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可以政@党轮替?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做客人民网资料照片

  编者按:11月8日14时,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做客强国论坛,以“胡锦涛十八大报告与中国改革”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政治、政党、国家紧密相连 中国共产党承担更多使命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这次时长100分钟、言简意赅的大会报告给你怎样总的感觉?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公方彬】: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空间放大一点,大在哪里呢,比如昨天美国大选刚结束,因为媒体出了许多的评论,比如中国换届比美国大选重要,还有中国和美国换届谁更成功,四年后见分晓。这说明两个大国的重要事情通过比较就可以看出差异,让我感受到什么新东西?我想比较一下我感受到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东西。美国大选,美国政党轮替,竞选的人就不谈政治,谈什么呢?是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呢?中国共产党每一次政治会议、政治报告都谈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旗帜等,为什么有这个区别呢?这个区别反映什么呢?这个区别反映着中国共产党比西方政党承担的东西多得多。美国人理解的政治和我们不一样,奥巴马讲过美国的政治出了问题,美国没有问题。为什么这样呢?再看一下我们,我们的政治、政党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出了问题,其他都出了问题。到这里就点出我们今天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仍然是强调共产党的领导问题,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理论的突破,没有理论的指引,没有政治的号召力,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引领全民社会的最重要的力量。所以说,我们关注十八大精神,重要的切入点在哪里?我觉得切入点在政治。进一步讲在政治观。什么样的政治观决定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决定什么样的权力运行,甚至决定什么样的执政方式。所以你看一下,给我什么深切的感受呢?就是政党仍然把重心放在理论突破、执政能力突破,强调理论武装、强调思想的一贯性、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这就是我今天听完了报告以后,最有感触的东西。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理论突破做“测量仪”

  [网友水深两浔]:听过上午的报告,您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最应该处理的问题是哪些?

  【公方彬】:这个问题我觉得报告里面都触及到,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第一是政治自信的问题,因为政治自信决定着我们从哪里走到哪里去,整个报告提到,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对于我们过去理论、过去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论断,这些都是奠基于我们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所取得的成绩的高度认同之上。我们自信在哪?自信源于我们有了毛邓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一系列的思想,源于对它的坚持和融会贯通,强调的是融会贯通,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那些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进一步讲,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又是奠基在这里。当这些判断全党全国人民都有共识的话,那么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必然的事情。讲政治自信其实就是我们从哪里起步到哪里去,我们对我们的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有没有一种自信。所以突出的问题还是从政治自信上要突破的。 

十八大报告鲜明体现执政方针连续性

  [网友杨再昌]:胡锦涛十八大报告有哪些鲜明特点,对今后中国改革发展指明了什么方向和奋斗目标?

  【公方彬】:我觉得鲜明特点就是连续性和一贯性,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的在大会堂胡锦涛同志就提出了一句话“不折腾”,这个“不折腾”背后反映什么?彰显什么?就是科学发展,按规矩来。“折腾”就是不按规律来,不科学。“不折腾”就是讲科学发展。去年的七一讲话又提到“不折腾”,今天的报告还提到“不折腾”,这个很鲜明很生动的一点说明,其实我们现在的党越来越成熟,很多东西是一贯的,为什么说我们现在讲所有的新思想、新创作、新论断都是奠基于对那些重大标志性的文章共同的融会贯通。每个时期提出的理论观点、提出的思想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后来的发展更是基于前面的探索之上。我们的理论发展也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没有文革的错误就没有改革开放,所以融会贯通以后就看得出来党一直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理性,连续性、一贯性越来越清晰,我们今天强调科学发展、重视科学发展,从一次次标志性讲话中可以看得出来。 

以改革提高我党执政能力 以改革保证我党执政有序

  [网友水深两洵]:在整个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多次的提出了改革二字,您认为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公方彬】: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就是改革。其次,历史上改革使共产党取得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某种意义上讲是改革,因为前苏联采用的是城市包围农村,后来我们搞的农村包围城市。同时也可以不叫改革,总体来讲,历史来看,肯定这个与那个不一样,走了一个不是复制的道路。第二次小平同志在改革我们过去错误的基础上找到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间有活力、什么时间取得了大的成就?主要在改革,改革改什么,就改那些不适应时代的东西,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文明的、不科学的。再次,唯有通过改革才有可能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保证我们党的有序执政,才能保证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实现伟大复兴。改革不仅是一个行为的问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最后,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根本强调的:改革不是随意的,不是凭脑袋的,不是想改什么就改什么,而是有根本制度的问题,有思维方法的问题,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不这样可能就走偏了,有可能会带来效益,但是效益没有给广大群众,而是满足了少数人的需求,这个改革看似成功了,但是实际没有成功。所以我们谈改革这是主旋律,现在在讲我相信今后还会讲,但是目标和方向要清楚,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清楚,不能走偏了。 

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仅凭热情

  [网友忆清秋]:您如何理解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公方彬】:每个人学习十八大报告印象最深的,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里面有几点要强调,一是党群官民都关心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十八大召开引起广泛关注和如此热情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关注就代表没有热情,如此热情关注就说明政治对中国的重要,政治的重要就是因为涉及政体制改革,所以党群官民都关心政治体制改革。其次我们要说政治体制改革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走科学的道路我讲这一点又涉及到我自己对改革问题的研究,我的新政治观文章发表以后,一是网民介入度高,说明我们关心这个国家的发展,都希望发展,这是好事,但是介入高的同时,各种声音激情大于理性,都说改了白改,误解我文章的意思就很说明问题,他们一看我的文章,完全扭曲了我文章的本意,所以我看得出来,如果仅是凭着热情,甚至有些东西就是宣泄,那你的改革不仅改不好,还把社会给改乱了,那是非常危险的。 

}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柯吉拉”,是绿营民调单位给柯文哲的封号。大陆朋友可能看不明白,其实“柯吉拉”是“哥吉拉”的谐音,而“哥吉拉”是怪兽“哥斯拉”的台版翻译。意指此人喝绿营奶水当上台北市长,现在已硕大无朋,并正在反噬饲主。

  根据绿营民调,世大运后的柯文哲,民意支持度已逼近七成,窜升为台湾民气最高的政客,讲话很大声,走路横着走,让民进党心生恐惧,琢磨自己是否养虎贻患。

  也由于近来柯文哲常常针对绿营放炮,激怒了基层深绿选民,群起发动民进党政客集体反柯,嚷嚷2018年要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干掉“柯吉拉”。

  国民党则在偷笑,不断怂恿民进党推出自己的台北市长人选,好将选情往自己有利的方向推。

  如果我们暂时远离政党之间的勾心斗角与合纵连横,在更高的角度看柯文哲现象,最重要的观察点,是台湾民意的转变,其次,则是民主政治难以矫正的缺陷。

  在台湾政治环境里,如何自我养成一只“柯吉拉”呢?

  众所皆知,在2014年地方大选后,台湾选民结构剧变,青年选民翻转了桩脚政治,地方政治经过了一次大清洗,从此之后,如何取得年轻人的青睐,成为这个选举岛的显学。不过,到目前为止,蓝绿两大党在此新局面上,适应得都不是很好。

  诚然,民进党远比国民党善于经营青年阶层,然而全面执政意味着党内中生代必须被分配到好处,在利益面前,党内资历当然是绝对指标,而中生代占据了大部分的肥缺。

  在大型政党内,青年顶着天花板原是常态,但因为有性质类似的小党存在,就使得民进党内的青年在外部有了其他选择,这便让民进党内出现了利益分配的难题。

  再者,青年的特征就是政党忠诚度远低于中高年龄层,对政治的理想面要求大于现实面,而任何执政党都必须处理现实问题,于是在过程中不免引起青年的反感,觉得你这党在野是一张脸,上台后又是另一张脸。这也是民进党选前媚俗的必然后果,青年翻脸并不令人意外。

  年轻人若觉得民进党执政与国民党差别不大,就会去找其他选项。

  青年选民喜欢有新意的政治人物,就算不切实际,就算天花乱坠,只要能与守旧形象区隔,就比较容易得到年轻人点赞。台湾传统政客给人的印象就是老气,话都讲得保守,行为举止也流于“宫廷”,显得虚伪又不亲民。所以,只要能予以青年选民一个“真实”的形象,丑八怪也能显得眉清目秀。

  以台北市长的高度,谁敢口不择言,言语粗鄙?柯文哲敢,因为在年轻人眼里,这代表真实,代表新鲜,代表超越。一个公然开骂“王八蛋”的市长,在台湾不是少见,而是仅见,瞬间四十万赞,也只能令人苦笑。

  是台湾人平均水平真的那么低吗?不,其实是选民急欲摆脱陈旧的心理折射,柯文哲只是顺势将自己往这个浪尖上放。

  柯文哲展现的“真实”,真实吗?也不,他的一言一行通常都经过精密的事前计算,计算如何造假出一种媚俗的“真实”。有点像前阵子,一个谎称是“湾生”(日据时期在台出生的日本人)后代的台湾人,精心编造的骗局。

  当然,柯文哲的个人特质原本就是粗鄙,但他总能将肇祸的言语,转变成亲民的形象,在政客面孔都差不多的市场上,不愁没人买单。

  所以要成为“柯吉拉”,要先将自己缩小到一般庶民的尺寸,让大众觉得你就是隔壁老王,而不是云端神像。再者,一定一定,要对青年的味儿,惊世骇俗的背后,都是青年票。

  超越蓝绿,找大党流失的票源

  蓝绿大党,把持台湾政治已久,盘根错节的地方利益团体,才是真正的受益者。经过将近1/4世纪的投票嘉年华,逐渐有选民对蓝绿斗争下,普罗大众并未受益而感到不耐。一直以来,选民的选项颇为受限,投票的那一刹那,都不见得对自己支持的政客有100%的信任,许多人都怀着姑且一投的心态,看看未来是否会有正向改变,而通常结果都令人失望。

  于是,超越蓝绿,就成了一种换口味的诱因。这个口号喊了很久,但环境尚未成熟,直到2014年,新一代选民的激增,冲淡了地方利益团体的组织票源结构,才在最爱尝鲜的台北市,造就了一个看似超越蓝绿的素人政客。

  柯文哲非常清楚这个时代对他有利,而有野心的政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摊开选民结构,找出自己最佳的攻守位置。

  这次不看充满斗争意味的绿营民调,下图是民间较为客观的单位,与学术单位做的政党偏好。

  无论从20年的长期趋势来看,或从一年的短期趋势来看,中间选民正在扩大,意味着政治素人充满机会。政党轮替了三次,选民对大型政党的信任度则呈现交替现象,执政党一律在执政前期较受支持,后期则一路崩跌。

  如果你想自我养成一只“柯吉拉”,特别要注意国民党的曲线呈现的剧烈波动,似乎在显示泛蓝支持者明显往中间移动的倾向。以统独意识论之,曲线说明的可能是整个浅蓝族群在20年的“台湾主体意识”操作下,向中间靠拢的结果。以政党偏好的面向来看,国民党这几年因战力不佳而大量流失泛蓝支持者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素人政客若想在蓝绿之间杀出一条血路,应该讨好哪一种选民,答案就呼之欲出:大量对国民党失望的浅蓝选民,与对民进党失望的浅绿选民。

  台北市的选民结构,蓝略大于绿,但更多的则是中间选民。传统蓝民已入中老年,家庭成员中的青年,则有许多属中间偏绿,国民党的一再失分,则扩大了中间选民的队伍。

  中间选民的特征,就是比较不受意识形态绑架,也较为务实。虽然绝大多数选民都是浅碟子,但至少在大议题上,这类选民也有一定的方向感。从过去到未来,台湾真正的重大议题其实只有一项,就是两岸关系。在此议题上,中间选民心知独立走不通,但统一意味着什么样的未来,也十分模糊,所以才会被迫选择维持现状。

  然而,一个平稳友好的两岸关系,肯定是绝大多数中间选民的意愿,最起码,谁也不愿意看到对抗状态。

  只要了解了中间选民的方向感,就能解释柯文哲为何如此处理两岸议题。对他而言,摆明了浅色选民与中间选民是命根,就得务实面对两岸问题。那么,权力来自于绿民的“柯吉拉”,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势必有风险,故而“柯氏务实”,就是必须维持表面亲陆,又言必称台湾的两面讨好形象。对,你没猜错,这也是国民党长年以来所走的“华独”路线。

  对蓝营“华独”而言,深蓝是包袱,也是基本盘,对绿营台独而言,处境亦相似,所以两党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时常进退维谷。但对柯文哲来说,他并没有这层障碍。只要中间选民扩大,尤其是浅色选民往中间移动的趋势不变,“柯吉拉”的壮大是可以摆脱深绿压力的。通关密码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务实”二字。

  所以,蓝绿斗得愈凶,柯吉拉的身型就愈大。

  黑猩猩迈克的煤油筒

  黑猩猩专家珍·古道尔有一则真实案例,讲一个边缘黑猩猩如何一夕成为族群里的老大。迈克(Mike)原来是一只地位低下的年轻黑猩猩,也是一个在族群内部常被欺负与排挤的外来者。直到有一天,迈克无意中拾获被人类丢弃的煤油筒,便用以展现身份地位。

  黑猩猩在展现势力时,使用的方式是互相追赶,丢掷石块,摇晃树枝,或亢奋尖叫等,以吓唬其他同伴。所以当迈克用大家都没看过的神秘物体敲击地面,并发出恐怖声响时,吓坏了族群内所有的同伴,这一场表演瞬间挤下了原来的首领歌利亚,让迈克攀上统治阶级,连续五年得到族群的敬畏。

  “柯吉拉”现在手上掌握的煤油筒,就是大家此前都没看过的稀有资源: 超越蓝绿的两岸桥梁。

  所有政党政客都被这神秘的声响惊吓到了,选民也张大嘴巴看这场前所未见的表演。一个混身都绿的高阶市长,如何将两岸比喻为“床头吵床尾和”,又如何尽情地消费民进党、鄙薄国民党,将自己塑造成两岸善意互动的唯一代理人。甚至还可以公开嘲讽民进党,以捏揉出一种超然的形象。

  对蓝民而言,从未有过任何蓝色政客,不但能让深绿基层民众抓狂,而且还能在民进党内部制造矛盾。“柯吉拉”发展出一种对独派的全新战斗形式,让部分蓝民也亢奋尖叫起来,连统派都兴味盎然地想看接下来你们怎么往自己身上插刀。不知不觉中,“柯吉拉”又更显巨大。

  这局面,让“台独神坛”上的赖清德也惊恐,若不接下“行政院长”,恐怕所有舞台焦点都被“柯吉拉”吸走。

  看市政,若检视柯文哲选前的政见,至今可说无一项兑现,文化台北?四年两万户公宅?五大弊案?田园城市?全数落空。

  如果蓝绿两大政党有办法将政治焦点转移到正轨,去监督“柯吉拉”市政,告诉选民看政治人物,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这只政治怪兽也长不大。然而,台湾政治早已庸俗化到人人都在比耍嘴皮,而不是看实际治理成绩,谁又有资格说柯文哲的不是?

  台式民主的缺陷,与美国政治非常雷同,形象几乎是政客的一切,大家都把话练到很好听、很动人、很惊悚、很劲爆,至于做实事,那是什么?将选民结构摊开,计算好最多人想听的政治语言,抢尽媒体版面,做得烂也无人闻问。

  不过,岛内政治变化很快速,民意走向也不好掌握,“柯吉拉”现在遭到执政党明枪暗箭的反击压力,很难说他的声望还能维持多久。

  两岸议题,“柯氏解法”其实非常空虚,只是流于表面的话语交锋,我其实不太相信这份新鲜感能维持太久,因为迟早选民会希望你有具体有效的做法,调子拉得愈高,选民期待实际作为的愿望就愈深,但一个台北市长能发挥的其实很有限。今天在云端,没准哪一天就突然跌入深渊。

  民进党做得烂,国民党又不争气,在野的其他小党未曾出现另一个明星,支持率也在低档徘徊。可以确定的是中间选民会因此愈来愈多,成为催生素人的沃土,但要成为另一只“柯吉拉”,要不就得比柯文哲还咸湿,要不就得完全与柯文哲相反,只是其养成手段恐怕是大同小异的。

  无论政客如何表演,值得观察的重点永远是民意走向,目前为止,言行举止最能反射新民意的,无疑就是柯文哲。

  素人政客成为民意号志,政治沦为秀场,就是当下的“台式民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朗普当政后美国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