输出能否跟踪输入,以及跟踪过程中变化的幅度;

确性:输出能跟踪输入并且稳定后,两者之间的差是多少;

速性:输出跟踪输入时,输出由开始到跟上,用的时间是多少。

稳定性:稳定判据;超调量δ = (Xom - Xi)/Xi;

准确性:err(图中的稳态误差);

快速性:tr(上升时间),tm(峰值时间),ts(调节时间)以及振荡次数μ。

总结:把一个实体系统,建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在时域、复域和频域三个“维度”,评价这个系统的“稳准快”性能,这本书说完了。目的就是得到“稳准快”这三个指标,初学到此足够。

这三个“维度”,就是三条路,都可以到达目的地,走哪一条都可以,区别就是对于不同的系统和目的,三条路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不同。

这本书:建立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时域分析->传递函数的复域分析->频率特性的频域分析,然后简单介绍一下离散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一般计算方法,没了就这些。

基本模型:电容,电感。

为了把微分方程写成传递函数,去掉零初始值,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写成输出比上输入的形式。一次微分当成s,两次微分当成s^2,一次积分当成1/s,依次类推,怎么来的,拉普拉斯变换,降维,把积分微分符号变成乘除,有兴趣去推一推。

电路中,可以直接把电容和电感分别写成阻抗形式,然后就按照普通的欧姆定律计算即可求出该电路的传递函数,在给定输入的情况下,计算出输出,然后把输出反拉氏变换,就得到了输出的时域解,进而画出时域解的图像,或者就求导之类的计算“稳准快”。

下面举一个例子,如何写出一个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正片开始:分析“稳准快”指标与特征根的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看这个电路,这次不但写数学模型,再求解一下“稳准快”指标。

其微分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再写传递函数,先别管为什么写,写出来看看:

a和b好像与微分方程的解有相同之处(全文点睛),将a和b带入看看:

“稳准快”的具体公式:

所以你看,特征方程的跟a+bj决定了系统的“稳准快”指标,即系统动态响应过程与特征跟在复平面的位置有关。对于高阶系统,同样适用。

更形象的理解,看上面的输出公式Uo(t);a是负数,a如果变大,则Uo(t)的图像曲线会更加“陡”,如果a变小,曲线会温和平静一些,a是管“纵向”幅度的;b在正弦函数里,b变大,曲线会被往右“拉长”,反之同理,b是管“横向”拉伸的。一纵一横,这输出量的图像基本就确定了。

1、上面对系统进行建模的环节都是拿电路举例,只是举例,这种数学建模思想可以直接平移用到其他系统。

2、说了那么多,那通过数学推导出的控制器,该怎么转变为软件算法呢。相比于实体控制器,这样的好处是控制算法容易修改,容易维护和部署,但缺点是速度可能比实际电路运行的慢些,考虑一下性价比。计算机是离散的,如无处不在的律动,只需把连续传函变为离散传函即可。

3、控制器花样繁多,学自动化或者自动控制,不可不了解的一种,那就是PID,现在工业现场的控制任务,这种算法用的最多,改进型的PID,也多达二十多种,易读易用。

4、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这门课的内涵和意义,本篇文字也是简单打一个样子,许多科目本来相当实用和有意思,我想传达这种精神,各位,吃喝玩乐很有意思,因为那些本身就是为了让人感觉好的,但是如果让难的事物,让更有价值的事物在保持能够给人加价的同时,也能变得有意思,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内核趋势。

5、说句题外话:我看模电,一次看的电子科大的慕课,并按照每一节知识点作笔记,然后重新梳理笔记,对于BJT,最后我总结的学习路线是由概念到等效模型,到偏置电路及其意义,再到放大电路和三种接法,最后到频率特性,可是视频课程的安排却是概念(上),偏置电路,概念(下),等效模型,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第一种,频率特征,三种接法后两种。我觉得我是按照正常人理解的顺序整理的,而视频的讲解顺序有点打乱的感觉,模电原课本更加抽象和厚重,让我觉得不光是考试的时候筛选人才,在这种环境里,其学习的过程都是在筛选。想起很久以前听的一个事,就是日本在其国注册了一些专利,由于产业需要,也要在中国注册这些的专利,给我们看日本的专利文件,念起来是一句话,但句子又长又难懂,东扯西扯,可能是翻译的缘故,但更可能的就是人家故意写的晦涩一些。

在制造技术壁垒上理所当然,但是在学习知识上,有种“我好不容易学得的,你想学也得给我难一些”,可能为人师表的不是这种心理,但是我有权利也有理由怀疑。

6、平衡车,平衡自行车,二阶倒立摆,旋转倒立摆等“神奇”的事物,都是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最直接典型的应用,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建模,列状态方程,仿真和实现,现今其实缺乏这种一整套的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体验和训练。

}

本帖的目的不是想改变某些人的人生轨迹,只是想把一些信息流通给大家,让电子类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北大软微集成电路/电子通信

本科电子类特色一本,四级550+,六级460+

考研结果,政治英语70左右,数学专业课105左右,总分345左右,报考的北大软微集成电路,没达到心中的400+,虽有一些遗憾,不过够用就行了

蹭着对考研的复习还存有印象的同时,分享下自己的复习经历及心路历程,同时为复试攒点RP

就读于一个省重点高中,高考失利。

与高中同学的对比中,心有不甘,所以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放弃了本校本硕连读。

当今研究生越来越多,因此平台越高越好,提供的资源(实习、校友、师资)也越好,这样以后就业还是才有竞争力

在和班导师及一些教授的接触了,学硕专硕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国家给学硕定位为研究性人才,专硕为应用性人才。在用人单位那里其实并不区分,反而软微的专硕研二就实习,同时间的信科还在苦逼搬砖,所以软微在北大所以学院就业前三是情理之中的。

读研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找工作还是科研,我是特别佩服搞科研的同学们,毕竟科研成果改变世界。

我就是为了找工作而读研,因此软微专硕十分符合我的期望

考研初试本质上为应试教育,和中高考并无区别,

而应试教育只需要做到 适合的方法 + 大量的练习 + 坚持

考研的难度,个人感觉是低于高考的,只是大学过了三年,大多数人玩散了,不能静心坐下来好好做题

在这么多年的学习中,我觉得怎么学习这件事,其实可以归结到如何去看书,很多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钻到细微的知识中出不来。而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每一章,看过知识点之后,回到这一章的逻辑,从宏观层面想想讲了几个方面,为什么这么讲,思路是怎么顺下来的,然后再去细究微观层面的知识点,大到一整本书也是这样,看过之后把知识点分块,建立宏观的框架体系,再往里边填东西

我有一个小技巧是,上午听完视频,做完题在去食堂的路上,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讲一遍主要内容,归纳出作者写作的思路、框架、目的等。这是我自己提高记忆的方法。anyway,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另外,建议考前在知乎、考研帮等平台上搜集一些经验贴,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不时拿来激励自己。

考研政治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科目,只有马原变化最小,同时理解难度最大,因此建议3月份的时候看阮晔的马原视频打个底。

10月份全程紧跟着肖秀荣。

推荐资料: 肖秀荣精讲精练、肖1000题、历年真题、肖8、肖4+其他各种模拟卷+肖秀荣押题

其中肖4是必备的,今年压中所有大题

阮晔的马原视频,肖秀荣的所有视频

任汝芬(以前和肖秀荣齐名的辅导老师,不过现在的心思似乎不在考研上,靠以往的名声任8、任4不建议购买)、蒋中挺

英语复习只需要真题,英语复习只需要真题,英语复习只需要真题,重要的是说三遍,任何模拟题都不要买

上考场前 真题必须过3遍以上,把握其命题规律

3--6月份之前把单词全部记牢,打下坚实基础。建议配合朱伟的恋恋有词 同时可以看何凯文的视频

7--9月份 刷真题,按考试时间来 配合唐迟的视频

10-11月份 继续刷真题,配合视频总结套路,同时可以背英语大小作文了

12月份 这时候你应该总结出有自己风格的大小作文,拿往年真题的作文练手,同时每天两篇阅读保持手感

张剑黄皮书/考研真相(二选一)恋恋有词

朱伟恋恋有词视频,唐迟阅读视频 何凯文长难句、作文视频

顺带一提,北京大小作文的确压分,自认为写的很好,结果只有6/7.5分。因此北京的政治,英语放到其他省加个5-10分没问题的,比如东北、西安、成都这些的,我70的分数上个80是没问题的。因此50的单科线有一点点难度,一定要保证过线

数学是考研中的大头,在软微电子类科目不那么难的时候,数学的重要性要放在第一位

1.大量做题 视频的作用相当于催化剂,在一定题量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题量的支撑,再多的视频,再好的老师也是无用的

推荐资料:张宇36讲(线代可以用李永乐线代讲义替代) 张宇真题大全解 张宇1000题(或者李永乐660)

张宇强化班视频 李永乐线代视频 汤家凤98-16年真题讲解 张宇13-16年真题讲解

不推荐 李王复习全书(我感觉太老了)

17年的数学在16年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简单,因此16年的难度情况下,数学不敢大意,认认真真的刷题准备

刚拿到试卷的时候,看到试卷难度,以为140+是稳的,

结果看错概率和高数的各一道大题,加上填选题粗心错了三道,考完甚是后悔,不然可以140+的

PS:看到小题分了,大题答案错直接全扣,对的题目莫名其妙扣2-3分,改分的确全国最严,所以大家做题既要保证正确,还要保证细节不丢分

18届的学弟学妹们应该吸取我的教训,看题时候一定要仔细,常见的做题套路一定要学会,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动手做,不要手生了

3--4月份 把课本自己看下吧,有个大概的框架

4--7月 张宇的高数18讲,概率9讲,线代9讲/李永乐线代讲义,配合视频认真刷一遍,做好笔记

8--9月份 第二遍高数18讲,概率9讲,线代9讲/李永乐线代讲义,加上张宇1000题/李永乐660,这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10.3--11.3 张宇真题大全解30套(我做题比较快,上午做完,随后对答案修订总结)

11.3--12.3 第二遍张宇真题大全解30套(这时候基本能把握考研真题的套路了,3小时能完成做完+修订+总结)+真题视频

12.3--考前 重温4--7月份做好的笔记及30年真题

专业课不需要太早复习,暑假开始刚刚好。(跨考的同学还是建议早点看视频,这个视频之后有提)

建议大家考数电逻辑,因为每年的考生90%选择的是这门课,相应的资料多很多,

电子线路(模电+数电),普物,半导体相应的考生比较少,资料也少一些

17届的数电逻辑画风突变,题量加大同时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考了往年未曾考的知识点及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其实课后习题有原题。甚至考了一道十几年来未出题的考点,一道异步时序电路设计大题20分(这个我看往年从未考过就直接忽视了)

加上我的考场不允许自带文具,坑爹的是考场发的只有一支涂答题卡的超粗2B铅笔,作图当时真的做的心累。(考后估计120+,估计作图不清晰扣了20+)

导致今年数电的最高分才135,往年考的简单(因为往年基本是原题,常常去年考过的今年又拿来考,做往年真题有时候一个小时就够了。因为原题重复率太高了,所以145+和满分的都有一大批,而今年普遍降15-20分)

讲道理其实数电算是电子类学科最简单的一门,只是近两年的题目变化大,打个措手不及

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应该把书本先大致看一遍,然后对着视频再认认真真的过几遍,认真做课后习题,这样哪怕变化再大,120+的分数总不会拖后腿

我们这届软微软工的同学分数都炸了,特别高。

奈何我们电子类的集成/电通各招生50人,去掉保研的7/13人后,还有43/37名额,上线的只有35/32,又要把名额给软工了

其实我和学长交流过,北京这边技术类的学长学姐们都是在弄ML,电子类也不例外。而很多人认为我们做的和互联网不搭,这恰恰搞错了

所以我们电子类的集成/电通是软微新的一个极具性比价的专业,如果17届的软工320--360转考我们专业,妥妥的录取,根本不担心复试和转非全日制的问题。

在这里,希望18届的学弟学妹们不妨考虑下我们的专业,从而壮大我们电子类的人数,最起码不能再让名额给软工了/斜眼笑

PS:就业数据15届:

另外说下最后情况,虽然人没招满,学院还是刷了几个人(3个还是?,好像是300边缘的研友),挺不舍那些研友的,之前出成绩后一起在微信群闲聊

所以学弟学妹们加油,报考这里的话尽量分数考高,建议330+以上,越高越好,比如一位北科的研友生物转考,380+,复试直接闲聊问未来规划了

最后有一些学弟学妹私信了我资料的事,那个当初我备考的时候购买资料是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如果有需要资料的话,我可以有偿出售

最后,学弟学妹们加油~祝心想事成,考研顺利!

烦请私信我的同学,自己带价说需要什么资料或者需要什么辅导。

每周收到几条回复,问到愿意有偿又了无音信,这是什么操作???

大家都很忙,我实习一天300+加上周末接项目实在没多余陪你扯半个小时,然后一说买资料就说我再考虑会人就不见了

这样说吧,目前你各种途径看到的资料,17年前的全是我整理的,18/19的我找到学弟学妹问到真题...剩下的全看个人复习了,最起码的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

当然你愿意找学弟学妹也挺欢迎的,听闻一个18级学弟专做考研辅导1对1,已经攒了快10W了,突然觉得打工还是不如当老板的好。

}

《北京市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数学学科、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个小题 5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在区间0,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事件"tanx cos - ”发生的概率为()211A .-B .-322.下列不等式疋成立的疋()A . lg x21lg x x 0 4yC . x2 12 x x R23C .-D .-341B. sin x2 x k ,k Zsin x1D. p 1 x Rx2133.如果一个底面半径和母线长均为r1的圆柱的全面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与一个半径为的表面积相等,则*和r2的大小关系是()A. r2

AB与EF成60。角5.某市要对两千多名出租车司机的年龄进行调查,现从中随机抽出100名司机,已知抽到的司机年龄都在20,45岁之间,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司机的年龄情况残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利用这个残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市出租车司机年龄的中位数大约是()C . 33.6 岁D . 36.6 岁6 从一个正方体中截去部分几何体,得到一个以原正方体的部分顶点为项点的凸多面体

3、,其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体积的值为(3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A 5.2C. 9D. 107.欲测量河宽即河岸之间的距离(河的两岸可视为平行),受地理条件和测量工具的限制,采用如下办法:如图所示,在河的一岸边选职A , B两个观测点,观察对岸的点 C,测得 CAB 75°,CBA 45°,AB 120米,由此可得河宽约为()(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6 2.45 , sin 75°

M、填空题M为n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则()BMb16La5。150D.Mb1b2Lb1501505分,共30分)9.某校高一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20名,这三个班的男女生人数如下表所示,已知在全年级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抽到二班女生的概率是0.2,则x .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年级抽取30名学生,则应在三班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一班二班三班女生人数20xy男生人数2020z10 .在 VABC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数角的图形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