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校缩招会不会分数线也会上去呢?

爬取了去年投档线90000~100000名的学校+专业,去除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后,数据如下,你可以参考一下:

学校代号 学校名称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分数线 位次

}

爬取了去年投档线90000~100000名的学校+专业,去除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后,数据如下,你可以参考一下:

学校代号 学校名称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分数线 位次

}

看到一个不错的导航回答,贴吧里的。新生有意报考轻化工的文理科生可以看看。

这篇回答涉及了不少学校,可能让某些同学心里很不舒服。再三声明,我这个不涉及学生,只是按照各个学校的数据说话,毕竟只有比较数据才有说服力,单凭主观就意义不大了。拒绝踩一捧一!!! 我最先上知乎看到学校都被黑出翔了都,实在过意不去,一切都来自各个学校数据,用数据来论证,也用不着生气,毕竟轻化工65年就是本科了,03年和成信一起成为硕士授予权单位了,起点算是比较高的。(我也知道2017年以前的学长学姐住黄岭受了苦,可以理解的,但是学校这几年变化真的挺大的,有目共睹的这是,当然还在补课当中,要努力跟上西华,西华师范,成信的脚步才行啊,西华,川轻化,成信代码都是连在一起的,学校不如他们,但是最起码还能一个牌桌上玩一玩。什么都看分数线的可以爪巴了,轻化工位置是三校里最差的,优势学科大部分都是生化环才这些天坑,招生又多才分数线低的,但是这实力三校之间不是差距很大。)

我来讲述讲述川轻化和其他几个我知道的学校的来源吧。(具体时间和数字会有一定的误差),川轻化1965年是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三校建设),1979年转设为四川化工学院,当然学校600多教职工,400多人回上海了,只留下100多人,师资严重不足,所以又从泸州化专抽掉精干力量大约有几百号人,(敲重点,不要觉得泸州化专差哦,泸州化专的来源是,是50年代的大跃进时代,川省各地区办的中专合并而成,由泸州化工学校,自贡化工学校,还有一个记不清楚了,三个化工学校,后来因为国家经济困难,三校合一,组建一所全新的化工学校,名字还叫泸州化工学校,1960年,泸州化工学校升格为泸州化专-中专升专科。这里我得提一下,比如像自贡师专,是1980年代才由自贡师范学校升为自贡师专,同期的内江师专,绵阳师专,乐山师专,达州师专,宜宾师专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可见泸州化专的实力,到了1979年办了近20年专科教育的泸州化专抽调精干力量支援转设后的四川化工学院,所以泸州化专因为精干力量缺失,导致1980年被降格为泸州化工学校,就算是中专也一直是国家级重点中专,(2000年以前中专的水平生源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包分配,不信可以问问家里老人)直到2003年升格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如果没有三线建设,按照规律90年代就会升格为泸州化工学院或者四川化工学院,泸州就会多一所具有一定实力的本科高校。),其后陆续又从川大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选调了一部分教师和毕业生,1983年开办发酵工程专业和食品专业,同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这也就是轻化工的来源,轻化工=轻工+化工≠轻型化工,其后80年代有两三年短暂直属于中国化工部成为部属高校,也抽调了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的教师和毕业生支援四川轻化工学院。直到了2003年,四川轻化工学院取得硕士授予权,同年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专,自贡高专、自贡教育学院四校合并为四川理工学院。到此为止学校的水平一直在川内省属处于不错的水平,有时还与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争争高下。但是,年这几年时间学校发展缓慢,虽然硕士授予权在增加,但是太慢了,虽然这12年也有了三个省重点实验室,但西华,成信更快。因为学校自身和自贡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衰弱导致。所以逐渐被西华和成信院甩在了后面,并拉开了一定的距离,2015年成信院升大学,直到16年年底庹校长开始担任校长,学校开始补课了。17年有了2000亩的宜宾校区,和五粮液集团共建中国白酒学院,18年升大学,同年科研经费破亿,19年科研经费达1.15亿,获批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两个平台。也有了自贡李白河校区,至于令人诟病的学校硬件问题得到了解决。2020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1.5亿,2021年科研经费有望达到2亿(校长大会亲口说的)计算机学院获批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程实验中心,和中昊化工集团合作共建氟材料高新能研发中心国家级平台,学校国家级平台中午取得零突破。同时这几年也获批了学科师范和教育类硕士点,到目前为止,学科语文,英语,思政,体育,历史都拿下了,下一步目标就是学科数学了,教育类的,教育学硕士,职业技术硕士,学前教育硕士也拿下了。算是对得起当年合并进来的自贡师专了。 真正回到和西瓜和成信大一起,学校还要继续努力好几年才行。

其实西华大学的起点蛮高的,没记错的话是1960年的本科,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后来是工业机械部直属高校(相当于211),1993年还是1998年获批硕士授予权。可惜到如今也没获得博士点,原因之一应该就是摊子铺的太大了。成信大原来是成都气象学院,2003拿下硕士授予权,后来乘上信息化的东风大发展,又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5年升大,其实最近十几年这三校里发展最大的是成信大,西华其实最近发展也缓慢了,主要摊子也太大了,目前轻化工也是有这个问题。成信大一直都还是小精尖路线,生源科研师资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就是校区太分散,文理科专业分开,不利于交融,以及在向上发展很难了,毕竟大气学科太窄了,而计算机上面四川还有部署高校。所以每个学校都有本难念的经。西南科技大学算是很不错的大学了,其实西科大就是川轻化plus版,西科大有博士点也挺多年了,自己去看西科大的今年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才528分,简直离谱,这就是成都buff的威力,西科比西华,成大,成信的分数线低很多,西科综合实力在这几所里综合实力不是最强的? 可惜还是拼不过成都buff,西科大原来是从重庆江津搬过来的高校,我记得好像是叫重庆建材学院,在651工程原址上入驻(清华分校搬离的基础上入驻的,跟652是有点区别的,因为川轻化还继承了原华东化工学院100多个教职工,而西科是用了留下的硬件,所以西科都没怎么提651,川轻化这边一直在提发扬652精神,不要觉得100多教职工很少没区别,在80-90年代单科性高校教职工普遍也就只有几百人。那个时候大学是精英教育,不是现在的大众教育,现在的高校动不动就几万规模。),更名为西南工学院,后来国家南联盟事件,受到极大刺激,开始重视军工发展,绵阳的九院终于有了大的投入,顺带西南工学院也开始得到了省委的重点支持,90年代末西科大就在一批次招生了,你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一批次招生是什么概念,那个时候成理西柚西华川师都还全是二本招生,一小部分上西科大的学生人家是有实力上川大西交大这类的高校的,所以今天西科大528的分数线真的离谱,后面西科大升大提交的材料是四川科技大学,被省里力排众议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如今的实力对得上这个名字,可惜生源就离以前差远了。西华师范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高校,和川师同门,这个学校可以说是地级市高校发展的典范,值得我们川轻化好好学习,西华师范和川师原来建国前都是川北大学的,而川北大学是由因抗战内迁的东北大学大部分师生留下来组建的,新中国成立后变为四川师范学院,后来川师院本科部分去了成都,剩下的专科部分留在南充,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人家专科就只办了几年一样的升为本科了。一直发展得很不错,后来川师院升大了,南充师范学院也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那个时候川内有两个川师,一个是川师大,另一个是川师院,没记错的话是2003年,南充的川师院升大为西华师范大学。而且一直发展得很不错,最近几年省里推了她两次去申博士,可惜都没过,我记得在2016还是18年之前重师都是干不赢西华师范的,西华师范跟川师也咬得比较近,可惜最近已经被川师彻底甩开了,没办法四川省只能扶持一所省级师范大学,毕竟四川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扶贫,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西华师范真的太可惜了,学科方面很多又跟川师重了,注定要被压制,西华师范如果还这样下去,估计地位会成为四川区域性师范高校的龙头,就是第二梯队师范的老大。毕竟四川不像浙江,江苏那些地方养不起两所省级师范大学。

现在又是招生季,有些小伙伴在评论区提出了一些质疑,很好(没有一上来就人身攻击)。我现在做点回答。

为什么我说川轻化是四川实力最强的二本?

首先什么是二本学校?本文的二本学校是指招生人数大部分为二本生源既为二本学校,有些小伙伴说成大,西华等是二本,人家招生主力已经是一本了,比如成大的二本专业都要一本分,你要二本生怎么读?西华西华师范基本上60%-70%生源都是一本招生了。川轻化目前有12个还是13个一本专业,2000一本招生,二本招生7000人。故总体还是二本大学,但是也在努力哦,2014年以前学校是没有一本专业的,基本上每年都会新增两个一本专业,其次1965年开始本科办学,50多年的办学经验对吧,其次研究生授权点大部分专业覆盖(对于现在考研大趋势真的很有用,2021年川轻化录取了研究生910人,有一部分是本校的,因为你进可攻92学校研究生,退可调剂回本校,这比没有硕点的学校有点优势的),学科建设实力后文会提到,不信自己百度,基本上比(医科艺体学院不同类不讨论)其他川内普通学院都强很多,不是强一点,是很多。因为学校都准备向博士点进发了,各个学院们还在为硕士授予权而发愁。

而且熟悉川内高教布局的朋友,其实也发现了,川内高校布局情况基本没多大变化,几十年来只有小变化,除了成大这个异类,不过成大当年起点也还可,只是响应国家号召停办本科,办专科,03年升本,13年合并川扛所同时也有了川扛所的硕士招生权利,18年升大,成都砸钱啊(成都市1万多亿GDP只用管成大,而四川4万多的GDP要管几十所省属高校,各校投入差异显而易见,所以成大能有这么大的发展那也是正常,毕竟钱对于学校发展而言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何况还有川大电科对口支援,所以成大一本二本分数线年年涨,一本应该还有点点上升空间,不会有太大的涨幅了,二本应该还会继续涨。一本分数线正在向成理西柚双一流靠拢)

再次,看录取分数是要看,但是不能完全看,川轻化二本招生7000多人,我看很多川内学院也就招生4-5000人。有句话说得好,你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啊。招生多了分数线自然要降一点,就这川轻化理科分也比学院高(成都的不一样,因为有成都buff,例如有个朋友谈到的成都师范学院,首先请成师的同学不要激动,成都师范有成都buff又有师范buff加成所以分数高,但是你看仔细观察,成都师范前身为四川教育学院是成人高校,成人高校懂得都懂哈,2012年才建为普通本科,2016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本科才办学九年,说实话,成都师范的师资学科建设科研能力还不如我老家的内江师范,人家好歹本科办学了有20年了,分数线高主要是因为成都buff和师范buff,其次成都师范目前还不是硕士立项高校,你要成为四川省硕士立项高校,然后才开始排队,争硕士授予权可不看地理位置哦,是实打实地看实力说话哦,攀枝花学院今年成功上岸成为省硕士授予权推荐高校并且通过四川省学位委员会的考察,其他的还有乐山师范绵阳师范内江师范宜宾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昌学院成都工业学院以及一部分民办高校这些院校里面反正就争一个名额两年争一次。还有成师的同学先别激动,你自己想想,要是成都师范不在成都,在一个普通地级市里,才刚刚本科办学几年,我相信当年以你的分数你看都不会看他一眼),况且川轻化师范研究生都招收好几年了,年年都有其他学院的考川轻化的师范研究生,没办法川内就这么三四所要招收师范研究生。川轻化今年也开始本科师范教育了,进一步挤压师范学院的生存空间,川轻化也是有师范背景的(2003年合并了自贡师专,自贡师专的水平在跟当年乐山师专,宜宾师专,达州师专,内江师专相比也不算差哦,个人看法是已经开始了数学师范本科教育,很有可能2023年学校会申请学科数学师范硕士点,目前已有学科语文,学科英语,学科思政,学前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包含计算机技术,土木,加工类),教育学等硕士授予权)而川轻化最大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地级市!!地级市!! 如果在成都,分数线只会比西华低几分。成都师范学院不是说他如何如何,信息网上大把,你随便问个懂高校的,其实成都师范分数线比较虚高的。师范生培养经验肯定是不如各个师范学院的,这是肯定的,但是分数线就是高,就是因为在成都啊。但是成都师范学院以后进步速度应该会比较快,毕竟成都引才工作比较好做。

最后,川轻化是大学,其他的普通类高校是学院,建议自己百度搜一下学院升大学的条件,这不看地理因素,只看实力,当然也会有特例,在全国也就两三所特例。川内十年内可以升大的只有川北医学院和成都医学院还有中飞院,其他的肯定是没戏,(当然被别个大学合并除外,以及成为职业技术大学除外)不信的你以后可以随时挖坟。川轻化其实说实话录取分数线真的不算高,四川二本乃至川渝二本高校实力是最强的,可以说是二本学校里面的小米。 川轻化这几年发展很迅猛了,一本招收专业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毕竟学校也是有梦想的,努力向一本进发。但学校也不是没有缺点,最后说一下,就是川轻化最大缺点就是在地级市地级市地级市!

首先说明一下,是有人提问了,被邀请了才来回答一下,全篇仅仅只是单纯比较学校的实力而言,不涉及学生。也不存在故意黑那个学校。本人也是内江当地人。你要反驳我可以啊,摆数据摆事实,欢迎大家反驳。要不然在评论区哪里阴阳怪气,无非是无能狂怒而已,这里不是微博贴吧哪种 的地方,知乎你好歹拿点数据和事实说话。

其次再说明一下,我写这篇回答的初衷是回答提问者的问题,全程用自身亲身经历和数据说话,尽量客观一下,不涉及两个学校的学生。毕竟大学里个人发展自己占很大因素。举个简单例子:我所在专业中有绩点4.0,六级二级教资全都拿到,大创国家级立项,发过论文(不知道是核心还是普刊),互联网+大赛省一等奖,拿过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年年拿的牛人。 也有绩点2.0不到(我们专业低于2.3不给学位证),天天打游戏混日子的人,大概率以后要延毕,当然混日子的人在我们专业只有几个。

我先给一个总结吧,四川轻化工大学在四川省内二本招生为主的学校里(轻化工也有10个一本专业,每年招生1700多一本生源,明年一本专业一定会增加的,一本生源也会增加,但是每年招7000多二本生源,所以总体上是二本招生为主),四川轻化工大学是四川最好的二本大学,没有之一。内江师范是在四川二本中处于中等水平。全四川大学排名,一般而言,四川轻化工大学稳定于15-17名,而内江师范20名开外了。(四川公办本科近40所,包括民办的话总共有52所)

无非就是分数的原因,这两年学校分数线一直降,19年学校本科招生扩招2000人,专科扩招1000人(导致19年本科录取位次比18年低了近8000个排位,就是8分左右) 20年招生本科又扩招了一两百,不过这次录取位次反而上升了4000个位次。应该是宣传得比较好。 说什么比内江师院还差的,我就想问问你老师,四川轻化工大学就不说理工类硕士点了,就是师范院校的学科语文,学科英语,学科思政,学科历史,学科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类(喊土木,加工制造,计算机),学前教育,教育学等10个教育方向的硕士点都拿到了,而内江师院,硕士授予权现在都还没拿到? 四川省师范类硕士点目前只有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3个大学有。四川轻化工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不是纯粹的理工大学。

况且要看分数线的话,今年轻化工二本理科分数线比乐山师范,绵阳师范,内江师范都高。轻化工20年本科招生9500人,内江师范我记得本科招生才4000开头,是内江师范的两倍,而且分数还比它高,你说呢?而且轻化工还有10个一本专业,一本专业也都是实力比较强得专业,(二本里面也有些比较强的专业),每年招1700多一本生源(二本生源7700左右)

其次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音乐,体育都是要招研究生的,这好像是四川地级市高校唯一一所这些方面研究生招生的,四川轻化工大学目前是拥有9个一级学术硕士,13个专业硕士类别,总计近60个硕士点。现在从今年开始,研究生招生都突破1000人了。而且内江师范目前并无研究生招生资格。

分数线的话很好理解,第一招生人数大,本科招生近10000人,第二在地级市,如果在成都的话,分数线保守上升15分。(不信的参考今年成都理工大学成都校区和宜宾校区分数差和西瓜大学成都校区和宜宾校区:注意今年是成理宜宾第二次招生,西华宜宾是第一次招生,所以西华宜宾分数线严重偏低不具有参考性,对了还有成都工业学院宜宾第二次招生,可以看看成理和成工两个校区的分数线差,你就知道这个成都buff有多厉害了)

我本人就是轻化工的,说不如内江师范就过分了啊,你随便从那个角度看内江师范都不如四川轻化工大学,网络上都是有资料的,也不是我乱说。(而且既然内江师范比四川轻化工还强,为什么内江师范学院不申请为内江师范大学?升大是有要求的,一般只有比较强点的才有能力升,这个要求你可以去百度,就升大而言,内江师范学院还差的远,未来10-15年除非被合并或者走职业技术大学路线,正常来讲不可能会升大。)

轻化工这几年发展真的是很迅猛,成大更迅猛(毕竟成都省太猛了,给科研机构合并,砸钱砸几十个亿),所以没有感觉轻化工进步比较大,16级和17级的同学感触应该是比较大,最起码硬件方面应该是质的提升。科研经费方面,2014年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可怜的2000万,2016年庹校就任校长,2017年学校经费就达到5000多万,2018年刚刚破亿,2019年达到1.15亿元,到2020年科研经费接近1.5亿元,看来突破2亿元也就未来这几年的事。从庹校2016年来了学校到如今快5年的时间,学校科研经费涨了快3倍了,进步还是非常大的。(2020年学校的拨款经费是9.7亿元,西华大学大约9.9亿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概是10.1亿元,而内江师范学院拨款经费大概是4.8亿元的样子。注意拨款经费和科研经费不一样的,包括除科研经费外其他人员工资什么杂七杂八的)

其实外校的人可能觉得学校改观不是很大,但对于本校师生而言,变化特别大,原因就是庹校到任快五年的时间内,处理的事情主要是大刀阔斧地处理内部人事问题,谋求新校区和升大这些事情上。让原本气死沉沉的管理层重新迸发出活力,重新整合校内资源。所以让经历过的校内师生感觉变化很大。并且不久前的党代会也确定学校未来五年的工作,就是内涵式发展,建设好成都高等研究院,提升师资提高学校的博士化率,谋求博士授予权,重点追求学科建设。未来五年我相信在庹校带领下,学校师资学科建设等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进步,(不过博士授予权庹校想在2025拿下,不过个人看来最快2030年,当然不排除特需发酵博士点2025年拿下,特需相当于如夫人。)

这是今年的四川各校的预算,轻化工去年才9.7亿多,今年预算直接就是11.88亿,只想说庹校太厉害了! (图侵删)

其次,说实话,除开学校的一本专业,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如果你的成绩在一本线下10分-20分。你想读一个实力比较强一点,专业选择余地大,学校大部分专业招收研究生,已升为大学,硬件条件好环境优美的学校在西南地区也就只有四川轻化工大学了。当然了最大得缺点就是不在省会,但是在省会就不止这个分数了。一本线上10分到一本线下10分,你可以选择轻化工的一本专业或者二本的热门专业。当然你也可以考虑西华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的二本了,但是专业就没得选,只能去比较冷门的。最关键的是轻化工转专业真的很容易,只要你大一上期保持高三状态的80%,绩点3.2以上。就算你是刚刚檫学校最低位次进学校也可以转入一本里最好最热门的专业。

这条信息暂时删除,毕竟严谨一点好,等哪天公开了我来这里补上。

最后说一个学院和大学得区别除医学,艺体以外真的差距是蛮大的,你如果读了一个学院真的会特别想读一个大学,因为我时不时逛逛贴吧的时候,首页经常推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帖子,基本都是他们得学生盼着学校升大的帖子,他们盼了好多年了,在贴吧里快魔怔了,没有嘲讽得意思哈, 如果有佛科院的同学路过,respect! 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看着心疼,学生和学校都不容易啊,感兴趣得其他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学校都是有功劳的都是为了我们中国培养人才。学校没有高低贵贱,只是人心有高低。

现在对于一个大学而言而言除了要培养人才,自身也需要发展。就是前不久中央的某次会议已经提出了,以后研究生是作为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承担研究任务的留给博士生。从这点出发,轻化工路漫漫其修远兮啊。想当年2000年以前,能考上中专的都可以算作中国的精英,就以我老家的某师范学校为例子,我们老家上了年纪的小学初中教师基本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他们当年基本上都是初中班上的优生考进的,现在呢,现在去读中专,大家心里都有AC数。

同样就如今的时代而言,对于一个大学而言,如今的时代没有硕士点发展前途不能算长远,其实真正地来说,要拥有博士点的学校才能算前途无量。

再更一下,其实从两三年开始升大越来越难了,以前很多学校升大比较容易获批因为教育部追求数量,现在教育部讲求质量了。目前叫大学的已经差不多有400所了。升大得要求也会越来越难,反正这玩意就跟上车一样越早上车越好。

而且学校现在已经和中昊晨光共建了,氟材料新性能研发中心 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目前这是学校拥有得第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刚刚申请下来。而且校长和党委书记这几天去成都开会,也透露出学校会推进局省共建,且未来几年会择机来办国防学院,新型氟材料学院,医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这些都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说这么多,也不是说川轻化如何如何厉害,其实放眼全国本科高校里也就中等水平吧,科研方面等实力近年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说实话,不和部署高校比,就是和成理西柚川省两大省属工科头牌比都差距很大。学校的水平也没有到让我们这些学子到自大的水平。但是也不用妄自菲薄,毕竟学校有一个东西很独特,就是特色,不要觉得特色很容易哦,你看国内大部分普通公办高校其实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特色,连发展的方向都找不到。个人认为一个真正有特色的大学就是好大学。因为拼学科精度讲真的非中心城市双非高校基本没法出头,就连985的兰大都扛不住的地域劣势。学校的特色就是轻工(生工学院的中国白酒学院),化工材料(化工材料的应急安全学院,氟材料学院-2015年还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哦),彩灯艺术(美术学院的彩灯学院)这三个,目前特色做的最好的就是轻工,也有自己的白酒产品了。 三大特色协调学校其他学科综合发展。(学校的自信学院控制工程学科其实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也有省重点实验室,但是特色方面不突出,不过也在向白酒产业靠近)。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其实发展方向在想德国的应用技术类大学靠近,不要觉得应用技术类差哦,川内研究型高校除了4个部署,也就成理西柚川师勉强算研究型高校,其实也只算半个研究型,其余高校全部都是应用型高校,科研大多做应用研究。应用型≠职业教育! 能把应用研究做好做出特色就很不错了很优秀了。但学校还是有梦想的,其实没怎么公开提应用型,学科评估还是上榜了两个,虽然都是C,大部分本科连上榜资格都没有。不过川轻化极大可能还是应用型,未来发展顶天了,顶多算半教学半研究型高校。)

最后更新一下,今年轻化工也开启核科学和核工程专业(这个校长亲自带的专业,校长实力自己百度,其他老师也是校长的徒子徒孙)以及数学(师范生)和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本科招生了。本硕都有师范教育了。最后咨询学校的招生以及其他问题的朋友,因为很少才登一下知乎,可以去学校官方贴吧和官微咨询。

2022年四川省属高校经费预算(图源十里店大学吧,图侵删)

学校经费又比去年多了1e多,总归是好事。

轻化工生工学院又拉到1000万+的经费赞助,说明中国白酒学院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学校的学风,一张图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了。虽然材料类升学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没有推免权的轻化工而言,39%的升学率还是非常不错的。其次,各个学院的升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22年学校升学率估计突破到了15%,距离学校升学率20%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收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